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3)、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整理

1.碳的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2)无定形碳: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

的。

(3)新的碳的单质:C60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 。(3)还原性:,,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发生装置:由决定: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等性质决定:

用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用向下排空气法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2) 选用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如则是二氧化碳,

c

验满方法: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 加热后颜色变化 , ,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5.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2)还原性: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二、经典例题

1.现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为CO 、一瓶为CO 2、你有几种方法鉴别?

2.除杂:CO[CO 2]

CO 2[CO]

3. 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A ”、“B ”或“C ”),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 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 中应加入___________。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 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 填写试剂名称) 。 如果用E 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端进入(填“b ”或“c ”)。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 装置改进为C 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

【课堂反馈训练】

1.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

A .一氧化碳

B .尼古丁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2. 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 .用木炭作燃料

C .用石墨制作电极

D .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3.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 和CO 2的是 ( )

A .澄清石灰水

B .蒸馏水

C .灼热的氧化铜

D .紫色的石蕊试剂

4.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5所示。

⑴ 物质X 的化学式为 。

⑵ 在物质的分类中,CO 属于 。(填标号)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D .氧化物

⑶ 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

⑷ 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5.家庭使用的煤气(主要成分是CO )本身没有气味,如果它逸散出来人就会不知不觉的中毒,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人们在生产煤气时常往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臭味)的乙硫醇。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乙硫醇除了具有特殊气味外,还表现出许多与CO 不同的化学性质,你觉得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乙硫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由此可推断乙硫醇的图5

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⑶ 当发现家中的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课后提升】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炭火炉上放置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 .煤燃烧一定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C .燃气热水器装在浴室内使用不会产生一氧化碳,很安全

D .液化石油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容易引起中毒

2.利用下图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甲的玻璃管中盛放黑色粉末(CuO 或C ),乙的洗气瓶中盛放的无色溶液为澄清石灰水。

甲 乙

⑴写出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要求填表:

⑶上述两实验中,在导管c 的尖嘴处都用火柴点燃,其目的是否完全相同?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工业冶炼金属”的过程。在实验室做了CO 还原CuO 的实验,他们称得装有CuO 粉末的试管重42g ,反应完全后,恢复到室温称量,试管和固体残留物共重40.4g ,并收集到CO 2

4.4g ,请你和他们一起计算:

(1)42g – 40.4g = 1.6g ,1.6g 表示 的质量。

(2)该反应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4.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

【发现问题】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于是小强又将纯净的CO 2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气体

⑴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

⑵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⑶小强查阅资料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

Ca(HCO3)2。

由此,小强总结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

是。

小强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

【提出猜想】Ca(HCO3)2受热能分解。

【查阅资料】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CaCO3、H2O和CO2。

【设计实验】选用右图所示装置,加热时如果有水生成就可证明

Ca(HCO3)2受热分解。

【实验过程】小强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时观察到试管口附近有小液滴产生。

【实验结论】Ca(HCO3)2受热分解。

【反思与评价】

⑴小松认为小强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⑵小松认为加热过程中如果产生CO2也可证明Ca(HCO3)2受热分解,请你帮助小松设计

实验方案,验证加热过程中有无CO2产生。(不允许使用碱溶液)

