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与现代油水分离技术的简介
油水分离简介及应用

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润湿性
油滴定向(头→尾)滚动 油接触角(OCA)高达156.1±1.8°
软光刻合成鳕鱼皮肤的复制表面
Adv. Funct. Mater., 24 (2014), pp. 809-816
Janus润湿性
制备流程
PANEN侧 高效水包油乳液分离 CNT侧 高效油包水乳液分离
纤维基材的机械稳定性较差 重油对分离材料的污染
Thank You!
• 直径小,由这些结构组 成的膜既可以具有可调 节的有效孔径,又可以 在纳米尺度上具有超薄 的活性分离层
Nature. NPG Asia Materials (2014) 6, e101; doi:10.1038/am.2014.23
研究选择 产生的孔洞可以选择性分离油水混合物 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微尺度或纳米尺度粗糙 度结构的构建和润湿性改性
用于油水分离的超润湿纤维膜 的设计和制造
A
目录 B
CONTENTS C
D
研究背景 性能表征 合成工艺 总结展望
01 研 究 背 景
研究背景
原油泄漏
工业加工产生 的含油废水
淡水短缺
研究背景
机械 方法
化学 方法
01
油栅、撇油器、屏障以及天然和合成的吸 收体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机械清理系统
02 原位燃烧、化学分散剂和化学固化
Carbon, 115 (2017), pp. 477-485
智能润湿性
CO2作为触发剂来调节表面超亲油 性和超疏油性
适用于己烷、石油醚、正庚烷等
Angew. Chem. Int. Ed., 54 (2015), pp. 8934-8938
03 分 类 及 合 成 方 法
油水分离技术

油水分离技术油水分离技术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地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油水分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油水分离技术是指将含油废水中的油与水快速、高效地分离开来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解决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以及石油开采等领域中的油水混合问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统的油水分离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物理方法包括重力沉降、沉淀过滤和离心等,而化学方法则是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改变油和水的性质,从而实现分离。
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分离效果,但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油水分离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突破。
新型的油水分离技术不仅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而且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工况环境。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新型油水分离技术:一、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特殊的膜材过滤和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技术。
它可以根据油和水的不同特性选择合适的膜材来实现高效分离。
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
二、电化学分离技术:电化学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学反应将油和水分离的技术。
通过施加电流和电压,在电极上产生电化学反应,使油和水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分离。
电化学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三、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分离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将油和水分离的技术。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附着、吸附、吸附、分解等作用,将油脂从水中分离出来。
生物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再生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废水、港口海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以上介绍的只是目前常用的几种油水分离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技术被研发出来。
油水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突破,将极大地促进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以及石油开采等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推广新型的油水分离技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膜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膜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膜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废水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其中,含油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其含有油脂、悬浮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解决含油废水的处理难题,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膜技术逐渐成为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热点。
一、膜技术的基本原理膜技术是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薄膜作为分离介质,通过其具有的半透膜性质来实现液体或气体的分离与浓缩。
常见的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在处理含油废水中,常用的是超滤和反渗透膜。
超滤膜是一种通过对悬浮物、胶体和大分子物质的筛选作用实现废水分离的膜技术。
