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解答1-3章

习题解答1-3章
习题解答1-3章

《操作系统教程》习题解答1-3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成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答:

资源包括两大类: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分为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等;信息资源则分为程序和数据等。

4、简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

(1)处理机管理;(2)存储管理;(3)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5)网络管理;(6)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

7、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有什么特点?

答: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同时把多个作业(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执行和共享系统中的各类资源;当一道程序因某种原因(如I/O请求)而暂停执行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操作系统在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使得系统有了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穿行的特点。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减少了CPU时间的浪费,增加了系统吞吐量,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10、答:见课本P15 实时系统的特征。

第二章用户界面

2、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接口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通过程序接口和操作接口两种方式把他的服务和功能提供给用户。

3、什么事系统调用?系统调用与普通调用的区别是什么?

答:系统调用本质上是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内核完成某功能的一种过程调用,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过程调用,他与一般的过程调用有以下几方面明显差别:

①调用形式不同

②被调代码的位置不同

③提供方式不同

④调用的实现不同

5、操作系统提供的操作命令有哪几类?

答:系统访问类,磁盘操作类,文件操作类,目录操作类,通信类,其他命令。

第三章进程管理与调度习题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利用了系统与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让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行执行,这种设计技术称“ 多道程序设计”,这种计算机系统称“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或简称“多道系统”。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主存储器中同时存放了多个作业的程序。为避免相互干扰,必须提供必要的手段使得在主存储器中的各道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区域。

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

?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计算机系统配置多种外围设备,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工作时,可以将使用不同设备的程序搭配在一起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得系统中各外围设备经常处于忙碌状态,系统资源被充分利用;

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2、请描述进程的定义和属性。

答: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调度和保护的独立单位。

进程的属性有:结构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制约性?并发性

3、请描述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及关系。

答:

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数据集),进程能得到程序处理的结果。进程和程序并非一一对应的,一个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就构成了不同的进程。通常把进程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大类,把完成操作系统功能的进程称为系统进程,而完成用户功能的进程则称为用户进程。

4、进程有哪三种基本状态?三种进程状态如何变化?

答:

通常,根据进程执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状态,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状态:

·等待态:等待某个事件的完成;

·就绪态: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

·运行态:占有处理器正在运行。

进程在执行中状态会不断地改变,每个进程在任何时刻总是处于上述三种基本状态的某一种基本状态,进程状态之间转换关系:

运行态→等待态往往是由于等待外设,等待主存等资源分配或等待人工干预而引起的。等待态→就绪态则是等待的条件已满足,只需分配到处理器后就能运行。

运行态→就绪态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而是由外界原因使运行状态的进程让出处理器,这时候就变成就绪态。例如时间片用完,或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来抢占处理器等。

就绪态→运行态系统按某种策略选中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此时就变成了运行态。

5、进程控制块是什么,有何作用?通常进程控制块包含哪些信息?

答:

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简称PCB),是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用于标志进程,记录各进程执行情况的。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标志,它记录了进程从创建到消亡动态变化的状况,进程队列实际也是进程控制块的链接。操作系统利用进程控制块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标志信息含唯一的进程名

·说明信息有进程状态、等待原因、进程程序存放位置和进程数据存放位置

·现场信息包括通用、控制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

·管理信息存放程序优先数和队列指针

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有:

?(1)记录进程的有关信息,以便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程序对进程进行调度。这些信息包括标志信息、说明信息、现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

?(2)标志进程的存在,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6、什么是可再入程序?

答:

(1)什么是可再入程序。一个能被多个用户同时调用的程序称做" 可再入"的程序。(2)可再入程序的性质。

?可再入程序必须是纯代码,在执行时自身不改变;

?一个可再入程序要求调用者提供工作区,以保证程序以同样方式为各用户服务。

编译程序和操作系统程序通常都是"可再入"程序,能同时被不同用户调用而构成不同的进程。

7、阐述进程调度的常用算法:先来先服务、优先数法、轮转法。

答: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该算法按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选择可以占用处理器的进程。

?优先数调度算法对每个进程确定一个优先数,该算法总是让优先数最高的进程先使用处理器。对具有相同优先数的进程,再采用先来先服务的次序分配处理器。系统

常以任务的紧迫性和系统效率等因素确定进程的优先数。进程的优先数可以固定的,也可随进程执行过程动态变化。一个高优先数的进程占用处理器后,系统处理该进程时有两种方法,一是"非抢占式",另一种是"可抢占式"。前者是此进程占用处理

器后一直运行到结束,除非本身主动让出处理器,后者则是严格保证任何时刻总是让优先数最高的进程在处理器上运行。

时间片轮转调度法把规定进程一次使用处理器的最长时间称为"时间片"。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让就绪进程按就绪的先后次序排成队列,每次总选择该队列中第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但规定只能使用一个时间片,如该进程尚未完成,则排入队尾,等待下一个供它使用的时间片。各个进程就这样轮转运行。时间片轮转算法经常用于分时操作系统中。

