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秋千
秋千项目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

强拼搏 的意 志品 质 , 同 时也 是 锻 炼参 与 者 心 理 素 质 的一 项很好 的运 动 。党和 国家历 来非 常重视 对 民族传 统体 育项 目的挖 掘 整 理 和 开展 , 荡秋 千 作
实 的基 础 。2 0 1 1年 9月在 贵 州举 办 的第 九届 全
育运动 。我国是一个多 民族的国家 , 由于各民族 的文化 背景 、 生 存 地域 环 境 和 生产 生 活 方 式所 存
在 的差 异 , 使得 我 国少数 民族 地 区 的荡 秋 千产 生
了许许 多多 的运动 方式 , 其 花样 变化 多端 , 有彝族 秋千 、 土 族秋 千 、 纳 西族 秋 千 、 朝 鲜 族秋 千和 打磨 秋千 等 。荡秋 千 是 强 身健 体 、 自娱 自乐 且 具 有很 强观 赏性 的 游戏 , 它 既 可 以增 强 人 体 的 力 量 ( 特
别是 四肢 、 腹背肌的力量 ) , 发展灵敏 、 协 调 以 及 速度 和 耐力 , 又 可 以调 节情 感 , 培 养机 智 勇 敢 、 顽
国少数 们 良好 的身体 素 质 再 次得 到
充分 展示 。 荡秋千 为女 子 项 目。运 动 员在 秋 千 架 上 试
S w i n g P r o j e c t R e s e a r c h o n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T r a i n i n g
ZHANG Gu o . h u a
( S c h o o l 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G u i z h o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5 5 0 0 0 1 ,C h i n a )
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项目介绍1-1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地方政府承办的全国性民族体育运动会。
运动会的宗旨是: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自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在天津举办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迄今已举办了6届。
在1982年9月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确定在此次运动会后每四年举行一次。
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民族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有15个:包括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就球、武术、秋千、押加、民族式摔跤、陀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射弩、龙舟、马术等;另外还有民族健身操、竞技类、技巧类、综合类等四大类的表演项目近150项,这些丰富多彩的比赛和表演项目均源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届次举行日期举行省份举行城市1 1953年11月8日——1953年11月12日天津市2 1982年9月2日——1982年9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3 1986年8月10日——1986年8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4 1991年11月10日——1991年11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 1995年11月5日——1995年11月12日云南省昆明市6* 1999年9月24日——1999年9月30日北京市7 2003年9月6日——2003年9月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8 2007年11月10日——2007年11月18日广东省广州市9 2011年9月10日——2011年9月19日贵州省贵阳市项目介绍秋千;秋千被列为少数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比赛只限女子参加。
设个人高度和触铃,双人高度和触铃及团体赛五个项目。
荡秋千的注意事项-荡秋千的习俗来源

荡秋千的注意事项-荡秋千的习俗来源荡秋千习俗的详细介绍荡秋千的形式。
1、哈尼族荡秋千。
每年元宵节期间,武安、涉县、磁县一带的城乡群众有荡秋千的习惯。
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
从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荡一阵子,其中十四、十五两天是高潮。
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恰,锻炼身体和意志。