因为油水混合物中的油和胶体颗粒粒径较大,超滤膜能够有效地将其截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对废水中油脂的分离。
反渗透膜则是利用压力差作用下,将废水通过半透膜分离为纯净水和浓度较高的废液。
由于反渗透膜具有极小的孔径,可以有效地截留低分子量物质,因此可以将含油废水中的油脂和微量溶解物质去除,得到高纯度的水。
二、膜技术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超滤膜的应用超滤膜具有开孔率大、截留效果好等特点,因此在处理含油废水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滤膜可以通过筛选作用将含油颗粒和胶体分离出来,并实现对废水中油脂的去除。
此外,超滤膜还可以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如化学处理和气浮等,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2. 反渗透膜的应用反渗透膜具有高效去除有机物和微量溶解物质的能力。
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反渗透膜可以将废水中的油脂、溶解有机物和盐类等去除,得到高品质的水。
此外,反渗透膜还可以与超滤膜相结合使用,形成复合膜系统,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水质。
三、膜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化学法和物理法处理含油废水,膜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膜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油脂和微量溶解物质,得到高纯度的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2. 环境友好:膜技术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氧化需氧量。
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油水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环保技术,它是指将含油废水中的油与水进行分离处理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加强,油水分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一、油水分离技术的原理油水分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油、水两相分离的差异。
目前常用的油水分离技术主要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气浮分离等。
重力分离是指利用油水密度差异,通过分离器、沉淀池等设备分离油水。
离心分离是指利用离心力产生的离心力,将含油废水分离成油水两相。
吸附分离是指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油,并实现油水分离。
膜分离是指利用特殊的高分子膜,通过透气和过滤的作用,将油、水、溶液等不同物质分离。
气浮分离是指利用气力将含油废水中的油浮起来,然后通过沉淀来实现油水分离。
二、油水分离技术的发展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水分离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油水分离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重力分离技术上,设计了各种新型的沉淀池、分离器等设备,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
在离心分离技术上,研制了更高效的离心分离设备,并优化了操作流程。
在吸附分离技术上,研发了各种新型的吸附剂,使得分离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膜分离技术上,开发了更加高效的膜材料,并制造出了各种新型的膜分离设备。
在气浮分离技术上,通过研究气浮分离过程中气泡行为规律等问题,提高了气浮分离的效率。
此外,对于含油废水的处理还有其他的技术。
比如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都能够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并实现油水分离。
三、油水分离技术的应用油水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造纸、电力、食品、医药等领域。
在市政污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领域,油水分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石油工业中,油水分离技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石油开采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含油废水,这些废水经过油水分离技术处理后,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油。
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

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
1. 分离不同浓度的油水混合物
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要将含油污水进行分离处理,将其中的油分离出来以达到净
化水质的目的。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重力沉淀和离心分离来处理含油污水。
但是,这种
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
而采用膜技术,则可以实现对不同浓度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大分子、
小分子的过滤分离,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2. 净化油田废水
在油田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砂等颗粒物质,严重污染着
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资源。
膜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其中的颗粒物质和水分离开来。
油
水在膜的外侧被过滤分离,废水在膜的内侧进行过滤,从而实现净化油田废水的目的。
3. 提高回用水的水质
油田含油污水中油含量较高,不能直接用于回用水。
通过膜技术处理后,油水分离,
废水得到有效净化,可以提高废水的水质,满足再利用的要求。
这样不仅可以保障水资源,也有利于环保。
总之,膜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膜技术在未来的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本文将从石油化工中的膜分离技术应用的分类、具体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石油化工中的膜分离技术可以根据分离过程的性质和机制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气体分离、液体分离和溶剂分离。
