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轴承座设计正文

轴承座设计正文

第一章 滚动轴承座组件工艺2.1零件分析2.1.1功用及工作状况滚动轴承盖和滚动轴承座是与轴承相配,构成一个结合体,然后装于滚动筒上,与道夫配合工件,成为梳棉机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滚动结合件是滚动中的一个关键零件。

滚动结合件安装在滚动筒上与滚动筒一同旋转,滚动轴承盖是安装在轴承座上的滚动轴承座是重达约1吨,转速为260rpm ~410rpm 的滚动的支承件。

由于滚动轴承件伴随滚动旋转工作,又是滚动筒的支承件,因此它对于滚动与滚动墙板的同轴度、轴向压力、机件的磨损 、及滚动周围机件安装的准确性和滚动的回转平稳度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1.2零件的结构特点滚动轴承座、滚动轴承盖及其结合件,外观尺寸不大,但形状较复杂,由于安装的是轴承,因此其结构刚性要求较高,并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如滚动轴承盖与滚动轴承座的零件图,A 面为滚动轴承盖与滚动轴承座的结合面,要求较高,需通过研磨来保证其平面度。

轴承盖上的两个Ф13孔与轴承座上的M12螺纹孔是用来度装螺栓,以便将轴承盖和轴承座联接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构成滚动轴承结合件。

孔0.0300.0400.02600_0.01476,130,,140+++ΦΦΦ是与轴承相配,环形槽是起密封,挡油作用的(与密封圈相配)。

孔0.0400142+Φ是作为精镗孔0.0260.014140+-Φ的退刀槽,因而必须对这些同心孔特别是0.0300.0350.026000.01476,94,140+++-ΦΦΦ的孔径加以控制。

螺纹孔4-M10均匀分布,是用来安装螺钉联接轴承盖的。

端面T3、T4就是与轴承端面盖相配的。

滚动轴承座的底面T2要求对0.0260.014140+-Φ孔孔心平行,因为它与该孔孔心的平行度,对轴承工作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滚动轴承结合件的最大高度尺寸为344mm ,最大宽度尺寸为90mm ,最大长度尺寸为300mm ,最大限度孔径为Ф142mm ,最小孔径为M8,最小壁厚为筋板厚度为10mm ,总之,滚动轴承结合件是个结构比较复杂的零件。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工艺设计1 设计任务2 零件工艺性分析3 毛坯的选择4 工艺过程设计5 确定毛坯尺寸、机械加工余量及工艺尺寸第二部分夹具设计1 设计任务2 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3 夹紧机构的选择和设计4 定位误差的计算5 对刀装置的选择6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和夹紧小结参考书目第一部分工艺设计1.设计任务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材料:45号钢零件生产纲领:中等批量2.零件工艺性分析零件材料为45号钢,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

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

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

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以下是轴承座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考虑到轴承孔的平行度公差,Φ47K6003.0013.0+-mm轴承孔可以用铣镗床镗孔;(2).轴承孔的侧面和和其他端面都可以考虑用铣床进行加工; (3).工件底面的平面度公差和底面的粗糙度要求,底面需要进行精加工铣削。

(4).两个Φ8的定位销由于有较高的粗糙度要求,有需要进行精加工。

3.毛坯的选择由于零件的材料为45钢,零件的形状规则,同时由于零件属于中批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了便于生产故选用模锻毛坯。

模锻加工工艺的几点优势:①由于有模膛引导金属的流动,锻件的形状可以比较复杂;②锻件内部的锻造流线比较完整,从而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

③锻件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节约材料和切削加工工时;④生产率较高;⑤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⑥生产批量越大成本越低。

轴承座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院、系别机电工程学院班级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三明学院2013 年6 月7日目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序言 (1)1 零件分析 (2)1.1零件的生产类型及生产纲领 (2)1.2 零件的作用 (2)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2)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3)2.1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3)2.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3)2.3确定工艺参数 (3)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4)3.1基面的选择 (4)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5)3.3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4 夹具选用 (15)5 总结 (16)参考文献 (17)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设计要求: 1.未注明铸造圆角R52.铸件需经实效处理设计内容: 1.熟悉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1张)3.绘制毛坯图(1张)4.编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5.工序卡片(5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2013年 5月27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我们在走进社会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这次有很多收获,比如,我更好的把所学的制图软件知识应用到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本来觉得看起来图挺简单,可是实际上里面有很多细节很容易忽略,查表也花了很多时间,我也从中知道了,做一件事一定要有信心,细心加耐心。

