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设计洪水过程线1资料
设计洪水计算书

设计洪水推求(一)工程概况甘溪又称古城溪,发源于浙江省江山市大桥镇青源尾。
甘溪自源头开始以东西向流入玉山县境内,经白云镇鹁鸪嘴、大园地、平阳村、岩瑞镇水门村后,在岩瑞镇山头淤北和金沙溪汇合。
甘溪流域面积206Km 2,主河道长44.2Km ,河道加权平均坡降0.824‰(其中玉山境内流域面积102.6Km 2,河长24Km )。
甘溪河道弯曲,河床较浅,中下游两岸地形开阔,耕地集中,属平原丘陵地带,是主要产粮区之一。
1,工程地点流域特征值,主河道比降0.000824.已知流域总面积206Km 2,加权平均坡降0.824‰,计算河段下游断面集雨面积145.3 Km 2,加权平均坡降1.32‰,主河道长44.2 Km 。
2,设计暴雨查算(1) 求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根据工程地理位置,查《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下同)附图2—4,得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暴雨量H 24=115mm ;查附图2—5,得Cv 24=0.45。
由设计频率P=10%和Cs=3.5Cv 查附表5—2,得Kp 24=1.60。
则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H 24(10%)=115⨯1.60=184.0mm 。
(2) 求十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根据计算段流域面积F=145.3 Km 2和暴雨历时t=24小时,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24α=0.983 则十年一遇面暴雨量为24%)10(24%)10(24α⨯=H H =184⨯0.983=180.9mm 。
(3)求设计暴雨24小时的时程分配 ○1 设计24小时暴雨雨型以控制时程t ∆=3小时为例,查附表2—1,得雨型分配表,如下表1:表1:以3小时为时段的雨型分布表○2查算十年一遇1,6,3小时暴雨参数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分别查附图2—6和附图2—8,得流域中心最大6小时和1小时点暴雨量,H 6=75mm ,H 1=40mm 。
查附图2—7和附图2—9,得Cv 6=0.45,Cv 1=0.45。
设计洪水过程线1精品文档

一、设计雨量计算
有充分长度面雨量资料:流域点雨量资 料充分并可以推求足够长度的流域面平 均雨量系列。
有充分长度点雨量资料:少数点雨量资 料系列较长,但无法推求足够长度流域 面平均雨量系列。
点雨量资料缺乏或不足:点雨量资料长 度不足以点绘点雨量频率曲线。
二、设计暴雨过程拟定
1.选择典型暴雨过程的原则 (1)暴雨强度高、降水总量大(接近设计条
4)由降雨径流相关图查算设计净雨过程 (5)划分地表、地下净雨过程
120
设计暴雨
100
设计净雨
地下净雨
80
地表净雨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地表、地下净雨推求
3.推求设计洪水过程
(1)分析单位线,由地表净雨推求地表 径流过程Qs;
(2)地下径流过程简化为等腰三角形, 峰位于地表径流停止点。由地下净雨推求地 下径流过程Qg;
(2)根据典型暴雨过程,经统计得 典型最大6h,24h,72h雨量及位 置分别如下:
最大6h:第9时段 H典,6h =46.7mm 最大24h:第7-10时段 H典,24h
=84.2mm
最大72h: 第1-12时段 H典,72h =141mm
(3)计算各时段历时的放大倍比系数
K1=64/46.7=1.37 K2=(106-64)/(84.2-46.7)=1.12 K3=(178-106)/(141-84.2)=1.27
1.选择典型过程
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 (1)洪水峰高量大: 洪水特性比较接近设计条
件。 (2)洪水的特性具有代表性: 发生季节、地区
组成、洪峰次数、洪水历时、峰量关系、主峰 位置代表流域大洪水一般特性。 (3)洪量集中、洪峰偏后: 洪水过程对工程不 利。
洪水计算——精选推荐

洪⽔计算2.5 洪⽔2.5.1 暴⾬洪⽔特性⽩节河流域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洪⽔由暴⾬形成。
据蔡家河站(1974~2007年)暴⾬资料分析,年最⼤暴⾬多集中在5~9⽉,1966年8⽉18⽇出现了30多年来最⼤暴⾬,最⼤24⼩时⾬量为305mm。
⽩节河流域内沿河两岸⽵⽊丛⽣,植被覆盖良好,洪⽔涨落过程⽐较平缓。
据蔡家河站实测洪⽔资料分析,主汛期为5~9⽉,洪⽔过程线多为单峰,历时约为3天左右。
2.5.2 设计洪⽔⽩花溪⽔库流域内⽆实测⽔⽂资料,坝址上、下游河道居民稀少,仅⼏户⼈家住在⼭坡上,⽆法开展历史洪⽔调查⼯作。
其设计洪⽔根据设计暴⾬资料推算。
2.5.2.1 设计暴⾬(1)设计暴⾬的推求设计流域⽆实测暴⾬资料,设计暴⾬由《四川省⽔⽂⼿册》中等值线查算,成果见下表见表2-5-1。
2.5.2.2 设计洪⽔计算巴河流域⽆实测⽔⽂资料,⽩花溪⽔库坝址控制集⾬⾯积较⼩,其设计洪⽔采⽤设计暴⾬进⾏推求。
根据资料条件,可研阶段采⽤了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进⾏计算。
