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因肺部、胸廓、或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本病多由肺脾肾虚、外邪侵袭、痰瘀媾合而引起,病机为本虚标实。

1.辩证分型论治“虚”、“邪”、“痰”、“瘀”、“饮”缠绵于一体是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热毒烈盛灼津成痰,灼伤阴血而成瘀血;痰饮为患致肺气郁滞;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而成热毒;瘀血阻滞,气机不利,水津停滞成痰成饮。

临床实践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将本病分为9型而辩证论治,治标常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宣肺行水、温阳行水等法,治本则据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不足调和补益,遵循回阳存阴为准则。

(1)外束风寒,痰湿犯肺型:予以主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小青龙汤加减;(2)痰热郁肺型,治应清热化痰,桑白皮汤加减;(3)脾肾阳虚水泛型:予以温阳利水,真武汤合茯苓桂术甘汤加减;(4)痰浊上犯,心脑受邪型:予以涤痰开窍,醒神通便,涤痰汤加减;(5)痰热内蕴,肝风扰动型:予以清热豁痰,开窍通便,羚羊钩藤汤加减;(6)热瘀互结,血溢络伤型:予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清热地黄汤加减;(7)气阴两虚,阴阳欲绝型:予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8)肺肾气虚型:予以补肺钠肾,益气健脾,补肺汤加减;(9)气虚血瘀型:予以固本益气,活血通脉,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近年来我所对9种类型的肺心病的论治进行慨括总结,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双参三紫一术散”、“清热宣肺汤”、“葶苈附子汤”、“强心泻肺汤”四方,与西医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心病,疗效满意。

2.1双参三紫一术散方组为:太子参、紫丹参、苏子、紫菀、茯苓、白术、紫石英、紫杞子、黄芪、仙灵脾等量。

将上药制成冲剂,每包20g。

患者于立春起及冬至起连续服药个三个月,每日2—3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治
效 死 亡 讨 论
慢性肺源性 心脏病 病理 素 主要 为 痰浊水饮瘀 m 为影 响, f 兼见 M病 , 尤 而 以痰浊为宵最甚 。痰 的J l 可I肺 气郁 , , l i l 滞、 脾失健运 、 肾虚 能 蒸化 成 。痰浊 雍盛 , 阻塞气道 则见 咳喘 ; 从 阴化 为饮 痰 为水 , 凌心则 心悸气短 , 于肌肤 则水 肿 溢 尿少 ; 肺虚 能吸清 呼浊 , 清气不 足 浊 气有 余 , 浊邪 害清 , 痰蒙神 窍则 町发生烦 躁、 嗜睡 、 昏迷等 ; 病久 势深 , 肺气郁滞 , 能 治 理 涮 心 m 的 运 行 , 力 推 动 血 脉 , 无 可见心悸 、 紫绀 、 脉结代 等 。所 以急性 期 常表现为痰浊 肺 、 痰热郁肺 、 阳虚水泛 、 痰蒙神窍四个 本证型 , 分述如下。 痰浊壅肺 : 症见咳喘痰多 , 中痰呜 , 喉 咳 痰网难, 胸膺满闷甚则不得平卧, 舌苔浊腻 , 脉滑。一旦稠痰 上涌, . 堵塞气道 , - 可致患者 窒息 , 险象丛生。急应祛痰平喘, 通膈利气 , 方J 豁痰丸加减 , 1 】 药用桔 梗、 l、 射 r 白前 、 云 苓、 f、 、 爪 枳壳 瓜蒌 、 l : 鲜竹沥汁 、 葶苈 子、 南 牮等以荡痰邪 、 膈气 。临J 叮 术 配合雾化 吸人法以稀释痰液 , 利于稠痰排 出。 痰热郁肺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每 冈外感 导致急性 发作 , 外感 风热 , 或 或外 感风寒化 热 , 或阴虚痰 热 内盛 , 使痰 热 致 郁肺 , 肺气 窒塞。症见发 热汁 出, 喘气 咳 逆, 痰多色黄 , 闷 , r 胸 口= 咽燥 , 舌红苔 黄 , 脉滑数。治以清热 解毒 , 宦肺 化痰 , 用 方 桑 自皮汤加减 , 町加浙 、 双花 、 鱼腮草 、 黄芩以增强清 热解毒 之力 。大便 秘结 者 瓜蒌 , 阴不足加沙参 、 肺 麦冬 。 阳虚水泛 : 症见心悸咳喘 , 面部 、 下肢 浮肿 , 脘痞纳筹 , 怕冷 , 尿少 , 面唇青紫 , 苔 无应用指征的人群 , 就其风险 占不宜使川 M n 。初次使川前用原 液做皮试 , a. 具体办 法为 : 墩本药 0 1 l约 02r ) .m ( .5 g作皮内注 a 射, 半小时内观察红肿 面积 , 如红肿范 同任 3m× c c 3m以 【 = 者不宜使用。使H 时准备好 j 抢救药品及设施 , 尽帚安排在正常班时间使 川, 药物浓度不宵过高, 淌注速度不宜太快 , 加强对用药过程 的监 护, 其是 丌 药前 3 尤 J 0 分钟 内患 者 的 反 应 , 口出 现 过 敏 反 应 症 … . 状, 即停约组织抢救 , 予埘症及抗过敏 给 治疗 , 以最大限度的降低 A R的危害 , D 保证