教案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高一年级化学导学案(032) 碳地多样性 主备课人:李媛媛审核人:时凯 2014.12.4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地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主要性质, 重点突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地性质.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62页到65页有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内容. 一: 多种多样地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元素组成地性质地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地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氧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和. 2. 碳元素地三种重要单质、和. 思考1:组成元素相同地物质一定是同素异形体吗? 思考2: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 二:广泛存在地含碳化合物 1.碳元素地存在形:式碳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 2.重要地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3 ( 物质Na2CO3NaHCO3 俗称或 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是白色晶体细小地白色晶体 溶解性二者都溶于水,Na2CO3比NaHCO3溶于水.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发酵粉地主要成分之一溶液都显性,因此被用做食用碱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 思考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为什么? 提示:二者与酸反应地原理分别为: Na2CO3: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与碱反应: Na2CO3与NaOH不反应,而易与Ba2+、Ca2+地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和NaOH. 如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NaHCO3能与所有可溶碱反应生成碳酸正盐和水.如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③与盐反应:Na2CO3与CaCl2在溶液中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④对热稳定性: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则分解.即:碳酸钠比碳酸氢 钠.利用该性质可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之间地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如:Na2CO3和NaHCO3相互转化地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Na2CO3::① ② Na2CO3→NaHCO3: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 A.由碳元素地单质组成地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地化学性质 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地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D.C60是新发现地一种碳地化合物 2.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地是() A.Na2CO3溶液 B.CaCO3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3. 可以用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地最好地是() A. 加澄清地石灰水 B. 加热 C.加稀盐酸 D.加CaCl2溶液 4. 关于Na2CO3和NaHCO3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 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 B. 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 D.等物质地量地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Cl地物质地量之比 为2:1 5. 在盛有NaOH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 ) A.NaOH B.Na2O C.Na2CO3 D.NaHCO3 6.某二价金属地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混合物跟足量地盐酸反应,产生地CO2地物质地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物质地量之比为( ) A.1:3 B.2:3 C.3:4 D.4:5 7.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Na2CO3 (NaH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HCO3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3)NaCl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8.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地质量为 2.12g.求:⑴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地物质地量;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3)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 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活动) 2、石墨【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1)、质软【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介绍】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磨损,所以加入粘土。铅笔是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D.曲线②中b点表明反应已经结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①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C.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曲线②中b点气压没达到最大值,反应没有结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讲座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巩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 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 60 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 碳的单质石墨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C 60 二氧化碳性质 碳的氧化物用途 一氧化碳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 A.原料B.发生装置 C.干燥D.验满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错误;B.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 C.生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错误。 故选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C.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故B正确; C、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点睛∶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答案】C 【解析】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不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C。 点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5.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 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6.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碳氏三兄弟” 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 2.金刚石 、石墨和C 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

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 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在盛有品红溶 液的烧杯中加 入几块烧烤过 的木炭(或活性 炭),轻轻振荡,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溶液 变成无色 木炭(或活性炭)有吸附能力,此变化属于物理 变化。 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 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堂课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引入广阔的生活实

中考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3C+2Fe2O3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唯一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个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这部分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这种情况与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有关。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从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一、对“单元”与“单元教学”的认识 1.如何看新教材中的“单元” 与以往化学教材采取章-节编排结构不同,初三化学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单元-课题式编排结构,上下两册共编入了12个单元。这些单元是: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金属和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化肥,化学与生活。其中每个单元都有几个相关课题组成。这些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或专题为主,也就是说组成单元的每个课题之间都有共同的、相互联系的内容,这就体现了单元构成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由于不同单元所突出的知识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一般认为这样的单元与旧教材中的“章”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新教材的单元中增加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 但到底有没有差别?从化学课程标准来看,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内容(见表1),不仅为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方面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课程标准这样的处理,是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 表1 课程标准中与“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的内容 内容标准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内容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过程和方法 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装置和方法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碳酸、碳酸钙 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设 计 实验目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 定律 验证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证明石墨具 有导电性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则为氧气的体积,正确;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以上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C、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正确; D、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正确。故选B。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答案】C 【解析】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不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

物理性质,错误。故选C。 点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酱油和食醋——闻气味 B.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澄清的石灰水 C.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看颜色 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依据生活经验酱油和食醋具有不同的气味,酱油有酱香味,而食醋有酸的味道,因此可以通过闻气味区别两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能区分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故选项正确; C、高锰酸钾为紫黑色,氯酸钾为白色,因此通过看颜色能够区分两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因此用点燃的木条不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 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硬 B.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导致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粘土混合而成的,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都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C.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是碳的单质,而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受阳光照射或与其它物质接触都不易起变化,适合书写档案.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5.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氧气,下列说法正的是 A.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 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