(1)推理公式法①流域特征值流域特征值F、L、J在五万分之⼀航测图上量取,成果见表2-5-2。
表2-5-2 设计流域特征值计算成果表②设计暴⾬暴⾬成果表2-5-1。
③设计洪⽔计算根据流域设计暴⾬成果,采⽤《四川省中⼩流域暴⾬洪⽔⼿册》中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
基本公式:Q=0.278ψ(s/τn)F式中:Q—最⼤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s—暴⾬⾬⼒,mm/h;τ—流域汇流时间,h;n—暴⾬公式指数;F—流域⾯积,km2。
根据流域下垫⾯条件和《四川省中⼩流域暴⾬洪⽔⼿册》区划,选取产汇流参数计算公式如下:流域产流参数:属盆地丘陵区,计算式如下:µ=4.8F-0.19;Cv=0.18;Cs=3.5Cv流域汇流参数:属盆地丘陵,计算式如下:θ=1~30时,m=0.4θ0.204θ=30~300时,m=0.092θ0.636式中:θ—流域特征参数,θ=L/(J1/3F1/4);L—河长,km;J—⽐降,‰;F—流域⾯积,km2。
洪水设计

洪水调节设计过程说明1.根据学号,得堰顶高程:X=227.2m溢流堰宽:Y=56.6m2.根据库容确定工程规模为Ⅳ,小(1)型。
洪水重现期为30-50年,经验频率P=2%-3.3﹪起调水位为227.2m绘得q-z曲线,q-v曲线(1)试算法:由试算结果得出下表,下表为设计洪水计算表时间t( h)入库洪水流量Q(m3/s)时段平均入库流量(m3/s)时段平均入库水量(万m3)下泄流量q(m3/s)时段平均下泄流量(m3/s)时段下泄水量(万m3)时段库容变化量(万m3)水库存水量(万m3)水库水位(m)0 9.6 4.8 1.728 0 0 0 0 16.193 227.21 11.8 10.7 3.852 14.228 7.114 2.561 1.291 17.484 227.362 23.3 17.55 6.318 18.645 16.439 5.917 0.401 17.885 227.413 48.8 36.05 12.978 41.789 30.217 10.878 2.1 19.985 227.684 86.3 67.55 24.318 77.872 59.831 21.539 2.779 22.764 228.0245 132 109.15 29.294 126.017 101.945 36.7 2.594 25.358 228.3426 182.2 157.1 56.556 175.19 150.604 54.217 2.339 27.696 228.617 248.5 215.35 77.526 239.178 207.184 74.586 2.94 30.636 228.958 345.6 297.05 106.938 333.491 286.334 103.08 3.858 34.494 229.389 521 433.3 155.988 477.863 405.677 146.044 9.944 44.438 230.4310 888 704.5 253.62 866.352 672.108 241.959 11.661 56.099 231.5611 1300.6 1094.3 393.948 1261.355 1063.854 382.987 10.961 67.06 232.5212 1556.9 1428.75 514.35 1552.739 1407.047 506.537 7.813 74.873 233.1713 1587.6 1572.25 566.01 1586.75 1569.745 565.108 0.902 75.775 233.2414 1443.8 1515.7 545.652 1463.019 1524.885 548.959 -3.307 72.468 232.9715 1206.6 1325.2 477.072 1223.126 1343.073 480.506 -6.434 66.034 232.4416 958.7 1082.65 389.754 979.597 1101.361 396.49 -6.736 59.298 231.8517 731.2 844.95 204.182 747.03 863.314 310.793 -6.611 52.687 231.2418 546.7 638.95 230.022 561.829 654.43 235.595 -5.573 47.114 230.7019 402.9 474.8 170.928 414.48 488.154 175.736 -4.808 42.307 230.2220 289.9 346.4 124.704 323.905 369.192 132.909 -8.205 34.102 229.3421 212.5 251.2 90.432 205.952 264.929 95.374 -4.942 29.159 228.7822 152.3 182.4 65.644 168.693 187.322 67.436 -1.772 27.387 228.5823 111.3 131.8 47.448 110.589 139.641 50.271 -2.823 24.565 228.2524 83 97.15 34.974 90.006 10.297 36.107 -1.133 23.432 228.11绘出Q-t,q-t,Z-t图如下经试算法得出校核洪水计算表绘得Q-t,q-t,Z-t图如下(2)半图解法大米山水库q=f(V/Δt+q/2)辅助曲线计算表水库水位Z(m)总库容量V总(万m3)堰顶以上库容V(万m3)V/Δt(m3/s)q(m3/s)q/2(m3/s)V/Δt+q/2(m3/s)227.2 16.193 0 0 0 0 0 227.93 22 5.807 16.13 64 32 48.13 228.3 25 