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形势地图解读
合集下载
2024年《三国鼎立》ppt课件

2024/2/29
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清时 期的内阁制等都可以看到三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子。
31
三国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中的传承和发展
三国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中得到 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如小说《 三国演义》、京剧《三国戏》等
。
这些作品在传承三国故事的同时 ,也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作, 使得三国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12
03
重要战役与战略决策解读
2024/2/29
13
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关键战役
战役背景
袁绍与曹操争夺北方统治权,袁 绍兵力强大但指挥不当,曹操兵
力较弱但善于谋略。
战役过程
曹操利用奇袭战术,烧毁袁绍粮 草,使其军心大乱,最终曹操以
少胜多,赢得官渡之战。
战役意义
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 战役,奠定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
城市的兴起
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国时期,许多城市兴起并得到了发展, 如建业(今南京)、洛阳、成都等,成为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024/2/29
城市中的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种娱乐活 动,如戏曲、杂技等,也有各种宗教信仰和 风俗习惯。
25
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传承
2024/2/29
道教的兴起
道教在三国时期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传播。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和 超脱尘世,对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士人流动的原因
政治动荡、战争频繁、自然灾害等导致士人背井 离乡,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士人流动的路线
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迁徙,同 时也有向西北、西南等地区流动的。
士人流动的影响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了各地文化的融 合和发展。
七级历史三国鼎立PPT课件

蜀
221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曹丕 洛阳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曹魏修建水利工程
翻车
蜀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造船业发达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 系。
三国鼎立
一、背景:军阀割据混战
官渡之战
二、形成过程
赤壁之战
三、结局
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
刘备: 寄居荆州
孙权: 据江东
看图说话
三顾茅庐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组成孙刘联军
刘备
孙权
三国鼎立
一、背景:军阀割据混战
官渡之战
二、壁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 官渡之战(统一北方) 魏
东汉末年 军阀混战
孙权
赤壁之战
蜀
联合抗曹
吴
刘备
师生互动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造成三国鼎立关键的战役是
(C)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二. 填空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 官渡 2、赤壁之战爆发于 208 年。
大败袁绍。
提问与解答环节
(部编)《三国鼎立》ppt课件

国家
魏国
蜀国 吴国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9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假设你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谋士,你当年会辅助谁一统天下呢?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 之一。 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首阳陵。 252年孙权病逝,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同年,受禅登基,建立魏国。 思考: 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 第16课
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
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后依附曹 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刘备于赤 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 了蜀汉政权。后因关羽被东吴所害,不 听群臣劝阻,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 兵败夷陵。章武三年病逝于白帝城,终 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于惠陵。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 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 阳区)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 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
之一。
州的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
点。但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占据黄河以北,先后占据冀、青、幽、并州四州之地,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曹曹操操扫 :平占关据中河统南一一北带方,。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操。 。202年,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阅读课本第一目,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如果你是刘备的谋臣,你会怎样出谋划策,让刘备不被强大的曹操势力消灭呢?
《三国鼎立》ppt课件(22张PPT)

