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摘要】舞蹈教育在美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舞蹈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审美素养,提升情感表达能力,更可以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舞蹈教育也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结合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通过舞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最终,舞蹈教育对社会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合作意识和健康心态的新一代。

舞蹈教育不仅是学生必修的课程,更是对美育事业的重要支持和推动力量。

【关键词】美育、舞蹈教育、审美素养、情感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身心健康、文化传承、创新、综合素质、社会影响。

1. 引言1.1 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其具备欣赏、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表达和体验,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认识世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情感智慧。

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其具备欣赏、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1.2 舞蹈教育的作用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提高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在舞蹈的艺术语境中感受美的魅力,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舞蹈作品的欣赏和演练,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提升自身审美素养,加深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培养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开阔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舞蹈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通过舞蹈表达情感,增强情感的传达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情感体验。

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通过舞蹈创作和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整体来看,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和完善自我素质的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人才。

浅谈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

舞蹈需要动手动脑,孩子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音乐、动作等要素进行理解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大脑会得到锻炼,使其更活跃、更具逻辑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其次,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学习舞蹈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情感、表达情感,从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增强其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促进社交发展。

第三,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深入了解舞蹈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从而有更高的审美眼界。

此外,通过观看舞蹈表演和参加舞蹈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审美成长,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感受舞蹈作品。

最后,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和自信心。

在舞蹈中,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舞蹈类型,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和才华,从而提高个人自信心,增强个性魅力。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在美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必要性。

通过舞蹈教育,孩子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的情感、审美和个性等多方面的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为美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幼儿园教育中的舞蹈教育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中的舞蹈教育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中的舞蹈教育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而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舞蹈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审美能力,还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中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有效开展舞蹈教育。

一、培养动作协调性和审美能力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舞蹈动作的练习和表演可以让幼儿学会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增强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

同时,舞蹈教育也能够培养幼儿们的审美能力。

在舞蹈表演中,幼儿们需要通过观察和感受来理解并表达舞蹈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美。

他们会学会欣赏美丽的舞姿、优美的音乐,并从中寻找与自己内心感受的共鸣。

这种美的感受和追求也将对幼儿的审美观念、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产生积极影响。

二、促进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们的身体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舞蹈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们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协调动作和节奏。

这种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将对幼儿园期间以及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舞蹈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

舞蹈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让幼儿们有一个表达自己情感和情绪的途径。

这对于幼儿们的情感发展、情绪管理以及情感交流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有效开展舞蹈教育为了有效开展幼儿园教育中的舞蹈教育,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舞蹈教育课程计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合适的舞蹈教育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应包括不同形式的舞蹈活动,如舞蹈动作练习、简单舞蹈编排和舞蹈表演等。

2. 提供多样化的舞蹈体验: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舞蹈体验机会。

例如邀请专业舞蹈老师进行示范和指导,组织观看舞蹈表演,或者安排参观舞蹈学校等。

关于舞蹈教育发展的文件

关于舞蹈教育发展的文件

关于舞蹈教育发展的文件
摘要:
1.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2.舞蹈教育发展的现状
3.舞蹈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
4.舞蹈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5.结论
正文: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身体协调性、创造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舞蹈教育正在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认识到舞蹈对于孩子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舞蹈教育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舞蹈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舞蹈课程逐渐被纳入中小学课堂,高校舞蹈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舞蹈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然而,与此同时,舞蹈教育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

三、舞蹈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
为了推动舞蹈教育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舞蹈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等,为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四、舞蹈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资源分配不均:政府应加大对舞蹈教育的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保障各地区学生都能享受到舞蹈教育。

2.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部门应研究制定完善的舞蹈课程体系,确保舞蹈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加强舞蹈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鼓励优秀舞蹈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五、结论
舞蹈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舞蹈教育正逐步发展。

女儿舞蹈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女儿舞蹈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一、前言自从女儿出生以来,我就立志要让她接受良好的舞蹈教育,让她在舞蹈中找到快乐,培养她的气质和自信心。

在女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喜悦和困惑,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现将我的舞蹈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舞蹈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审美情趣: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通过舞蹈教育,可以让女儿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她的审美能力。