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
一些地方的群众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玻2、朝鲜族荡秋千。
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民间游戏,每逢节日聚会,人们便会看到成群结队的朝鲜族妇女,聚集在参天的大树下,或高耸的秋千架旁。
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妇女,在人们的欢呼、叫好声中荡起了秋千,她们一会腾空而起,一会俯冲而下,尽情地欢乐,长长的裙子随风飘舞,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具体的比赛方法各地也不尽相同,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以高度作为决定胜负的标准。
现在有些地方在秋千蹬板下系一个标有尺寸的绳子,以此来测量高度,决定胜负。
以荡秋千来增进友谊。
3、端午节荡秋千。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端午节活动方式。
二、荡秋千的含义。
1、荡秋千寓意生活惬意。
过梁悠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秋干。
在牢固的木架上架一个方形大木轮,轮子四角各吊一副小秋千,四个人坐在踏板上,由其他人摇动摇盘,使大木轮转起来。
秋千上的人随着大木轮子的转动,或高或低,自在悠荡,煞是惬意。
2、板不煞式,寓意健康,长命。
板不煞。
板不煞就是摔不死。
搭法是:在秋千架的横梁上穿一个辘轳头,上面绕一条粗绳(只绕一遭),两头垂下,其中一个绳头上固定一根脚踏棍。
开始耍时,两只脚踏在踏脚棍上。
湘西苗族秋千民俗体育活动的研究及应用

湘西苗族秋千民俗体育活动的研究及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建设文化和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湘西因地理位置特殊,现仍保留有许多民俗体育活动,“苗族秋千”是极具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之一。
本论文以湘西苗族秋千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苗族秋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怎样促进湘西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怎样促进苗族秋千民俗文化创意发展。
关键词:湘西;体育;苗族秋千湘西“苗族秋千”,又称“八人秋”,是湘西州苗族民间特有习俗,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
湘西苗族“八人秋”风俗,是湘西地区传统体育之一,湘西苗族关于“八人秋”风俗使用途径的研究,为了使它能够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在保留了“八人秋”原始传统体育文化的前提下,挖掘并扩大了它的新价值,在体育产品,体育旅游及其他领域的运用。
一、湘西苗族秋千民俗的起源秋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数十万年以前的上古时代,先民为生计,需上树采野果,也可狩猎猛兽。
他们在树上搭巢结网,用绳牵引着自己的伙伴,以求得安全。
一边攀缘,一边奔跑,他们经常抓到粗壮蔓生植物,靠藤条摇摆,上树或者越过沟涧,最本真的秋千雏型。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初用于娱乐的秋千渐渐被人们所利用,它由原来的简单游戏变成一种竞技运动,成为古代劳动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以后绳索挂在木架上的问题、下系踏板秋千上,春秋时期,我国北方即已存在。
《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
关于荡秋千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汉代,但在南北朝时期则是比较盛行的一项娱乐活动了。
那时拴住秋千的绳子,为了坚固,一般多以兽皮为原料,故秋千两字繁写均以“革”字为偏旁。
荡秋千在后来主要是宫中和闺中女子玩耍或者是在传统节日广场上狂欢的内容。
风车秋千又叫车秋、转秋、转转秋、转秋千、纺车秋,因其状稍像纺车而得名。
它是我国北方民间传统玩具之一。
风车秋千与吊秋相比,构造、磨秋就会变得复杂。
秋千——精选推荐

第一节秋千运动概述及秋千技术分析秋千,俗称荡秋千,是我国民间的一大传统体育活动。
秋千历史悠久,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区域流行,在我国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白族、壮族、苗族、哈尼族、阿昌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秋千活动已经成了固定的节日或节日里固定的活动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各项目受到国家重视,传统体育项目得到迅速发展。
