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魏B. 蜀C. 晋D. 吴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下列哪一项出现于唐朝?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纸张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苏轼4.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A. 郑和B. 刘家港C. 汪大渊D. 茶马古道5. 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鸦片战争”?A. 乾隆帝B. 嘉庆帝C. 道光帝D. 同治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

(√)2.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3.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但国内商业却相对衰落。

(×)4.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5.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在_______(长安),终点在_______(罗马)。

2.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成医学巨著《_______》(伤寒杂病论)。

3. 唐朝的_______(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 宋朝的_______(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 明朝的_______(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请列举唐朝的三位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3. 简述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4. 请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

5. 请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巩固统一后的国家?2. 请以唐朝为例,说明对外交往的重要性。

3. 分析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4. 请结合元朝的历史背景,分析其民族政策的特点。

5. 请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明朝的盛世局面。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8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8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共8套NO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都到殷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伤寒杂病论》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见下图)。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打制石器B.稻谷遗存C.人面鱼纹彩陶盆D.司母戊鼎2.小明在某一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下面这个典型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

以下结论不能从中获取的是()A.是半坡人使用的物品B.他们掌握了彩陶的制作技术C.他们会捕鱼 D.他们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3.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行省制D.科举制4.《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A.选举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5.西周时期青铜器工艺高超,以礼器鼎、簋为主,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这主要说明西周A.青铜器制作流程复杂B.社会腐败现象很严重C.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D.流行以礼器彰显财富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7.既消除了岷江水患,又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为战国这一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是A.史禄B.李耳C.李悝D.李冰8.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①提出“仁”的学说②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③要从正反方面思考问题④主张以柔克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

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是A.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D.商议开凿灵渠10.下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纪念银币。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据此可知北京人A.会种植粮食作物B.会制造工具C.会使用火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半坡遗址发现有碳化的粟粒和石锄、石磨盘等工具,这反映半坡居民A.从事原始农业B.过着集体生活C.掌握制瓷工艺D.步入阶级社会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评价。

这位人文初祖是A.大禹B.蚩尤C.黄帝D.嫘祖4.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历史发展有自己内在运作的规律。

他所说的“桀亡”指的是()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平王东迁D.国人暴动5.假若你参观殷墟博物馆,讲解员会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你:“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这些文字应该是A.大篆B.甲骨文C.隶书D.行书6.据记载:春秋时期魯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

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周天子势力强大C.鲁国由齐、晋直接管辖D.周王室地位下降7.观察战国形势图(下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战国七雄中的()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齐、楚、秦、晋D.宋、楚、齐、蓟8.易中天曾说:“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锋,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

”这场“跨世纪大辩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私学兴起,人才辈出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社会的急剧变化9.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的都是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各地农民纳税用的“斗”容积不同10.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11.《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一书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考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考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历史朝代?()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的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电灯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A. 圆周率B. 地动仪C. 活字印刷术D. 火车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A. 儒家B. 道家C. 墨家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A. 《诗经》B. 《楚辞》C. 《红楼梦》D. 《西游记》6.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A. 春秋战国B. 秦统一六国C. 汉武帝北伐匈奴D. 郑和下西洋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特征?()A. 尊老爱幼B. 重视教育C. 崇尚武力D. 儒家思想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A. 道教B. 佛教C. 儒教D. 基督教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A. 书法B. 绘画D. 电影1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A. 中医B. 中药C. 西医D. 针灸1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农业成就?()A. 水稻种植B. 玉米种植C. 茶叶种植D. 面粉加工1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A. 陶瓷B. 纺织C. 铁器D. 电子设备1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交通成就?()A. 马车B. 船舶C. 铁路D. 汽车1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特征?()A. 长江C. 太平洋D. 珠穆朗玛峰1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军事成就?()A. 长城B. 兵马俑C. 赵州桥D. 阿房宫16.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A. 奴隶制B. 封建制C. 皇帝制D. 共和制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A. 贝币B. 铜钱C. 银元D. 信用卡1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单位?()A. 石B. 斤C. 两D. 千克1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节日?()B. 端午节C. 中秋节D. 愚人节2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A. 射箭B. 蹴鞠C. 马球D. 篮球2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乐器?()A. 古琴B. 笛子C. 二胡D. 吉他2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A. 宫殿B. 亭台楼阁C. 寺庙D. 西方城堡2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服饰特点?()A. 长袍B. 襦裙C. 马甲D. 比基尼2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A. 烹饪方法B. 饮食礼仪C. 茶文化D. 咖啡文化2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A. 皮影戏B. 京剧C. 豆腐D. 雕塑26.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A. 祭祀B. 风水C. 八卦D. 科学实验2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A. 白蛇传B. 牛郎织女C. 孟姜女哭长城D. 爱丽丝梦游仙境2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A. 刺绣B. 剪纸C. 泥塑D. 油画2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习俗?()A. 春节放鞭炮B. 中秋赏月C. 端午赛龙舟D. 愚人节整蛊3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A. 精卫填海B. 后羿射日C. 嫦娥奔月D. 西游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了长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重要文化产物?A. 远古时期B. 历史时期C. 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C3. 车夫、农民、工匠等属于古代社会的哪个阶级?A. 士族B. 平民C. 地主D. 贵族答案:B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在哪个朝代发明的?A. 商朝B. 汉朝C. 隋朝D. 宋朝答案:C5.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领土而进行的战争被称为什么?A. 三国战争B. 戊戌变法C. 春秋战争D. 秦国灭六国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长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敌方的侵袭。

