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矿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晶学矿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英文名称:Crystallography and Minera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面向对象:地质学理科基地班课程负责人:李胜荣《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大纲(总学时:128讲课学时:64实验学时:64)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分为《结晶学与矿物学》(一)和《结晶学与矿物学》(二)两部分。
《结晶学与矿物学》(一)占96学时,与地质学、地球化学和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类)等专业96学时的《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安排相同。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掌握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晶学部分主要包括晶体的基本性质及其所导出的若干规律;晶体生长和晶面发育的理论;晶体对称规律的认识和晶体的对称分类以及晶体化学的基本理论;要求能用所学理论解释有关矿物学现象。
矿物学部分主要包括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矿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各大类和各类矿物的晶体化学与形态物性通性;掌握50余种矿物的鉴定特征并掌握鉴定未知矿物的技能。
初步掌握矿物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矿物的成因及其标型组合;初步认识矿物的主要用途。
通过矿物学专题讨论,了解矿物学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结晶学与矿物学》(一)分15章进行讲授。
各章的基本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绪论 2学时着重讲述晶体的基本概念,空间格子的概念、要素和基本类型,晶体的基本性质。
简述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关系。
要求掌握晶体的概念,晶体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晶体的生长与面角守恒定律 2学时着重讲述晶体层生长和螺旋生长的机理,晶面发育的布拉维法则与周期键链理论。
简述影响晶体生长的外因和面角守恒定律。
要求能够用晶体生长和晶面发育的理论解释有关的矿物学现象。
第三章晶体的测量和投影 2学时简单介绍有关测量与投影的方法,主要讲述晶体的极射赤平投影。
要求掌握晶体的投第四章晶体的外部对称 2学时重点讲述晶体对称的概念、晶体对称要素、对称型(点群)概念和晶体的对称分类。
结晶学与矿物学 教学大纲

《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结晶学与矿物学》是珠宝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连的两个部分,即“结晶学”和“矿物学”。
结晶学介绍晶体的宏观、微观对称及其晶体化学特征并运用于矿物学的学习中;矿物学介绍矿物的分类特征,各大类及其常见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物理性质、成因及应用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的微观结构与基本性质之间的必然联系,掌握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等外观鉴定特征,并能熟练鉴定常见矿物,为后续宝石课程的学习以及利用晶体的基本性质解决宝石鉴定相关领域中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the compulsory subject for the gemology and material technique professional students, and it is a basic course.This course contains two parts: Crystallography and Mineralogy. They are not only interrelated but also independent. Crystallography includes crystal internal symmetry, crystal apparent symmetry, crystal chemistry etc. Mineralogy covers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s, compositions, physical properties, origins of minerals. Through the class lectures and exercises, students will observe the crystal model and mineral specimens. 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uster the skills of mineral specimens identification. Which can set the stage for students engaging in gem identification fields and solving professional problems.《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篇结晶学绪论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晶体与晶体的基本性质1.1 晶体、非晶体与准晶体的概念1.2 空间格子1.3 晶体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空间格子的导出及其规律。
《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712430/2712311 适用专业: 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计划学时: 90学时计划学分: 5.0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结晶矿物学是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它是在普通地质学、数学、化学和物理学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习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岩组学、找矿勘探方法以及材料学的前提,没有牢固的矿物学基础,这些课程很难学好。
同时,矿物学作为研究地球及其它星球物质成分的基础科学之一,其本身也具有直接为地质找矿服务的性质。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结晶学和矿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用肉眼鉴定矿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各类矿物的一般通性,学习70~80个矿物种(其中要求重点掌握30~40种)。
本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0学时,实习课为50学时。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结晶矿物学是一门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套扎实的鉴定矿物的本领,要求掌握常见矿物的结晶学特征和矿物学特征。
要能用肉眼和借助简单手段对矿物进行鉴定。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矿物的对称要素分析和聚形分析,矿物晶体定向与晶面符号,对称型的国际符号,晶体的规则连生,矿物的内部成分、结构与矿物宏观形态、物理性质的关系,矿物的形成、稳定、演化规律,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体系以及各大类/类/族矿物的共同性质及其各大类/类/族矿物之间的对比。
难点:对于结晶学来说主要是晶体对称要素的分析,聚形分析,晶体定向,对称形的国际符号等;对于矿物学来说主要是熟练掌握肉眼观察矿物形态、物理性质的技巧,熟练掌握划分光泽、解理等物理性质特征的等级。
3.先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在选修本课程之前必须先行学完《地球科学概论》、《数学》、《化学》、《普通物理》等课程。