8、程序状态字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

(1)程序基本状态

(2)中断码

(3)中断屏蔽位

9、比较进程调度与作业调度的不同点。

答:

1)作业调度是宏观调度,它决定了哪一个作业能进入主存。进程调度是微观调度,它决定各作业中的哪一个进程占有中央处理机。(或)作业调度是高级调度,它位于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层次。进程调度是低级调度,它位于操作系统分层结构的最内层。

(2)作业调度是选符合条件的收容态作业装入内存。进程调度是从就绪态进程中选一个占用处理机。

10、C程序说明系统调用fork()的应用。请在①②③④处填入有关父、子进程的正确语句:

/*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function of System Call fork */

main()

{

int i;

if(i)>0

{

printf(“②”) ;

}

else{

printf(“③”) ;

}

printf(“④”) ;

}

执行本程序时,子进程在标准输出上打印以下结果:

It is child process.

Exit.

父进程在标准输出上打印以下结果:

It is Parent process.

Exit.

11、单道批处理环境下有5个作业,各作业进入系统的时间和估计运行时间如下表所示:

(1) 如果应用先来先服务的作业调度算法,试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2)如果应用最短作业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试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答: 1. (1)

2)

12、有一个具有两道作业的批处理系统,作业调度采用短作业优先的非抢式调度算法,进程调度采用以优先数为基础的抢占式调度算法,在下表所示的作业序列中,作业优先数即为进程优先数,优先数越小优先级越高。

(1)列出所有作业进入内存时间及结束时间。

(2)计算平均周转时间。

答:

每个作业运行将经过两个阶段:作业调度(SJF算法)和进程调度(优先数抢占式)。另外,批处理最多容纳2道作业,更多的作业将在后备队列等待。

(1)10:00,作业A到达并投入运行。

(2)10:20,作业B到达且优先权高于作业A,故作业B投入运行而作业A在就绪队

列等待。

(3)10:30,作业C到达,因内存中已有两道作业,故作业C进入作业后备队列等待。

(4)10:50,作业B运行结束,作业D到达,按SJF短作业优先算法,作业D被装入

内存进入就绪队列。而由于作业A的优先级高于作业D,故作业A投入运行。

(5)11:10,作业A运行结束,作业C被调入内存,且作业C的优先级高于作业D,

故作业C投入运行。

(6)12:00,作业C运行结束,作业D投入运行。

(7)12:20,作业D运行结束。

各作业周转时间为:作业A 70,作业B 30,作业C 90,作业D 90。平均作业周转时间为70分钟。

物理学7章习题解答

[物理学7章习题解答] 7-3 已知s'系相对于s系以-0.80c的速度沿公共轴x、x'运动,以两坐标原点相重合时为计时零点。现在s'系中有一闪光装置,位于x'= 10.0 km,y'= 2.5 km,z'= 1.6 km处,在t'= 4.5?10-5 s时发出闪光。求此闪光在s系的时空坐标。 解已知闪光信号发生在s'系的时空坐标,求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所以应该将洛伦兹正变换公式中带撇量换成不带撇量,不带撇量换成带撇量,而成为下面的形式 , , , . 将 、 和代入以上各式,就可以求得闪光信号在s 系中的时空坐标: , , , . 7-4 已知s'系相对于s系以0.60c的速率沿公共轴x、x'运动,以两坐标原点相重合时为计时零点。s系中的观察者测得光信号a的时空坐标为x = 56 m,t = 2.1?10-7 s,s '系的观察者测得光信号b的时空坐标为x'= 31 m,t'= 2.0?10-7 s。试计算这两个光信号分别由观察者s、s '测出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

解在s系中: , 空间间隔为 . , 时间间隔为 . 在s 系中: , 空间间隔为 . , 时间间隔为 . 7-5 以0.80c的速率相对于地球飞行的火箭,向正前方发射一束光子,试分别按照经典理论和狭义相

对论计算光子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率。 解按照经典理论,光子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率为 . 按照狭义相对论,光子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率为 . 7-6航天飞机以0.60c的速率相对于地球飞行,驾驶员忽然从仪器中发现一火箭正从后方射来,并从仪器中测得火箭接近自己的速率为0.50c。试求: (1)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2)航天飞机相对于火箭的速率。 解 (1)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 (2)航天飞机相对于火箭的速率为 0.50c。 7-7 在以0.50c相对于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上进行某实验,实验时仪器向飞船的正前方发射电子束,同时又向飞船的正后方发射光子束。已知电子相对于飞船的速率为0.70c。试求: (1)电子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2)光子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3)从地球上看电子相对于飞船的速率;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四