2. 中国古代最早的朝代是夏朝。

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诸侯割据的时期。

4. 中国古代出现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5. 在古代社会中,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并对农民进行剥削。

...第三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要介绍下长城的作用和建造历史。

答案:长城是中国古代为了防御敌方侵袭而修建的防线。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边疆安全,起到防御和警戒的作用。

长城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后来各朝代都有对长城进行修建和扩充。

2. 简述战国时期的重要变革和影响。

答案: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

这个时期国家割据,战争频繁,但同时也促进了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竞争激发了诸侯国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

...第四部分: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主要集权措施是?A. 推行法家政策B. 打击儒家思想C. 实行德治政策D. 提倡道家思想答案:A2.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A. 仁B. 道C. 法D. 力答案:A...第五部分: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 请论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河水在寒冷的冬季结冰,是以下哪个自然条件的影响?A. 人口增长B. 季节变化C. 地形变化D. 磨擦作用答案:B. 季节变化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火药B. 指南针C. 电视D. 活字印刷答案:C. 电视3. 羽毛球、航空飞机和火箭都要受到哪个物质的阻力?A. 空气B. 沙石C. 金属D. 木材答案:A. 空气4. 下列哪个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A. 辛弃疾B. 苏轼C. 梁思成D. 韩干答案:D. 韩干5. 春秋时期的战国七雄不包括以下哪一个?A. 秦国B. 楚国C. 晋国D. 曹魏答案:D. 曹魏二、填空题:1. 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和()。

答案:造纸术2.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又称为中国的()。

答案:第一个封建王朝3. 战国时期出现了七国之间的割据局面,这七国分别是:秦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

答案:魏国4.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被称为“诗仙”的原因是他创作了很多富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

答案:豪放5.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启蒙教材,内容浅显易懂,通俗易记,主要讲述了()和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人伦道德等内容。

答案:历史常识三、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处于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战国混乱局面,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简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内涵。

答案:中华五千年文化,指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思想文化、道德观念、艺术表现、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综合题:请根据所学内容,自选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详细介绍。

答案:选择项完成以上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篇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是 ( )①种植粟②能制造陶器③种植水稻④挖掘水井⑤发明瓷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⑤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6、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7、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 )文字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B、甲骨文C、大篆D、隶书8.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9.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思想B.墨家思想C.儒家思想D.法家思想10.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体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11.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

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2.两汉时期,为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是( )①卫温②甘英③张骞④王昭君⑤班超⑥文成公主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⑥13.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开始于( )。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27年C.公元前1D.公元前60年14.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C.招贤纳士D.打败强敌袁绍15、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16.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7.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两大原因是(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④南方没有战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 )少数民族境内的美好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经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已经发现的早期古人类中在周口店居住的是?A。

XXXB。

北京人C。

河姆渡D。

半坡人答案:B2.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主要生活在哪个流域?A。

淮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黄河流域D。

珠江流域答案:C3.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你知道农耕文化的特点有哪些?A。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

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C。

饲养家畜D。

种植农作物E。

有成熟的文字答案:B、C、D、E4.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俗。

每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数万华夏子孙汇聚在“天下第一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规模宏大的公祭典礼。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

XXXB。

XXXC。

XXXD。

XXXXXX答案:D5.在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C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XXX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7.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中与XXX参与争霸史实有关的是?A。

退避三舍B。

问鼎中原C。

朝秦暮楚D。

卧薪尝胆答案:C8.“揭竿而起”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

牧野之战B。

赤壁之战C。

官渡之战D。

XXX起义答案:D9.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A。

打制石器B。

磨制石斧C。

骨耜D。

XXX答案:D10.某校七年级学生在研究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你认为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答案:开放性问题,无标准答案。