8.807 24.46 118.5 59.25 83.71 228.88 30 13.807 38.35 223.63 111.82 150.17 229.44 35 18.807 52.24 345.87 172.935 225.175 229.98 40 23.807 66.13 494.58 247.29 313.42 230.49 45 28.807 80.02 653.61 326.805 406.825 230.98 50 33.807 93.9 827.44 413.72 507.62 231.46 55 38.807 107.8 1004.45 502.225 610.025 231.91 60 43.807 121.69 1184.59 592.295 713.985 232.35 65 48.807 135.58 1370.92 685.46 821.04 232.77 70 53.807 149.46 1557.48 778.74 928.2 233.18 75 58.807 163.35 1746.35 873.175 1036.529 233.58 80 63.807 177.24 1932.06 966.03 1143.27 233.97 85 68.807 191.13 2124.34 1062.17 1253.3 234.35 90 73.807 205.02 2310.19 1155.095 1360.115 234.72 95 78.807 218.9 2491.81 1245.905 1464.805 235.08 100 83.807 232.8 2672.88 1336.44 1569.24 235.44 105 88.807 246.69 2858.12 1429.06 1675.75根据图表绘得V/Δt+q/2=f2(z), q=f(t)图如下大米山水库半图解调洪计算表,设计洪水时间t (h)入库流量Q(m3/s)平均入库流量(m3/s)V/Δt+q/2(m3/s)q (m3/s) Z (m)0 9.6 0 0 227.21 11.8 10.7 10.7 14.23 227.362 23.3 17.55 14.02 18.64 227.413 48.8 36.05 31.43 41.79 227.684 86.3 67.55 57.19 77.87 228.025 132 109.15 88.47 126.02 228.356 182.2 157.1 119.55 175.19 228.617 248.5 215.35 159.71 239.18 228.958 345.6 297.05 217.58 333.49 229.389 521 433.3 317.39 477.86 230.4310 888 704.5 544.03 866.35 231.5611 1300.6 1094.3 772.88 1261.36 232.5212 1556.9 1428.75 940.27 1552.74 233.1713 1587.6 1572.25 959.78 1586.76 233.2414 1443.8 1515.7 888.73 1463.02 232.9715 1206.6 1325.2 750.91 1223.13 232.4416 958.7 1082.65 610.43 979.59 231.8517 731.2 844.95 475.79 747.03 231.2418 546.7 638.95 367.71 561.83 230.719 402.9 474.8 280.68 414.48 230.2220 289.9 346.4 212.6 232.9 229.3421 212.5 251.2 230.9 205.95 228.7822 152.3 182.4 207.35 168.69 228.5823 111.3 131.8 170.46 110.59 228.2524 83 97.15 157.02 90 228.11 由表绘得Q-t,q-t,Z-t图校核洪水调洪半图解法表时间t (h)入库流量Q(m3/s)平均入库流量(m3/s)V/Δt+q/2(m3/s)q (m3/s) Z (m)0 12 0 0 0 227.21 14.2 13.1 13.1 17.42 227.392 24.1 19.15 14.83 19.72 227.423 54.3 39.2 34.31 45.62 227.714 102.2 78.25 66.94 92.8 228.225 158.2 130.2 104.34 151.12 228.466 217.2 187.7 140.92 208.99 228.767 278.2 247.7 179.63 271.63 229.18 342.3 310.25 218.25 334.57 229.399 445.2 393.75 277.43 410.51 230.210 614.7 529.95 396.87 613 230.8511 933.1 773.9 557.77 890.1 231.6212 1577.2 1255.15 922.82 1523.92 233.1113 2197.9 1887.55 1286.45 2157.84 234.4214 2429.6 2313.75 1442.36 2428.75 234.9515 2270.8 2350.2 1363.81 2292.43 234.6816 1884.3 2007.55 1078.93 1917.71 233.9417 1433.3 1658.8 820.02 1466.8 232.9818 1042 1237.65 590.87 1068.46 232.0719 740.1 891.05 413.92 761.78 231.2820 518.5 629.3 281.44 534.85 230.6121 362.6 440.55 187.14 375.52 230.0822 256.8 309.7 121.32 289.91 229.1823 187 221.9 53.31 180.38 228.6124 132.1 159.55 32.48 147.43 228.45 由表绘得Q-t,q-t,Z-t图如下根据上述结果得出计算成果表如下:分析总结:1,通过对试算法和半图解法的计算,得出最终最大泄量和水库最高水位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计算结果比较精确。