三、课程内容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晶体及其基本性质第三章晶体的生长第四章晶体的宏观对称第五章单形和聚形第六章晶体定向与晶面符号第七章对称型的国际符号,晶体的规则连生第八章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第九章矿物形态、物理性质以及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第十章矿物各论(1)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它类似化合物(2)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硅酸盐总论及岛状硅酸盐(4)链状硅酸盐(5)层状硅酸盐(6)架状硅酸盐(7)碳酸盐、硫酸盐及其含氧盐类、卤化物2.课外作业3.实验课(1)晶体对称要素(2)利用对称要素组合定律寻找对称要素(3)单形认识(4)聚形分析(5)等轴晶系对称形的国际符号、晶体定向及单形符号(6)四方晶系对称形的国际符号、晶体定向及单形符号(7)三方、六方晶系对称形的国际符号、晶体定向及单形符号(8)低级晶族晶体对称形的国际符号、晶体定向及单形符号(9)晶体规则连生(10)不同晶系晶体对称型的国际符号、晶体定向以及单形符号(11)矿物形态及物理性质(12)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13)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14)氧化物及氢氧化物(15)岛状硅酸盐(16)岛状硅酸盐(17)链状硅酸盐(18)链状硅酸盐(19)层状硅酸盐(20)层状硅酸盐(21)架状硅酸盐(22)碳酸盐(23)硫酸盐(24)其它含氧盐(25)未知矿物鉴定4、集中实习安排四、使用大纲说明2.教学方法提示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实习及课外作业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质大《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大纲

《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结晶学与矿物学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编写人: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结晶学与矿物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
它为以后各有关专业课程,尤其是晶体光学和三大岩石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服务。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第一章晶体和非晶质体 2 学时晶体的定义;空间格子;晶体的基本性质第二章晶体的对称 2学时对称的概念和晶体的对称;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对称型的概念;晶体的对称分类第三章晶体定向和结晶学符号 2学时晶体定向;晶面学符号第四章单形和聚形 2学时单形的概念;47种几何学单形;单形符号;聚形第五章实际晶体和晶体的规则连生 2学时平行连生;双晶;实际晶体和晶面花纹第六章矿物的晶体化学 2学时元素的离子类型;原子和离子半径;球体的最紧密堆积原理;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类质同象;有序-无序结构、同质多象及多型第七章矿物的物理性质 2学时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其它性质第八章矿物的成因和成因标志 2学时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矿物的形成条件;矿物的变化第九章矿物的分类和命名 2学时第十章自然元素大类第十一章卤化物矿物大类第十二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大类 2学时简单硫化物;对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第十三章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 2学时氧化物;氢氧化物第十四章硅酸盐矿物 8学时岛状硅酸盐亚类;环状硅酸盐亚类;链状硅酸盐亚类;层状硅酸盐亚类;架状硅酸盐亚类第十五章其它含氧盐矿物 2学时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其它含氧盐矿物三、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和实验各环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晶体和矿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结晶学部分要求进行晶体理想模型分析,找出全部对称要素、确定所属晶系和晶族,然后对晶体进行定向,求出晶面符号、单形符号;矿物学部分要求掌握常见矿物的化学成份、内部结构、主要物性、成因产状,使学生掌握观察、认识和描述矿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用肉眼熟练鉴定近百种矿物,培养学生对地质问题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完整版)《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名称:结晶学与矿物学二、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三、采用教材:结晶矿物学实习指导书四、课程总学时:80~90学时(40学时)五、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六、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结晶矿物学是地质专业,材料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造岩矿物的基本形态,鉴定特征。
要求学生学会用肉眼识别矿物的基本方法,并能用简单方法、手段对矿物进行鉴定。
七、实验内容和要求(一)实验项目实验1. 晶体对称要素实验内容:①观察晶体模型外形面、棱、角顶的重复规律。
②理解对称轴、对称面和对称中心的对称要素含义。
实验要求:①掌握寻找对称要素的方法②学会确定对称要素的种类和数目实验2. 利用对称要素组合定律寻找对称要素:实验内容:①练习应用对称要素组合定律寻找对称要素。
②根据组合要素特点确定对称型及对称型的书写格式。
实验要求:掌握32个对称型和对称分类体系实验3。
单形认识实验内容:①对照47种单形图形,观察实际模型认识并记忆名称.②从形状、晶面和对称要素关系熟悉常见18种单形。
实验要求:①熟练掌握18种单形晶体。
②了解不同单形在各晶族、晶系中的分布。
③作单形赤平投影图。
实验4. 聚形分析实验内容:①根据对称要素特点确定晶族、晶系.②根据聚形上晶面类型,确定单形数目.③确定聚形中单形的名称.实验要求:掌握聚形晶体的分析方法,学会确定单形的种类,名称和数目.实验5。
等轴晶系对称型的国际符号、晶体定向及单形符号实验内容:①找出晶体的对称要素,确定晶系和对称型.②写出等轴晶系对称型的国际符号.③确定晶面符号,单形符号。
实验要求:①学会等轴晶系的晶体定向,目估晶面符号及确定单形符号。
②掌握等轴晶系国际符号的求写方法以及常见的单形及其符号。
实验6.四方晶系对称型的国际符号、晶体定向及单形符号实验内容:①找出晶体的对称要素,确定晶系和对称型。
②写出四方晶系对称型的国际符号。
结晶矿物学课程设计

结晶矿物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结晶矿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晶体结构、矿物物理性质及分类方法。
2. 学生能描述常见矿物的主要特征,识别不同矿物,了解其成因和应用。
3. 学生了解矿物资源的分布及我国矿物资源的概况。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矿物晶体的能力,学会使用矿物鉴定方法。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矿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展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矿物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对结晶矿物学学科的兴趣。
2. 学生树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认识矿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结晶矿物学基本概念:晶体结构、矿物组成、矿物分类。