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了专家、民族体育干部和少数民族运动员代表对秋千比赛的项目设置、场地器材和比赛规则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增加了秋千比赛项目设置和奖牌;从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和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成绩的角度出发,对比赛场地和器材作了明确的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准确”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对比赛规则进行修订,提高比赛的正规化,评判的公正性和裁判工作的科学性。
1982年,在内蒙呼和浩特的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秋千即列入参赛项目,秋千技术和运动成绩也有迅速提高。
198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设有单人高度、单人触铃、双人高度表演赛。
1991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又增设双人触铃项目。
1995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出现双人、单人限极高度,双人10.5cm,单人10m。
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增加双人触铃金牌,双人触铃高度由6.5m 增至7.0m,单人触铃从6.0m增至6.2m。
秋千被列为国家正式民运会竞赛项目后,设项和场地器材都在逐年改进。
第六届运动会,正式设有:团体和双人高度、双人触铃(第六届全民新增金牌项)、单人触铃、单人高度四个单项。
第七届少数民族眼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设个人高度和触铃,双人高度和触铃及团体赛五个项目。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竞赛规程,秋千比赛按体重分级进行比奏,分为55公斤级和55公斤以上2个级别,每个级别设有单人触铃、单人高度、双人触铃、双人高度等四个比赛项目。
哈尼族的传统体育运动

哈尼族的传统体育运动—秋千哈尼族有个节日名叫‘苦扎扎节’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期长三至六天,我们小孩虽然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具体时间,但是我们一看到农民伯伯们在打谷子,就知道这个节日快来了。
农民伯伯用刚打来的新米煮饭,第一碗米饭是要给狗吃的,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狗每天都要帮他们看家,是家里最辛苦的,并且,在这一天,每个村寨都要杀一头牛,家家户户都要分一点,然后拿去祭祖。
在这一天也要举行许多的体育活动,其中,打秋千是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主要是在重大的节日和大型活动时进行。
哈尼族的秋千有磨秋、荡秋和转秋‘也叫轮子秋’三种,其中磨秋比较盛行。
打磨秋时,青年男女一双双一对对爬上磨秋,双人或四人分扑或横骑在横杆两端,落地一方蹬地,一上一下像推磨一样转个不停,直到其中一方体力不支认输方可停下。
这就是我们哈尼族的传统体育运动。
墨江县城小学
三【2】班李文韬。
谈谈朝鲜族秋千的运动特色

谈谈朝鲜族秋千的运动特色荡秋千是朝鲜族青年女子最喜欢的一项传统游戏。
秋千架高为12至13米,在两架杆的顶端架起一根横木,横木上系上两根约8至9米的秋千绳索,在下垂的两根绳索底部栓着30厘米左右的踏脚板,荡秋千时,还要系上安全带子。
朝鲜妇女身着彩色长裙,踏上秋千板,凭着腰部、臂部的力量向前后摆荡,越荡越高,如紫燕凌空,自由自在;如仙女腾云,优美飘逸。
秋千活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
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要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
现在,荡秋千不但是端午节、中秋节和农闲喜庆日的娱乐项目,而且变成了体育竞赛项目。
届时朝鲜族妇女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去参加比赛,比赛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比高空小花;二是比高空踢小铃;三是比荡高微线长度。
比赛时,为了验证谁荡得高,事先在秋千架正前方竖两根高高的竿子,杆子间系一条绳索,绳索中间挂上树枝、花枝或铜铃,谁能用脚踢着树枝,或者用嘴叼着鲜花,或者踢着铜铃的次数越多,谁就是优胜者。
她们一般都能荡5米多高,叮咚悦耳的铃声不断地在空中飘荡,她们的衣裙和裙带随风飞飘,她们用飞荡的身体画出了一道道彩色弧线,惊心眩目,矫健绝伦。
围观者和其他参赛者为不断发出钢铃响声而喝彩,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有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便翩翩起舞,场面热闹非凡。
