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五种生存姿态(精选)
萨提亚家庭治疗简介

萨提亚家庭治疗简介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 1916—1988)是举世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代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躯,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意思是指家庭治疗是由她始创的,可见她在这方面的重大贡献,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师,她被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
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
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方法及发展出的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被专业人士、治疗师广为推崇、重视和运用。
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由于她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迥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模式”[The Satir Model]。
在萨提亚模式中你可以深深体会到人本主义的精髓,处处流露出以人为本,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在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个性的同时,更关心你和我组成的“我们”。
在萨提亚模式中,我们发觉原本复杂千变万化的人性,竟被如此真实地呈现出来。
其中的治疗模式看似自然而不经意,实际上均灵活融合了行为改变、人本主义心理剧、当事人中心、NLP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场回顾以前的心灵之旅途,有人因此放下包袱,打开心结;有人决定要做一个身心一致的人;更多人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平和。
二个基本观念与倾向一.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形成自己的行为、情感、思维模式,并对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来比较一下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与她同时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其他心理治疗师的治疗模式。
为行文的简洁,我们把前者称为萨提亚模式,把后者称之为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的观点传统治疗师以一种单一因果联系的方式来看待心理疾病。
萨提亚的治疗方法

萨提亚的治疗信念
自我价值的高低呈现在应对的方式上,自我价值愈高,应 对的能力愈全面。
人生过程是普遍性的,因此它适用于一切情况、文化及环 境。
萨提亚的治疗信念
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提高自我价值。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价值上。 所有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我们需要分辨「人与行为」及
3.对于当中的意思我有什么感受﹖ 它被我去感觉的自由所影响
4.对于那些感受,我又有甚么感受﹖ 它被我的自尊感所影响
5. 我使用了哪些防卫方式﹖ 它被我的适应方式所影响:讨好/否认、指责/投 射、超理性/忽略、打岔/扭曲
6. 当我发表意见时有什么规则﹖ 它被我的学习、规范、习惯所影响
7. 我有什么回应﹖ 它被我的选择行为(此时此刻)及认知上的评估 (自由意志)所影响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一致 萨提亚的四种应对模式
达到自我、他人和情 境三者的和谐互动。
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 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 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 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情境 他人 自己
(态度) 弱势
个人
他人
沟 通
我
沟 通
情境
价值观 原生家庭
社会
Judith Wagner PC IX, Mod I, 1989 SATIR Summer Institute
精确沉默寡言忧郁朋友二朋友一创意温度计天气预报avantanetworkpcixmod1989satirsummerinstitute欣赏新信息投诉及建议盼望温度读取由萨提亚女士发展分为5个环节一欣赏兴奋感激我很欣赏你??我对??感到兴奋我想要谢谢??二担忧迟疑我对??感到担忧我对??感到迟疑我希望??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赏你而不用批判你和你一起参与而不会伤害你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离开你也无须言歉疚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那么我俩的相会就是真诚的而且能彼此润泽
从萨提亚求生存的4种应对姿态,深度认识你自己

从萨提亚求生存的4种应对姿态,深度认识你自己作者:卡洛琳·内斯比特博士来源:卡洛琳·内斯比特博士“萨提亚模式经典系统训练课程Level 1”(4月22~26日)课堂笔记萨提亚相信我们都有求生存的模式,她把这些模式称之为应对姿态。
当我们被一些事件触发的时候,我们会启动应对姿态,英雄或者女王,这些都是样板/典范。
姿态不是人格类型,这些只是我们用来求生存的模式,我们都是运用这些求生存的模式才在世界上活了下来。
当小婴儿的需求没得到满足的时候,她/他会尝试用不同的办法来得到妈妈的关注;一岁的小孩子,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被爱,得到爱;到了三岁的时候,我们就会做决定——关于我们自己的决定,关于父母的决定,类似这样的决定。
萨提亚模式中的四种应对姿态一、讨好只有我是好的,我才能得到想要的。
这样的话,我就要特别关注我的父母,要搞清楚什么能让他们高兴,要搞明白怎么让妈妈开心,把那个给妈妈,让妈妈开心,还要搞明白什么让爸爸开心,把那个给爸爸,让爸爸开心;否则,他们就会不爱我。
这样的人会通常很警觉别人的感受是什么,很会讨好别人。
我们需要知道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不是积极的东西。
因为取悦别人是有代价的,那个代价就是我们自己。
以自己为代价来去讨好别人,看看这个是不是你的求生存应对姿态的一种。
我们是有能力把自己/他人/情境都放到我们的考虑当中的。
我们主要的方式是讨好取悦别人的话,就只考虑情境,也许是一个妈妈的角色,也许是一个妻子的角色,也许是一个朋友的角色,也许是一个老师的角色,这些都是情境。
所以我会考虑情境,那其他的人呢?我非常非常地关心别人的冰山,我担心他们的感受,我担心他们怎么看我,我担心他们都有哪些期待,我担心他们有哪些渴望,即使我不知道刚才说的言词,但是我真的聚焦在那儿,以我自己为代价,这个就是讨好。
讨好的姿态是单膝跪地,一手举起作祈求状。
二、指责下面要做的是反转,我们以讨好的姿势在地上蹲的时间长了,我们必然会烦,会厌倦,然后就会站起来指责对面的人,到那时,我们就不再介意他们的感受了,也不介意他们怎么想,也不介意他们的渴望,都是关于我、我、我。
萨提亚家庭治疗

