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程线

合集下载

同频率法放大洪水过程线的简易方法

同频率法放大洪水过程线的简易方法

同频率法放大洪水过程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洪水过程线放大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放大洪水
过程线,从而更好地描述洪水的特征。

同频率法放大洪水过程线的基本原理是,将洪水过程线的每一个点的水位值乘以一个固定
的放大系数,从而放大洪水过程线。

这个放大系数可以根据洪水的特征来确定,一般来说,洪水的放大系数越大,洪水的特征就越明显。

同频率法放大洪水过程线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洪水过程线的放大系数;
2.将洪水过程线的每一个点的水位值乘以放大系数;
3.重新绘制洪水过程线,从而得到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

同频率法放大洪水过程线的优点是简单有效,可以有效地放大洪水过程线,从而更好地描
述洪水的特征。

缺点是放大系数的确定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洪水过程线的放大
效果。

总之,同频率法放大洪水过程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洪水过程线放大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放
大洪水过程线,从而更好地描述洪水的特征。

设计洪水过程线1精品文档

设计洪水过程线1精品文档

一、设计雨量计算
有充分长度面雨量资料:流域点雨量资 料充分并可以推求足够长度的流域面平 均雨量系列。
有充分长度点雨量资料:少数点雨量资 料系列较长,但无法推求足够长度流域 面平均雨量系列。
点雨量资料缺乏或不足:点雨量资料长 度不足以点绘点雨量频率曲线。
二、设计暴雨过程拟定
1.选择典型暴雨过程的原则 (1)暴雨强度高、降水总量大(接近设计条
4)由降雨径流相关图查算设计净雨过程 (5)划分地表、地下净雨过程
120
设计暴雨
100
设计净雨
地下净雨
80
地表净雨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地表、地下净雨推求
3.推求设计洪水过程
(1)分析单位线,由地表净雨推求地表 径流过程Qs;
(2)地下径流过程简化为等腰三角形, 峰位于地表径流停止点。由地下净雨推求地 下径流过程Qg;
(2)根据典型暴雨过程,经统计得 典型最大6h,24h,72h雨量及位 置分别如下:
最大6h:第9时段 H典,6h =46.7mm 最大24h:第7-10时段 H典,24h
=84.2mm
最大72h: 第1-12时段 H典,72h =141mm
(3)计算各时段历时的放大倍比系数
K1=64/46.7=1.37 K2=(106-64)/(84.2-46.7)=1.12 K3=(178-106)/(141-84.2)=1.27
1.选择典型过程
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 (1)洪水峰高量大: 洪水特性比较接近设计条
件。 (2)洪水的特性具有代表性: 发生季节、地区
组成、洪峰次数、洪水历时、峰量关系、主峰 位置代表流域大洪水一般特性。 (3)洪量集中、洪峰偏后: 洪水过程对工程不 利。

洪水过程线计算步骤

洪水过程线计算步骤

洪水过程线计算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说说洪水过程线的计算步骤哈!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但别怕,跟着我一步步来,你肯定能搞明白。

你想想啊,洪水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闹得凶,一会儿又安静点,咱得搞清楚它啥时候闹,啥时候停。

那咋搞清楚呢?这就得靠计算啦!首先呢,咱得收集一堆数据,就像给这个调皮孩子建个档案一样。

这些数据包括降雨量啦、流域特性啦等等。

这就好比你要了解一个人的脾气,得先知道他平时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吧!然后呢,根据这些数据,咱要用一些公式和方法来分析。

这可有点像解方程,得动动脑筋,把那些隐藏的信息给找出来。

比如说,根据降雨量和流域面积,能算出大概会有多少水流进来。

接下来,就是考虑各种因素对洪水的影响啦。

比如说地形,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水肯定流得不一样快呀!这就好像一条路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坑坑洼洼,你走路的速度肯定也不一样。

