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模板
2023年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2023年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一、病历的起始页1. 病历的起始页应当包括患者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 医生在填写病历时,应注明医师的姓名、职称,以及记录病历的时间。
3. 患者的就诊目的和主诉应简洁明了地记录在病历的起始页上。
二、病史部分1. 病史部分应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等内容。
2. 病史记录应具体详细,包括疾病的起病时间、发展过程、主要症状、就诊经过等。
3. 既往史应包括患者的过往疾病、药物使用、手术史等。
4. 个人史应包括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饮食等情况。
5. 婚育史应包括患者的婚姻情况、生育情况等。
6. 家族史应包括患者的家族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
三、现病史部分1. 现病史部分应包括患者的主要症状、起病时间、病程、就诊经过等。
2. 症状应详细描述,包括症状的性质、程度、时间、位置等。
3. 疼痛部位应具体描述,如左侧/右侧、上腹/下腹等。
4. 尿量、频率、颜色等与尿液相关的症状应记录在病历中。
5. 睡眠情况、饮食情况、排便情况等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也应记录在病历中。
四、体格检查部分1. 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患者的生命体征应记录在病历中。
2. 查体部分应包括头颈、胸部、腹部、四肢等系统的体格检查结果。
3. 患者的体格检查记录应客观、详细、准确,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
五、辅助检查部分1. 辅助检查部分应包括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结果。
2. 实验室检查结果应具体记录,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各项指标。
3. 影像学检查结果应详细描述,包括X线、CT、MRI等检查的结果和结论。
4. 病理检查结果应准确记录,包括病理报告的内容和诊断结论。
六、诊断部分1. 诊断部分应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
2. 中医诊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判断和归类。
3. 西医诊断应根据现代医学的知识,运用西医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和归类。
中医病历记录书写基本规范

中医病历记录书写基本规范
1. 书写格式
- 病历应使用标准纸张,书写清晰,字迹工整。
- 使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进行书写,避免使用铅
笔或彩色墨水。
- 在每个病历页的右上角标明病历编号,并在每页的左上角写
下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日期。
- 在书写时,应保持文字段落清晰,避免涂改和错别字的出现。
2. 信息内容
病历应包含以下基本信息:
- 主诉:详细记录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不适感。
- 现病史:详细记录病人的疾病起因、病程、症状、相关检查
结果等。
- 既往史:包括过去疾病、手术、外伤、药物过敏等。
- 个人史: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吸烟、嗜酒等惯。
- 家族史:记录病人的家族中是否有相关疾病史。
- 体格检查:详细记录病人的身体状况,包括外貌、舌苔、脉象等。
- 诊断: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给出合理的中医诊断。
3. 技术要求
- 病历中的描述要具备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臆断。
-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表达方式。
- 遵循中医规范和原则进行诊断和治疗建议的陈述。
- 注意病人的隐私保护,不要在病历中泄露个人身份信息。
4. 病历签名
- 每份病历必须由医生亲笔签名,并注明签名日期。
- 签名要清晰可辨认,避免使用简写或模糊不清的字迹。
- 签名应包括医生的姓名和职称,确保医生的身份可查证。
以上是中医病历记录书写的基本规范,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遵循这些规范,以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同时保护病人的隐私和权益。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文中医病历书写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重要环节,准确、规范地书写病历能够保证医患双方对患者病情的理解一致,提高医疗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
一、病历格式规范1. 书写工具:使用黑色或蓝色签字笔书写,避免使用红色签字笔,以免让患者感到焦虑或紧张。
2. 病历纸张:使用规定格式的中医病历纸张,规格为A4,即210mm×297mm。
除非特殊情况,病例应逐页完整连贯。
3. 页眉:在每张病历纸的顶部设计页眉,包括医院名称、科室、病历编号、日期等。
4. 病历编号:每个患者的病历都应有唯一编号,编号应分别按照年份、月份和患者序号组成。
例如,202101001,表示2021年1月份第一个患者的病历。
5. 病历项目:根据中医的诊疗规范,病历应包含以下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医四诊等。
二、内容书写规范1. 主诉:患者来诊时所述的主要症状,应详细描述患者所感觉到的不适和疼痛部位,比如头痛、腹痛等。
2. 现病史:详细描述患者目前疾病发生的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病情变化、伴随症状等。
3. 既往史:患者以往患有的疾病史和手术史,包括疾病名称、发作时间、治疗方法、疗效等。
4. 个人史: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包括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体育锻炼等,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等有重要意义。
5. 家族史:患者的一些遗传性疾病,可通过询问家族成员的病史了解。
6. 体格检查:医生应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等。
详细记录体检结果,如有异常情况应注明。
7.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CT扫描等。
记录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分析与判断。
8. 中医四诊:中医重视四诊合参,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诊断。
医生应详细记录患者体形、肤色、舌苔、脉搏等情况,以及患者口述的病情。
三、语言表达规范1. 语言简洁:书写病历时,应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便患者能够理解。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中医病历是中医医师记录患者就诊信息和诊疗过程的重要文档,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以下是中医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
1. 病历首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就诊医师和就诊日期等。
2. 主诉:患者的主要症状和就诊目的,应简明扼要地描述。
3. 现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症状等情况,包括起病时间、病程演变、症状特点、影响因素等。
要求客观、准确地记录。
