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句,表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李之仪卜算子》注释、翻译、赏析

《李之仪卜算子》注释、翻译、赏析李之仪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导读】李之仪(1035—1117),北宋婉约派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又称姑溪老农,无棣(今属山东)人。
有《姑溪词》、《姑溪居士文集》。
“卜算子”为词牌名。
【原词】我住长江头①,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②,此恨何时已③。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①长江头:指长江上游,在今四川一带;下游在今江苏一带。
②几时,指何时。
③已:停止,罢休。
【译诗】我的家住在长江之头,你的家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思念却见不到你,我俩同饮一条长江水。
这江水何时才会枯竭,这思念何时才会停息。
只要你的心像我的心,一定不会辜负相思意。
【赏析】这是作者写的一首具民歌风味的叙事诗,它以独特的构思、清新通俗的语言、重叠的句式、歌咏的风格抒发强烈而深挚的情感——被隔绝的永恒之爱。
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
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
“日日”,犹如流水滔滔不绝,表现了思恋之久。
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虚的心灵与实的事物合二为一,朴实中见深刻。
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热烈而直露,明显地吸收了民歌的风格。
但质朴清新中又曲折委婉、含蓄而深沉,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此诗借水言情,融情于水,情意绵长,脍炙人口,深得民歌神韵,在民间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在宋代词作中可算是别具一格。
卜算子李之仪翻译赏析

卜算子李之仪翻译赏析,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所创作的作品,该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是一阕歌颂坚贞爱情的恋歌。
原文: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字词解释:⑴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⑵思:想念,思念。
⑶休:停止。
⑷已:完结,停止。
⑸定:此处为衬字。
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翻译: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
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
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
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
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
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
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
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古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翻译赏析

古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翻译赏析《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之仪。
其古诗全文如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前言】《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
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
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翻译】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orG。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
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
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该诗赏析,希望你喜欢!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及译文注释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及译文注释《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及译文注释《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二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注释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已:完结。
停止。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想念某人的诗句经典

想念某人的诗句经典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出自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白话解释:我住在长江的上游,你却住在长江的下游。
天天都思念着你,却见不到你,我们还共同饮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而流,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只希望你的思念和我的思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份互相思念之情。
2、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
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故言如梦里,赖得雁书飞。
——出自唐代萧妃的《夜梦》。
解义:昨天晚上梦见你归来,迫不及待地整衣下机迎接。
一直担心你薄情归来时,不会穿着我一针一线缝满情谊的衣服。
果真是这样呀,真不如回到梦里,也许还能通过鸿雁传书来表达相思之情。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
诗的意思:曾经临近过无比深广的沧海之水,别出的水再也无法吸引到我了。
见过巫山上的云之后,别出的云就不能再称之为云了。
虽然取道从百花丛中走过,但却无心欣赏与回头顾盼,其中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你。
4、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话释义:荷花已凋零,香气也消散了,冰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意。
缓缓脱下罗绸外裳,独自上了卧榻眠床。
云卷云舒,是谁托云寄了书信来?唉,此时正是北雁南归时,皎洁的月光,洒满了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自地飘零,水,自顾自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颗心的闲愁。
这种相思竟无法消除,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紧紧缠绕在了心头。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李之仪·卜算子》原文、注释与赏析

《李之仪·卜算子》原文、注释与赏析李之仪·卜算子李之仪(1035—1117),沧州无棣人。
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
后因得罪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
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其地。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题解】《卜算子》又名《卜算子慢》,词牌名,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注释】1.长江头:指上游四川一带。
2.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3.定:词中的衬字。
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串译】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
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
这江水啊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赏读提示】词的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
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
“日日”,犹如流水滔滔不绝,表现思恋之久。
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寓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
虚的心灵与实的事物合二为一,朴实中见深刻。
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热烈而直露,质朴清新中又曲折委婉,含蓄而深沉,深得民歌神韵,在民间流传甚广。
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
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
诵读语调从头至尾都须轻媚、委婉地在中低处行走,以长江水之长表现女主人公思念和分离的浓切,语句中应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水之长,思之长,怨之长!【断句顿挫建议】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句,表
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
A、怀才不遇
B、相思之苦
C、忧国忧民
D、病痛折磨
正确答案是B
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
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
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
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