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回顾

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回顾

慢 性肺源 性心脏病 (ho ip l nr erdsa) crnc umo ay a i s , h t e 简称慢性肺心病 ,是 由非组织 、肺血管或胸廓 的慢性病 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 ( )功 能异常 ,产 生肺血管 阻 或 力增加 ,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 张或 ( 和)肥厚, 伴或不伴有心功 能衰竭 的心脏病 ,并排 除先天性心脏病 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我国在 2 0世纪 7 0年代的普查结果 表 明,>1 4岁人 群慢性肺心病 的患病率为 48 1 . ‰L。虽统 J
针用补法 。
31 耳针 取穴心 、皮质下 、交感 、小肠 ,毫针轻 刺 .. 2 激 ,每 日 1 。 次
3 推拿 先按揉 内关 、神 门、心俞 、膈俞 、脾俞、 胃 . 2 俞, 反复数次 , 再推拿内关 、 门穴, 神 对心悸、怔仲有效 。
( 本文 主要起 草人 : 王阶
( 张文娟 杨 建字
计不完全 ,但还 是可 以看 出我 国慢性 肺心病 的患病 率还 是很 高的。
范畴[。临床表 现为胸部膨满 ,憋闷如塞 ,喘 息气促 , 引 咳嗽痰 多,烦躁 ,心悸,面色晦暗 ,或唇 甲紫绀 ,脘腹 胀满 ,肢体 浮肿等 。严重者可出现神 昏、痉厥、 出血 、 喘脱等危重证候 。 中医认 为肺 心病的病 因起先 以肺气虚为主 ,后 出现 气 阴两虚 ,再逐渐 发展为阳虚 。由于反复感受风 、寒 、 暑、湿等外邪促使病情进行性加重 ,继则影 响脾 、肾, 后期及心 。病程 中可形成痰 、瘀等病理产物 ,常虚 实兼 夹, 互为影响[。胡学明[ 5 ] 】 从整理的 15例完整病 例资料 0
统计 ,病位在脏 且有多脏 受累 的不 同 ,以肺 为多 ,1 5 0 例 中占 9 例 ,证实 了肺 是主要 的发病部位 ;病性有寒 、 8 热 、虚、实的不同,以实、热 为多,病理 因素有寒 、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论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论治
参考文献 1 刘天锡. 流行病学[M].第 3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41~143 2 沙介荣. 传染病学[M].第 3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14~24 3 张 发 荣. 中 医内 科学 [M]. 第 2 版. 北 京: 中 国中 医 药 出版 社.
2002, 173~178 4 李家邦. 中医学[M].第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47
中 西医 结合与 祖国 医学
者方药茵陈蒿汤加减[3], 即茵陈、山栀子、大 黄; 湿重于热者方药
茵陈四苓汤加减, 即茵陈、苍术、猪苓、茯苓、泽泻。均为水煎服,
每日 1 剂, 分 2 次服, 连服 10 d, 均于第 15 天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标准为临床症 状和体征完全消 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标准为临床症状 和体征消失, 肝功能
表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肝炎疗效观察结果
分组
患者总数 治愈人数 未愈人数 治愈率( %)
治疗组
51
47
4
92.2
对照组
46
35
11
76.1
合计
97
82
15
84.5
χ2=4.81,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采 用四格表资料的 χ2 检验进行 统计学检 验, χ2=4.81, P<0.05, 说明采用中 西医结合方法进行 治疗的治愈 率 高 于单 纯 采 用 西 医 治 疗 的 治 愈 率 。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痰饮”、 “喘咳 ”、 “水肿”、 “心悸”等范 畴, 本病发生与肺、心、脾、肾 四脏有着密切关系( 现在有学者认 为本病发生是五脏俱虚的全身 性疾病) 。本病是在肺、脾、肾三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强调治病求本,当遵循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