4. 既往史:患者以往患有的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应将与当前疾病有关的重要内容记录清楚。
5. 个人史:包括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职业、婚育史、月经史、孕产史等。
6. 查体:详细描述对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包括观察、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如面色、舌质、脉象等。
7. 辨证论治:根据中医辨证体系,对患者病症进行辨证分型,描述病位、病因、病机等。
提出中医诊断及治疗原则。
8. 方药治疗:根据辨证结果,开出适合的中药方剂,包括药名、用量、用法等。
如果需要使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也应注明治疗方法和要点。
9. 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效果和不良反应等。
10. 处理意见:对患者的治疗进展、后续管理和建议进行总结和阐述。
中医病历书写要求简明扼要,内容准确,诊断符合中医理论和实际情况,并遵守医疗隐私和保密原则。
同时,书写应规范整齐,字迹清晰,避免模糊不清或有歧义的表达。
以上仅为基本规范,实际书写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院规范进行。
中医病历模板

中医病历模板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主诉,(患者主诉的症状、不适或疾病名称)。
现病史,(患者当前病情的发展过程、症状表现、治疗经过等)。
既往史,(患者过去的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等)。
个人史,(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饮食情况、体育锻炼等)。
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的身体各系统的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患者的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原则,(根据辨证分型结果确定的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随访计划,(确定患者的随访时间和随访内容)。
患者姓名,李小明性别,男年龄,35岁职业,教师。
主诉,头痛、头晕、失眠。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晕症状,伴有失眠,经常感到精力不济,影响工作和生活。
曾自行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但效果不佳。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无手术史。
个人史,患者饮食习惯不规律,经常熬夜备课,平时较少参加体育锻炼。
家族史,患者母亲有高血压病史,其他家族成员无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血压正常,头部无外伤、畸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头部MRI检查显示无异常。
中医辨证分型,肝阳上亢,气血不足。
中医治疗原则,清肝疏肝,益气养血。
中医治疗方案,患者采用中药疏肝益气汤治疗,同时配合针灸调理。
注意事项,患者需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随访计划,每周随访一次,观察症状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中医病历模板的示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进行相应调整和填写。
希望能够为医生们提供一份规范、全面的中医病历模板,方便临床记录和治疗。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
诊断日期:2021年6月2日
主诉:右侧下腹痛3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突然感到右侧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
没有发热、腹泻、便秘、血尿等不适。
当晚服用了一些常见退烧镇痛药后,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患者曾有过胆石症、高血压等病史,长期口服降压药物。
无手术史。
个人史:患者无毒瘾、酗酒等不良嗜好。
饮食起居规律。
家族史: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查体时患者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右下腹部可触及明显包块,大小约为3×3cm,表面较光滑,无压痛。
辅助检查:腹部B超检查提示右侧盲肠处可见明显积液,并提示盲肠周围结构模糊。
诊断:急性阑尾炎
中医辨证分析:此次患者病情属于肝火上炎,脾胃虚弱,气机郁滞,湿热内蕴的病机。
病因主要是长期饮食不节,胃肠道功能紊乱,脾气亏虚不能化湿,加之情绪不畅症状加重,致使湿热内生。
治疗应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消炎,健脾益气。
中药处方:黄芩10g,龙胆草10g,连翘10g,泽泻15g,香附10g,陈皮10g,白扁豆20g,川芎10g,当归10g,红花10g,薄荷5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2次。
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配合完成相关检查,遵医嘱服药,及时复诊。
以上是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中医病历的撰写需要严谨细致,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模板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模板病历书写是医生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准确、规范的病历书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下面是一个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模板,供医生参考:一、病历主页1. 病历编号:填写病历的唯一编号,可以是医院或科室规定的格式,也可以是将病人的特定信息与日期组合而成的编号。
2. 姓名:填写患者的姓名,注意写清楚姓和名的顺序。
3. 性别:填写患者的性别,男或女。
4. 年龄:填写患者的年龄,一般以周岁为单位。
5. 就诊日期:填写患者就诊的日期,采用“年-月-日”的格式。
6. 主要症状: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简要描述,包括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等。
7. 临床诊断:初步的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
二、病史1. 现病史:详细描述患者当前的症状、体征以及持续时间等。
包括主诉、发病经过、治疗措施等。
2. 既往史:包括患者的过去的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等。
对以往的疾病发作、治疗情况进行描述。
3. 个人史:包括患者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吸烟、饮酒等情况。
4. 家族史:包括患者的家族中是否有相似的疾病,有无遗传疾病等情况。
三、体格检查1. 查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情况、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头颅、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各个系统的检查。
2. 实验室检查:将患者进行的一些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书写和解读。
四、诊断与治疗计划1.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给出最可能的临床诊断。
2. 鉴别诊断:对可能的鉴别诊断进行列举,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排除。