在气体分离方面,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净化、氢气制备、空气分离等领域。
对于液体分离,膜分离技术可用于石油加工中的脱盐、脱水、脱烃等过程。
在溶剂分离方面,膜分离技术可用于石油化工中的溶剂回收、溶剂浓缩等工艺。
具体应用案例方面,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天然气净化为例,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去除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杂质,提高天然气的质量,使其符合管道输送要求。
在石油加工中,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脱盐和脱水过程。
膜分离脱盐技术可以将含盐的海水或矿井水通过半透膜分离,得到低盐水或纯净水,用于石油加工中的冷却循环水、注入水等。
膜分离脱水技术则可以将含水的石油通过选择性透水的膜,去除水分,提高石油的质量,符合后续加工的要求。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溶剂回收和浓缩等工艺,提高工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对于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首先,膜材料的研发和改进将是关键。
目前,膜分离技术的瓶颈之一是膜材料的选择和性能。
因此,通过研发新型材料、改进现有材料的性能,提高膜分离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膜分离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的结合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与传统的吸附、蒸馏等分离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更高效、更节能的分离过程。
此外,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对产品纯度和质量要求的提高,膜分离技术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提高膜分离技术的选择性、通透性和稳定性,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现代分离技术中的膜分离技术综述

现代分离技术中的膜分离技术综述一、前言从古代的铜铁冶炼到现代的基因工程技术,从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到人类分离出SARS病毒都需要从一个复杂的样品中奖所感兴趣的物质分离出来。
因此,可以说物质的分离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步骤。
而分离技术是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与化学相关领域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应该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的一种重要科学手段。
分离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是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通俗地讲,就是将某种或某类物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使之与其他物质分开,一相对纯的形式存在。
分离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组分离;另一种是单一分离。
分离技术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分类,其分类如下:(1)按照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物理分离法(如离心分离、电磁分离)、化学分离法(如沉淀分离、溶剂萃取、色谱分离等)以及物理化学分离法(如蒸馏、挥发、膜分离等)。
(2)按照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理化结合的分离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尤其是现在的膜分离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
膜分离技术(Membrans Separation Technique)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被公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
在本文中将主要介绍到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以及液膜分离的分离原理、运用及发展前景等。
[2~5]二、膜分离的发展简史膜分离现象在大自然特别是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但人类对其认识、利用、模拟直至人工制备的历史却是相当漫长的。
1748年,Nollet看到水自发地扩散透过猪膀胱壁进入酒精中而发现了渗透现象。
19世纪中叶,Granbam发现了透析现象。
给排水系统中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

给排水系统中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排水系统中含有大量的油水混合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这些油水混合物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研发和应用高效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重力分离法重力分离法是一种利用油和水密度差异的物理方法来实现油水分离的技术。
根据油和水的密度不同,可以利用沉降速度快的原理,通过沉降槽或沉降槽组合等设备,实现油水分离。
重力分离法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油水分离过程。
二、旋流分离法旋流分离法是利用液体在转速较高的旋转装置中形成旋涡,通过离心力将油和水分离的方法。
旋流分离法的原理是利用离心力使重度油颗粒迅速沉降,轻度水颗粒向中心移动,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
旋流分离法具有结构紧凑、处理效果好、占用空间小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空间有限的情况。
三、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利用特殊材质的膜过滤油水混合物的技术。
通过使用具有特殊孔径大小的膜,将油水混合物分离成油和水两部分。