四、计算题 1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每页为1KB,内存为16KBo假定某时刻一用户页表中已调入内存的页面的页号和物理块号的对照表如下: 则逻辑地址0A5C(H)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什么?要求: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1. 解:页式存储管理的逻辑地址分为两部分:页号和页内地址。由已知条件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可知页号部分占5位;由每页为1KB” 1K=210,可知内页地址占10位。由内存为16KB',可知有16块,块号为4位。 逻辑地址0A5C( H)所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是:000 1010 0101 1100 ,根据上面的 分析,下划线部分为页内地址,编码000 10 ”为页号,表示该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为2o 查页表,得到物理块号是11(十进制),即物理块地址为:10 11,拼接块内地址10 0101 1100, 得10 1110 0101 1100 ,即2E5C( H)o 2、对于如下的页面访问序列: 1, 2 , 3 , 4 , 1 , 2 , 5 , 1 , 2 , 3 , 4 , 5 当内存块数量为3时,试问:使用FIFO、LRU置换算法产生的缺页中断是多少?写出依次产生缺页中断后应淘汰的页。(所有内存开始时都是空的,凡第一次用到的页面都产生一 次缺页中断。要求写出计算步骤。) 2. 解: 采用先进先出(FIFO )调度算法,页面调度过程如下: 共产生缺页中断9次。依次淘汰的页是1、2、3、4、1、2 共产生缺页中断10次。依次淘汰的页是1、2、3、4、5、1、2o 3、下表给出了某系统中的空闲分区表,系统采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策略。现有以下作业序列:96K、 20K、200K o若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来处理这些作业序列,试问哪一种算法可以满足该作业序列的请求,为什么? 空闲分区表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中国石油大学 大物21 7章习题解答03

习题7 7-1. 选择题 1.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0,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 (A) pV /m 0 (B) pV / (kT ) (C) pV /(RT ) (D) pV /(m 0T ) 2.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 (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2)、(4) (B) (1)、(2)、(3) (C) (2)、(3)、(4) (D) (1)、(3)、(4) 3.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 为21/2()A v ∶21/2 ()B v ∶21/2()C v = 1∶2∶4,则其压强之比p A ∶p B ∶p C 为( ) (A) 1∶2∶4 (B) 4∶2∶1 (C) 1∶4∶16 (D) 1∶4∶8 4.下列各式中表示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是( )。(式中,m 为气体的质量,m 0为气体分子质量,M 为气体的摩尔质量;n 为气体分子数密度,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V 为气体的体积) (A) [3m 0/(2m)] pV (B) [3m /(2M )] pV (C) (3/2)npV (D) [3M /(2m )] N A pV 5.一容器内装有N 1个单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和N 2个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当该系统处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其内能为( ) (A) (N 1+N 2) [(3/2)kT +(5/2)kT ] (B) (1 /2 ) (N 1+N 2) [(3/2)kT +(5/2)kT ] (C) (3/2) N 1kT + (5/2) N 2kT (D) (5/2) N 1kT + (3/2) N 2KT 6.已知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温度为T 1与T 2时的分子最可几速率分别为v p 1和v p 2,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分别为f (v p 1)和f (v p 2)。如果已知T 1>T 2,则( ) (A) v p 1>v p 2 f (v p 1)>f (v p 2) (B) v p 1>v p 2 f (v p 1)f (v p 2) (D) v p 1

第四章部分习题答案

习题四 3、何谓静态链接?何谓装入时动态链接和运行时的动态链接? 答:(1) 静态链接。在程序运行之前,先将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链接成一个完整的装配模块,以后不再拆开。我们把这种事先进行链接的方式称为静态链接方式。 (2) 装入时动态链接。这是指将用户源程序编译后所得到的一组目标模块,在装入内存时,采用边装入边链接的链接方式。 (3) 运行时动态链接。这是指对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是在程序执行中需要该(目标)模块时,才对它进行的链接。 6、为什么要引入动态重定位?如何实现? 答:(1)在连续分配方式中,必须把一个系统或用户程序装入一连续的内存空间。如果在系统中只有若干个小的分区,即使它们容量的总和大于要装入的程序,但由于这些分区不相邻接,也无法把该程序装入内存。这种不能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为“零头”或“碎片”。为了消除零头所以要引入动态重定位。 (2)在动态运行时装入的方式中,作业装入内存后的所有地址都仍然是相对地址,将相对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工作,被推迟到程序指令要真正执行时进行。为使地址的转换不会影响到指令的执行速度,必须有硬件地址变换机构的支持,即须在系统中增设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用它来存放程序(数据)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程序在执行时,真正访问的内存地址是相对地址与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地址相加而形成的。地址变换过程是在程序执行期间,随着对每条指令或数据的访问自动进行的,故称为动态重定位。 14、较详细地说明引入分段存储管理是为了满足用户哪几方面的需要。 答:1) 方便编程 通常,用户把自己的作业按照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是从0 开始编址,并有自己的名字和长度。因此,希望要访问的逻辑地址是由段名(段号)和段内偏移量(段内地址)决定的。