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体质、症状表现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扶正固本与祛邪兼顾。

具体来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因肺、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继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长此以往均可转变成肺心病,出现呼吸和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肺心病的患者可见胸闷,气急喘促,动辄加剧,心悸,肢体浮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心病的病因起先以肺气虚为主,后出现气阴两虚,再逐渐发展为阳虚。

由于反复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促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

病程中可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常虚实兼夹,互为影响。

急性发作时咳、痰、喘症状加重见咳嗽多痰、痰白而稀为主的寒痰壅盛者,拟化痰理气为主,予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佐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细辛,或加服中成药苏子降气丸;咯吐粘稠痰色黄,或伴发热、汗出等痰热较著者,治以清肺化痰常用方为桑白皮汤加鱼腥草、金荞麦等,或贝羚胶囊、金荞麦片等成药;咯痰清稀、尿少肢肿、心悸阳虚水泛者,可用五苓散合真武汤加葶苈子等温阳化饮,泻肺利水。

稳定期肺气亏虚者,常见气短、自汗、怕风、易感冒,可予玉屏风散、补肺汤加少许健脾化湿药,或常服利肺片有很好疗效;肺肾两虚、肾不纳气者,见动则气促、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可用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之人参蛤蚧散加金匮肾气丸等,亦可用蛤蚧定喘胶囊等。

“久病必瘀”,“瘀”是形成肺心病的主要环节,既是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疾病的重要原因,故治疗始终不忘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法能降低血粘度和循环压力,改善缺氧,减轻肺水肿,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诊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诊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诊治
沈庆法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10(038)001
【摘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而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右心室肥厚,最终发展成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变.它是以心肺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为多见,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也可引起.其发病常见于气候寒冷地区,年龄在40岁以上.肺心病的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气急,甚至喘息、痰多、心悸、水肿的基本症状和病理来看,应属于中医的"喘咳"、"喘嗽"、"水气"、"痰饮"等范畴,它的形成初在肺经,久则累及脾、肾、心、肝.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沈庆法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
2.米力农联合注射用血塞通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J], 徐元峰
3.柏晋梅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J], 白震宁;王海萍
4.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的Meta分析 [J], 冯校;何淑玲;贾春艳;陶誉鹭
5.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下):肾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J], 马成杰;李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治摘要】本文就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

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的“咳嗽”、“支饮”、“血证”、“肺胀”、“喘证”、“喘胀”、“心水”、“水肿”等病范畴。

一、临床资料3组共258例均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其中心功能不全Ⅲ级并呼吸功能不全171例,心功能不全Ⅱ级并呼吸功能不全Ⅱ级87例。