再然后呢,咱得把时间因素也加进去。

洪水可不是一下子就来一下子就走的,它有个过程,就像一场表演有开场、高潮和结尾一样。

咱得把这个过程给描绘出来。

计算的过程中,可不能马虎,得仔细再仔细。

就像你做饭,盐放多了放少了味道都不一样,咱这计算要是错一点,那结果可能就差老远啦!等咱把这些都算好了,就能画出那条洪水过程线啦!看着那条线,就好像看到了洪水这个调皮孩子的表演轨迹。

你能知道它啥时候开始闹,闹得有多厉害,啥时候又慢慢安静下来。

哎呀,这洪水过程线的计算步骤虽然有点麻烦,但真的很重要啊!它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洪水,做好应对措施,保护大家的安全。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一个重要的任务一样。

总之呢,只要咱有耐心,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肯定能算好洪水过程线。

到时候,咱就能更有把握地和洪水这个小调皮打交道啦!。

洪水过程线与下泄流量过程线

洪水过程线与下泄流量过程线

洪水过程线与下泄流量过程线
当流域上发生暴雨或融雪时,在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都依其远近先后汇人河道,当近处的地面径流汇入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就是洪水起涨之时,随着远处的地表径流陆续流到河水流量和水位继续上涨,及至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汇人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为洪峰流量,其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

此后,洪峰流量和水位逐渐下降,到暴雨停止后的一段时间,河水流量及水位即回落。

如在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江河的水位或流量为纵坐标,可以绘出从起涨到峰顶到落尽的整个过程曲线,称为洪水过程线。

下泄流量过程线是指径流随时间而变化,将各时刻的径流值相连所构成的曲线。

径流一般用流量表示,故亦称流量过程线。

它不仅反映河流断面上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流域的气候(包括降水的时间分配和降水的地区分布、气温等)和自然地理特征(山地、平原、湖泊和沼泽、土壤、植被等),为水文区划、河流分类、区域水文分析、径流计算、洪水预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依据。

平原地区小流域洪水过程线推求

平原地区小流域洪水过程线推求

2021.310平原地区小流域洪水过程线推求许 黎一、流域概况八里庄湖位于泉河流域,湖区所在位置为淮北平原的泉河洼地,属临泉县城规划城区范围内,用地类型主要为公园绿地,汇水河道为张台大沟。

来水流域面积7.1km 2,湖区水面0.55km 2,总库容288.6万m 3。

二、设计洪水由于缺少实测径流资料,且本区为小流域,设计拟采用实测暴雨资料,设计暴雨日程、时程分配参照《安徽省水文手册》(1975年)中最大24h 暴雨时程分配分析成果,以此计算设计暴雨;采用推理公式,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概化三角形过程线)。

1.设计暴雨(1)水文基本资料①水文测站情况八里庄湖流域内无水文测站,附近有水文测站1处,为杨桥站,主要监测降雨、泉河水位和径流,泉河流域面积相对八里庄湖流域大很多,不具有可比性,无法依此类比推出本流域的水位及径流;但杨桥站有长系列的降雨资料,此次选用杨桥站实测长系列降雨资料作为水文计算基础资料。

②径流八里庄湖径流补给主要依靠降雨补给,流域内无水文站,没有任何实测出入湖流量资料,也没有进行过水位观测,只能依靠降雨资料推求径流。

(2)实测降雨资料分析实测降雨资料采用距本区仅4.5km 的杨桥水文站建站以来的降雨资料,经适线配线计算,面雨量频率曲线见图1。

根据排频分析,获得最大1日、3日、7日在各种频率下的设计点暴雨量如图1,由于本流域面积仅7.1km 2,考虑以点代面,以杨桥水文站设计点暴雨作为本流域的设计面暴雨量。

根据安徽省水文手册,淮河以北,最大24h 暴雨与最大1日降雨量的换算系数K 2=1.13,经换算获得最大24h 面暴雨见表2。

根据《安徽省水文手册》,查表五-13,得最大24h 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见表2。