模电第四版4~7章习题解答41页word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 C )。 A.可获得很大的放大倍数 B.可使温漂小 C.集成工艺难于制造大容量电容 (2)通用型集成运放适用于放大( B )。 A.高频信号 B.低频信号 C.任何频率信号 (3)集成运放制造工艺使得同类半导体管的( C )。 A.指标参数准确 B.参数不受温度影响 C.参数一直性好 (4)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 A )。 A.减小温漂 B.增大放大倍数 C.提高输入电阻 (5)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 A )。 A.共射放大电路 B.共集放大电路 C.共基放大电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 (1)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U IO 是两输入端电位之差。( × ) (2)运放的输入失调电流I IO 是两输入端电流之差。( √ ) (3)运放的共模抑制比c d CMR A A K 。( √ ) (4)有源负载可以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 √ ) (5)在输入信号作用时,偏置电路改变了各放大管的动态电流。( × ) 三、电路如图T4.3 所示,已知β1=β2=β3= 100 。各管的U BE 均为0.7V , 试求I C 2的值。 解:分析估算如下:

21 100CC BE BE R V U U I A R μ--= = 00202211B B B B I I I I ββ ββ ++= =++; 020 2( )1R B B B I I I I β βββ+=+=++ 图T4.3 22021C B B I I I β ββ β +==?+。比较上两式,得 2(2) 1002(1) C R R I I I A ββμβββ+= ?≈=+++ 四、电路如图T4.4所示。 图T4.4 (1)说明电路是几级放大电路,各级分别是哪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差放… … ); (2)分别说明各级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改善其性能指标(如增大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 )。 解:(1)三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共集?共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第二级是共射放大电路,第三级是互补输出级。 (2)第一级采用共集?共基形式,增大输入电阻,改善高频特性;利用有源负载 (T 5 、T 6 )增大差模放大倍数,使单端输出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双端输出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同时减小共模放大倍数。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以T 7、T 8构成的复合管为放大管、以恒流源作集电极负载,增大放大倍数。第三级为互补输出级,加了偏置电路,利用D l 、D 2的导通压降使T 9和T 10在静态时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从而消除交越失真。

通原7章习题答案

?7‐1:设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为1011001,试分别画出OOK、2FSK、2PSK及2DPSK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并注意观察其时间波形上各有什么特点。

?7‐1:1 0 1 1 0 0 1 OOK: 2FSK: 2PSK: 2DPSK:

第七章 ?7‐3 设某2FSK传输系统的码元速率为1000B,已调信号的载频分别为1000Hz和2000Hz。发送数字信息为011010: (1).试画出一种2FSK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并画出2FSK信号的时间波形; (2).试讨论这时的2FSK信号应选择怎样的解调器解调? (3).试画出2F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示意图。

?7‐3 (1) 基带信号e 2FSK (t)码元周期为1ms ,“1”码使用1000Hz 载波,一个码元周期中有一个载波周期;“0”码使用2000Hz 载波,一个码元周期中有两个载波周期。波形: 0 1 1 0 1 0 t (2)因为两个载波的载频频差(Δf=f2‐f1=1000Hz=fs )较小,2FSK 信号的频谱重叠部分较多,若是采用非相干解调时,上下两个支路的串扰很大,使得解调性能降低,所以不建议采用非相干的解调方式。而2FSK 信号的两种波形构成一对正交信号,若是相干解调时,上下两个支路没有串扰,所以应该采用相干解调。 反相器 相加器 选通开关振荡器f1选通开关振荡器f2

?7‐3 (3) Pc(f) ‐3000 ‐2000 ‐1000 0 1000 2000 3000 f/Hz

第七章 ?7‐4 设二进制信息为0101,采用2FSK系统传输。码元速率为1000B,已调信号的载频分别为3000Hz(对应“1”码)和1000Hz(对应“0”码)。 (1).若采用包络检波方式进行解调,试画出各点时间波形; (2).若采用相干方式进行解调,试画出各点时间波形; (3).求2FSK信号的第一零点带宽。

操作系统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D 】A.程序B.数据 C.文件D.资源 2.产生死锁的基本原因是()和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A 】A.资源分配不当B.系统资源不足 C.作业调度不当D.进程调度不当 3.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中进行的。【D 】A.编译过程B.装入过程 C.连接过程D.执行过程 4.存放在磁盘上的文件,()。【A 】A.既可随机访问又可顺序访问B.只能随机访问 C.只能顺序访问D.只能读写不能访问 5.对于硬盘上存放的信息,物理上读写的最小单位是一个()。【C 】A.二进制(bit)B.字节(byte) C.物理块D.逻辑记录 6.操作系统中利用信号量和P、V操作,()。【C 】A.只能实现进程的互斥B.只能实现进程的同步 C.可实现进程的互斥与同步D.可完成进程调度 7.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C 】A.独占B.共享 C.虚拟D.物理 8.在存储管理的各方案中,可扩充主存容量的方案是()存储管理。【D 】A.固定分区B.可变分区 C.连续D.页式虚拟 9.磁盘是可共享的设备,每一时刻()进程与它交换信息。【C 】A.允许有两个B.可以有任意多个 C.最多一个D.至少有一个 10.逻辑文件存放到存储介质上时,采用的组织形式是与()有关。【B 】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页)

