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分析
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差距及对策分析

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差距及对策分析一、沿海与内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比较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并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各地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因此,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不可能同步搞改革,同步对开放。
东部沿海地区濒临海洋,海陆交通方便,处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交接地带,投资环境较内地优越;经济基础好,农业和加工业比较发达,具有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条件。
8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让东部沿海地区率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国际竞争机制来改造国内企业,使之建立起一种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要求、高效北高效益的新型管理体制。
十多年来,沿海地区在实行外向型经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沿海地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带动了全国经济的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和内地相结全的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内地在改革和开放方面走在了沿海地区的后面,其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内地的资金、人才、技术(如发明)等生产要表不断地向沿海地区集聚,这不利于内地经济的发展,加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内地经济发展将面临着来自沿海地区和国际市场双重竞争的压力,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从总体上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内地,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仍将扩大,这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如何缩小地区差距,促过沿海和内地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制定有利于沿海与内地共同发展,全方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策(一)大力发展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协作关系,通过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经济发展1.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和桥梁作用,促进内地经济发展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对外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中国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
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
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所属地区:中国华南面积:5.6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汕头。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行政区类别:经济区所属地区:华东地区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一、产业结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

珠三角地区毗连香港、澳门,是我国陆地上唯一
与这一远东金融、制造业中心相联系的地区,而且珠江 纵贯其整个地区,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具有相当优越的 地理条件。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 、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 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 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 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珠三角经济圈起步最早 ,其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毗邻香港,当地华侨众多, 同时是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 期国家就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外资很早就大规 模涌入,香港传统加工业也早就向该地区转移,奠定了 该区域坚实的工业基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全 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 强,为36440.31元,长三角与京津唐相差不 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23721.3元。在珠 三角,九个城市中有六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长 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三 个,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 ,仅有三个城市介于20000和30000元之间。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四)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珠三角最高,2118.65亿美元, 占全国的34%。其次是长三角,为1752.17亿美元。 最后是京津唐,为819.3亿美元。这从一定程度上 反映出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外向型程度 依次升高。同时,各区域内部差距悬殊。如在长三 角,进出口总额最高的上海市726.64亿美元,最低 的舟山仅为4.96亿美元 ;而在京津唐,北京和天 津的进出口总之和为753.37亿美元,占整个区域的 9%。
(三)三大需求比较
从消费和投资来看,长三角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分别为6246.93和6419.96亿元。均占全国的15%,远超 过珠三角和津京唐的同类指标。珠三角和津京唐则相差不大。 在各区域内,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起到很 重要的作用。如北京与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占到京 津唐的86%。从增长速度看,环渤海经济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速略高,比上年增长12%,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为11.4% ,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以长三角最高,比上 年增长18%,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 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带你认识三大海洋经济圈

❶CEAN WORLD编辑整理帝你认识^画 #海洋颐圏二入伫“《海洋世…理出8年全国海水利鸞;;济圏的厂自狱资源部发布?"7部海洋经济圈和冀国海洋经济发 需爲海洋豐圏在:二五讐大爲爲"豐:豐储詁酬缈利I 沈大高速北部海洋经济圏北部海洋经济圏由 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 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
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 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 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 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 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 与技术研发基地。
辽东半岛沿岸及海域功能定位:东北地区对外幵放的重要平台、22 I Ocean World2020a—MMi T烟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十三五”时期,重点是:积极拓展深水网箱等离岸养殖,支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
重点推进东北亚国际海洋海岛旅游、海滨避暑度假旅游区建设,大力培育邮轮旅游发展,打造东北亚地区邮轮旅游基地。
优化港口资源配置与布局。
建设大连、盘锦、葫芦岛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
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建设大连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区,推进海水利用在沿海产业基地、沿海城镇的应用。
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总量,加强辽河流域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加强与完善海洋保护区体系建设,建立并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渤海湾沿岸及海域功能定位:我国北方对外幵放的重要门户、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以及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十三五”时期,重点是: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优势,着力优化港口资源配置与整合,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
积极发展高端旅游,打造天津北方国际邮轮旅游中心。
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索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现状海洋经济是指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中国沿海城市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据统计,2019年浙江、广东、山东、海南、福建等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5%、21.9%、16.4%、9.6%、6.7%。
其中,广东、浙江、山东、福建、海南五省份也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区规划》的名单中。
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总规模达到8.56万亿元,同比增长6.2%。
其中,沿海省份在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旅游、海洋科技、海洋新能源、海洋化工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各项海洋产业在全国经济中的势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一)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环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中国沿海城市需要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其中,海洋垃圾治理、港口污染控制等方面尤为重要。
通过倡导绿色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监管机制等措施,推动海洋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
(二)海洋产业数字化升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商业模式在海洋产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化技术将更好地支持海洋货运、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能够升级海洋石油、海洋化工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海洋新型能源加速发展海洋新能源包括潮汐能、风能、海洋温差能等多种类型。
随着海洋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海洋新能源成为了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前景