2. 锻炼身体:舞蹈动作丰富多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3. 培养意志力:舞蹈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孩子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力。

4. 增强自信心:在舞蹈舞台上,孩子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5. 培养团队精神:舞蹈表演需要团队合作,孩子在舞蹈学习中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舞蹈教育的方法与心得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她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舞蹈。

2. 注重基础训练:舞蹈基础训练是舞蹈学习的关键,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舞蹈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3. 适时鼓励与表扬:孩子在舞蹈学习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她的自信心。

4. 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5. 与孩子共同进步: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舞蹈学习,了解舞蹈知识,与孩子共同进步。

6. 适度参加比赛和演出:通过参加比赛和演出,让孩子积累舞台经验,提高舞蹈水平。

四、舞蹈教育中的困惑与应对1. 孩子兴趣减弱:舞蹈学习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疲劳、枯燥等原因对舞蹈失去兴趣。

这时,家长要耐心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舞蹈的价值,激发她的学习热情。

2. 技术瓶颈:孩子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瓶颈,这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坚持不懈,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

3. 时间冲突:舞蹈学习需要占用孩子较多的时间,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确保舞蹈学习与生活、学习两不误。

幼儿园中的舞蹈教育

幼儿园中的舞蹈教育

幼儿园中的舞蹈教育舞蹈是一种富有艺术性和动感的表演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园中,舞蹈教育被广泛地应用,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和提高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舞蹈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舞蹈教育在这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舞蹈能够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舞蹈动作需要孩子们协调肢体各部分的运动,通过反复练习,幼儿能够逐渐掌握自己的身体,并使身体更具灵活性和协调性。

其次,舞蹈教育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演能力。

舞蹈往往和音乐紧密结合,通过舞蹈的展示,幼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并能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出来。

这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演能力,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最后,舞蹈教育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和提升自信心的机会。

幼儿园舞蹈表演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放松自己,忘记紧张和不自信的情绪,通过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这样的经历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幼儿园中舞蹈教育的有效实施为了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舞蹈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提供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并配备舞蹈镜子、音响设备等必要设施。

教室要保持整洁,安全无障碍。

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室中布置以舞蹈为主题的图画,增添学习氛围。

2. 制定合理的舞蹈教育课程:在幼儿园中,舞蹈教育应融入到综合课程中,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相互配合。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特点,设计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舞蹈动作,并通过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练习。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舞蹈教育不仅要求幼儿学习舞蹈动作,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欣赏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舞蹈。

推进小学六年级舞蹈艺术教育

推进小学六年级舞蹈艺术教育

推进小学六年级舞蹈艺术教育舞蹈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锻炼其身体素质,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小学六年级阶段,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文将探讨推进小学六年级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推进措施。

一、重要性1.审美情操的培养舞蹈艺术是一种通过音乐、动作和形象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其审美情操。

通过观赏和参与舞蹈表演,学生可以感受到舞蹈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身体素质的提升舞蹈是一项需要高度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艺术活动,通过舞蹈的学习和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舞蹈动作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柔韧性、耐力和协调性,增强其体质。

同时,舞蹈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节奏感和形体塑造能力,提升其身体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舞蹈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艺术形式,学生在舞蹈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需要与队友密切协作。

通过舞蹈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会与队友共同追求艺术目标。

此外,舞蹈表演还需要学生在台上展示自我,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推进措施1.丰富教学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入舞蹈艺术专家和资深教师,组织专业的舞蹈教学团队。

学校可以邀请舞蹈演员、编舞师和音乐指导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授课,提供多样化且优质的舞蹈教育资源。

2.加强师资培训在推进小学六年级舞蹈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推动力量。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舞蹈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教学技能和素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教学水平。

3.开展丰富多样的舞蹈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舞蹈比赛、表演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舞蹈学习和展示机会。

通过参与舞蹈比赛和表演,学生可以体验到舞台表演的紧张和欢乐,提高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舞蹈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舞蹈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时期,舞蹈教育已经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方向。

本文将针对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舞蹈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1. 舞蹈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可以增强学生体魄,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2. 舞蹈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