2.产汇流分析(1)设计洪峰流量Q m 的计算由于缺乏实测流量资料,也没有相近流域的实测流量资料或小流域单位过程线,故本次设计采用推理公式进行产汇流分析。

推理公式法的计算公式见表3。

式中:Q m —洪峰流量(m 3/s); S p —设计暴雨的雨力; τ—流域汇流历时(h);t B —产流历时(即净雨历时)(h); α—洪峰径流系数; n—暴雨衰减指数; m—汇流参数;图1 最大1d、3d、7d 面雨量频率曲线图表1 流域内设计暴雨量分析成果表频率均值 (mm)最大24h 最大1日最大3日最大7日 5年一遇95.6144.8128.1175.9227.510年一遇132184.5163.3222.4296.820年一遇168.1224.0198.2268.1366.4表2 最大24h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表h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占24h雨量%1.71.82.12.22.43 3.14 4.36.53195.33.53.12.52.32.21.91.81.81.81.61.110年一遇 3.13.33.94.14.45.55.77.47.912.057.216.69.86.55.74.64.24.13.53.33.33.33.02.020年一遇3.84.04.74.95.46.76.99.09.614.669.420.211.97.86.95.65.24.94.34.04.04.03.62.5水文水资源2021.311L—流域最长的汇流长度(km);i—河道平均比降;f —平均稳定入渗率(mm/h);F—流域面积(km 2)。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

一、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选取典型洪水的原则,是本着对水库防洪不得,选取峰高量大,主峰段洪量集中的洪水。

本着上述原则,分析了黄前水库1964、1984、1994、2000年典型入库洪水过程及各时段洪量。

各场洪水的峰、量情况见表3-7,过程线见附图6至附图9。

从表3-7可看出,1964年9月12日和1994年6月29日洪水,峰高量大,主洪段前洪量较大,比较适合作为典型洪水。

但从洪水最大24小时洪量中峰前段洪量所占比重情况看,1964年洪水为29%,而1994年洪水为34.1%,后者对水库的设计偏于安全。

因此,1994年二、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采用同频率放大法将典型洪水进行放大,推求得各项频率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放大系数计算公式:式中:设m Q 、设3W 、设m W 、设24W 、设72W —为设计洪峰流量及3小时、6小时、24小时、72小进洪量。

典m Q 、典3W 、典6W 、典24W 、典72W —为典型洪峰流量及3小时、6小时、24小时、72小进洪量。

典m K 、典3K 、典6K 、典24K 、典72K —为洪峰流量及各控制时段洪量的放大系数。

黄前水库三各方案的各种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见表3-9~表3-11。

三、洪水调节计算第一节基本方法和洪水调节原则一、基本方法采用水量平衡方程及水库蓄泄关系逐时段求下泄流量及蓄水变化过程。

其公式为:q=f(v)式中:Q1、Q2—时段初、时段末的入库流量,m3/sq1、q2—进段初、进段末的出库流量,m3/sv1、v2—时段初、时段末的水库流量,104m3Δt—时段长(取Δt=1小时)q=f(v)为水库蓄水量与泄量之间的关系。

本次调洪计算的q=f(v)关系采用黄前水库“三查三定”汇编资料(1982年12月,泰安市水利局编)。

黄前水库水位~库容、泄量关系见表6-1。

黄前水库是泰安市的重点中型水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水库大坝距泰安市区和京沪铁路16km,距辛泰铁路和莱泰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10km,保护下游农田50万亩和30万人口,防洪任务重大。

洪水的基本特征知识

洪水的基本特征知识

洪水的基本特征知识洪水从发生到消退往往体现为一个具体的过程,定量描述洪水过程的指标有洪峰流量、洪峰水位、洪水过程线、洪水总量、洪水频率(或重现期)等。

一、洪峰流量和洪峰水位降雨产生径流并陆续汇入河道,使流量和水位不断增长,我们将洪水通过河川某断面的瞬时最大流量值成为洪峰流量,以m3/s为单位;其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以m为单位。