A.逻辑文件结构B.存储介质特性 C.主存管理方式D.分配外设方式 11.在操作系统中,()是竞争和分配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B 】A.程序B.进程 C.作业D.线程 12.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C 】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B.用户作业准备充分 C.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D.有一个较好的操作环境 13.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文件被()。【C 】A.篡改B.破坏 C.窃取D.删除 14.系统抖动是指()。【 D 】A.使用机器时,屏幕闪烁的现象 B.由于主存分配不当,偶然造成主存不够的现象 C.系统盘有问题,致使系统部稳定的现象 D.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现象 15.避免死锁的一个著名的算法是()。【C 】A.先入先出算法 B.优先级算法 C.银行家算法D.资源按序分配法 16.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而产生死锁。【D 】A.打印机B.磁带机 C.磁盘D.CPU 17.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是由()完成。【C 】A.程序设计语言B.编译系统 C.操作系统D.标准库程序 18.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的地址映射是通过()实现的。【B 】A.段表B.页表 C.PCB D.JCB 19.在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最基本特征是()。【A 】A.动态性和并发性B.顺序性和可再现性 C.与程序的对应性D.执行过程的封闭性 20.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C 】A.先来先服务B.轮转 C.最高响应比优先D.均衡调度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2页(共×页)

习题解答

第二章习题答案: 解:由 wilson 参数方程exp[()/]L j ij ij ii L i V RT V λλΛ= --求得: 21212111 exp[()/]L L V RT V λλΛ=-- 33177.5510e x p [(1035.33)/(8.314378.47)] 100.91102.445 --?=--??= 同理可得:21Λ= 13Λ= 31Λ= 23Λ= 32Λ=

由wilson 方程 可得: 1 1.039γ= 2 1.678γ= 3 1.508 γ= 在T=378.47K 下, 由安托尼公式: 苯: 1 ln 20.79362788.51/(52.36)s P T =-- 得1s P =207.48KPa 甲苯:2ln 20.90653096.52/(53.67)s P T =--得2s P =86.93KPa 对二甲苯:3 ln 20.98913346.65/(57.84)s P T =-- 得3 s P =38.23KPa 对于非理想溶液,则s i i i P K P γ= , 故11 1 2.13s P K P γ= =,2 1.44K = 30.57K = 对于完全理想溶液,则s i i P K P =, 故意 1 1 2.05s P K P == 20.86K = 30.38K = 2.习题2参照教材例2-1 P10 3.乙酸甲酯(1)-丙酮(2)-甲醇(3)三组分蒸汽混合物组成为y1=0.33,y2=0.34,y3=0.33(摩尔分数)。气相假定为理想气体,液相活度系数用Wilson 方程表示,试求50℃时该蒸汽混合物之露点压力。 解:由有关文献查得和回归的所需数据为: 50℃时各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kPa P 1S =78.049 P 2S =81.848 P 3S =55.581 50℃时各组分的气体摩尔体积,cm3/mol V 1l =83.77 V 2l =76.81 V 3l =42.05 ln 1ln()ki k i ij j j k kj j j x x x γΛ=-Λ- Λ∑ ∑∑

第7章习题解答

习 题 7 7.1 确定图7.1所示电路的漏极电流。 DD V V P I DSS DD V V P = 6V = -12mA (a)(b) 图7.1 习题7.1图 (a) U GSQ =-2V ,mA)(33.1)6 2 1(3)1(P GS DSS D =-?=- =U U I I (b) U GSQ =3V ,I D =-12×(1-3/6)=-3(mA) 7.2 电路如图7.2所示,MOSFET 的U T = 2V ,K = 50mA/V 2,确定电路Q 点的I DQ 和 U DSQ 值。 )V (13.32415 10015 DD g2 g1g2GSQ =?+= ?+= V R R R U )mA (9.63)213.3(50)(22T G SQ D Q =-?=-=U U K I )V (2.112.09.6324d D Q D D D SQ =?-=-=R I V U 7.3 试求图7.3所示每个电路图的U DS ,已知|I DSS | = 8mA 。 (a)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12-8×1=4(V) (b)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15-8×1.2=5.4(V) (c)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9+8×0.56=-4.52(V)

R g1 R g2100k 15k Ω (a)(b)(c) 图7.2 习题7.2电路图 图7.3 习题7.3电路图 7.4 某MOSFET 的I DSS = 10mA 且U P = -8V 。 (1) 此元件是P 沟道还是N 沟道? (2) 计算U GS = -3V 是的I D ; (3) 计算U GS = 3V 时的I D 。 (1) N 沟道; (2) )mA (9.3)83 1(10)1(P GS DSS D =-?=- =U U I I (3) )mA (9.18)8 3 1(10)1(P GS DSS D =+? =- =U U I I 7.5 图7.4所示为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请分别说明场效应管各属于何种类型。说明它的开启电压th U (或夹断电压p U )约是多少。 GS GS (a) (b) (c) 图7.4 习题7.5图 (a) N 沟道 耗尽型FET U P =-3V ;