我想再以后出去后我会更好的学习本着力求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本次课程设计达到了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目的。

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实践经验少、资料缺乏,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轴承座工艺设计说明书06

轴承座工艺设计说明书06

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一、工艺分析a、审阅零件图查看零件图的具体尺寸与图纸绘制是否正确。

轴承座主要起支撑、导向轴承和保护轴承的作用。

工艺方法:铸造零件材料:HT250零件重量:2.4 kg毛坯重量约为:3.12kg生产批量:10000件/年,为小型铸件中批量生产。

b、零件的技术要求零件在铸造方面的技术要求:铸后经过时效处理,避免缩孔、缩松、夹杂等缺陷;行时铸件的下底座面是机加工基准面、上圆柱内表面为加工面,在铸造时不允许有气孔、砂眼、渣孔等缺陷。

c、选材的合理性支墩轴套选用的材料是HT250,为灰铸铁。

灰铸铁铸件的壁厚不应太薄,边角处应适当加厚,防止出现白口组织使该处既硬又难于加工。

因为此铸件只用作支承,要求能够抗压即可,选择材料HT250可以满足要求。

d、审查铸件的结构工艺性铸件轮廓尺寸为160*70*133.5,查表得砂型铸造的最小壁厚为约6mm.铸件质量为3.12kg,材料为HT250,查表得砂型铸造时铸件的临界壁厚为12-15mm.壁厚越大,圆角尺寸也相应增大。

对于小型铸铁件,外圆角半径一般取2--8mm,内圆角半径一般取4--16mm。

通常,铸件圆角半径可取相邻两壁厚度平均值的1/3--1/5。

由图分析可知:原零件壁厚满足此要求。

二、工艺方案设计a、造型、造芯方法和铸型种类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由于零件属中批量生产,形状比较简单、壁厚比较均匀,且该材料为灰铸铁,所以确定毛坯的生产方法为砂型铸造、砂型种类选择湿型。

2、此铸件内腔形状简单,可用砂垛来形成,不用型芯铸出,既自带型芯。

自带型芯砂垛若位于下半铸型,也叫“堆砂”,应满足H/D<1(H--自带型芯铸孔高度,D--铸孔直径)此处轴承座H/D=0.85符合条件。

造型方法:湿型手工砂箱造型造芯方法:堆砂b、浇注位置的确定根据机械制造课程辅助工艺设计中关于浇注位置的确定原则;1)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直立状态,对以圆筒类铸件内外表面要求较高一般采用直立浇注2)薄壁铸件应将薄而大的平面放在下面或侧面、倾斜。

轴承座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目录序言 ........................................................ .............. ............ .. (1)一、夹具设计任务....................................... . (1)1、设计题目.................... ..................................... .. . (1)2、原始依据.................... ........................................... .. (1)3、设计内容.................... .................... ................... . (1)二、设计说明书......... ............................... .............. (2)1、序言..... .................... .......................... ...................... (2)2、零件的分析.............................. ................... .. (2)3、毛坯的分析................................... ............... ...... (3)4、基准的选择....................................... ................... (4)5、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5.1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 .. .................................. ..5 5.2、拟订加工工艺路线........................ ............ ....... ............... ....... .. (5)5.3、确定切屑用量及基本工时........................ ... (6)6、夹具的设计................................. ................. ...... ... ... (7)6.1定位方案........................................ ........ ........ ........ (7)6.2、夹紧装置的设计...... ....................... ........................ ................... . (9)6.3、定位误差分析.............................................. ........ ........ (11)6.4、夹具使用注意事项、保养及维护............................... (12)三、本次课程设计小结、体会及建议.......................... (12)四、参考资料........................................................ ........ ........ (13)一、设计任务1、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孔工序的专用夹具。

轴承座设计手册

轴承座设计手册

轴承座设计手册一、轴承座概述轴承座是机械中支撑和保护轴承的部件,其设计应该考虑轴承的类型、尺寸、负载、转速以及使用环境等多个因素。

一个良好的轴承座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轴承的摩擦,提高机械效率,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二、轴承座类型与规格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轴承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开式、闭式、带法兰、滚动轴承座等。

在设计时,应选择适合具体使用需求的轴承座类型和规格。

三、轴承座材料选择轴承座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常用的轴承座材料包括铸铁、铸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具体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和成本进行权衡。

四、轴承座结构设计轴承座结构设计应遵循简单、实用、便于维修的原则。

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轴承的安装和拆卸,以及润滑和密封的问题。

此外,应合理设置轴承座的通风和散热通道。

五、轴承座强度分析在轴承座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强度分析,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预期的负载和应力。