A.XXXD.XXXA。

儒家组认为损坏公物是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来解决。

B。

法家组认为损坏公物是犯罪行为,应该依照法律条款予以惩处。

C。

道家组认为损坏公物是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

墨家组认为损坏公物是奢侈浪费行为,应该提倡节俭。

11.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哪个历史时期?答案为 C.秦朝。

1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段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B.秦朝。

13.下面哪幅图片中的文字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的文字?答案不在文章中。

14.《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15.司隶校尉这一官职的职责是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及皇族不法行为。

16.我国最早的纸可能是用来绘图的。

17.XXX起义是无法在《史记》中查到的历史史实。

18.“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因果报应”“下辈子”等与XXX有关。

A。

XXX、B。

XXX、C。

XXX、D。

XXX19.2009年12月27日,XXX公布了XXXXXX高陵的发现,位于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

XXX属于哪个时期?A。

三国、B。

魏晋、C。

东汉、D。

西汉20.石油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在我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中记载:“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如凝膏,燃极明”。

你知道这部记载石油的作品的作者是谁吗?A。

XXX、B。

XXX、C。

XXX、D。

XXX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种文字是什么?22.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23.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24.XXX时期,为联合西域的XXX夹击匈奴被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是谁?25.《史记》被誉为“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它的作者是谁?26.东晋时期,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代表作《兰亭序》的人是谁?27.夏朝的建立者是XXX,商朝的建立者是汤,西周的建立者是XXX。

28.三国时期数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XXX,农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XXX,地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XXX。

29.(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XXX认为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争根源在于诸侯分封制度。

2) 基于以上认识,XXX实行了郡县制度来管理国家。

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

3) 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诸侯割据的问题。

4) XXX通过削弱诸侯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来解决这一问题。

5) XXX的这一措施巧妙之处在于通过让诸侯王担任中央官职,既削弱了他们的地方势力,又增强了中央的控制力。

1.B2.C3.A4.D5.C6.C7.B8.D9.D 10.A11.B 12.A 13.C 14.B 15.A 16.D 17.C 18.B 19.A 20.C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 √ × √ √ ×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秦国长城钟鼓楼 XXX 三国时期 XXX 蜀国东汉末年 XXX XXX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1.(1) 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公元200年。

(2) XXX在政治上采取了联合各地豪强和削弱外戚势力的策略;在经济上加强了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发展了水利,提高了军队的供给能力;在军事上采取了防守为主、攻守结合的策略,利用地形和天气等因素,最终以少胜多。

(3) 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是XXX和XXX。

最终XXX利用火攻战术打败了XXX,使XXX的北方势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南方的吴国崛起,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 以少胜多的战役告诉我们,战争不仅仅是数量的比拼,还需要策略和战术的运用,需要充分利用地形和天气等因素,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军队的资源。

32.(1) XXX所进行的改革被称为“变法”。

(2) 商鞅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县制,推行均田制,免除本人徭役,推行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

这些改革使得秦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国家富强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 魏主所进行的改革被称为“正始之治”。

(4) 魏主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推行法治,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等。

这些改革使得魏国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发展进步。

(5)改革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教育的改革,提出中肯的建议,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评分标准:1) 2分,(2) 每项2分,共6分,(3) 2分,(4) 每项2分,共6分,(5) 6分。

五、分析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2分31.(1) 商鞅变法。

(2) 商鞅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县制、推行均田制、免除本人徭役、推行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

这些改革使得秦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国家富强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 魏主所进行的改革被称为“正始之治”。

(4) 魏主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推行法治、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等。

这些改革使得魏国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发展进步。

(5) 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和校园环境;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评分标准:1) 2分,(2) 每项2分,共6分,(3) 2分,(4) 每项2分,共6分,(5) 6分。

二、相关链接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21.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出现在商代晚期,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22.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表之一,出土于商朝晚期,现藏于XXX。

23.XXX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4.XXX是汉朝时期的一位使者,奉命出使西域,开辟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促进了汉朝与中亚的文化交流。

25.XXX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著作。

26.XXX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优美大气,被誉为“书圣”。

三、列举题:本大题共2大题,27题6分,28题6分,共12分27.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28.中国的五大名山包括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和恒山。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大题,29题12分,30题12分,共24分29.在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是两种不同的统治制度。

分封制时期,君主将国土分封给亲信的诸侯王,他们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也对皇权构成威胁。

而中央集权制则是君主集中权力,实行一统的行政和军事管理。

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并通过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这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中央集权制奠定了基础。

XXX与XXX联军的战争则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其中,“骄兵必败。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强调了民心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

30.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官员选拔更加公正,也为社会的流动提供了机会。

但是,科举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只注重文化知识而忽略实际才能,以及存在贿赂和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

另外,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性别平等和教育公平,不断完善官员选拔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