原发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病机关键:痰瘀蕴结于肺,致心血瘀阻。

本病的发生发展,多以久咳、久喘、久哮引起肺胀,肺胀不愈,痰涎内蓄,久而不除,在肺结成窠囊。

又因寒冷,草木烟熏,反复刺激,咳喘反复发作,肺气受伤,肺体受损,肺失宣发肃降,则津血不能循行上下内外,痰瘀蕴结于肺。

进而血行不畅,血脉不利,心气受伤,心体受损,形成肺心同病。

肺心之疾,久而不复,则上焦不治,中焦不运,脾失运化、转输之能。

且肝气内痹,津血瘀积于肝,致使肾失肝气之助、胃气之充、肺之清阳之济,则肾之阴阳不能相互转化,肾间动气亏乏,肾失纳气、封藏之力,清浊相混,水道不通,水气内犯外溢。

甚则五脏失调,经络失用,致使津、水、血、气失和,则清阳不入,浊阴不出,渗入营血,致浊邪弥漫,上闭清窍,脑髓失养,神明失主,阴阳将离,而见喘脱,喘厥之危候。

三、诊断(一)病史有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

(二)临床表现1.症状(1)肺、心功能代偿期:此期心功能代偿一般良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即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受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

胸痛可能因右心缺血或因炎症波及胸膜之故,咯血则较少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施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施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施治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属于中医的“肺胀”、“咳嗽”、“喘证”、“心悸”、“血证”、“水肿”等范畴。

《内经》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肺高则上气肩息”的记载,是关于本病症状的描述。

多因咳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心、肺、脾、肾功能失调或虚损,经络失用,津、水、血、气失和而发病。

病位在心在肺,涉及脾肾,症候表现虚实夹杂。

1 辨证施治1.1外寒内饮证候:喘咳气喘,遇寒加剧,胸闷憋气,心悸,痰白清稀或呈泡沫状,或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肢体痛楚,口不渴,舌质淡暗,苔薄白滑润,治法:解表化饮,祛痰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15g,桂枝15g,白芍15g,北细辛6g,干姜9g,半夏10g,甘草6g,五味子15g,瓜蒌15g,杏仁12g。

加减:咳痰量多者,加白芥子、苏子;恶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甚者,加羌活、白芷[1]。

1.2痰热壅肺证候:咳喘气短,痰多黄稠,喘不得卧,面赤心烦,心悸痞闷,口干而渴,面浮肢肿,口唇发绀,舌红绛,苔黄,脉多沉数或沉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清金保肺汤加减。

天冬20g,麦冬20g,沙参20g,石斛15g,玉竹12g,葶苈子15g,杏仁10g,瓜蒌20g,茯苓15g,当归15g,甘草6g。

加减:痰腥味异常或呈绿色者,加鱼腥草、败酱草、黄芩、山栀;胸憋、气短重者,加苏子、厚朴;口唇发绀甚者,加丹参、丹皮、赤芍。

1.3气滞血瘀证候:心悸怔忡,喘而胀满,腹胀纳呆,口干,渴不欲饮,两颧红赤,便秘,舌绛无苔,舌质隐青或有瘀点或瘀斑,脉多沉涩或结代[2]。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调营饮。

莪术10g,川芎15g,当归15g,元胡20g,赤芍20g,大黄5g,槟榔15g,陈皮15g,大腹皮20g,葶苈子15g,茯苓15g,桑白皮20g,细辛3g,肉桂10g,白芷15g,甘草9g。

加减:喘而胀满明显者,可加瓜蒌、厚朴;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者,可加丹参、地鳖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3-05-16T10:50:55.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晓霁[导读] 穿琥宁注射液适应证:清金化痰。

用于肺心同病合并感染的治疗。

李晓霁 (辽宁省熊岳镇北关长征社区卫生服务站 115009)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66-02 【摘要】目的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进行论证治疗。

结论本病之成,是以肺、心为本,痰浊、气滞、水饮、血瘀为标。

肾失潜纳之根,脾失运化之基。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的“咳嗽”、“支饮”、“血证”、“肺胀”、“喘证”、“喘胀”、“心水”、“水肿”等病范畴。

我院自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3例,经过辩证论治患者基本痊愈,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岁。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辨证论治。

2 审因论治
2.1外寒内饮解表化饮,镇咳平喘,方选小青龙汤加减:生麻黄15g,川桂枝15g,白芍药15g,北细辛5g,干姜10g,清半夏10g,生甘草5g,五味子15g。