这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或其他力学分析方法来实现。

同时,应考虑疲劳强度和屈服极限等因素。

六、轴承座热设计在高速或重载的轴承座设计中,热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热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轴承座的温升,以防止过热导致的轴承损坏。

这可以通过有效的散热设计和润滑剂选择来实现。

七、轴承座防尘与密封为了防止尘埃、污垢和其他杂质进入轴承座,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尘和密封措施。

密封件材料应与轴承座材料兼容,并具有良好的耐油和耐腐蚀性能。

八、轴承座安装与调试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制造商的指导进行操作。

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任何可能导致轴承损坏或轴线不对中的应力。

在安装后,应对轴承座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整,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性能。

九、轴承座维护与保养为了确保轴承座的长期稳定运行,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这包括检查密封件、润滑剂的状态,以及清理尘埃和污垢等。

在发现任何异常或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或更换相关部件。

此外,应定期对轴承座进行全面检查和性能测试,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轴承座夹具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夹具设计说明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题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钻13×17孔夹具设计)班级:汽车06-2姓名:郭建指导教师: 刘克铭完成日期: 2009.6.30摘要本次课程轴承座的加工工艺的规程,以及13×17孔工艺装备的设计,首先基本了解一下加工的零件,确定轴承座的生产类型,然后确定毛坯的种类和制造,然后拟定工艺路线,做出工艺卡片和工序卡片,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和时间定额的确定,金属切削机床的选定,机床夹具的设计包括定位方案的设计和对刀及导向装置的设计,夹紧装置的设计,夹具体的设计,画出夹具装配图和夹具图确定过程.这是一次课程的实习,让我们去掌握如何去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制造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AbstractThe course of the bearing of a point of order processing, as well as 13 ×17—hole design of process equipment, first of all to find out basic processing of parts,to determine the production of bearing type, and then determine the type of rough and manufacturing,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 line,to do the technology and processes card card size allowance and processes to identify and determine a fixed time, the selection of metal—cutting machine tool,fixture design,including the design and positioning of the knife and the design-oriented devices,clamping devices design, the design of specific folder,painted jig and fixture assembly to determine the process of Fig.This is a course of training,to enable us to grasp how the application of their knowledge, to create product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课程设计轴承座说明书

课程设计轴承座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者指导教师学院年月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内容:1、零件图2、毛胚图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4、结构设计装配图5、结构设计零件图6、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学生指导教师科研室主任年月日目录前言 (4)一、零件的分析 (5)1.1 零件的作用 (5)1.2 零件图样分析 (5)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6)二、确定毛坯 (7)2.1 确定毛坯种类: (7)2.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7)三、工艺规程设计 (8)3.1 选择定位基准: (8)3.2 制定工艺路线 (9)3.3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0)四、各工序的加工参数计算 (11)4.1 铣底平面 (11)4.2 钻Ф9孔及锪Ф13的沉头孔 (13)4.3 铣两直角边 (15)4.4 刨退刀槽 (17)4.5 铣四侧面 (17)4.6 钻(铰)Ф8销孔 (18)4.7 钻Ф6油孔 (20)4.8 钻Ф4油孔至尺寸 (21)4.10 钻Ф15的孔 (22)4.11 扩孔至Ф28 (22)4.12 车Ф35孔至尺寸保证孔的位置 (23)4.13 扩钻至Φ29.7 (24)4.14 加工Φ30孔至要求尺寸 (24)五、夹具设计 (25)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5)4.2定位误差分析 (26)4.3.本步加工按钻削估算夹紧力 (27)六、课程设计小结 (27)参考文献 (29)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师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有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哦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院、系别机电工程学院班级11机本2班姓名戴文通学号*********** 指导老师谢培庆三明学院目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序言 (1)1 零件分析 (2)1.1零件的生产类型 (2)1.2零件的作用 (2)1.3零件的工艺分析 (2)2 锻造毛坯工艺方案设计 (3)2.1确定毛坯 (3)2.2轴承毛坯的加工 (3)2.3轴承座轴座的加工 (4)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4)3.1基准的选择 (4)3.2制定工艺路线 (8)3.3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3)4 夹具选用 (18)5 总结 (19)参考文献 (20)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设计要求:1.未注明铸造圆角R2~R32.去毛刺锐边3.材料灰铸铁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1张)3.绘制毛坯图(1张)4.编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5.工序卡片(10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2014年2月17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我们在走进社会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次课程设计,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基础课程知识以及充分了解专业学科知识,如运用软件绘制零件图、毛坯图,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定制等。