2. 常见矿物特征: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成因。
3. 矿物鉴定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硬度测试、比重测定等。
4. 矿物资源分布:我国矿物资源的地理分布、主要矿床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
5. 实践操作:矿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展示及矿物鉴定实践。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结晶矿物学基本概念,晶体结构与矿物分类。
第二课时:常见矿物特征(一),石英、长石。
第三课时:常见矿物特征(二),云母、方解石。
第四课时:矿物鉴定方法,实践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
第五课时:矿物资源分布,我国矿物资源概况。
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大纲

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大纲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大纲结晶学与矿物学是地质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它们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矿物和晶体的形成、结构和性质。
这两门学科在地质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两门学科,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程简介结晶学与矿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介绍矿物和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和性质,并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矿物和晶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矿物和晶体的结构特征和形成过程;3.了解矿物和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5.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矿物学部分(1)矿物的定义和分类;(2)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环境;(3)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4)矿物的化学性质和成分分析;(5)矿物的鉴定方法和实验操作。
2.结晶学部分(1)晶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晶体的结构特征和晶格参数;(3)晶体的生长过程和晶体学实验;(4)晶体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性质;(5)晶体的缺陷和晶体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矿物学和结晶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矿物和晶体的鉴定、分析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矿物和晶体在地质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矿物学和结晶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选用权威的矿物学和结晶学教材,如《矿物学》、《结晶学导论》等。
2.参考书目: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结晶矿物学课程设计

结晶矿物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结晶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能够识别和了解不同类型的矿物及其特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描述结晶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解释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列举常见的矿物及其主要特征。
•理解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描述矿物样本。
•能够进行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测试。
•能够分析和解释矿物测试结果。
•能够撰写简单的矿物研究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培养对矿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如下:1.结晶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结晶矿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2.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讲述矿物的形成过程,包括岩浆、沉积和变质作用,以及矿物的分类和命名。
3.常见矿物及其主要特征:介绍常见的矿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并详细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4.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讲述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颜色、硬度、折射率等,并介绍测试方法。
5.矿物样本的观察和测试:进行矿物样本的观察和测试,包括显微镜观察和物理化学测试。
6.矿物报告的撰写:指导学生撰写简单的矿物研究报告,包括矿物的描述、测试结果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结晶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矿物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矿物的特性和分类。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测试矿物样本,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晶矿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431006课程英文名称:Crystallography and Mineralogy课程总学时:48讲课:40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
(2)教学目标掌握几何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晶体的基本性质、矿物成分、形态及各大类、类矿物的一般通性。
掌握晶体对称、常见单形、聚形分析方法、结晶符号、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及矿物物理性质。
具备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晶体结构、晶体的结合、晶体结构、晶体的结合;重点掌握晶体结构掌握矿物和矿物学的基本概念、结晶学及矿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相互关系、矿物学的研究现状。
晶体、非晶体及准晶体、晶体、非晶体及准晶体概念及区别、空间格子概念、空间格子要素、格子类型。
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的自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和稳定性,布拉维法则和面角恒等定律。
晶体结构、晶体的结合掌握对称的概念和晶体对称特点2.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概念,对称面、对称轴、对称中心和旋转反伸轴的概念及操作方法,理解晶体的对称定律。
对称要素组合定律.面式、轴式、中心式及旋转反伸轴的对称要素组合定理。
对称型和晶体的对称分类、对称型的概念和32种对称型、对称型符号、晶族和晶系的划分掌握单形、单形的概念、47种几何单形和146种结晶单形、47种几何单形的命名及特征。
