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合集下载

第二讲 控制网的布设

第二讲  控制网的布设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建立国家控制网任务重、时间
跨度大,为避免重复和浪费,
必须有统一的布设方案和作业 规范,以使各测绘部门所测成
应有必要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果的精度、布设规格合乎要求,
便于构成统一的国家大地控制 网整体。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系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GPS网的布设方案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距离 (km) 9 5 2
a (mm) ≤10 ≤10 ≤10
b (1×10-6) ≤2 ≤5 ≤10
最弱边相对中误 差 1/120000 1/80000 1/45000
一级
二级
1
<1
≤10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附合导线长 度 (km)
15 10 3.6 2.4 1.5
平均边长 (m) 3 000 1 600 300 200 120
每边测距中误 差 (mm)
±18 ±18 ±15 ±15 ±15
于其他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
块。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二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锁环所围成的范围内,它是加
密三、四等网的全面基础。二等网平均边长为13km,
就其密度而言,基本上满足1:5万比例尺测图要求。 它与一等锁同属国家高级水平控制网,所以,主要应 考虑精度问题,而密度只作适当照顾。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是指在施工现场建立一枚固定的平面空间,用于测量和定位施工区域内的各种坐标点和线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准确度。

下面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方案,包括测量的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测量方法:1.自由测量法:在平面上选择若干个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其他需要测量的点的坐标位置。

2.直接测量法: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各个点的坐标位置。

3.网测量法: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一定数量的测量控制点,利用测量仪器测量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以及各个控制点与被测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来确定被测点的坐标位置。

二、仪器设备:1.全站仪:用于进行直接测量,可以同时测量坐标、距离和角度。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自动计算等功能。

2.经纬仪:用于进行方位角的测量,能够准确测量点的方向和角度。

3.测距仪:用于测量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采用电磁波、激光或超声波等技术。

4.电子计算器: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包括坐标的转换、角度的计算等。

三、控制网点的布设:1.控制网点的数量:根据施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情况下,控制网点的间距不宜过大,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控制网点的选取:根据施工需要和测量要求,在施工区域内选择适量的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固定点和辅助点等。

3.控制网点的标志:在每个控制点上设置标志物,可以使用竖杆、标志牌或者标线等方式,确保控制点不会被误移。

四、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坐标转换:对测得的各个点的坐标进行转换处理,包括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的转换。

2.角度调整:对测得的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满足预设的要求。

3.数据检查:对测量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检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删除异常数据。

4.精度评定: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确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的简单介绍,通过建立合理的控制网,可以提高施工测量的准确度和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的要求。

成都市某商住楼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

成都市某商住楼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

施工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编制:审核:二零零六年十二月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施工准备13.1场地准备1 3.2测量仪器准备1 3.3技术准备2 3.3.1施测组织 2 3.3.2技术要求 2 3.3.3施测原则 3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44.1座标及高程引入4 4.1.1座标点、水准点引测依据 4 4.1.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4 4.1.3引测座标点、水准点,建立局域控制测量网 5 4.2测量控制方法6 4.2.1轴线控制方法 6 4.2.2高程传递方法 6 4.2.3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64.3基础测量放线8 4.3.1轴线投测8 4.3.2标高控制9 4.4主体结构测量放线11 4.4.1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11 4.4.2楼层标高传递控制13 4.5测量注意事项14 4.6细部放样的要求145.质量标准146.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156.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157.测量复核和资料的整理168.施工管理措施168.1保证质量措施16 8.2安全技术措施179.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81.编制依据1.1**置地广场工程施工图纸;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3《国家水准测量规范》(1992);2.工程概况建筑总面积暂定198338平方米,分办公楼、住宅楼和裙房,地下三层作为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抗震剪力墙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均以稍密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99.70m。

3.施工准备3.1场地准备i本工程施工时基坑开挖已基本结束,现场地势基本平坦,定位测量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后并可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工作。

3.2测量仪器准备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用的测量仪器,所有测量器具必须经专业法定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时应严格遵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操作、保管及维护,并设立测量设备台帐。

测量施工方案(图文并茂)

测量施工方案(图文并茂)

垂准引测:在混凝土楼面架设激
光铅直仪,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
线控制点至上部楼层。

激光控制
点投测到上部楼层后,组成矩形
图形。

在矩形的各个点上架设全
站仪,复测多边形的角度、边长
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作好
点位标记。

±0.00以下部分:采用水准仪
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
测设在墙、柱外侧立筋上,并用
红油漆作好标记。

