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doc

合集下载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1. 门诊医疗制度1.1 门诊挂号规定1.2 门诊就诊流程1.3 门诊医保结算规定2. 住院医疗制度2.1 普通住院流程2.2 重症监护室(ICU)入住规定2.3 住院医保结算规定3. 药品管理制度3.1 药品采购规定3.2 药品出库及储存规定3.3 药品使用及处方规定4.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4.1 医疗设备购置规定4.2 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规定 4.3 医疗设备报废及更新规定5.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5.1 医疗风险管理规定5.2 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规定 5.3 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控规定6. 医患沟通制度6.1 医患沟通流程6.2 医患纠纷处理规定6.3 医患隐私保护规定7. 医学伦理与道德规范7.1 医疗行为规范7.2 患者知情同意规定7.3 医学研究伦理规定8.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8.1 护理岗位职责规定8.2 入院护理评估流程8.3 出院护理指导规定9. 医疗费用管理制度9.1 医疗费用收据规定9.2 报销费用明细规定9.3 医保外费用报销规定10.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0.1 医疗安全教育规定10.2 医疗事故预防措施规定 10.3 医疗安全报告及处理规定11. 感染防控制度11.1 感染防控管理规定11.2 感染监测与报告规定11.3 感染防控培训规定12. 医学影像管理制度12.1 医学影像采集与存储规定 12.2 医学影像报告规范12.3 医学影像隐私保护规定13. 中医药服务管理制度13.1 中医诊疗规范13.2 中医药保健服务规定13.3 中医药文化传承规定14. 急诊医疗制度14.1 急诊流程与规范1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规定 14.3 急诊医疗资源调配规定15. 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制度15.1 互联网医疗服务资质管理规定 15.2 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安全规定 15.3 互联网医疗服务争议处理规定16. 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16.1 医疗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规范 16.2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规定16.3 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规定17. 学科带头人管理制度17.1 学科带头人评定与选拔规定17.2 学科带头人职责与义务规定17.3 学科带头人绩效考核规定18. 制度执行监督与评估18.1 制度执行考核规定18.2 制度执行监督与纠察规定 18.3 制度改进与优化规定附件:1. 门诊挂号流程图2. 住院流程图3. 药品管理流程图4. 医疗设备购置流程图5. 医疗质量评估指标表6. 医患沟通示范对话7. 护理质量评估指标表8. 医学影像管理流程图9. 中医药服务评估指标表10. 急诊医疗资源调配流程图11. 互联网医疗服务审批流程图12. 学科带头人考核评分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门诊挂号规定:指医疗机构门诊部门对患者进行预约或现场挂号的具体规定。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文档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一、总则1.1 目的和范围旨在规范医疗服务,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疗领域的发展。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二、患者权益保障2.1 信息透明2.2 平等就医2.3 纳入医保范围2.4 明码标价2.5 合理用药2.6 合理检查2.7 独立第三方评估三、医疗质量管理3.1 临床路径管理3.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3.3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3.4 医疗纠纷调解四、医疗费用管理4.1 合理定价4.2 检查费用公示4.3 限制高价医疗器械使用4.4 医保报销及结算规范4.5 医疗费用追溯五、人才培养与管理5.1 医疗专业人才培养5.2 专业技能评价5.3 岗位职责明确5.4 离职与转岗管理5.5 勤勉尽责附件:1. 《医疗服务合同范本》2. 《医疗执业许可证样本》3.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名录》4. 《医疗费用明细清单模板》5. 《医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服务合同:医务人员与患者签订的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合同文件。

2. 医疗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获得执业资格的凭证。

3.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的第三方机构。

4. 医疗费用明细清单:详细列出患者就医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明细。

5. 医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医疗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划的计划。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困难:医疗机构人员培训难度大,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