膜分离法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四、化学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油与水分离的技术。
常见的化学分离法包括溶剂抽提法、气浮法等。
化学分离法通常通过改变油和水之间的化学性质来实现分离效果。
化学分离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可以处理高浓度油水混合物等优点,但是由于需要使用特定的化学试剂,操作比较复杂。
综上所述,给排水系统中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重力分离法、旋流分离法、膜分离法和化学分离法都是常见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并进行相应的工艺设计和操作管理,以确保排水系统中的油水分离处理达到预期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分离技术与现代油水分离技术的简介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浓缩技术,分离纯化产品效果较好。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水分离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对膜分离技术和油水分离技术的分离机理、特点、种类进行了综述,并对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方面分离纯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同时指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油水分离技术Abstract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a new and highly efficient separation, concentration technology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roducts,good effe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technology, oil and water separ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oil-water separation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types were reviewed, the separation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i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summarized,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 were pointed out.Key word: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oil and water separation一、膜分离技术简介1.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分离方法,其分离原理是依据物质分子尺度的大小,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作用下对混合物中双组分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从而达到分离、提纯和浓缩的目的。
现已应用的膜过程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其中在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三种。
2.特点膜分离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
(2)膜分离过程是在压力驱动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过程,特别适合于对热敏感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分离、浓缩、精制等。
(3)膜分离技术适用分离范围极广,从微粒级到微生物菌体,甚至离子级等都有其用武之地,其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膜类型。
(4)膜分离技术由于只是以压力差作为驱动力。
因此,该项技术所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3.膜分离技术在微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多数抗生素的分子量在300—1200范围,存在于胞外,从发酵液中提取。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
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但工艺往往都十分繁杂,所需时间长,易变性失活,需消耗大量的原料、能耗高、回收率低、废水污染严重且处理难度大[1]。
膜分离过程作为一门新型的分离、浓缩、提纯及净化技术,具有节能,不破坏产品结构、少污染、操作简单、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可直接放大、可专一配膜等特点,且各种膜过程具有不同分离机制,适于不同对象和要求。
由于其特别适合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在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有其独特的实用性。
用于微生物药物分离和纯化中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涉及微滤、超滤、纳滤、液膜分离和反渗透等。
4.膜分离技术在现代中药提取制剂工艺中的应用微滤技术在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中,用孔径为0.21 mm的无机陶瓷膜对多种根及根茎类中药提取液进行微滤,证明无机陶瓷膜对中药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作用[2]。
用陶瓷微滤膜与醇沉法对照处理两种水提液,除杂率及有效成分得滤与醇沉法接近[3]。
用陶瓷微滤膜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精制苫苫卞抒液,其总黄酮吸附率与除杂率均优于醇沉大孔树脂法[4-5]。
5.膜分离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其他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机械方面,用牛奶制干酪,分离后得到乳清,其中含不少可溶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但也含大量的难消化的乳糖[6]。
用超滤法回收其中的蛋白质,可使蛋白质含量从3%增加到50 %以上,甚至高达80%。
膜分离技术在无水乙醇生产中也有应用[7]。
