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儿童中的保健效果.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儿童中的保健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儿童身体健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6~12个月的婴幼儿阶段,中医药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阐述中医药健康管理在这个年龄段儿童中的保健效果。
1. 维护消化系统健康在婴幼儿期,消化系统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食物的影响,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问题。
中医药健康管理可以通过中药膳食、药膳调理以及推拿按摩等方法,调节儿童的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降低儿童患上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
2. 增强免疫力6~12个月的儿童正处于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
中医药健康管理通过药膳调理、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调整儿童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其免疫力,降低感冒、发热等常见疾病的发生率,为儿童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促进生长发育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饮食营养对于身体的发育至关重要。
中医药健康管理可以结合中药膳食的调理方法,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科学搭配食材,促进骨骼、大脑、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发育成长,确保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
4. 调理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对于儿童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健康管理可以通过中药药膳、推拿按摩等方式,调理儿童的脏腑功能,缓解其体内的不适,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哭闹、易醒等问题,让儿童能够获得充足的睡眠,保障其健康成长。
5. 预防常见疾病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调理儿童体内的潜在问题,预防常见的疾病发生。
特别是一些由于气候变化、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感冒、发热、咳嗽等疾病,在中医药的辅助下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减少儿童的疾病困扰。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儿童中的保健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中医药的方法,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免疫力,预防和调理常见疾病,提升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儿科学儿童保健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认为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气血 流通。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如游泳、跑步 、跳绳等,根据孩子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 强度。
总结词
动静结合、养心调神
总结词
顺应自然、起居有常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提倡顺应自然,起居有常。家长应保证孩子充 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 孩子的衣着和饮食,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02
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
儿童保健的定义
儿童保健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儿童保健涵盖了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 的全过程,包括孕期保健、新生儿保 健、婴儿期保健、幼儿期保健、学龄 前期保健和学龄期保健等阶段。
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
总结词
节制饮食、预防积食
总结词
药食同源、调理体质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认为药食同源,通过食物的性味和功效来调理 儿童体质。针对不同体质的孩子,可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案 ,如温补、清补、平补等,以增强孩子免疫力。
中医儿科学在儿童运动保健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适量运动、强身健体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强调动静结合,在运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养心调 神。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 态,通过游戏、音乐、阅读等方式促进孩子情感发展。
中医儿科学在儿童咳嗽防治中的作用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在儿童咳嗽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症施治、中药调理和食疗等方法, 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促进宝宝呼吸系统的健康。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认为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与外感风邪、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 在咳嗽防治中,中医儿科学采用辨症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咳嗽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儿科学还注重中药调理和食疗,通过服用具有止咳化痰、养阴润肺等功效的
儿童中医药保健的内容

儿童中医药保健概述儿童中医药保健是指通过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对儿童进行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治疗的一种保健方式。
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儿童的保健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将从儿童中医药保健的原理、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原理儿童中医药保健的原理基于中医药学说,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根据中医药理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可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常用方法中草药调理中草药调理是儿童中医药保健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儿童体质特点和不同季节需要,选择适合儿童服用的中草药,通过煎煮、泡水等方式制成药物,调理儿童的脏腑功能。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芪、当归、枸杞子等。
中草药调理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提高体质。
食疗食疗是中医药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特点,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