二、洪水过程线和洪水总量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江河的水位或流量为纵坐标,可以绘出洪水从起涨到峰顶再回落到接近原来状态的整个过程曲线称为洪水过程线;一次洪水过程通过河川某断面的总水量称为该次洪水的洪量,其单位通常是亿m3 ;水文上也常以一次洪水过程中,一定时段通过的水量最大值来比较洪水的大小,如最大3天、7天、30天等不同时段的洪量。

三、洪水频率根据洪水的统计特性,利用现有实测和调查洪水资料,分析洪水变量(水位、流量、洪量等)值出现的频率(或重现期)之间的定量关系,称为洪水频率分析。

四、频率曲线把洪水变量和频率表达成一定的数学关系式并将其绘成图形,即为频率曲线。

常绘在频率格纸上,横坐标表示频率,纵坐标表示洪水五、警戒水位河流、湖泊随着水位逐步升高,重要堤防可能发生险情,需要加强防守的水位。

游荡型河道,由于河势摆,在警戒水位以下也可能发生塌岸等较大险情。

大江大河堤防保护区的警戒水位多取定在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段开始漫滩偎堤的水位。

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河段或区域开始进入防汛戒备状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落实防守岗位、抢险备料和加强巡堤查险等工作。

穿堤涵闸视情况停止使用。

该水位主要是防汛部门根据长期防汛实践经验和堤防等工程出险基本规律分析确定的。

中国大江大河及湖泊是以水文(水位)控制站作为河段或区域的代表,拟定警戒水位,经上级部门核定颁布下达。

六、保证水位汛期堤防工程及其他附属建筑物能够保证安全挡水的上限洪水位,又称防汛保证水位,对堆积性河道称设计防洪水位。

当洪水位达到或低于这一水位时,有关部门有责任保证堤防工程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安全。

设计洪水过程线

设计洪水过程线


k WTP
WTD
同倍比法保证得出的设计洪峰或洪量符合设计频率。
Q p ( t ) = k Q D(t)
按按33dd洪洪量量放放大大 按洪峰放大 按1d洪量放大
3.同频率缩放法
按不同历时采用不同倍比对典型洪水过程
线的纵标值进行缩放,得出的设计洪峰及不同
历时设计洪量均符合设计频率。
洪峰缩放倍比:
(4)用同频率控制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 过程,将各放大倍比系数填在表中 与典型暴雨过程相对应的位置上, 通过放大计算得设计暴雨过程,如 下表所示。
时段 △t= 1 6h
234 5 6 7 8
9 10 11 12 合 计
典型 暴雨 12.2 6.8 0 20 1.5 3.8 4.7 11.3 46.7 21.5 3.8 8.7 141 过程 mm
件,放大后变形小); (2)降雨过程有足够的代表性(易出现); (3)主雨峰偏后(对工程不利) 2放大方法 (1)同频率法(常用); (2)同倍比法
例题
某流域具有充分的雨量资料。经面暴雨量频 率计算得各时段P=1%的设计雨量为 H6h=64mm,H24h=106mm, H72h=178mm,求P=1%的设计暴雨过程。
量仅用于计算设计Pa。
同频率法:同时进行P和P+Pa两种
系列的频率计算,由设计频率的
P+Pa值减去同一频率的P 值,差额作 为所求的设计Pa值: Pap=(P+Pa)p-Pp
22 日 21:00
七天
117600 57620 16 日 7:00 ~ 23 日 7:00
1.推求各时段放大倍比
k0=3530 / 1620=2.18 k1=42600 / 20290=2.10 k3-1=(72400-42600)/(31250-20290)=2.72 k7-3=(117600-72400)/(57620-31250)=1.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