3. 舞蹈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舞蹈教育内容1. 舞蹈教育的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舞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2. 舞蹈教育内容(1) 舞蹈概论: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型的舞蹈形式和特点;(2) 舞蹈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包括形体训练、节奏训练、舞蹈动作的训练等;(3) 舞蹈技巧:教授学生不同种类的舞蹈技巧,如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4) 舞蹈鉴赏: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思想;(5) 舞蹈创作:培养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提高学生的舞蹈应用能力。

三、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舞蹈教育实施1. 选聘优秀的舞蹈教师学校应当选聘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舞蹈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舞蹈教育观念。

2. 创设有利于舞蹈教育的教学环境学校应当积极创建有利于舞蹈教育的教学环境,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器材,提供舞蹈教学的场地和资源支持。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教育活动学校应当组织丰富多彩的舞蹈教育活动,如舞蹈比赛、舞蹈表演、舞蹈节等,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和积极性。

4. 配套舞蹈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推广积极开发和推广适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舞蹈教学教材和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舞蹈教学的教育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舞蹈教育传统。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

我们需要知识全面、可塑性高的人才来满足新的需要。

舞蹈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宗旨。

关键词:全面智能发展不可缺少作用意义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对于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全面智能发展,国家教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方针和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更是强调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就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过关于智能发展的重要理论。

近20年来,不仅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教育领域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各门的学科教学中也引发了许多新的探索。

最重要的是,这些探索都强调本学科对促进其他学科能力的作用,同时注重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结合使本学科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其中就包括了舞蹈教育。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各种不同领域,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包括舞蹈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

这些智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而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

在这些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非常广泛的。

在教育上,一方面应当根据个人的能力发展的独特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当改变以前的不同学科分别以特定的智能发展为目标的分工模式,转向各个学科都围绕发展多元智能的整体目标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

最早的教育家之一柏拉图清楚地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

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

”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这一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优秀的舞蹈教育传统首先就文化艺术的历史传承性而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舞蹈教育传统。

有关中国上古时代的舞蹈教育记载已屡见史籍。

《史记五帝记》言舜时“以夔为典乐教樨子……诗言意,歌长言,身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论,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此记载在《竹书纪年》中得以印证。

《竹书纪年》载舜“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即远在舜的时代,已经在官方学校里对贵族子弟实施万舞教育。

万舞,乃是一种以干羽为舞具的宫廷乐舞。

因此,至少在舜的时代,我国已经在学校中实施了乐舞教育。

至周初时,舞蹈教育已成定制,且蔚为大观。

当时,对不同年龄的学童,在教学内容方面,已有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十有三年,学乐,诵歌,舞勺。

”“成童舞象”(《礼记内则》)并且依周礼的规范,在不同时令阶段,对舞蹈教学的内容有相应的规定:“凡必学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有序。

”(《通典卷53》序)就是周代官办之学校。

如果说,周代“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弟子才有机会“习舞”的话,则孔子在唇枪舌剑末所办之私学,在其所教弟子所习之“六艺”中,也同样充实有乐舞教育的内容。

《晏子春秋》中载孔子“歌鼓舞以聚徒”,以歌舞形式聚众多门徒弟子,足见歌舞教育在其时社会下层民众中也是颇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

同时,也证实了即使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代文化氛围内,舞蹈教育也是普通平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当代舞蹈教育的缺失就中国的舞蹈教育状况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

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是对少数将来要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只是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课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

甚至在一些偏远或不发达地区,除了主科教育,其他艺术教育更是为零,又何来舞蹈教育。

就算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也存在不重视普及舞蹈教育的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没有确定舞蹈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其实在舞蹈教育中,舞蹈能力也是控制肢体完成动作的能力,即身体运动智能,它本身就是重要的智能,就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活动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贡献。

例如,舞蹈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有关研究证明,在校有舞蹈特长或其他音乐特长的学生并不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玩物丧志或不务正业,相反这部分同学无论在学习成绩或是在组织能力上都大大超过其他同学。