同时通过设计让我们学会查询各种专业相关资料,有助于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总的来说,就是要让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得到最充分地利用,并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的内容是制订轴承座加工工艺规程。

通过分析轴承座从毛坯到成品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总结其结构特点、主要加工表面,并制定相应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针对轴承座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着力求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本次课程设计达到了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目的。

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实践经验少、资料缺乏,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1 零件分析1.1 零件的生产类型生产纲领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在本次课程设计题目中,已知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1.2 零件的作用本次课程设计题目给定的零件是轴承座是轴承和底座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使用厂家的成本。

轴承座是机械行业量大面广的基础件,广泛应用于机床,汽车,摩托车,农机,建筑机械,工程机械,航空,兵器,工具等领域。

因此对轴承座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应使轴承座表面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的工艺性,以达到轴承座的各种技术要求。

1.3 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轴承座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3.1 φ62H6mm轴承孔可以用车床加工、也可以用铣床镗孔。

1.3.2 轴承孔两侧面用铣床加工,以便加工5mm×1mm槽。

1.3.3 两个φ12022.0mm定位销孔,与销要过渡配合,精度达到IT8,要先钻后铰才能达到要求。

1.3.4 侧视图右侧面对基准C(φ62H6mm轴线)的垂直度检查,可将工件用φ62mm心轴安装在偏摆仪上,再用百分表测工件右侧面,这时转动心轴,百分表最大与最小差值为垂直度偏差值。

2 铸件毛坯工艺方案设计2.1 确定毛坯零件材料为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

查表3-2-4]1[,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2。

加工余量等级为G.此外应尽可能选择各种已标准化、系列化的通用刀具、通用量检具及辅助工具加工及检验工件,可获得较好的尺寸精度和较高的生产效率。

2.2 毛坯的加工轴承底座的毛坯加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为底面加工和检测所用的基准必须在此阶段加工出来,同时底面加工所占工时的比例较大,无论从提高生产率,还是从保证轴承座的加工质量,都必须重视齿轮毛坯的加工。

在轴承座图样的技术部要求中,如果规定以底面为基准来测定孔中心时,应注意侧面的精度要求,因为侧面的检测是以底面为测量基准的。

侧面精度太低,必然使测量出的无法正确反映出大小,所以,在这一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2.2.1 当以底面作为测量基准时,应严格控制底面的尺寸精度;2.2.2 保证定位端面和定位孔的平行度;2.2.3 提高轴承内孔的制造精度,减少与夹具心轴的配合间隙;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1 基准的选择对于轴承座加工基准的选择常因轴承座的结构形状不同而有所差异。

粗基准的选择:以轴承座上表面毛坯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

以内孔和端面定位。

这种定位方式是以内孔定位,确定定位位置,再以端面做为轴向定位基准,并对着端面夹紧。

这样可使定位基准,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重合,定位精度高,适合批量生产,但对于夹具的制造精度较高。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已加工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φ12mm的销孔为定位精基准。

3.2制定工艺路线生产为大批量生产,故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同时还可降低生产成本。

工艺路线方案如下:工序Ⅰ:夹轴承孔两侧毛坯,铣轴承座底面,照顾尺寸20mm和表面粗糙度。

工序Ⅱ:钻φ12销孔。

工序Ⅲ:以已加工底面和销孔定位基准,钻φ17孔及锪Ф26沉头孔工序Ⅳ:夹底座两侧面,按底面找正,铣底座内侧面工序Ⅴ:刨退刀槽。

工序Ⅵ:车φ42孔至尺寸φ43.工序Ⅷ:镗φ56及φ62孔。

工序Ⅸ:铣左视图上左右两个侧面。

工序Ⅹ:钻M6螺纹孔工序Ⅺ:钻M8螺纹孔毛坯图3.3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根据以上原始资料及机械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如下:3.3.1 铣轴承底面根据底面的精度要求,查2-1]1[,得可用粗铣再半精铣达到要求精度,参照]2[,确定工序尺寸,余量为单侧余量3mm,具体工序尺寸如表3-1表3-1工序尺寸表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序间工序间尺寸/mm经济精度/um表面粗糙度/um粗铣 2 H10 Ra6.3 23半精铣 1 H10 Ra1.6 213.3.2钻Φ12mm销孔根据内孔面的精度要求,查3-2]1[,得可用钻后铰达到要求精度,内孔面参照2-3]2[,确定工序尺寸,余量为3mm;具体工序尺寸如表3-2。