一致性沟通
一致性沟通
我看到-----
首先,当事情发生时,你是否注意到你的内在在发生
我听到-----
什么?
我感受到-----
其次,你周围的现实环境是什么?你与环境的关系如
我想-----
何?
我打算-----
再次,对方的心情如何?对外界是否有兴趣?他们什
我是-----
么时候开始自我防卫?
最后,有意识地去做选择你的行动和反应。
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
维琴尼亚·萨提亚 萨提亚模式的治疗信念: 1、对人的信念 2、对应对的信念 3、对改变的信念
萨提亚模式对人的信念 (1)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透过这股生命力相联接。 (2)人类的历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应于任何情况、文化和环境。 (3)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连接,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4)父母常重复其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的功能不良的。 (5)大多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 (6)人性本善。人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宝藏,以便去联接并肯定其自我价值。 (7)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8)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可以学习如何 驾驭它们。
如果在一家商店买不到想要选购的货品时,我们不一定要放弃购买,还可以到另一家商店去寻找。找出 达到期待的其它替代选择的一个简单例子如下:芳华本想和凯春做朋友,但凯春没有时间,所以芳华便转 而和小维做朋友。找出尚未满足的期待的替代方法,是我们处理日常生活的一个健康的方式。 3.决定依然保有一个尚未满足的期待
5
有没有想过,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才是被长久压抑并且忽略的“内 在”? 个人的内在冰山
冰山探索—从你的愤怒中学习 分享一件让你觉得很愤怒的事情。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愤怒? 当你愤怒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事后你做了什么让心情变好? 你觉得愤怒的感觉怎么样? 当事情发生时和发生后,除了愤怒你还感受到什么情绪? 当你生自己的气或生别人的气时,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未完成的期待是什么?就这件事而言?就你自己而言? 你有什么憧憬? 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可以 控制你的身体反应?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你怎样才能避免自己生气?你不得不做些什么?
萨提亚经典理论汇报(1)

主讲人:
目录
CONTENT
1 萨提亚冰山理论 2 萨提亚沟通模式理论 3 萨提亚的治疗技术
萨提亚生平简介
维琴尼亚•萨提亚,(1916-1988)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 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 大师” 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 伦布」 1964年,她的《联合家族治疗》出版,被誉为家庭治 疗的「圣经」,至今仍是美国各大相关科系的教科书 。 1970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了一篇全美家族专题报 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治疗师,萨提亚是名 单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
习惯于说“好”
应对:讨好
感受:焦虑、担心、紧张、累、辛苦、委屈,无助、不满
对感受的感受:自责、自怜、失望、愤怒 观点:要让大家都高兴;千万不能得罪人;要是有人不高兴, 就是我的错;要想让别人喜欢你,就要为他们付出;是我的错。
期待
对自己的:我要关心照顾别人,我要让他们都高兴,都喜欢我;我要 对大家都亲切和善,不能生气;对别人的:希望别人也可以主动关心 自己,希望比尔像自己关心他们那样关心自己;别人的期待:不需要
———————
/
\
/Behavior行为、事件\ 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 ——————
———————————————海面
│ Coping
│
│ 应对模式
│ 讨好型 责备型 喜欢、超理智型 打岔型 一致型
/
\
│ Feelings
│
│(Feelings about Feelings)│ 情绪、感觉以及对此感受的的感受、想法
萨提亚沟通模式
一致性沟通
关注自己,他人和情境
不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五种生存姿态课件

努力与指责型的人达成共识,寻找解 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不是陷入无休 止的指责和攻击中。
表达自己的感受
可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 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对你造成的影 响。
04
超理智型生存姿态
超理智型的特点
过度强调逻辑和理性
超理智型的人倾向于过度依赖 逻辑和理性来处理情感和问题
,忽视或压抑自己的感受。
无视问题
无视他人的问题和感受,对自己的情感和需要缺 乏关注。
缺乏自我控制
情绪容易波动,常常表现出不可预测的行为和言 语。
如何应对打岔型生存姿态
建立信任关系 引导聚焦问题
提供支持 设定界限
与打岔型的人建立信任关系是关键,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
在对话中引导他们聚焦于问题,帮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和影响。
指责型的人常常对他人提 出批评和指责,认为自己 总是正确的。
推卸责任
指责型的人常常推卸责任 ,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或过失。
控制和支配他人
指责型的人试图通过控制 和支配他人来获得安全感 ,常常对他人提出不合理 的要求。
如何应对指责型生存姿态
保持冷静和理性
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
当面对指责型的人时,要保持冷静和 理性,不要被他们的情绪所左右。
缺乏情感表达
他们通常不善于或不屑于表达 自己的情感,认为情感是软弱 和不可靠的。
重视客观事实
超理智型的人倾向于只关注客 观事实和数据,忽视或轻视主 观感受和经验。
缺乏自我认知
他们可能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缺乏觉察,认为只有客观事实
才是真实可靠的。
超理智型的表现形式
01
02
03
04
过度分析
超理智型的人常常过度分析问 题和情境,忽视自己的感受和
萨提亚