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前景中国沿海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与内陆省份相比,沿海城市拥有更加发达的物流、金融、信息等基础设施,以及更加便捷的海外贸易渠道。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沿海城市在国内经济大局和对外经济联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前景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后,沿海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之一,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以广东省为例,2019年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万亿,超过全国GDP总量的4.3%。
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沿海城市的经济实力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
与此同时,沿海城市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沿海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土地资源的供给面临不足。
此外,随着物价、用工成本不断攀升,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内部资源有限的问题。
二、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沿海城市将聚焦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沿海城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变:1. 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市化进程将会继续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沿海城市也将迎来大批新移民。
这将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创新力,并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加强创新能力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沿海城市需要加强研发能力并培育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创新能力。
这对于加快城市发展和实现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3. 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沿海城市还需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步。
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增加城市收入、创造就业机会,还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内外部的文化交流。
4. 推动数字化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展以数字化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的发展,将在沿海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状况初探

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状况初探摘要: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缩影和典型代表。
然而,通过对其gdp 占全国比重的分析,发现三大经济圈存在同质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抵御国际风险能力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建立有效的经济圈协调管理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内需。
关键词:三大经济圈,gdp,同质化,产业结构,内需所谓都市经济圈,是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网络节点,由一定数量经济腹地城市组合而成的地域组合形式,是主要从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角度出发,组成的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更是取得了引世人瞩目的骄人成果。
然而,随着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三大都市经济圈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拟从一定时间节点内这些经济圈gdp所占全国gdp之比例入手,试对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三大都市经济圈概况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可谓各有特点。
其中,长三角都市圈由16个中心城市所组成,以上海为辐射中心,苏浙两省为一级经济腹地,皖豫等省为二级经济腹地,层级分明、结构完善,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再加上金融业发达,投资环境优越,是国内最成熟的经济圈。
珠三角都市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即指广东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七个城市。
广义珠三角都市圈(简称“大珠三角”)包括狭义珠江三角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本文特指狭义珠三角。
珠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里最先得到良好体现。
此外,该区域毗邻港澳、东南亚,同时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地域、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再伴随着“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和大批境外资金的涌入,凭借这一系列的优势,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外向型国际化最高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而建,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分析作者:仇立, Qiu Li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0刊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8,53(2)被引用次数:0次1.宋林飞2006年长三角可持续的率先发展 20062.上海市浦东新区统计局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 20063.戴相龙中国经济大讲堂 20064.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2(01)1.期刊论文周国富沿海三大经济圈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源泉——基于储蓄投资转化视角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25(9)本文从储蓄--投资转化的角度对东南沿海、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路径作了一个比较.分析表明,尽管三大经济圈的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以及投资效率各有差异,但相对于内地而言,充分利用自有的储蓄资源、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相对较高,无疑是促成三大经济圈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源泉.2.学位论文李想我国东部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基于国际竞争力经验分析视角2006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地区面临的已经不再仅仅是同本国其他地区的竞争,而是来自全世界的竞争。
这就要求一个地区必须要从全球视角来审视本地区竞争力的强弱,以及本地区的优势和劣势。
目前,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经济圈,这三个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三个经济圈在全世界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各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本文将采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把三个经济圈纳入IMD原有的60个评价经济体中,形成63个经济体,对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和比较。
评价结果表明,三个经济圈在总共的63个经济体中处于中上游。
三个经济圈相比,长三角竞争力最强,珠三角居中,京津冀竞争力最弱。
但具体到各个竞争力要素和子要素上,三个经济圈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分析表明,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三个经济圈的共同优势,而且对竞争力的影响很大。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保持或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因素,通过建立模型探讨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在三个经济圈经济增长中的不同作用。
最后,本文给出了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政策和措施。