最新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答案知识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附答案 1.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性的物质 C.常温下被还原成稳定性的物质 D.常温下跟纸反应生成稳定性的物质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净化水B.干冰能灭火 C.二氧化碳通入水中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种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气体判断错误的是() A.一定是CO2B.一定不是O2C.可能是CO2D.可能是氮气 4.关于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D.CO2是由碳、氧元素组成 5.实验室制CO2选用的合适药品为() A.木炭燃烧B.煅烧石灰石 C.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D.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6.按碳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CO、CO2B.CO、C、CO2C.CO2、C、CO D.CO2、CO、C 7.下列各物质和用途相符合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石墨可用于冰箱除臭 C.石灰石可用来粉刷墙壁D.二氧化碳可用来抢救病人 8.某同学为解决助力车污染空气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马路上喷洒石灰水②在助力车尾部燃烧尾气③改进助力车发动机结构,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控制助力车数量。这些建议中,你认为切实可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很快又变黑了。你推测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B.温度太低 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D.试管口倾斜了 10.分子数相同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们的质量比为() A.1:2B.2:1C.7:11D.11:7 11.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不断增多、呼吸作用增加B.绿色植物减少、光合作用减少 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D.冰箱中制冷剂“氟里昂”的泄漏 12.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13.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最终得到的黑色物质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碳粉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A.20%B.80%C.15.8%D.84.2% 14.下列气体中,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O2B.H2C.CO2D.CH4 15.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的单质 60 4、以上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_______________ 存在着差异。 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原料: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原理: 3.实验装置(请画图)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方法: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 ________ 元素和_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二氧化碳( __________ )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______ 是 _____ 色______ 味的气体,密度比_____________ 溶于水。降温条件下,会变为 _______ 体,称作“ _________ ”。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02既________ 燃烧,也_________ 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C02与水反应: 若在水中先加入紫色石蕊,观察到的现象是: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C02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应用: 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是:在刚抹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盆炭火,墙壁变得 更湿的原因:实验室里久置的石灰水上层会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3、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怎样防止温室效应: 二. 一氧化碳() 1.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___________ 在通常状况下,____ 是色味的气体,密度 比____________ , _______ 溶于水。 2.化学性质:(1 )可燃性: 燃烧现象: (2)还原性: 现象: (3)毒性: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点燃 点燃 A B C F E D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 列 过 程 中 发 生 了 化 学 变 化 的 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 《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 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二、填空题 13. (6分)5月13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为了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 2和CO ,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1)①中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雾中是否存在 CO ?____,做出此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 为 。 14. (8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右图中转化的化学反应,并在括号中说出 其反应类型: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7.已知A 、B 、C 、D 、E 、F 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其中A 、B 、C 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 为化合物,D 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氧化物,F 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1)请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高温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 项 归类物质或现象 A 氧化物水、双氧水、碳酸钙 B可燃气体氢气、氧气、天然气 C 还原性的物 质 焦炭、氢气、一 氧化碳 D 构成物质的 微粒 分子、原子、电 子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氧化物:物质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水、双氧水属于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故不正确; B、氢气、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燃烧,故不正确; C、焦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正确;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 【点睛】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金刚石、C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B.CO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 Cu+CO↑ 【答案】D 【解析】 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石墨、金刚石、C60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正确; D、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物中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产物书写不正确,错误;故选D。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B 【解析】 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硬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试卷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试卷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 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2、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CO与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O2 B、N2 C、CO D、CO2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5、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 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6、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单质 B、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知识总结课题一金刚石、石墨、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1)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电刷等。注意:铅笔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2)无定形碳: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活性炭、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制糖工业、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3、 C60 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 3、碳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冶金工业。2Fe2O3+3C4Fe+3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n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n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n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第二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大连市第四十七中学赵毅超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要注重碳单元的系统知识整理归纳,学会梳理和组合相关知识的串联方式,强调要重读课本,俯视课本,完整构建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章里,学生认识了几种含碳物质,对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学生都有了比较深刻地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但要想总结得出各物质间的关系,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所以在课前发给学生学习预案,使学生在课前巩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课堂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为了避免课堂上一味的重复基础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这一过程中设置了“你问我答”环节,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找出本章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围绕该物质总结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围绕该框架将本章的基本化学方程式书写出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通过能力提升训练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3)关注环保及健康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2)由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到物尽其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梳理基本知识,形成科学系统

人教版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课题1:金刚石、石墨与C60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2.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例如:氧元素组成氧气和臭氧;磷元素组成红磷和白磷 3.碳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又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一、金刚石 二、石墨 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 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问〗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的铁锁,怎样可以轻易打开? 〖答〗可以把铅笔芯的粉末放到锁孔里,因为铅笔芯的成分中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可以做润滑剂。 三、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C60

C 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广泛的应用前景:气体贮存,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增强金属的强度,新型的催化剂,光学应用,杀伤癌细胞。 四、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1.“碳”和“炭” 这两字主要在运用时有区别。书写碳元素或指明碳单质及碳的化合物的名称时用“碳”,“炭”指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多为不纯物质,大多以俗名形式出现,如木炭等。 2.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焦炭、活性炭、炭黑等的构成和结构与木炭相似。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吸附能力。用木炭的这个性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它来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3.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五、碳的化学性质 ※碳与氧气的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O 2 CO 2 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2C +O 2 2CO ※碳与氧化物的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uO +C 高温 2Cu +CO 2↑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法 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 点燃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