萨提亚:每种生存姿态都包含达到完善的种子爱是永恒的话题。
爱人,爱己。
爱己则表现为自尊自信。
当低自尊的人们面对压力时,经常会表现出不平衡,在这种状态下,根据萨提亚的家庭治疗理论,人们会发展处四种不同的生存姿态。
第一种生存姿态:讨好我们常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
他们很少说不,他们会对他们在交往中的人和情景予以充分的尊重,他们会经常说“这是我的错”,但却不重视她们自己的感受。
他们会把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献给他们想讨好的人,好像他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二种生存姿态:指责我们或许也见过这样的人,为了保护他们可怜的自尊,他们不断的烦扰和指责其他人,或是环境,他们把攻击他人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
“这都是你的错!”“就是因为你我才这么痛苦。
”“我说了那么伤人的话全都是因为你惹我生气!”尽管责备者在责备别人时常常会有一种控制感,但是这种感觉是虚幻的,他们内心体验是,我是孤独且不成功的。
第三种生存姿态:超理智有一种人,他们似乎冷酷无情,严厉,冷淡,极度客观,独裁。
他们只关心对错,没有感情,既不关心自己的感受,也不关心他人的感受。
他们经常提到规则和“正确的”事物,他们只想通过任何方式来证明他们永远是正确的。
他们的内心说,我感到脆弱和孤立。
第四种生存姿态:打岔“我跟你说,你这个事情不能这样做,你最好……”打岔者:“咦,这是什么?哎呀,好不错的照片。
”他们似乎对当前的情境毫不在意,当他们说话时,他们的话总是毫无意义,脱离重点。
他们在对话中总能不知不觉把对话弄的离题千里,他们总是通过打断来获得别人的注意。
他们的内心体验是没人关心我,没有属于我的地方。
每种生存姿态都包含达到完善的种子:讨好当中隐藏着关怀的种子责备当中隐藏着决断的种子超理智中有才智的种子打岔中是创造和变通的种子我们需要清晰地区分自己的外在行为和内心渴望。
当最基本的爱和被爱的渴望受到威胁时,我们也许会去讨好、责备、超理智或是打岔,从而维持一段关系。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final【可编辑全文】

家庭雕塑的四种角色
一般而言家庭雕塑中常出现的角色为:雕塑者〔或个案〕、催化者〔或治疗师〕、角色扮演者〔被雕塑者选出来扮演原生家庭成员者〕、观众〔观察并给反响〕,假设团体成员很少而需扮演的角色很多,那么可以椅子、枕头或填充动物来充当角色。
雕塑的可能焦点
进展雕塑时要将雕塑扣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如: 〔一〕特定的问题或难事, 〔二〕危机时期或事件 〔三〕家庭关系中的某一向度如:权利。
家庭雕塑
家庭雕塑意指在空间中摆置家庭成员的肢体,由其中一位家庭成员扮演导演,来决定每个人的位置,所形成的生动场面代表这个人对家庭关系的象征观点。 最明显的功能:增加对自我与家庭动力的觉察 优点:a.透过肢体行为的示范能将家庭沟通准确显现出来 b.将过去的家庭经历于此时此刻重现 steps: 1.建立物理的间隔 与隐喻的间隔 之间的图像 2.建构此雕塑 3.探究此雕塑的过程
人本主义与积极存在主义 认为人性本善 相信人类潜能 注重人的价值与人格的开展 强调人的成长
萨提亚家庭治疗形式的理论来源
萨提亚家庭治疗形式根本假设
人类可以成长和开展,可以进展各种转变;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成长的资源; 家庭是一个系统,成员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不能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某一个家庭成员; 与人本主义相似,萨提亚认为治疗是本人机所持有的理念比专业技术更重要,是有力的治疗工具。
冥想:由接纳而改变
家庭重塑
带出觉察 翻开冰山
目的:与过往连接 释放情绪 更新经历 发现未知 认出惯性形式 转化能量 运用资源 去除纠结 自我负责 整合 工具:家谱图 家庭生活编年史 影响轮 步骤: ①雕塑主角的原生家庭〔引导描绘离家前创伤性事件,询问感受) ②雕塑父母原生家庭〔引导接纳,分享深层感受、建立联结、触碰渴望〕 ③雕塑父母约会、求爱与婚礼场景(重演、询问感受) ④重新雕塑主角家庭〔成认、表达未实现的渴望与预期,接纳自己和父母,改变应对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