3.期刊论文吴楠.刘保珺.WU Nan.LIU Bao-jun工业经济增长集聚弹性研究——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2)产业集群理论正在继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发展理论后成为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新型区域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随着其地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产业集聚,其制造业集聚程度与地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结合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计量方法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工业增长集聚弹性进行估计并就三大经济圈的增长集聚弹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4.期刊论文武志惠.虞巧颖.申金升.WU Zhi-hui.YU Qiao-ying.SHEN Jin-sheng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本文采用逻辑增长(Logistic)模型确定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三大经济圈为例,利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计算出三大经济圈物流业的单位增长带来的区域经济的贡献.指出不同的物流业增长阶段,各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不同的贡献.决策者应当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制定正确的物流产业政策来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发展.5.学位论文武志惠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以三大经济圈为例2007在新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喻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目前在我国被称为“重心区”和“增长极”的三大城市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圈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认识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制定积极、适宜的物流产业政策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定性分析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三大经济圈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作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明确现代物流的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逻辑增长曲线模型来描述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定量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圈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以此对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6.期刊论文张智勇.ZHANG Zhiyong不同经济增长圈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2)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揭示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战略模式,指出不同经济增长圈中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如地处长株潭经济圈核心中的长沙市商业银行要根据不同经济增长圈的优势采用不同的模式,采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区域化扩张等模式来实现与经济增长圈协调发展的目标.7.期刊论文王砚羽.张卓.邹仁余我国三大经济圈自主创新系统结构研究-价格月刊2010,""(5)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三大经济圈企业面临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以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自主创新网我国三大经济圈自主创新系统结构模型,为我国企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8.期刊论文孙久文.何朝梅奥运会与首都经济圈-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我国东部沿海的三大经济圈--首都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是21世纪初叶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首都经济圈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长三角经济圈由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强大拉动,在未来5-8年内经济将依然保持十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南北两大亮点.9.学位论文万星重庆经济快速增长对城乡居民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2007经济增长是任何一个国家长期成功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来源。
体育和经济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概貌。
一般来说,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受经济的制约,体育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反映着经济的状况和水平。
同时,体育对经济的发展又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正确认识体育和经济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依此建立起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机制,已成为关系到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重庆经济的发展,也为了完成国家对我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的要求,根据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劳动地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002年重庆市划分了三大经济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本文主要从重庆在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背景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利用体育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根据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采用定性分析对重庆三大经济圈在2002年至2005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城乡居民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的互动进行分析,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的比值、城市居民年纯收入、农民年纯收入几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城乡居民群众体育发展状况从三大经济圈近几年分别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次数、活动的主办单位、活动的参加人数、活动的性质、活动的经费来源、场地设施情况、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的人员年龄情况等调查出发,分析重庆经济增长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如何促进经济与群众体育共同协调发展,力求为重庆城乡居民群众体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以重庆三大经济圈为研究对象是本文的创新点。
全文共五个部分,通过经济增长对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得出了四点结论:(1)重庆确立三大经济圈发展模式,为重庆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平台。
(2)渝西经济走廊的建立,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3)重庆三大经济圈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较多,但利用率不高,体育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也不健全,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4)重庆群众体育大众化程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的作用,对体育管理专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没有明确的方向。
10.期刊论文王力京、沪、穗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新经济2005,""(7)金融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关键性产业,它不仅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增加值贡献,而且其发展水平还直接影响到各种经济资源特别是资本的形成和配置效率.因此,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而言,能否提高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北京、上海和广州不仅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而且还分别是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三城市对本地区乃至于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本文链接:/Periodical_sdsdxb-rwshkxb200802031.aspx授权使用:西北师范大学(xbsfdx),授权号:49d7800a-c687-4387-869d-9e570172ee4f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