比如,在秋冬季节给儿童多吃温补食物,如姜汤、红枣等;在夏季给儿童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方法。
对于儿童来说,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缓解压力和疲劳。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捏揉、推拿、点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因此在进行推拿按摩时需要轻柔温和,避免过度刺激。
中医养生操中医养生操是一种结合中医理论和运动方式的健身方法。
对于儿童来说,通过学习和练习中医养生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操注重舒缓身心、调整呼吸、放松肌肉,适合儿童进行。
比如,《五禽戏》是一种以模仿鸟禽动作为特点的中医养生操。
注意事项在进行儿童中医药保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或有资质的中医师指导。
2. 根据儿童年龄段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调理。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医药在妇幼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医药对于妇幼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和研究。
一、中医药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与研究孕期保健是妇幼保健的重要环节,中医药在孕期保健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药强调整体的平衡,通过草药、针灸等方式来调节孕妇的身体状况。
研究表明,适当的中医药调理可以缓解孕妇的孕吐、失眠、疲劳等不适症状,并有助于保障胎儿的健康发育。
二、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产后康复对于妇女的身体恢复和家庭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采用中药调理、艾灸等方式,可以帮助产妇恢复子宫的功能和体力,缓解乳房胀痛、产褥湿疹等问题。
当前也有一些研究致力于探索更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三、中医药在儿童健康中的应用与研究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中的应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中医药注重通过草药调补、针灸调理等方式来调整儿童的体质和养生方法,以提高儿童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并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目前,还有很多关于中医药在儿童健康中的研究正在进行。
四、中医药在妇幼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妇幼疾病对于女性和儿童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中医药在这方面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医药在妇幼疾病治疗中通过经络调理、穴位刺激等方式来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
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妇科炎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同时针灸疗法也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儿科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妇幼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有效治疗妇幼疾病,还可以对孕期保健、产后康复和儿童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和研究将为更多妇幼健康问题带来解决方案。
中医五行理论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中医五行理论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中医五行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金、木、水、火、土,与人体的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等相对应,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系统。
这一理论不仅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儿童保健方面也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智都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生病。
中医五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健康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五行中的木对应肝,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气血、情志等功能。
在儿童中,肝气旺盛是常见的生理特点。
然而,如果肝气过旺,就可能出现脾气暴躁、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因此,对于这类儿童,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来平衡肝气。
比如,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等,因为绿色入肝,有助于肝气的疏泄。
同时,要避免让孩子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肝血。
火对应心,心主血脉和神志。
儿童时期,心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心神不宁、睡眠不安、多梦等情况。
为了养护孩子的心,我们可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吸收阳光和新鲜空气,这有助于心气的振奋。
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红色食物,如红枣、红豆等,以补心血。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孩子受到惊吓,保持家庭环境的温馨和谐。
土对应脾,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儿童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饮食不当,很容易出现脾胃失调,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
所以,在儿童的饮食中,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可以多吃一些黄色食物,如小米、南瓜、玉米等,以健脾益胃。
同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
金对应肺,肺主气,司呼吸。
儿童的肺脏娇嫩,抵抗力差,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为了保护孩子的肺脏,要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0到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0到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近年来,人们对儿童健康管理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0到36月龄阶段。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强调预防和维护儿童的整体健康,通过中医药的应用,能够增强免疫力,调节体质,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本文将对0到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独特医学体系。
其理论指导确保了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中医药强调天人合一,强调整体观念。