第3章习题解答

第3章(大本)习题解答 一、填空 1.将作业相对地址空间的相对地址转换成内存中的绝对地址的过程称为 地址重定位 。 2.使用覆盖与对换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 3.存储管理中,对存储空间的浪费是以 内部碎片 和 外部碎片 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4.地址重定位可分为 静态重定位 和 动态重定位 两种。 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时,最好按 尺寸 法来组织空闲分区链表。 6.在分页式存储管理的页表里,主要应该包含 页号 和 块号 两个信息。 7.静态重定位在程序 装入 时进行,动态重定位在程序 执行 时进行。 8.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如果页面置换算法选择不当,则会使系统出现 抖动 现象。 9.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采用先进先出(FIFO )页面淘汰算法时,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块数时, 缺页中断 的次数有可能会增加。 10.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淘汰是由于 缺页 引起的。 11.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每个用户作业有一个 段 表,每段都有一个 页 表。 二、选择 1.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 B 决定的。 A .内、外存容量之和 B .计算机系统的地址结构 C .作业的相对地址空间 D .作业的绝对地址空间 2.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的系统中,一进程在内存占3块(开始为空),页面访问序列为1、2、3、4、1、2、5、1、2、3、4、5、6。运行时会产生 D 次缺页中断。 A .7 B .8 C .9 D .10 从图3-1中的“缺页计数”栏里可以看出应该选择D 。 1 2 3 4 1 2 5 1 2 3 4 5 6 页面走向→ 3个内存块→缺页计数→ 图3-1 选择题2配图 3.系统出现“抖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 引起的。 A .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 .交换的信息量太大 C .内存容量不足 D .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策略 4.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D 。 A .进行存储保护 B .允许程序浮动 C .允许程序移动 D .扩充主存容量

习题解答 (2)

第7章思考题及习题7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AT89S52单片机任何一个端口要想获得较大的驱动能力,要采用电平输出。 答:低 2.检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还是打开状态,只需把开关一端接到I/O端口的引脚上,另一端接地,然后通过检测来实现。 答: I/O端口引脚的电平 3. “8”字型的LED数码管如果不包括小数点段共计段,每一段对应一个发光二极管,有和两种。 答:7,共阳极,共阴极 4. 对于共阴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6”(a段对应段码的最低位)的段码为 ,对于共阳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3”的段码为。 答:7DH,B0H 5. 已知8段共阳极LED数码显示器要显示某字符的段码为A1H(a段为最低位),此时显示器显示的字符为。 答:d 6. LED数码管静态显示方式的优点是:显示闪烁,亮度,比较容易,但是占用的线较多。 答:无,较高,软件控制,I/O口 7. 当显示的LED数码管位数较多时,一般采用显示方式,这样可以降低, 减少的数目。 答:动态,成本,I/O端口 8. LCD 1602是型液晶显示模块,在其显示字符时,只需将待显示字符的 由单片机写入LCD 1602的显示数据RAM(DDRAM),内部控制电路就可将字符在LCD上显示出来。 答:字符,ASCII码 9. LCD 1602显示模块内除有字节的 RAM外,还有字节的自定义,用户可自行定义个5×7点阵字符。

答:80,显示数据,64,字符RAM,8 10.当按键数目少于8个时,应采用式键盘。当按键数目为64个时,应采用式键盘。 答:独立,矩阵 11.使用并行接口方式连接键盘,对独立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可以接个按键,而对矩阵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最多可以接个按键。 答:8,64 12.LCD 1602显示一个字符的操作过程为:首先,然后,随后,最后。 答:读忙标志位BF,写命令,写显示字符,自动显示字符 13.由于微型打印机TPμP-40A/16A是一种外设,因此单片机与微型打印机的的命令与数据传送,必须采用方式。应答信号可与信号作为一对应答联络信号,也可使用和作为一对应答联络信号。 答:慢速,ACK,STB,STB,BUSY 二、判断对错 1.P0口作为总线端口使用时,它是一个双向口。对 2.P0口作为通用I/O端口使用时,外部引脚必须接上拉电阻,因此它是一个准双向口。对3.P1~P3口作为输入端口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寄存器写入1。对 4.P0~P3口的驱动能力是相同的。错 5.当显示的LED数码管位数较多时,动态显示所占用的I/O口多,为节省I/O口与驱动电路的数目,常采用静态扫描显示方式。错 6.LED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电路只要控制好每位数码管点亮显示的时间,就可造成“多位同时亮”的假象,达到多位LED数码管同时显示的效果。错 7.使用专用的键盘/显示器芯片, 可由芯片内部硬件扫描电路自动完成显示数据的扫描刷新,和键盘扫描。对 8.控制LED点阵显示器的显示,实质上就是控制加到行线和列线上的电平编码来控制点亮某些发光二极管(点),从而显示出由不同发光的点组成的各种字符。对 9.16×16点阵显示屏是由4个4×4的LED点阵显示器组成。错 10.LCD 1602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2行,每行16个字符。对