设计洪水过程线

或
k WTP
WTD
同倍比法保证得出的设计洪峰或洪量符合设计频率。
Q p ( t ) = k Q D(t)
按按33dd洪洪量量放放大大 按洪峰放大 按1d洪量放大
3.同频率缩放法
按不同历时采用不同倍比对典型洪水过程
线的纵标值进行缩放,得出的设计洪峰及不同
历时设计洪量均符合设计频率。
洪峰缩放倍比:
(4)用同频率控制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 过程,将各放大倍比系数填在表中 与典型暴雨过程相对应的位置上, 通过放大计算得设计暴雨过程,如 下表所示。
时段 △t= 1 6h
234 5 6 7 8
9 10 11 12 合 计
典型 暴雨 12.2 6.8 0 20 1.5 3.8 4.7 11.3 46.7 21.5 3.8 8.7 141 过程 mm
件,放大后变形小); (2)降雨过程有足够的代表性(易出现); (3)主雨峰偏后(对工程不利) 2放大方法 (1)同频率法(常用); (2)同倍比法
例题
某流域具有充分的雨量资料。经面暴雨量频 率计算得各时段P=1%的设计雨量为 H6h=64mm,H24h=106mm, H72h=178mm,求P=1%的设计暴雨过程。
量仅用于计算设计Pa。
同频率法:同时进行P和P+Pa两种
系列的频率计算,由设计频率的
P+Pa值减去同一频率的P 值,差额作 为所求的设计Pa值: Pap=(P+Pa)p-Pp
22 日 21:00
七天
117600 57620 16 日 7:00 ~ 23 日 7:00
1.推求各时段放大倍比
k0=3530 / 1620=2.18 k1=42600 / 20290=2.10 k3-1=(72400-42600)/(31250-20290)=2.72 k7-3=(117600-72400)/(57620-31250)=1.71
设计洪水过程示例.xls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17/7/2 0:00 2017/7/2 12:00 2017/7/3 0:00 2017/7/3 12:00 2017/7/4 0:00 2017/7/4 12:00
设计洪水过程线
典型洪水过程线
2017/7/4 12:00 2017/7/5 0:00 2017/7/5 12:00 典型洪水过程线
2017/7/4 2:00
2017/7/4 6:00
2017/7/4 8:00
3 ###########
###########
###########
###########
5
2017/7/5 0:00
2017/7/5 8:00
2970 3040 3040 3040 2640 2090 1900 1300 1240 1010 893 874 723 697 644 524 365 288 272 211 206 189 165 142 110
57.9
1.39
80
###########
101
1.39
140 0.083333 0.01 0.01
###########
110
1.39
153 0.041667 0.00 0.01
###########
144
1.27
182 0.041667 0.00 0.01
###########
700
1.14
799 0.0625 0.02 0.04
1.53
7月2日12时-3日 12时
2.238
7月2日8时-5日8 时
3600
【doc】用退水曲线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

用退水曲线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用退水曲线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贵州省电力工业局提吴秉度要本文在综合分析洪水过程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新的计算设计洪过程线的方法——退永曲线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能够同时控制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峰量六小和形状,保证计算成果的质量,而且适用范盈广,灭便于用微机进行算,很有实用价值. (一)前言设计洪水过程线,是进行调洪演算,并据确定水工建筑物规模尺寸,或者对已运行水库进行安全复核的主要依据.当利用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设计洪水过程线大都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办法推求.目前常用分时段同频率控制放大法或同倍比放大法.用分时段同频率控制放大法计算时,由于在不同的设计时段采用不同的放大系数,故设计洪水过程线在各时段交界处不能连续衔接,形状相似性很差,需要进行人为修整.用同侪比放大法计算时,出于在所有的设计时段都采用同一个放大系数故只能保证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流量或控制时段的洪量符合设计条件而其余设计时段的洪量往往与设计值相差甚多.