临时标高点每
次引用时必须重新投测。

墙柱拆
模后,在墙或柱的立面测设1m
的标高线做好标记,为下一道工
序提供依据。

标高测量控制
±0.00以上部分:本工程高程
基准线设在首层,标高引测采用
大盘尺量距配合全站仪天顶量
距复核的方法进行。

施工员实用(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施工员实用(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要根据施工控制网精确测定建筑物位置,并进行控制网加密,各轴线交点要以红三角作标记,要求轴线间距、线垂直角必须附合规范要求。
(6)、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指标
等 级二 级
等级二等
导线长度1.0(km)
平均边长200(m)
测角误差±10(")
方位角闭合差±20 (")
导线相对闭合差1/10000
(2)、控制网布设
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3 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在条件允许下,再向外引测基准点。以 1-24、1-B(4-G)轴为主控制线布网,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浇注混凝土稳固。
测角中误差( ″)±12
边长相对误差1/10000
3、内控基点竖向投测
(1)、将激光水准仪架设在首层平面钢板控制桩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架设、调整好激光铅直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将光线投测到须投测层楼面,调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适当挪动接收靶,把接收靶的“十”字交点移激光斑至上;转动J2激光经纬仪照准部,调整接收靶的“十”字交点在激光斑转动的圆的圆心上,该轴线的一个控制点投测完毕,要求确保接收靶的最终位置不变,依次投测下一点。
(2)、将经纬仪架设在接收靶上,后视较长边,依次投测出主轴线,然后在该投测面检查,校核后的主轴线跨距及夹角须符合施工精度规范要求方可测定其它各轴线,以此测放出该投测面的所有轴线。
3)、每一区域所有轴线,细部线测放完毕后,需进行自检,自检人员须另定其它测量人员。
(3)、内控制基准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主楼部分采用内控法,用激光经纬仪竖向投测,基准点选在距轴线内偏1 米的交叉位置,布设时注意尽量避开砼墙柱。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定的距离??
二.二.二 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方 法
图上设计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图上设计宜在中比例尺地形图【根据测区大小!! 选用一:二五 000~一:一00 000地形图】上进 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 展绘已知点!! ➢ 按上述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 ➢ 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 ➢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 据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结果!!写出文字 说明!!并拟定作业计划??
Mi M0
Li L0
M0LiM0
1 Pi
式中!! L i
Li L0
??所以
二. 导 线 网
Li
1 Pi

Pi
1 L i2
式中!!Li′是导线长Li以L0为单位时的长度?? 由上式可知!!如果已知线路的权Pi!!则可求出相应的单一线路
的 长度Li′ !!反之如果已知线路长度Li′!!则可求出相应的权Pi??现
现阶段主要采用GPS网结合电磁 波测距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二.一.四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专用控制网的用途非常明确!!因此建网时应根据特定的要 求进行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例如:
桥梁三角网对于桥轴线方向的精度要求应高于其它方向的精 度!!以利于提高桥墩放样的精度!! 隧道三角网则对垂直于直线隧道轴线方向的横向精度的要求高 于其它方向的精度!!以利于提高隧道贯通的精度!! 用于建设环形粒子加速器的专用控制网!!其径向精度应高于其 它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块??
精 以下图所示的一级导线网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以上公式估算网
度 估
中结点和最弱点的点位精度??图中A!!B!!C为已知点!!N为结 点??各线路长度如图所示??试估计结点N和最弱点W的点 位中误差【不顾及起始数据误差影响】??

某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

某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

某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旨在通过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实施,保证风电场各项工程建设达到设计要求,并为后续风电机组的安装、调试和运维提供准确的空间位置和高程数据。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1.布设原则:根据工程平面布置尽量选择具有稳定土质的地表平整区域。

2.控制网精度:位置精度不大于1cm,高程精度不大于2cm,并考虑不同地形地貌对控制网精度的影响。

3.控制网密度: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和要求,合理选择控制网的布设密度,以满足后续工程测量需求。

三、控制网布设方案1.主控制网布设:施工风电场的总平面控制网布设,采用观测点累次复测的方法,通过闭合差控制,保证风电场整体位置精度。

(1)测站选址:选择地势较高、土质稳定的区域作为测站选址,保证观测点不受地形起伏和土壤变化的影响。

(2)基准点选择:选择公认的国家基准点作为控制网的基准点,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控制网密度:对于较大的风电场工程,可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增加控制网的密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次级控制网布设:根据风电场具体情况,采用多次观测和复测的方法,建立次级控制网,用以控制风电场内部的工程平面、高程和偏差。