管理统计学第7章习题解答

习题7.1 1、 随机地从一批钉子中抽取10枚,测得长度(单位:cm )如下: 2.11,2.14,2.10,2.13,2.15,2.13,2.12,2.14,2.12,2.13 试求这批钉子长度总体均值μ及方差σ2的矩估计值,并求样本方差s 2 . 解:X μ∧ ==101110i i X =∑=2.127;2 σ∧ =1021 1()10i i X X =-∑=0.014182=0.000201; 10 2 221 1()0.014940.000229i i s X X ==-==∑. 2、 设总体X 服从几何分布,其分布律为: P (X=k )=(1-p )k-1p ,k=1,2,……, 其中p 为未知参数,(X 1,X 2,…,X n )是取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求p 的矩估计. 解:EX = 1 111 (1) (1)k k k k k p p p k p ∞ ∞ --==-=-∑∑. 设1 1 ()k k f x kx ∞ -== ∑,|x|<1. 1 ()1x k k x f x dx x x ∞ === -∑? ,/2 1 ()()1(1)x f x x x ∴==--. EX =1(1)pf p p -=,1p EX =,1 p X ∧∴=. 3、 设总体X 的概率密度为 22 (),0, ()0,.x x f x θθθ?-<0,(X 1,X 2,…,X n )是取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试求未知参数θ的矩估计. 解:EX = 2 2 ()()3 x f x dx x x dx θ θ θθ ∞ -∞ =-= ? ?,θ=3EX, 3X θ∧ =. 4、设( X 1,X 2,…,X n )是取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求下述各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中的未知参 数θ的最大似然估计. (1) . 1,01, ()0, .x f x ≤≤=??其他 解:似然函数为 L(θ)= 1 /2 1 1 1 1 ()(n n n n i i i i i f x x θ =====∏∏ (0≤x i ≤1,i=1,2,…,n) , 1 ln ()ln 1)ln 2n i i n L x θθ==+∑ (0≤x i ≤1,i=1,2,…,n) , 令 1 ln ()ln 02n i i d L n x d θθθ===,

第7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习题解答 一、填空 1.一个操作系统的可扩展性,是指该系统能够跟上先进计算技术发展的能力。 2.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进程中实施调度和处理机分派的基本单位。 3.一个线程除了有所属进程的基本优先级外,还有运行时的当前优先级。 4.在Windows 2000中,具有1~15优先级的线程称为可变型线程。它的优先级随着时间配额的用完,会被强制降低。 5.Windows 2000在创建一个进程时,在内存里分配给它一定数量的页帧,用于存放运行时所需要的页面。这些页面被称为是该进程的“工作集”。 6.Windows 2000采用的是请求调页法和集群法相结合的取页策略,把页面装入到内存的页帧里的。 7.分区是磁盘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够被格式化和单独使用的逻辑单元。 8.MFT是一个数组,是一个以数组元素为记录构成的文件。 9.只要是存于NTFS卷上的文件,在MFT里都会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 10.在Windows 2000的设备管理中,整个I/O处理过程都是通过I/O请求包(IRP)来驱动的。 二、选择 1.在引入线程概念之后,一个进程至少要拥有D 个线程。 A. 4 B.3 C.2 D.1 2.在Windows 2000中,只有A 状态的线程才能成为被切换成运行状态,占用处理器执行。 A.备用B.就绪C.等待D.转换 3.Windows 2000是采用C 来实现对线程的调度管理的。 A.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 B.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就绪位图 C.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就绪位图、空闲位图 D.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空闲位图 4.在Windows 2000里,一个线程的优先级,会在A 时被系统降低。 A.时间配额用完B.请求I/O C.等待消息D.线程切换5.在单处理机系统,当要在进程工作集里替换一页时,Windows2000实施的是B 页面淘汰策略。 A. FIFO(先进先出)B.LRU(最近最久未用) C.LFU(最近最少用)D.OPT(最优) 6.在页帧数据库里,处于下面所列A 状态下的页帧才可以变为有效状态。 A.初始化B.备用C.空闲D.修改7.当属性值能够直接存放在MFT的元素里时,称其为B 。 A.非常驻属性B.常驻属性C.控制属性D.扩展属性8.在NTFS文件系统中,文件在磁盘上存储时的物理结构是采用C 的。 A.连续式B.链接式C.索引式D.组合式9.在Windows 2000的设备管理中,I/O请求包(IRP)是由D 建立的。 A.用户应用程序B.文件系统驱动程序 C.设备驱动程序D.I/O管理器

习题解答精选

第一章习题 一、解释名词 金属键----正离子和电子气之间的静电引力,使全部离子结合起来的结合力位错----晶体中原子平面错动引起、二维很小三维很大的线缺陷 疲劳强度----低于一定值的应力下试样可以无限周期循环而不破坏,该值为~ 二、填空题 1.金属有三种常见的晶体结构是 _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_; 2.晶体和非晶体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_三维空间有规的周期性重复排列则; 3.在立方晶系中,{111}晶面族包括(111)(-111)(1-11)(11-1) 等晶面; 三、选择题 1.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a)体缺陷;b) 面缺陷;c) 线缺陷;d)点缺陷。 2.在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是: a){100};b){110};c){111};d){120}。 四、综合分析题 1.作图表示立方晶系中的(101)晶面,[120]晶向。 3.在常温下,已知铜的原子直径d=2.55*10-10m,求铜的晶格常数。 d=2r=2*a√2/4, a=√2d= 5.什么是固溶强化?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晶格方式畸变,增大位错运动阻力,滑移困难,强度硬度提高。 第二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滑移----切应力作用下,晶体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加工硬化----变形度增大,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铁素体----c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 球化退火----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的热处理工艺 马氏体---- 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淬透性----钢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 淬硬性----钢淬火后硬度会大幅度提高,达到的最高硬度叫淬硬性 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 二.填空题 1.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 是_形核_和_晶体长大_。 2.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_增加晶核数量, 阻碍晶核长大_。 3.钢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为_冷_加工,而铅在常温下的变形加 工是_热_加工。 4.造成加工硬化的根本原因是_位错密度增加,变形阻力长大_。