咳痰量多者,加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顺气化痰;
2.2痰热壅肺清热饮痰,止咳平喘,方选清金保肺汤加减:天冬20g,麦冬20g,沙参20g,石斛15g,玉竹20g,葶苈子15g,杏仁5g,瓜蒌仁20g,茯苓15g,当归15g。

2.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选调营饮加减:莪术10g,川芎15g,当归15g,延胡索20g,赤芍药20g,大黄5g,瞿麦15g,槟榔15g,陈皮15g,大腹皮20g,葶苈子15g,赤茯苓15g,桑白皮20g,细辛3g,官桂10g,白芷15g,生甘草15g。

2.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方选涤痰汤,制半夏15g,制胆星10g,陈皮15g,枳实15g,茯苓15g,人参10g,石菖蒲15g,竹茹15g,生姜10g,甘草5g。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2.5阳虚水泛温阳化饮利水,方选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熟附子10g,干姜10g,肉桂15g,茯苓10g,生白术12g,丹参15g,藏红花15g,益母草15g,泽泻15g,猪苓15g,桂枝10g。

咯痰不利者,加竹茹、桔梗、胆南星、蛤粉等宣肺利痰;浮肿甚者,加车前子、泽泻、大腹皮、白茅根等利尿消肿;喘甚者,加炙麻黄、白果、炒葶苈子等泻肺平喘;
2.6厥脱益气固脱,强心醒神,方选生脉散加减,生晒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制附子15g,黄芪30g。

痰热内闭者,送服安宫牛黄丸;若厥脱己解,惟喘悸不宁者,以十味补心汤,药物:朱茯苓、炒壳仁:归身、党参、熟地炭、麦冬、远志、香附、桂圆心、水煎服。

3 中成药治疗
3.1蛤蚧定喘丸适应证: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用于肺心同病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虚喘。

服法:成人每次1丸,1日2次,口服。

3.2黄芪精口服液适应证:益气养阴,以益气为主。

用于肺心同病气阴两虚偏气虚者。

服法:每次10ml,1日3次,口服。

3.3滋心阴口服液适应证:益气养阴,以养阴为主。

用于肺心同病气阴两虚偏阴虚者。

服法:每次10ml,1日3次,口服。

3.4血府逐瘀口服液适应证:活血化瘀,用于肺心同病血瘀者。

服法:每次10ml,1日3次,口服。

3.5珠贝定喘丸适应证:补肺定喘,肺心同病各型之气喘。

服法:每次6粒,1日3次,口服。

3.6猴枣散适应证: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肺心同病痰热蕴肺之咳喘。

服法: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3.7桂龙咳喘宁适应证:温肺散寒,化痰除湿,肺心同病风寒或痰湿阻肺的喘咳。

服法:每次5粒,1日3次,口服。

3.8安宫牛黄丸适应证:清热化痰开窍,肺心同病痰热内闭之神昏。

服法:每次1丸,1日1-2次,口服。

3.9黄芪生脉饮适应证:益气养阴,肺心同病气阴两虚。

服法:每次10ml,1日3次,口服。

4 注射液治疗
4.1参麦注射液适应证:益气养阴。

用于肺心同病气阴两虚者。

用法:50ml参麦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150ml(或等量生理盐水)中,1日1次,静点。

4.2参附注射液适应证:益气养阳。

用于肺心同病阳虚水泛者。

用法:20~50ml参附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500ml(或等量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静点。

4.3丹参注射液适应证:活血化瘀。

用于肺心同病气虚血瘀者。

用法:10~20ml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150ml中,1日1次,静点。

4.4穿琥宁注射液适应证:清金化痰。

用于肺心同病合并感染的治疗。

用法:0.6g穿琥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等量生理盐水)中,1日1次,静点。

参考文献
[1]吴积海.补宗活血汤治疗慢性心肺疾病举隅[J].河南中医, 2008年08期.
[2]孟达.寇辉教授辨证治疗COPD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拾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