(1)观测方案设计:根据风电场内各个子区域的特点,制定观测方案,合理布设观测点,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数据处理:针对观测数据,进行精确处理,计算得到各个工程平面的位置和高程数据。

(3)控制点的设置:在风电场的每个子区域内,根据观测点的位置精度要求,设置控制点,用于后续测量的平差和校核。

四、施工方案1.准备工作:组织施工人员和测量设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任务分工,进行现场勘测和布设控制网的前期准备。

2.主控制网施工:根据主控制网布设方案,在选定的测站上,依次进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和控制点设置等工作。

3.次级控制网施工:根据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在风电场各个子区域内,依次进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和控制点设置等工作。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方案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方案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方案1)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包括建筑物的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20000,测角精度不大于82)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6Jnmm(n为测站数)或20J1mm(1为测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3)布网原则: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布网原则,控制桩选在安全、易保存且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的位置。

1.场地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业主提供10个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G1至G10)。

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我们使用其中的G3、G4、G5为基准点,引入现场三个转点控制桩,严格闭合后根据本工程特点做出本工程主轴线6轴、∏轴、15轴、20轴、24轴、29轴、35轴、40轴、46轴、G轴、M轴、R轴等距轴线10米的控制桩,要求埋深1m。

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并作标记,测定其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的依据。

控制桩点用钢管围栏保护。

四个角点构成的矩形控制网闭合校核后(需要进行首级验收)采用内分法加密成主轴线测量控制网,网点设在基坑边界线外侧,距主轴线10米,其中网点均与控制网平行排列。

首级控制网点的布置位置要求便于通视,施测简便易于操作,便于查验。

尽量避免复杂的施测方法。

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误差要控制在2mm以内。

为保证控制网的精度,在土方施工阶段每10天对控制网进行一次校核,在基础施工阶段每15天进行一次校核,结构主体施工期间,每60天进行一次校核。

在校核后若发现桩点位移超限时,应及时修正桩点的坐标值。

在施测面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可对控制网进行局部临时加密,以便于用常规方法进行细部测量。

平面控制点经我方质检部门验收并经监理复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2.场地标高控制网的测设2.1.布网原则:1)该建筑场地至少要设置4个水准点,且应闭合合格。

2)整个场地内,每东西或南北相距IOOm左右要有水准点,即在场地内任何地方安置水准仪时,都能同时后视到2个水准点,以便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成果)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秭归县九里移民安置小区功能完善项目共有5 条道路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

各条道路分别为:九里二路全长195 米,红线宽26米,车行道宽15 米;建东大道全长764.55 米,红线宽32 米,车行道宽22.5米;迎宾路全长1940 米,九里二路至陡茅路红线宽13米,陡茅路至杨贵店桥头红线宽15 米,杨贵店桥头至止点红线宽18 米。

陡茅路全长370 米,红线宽18 米,车行道12 米;二圣路全长151.39米。

五条道路总长3421 米。

2、设计提供测量点位
根据建设单位按设计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GPS- E级点共7个,其点号分别为:GPS1、GPS3、GPS4、GPS8、GPS9、GPS10、GPS11。

二、测量方案
1、测量现有资料
平面坐标资料: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 控制点,因各点位之间有部分不能相互通视,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所以按照现场仅有通视条件,将首尾已知点GPS1、GPS8、GPS10进行了联测,并按照施工要求在中间各施工段进行了加密,其加密点编号分别为:JM1 、JM2、JM3、JM4、JM5、JM6、JM7、JM8、JM9、JM10、JM11 。

高程资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E 级点,选
择GPS8为基准点,进行闭合和附合测量。

2、测量依据
施工图纸:a建东大道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b、九里二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c、迎宾路路线平面图、路线
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d、陡茅路路线
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e、二圣路路线平面图、路线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竖曲线表。

规范依据: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该规范中相关测量章节内容。

3、平面控制测量
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2008) 526导线测量之规定,进行布点测量。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首级控制(交桩点) 测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经实测数据进行平差,其结果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s/刀s=1/31157,测量成果详见后附件A。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5.2. 6—1
、高程控制测量
按照由建设单位提供的GPS8点黄海高程点为基准点,分两个布点
方案,方案一:由GPS8点开始沿陡茅路至迎宾路交叉路口至九里二
路再至建东大道最终闭合至GPS8 点,为满足施工过程需要,方案一沿途共加密25 个永久水准点,基本能保证施工过程中不被破坏;方案二由GPS8沿陡茅路至迎宾路向东至杨贵店再至二圣路、福利院门
口终点,为满足施工需要沿途加密21 个永久水准点,能保证施工过程中不被破坏,直至竣工验收均能使用该水准点。