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方法还不够完善,为此笔者在综合分析洪水过程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同时控制设计洪水过程线峰量大小及形状的计算方法.实际验证表明,这种计算方法在保证设计洪水过程线质量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特提出供参考,推广=(二)计算原理t.洪木过程特性分析各个洪水过程,不仅峰量大小各有差异,而且过程形状也不相同:但是,洪水过程都是由连续变化的涨水曲线和退水曲线所组成,这仍然是它们共同的特点:任取一个洪水过程(或某一个设计时段),如果把各时刻的流量Q从大到小编为I(I0,l,……I),分析一下Q与I之间的相关关系,则可以发现它们的相关曲线都类似于退水曲线(图1),符合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可表示为:Q,=Q(1)式中:I——排序变:『t(,≥0):Qi——I对应的流量Q.——,一0对应的流量,即最大流量m和B是和相关曲线形状有关的两个常数,可用资料统计方法求得.其近似值则可由下式直接计算:"o7.~inin导鲁)七czB=~】Ⅱ苦一I:(3)式巾:Q,I——最小流量及其排序号;0,I——某一巾问代表性流量及其排序号.—攀I"—,-~≤iII广一c,I1103El,5【I…』圆1流量排序关系上述西数关系就是洪水过程特性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洪水过程各时刻流量的大小与此时刻的排序变量I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只要各时刻的I:值一确定则不论洪水过程的峰量大小如何变化,其洪蜂洪谷位置以及各且于刻流量Q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仍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排序变量I是反映洪水过程形状的主要参数. 如果两个洪水过程各时刻的排序变量值都相同,则它们的过程形状必定基本相似.(2)洪水过程各时刻流量Q『的犬小在Q至之间随I的变化而连续变化,其变化规律只需Q.Q,Q三个已知点就能控制.也就是说Q.,Q,Q是反映洪水过程峰量大小的主要参数.Q.是最大流量控制值,Q是退水终点的衔接条件,Q则主要与洪量直接相关.如果知道了一个洪水过程的QQ,Q,也就等于知道了此洪水过程的峰量大小.2.讦算愿理l从上述特性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设计洪水过程线各时划的排序变量J,及Q.,Q,Q的数值,也就能控制住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形状和峰量大小困此,设计洪水过程线的计算可按如下原理进行: (1)根据已知的典型洪水过程线资料,求出各时刻的排序变量I并将其直接引用于设计洪水过程线的计算,可保证两者在形状上保持相似.鉴于排序变量I在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中仪起控制形状的间接作用,其绝对值大小对计算成果没有什么影响为简化计算,可把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流量排序关系曲线假设为标准指数函数形式,令m=l,B—l,则排序变量I可由下式计算,q,,"()式中:q——t时刻典型洪水过程的流量;q——典型洪水过程的最大流量.-(2利用设计洪峰流量(最大流量),设计洪量或设计时段洪量(平均流量)羽J基流量(最小流量)等条件,作为控制设计洪水过程线峰量九小的参数Q.,Q.和Q,则设计洪水过程线各时刻的流量Q就能由式(1)直接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有较大的洪量误差,可以用调整Q值的办法重新计算一次,直到满意为止用基流量作为退水终点衔接条件时,应攒当地实际情况取值,但事实上基流量的取值大小对计算成果影响很小,为方便通用起见,可取为大于零的定值,比如等于1(三)计算方法1.计算规则设汁洪水一般都彳『多个设汁时段从上述计算原理可知,每一个设计时段的设汁洪水过程线都是能够计算的冈此当设计洪水有多个设计时段时,可以采用分段处理的办法解决.但为了保证设计洪水过程线在各肘段交界处能连续衔接,并不至发生数学运算柏困难还应遵循以下两个规91lJ(1)把前一计算时段的边界成果和后一计算时段的平均流量作为本计算时段的边界控制条件,以保证设计洪水过程线的连续衔接(2)汁舅顺序拨设计时鞋序的遵守进行.也就是说,后一殴计时段的边界成果就足本计算时段的退水衔接条件Q,q,,前一设计时段的平均流量就是本计算}f寸段的高水衔接条件Q.,q.这种处理办法,一般都能满足吼≥q(即I≥0)的条件,敛0遥葬可顺利进行2.计算步骤按照上述原理和规则,可把具体的计算步骤归纳如下:(1)准备工作.8.根据设计时段历时,确定典型洪水过程线牛}设计时段的时序范围, 并统计出各设计时段的洪量=.计算出典型洪水过程线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设计时段的平均流量,(2)逐段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蜂量大小参数取值,耍¨计算规则2.所述把本计算时段的平均流量取为Q,的初值.