表3-2 工序尺寸表3.3.3 钻Φ17mm孔和锪Φ26孔根根据端面的精度要求,查4-1]1[,得可用钻,锪达到要求精度,外圆面参照2-3]2[,确定工序尺寸;具体工序尺寸如表3-3。

表3-3工序尺寸表3.3.4 铣底座内侧面根据端面的精度要求,查2-5]1[,得可用粗铣达到要求精度,端面。

参照3-2]1[,确定工序尺寸,余量为3mm,具体工序尺寸如表3-4。

表3-4工序尺寸表3.3.5 刨退刀槽表3-5 工序尺寸表3.3.6 车Φ42孔至尺寸表3-6 工序尺寸表3.3.7 镗Φ56及Φ62孔表3-7 工序尺寸表3.3.8 铣左视图左右侧面表3-8 工序尺寸表3.3.9 钻M6螺纹孔3.3.10 钻M8螺纹孔3.4 确定切屑用量及基本工时3.4.1 铣底平面(1)底面由粗铣和精铣两次加工完成,采用三面刃圆盘铣刀(高速钢),铣刀的规格为Ф120x12,机床的型号………专用机床(2)刀具:YG6硬质合金端铣刀。

由于铣刀在工作时,是断续切削,刀齿受很大的机械冲击,在选择几何角度时,应保证刀齿具有足够的强度。

(3)加工要求:粗铣轴承座的下底面。

确定加工余量由毛坯图可知:总加工余量为3mm,1-4-8]3[和表1-4-4]1[可知精加工余量为1mm。

(4)确定每齿进给量,由2-1-73]3[,YG6硬质合金端铣刀所允许的进给量为f=0.14-0.24mm/z。

但采用的不对称铣,f=0.14mm/z,ap=2mm。

(5)计算切削用量,由表2-18]3[,当d=125mm时,Z=12,ap<3.5mm,f<0.24mm/z时,Vt=97m/min,nt=248r/min,Vft=333mm/min。

各修正系数为:Kmv=Kmn=Kmv=0.89Ksv=Ksn=Ksv=1,故:Vc=Vt*0.89*1=86.33m/min,n=nt*0.89*1=220.7r/minVf=Vft*0.89*1=296.4mm/min ,由机床可得:n=235r/min Vf=375mm/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为:min /m 3.9210002351251000=粗ππx dnv ==(3-1)z mm ncz Vfz F z /13.012*235375===(3-2) (6)计算基本工时min29.037505.410521t =++=++==vf l l lw vf L m (3-3) 3.4.2 钻Ф12销孔 (1)确定加工余量刀具采用直柄麻花钻(硬质合金),麻花钻规格为d=12mm l=205mm l1=69mm 。

查表2-3-8]4[可得,精加工(铰)的加工余量为0.2mm 。

(2)确定进给量1)按加工要求决定进给量,根据表3-4-2]4[,知当加工要求为HT12精度等级,材料为HT200、d 0=12时f=0.25-0.40mm/r ,钻孔深度不大于直径是3倍,所以f=0.25-0.40mm/r2)按钻头强度决定进给量,根据表3-4-3]4[,当材料为HT200,d 0=7.8mm 时,f=0.86mm/r 3)按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决定进给量,根据表3-4-4]4[,当HBS=200,d<=10.2mm ,F=7848<8330得机床进给量f=1.6mm/r ,可由表3-4-10]4[可查出钻孔时当f=0.36mm/r 、d<10.5mm 时F f =3000N ,轴向力的修正系数均为0.85故F f =2550N ,根据Z3025钻床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允许的最大轴向力F m ax =7848N 。

故f=0.36mm/r 可用。

4)确定钻头磨钝标准及寿命,由表3-4-7]4[可得,当d<20mm 时钻头后面最大磨损量取为0.8mm ,寿命T=35min5)确定切削速度由表3-4-8]4[,HBS=200,加工属性四类,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K TV =1.0 K CV =1.0 K LV =1.15,Zv=0.45 x v=0 y v=0.3 m=0.2,由切削速度公式得V= 52.3m/min6)基本工时计算=++==nfl lf lw nf L t m 10.04min 3.4.3 钻Ф17孔及锪Ф26的沉头孔 (1)确定加工余量刀具采用直柄麻花钻(硬质合金),麻花钻规格为d=17mm ,查表2-3-8]5[可得,精加(铰)的加工余量为0.2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