3. 辅助检查:列举可能的辅助检查,如:X光、CT、MRI等。
4. 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措施等。
五、随访及复诊计划1. 随访计划:制定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等。
2. 复诊计划: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复诊,具体复诊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制定。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病历是中医临床医生记录患者病情的重要文书,对于确诊和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规范的病历书写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保护医生和患者的权益。
下面是中医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一、病历的开头:病历的开头应明确标明患者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
同时,还要记录患者来诊的时间及就诊目的。
二、主诉:主诉是指患者自己提出的主要症状和来就诊的原因,应详细记录患者所述症状的具体表现,例如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起止时间等。
三、现病史:现病史是指患者患上当前疾病到就诊前的时间段内所经历的病程情况。
在记录现病史时,要包括疾病的发生时间、主要症状的表现及演变过程。
四、既往史: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患有的疾病、手术、外伤等病历。
在记录既往史时,要包括疾病的名称、患病时间、治疗方法及效果等。
五、个人史:个人史是指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等。
例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职业暴露史等。
这些因素对患者的病情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应予以记录。
六、家族史:家族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病史,例如家族中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
这些疾病有时可能与患者自身患病有关。
七、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
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等基本指标。
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例如舌诊、脉诊、面色、皮肤等。
八、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影像学检查等。
应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以便分析病情。
九、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给出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应准确、简明。
十、治疗方案: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包括疾病的治疗方法、药物的使用及剂量、针灸疗法等。
十一、用药记录:应记录患者所使用的西药、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及剂量,同时还要记录不良反应和疗效的观察结果。
十二、随访情况:随访情况是指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病情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来源:考试大
第一章基本要求
第一条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第二条中医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望、闻、问、切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第四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第五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第六条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中医术语的使用依照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要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第七条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
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
第八条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名。
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进修医务人员由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第九条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第十条病历书写中涉及的诊断,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其中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与证候诊断。
中医治疗应当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第十一条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
书。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及时记录。
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同意书。
第二章门(急)诊病历书写内容及要求
第十二条门(急)诊病历内容包括门(急)诊病历首页[门(急)诊手册封面]、病历记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
第十三条门(急)诊病历首页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门诊手册封面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第十四条门(急)诊病历记录分为初诊病历记录和复诊病历记录。
初诊病历记录书写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时间、科别、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中医四诊情况,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意见和医师签名等。
复诊病历记录书写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时间、科别、中医四诊情况,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处理意见和医师签名等。
急诊病历书写就诊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第十五条门(急)诊病历记录应当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成。
第十六条急诊留观记录是急诊患者因病情需要留院观察期间的记录,重点记录观察期间病情变化和诊疗措施,记录简明扼要,并注明患者去向。
实施中医治疗的,应记录中医四诊、辨证施治情况等。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当书写抢救记录。
门(急)诊抢救记录书写内容及要求按照住院病历抢救记录书写内容及要求执行。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