这是控制时段洪量的主要参数b.f{J式(4)计算备时刻的排序变量I及I,I.c.寸算设计洪水过程线.能山Q,Q及I,I按式(2).式(3)求出参数",B;再由式(1)计算Q;最后统计本计算时段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平均流量,与设汁值进行比较.若误差△不符合精度要求,将Q值乘以(1一△)再重新计算直至满意为止.3.算倒某水库按万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防洪安全复核,设计洪水的峰量大小如表l所选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如表7中的"ql"栏.试求设计洪水过程线,要求时段洪量的误差小于l.解:准备工作的计算成果见表l和表2,各设计J付段设计洪水过程线计算成果见表3~表7及图2.表1各设计时段洪■参数I段.MII.^段长,设wG.8O08.0|0典W2.5753.225范围2—20D一56表2各设计时段平均流量段QMlI2典l620设4l1表5第2设计时段计算参数(第l提计算)计算'r均{_}c量=38l计算设芷6-】8457表4第2设计时段计算参数(第2扶计算)计算平均流量36l计算误差=0557375表5第1设计时段计算参数(第1次计算)0.QQIBM典l620993582o.48921.0237】_000O1.0设48|02R23】3O0n.48g2】.02371.280】】.0343 算平均流量=2fi72计算误差=1.847172表6第1设计时段计算参数(第2冼计算)计掉平均流量=2645计算误差=0.8052826厂,I囤2典型,设计洪水过程线(P一0.01j'4特殊清况的处理使用本方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必要条件是I.≥0,也就是说q.的取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计算时段内典型洪水过程线任一时刻的流量q.当典型洪水过程线为单峰形状肘,都能自动满足这一使用条件,但典型洪水过程线为多峰形状时,则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特殊情况,应分别进行处理:'(1)如果有一个或多个较大的次峰位于洪峰时段以外的设计时段内,则次峰有可能大于前一设计时段的平均流量.若遇到这种情况,只需将再前一个设计时段的平均流量取为吼,问题就可解决(2t)如果设计洪水的设计时段历时的划分没有充分考虑典型洪水的过程特性,则可能出现某一设计时段的时序范围刚好位于典型洪水过程线洪谷位置的情况,至使这一设计时段的平均流量小于后一设计时段的平均流量表7设计洪水过程计算成果Iicc,f.,}.,I{"cz,}Q算fQ2ln2g4Ⅱ90?887388884421303670?995778274【18503I3{1l?0989692655】690323021?190662258714目0332701?302~?546514】52n42441?1039485456I如03522L1.5029432406l2303S200I?5027385361l050371821.69a35329Ij381641?80l23062873I8O39147I.91062702j337l0d01332?n10724l22540804ll202.1_352142004800d21ug2?2(197l92179484031n22.2761178.1664760d492?671661554000d5902.1012154l4{36046842?1702142133339047792.53161331240110t8742?5970I23l1528049692.3669l14106200鲫652?2661069923105l622.7739lD【94l98052j92?82359589Ol202.I13510I80053572.~58t)9I86】l6【.9】742766:0.259S1jO054542?9I∞S680375】'.2.70.53461300555:2?94988277 4646567627755884949442』01l7O1I1320】2】42013I610141t320lj160016140D17I30018I230】9ll5020la硼2IlO00229I423810275I256jI265g2275150.65691_2056493?00927772 284580.7742g38违反了设计时段越长平均流量越小的变化规律,此时若用本方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虽然不会出现数学运算的困难,但参数m变为负值,计算结果是设计洪水过程线在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谷位置反而出现了洪峰,破坏了形状的相似性.对于这种情况,任何计算方法都无法解决,因为它是计算条件不合理所造成的. 要避免产生这种特殊情况的发生,应该在设计时段历时划分时注意典型洪水过程的变化特性,尽量照顾峰型的完整,时段的数目也不宜过多假如在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时才发现这个问题,则也可以用舍弃这一设计时段的办法处理,仍可取得较好的计算成果8(四)结语(1)本计算方法主要利用退水曲线特性的原理来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故可称为退水曲线法.由于在计算时艟同时控制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峰量大小和形状,因此比目前采用的计算方法更完善.