按照方案一和方案二现场实测其测量成果详见附件二。

高程控制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5.4.8、5.4.9 城镇道路高程控制之规定,进行两测回实地测量,其测量成果见后附件B。

5、测量设备
测量仪器:平面控制测量仪器采用:国产广州中海达测绘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站仪,仪器其主要技术参数,测角精度:2" ,测距精度:
2mm+2PPm。

水准测量仪器:采用日本拓普康AT —B4,精度:士2mm/ 一公里往返误差。

三、坐标和高程系统
本次测量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 年北京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国家水准黄海高程,依据由建设单位依据武汉衡通公路勘察设计院成果提供。

四、测量控制点(平面、高程)成果本次测量成果共分两个系统,平面坐标控制和高程控制系统,其实测数据,详见本附件A、附后件B:
A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表;B、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表
********** 单定向导线(gps1 —终点段)平差成果表********** 起始数据表:
起点(gpsl) : X= 3409076.173 起点(gpsl) : H= 0.000
起点定向:X = 3409149.058 终点(终点):X= 3409908.461 终点(终点):H= 0.000
没有选择高程投影面
起点(gpsl) : Y= 497682.185
起点定向:Y= 497729.992
终点(终点):Y= 498058.029
观测数据表:
测站名水平角水平距离往测仪高往测标高往测竖角/ 高差gps1 175.05085 251.162 0 0 0.0000
jm1' 193.26525 171.338 0 0 0.0000
jm2 166.14485 225.751 0 0 0.0000
gps9 88.24280 128.527
0 0
0.0000
jm3 193.00340 92.127
0 0
0.0000
jm4 81.08015 194.976 0 0 0.0000
jm5 190.26078 186.612 0 0 0.0000
jm6 173.12495 391.052 0 0 0.0000
jm7 176.42410 375.957 0 0 0.0000
jm9 143.13030 109.722 0 0 0.0000
jm10 171.47525 260.382 0 0 0.0000
jm11 184.02030 182.797 0 0 0.0000
测站名返测仪髙返测标髙gps1
jml'
jm2
gps9
jm3
jm4
jm5
jm6
jm7
jm9
jm10
jm11
导线特征值:
导线总长:S= 2570.425m
x 增量闭合差:fx=-30mm
y 增量闭合差:fy=-76.8mm 边长闭合差:fs= 82.5mm 高程闭合差:fh= 0mm
高差每Km改正值:S Km= 0m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fs/X s =1 / 31157
点号S X(mm) S Y(mm) S H(mm) SS投影(mm) SS平差(mm) gps1
jm1' 2.9 7.5 0 0 -5.8
jm2 2 5.1 0 0 -5.3
返测竖角/ 高差
gps9 2.6 6.7 0 0 -5.9
jm3 1.5 3.8 0 0 2.9
jm4 1.1 2.8 0 0 2
jm5 2.3 5.8 0 0 5
jm6 2.2 5.6 0 0 5.8
jm7 4.6 11.7 0 0 10.2
jm9 4.4 11.2 0 0 9.4
jm10 1.3 3.3 0 0 .9
jm11 3 7.8 0 0 1.4
终点
八、、
0 0 0 0 1.4
点号平距S(m) 横坐标X(m) 纵坐标Y(m) gps1 | 3409076.173 497682.185 0
jml' 251.156 3408855.132 497562.936 .005
jm2 171.333 3408727.397 497448.749 .007
gps9 225.745 3408528.152 497342.625 .011
jm3 128.53 3408470.905 497457.702 .013
jm4 92.129 3408412.356 497528.834 .013
jm5 194.981 3408580.194 497628.071 .016
jm6 186.618 3408720.973 497750.576 .019
jm7 391.062 3409044.246 497970.631 .031
jm9 375.966 3409366.664 498164.015 .042
jm10 109.723 3409475.82 498152.876 .043
jm11 260.383 3409728.437 498089.756 .048
终点
八、182.798 3409908.461 498058.029 0
平差最终结果:
计算:复核:
高程H(m)
水准点复测记录
计算: 复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