1-7章习题汇总及解答.doc

第一章习题 1-1代数法化简 /] = (AB + AB + AB)(A + B + C + ABC) =A + fi P2 = A+B + C(A+B + C)(A+B + C) = A + BC P3 = AC + AB + BCD-}- B£C + DEC 二4C+ JS + BCD + BCD + BEC + DEC = AC^AB + BD^(

ABC + ABD+ACD + CD + ABC^ACD = A+b \CD AR X OO 01 11 1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0 01 11 10 00 01 11 10 1 1 1 1 1 1 1 1 1 1 I 1 00 01 11 1()

第二章集成门电路 一、填空 1、由TTL 门组成的电路如图7.1-2所示,己知它们的输入短路电流为I is = 1.6mA ,高电平 输入漏电流I iH =40uA 。试当A=B=1时,0,的 ______________ 电流(拉,灌)为 ______ : A=0 时,0!的 ______ 电流(拉,灌)为 ______ 。 G 3 图1 2、 T TL 门电路输入端悬空时,应视为 ________ :(高电平,低电平,不定)此时如用万用表 测量其电压,读数约为 ______ (3.5V, OV, 1.4V )。 3、 集电极开路门(OC 门)在使用时须在 _______ 之间接一电阻(输出与地,输出与输入, 输出与电源)。 4、 C MOS 门电路的特点:静态功耗 _______ (很大,极低);而动态功耗随着工作频率的提 高而 ______ (增加,减小,不变);输入电阻 _____ (很大,很小);噪声容限 ____ (高, 低,等)于TTL 门。 图2各电路屮凡是能实现非功能的要打对号,否则打X 。阁2-1为TTL 门电路,图 2- 2为CMOS 门电路。 图2-2 三、要实现阁3屮各TTL 门电路输出端所示的逻辑关系各门电路的接法是否正确?如不正 确,请予更正。 工 图2-1 丄 7 A 一 TG & B

操作系统习题解答

第1章 一、填空 1.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2.按功能划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3.操作系统是在裸机上加载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 4.分时系统的主要特征为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和及时性。 5.实时系统与分时以及批处理系统的主要区别是高及时性和高可靠性。 6.若一个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则是分时操作系统。 7.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只追求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属于批处理操作系统。 二、选择 1.操作系统是一种B 。 A.通用软件B.系统软件C.应用软件D.软件包2.操作系统是对C 进行管理的软件。 A系统软件B.系统硬件C.计算机资源D.应用程序3.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A 。 A.利用率B.可靠性C.稳定性D.兼容性4.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的B 和方便用户使用。 A.速度B.利用率C.灵活性D.兼容性5.C 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在其终端上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批处理B.实时C.分时D.多道批处理 6、程序多道设计是指(D )。 A、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的多个程序 B、在分布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的多个程序 C、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7、配置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的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强的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只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C )计算机。 A、并行 B、真实 C、虚拟 D、共享 8、下列选择中,(D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管理计算机裸机 B、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9、分时系统为了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是( C )。

7章习题解答03--

7-3.在体积为×10-3m 3 的容器中,有内能为 ×102 J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试求: (1) 气体的压强; (2)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设分子总数为 ×1022 个)。 [解] (1)理想气体的内能 kT i N E 2 ? = (1) 压强 kT V N nkT p = = (2) 由(1)、(2)两式可得 51035.152?== V E p Pa (2) 由 kT i N E 2? = 则 36252==kN E T K 又 2123105.73621038.12 3 23--?=???==kT w J 7-4.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 p = ×10 5 Pa ,温度为 t = 27℃。试求: (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2)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解:(1)由nkT p = 525-323 1.0110 2.4410m 1.3810300 p n kT -?===??? (2)J 1021.63001038.12 32321 23--?=???==kT w 7-5.容器内某理想气体的温度T =273K 、压强p = ×10-3atm (1atm=?105 Pa ),密度为31.25g m ρ-=?。试求: (1)气体的摩尔质量; (2)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 (3)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 (4)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 (5)该气体的内能。 [解] (1) 气体的摩尔质量 p kT N m N M ρ0 0mol == 1-5 323323 m ol kg 028.010 013.11000.1273 1038.11025.11002.6?=?????????=--- 所以该气体是2N 或CO (2) 由nkT P = 得 kT P n = 所以 P kT n m ρρ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