(2)本计算方法拒保证设计洪水过程线在各设计时段交界处连续衔接,没有人为修整的任意性.计算成果比较客观.(3)用本方法计算的设计洪水过程线的质量是比较高的.不仅各设计时段的洪量能达到指定的精度,而且其过程形状也必然和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形状基本相似.(下转第28页)到爆破抛掷的巨大能量的冲击而有所压密.这次在坝基河床钻孔,进行抽水试验和挖坑取样试验:覆盖层厚度2.3~7.7m,渗透系数最大值为1.1×lO~on~/s,覆盖层结构紧密,无槊空现象,级配连续,天然容重24T/m,估计今后爆破后的坝基干容重比白龙河大坝原型探井取样试验数据更好一些柴石滩水库工程坝址,属有限深透水地基,其渗透条件与石碴坝近似.因此,坝体坝基渗漏量的计算,按石碴坝有限深地基的近似解法.当库水位在正常高l60.4m时,坝体年渗漏量为422.Yyi~t,坝基年渗漏量98万ma, 为连续级配非发展性管涌土柴石滩大坝在坝高50m处目一个30ITt宽的平台,其作用是:(1)在万一灌淤防渗失效达不到渗流控制要求时,可在平台上再作垂直防渗,直捅基岩.(2)爆坑内残留石料约400万m,为完建工作和运行安全计,是需要搬运处理的这么大的方量要运到他处堆放不如冲填至坝坡上简便(3)增加丁坝的宽度对稳定更为有利(4)便于消除大爆破带来的畸形堆积的影响;6.关于施工安排及大坝整形加高枢纽施工共安排4年工期,先搞导流泄洪洞开挖衬砌,同时开挖药室;至第2年11月起爆成坝;然后利用雨季到来之前的半年时阃,搞整形加高到拦洪高程;第4年再加高到设计至于相似的程度如何,还可以通过参数mB的大小来判断.若m值大于l,则设计洪水过程线比典型洪水过程线肥硕.若B值太于I,则设计洪水过程线比典型洪水过程线退水速度更快.反之也然如果m和B都接近于l,则两者的形状完全相似.(4)本方法适应范围广,只要各设计时段历时取得合适,能够与典型洪水过程特性相匹配,则都可以用本方法顺利进行设计洪水过程线的计算2S高程,开挖衬砌溢洪道并扫尾我们在工作中考虑到年度投资的集中和先解决主要矛盾,设想一次设计分期施工把电站隧洞及厂房划为二期工程.在施工安排上,在太爆破之后立即整理爆堆上游坝坡面,以高压水冲诜,加速坝体的早期沉降,并爆醉裸露的大块石,填平补齐,用重型碾压机具压实,为水力冲填的斜墙施工造就一个平顺稳定的床面,保证冲填斜墙厚度的均匀水力冲填初期,应尽量用稀浆,使之充分灌淤坝体,改善其水工性能,,四,结语通过柴石滩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深深感到定向爆破筑坝是一项能节约大量资金和加快建设速度的筑坝新技术一个工程,在导流泄洪建筑物施工的周时,就可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即同时开挖药室,待泄洪建筑物完建后,即可装药爆破爆破后只需稍加整理,随着坝前库水位的上升,用水力冲填灌淤等有效方法进行坝体防渗,与此同时进行输水工程和厂房的续建和机电安装,比常规施工方法可大大提前建成投产受益因此,推广定向爆破筑坝新技术不失为一条加快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之有效途径.本文在写作过程巾.褥勋莉虹尧,黄园勋,棘巷或,叠常印等同志的帮助特此称谢,(5)本计算方法全部采用计算公式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故便于使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实用价值参考文献:1]中华^昆共和嗣水利部,电力工业部,水衬水电工程设计水计算规范$DJ2279(试行.水利电力出版}±l0E3年.[2]华东承利学院水文系犏水文顶拉,中国工业出版社,962年.:3]华东水{ll学院主编出工设手册第二卷.水利电力出版祉.1g84年。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洪峰低,峰现时间也滞后。
净雨强度对单位线的影响
q 10mm 1 2
3
t
2、净雨地区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 当暴雨中心靠近下游时,单位线的洪峰偏 高,峰现时间提前;
➢ 暴雨中心在上游时,洪峰较低,峰现时间 推迟。
暴雨中心对单位线的影响
q 10mm 1 2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一、经验单位线
(一)单位线的定义和基本假定 1、单位线:给定流域上均匀分布的单位时
段内的单位地面净雨深,在出口断面处形 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 单位净雨深h:10mm ➢ 单位时段Δt :1h、2h、3h、6h…… 一般Δt =(1/2~1/4)t涨 所取时段不同,单位线也就不同。
2、单位线的表示方法
q
R=10mm
△t
径流量 t
3、两个基本假定 (1)倍比假定:如果单位时段内的净雨深不
是一个单位,而是n个,则它所形成的流量 过程线,总历时与单位线底长相同,各时 刻流量则为单位线的n倍。
Q
Qb~t
Qa~t t
倍比假定示意图
(2)叠加假定:如果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 ,而是m个,则各时段净雨深所形成的部分 出流过程之间互不干扰,出口断面的流量 过程等于m个部分流量过程错开时段叠加之 和。
概化设计地下径流过程示意图
Q
T下=(2~3)T面
Qm下
W下
T下
t
本章总结
一、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各自 的适用条件及推求方法如何?