在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中,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特点等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二、调理养生0到36月龄的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中医药在这个阶段的健康管理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中医药的理论,我们需要通过养生保健手段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例如,适当按摩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推拿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艾灸可以促进儿童经络的发育等等。
三、食疗调理儿童的饮食习惯对于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认为,“药食同源”,因此在0到36月龄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中,食疗也是一种重要的调理方式。
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体质挑选适合的食物,例如给予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营养丰富的食材,以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
四、辨症施治在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中,辨症施治是重要的手段。
中医药通过辨析病机,归纳症状,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而对于0到36月龄的儿童,我们需要在药物的选择和剂量上更加慎重。
中医药的辨证施治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五、注意预防中医药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在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
例如,中医药有很多方剂能够提高儿童的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疾病。
六、中西医结合在实践中,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常用方式。
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同时借助现代医学的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科学地解决儿童健康管理中的问题。
儿童中医药保健的内容

儿童中医药保健:呵护下一代健康的珍贵财富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与成长不仅是家庭的期盼,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中医药保健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在儿童健康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中医药保健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通过全面的了解,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到中医药保健在呵护下一代健康中的珍贵贡献。
第一部分:中医药保健的基本原理中医药的整体观中医药是一种综合性医学体系,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平衡。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儿童中医药保健中,这一观点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阴阳五行中医药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阴阳五行,它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相互关系。
在儿童中医药保健中,了解儿童体质的阴阳五行属性对于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不同体质的儿童需要不同的保健方法。
第二部分:儿童中医药的应用方法食疗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因此食疗在儿童保健中占据重要地位。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儿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有助于解决一些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如腹泻、厌食等。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儿童中医药保健中,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发热、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
但在使用中药时,必须谨慎,遵循医师的建议,确保药物的安全和合适。
推拿与针灸儿童的生长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生理不适,如哮喘、便秘等。
中医的推拿和针灸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促进气血畅通,促使身体恢复平衡。
第三部分: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儿童感冒与发热感冒和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中医药提供了多种方法来缓解这些症状,包括中药汤剂、食疗和穴位按摩。
儿童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别容易影响儿童。
中医药的针灸和中药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减轻哮喘症状,同时改善肺部功能。
儿童过敏症过敏症在儿童中也十分常见,常表现为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等。
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注重调整整体身体机能,强调“治未病”,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预防疾病和调理身体。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同时提供一些实例来进一步说明其疗效。
一、中医养生理论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中医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合理饮食、良好作息、适度运动等方法来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
对于儿童保健而言,中医养生理论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中医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1. 中医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注重根据季节和个体差异调整饮食,合理搭配各种食材,以达到补益身体的目的。
对于儿童而言,中医提倡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多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保护儿童胃肠健康。
例如,当儿童出现腹泻时,中医建议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2. 中医节气养生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季节有密切关系。
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中医提供相应的饮食、起居和运动建议,以保持人体的平衡。
在儿童保健中,中医节气养生理论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立冬这个节气,中医强调注意保暖,给予适量温补的食物,如姜汤、糯米等,以增强儿童体质,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3. 中医草药调理中草药在中医儿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中草药剂型如颗粒、丸剂等,通过合适的组方和剂量给予儿童,能够起到调理病情、促进康复的作用。
例如,当儿童出现感冒症状时,中医常采用以银花、连翘、薄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来进行治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解表的功效。