这些都显现了舞蹈智能的发展不仅对于音乐智能和身体智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有关专家认为:在舞蹈和舞蹈教育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及与此相连的独特的情绪体验。

舞蹈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学心,扩展表达力和影响力。

三、国际舞蹈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世界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普及型教育体制;一类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

在美国,自上世纪以来,小学、中学、大学里都普遍设有学生所必修的舞蹈课程,且教学目标明确,自成体系。

1994年美国公布的《2000年教育法》,首次以政府的名义规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影视等统括为艺术科,成为同语言、数学等诸学科并立的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

而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科的各门课程从小学伊始,一直延续到十二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毕业。

“从小学到初中,音乐、舞蹈是必修课。

艺术课程每周所占学时,各校稍有不同。

在我们所看到的学校里,少的有三学时,多的达五学时。

”(郭明达:《世界艺术教育》第23页)而在美国的大学里几乎均设有舞蹈学科。

在美国的普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体系中,舞蹈不仅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更被视为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美化人、优化人的重要教育手段,具有了其独立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学科地位。

毫无疑问,这种普及型舞蹈教育机制,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道德文明素质、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文明人格都是大有益处的。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舞蹈教育则强调并致力于对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

某些学者称之为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而封闭的舞蹈教育子系统。

这一机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并强化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的舞蹈专门人才。

这种舞蹈教育主要是通过中等专业教育予以实施。

如俄罗斯最为著名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所舞蹈学校,招收读完小学三年级的十岁儿童入学,学制分别为八至九年。

在这类舞蹈学校里,学生们要学习完全部小学、中学的文化课程,并同时要学习舞蹈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而在其他音乐、戏剧等高等学校里,学生则专攻教育、编导和部分史论专业。

这类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体制,其宗旨在于对舞蹈本身艺术价值的探求和提升。

并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也确实培养出诸如巴甫洛娃、卡萨文娜、谢苗诺娃、扎哈罗夫、乌兰诺娃等一批闻名于世的杰出舞蹈家,对世界芭蕾艺术贡献卓著。

此,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四、进行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未来展望进行舞蹈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两个舞蹈剧目或舞蹈技巧,而是为了在学习中得到技能。

许多人认为舞蹈仅仅是步骤与姿势的简单记忆,学习它产生不了什么更深远的意义。

那到底舞蹈对于青少年有什么直接意义?从美的角度出发,可以列举下列几条:(1)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和发扬积极、艰苦、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培养;(2)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可以加强纪律观念;(4)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5)抒情型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6)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7)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加辨别美丑的能力;(8)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办事能力;(9)舞蹈可以健身,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意识到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

舞蹈有卓越的潜能来发展舞蹈教育的各个方面。

学习和认知的结果不仅是因为教育,而是因为学生被引导到一条金色的发现之路。

教育不是事实和技巧的堆砌。

将科学等其他学科融会到美学中来,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能力,同时也给予认知完整性。

通过对艺术的追求和体验,学生会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及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从出生时的手舞足蹈开始,生命就有了它的活力。

身体本身是不能与情感、知识、社会所分离的,舞蹈教育正好把这些都结合起来,构成人的完整性。

从教育的长远来看,有一项技能可能会帮助一个学生找到一份工作。

但是这项技能或许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需要知识全面、可塑性高的人才来满足新的需要。

舞蹈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宗旨。

虽然我们的舞蹈普及教育还并未在全国范围展开,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些中小学甚至高校已开始填补这一空白。

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就曾经先后报道了北京二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名校舞蹈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不管是以何种形式进行着,至少这一教育形式的新变化已日益浮出了水面。

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笔者比较倾向于恢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舞蹈教育传统,即对受教育者,从幼儿教育开始,直到高等教育,实施普遍而正规有序的舞蹈教育,将舞蹈作为一门既健美人的体魄,又陶冶人的性情;既阐扬人的艺术个性特点,又培育人的集体团队理念的独立学科,郑重列入国民教育系统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教育既名正言顺又理直气壮地登上高等教育的大雅之堂,占有本应占有的教育领域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1]《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2]《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于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3]《国家艺术课程标准》[4]《舞蹈教育学》吕艺生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5]《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