6.结语膜分离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技术,为了使工业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处理时间,今后的研究趋势将是分离技术的高效集成化。
目前膜分离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很活跃。
影响膜分离在实际操作中迅速应用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膜的污染、堵塞。
原料液的粘度很高,使膜通量衰减严重,无法继续分离,更不用说投入工业化大生产。
要实现生物制品提纯的规模性应用,还要取决于相关方面的发展,如膜污染机制研究,性能优良、抗污染膜材料的研究。
多种类型的膜分离技术在生化产品应用中协同发展,超滤、纳滤、微滤技术联用,取长补短,实行多级分离是发展的趋势。
二、现代油水分离技术简介进人新世纪以来,油水分离技术已在石油化工、污水处理、食品工程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由于油水混合状态、油水含量、油水混合液中所含的有机物种类、油水分离对象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导致油水分离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单一油水分离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基于不同工作原理的多种油水分离技术随之而生,且为满足不同环境、目的以及处理效果的需求,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油水分离技术。
1.物理分离法物理分离法是最早的油水分离法,应用领域较广,其优点是不会给油水混合液带来新的污染和杂质,不足之处在于油水分离效果不够彻底,油水分离时间长,设备占地面积大。
(1)重力法分离原理重力分离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水珠、悬浮物与油分离[8]。
该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实现油水分离的物理方法。
对游离水有效,脱除乳化水的效果取决于油品的破乳化性能,不能脱除溶解水。
重力法油水分离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浅池原理”和Stokes定律基础上开发而来的[9]。
浅池原理为粒径一定的分散相液滴在连续相中的浮升或沉降的分离效率与两相流体的密度差、连续相流体的粘度、浮升面积以及单位时间的处理量有关,而与浮升高度无关[10]。
同时,对一定粒径的液滴而言,在层流条件下,液滴浮升符合斯托克斯定律,则有油滴的理论脱除效率可表示为:分析得出,能够提高油水重力分离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油水两相间的密度差;增大浮升液滴的直径;增大油滴的浮升面积;降低水相粘度等。
(2)应用实例重力分离法的典型实例是重力分油槽,重力分油槽多用于含水润滑油的油水分离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l所示。
缓慢地从a口向槽内注油水混合液,混合液从隔墙的开口处b进入油槽。
在流动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油中的杂质和水分将自行沉淀被分离出来,我们就可以连续的从右边隔墙的上口C得到洁净的滑油,而从下口d不断流出分离出来的水分。
图1 重力分油槽工作原理图(3)研究现状重力分离法是最早出现的油水分离技术,其虽然受到设备占地面积大及分油时间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因分离过程无需外加动力,不消耗药剂,无二次污染,运行维护费用低等诸多优点,使得该技术的研究还在不断的深入拓展。
孙治谦等[11-12]在研究油水重力分离过程油滴浮升规律中发现,重力沉降区域内流场相对平稳,油相相对浓度多集中于0.4 ~0.6,浮油和大粒径的分散油已基本浮升至顶部油层得到分离,而小粒径的乳化油滴在浮力作用下平稳缓慢浮升。
张继坦等[13]研制了重力分离装置与冷却水循环散热水池匹配系统,并将该系统用于分离柴油机产生的油水混合液,实现了油水自动分离。
现代油水分离技术中研发和应用单一重力分离技术的科研机构或领域越来越少,重点是将重力分离法与其他分离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复合分离技术。
2.化学分离法(1)原理现代油水分离技术中除了物理分离法,还有化学分离法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化学分离法是通过向油水乳状液中加入能够破坏稳定乳状液的化学剂(破乳化剂),以打破油滴在水相中或水滴在油相中稳定悬浮的状态,实现油滴或水滴的快速聚结,最终完成油水分离的方法。
对W/O型的油水分散体系进行油品净化,其实质是乳化油破乳化的过程,对乳状液进行破坏的化学剂统称为破乳剂。
(2)W/O型乳状液W/O型乳状液主要是油(如石油、汽轮机油、液压油、齿轮油等)在开发、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混入水份而形成的乳化油。
目前,国内外通常用于润滑油的破乳化剂有环氧丙烷二胺缩聚物国内代号T1001)或高分子聚醚(DL32,KR12)等。
吕崖等[14]在研究DL32破乳剂对船用油油水界面的影响中指出,含大量添加剂的船用油分水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是添加剂分子吸附于油水界面,形成坚固的界面膜,阻碍了液滴的聚结;加入新型破乳剂DL32后,船用油分水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破乳剂分子能强烈吸附于界面,形成不坚固的破乳剂界面膜,易于破碎,实现乳化油破乳化。
王建华等[15]将T1001和DL32作为破乳剂,研究汽轮机油乳化与破乳机制,结果表明,加入破乳剂后,体系的表界面张力进一步降低,破乳剂具有比防锈剂更强的表面活性,将乳化剂从油水界面顶替下来,形成新的界面膜,且新形成的界面膜强度较低,碰撞过程中液滴发生破裂,油水分离,发生破乳。
该科研团队又采用含氢双封头与烯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合成一种新型聚醚与硅氧烷共聚物类汽轮机油破乳剂[16-17],分别用搅拌法和蒸汽法评价其破乳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新型破乳剂在较低添加量时就显示出非常优异的破乳化性能,其破乳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同类产品,且空气释放值和抗泡沫性也能满足标准要求。
Wanli Kang[18]等将酚醛树脂聚氧乙烯、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丙烷聚合物作为破乳化剂,通过表征油水界面性质,研究合成水与原油的乳状液的破乳化性,结果表明,当加入破乳化剂后,界面弹性降低了油膜的厚度和油膜存在时间以及强度;当油膜厚度达到临界值,油膜发生破裂;界面弹性随破乳化剂用量增加而降低,当破乳化剂到达一定剂量后,界面弹性将不再下降;脱水率与界面弹性有关,当不同破乳化剂混合后,界面弹性越低,脱水率越高。
Hikmeat[19]也认为随着破乳化剂用量增加,水的分离率也增加,且分水率与破乳化剂的组成关系密切。
(3)结语无论是物理分离法,还是化学分离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如果只采用一种分离方法,很多时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