荡秋千是朝鲜族青年女子最喜欢的一项传统游戏。
秋千架高为12至13米,在两架杆的顶端架起一根横木,横木上系上两根约8至9米的秋千绳索,在下垂的两根绳索底部栓着30厘米左右的踏脚板,荡秋千时,还要系上安全带子。
朝鲜妇女身着彩色长裙,踏上秋千板,凭着腰部、臂部的力量向前后摆荡,越荡越高,如紫燕凌空,自由自在;如仙女腾云,优美飘逸。
秋千活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
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要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
少数民族体育运动

成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3 许多传统习俗和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而这些体育活动正是保留和传承这些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参与
在节日或庆典中,射箭 比赛通常会吸引许多观 众,因为这不仅需要技 巧,还需要极高的准确 性
秋千 5
秋千
1
秋千是南方少数民族如苗族和侗族的常见体育运动。在秋千比赛中,参赛者会展示他们的勇气和技术, 通过荡秋千穿越山谷或溪流。这项运动不仅需要参赛者的技巧,还需要他们的勇气和决心
以上只是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冰山一角。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反映
化的展示
摔跤 2
摔跤
摔跤是很多少 数民族都热衷 的体育运动, 其中蒙古族尤
为突出
蒙古族摔跤手 会穿着特制的 摔跤服,通过 技巧和力量来 将对手摔倒
这项运动不仅 需要力量,还 需要技巧和策
略
每年的那达慕 大会上,摔跤 比赛总是最引 人注目的活动
之一
龙舟 3
龙舟
1
龙舟在中国的南方地区, 尤其是江南水乡非常受欢
少数民族体育 运动
xxxxx
目录
-
01 赛马 02 摔跤 03 龙舟 04 射箭 05 秋千
少数民族体育运动
赛马 1
赛马
赛马是许多少数民族的 传统体育运动,尤其是
藏族和蒙古族
在每年特定的节日或庆 典中,都会举行盛大的
赛马比赛
参赛者会骑着马匹在ຫໍສະໝຸດ 原上竞速,展示他们的骑术和马匹的速度
赛马不仅仅是一项体育 活动,更是一种民族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员:王娜、张艳丽、杨亮
荡秋千的历史
秋千,起源于战国时代,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 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 秋千有许多名称,古 时还称为施钩和骨索,据说在汉代人称千秋.现 在有的地方称打秋千为打悠游. 唐朝的寒食节, 嫔妃们竞赛荡秋千的情景,唐玄宗称为“半仙之戏 ”.
历代咏千秋的诗句
场地和器材
秋千绳:使用伸缩性小的尼龙绳,其直径为2.5 厘 米~3厘米。绳的两头分别系在第一横杆上,两绳 间距为 1米(从内沿丈量);再在第二横杆上向系 铃架方向缠绕一圈垂落下来,在封闭 的下端安置 脚踏板,其下沿距地面0.8~0.9米。
脚踏板:单人脚踏板长30厘米,宽10厘米;双人脚 踏板长40厘米, 宽10厘米,厚均为2.5厘米~3厘 米,脚踏板应能牢固地卡在秋千绳 上。采用大会• 铃杆高度:是指从铃杆(包括铃铛)的最低点至地面的垂 直距离。比赛中,铃杆的高度只升不降
• 铃杆的起荡高度均为6米。 铃杆升高幅度: 6米~9米(含9 米):每次升高30厘米或30厘米的倍数。 9米以上:每次 升高20厘米或20厘米的倍数。 10米以上:每次升高10厘 米或10厘米的倍数。 极限高度:双人:11米;单人不限 。 单人或双人应在每次试荡结束后的3分钟内,向裁判员 报下一次试荡高 度。
• 在试荡过程中,运动员或教练员可以提出终止该次试荡的 要求,裁判 员则鸣锣结束比赛
• 一名运动员在连续两次试荡之间,可以休息5分钟。
• 有效成绩:运动员双手握住秋千绳,双脚站在脚踏板上, 秋千绳或该运 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到铃或铃杆均为有 效成绩。
• 系铃架的移动:裁判 员根据运动员或教练 员的要求,每次试荡 前可移动 一次系铃架, 向前或向后移动的距 离不得超过30厘米。 系铃架与秋 千架的距 离见《系铃架与秋千 架的距离和不同高度 的预摆次数 表》。
• 开始比赛:裁判员在听到运动员报告准备完毕后鸣哨,运 动员方可开始 试荡
• 结束比赛: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则鸣锣表示该次试荡结束。 触铃比赛:预摆次数达30次时仍未触铃,裁判员则鸣锣结 束比赛; 高度比赛:预摆次数达到《系铃架与秋千架的 距离和不同高度的预摆次数表》中所规定的预摆次数时, 仍未触铃,裁判员则鸣锣结束比赛。
历代有许多咏秋千的著名诗句.如刘禹锡 的“秋千争次第,牵掩彩绳斜.” 南唐冯 延巳的 “柳外秋千出画墙”等. 中国的秋 千一般为妇女玩耍,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 还有固定的玩秋千的节日,汉族多在寒食 节,朝鲜族在每年的端阳节.