二、长短历时暴雨的分界 三、暴雨量的选样方法 四、年最大24小时雨量和年最大日雨量的关系 五、如何选择典型的暴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典型暴雨过程,经统计得 典型最大6h,24h,72h雨量及位 置分别如下:
最大6h:第9时段 H典,6h =46.7mm 最大24h:第7-10时段 H典,24h
=84.2mm
最大72h: 第1-12时段 H典,72h =141mm
(3)计算各时段历时的放大倍比系数
K1=64/46.7=1.37 K2=(106-64)/(84.2-46.7)=1.12 K3=(178-106)/(141-84.2)=1.27
产流方案(分析外延的其合理性) (2)缺乏流量资料:移用相邻相似流域
产流方案 (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可行性论 证)
2.设计Pa 的推求
扩展暴雨法 同频率法 分析法 典型暴雨法
扩展暴雨法:在统计暴雨资料时,加长统 计时段以包括前期降雨。例如根据设计
需要只统计7天暴雨,但由于要计算Pa,就
一、设计雨量计算
有充分长度面雨量资料:流域点雨量资 料充分并可以推求足够长度的流域面平 均雨量系列。
有充分长度点雨量资料:少数点雨量资 料系列较长,但无法推求足够长度流域 面平均雨量系列。
点雨量资料缺乏或不足:点雨量资料长 度不足以点绘点雨量频率曲线。
二、设计暴雨过程拟定
1.选择典型暴雨过程的原则 (1)暴雨强度高、降水总量大(接近设计条
线的纵标值(流量值)进行缩放来推求设计洪
水过程线。 缩放倍比:
k Qmp Qmd
或
k WTP
WTD
同倍比法保证得出的设计洪峰或洪量符合设计频率。
Q p ( t ) = k Q D(t)
按按33dd洪洪量量放放大大 按洪峰放大 按1d洪量放大
3.同频率缩放法
按不同历时采用不同倍比对典型洪水过程
解:(1)对流域内的某次实测大 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后,选定
1992年7月的一次大暴雨作为典型,其 暴雨过程如下表所示。
时段
△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2.2 6.8 0 20 1.5 3.8 4.7 11.3 46.7 21.5 3.8 8.7 141 过程
1.选择典型过程
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 (1)洪水峰高量大: 洪水特性比较接近设计条
件。 (2)洪水的特性具有代表性: 发生季节、地区
组成、洪峰次数、洪水历时、峰量关系、主峰 位置代表流域大洪水一般特性。 (3)洪量集中、洪峰偏后: 洪水过程对工程不 利。
2.同倍比缩放法
同倍比法采用按同一倍比对典型洪水过程
t(ti-1,ti)
在缩放后流量过程线时段交界面上,由
于缩放倍比的差别,流量过程线不连续,需
加以修正。修正的原则是:修正后各时段洪
量满足设计值。
【算例】已知某水库设计和典型洪峰、洪量资料, 采用同频率法推求p=1%设计洪水过程线。
项目
设计值(P=1%) 典型值
起迄日期
洪峰(m3/s)
一天
3530
42600
第十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第三节 小流域设计设计洪水
第一节 概述
流量资料不足或代表性差 洪水一致性被破坏 校核流量计算成果 无资料地区 由PMP推求/PMF 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适用条件
第二节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推求设计雨量; 拟定设计暴雨过程;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放大 倍数 K
1.27 1.27
1. 1.27 1.27 1.27 1.12 1.12 27
1.37
1.12 1.27 1.27
设计 15.5 8.6 0 25.4 1.9 4.8 5.3 12.7 64 暴雨 过程 mm
24 4.8 11 178
三、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一)设计净雨 1.产流方案制定 (1)有一定的流量资料:直接流域制定
线的纵标值进行缩放,得出的设计洪峰及不同
历时设计洪量均符合设计频率。
洪峰缩放倍比:
k0
Qmp Qmd
洪量缩放倍比:k WW WW Ti Ti1
Ti p Ti D
Ti1 p Ti1D
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Qp ( t ) = k0 QD(t)
Qp ( t ) = kTi Ti1 QD(t)
第三节
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
课前复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框图
年最大值法选样 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
特大洪水处理
峰、量频率计算 安全修正值 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 成果合理性检验 选择典型洪水 同倍比或同频率缩放 设计洪水过程线
主要内容
1.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 2.对典型洪水过程线进行缩放, 得出设计洪水过程线。
(4)用同频率控制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 过程,将各放大倍比系数填在表中 与典型暴雨过程相对应的位置上, 通过放大计算得设计暴雨过程,如 下表所示。
时段 △t= 1 6h
234 5 6 7 8
9 10 11 12 合 计
典型 暴雨 12.2 6.8 0 20 1.5 3.8 4.7 11.3 46.7 21.5 3.8 8.7 141 过程 mm
件,放大后变形小); (2)降雨过程有足够的代表性(易出现); (3)主雨峰偏后(对工程不利) 2放大方法 (1)同频率法(常用); (2)同倍比法
例题
某流域具有充分的雨量资料。经面暴雨量频 率计算得各时段P=1%的设计雨量为 H6h=64mm,H24h=106mm, H72h=178mm,求P=1%的设计暴雨过程。
1620
20290
21 日 9:40
21 日 8:00 ~ 22 日 8:00
洪量(m3/s h) 三天
72400
31250 19 日 21:00 ~ 22 日 21:00
七天
117600 57620 16 日 7:00 ~ 23 日 7:00
1.推求各时段放大倍比
k0=3530 / 1620=2.18 k1=42600 / 20290=2.10 k3-1=(72400-42600)/(31250-20290)=2.72 k7-3=(117600-72400)/(57620-31250)=1.71
得在7天暴雨前增添30天统计时段, 得出 37天的设计暴雨过程,其中最后7天核心 暴雨是用来计算设计洪水的,前30天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