解决办法:建立统一的医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要求,加强培训师资力量。

2. 困难:医疗费用公示不规范,患者缺乏费用了解渠道。

解决办法:要求医疗机构明码标价,公示费用清单,提供费用咨询渠道。

3. 困难:医疗纠纷处理不及时,患者权益未得到及时保障。

解决办法: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名录,及时处理医疗纠纷,保障患者权益。

4. 困难:医疗费用追溯困难,不便于监督和管理。

解决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费用追溯机制,确保费用真实性和合理性。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而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则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这些制度涵盖了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医务人员的行为提供了规范和准则。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首诊医师要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

如果遇到疑难病症或复杂情况,首诊医师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报告科室负责人。

在诊断明确前,不得随意转诊患者。

二、三级查房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检查医嘱执行情况,解决疑难问题等。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要每日至少查房两次,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三、会诊制度会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或专业之间,为了解决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问题而进行的协同诊疗活动制度。

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会诊包括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等。

会诊医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并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

对于紧急会诊,会诊医师应在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

四、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

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三级护理适用于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

医疗安全18项核心制度(2018年度).doc

医疗安全18项核心制度(2018年度).doc

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目录(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2.按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

机构内急会诊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

3.医疗机构应当统一会诊单格式及填写规范,明确各类会诊的具体流程。

4.原则上,会诊请求人员应当陪同完成会诊,会诊情况应当在会诊单中记录。

医疗安全18项核心制度(2018年度)

医疗安全18项核心制度(2018年度)

醫療安全十八項核心制度目錄(1)首診醫師負責制度。

(2)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3)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4)會診制度。

(5)急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6)手術分級分類管理制度。

(7)術前討論制度。

(8)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9)查對制度。

(10)病曆書寫與管理制度。

(11)值班與交接班制度。

(12)分級護理制度。

(13)新技術和新項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報告制度。

(15)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

(16)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17)臨床用血審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診負責制度一、第一次接診の醫師或科室為首診醫師和首診科室,首診醫師對患者の檢查、診斷、治療、搶救、轉院和轉科等工作負責。

二、首診醫師必須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必要の輔助檢查和處理,並認真記錄病曆。

對診斷明確の患者應積極治療或提出處理意見;對診斷尚未明確の患者應在對症治療の同時,應及時請上級醫師或有關科室醫師會診;三、首診醫師下班前,應將患者移交接班醫師,把患者の病情及需注意の事項交待清楚,並認真做好交接班記錄。

四、對急、危、重患者,首診醫師應采取積極措施負責實施搶救。

如為非所屬專業疾病或多科疾病,應組織相關科室會診或報告醫院主管部門組織會診。

危重症患者如需檢查、住院或轉院者,首診醫師應陪同或安排醫務人員陪同護送;如接診醫院條件所限,需轉院者,首診醫師應與所轉醫院聯系安排後再予轉院。

五、首診醫師在處理患者,特別是急、危、重患者時,有組織相關人員會診、決定患者收住科室等醫療行為の決定權,任何科室、任何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絕。

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查房實行正(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三級查房。