二、中医针灸在儿科治疗中的应用中医针灸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儿科疾病中常见的针灸应用。
1. 肺炎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针灸在肺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重视中医“治未病”理念
(一)健康期 养正气 ——重点看脾胃,学会观察口气、二便、 胃口、皮肤等情况。坚持穴位保健。 (二)疾病早早期 扶正祛邪——胃口差、口臭、烦躁、易哭、皮肤 粗糙,大便不畅。清湿、热、滞气。 (三)疾病早期 及早治疗——胃口极差,口味臭秽,大便异常 或溏或结,大便不畅,皮肤出疹, 脾气暴躁,辨证论治。
(四)湿
滞
质
定义:出现脾胃湿滞症状。 表现:口气酸臭,食欲差,食量不多,自我调节能力差, 尤其进食湿气重的食物后,感觉明显不适。面色萎黄或晄 白,精神疲倦,食欲不振,眼屎多,厌食油腻,有时呕吐 痰涎,纳呆,有时浮肿,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或 泄泻,小便浑浊、量少或正常,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厚 白腻,脉濡缓。
四、各型体质中医保健常用的方法
(一)生 机 旺 盛 质
定义:脾胃健旺。 表现:胃口好,排泄好,睡眠好。毛发 润泽,皮肤柔嫩,面 色红润有光泽,唇色红润,精力充沛,舌体正常,舌淡红, 苔薄白,脉滑或缓。 生长发育:发育正常,身体健壮、匀称、生机勃勃、生长旺 盛。 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刻苦 耐劳。 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脾 胃旺盛。 调理:保持调和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生长发育:形体虚胖。 调理方法:健脾化湿。 方药:小儿湿滞汤——太子参10g、白术10g、云苓10g、甘 草3g、绵茵陈10g、扁豆10g、火炭母10g、佩兰5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五)积
滞
质
定义:有脾胃积滞症状。 表现:形体偏瘦,积滞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受阻,引 起形体消瘦的一系列积滞症状:食欲不振,饮食量较少 , 饮食不慎则觉明显不适。面色苍白或萎黄,有时可见 吐乳 或酸馊食物残渣,腹部胀满,大便不调,酸臭或便 秘,或 夹有食物残渣,舌色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厚 ,脉细。 生长发育:形体偏瘦。
五、重视季节特点的保健方法
季节 春季 气候特点 湿气大 保健汤 太子参、木 棉花、炒扁 豆煲瘦肉 太子参、莲 叶、冬瓜连 皮煲瘦肉 太子参、石 斛、雪梨煲 瘦肉 太子参、莲 子、茨实煲 瘦肉 3岁以下儿童 太子参5克、木 棉花10克 炒扁豆10克 太子参5克、莲 叶10克 冬瓜连皮半斤 太子参5克、石 斛5克、雪梨 1/4个 太子参5克、莲 子5克、茨实10 克 3-6岁儿童 太子参10克、 木棉花15克 炒扁豆15克 太子参10克、 莲叶15克 冬瓜连皮半斤 太子参10克、 石斛10克、雪 梨1/3个 太子参10克、 莲子10克、茨 实15克 频次 每周1 至2次
调理方法:清心降火。 方药:导赤散加减——生地10g,甘草3g,淡竹叶10g,麦 冬5g、通草5g、灯心草5g 。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七)异
禀
质
定义: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禀赋特异性遗传等因素造成的 一种体质。 表现:遗传性疾病有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异常等; 胎传性疾病为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过敏性疾病因过敏情况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饮食:自我调节能力差,因异禀质特异情况而不同。 生长发育:小儿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因异禀质特异情况而 不同。可见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肢体缺陷。 调理方法:健脾补肾,补养先天、后天为基础。 方药: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根据临床症状不 同进行加减。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三)热
滞
质
定义:有脾胃热滞症状。 表现:口气臭秽,唇红,面色偏红,或有低热,烦躁多啼 , 夜卧不安,或睡中头汗出,不耐热,口臭,口渴喜冷饮 , 大便异臭,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 生长发育:形体偏瘦。 调理方法:清热消滞。 方药:小儿热滞汤——太子参10g、白术5g、云苓10g、 甘 草3g、竹茹5g、葫芦茶10g、布渣叶10g、神曲5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二)脾
虚
质
定义:出现脾胃虚弱的主要证状 。 表现:经常出现食欲不佳,进食后消化不好,进食量少, 神疲懒言,哭声较低,身体虚胖,安静少动,面色苍白或 萎黄,自汗乏力,动则汗多,大便溏烂,或夹不消化食物 残渣,每日2-3次,小便量多或正常,舌色淡,舌体胖有 齿痕,苔薄白,脉细。 生长发育:出现虚胖型的形体。 调理方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 草3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调理方法:健脾消滞。 方药:小儿积滞汤——太子参10g、白术10g、云苓10g、甘 草3g、独脚金5g,象牙丝5g、白芍3g、鸡内金3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六)心 火 偏 旺 质
定义:有心火偏旺症状。 表现:烦躁,哭闹,易出现口腔溃疡、失眠、便秘等疾病。 面红,心神不宁,多动不安,易兴奋,发脾气,注意力不 集中,挑食,纳差,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入睡难, 睡觉易惊醒,夜间啼哭,踢被子、掀衣服,嘴唇偏红,舌 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生长发育:形体消瘦。
夏季
暑气重
每周1 至2次
每周1 至2次
秋季
干燥
冬季
寒冷
每周1 至2次
六、日常保健食疗方
1)健脾助长汤 太子参5克 谷芽10克 蜜枣1个。 2)热滞汤 太子参5克 无花果2个 麦芽10克 鸡肾(出水)2个
火炭母10克 布渣叶10克 鸡内金3克 鸡肾(出水) 2个。
3)湿滞汤 太子参5克 扁豆10克 木棉花10克 云苓10克 无花果2个 鸡肾(出水) 2个。
肺—大肠(气) 大脑 (生长发育) 心—小肠 (血)
肾—膀胱 仓库
肝—胆(道路)
脾—胃(运化)
(三)中医儿科生理、病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4、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5、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依靠脾胃。
精气神 消化 吸收 整体 发育
脑部 发育
脾胃
学习 能力
补充 先天不足
增强 抵抗力
排毒
脾胃水谷之气
气 血 柱
卫外之气
卫外之气
肾阴
肾气
二、影响脾胃运化的因素
1、心情——开心、自信、关爱、鼓励,促进消化 2、饮食——健康、规律、控量、均衡,促进吸收 3、睡眠——充足而不懒床,质好而不贪睡
4、环境——通风、采光、整洁、卫生
5、运动——拓展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6、穴位保健——健旺脾胃,培育正气、预防疾病
4)积滞汤 太子参5克 独脚柑3克 象牙丝3克 鸡肾2个 无花果2个 。 5)清火除烦汤 麦冬3克 云苓10克
蜜枣1个 瘦肉(出水)3两。
七、穴位按摩保健
1)足三里、迎香点穴 2)四神聪轻按 3)耳廓擦按
4)穴位保健方法注意事项 取穴准备 敲击力不宜过重,以舒适为主 坚持每天按压
要剪指甲,防止划伤
八、结束语
我们也将不断实践,探索构建针对儿童不 同中医体质的“治未病”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 发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优势,能够 达到保健在前,预防为主,全面提高儿童身体素 质的目的。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Fra bibliotek中医学在儿童保健中 的应用
一、中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理据
(一)禀赋先天生,脾胃后天成
儿童先天基础源于父母的肾气,后天生长发育源 于自身的脾胃。
肾—膀胱: 仓库 封藏精华 通调排泄 脾—胃:运化 精微及水湿 肝—胆:疏畅道路 有动力
心—小肠 (血) 肺—大肠 (气)
排泄糟粕
(二)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 运化水湿,主四肢;主肌肉;主思维;其华在唇,是人 体 营养来源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