荡秋千的技巧 荡秋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荡秋千的人坐在 踏板上, 由另外的人推或拉,即《荆楚岁 时记》上说的“推引”, 但是这种方法大 多对于比较小的孩子适用.对于荡秋千已经 有些本领的人来说,她们不满足于当“炫服 坐其上” 由别人“推引”的“士女”,而 要自己荡起来. “争胜难为休”,而且要 荡得越来越高,直到“回回若与高树齐”才 心满意足.
荡秋千的技巧
靠自己荡上去是需要有一点技巧的.方法是在一 开始 登上秋千的踏板时要有一个初始速度,使秋 千有一个 小的摆动.然后,随着秋千的小摆动, 当秋千下落时取蹲位,秋千上升时取立位。本领 好的荡秋千手,甚至可以在完全没有初始摆动的 条件下把秋千荡起来。
荡秋千的力学原理
秋千是一个力学系统, 它所受的外力有两个: 一个是向下的重 力;另一个是在悬挂点o作用的约束力,其方向总是沿着秋千绳。 我们知道,只有在外力不断对系统做功时,秋千才会越来越高. 上述两个外力,约束力作用的方向由于总是和秋千运动的方向垂 直,所以是不做功的.只有重力在秋千摆动的每一个来回做功即 是由重力在做“推引”. 我们知道,人的重心在取立位时比取蹲位 时要高.也 就是说,按照上述荡秋千的方法处于上升的秋千比 下 降的秋千重心要高,而荡秋千时,人的轴线是沿着秋 千绳的 .这样,作用于重心的重力在秋千上升时对悬挂 点的力矩就比下 降时为小,所以一上一下力矩所做 的总功为正.由于系统的每 一来回都有能量输入,秋千便自然越荡越高了.总归不管是哪一 种方式荡秋千,都是由秋千系统所受 的外力做功,或者荡高或 者维持一定高度. 不过,外力要对秋千做功,最重要的条件, 就是外力 推引要和秋千摆动的节奏相合.秋千的摆动有一个节 奏,外力的推引有一个节奏,两个节奏要相合秋千才 会越来越 高. 这也是一种共振.
秋千竞赛规则
• 秋千为女子项目。运动员在秋千架上试荡, 以尽可能少的预摆次数 达到领先其他人的高 度或触铃次数,即为胜者
场地及器材
比赛场地为平坦的长方形土地或草地 ,长 20米,宽8米。 比赛场地上 空距地面15米高的空间内不得有 任何障碍物。 器材 秋千架:用钢 管或相应的坚固材料制成。两根立 柱下端间距不少于 3.5米,上端间 距2米,两立柱顶端为第一横杆, 距地面高度为12 米;往下1米处为 第二横杆。秋千架应牢固地安装在 场地中央,间距 均从内沿丈量。
起荡台:供运动员试荡开始时,上脚踏板用的台子。 台面为长1米, 宽1米的正方形,高1.3米(包括台 子的脚轮)。起荡台一侧应设有供 运动员上下的 梯子。
系铃架:与秋千架平行、并可随意升降、 前后移动的系有铃铛的架 子,是高度 和触铃比赛判定成绩的标志。系铃架 两根立柱的间距应不
少于4.5米,并相互平行。从系铃架顶 端悬下一根3米长的横杆为系铃 杆。 系铃杆上用线绳系有若干铃铛。(图2 )
安全带:每条安全带均应承受100公斤的 拉力。两条腕部安全带的两端, 分别 套在秋千绳和运动员的手腕上。(另 两条腰部安全带,运动员可 选用)。 可使用大会提供的或自备的安全带。
比赛过程(触铃比赛)
• 准备比赛:检录员点到参赛运动员后,教练员可以进入场 地做2分钟赛 前准备,系好安全绳。裁判员发出准备比赛 口令后,教练员退出比 赛场地,运动员方可进入比赛场 地,上起荡台,系好安全带,双手 握住秋千绳,一只脚 踏在脚踏板上,另一只脚站在起荡台上,并向 裁判员报 告准备完毕,等待比赛开始信号。自裁判员发出准备比赛 口令至运动员报告准备完毕的时限为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