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时课堂教学更是一种艺术创造。教学中,我们只有更新教学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大胆地尝试各种教学策略。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使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策略之一:促进教材的重组与活用

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研究有其优越性。以往研究各类式题计算往往分门别类地彼此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与联系。缺乏运用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组织教材和应用教材。这样做的后果容易把教材分解得支离破碎,耗时大,效率低,学生较难捉住其中的本质问题,一时难于发现规律。而当我们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时,通过精心组织教材,学生就容易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效果一定会好的多。这样做有以下重要的理论依据:

整体功能=各部分功能之和+ 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功能

只要: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功能>0

那么:整体功能>各部分功能之和。

如:在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章“万以内的加法”之“笔算加法”中有关进位加法主要有一次进位、两次隔位进位、两次连续进位、三次连续进位等内容。按照常规教学总共需要6节课。我在充分分析以上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与设计,压缩成两节课的内容结果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教师教得也不亦乐乎!

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学生完成两道准备题8 1 2 8

+ 1 5 + 4 6

接着让学生试做例4 281+465=

2 8 1

+4 6 5

7 4 6

由于学生有了两道准备题作基础对于例4当然不会感到困难,一下子就完成了。在此基础上我大力赞赏学生:“刚才一次进位大家做得非常轻松,如果是两次进位呢会做吗?”许多学生不假思索的大声喊着:“会!”于是,我马上给学生出示

例5 4709+653= 4 7 0 9

+ 6 5 3

3 2

这是一道隔位进位的加法。个位满十百位也满十要分别向前一位进一,只要学生掌握了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其余的都一样的了。除了个别学生把百位上的进一忘掉外,绝大多数都做得很不错。这时候当教师的就顺水推舟,自然而然的出示例6 3547+286=

3 5

4 7

+ 2 8 6

3 8 3 3

这是一道连续进位的加法算式对于刚接触连续进位加法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他们往往会顾此失彼,比如,记住了个位上7+6=13,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而十位4+8=12也满十。这是,十位既要加上个位上的进一,又要向百位进一,学生往往会忽略掉这一点,造成计算失误。同时由于连续进位比较繁琐,算式百位上5+2=7也要加上十位的进一。等学生处理完个位和十位的进一后,百位又很容易落掉!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一位问题,我先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试做,然后比对结果,有意思的是刚开始许多小组的计算结果都对不牢,教师巡示挑选一组较有代表性的版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

3547 3547…3547 3547

+ 286 + 286 + 286 + 286 3733 3823 4833 3833

当时的讨论异常激烈,好多同学真可谓是执迷不悟,由于还没找出错误原因,错了争论起来还振振有辞!经过认真地分析比较后结果大家的意见都统一到最后一道上。然后对其他几道题的错误原因一一进行分析最后,共同得出:哪一位满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一,除个位外,其余各位如遇有进一的要加上进一后才是最终的得数,既不能漏加,也不能多加。这是我教材重组后上的第一节课。

第二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专门设计了一节练习课,其中有口算专项训练、计算并验算、连线、判断、改错、按要求归类等把练习全部设计到“刀口”上,把上节课学习到的内容较好的巩固下来并且适当延伸和拓展,使学习达到最优化。

2、策略之二:鼓励学生创新与求异

学生创新的根本在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孩子的大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教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这样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在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两位数的口算算法(退位)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结果除了常规的算法,如:73-28=?

73-20=53 73-8=65 70-20=50 13-8=5

53-8=45 65-20=45 50-8=42 60-20=40

42+3=45 40+5=45

类似的又出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算法,如:

82-39=? 7300-2800=?52-9=?71-29=?

9-9=0 7000-2800=4200 9-2=7 9-1=8

73-30=43 4200+300=4500 50-7=43 70-20=50

(刘洁净) (李曼思)50-8=42

(刘非凡)

对于学生的一些算法教师也要琢磨半天,有些一下子还找不出依据呢!特别是我班的刘非凡同学她的算法真正叫绝!我曾在《小学数学教师》2001年7、8

月合刊教学案例专栏中看到过。那是刘治平老师所写得的关于王点一小朋友的“怪”算法。由于我长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类似的很有创意的算法,有时学生的思路大大超出教师的思想范畴,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策略之三:重视创设情境与表演

“数学是一种关系的发现并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因为数学是抽象的符号,加之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所以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远比我们想象得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是十分有利的。如在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减法(退位)中要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连续退位减法,但是当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从前一位退1,而前一位刚好是0或者连续两个、三个0时怎么办这是难点所在,本身没数怎么可以借给别人?这似乎与常理有些冲突。如在教学905-346=?时,个位5-6不够减,须从十位上退一,而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这点很抽象,上课时我特意创设以下情境并与学生共同表演生活中借钱的细节:

师:今天有哪位同学忘记带钱了?

生:有!我忘了!我也忘了……

师:那中午没钱买菜吃午饭怎么办?

生:向同学借嘛!

师:好!那就向老师借吧。(这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伸出手掏我右边的裤袋,结果他向大家示意口袋里没钱!)

师:我急忙说,口袋里没钱怎么借呀?

生:老师,您别的口袋里肯定有钱!

(于是这位学生试着掏我左边的这只口袋,结果被掏出了一个钱包来,

我当场打开钱包,故意很神秘地瞧瞧,同时,从里面掏出好多的钱来,

这时整个教室里的同学都欢呼沸腾起来了!)

《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