时间
曹操
败
20多万 大军
公元208年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追击路线 曹操败退路线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刘备
5万联军
刘备孙 权
结果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胜
孙权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1、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易生疾病;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略战术;(团结;火攻)
政治:
(1)“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优势 (2)招贤纳士,唯才是用。
经济: 实行屯田 ——经济基础
策略: 偷袭乌巢——指挥得当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龟虽寿(节选)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你觉得曹操更大的志向是什么? 要实现这一志向必须扫清哪些障碍?
二、赤壁之战
西晋的兴亡
西晋的兴亡与南北朝对峙
时间:266年司马炎--316年司马衷
统治腐朽、皇帝弱智 八王之乱 五胡内迁
西晋灭亡
合作探究
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
(1)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 帝智力低下。 (2)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 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 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或蜀
汉,定都成都。
吴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件 川教版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屯垦壁画
有犁地的耕者
亦有列队而行的士兵
反映了当时军屯的情况
208年
赤壁之战
赤 壁 之 战 示 意 图
曹
刘 刘 刘
军结 胜果 : 孙 刘 联
特 点 : 以 少 胜 多
定立 作 了局 用 面: 的为 形三 成国 奠鼎
刘
赤壁 208年 之战
刘
鼎赤 立壁 形之 成战 的是 关三 键国
三 国 实 力 比 较
户数 魏 103万 人口 443万 兵力 60万
蜀
吴
28万
52.3万
94万
230万
10.2万
23万
当时统一的经济基础和力量对比条件都丧未成熟,这是三 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系统总结: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
③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 吴
魏
蜀
④四个人物: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
第 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示意图
作用:为 曹操统一 北方奠定 了基础
10万人
特点:以少 胜多
结果:曹操胜利
官渡 200年 之战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 粮草
曹
操
3 、4 万人
曹操 胜
分析官渡之战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谋略得当。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④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三国鼎立的形成
屯垦壁画
有犁地的耕者
亦有列队而行的士兵
反映了当时军屯的情况
208年
赤壁之战
赤 壁 之 战 示 意 图
曹
刘 刘 刘
军结 胜果 : 孙 刘 联
特 点 : 以 少 胜 多
定立 作 了局 用 面: 的为 形三 成国 奠鼎
刘
赤壁 208年 之战
刘
鼎赤 立壁 形之 成战 的是 关三 键国
三 国 实 力 比 较
户数 魏 103万 人口 443万 兵力 60万
蜀
吴
28万
52.3万
94万
230万
10.2万
23万
当时统一的经济基础和力量对比条件都丧未成熟,这是三 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系统总结: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
③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 吴
魏
蜀
④四个人物: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
第 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示意图
作用:为 曹操统一 北方奠定 了基础
10万人
特点:以少 胜多
结果:曹操胜利
官渡 200年 之战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 粮草
曹
操
3 、4 万人
曹操 胜
分析官渡之战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谋略得当。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④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三国鼎立的形成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操
以少 胜多
评 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形势图
历史作用: 为曹操统一 北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 袁绍 曹操
评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并取得官 渡之战的胜利的?
材料:
(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 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 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 侯”,占有政治优势。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 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 成就大业。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 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评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4)人才的使用上,曹操任人纳谏; 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5)人心上: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评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hao)
——曹操《蒿里行》
评
从吴国开发夷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台湾自
经过日夜航行,数月之后,按照《禹贡》上的记载,他们终于到达 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夷洲。人马刚上岸,还没来得及欣赏岛上风景,岛上的高山族居民 即击鼓聚集,纷纷拿着长矛、弓箭、本棍冲乐过来。卫温和诸葛直 赶紧叫士兵迎击了高山族人并击退了他们的进攻。 卫温等人开始在夷洲住了下来,帮助高山族人耕种,并教给他们农 业生产技术和铸造技术,和高山族人相处得非常友好。从此;夷洲 和大陆的经济、文化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检
4、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 5、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 ) A.孙权 B.诸葛亮 C.刘备 D.曹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03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争夺地盘和资源,形成了长期的战争和政治动 荡。
各国政治制度不同,魏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蜀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吴 国则实行地方分权制度。
各国内部政治派系复杂,有士族、豪门、军队等不同势力,互相争斗,影 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曹操的统一北方
曹操在群雄割据的早期,通过一系列 的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渐统一了北方 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曹操的统一北方,为后续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曹魏 在后续的战争中保持了有利的地位。
刘备的建立蜀汉
刘备在群雄割据的时期,通过与各地豪门贵族的联合以及自身的英勇善战,最终在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有重 要影响。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种 植粮食作物;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适 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贸易流通
地理环境决定了贸易路线和流通方式 。例如,长江和大运河成为东吴和蜀 国之间的重要水上贸易通道,而陆路 则相对较少使用。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官渡之战时期的地图
总结词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
详细描述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曹操占据了冀、青、兖、徐四州,而袁绍则控制了冀、青、 兖、徐、豫五州。双方在官渡地区展开激战,最终曹操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击败了袁绍,夺取了中原地区 的控制权。
赤壁之战时期的地图
04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政治的 影响
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
战争策略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和湖泊,为军事战略提 供了天然屏障或进攻路线。例如,长江天堑使得魏国难以直 接进攻东吴,而蜀国的山地地形则提供了防御优势。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争夺地盘和资源,形成了长期的战争和政治动 荡。
各国政治制度不同,魏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蜀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吴 国则实行地方分权制度。
各国内部政治派系复杂,有士族、豪门、军队等不同势力,互相争斗,影 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曹操的统一北方
曹操在群雄割据的早期,通过一系列 的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渐统一了北方 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曹操的统一北方,为后续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曹魏 在后续的战争中保持了有利的地位。
刘备的建立蜀汉
刘备在群雄割据的时期,通过与各地豪门贵族的联合以及自身的英勇善战,最终在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有重 要影响。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种 植粮食作物;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适 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贸易流通
地理环境决定了贸易路线和流通方式 。例如,长江和大运河成为东吴和蜀 国之间的重要水上贸易通道,而陆路 则相对较少使用。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官渡之战时期的地图
总结词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
详细描述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曹操占据了冀、青、兖、徐四州,而袁绍则控制了冀、青、 兖、徐、豫五州。双方在官渡地区展开激战,最终曹操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击败了袁绍,夺取了中原地区 的控制权。
赤壁之战时期的地图
04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政治的 影响
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
战争策略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和湖泊,为军事战略提 供了天然屏障或进攻路线。例如,长江天堑使得魏国难以直 接进攻东吴,而蜀国的山地地形则提供了防御优势。
《三国鼎立》PPT优秀课件

( B ) 5. 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 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 象说明 A. 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 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 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 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材料 曹操……挟胜利之余威,准备一鼓作气下江南,消灭南 方的孙权和刘备,完成“统一天下”之梦,殊不知天时 不到,地利没有,人也不和,最终“烈火张天照云 海”“赤壁楼船扫地空”。战后,曹操看看手下的残兵 败将,也只能望“南”兴叹,南方的孙刘两家趁此机会 扩大地盘、称王称帝,至此天下三分矣。 ——《笑谈三国》
D. 安阳的悠久历史
16.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 时期,这段时间里,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人民流离失 所,但这一时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存在许多有利于重新 走向统一的积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 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 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 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 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 可图也。 ——《隆中对》
(3)材料三中的A、B、C分别指的是哪个政权?其中,今广东地 区在三国时期属于哪个政权统治?→侧重考查时空观念
A是魏国;B是蜀汉;C是吴国。 政权:吴国。
▶知识点二:赤壁之战 ( B ) 3.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
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澶州之战
( A ) 4.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 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 料是 A. 诸葛亮的《出师表》 B.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 历史剧《三国演义》 D.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鼎立形势地图解读
武汉开发区一中张书林
这是地图册上的地图,比教材更详细一些。
曹魏境内有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孙吴境内有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孙刘联军打败曹魏军队,造成鼎立格局。
这两次战役都发生在东汉后期。
曹魏继承了两汉在河西走廊和西域的遗产,设置有西域长史府,北边有羌胡、鲜卑、高句丽、挹娄等边疆民族;孙吴境内有山越,东汉后期南迁的汉族与这些少数民族杂居,民族交融加强;诸葛亮治蜀,管理和建设南中,比较和谐地处理好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总之,这种分裂,客观上有利于开发江南和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