聚形、聚形的概念、聚形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掌握晶体定向及整数定律、晶体定向的概念、晶体常数及晶体定向原则、各晶系晶体的定向方法和晶体常数特点、整数定律及意义。
晶面符号、晶面符号(米氏符号)的概念及构成。
单形符号单形的概念、单形符号的选择原则。
晶棱符号(晶带符号)晶带及晶棱符号的构成。
掌握键和晶格类型离子键—离子晶格、共价键—共价键、金属键—金属晶格、分子键—分子晶格及单键型、多键型晶格的特点。
球体紧密堆积原理、等大球体紧密堆积、不等大球体紧密堆积的原理和堆积方式。
3.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的概念及类型。
类质同象、类质同象的概念、类质同象与固溶体的关系、类质同象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同质多象同质多象的概念、同质多象转变及类型(移位型转变、重建型转变、有序—无序转变)。
多型、多型的概念、多型符号的构成及含义。
掌握矿物的单体形态、晶体习性及类型、晶面条纹及蚀象。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显晶质集合体形态、隐晶及胶态集合体形态。
矿物的双晶、双晶及双晶主要类型。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几何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晶体的基本性质、矿物成分、形态及各大类、类矿物的一般通性。
掌握晶体对称、常见单形、聚形分析方法、结晶符号、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及矿物物理性质。
具备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3)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具备合理选材用材、开发新型材料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材料专业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讲授本课前,学生应修完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少而精,内容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理论应用方面的内容,作业巩固所学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
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结晶矿物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矿物采集,标本制作等。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成绩由实验老师参照相关规定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无成绩或实验不及格,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总成绩直接以不及格计。
(七)参考书目:1.《结晶学及矿物学》赵珊茸.高等教育出版社2.《结晶矿物学》江建华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3.《结晶学与矿物学》周玉.清华大学出版社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对主要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具有应用结晶矿物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晶体对称,单型和聚型,晶体定向及结晶符号,晶体化学,矿物学及矿物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化学组成和分类等。
本课程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01部分晶体的对称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对称的概念和晶体对称特点2.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概念,对称面、对称轴、对称中心和旋转反伸轴的概念及操作方法,理解晶体的对称定律。
3.对称要素组合定律 4.面式、轴式、中心式及旋转反伸轴的对称要素组合定理。
5.对称型和晶体的对称分类、对称型的概念和32种对称型、对称型符号、晶族和晶系的划分。
重点: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难点:32种对称型第02部分单形和聚形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单形、单形的概念、47种几何单形和146种结晶单形、47种几何单形的命名及特征。
2.聚形、聚形的概念、聚形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重点:聚形、聚形的概念难点:47种几何单形和146种结晶单形第03部分晶体定向及结晶符号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晶体定向及整数定律、晶体定向的概念、晶体常数及晶体定向原则、各晶系晶体的定向方法和晶体常数特点、整数定律及意义。
2.晶面符号、晶面符号(米氏符号)的概念及构成。
3.单形符号单形的概念、单形符号的选择原则。
4.晶棱符号(晶带符号)晶带及晶棱符号的构成。
重点:晶体定向及整数定律难点:晶面符号、晶面符号第04部分晶体化学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键和晶格类型离子键—离子晶格、共价键—共价键、金属键—金属晶格、分子键—分子晶格及单键型、多键型晶格的特点。
2. 球体紧密堆积原理、等大球体紧密堆积、不等大球体紧密堆积的原理和堆积方式。
3.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4. 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的概念及类型。
5. 类质同象、类质同象的概念、类质同象与固溶体的关系、类质同象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6. 同质多象7.同质多象的概念、同质多象转变及类型(移位型转变、重建型转变、有序—无序转变)。
8. 多型、多型的概念、多型符号的构成及含义。
重点:键和晶格类型难点:类质同象第05部分矿物及矿物学概述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矿物和矿物学的基本概念、结晶学及矿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相互关系、矿物学的研究现状。
2.晶体、非晶体及准晶体、晶体、非晶体及准晶体概念及区别、空间格子概念、空间格子要素、格子类型。
3.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的自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和稳定性,布拉维法则和面角恒等定律。
晶体结构、晶体的结合重点:晶体的基本性质难点:晶体结构第06部分矿物的形态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4 实验:2 上机:0具体内容:1矿物的单体形态、晶体习性及类型、晶面条纹及蚀象。
2.矿物的集合体形态显晶质集合体形态、隐晶及胶态集合体形态。
矿物的双晶、双晶及双晶主要类型。
重点:矿物的单体形态难点:晶体习性及类型第07部分矿物的物理性质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4 实验:2 上机:0具体内容:1. 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光学性质,诸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矿物的解理、断口和裂开、解理、断口和裂开的概念、分级和产生原因。
3.矿物的硬度和韧度、硬度、延展性、弹性、挠性和脆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4.矿物的发光性和磁性、发光性概念及类型、磁性的概念和类型。
重点:矿物的光学性质难点:矿物的发光性和磁性第08部分矿物的化学组成和分类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2 实验:4 上机:0具体内容:1.矿物的化学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变性、胶体矿物及化学组成特征、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层间水、沸石水)、矿物的化学式。
2. 矿物的分类、矿物种概念及命名、矿物分类的级序和主要方案特点、晶体化学的分类体系。
难点:矿物的化学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