危重者入院後當天要有上級醫師查房;夜間病重者入院後,次日要有上級醫師查房記錄,二級醫師書寫三級醫師查房記錄,一級醫師書寫二級醫師查房記錄,查房前各級醫師對需要進行討論診斷和治療の病例,事前應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作好充分准備,以提高查房質量。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一、概述医疗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体系中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旨在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和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将详细介绍包括医患沟通、医疗安全、医疗纠纷处理等在内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二、医患沟通制度1. 医患沟通原则和准则2. 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方法3. 医患沟通的技巧和策略4. 医患沟通的培训和评估三、医疗安全制度1. 医疗事故风险评估与防范2. 医疗器械设备安全管理3. 病历文书质量管理4. 医疗纠纷调解与处理四、临床路径管理制度1. 临床路径的制定与更新2. 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监测3. 临床路径的评估与优化五、医疗费用管理制度1. 医疗费用的透明化2. 医保支付机制的合理调整3. 医疗费用的审核与控制六、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 药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2. 药品使用的规范与监控3. 医疗器械管理的标准与要求七、医疗纠纷处理制度1. 医疗纠纷的调解与仲裁2. 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与赔偿3.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经验总结八、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制度1. 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 医疗质量数据收集与分析3. 医疗质量改进的机制与方法九、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1. 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2. 医疗数据的采集与共享3. 医疗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十、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管理制度1. 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2. 患者隐私与医疗保密制度3.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与职责十一、医疗队伍建设制度1. 医师培训与继续教育2. 护士培训与专业发展3. 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十二、医疗负担分担制度1.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2. 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3. 社会救助与慈善捐助机制十三、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制度1. 医疗机构规划与布局2. 医疗资源调度与分配3. 门急诊病人资源管理与引导十四、医疗财务管理制度1. 医疗费用的结算与核算2. 医疗机构财政预算与收支管理3. 医疗机构资金流动性管理十五、医疗科研与创新制度1. 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2. 临床试验与新技术的应用3. 医疗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十六、医疗设施与环境管理制度1. 医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2. 环境卫生与医疗废物处置3. 医院安全与应急管理十七、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制度1. 医疗机构的评审与监督2. 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监测与报告3. 医疗纠纷的调查与处理十八、医患信任建设制度1. 医院文化与医疗服务理念的宣传2. 医患关系修复与重建3. 公众参与和舆情管理附件:1. 医患沟通培训课程教材2. 医疗器械安全管理指南3. 临床路径示例案例4. 医疗费用审核与控制手册5. 药品采购合同模板6. 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规则7.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文件8.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手册9. 患者告知书范本10. 医生执业准入和注册规定法律名词及注释:1. 患者权益保护法:指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法律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范医疗机构经营行为和管理要求的法规3. 医疗纠纷处理条例:规定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的法规4.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的法规困难及解决办法:1. 沟通障碍问题: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和建立沟通评估机制来解决2. 资金不足问题:采取多元化筹资方式,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捐助3. 技术难题: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科研创新和新技术应用的推广和培训以上为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的详细内容,可作为参考。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2018版)文档编号:日期:适用范围:所有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核心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条核心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第三条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第四条核心制度的管理机构和职责第二章医务人员管理制度第一节医务人员准入制度第二节医务人员聘用制度第三节医务人员岗位设置和管理制度第四节医务人员待遇和激励制度第五节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第六节医务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第一节临床规范管理制度第二节医患沟通和信息管理制度第三节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处理制度第四节医疗质量数据统计和分析制度第五节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第六节医疗纠纷调解和仲裁制度第四章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第一节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第二节药品管理制度第三节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第四节医疗用品和消毒管理制度第五节病房和手术室管理制度第六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第五章医疗费用管理制度第一节医疗价格管理制度第二节医保结算管理制度第三节自费和医保报销比例管理制度第四节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管理制度第五节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费管理制度第六节医疗费用监督和检查制度第六章医疗诊疗技术管理制度第一节医疗诊疗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制度第二节医疗诊疗技术设备和器材管理制度第三节医疗诊疗技术操作和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第四节医疗诊疗技术质量评估和改进制度第七章医疗信息管理制度第一节病案管理制度第二节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第三节医疗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第四节医疗信息共享和交流制度第五节医疗信息质量监控和审核制度第八章综合支持管理制度第一节设立和撤销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第二节医疗机构合作和联合管理制度第三节医疗机构设备和设施管理制度第四节医疗机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第五节医疗机构行政和人事管理制度第六节医疗机构行为规范和道德约束制度附件:1. 所涉及的附件一2. 所涉及的附件二3. 所涉及的附件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律名词一:注释一2. 法律名词二:注释二3. 法律名词三:注释三困难及解决办法:1. 难题一:解决办法一2. 难题二:解决办法二3. 难题三:解决办法三如有问题,请联系:联系人:邮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信息安全管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
(一)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