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物资源概况
广西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对策——在“保护区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生 态 系 、 海 过 渡 带 生 态 系 ), 息 着 我 国 仅 有 的 滨 栖 两种 国家一级 海 洋 哺乳 动 物儒 艮和 中华 白海 豚 。 沿 岸 生 长 着 占 全 国 3 % 的 红 树 林 和 罕 见 的 海 草 7
22 .
近 岸 海 域 水 质 的 污 染 影 响 与 破 坏 海 洋 生 物 目前 , 部 湾 近 岸 大 部 分 海 域 保 持 一 类 水 质 , 北
施; 增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 改变海洋生态环境保 护理念 ; 二是钦 州 学院为北部 湾海 洋生态环 境保护提供
基 础 和 交 流 平 台。
[ 关键词 ] 北部湾 ; 海洋生态环境 ; 现状 ; 护对策 保
[ 中图分类号 ]X 7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7 8 1 ( 0 0 0 0 0 0 6 3— 3 4 2 1 )6— 0 9— 6
第2 5卷 第 6期
V0 _ 5 No 6 l2 .
钦
州
学
院
学
报
21 0 0年 1 2月
De .,201 c 0
J OUR AL O NZ N F QI HOU UN V S T I ER I Y
厂 西 《部 湾 洋 生 态 环 境 的 产 ・ :▲ ; f : 海 现 状 与 保 护 对 策
州 海 峡 , 西 跨 度 约 5 0公 里 , 北 延 伸 约 4 0公 东 5 南 0
捕捞价 值 的 5 0多 种 , 红 鱼 、 斑 、 鲛 鱼 、 鱼 、 以 石 马 鲳 立鱼 、 线 鱼等 1 金 0多 种 最 为 著 名 。 广 西 沿 海 滩 涂
生物 资 源 丰 富 , 有 4 共 7科 、 4 1 0多 种 , 贝 改课题 资助 [ 目号 : 项 桂教高教 (0 6 14号. 9 20 ) 9 第 8号] 。 [ 作者简介]李 尚平 (9 6一 , 广西博 白人 , 州学院院长 , 15 ) 男, 钦 教授 , 士。 博
广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介绍

广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
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
这里地貌类型丰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弧形山脉等。
其中最高点是梧州市的翠峦山,海拔高度达2178米,而广西的第二高峰是大平山,海拔高度达2044米。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7.5~23.5℃之间。
广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
此外,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水资源总量约2377.3亿立方米。
广西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约1796千米,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南缘的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
在人文方面,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98万,占自治区常住人口的36%。
这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桂林山水、环江喀斯特、左江花山岩画等风景名胜闻名中外。
同时,广西还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和发生地,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色起义等。
总之,广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指导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精神,我区组织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广西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广西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生态问题和产生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确定对保障广西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促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为广西陆域部分,不包括海洋。
一、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区划依据(一)基本原则1(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为主,次要功能服从主要功能。
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坚持生态调节功能优先的原则,优先定位生态调节功能。
2(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同区域保障生态安全作用的差别,从区域、流域的层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生态功能类型。
3(协调原则:生态功能类型的确定与自治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林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协调。
4(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划分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
(二)主要目标1(分析广西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明确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广西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广西林业产业概况

广西林业产业概况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林业产业》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广西地处亚热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
性丰富程度居全国第三位。
全区有林地面积2.39亿亩,居全国第6位,森林面积218亿亩,全区速丰林近4000万亩,2014年森林覆盖率达62%,居全国第三位;森林蓄积量68亿立方米。
【总页数】1页(P29-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广西林业:着力打造广西林业生态升级版和产业升级版——访广西林业厅厅长陈
秋华 [J],
2.全国第一批成立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广西唯一国家甲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 [J],
3.陕西省林业产业概况 [J],
4.广西六堡茶产业概况及发展对策研究 [J], 张凌云;苏敏;吴潜华;覃榆茏
5.践行绿色发展广西林业争先--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杨超、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阳 [J], 张雷;袁琳;谢彩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林市自然资源

玉林市自然资源
玉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玉林市境内
山川起伏,水土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宝库。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水资源、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介绍玉林市独特的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
玉林市地处广西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
境内地势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地形多样化。
这种地理环境为玉林市的自然资源提供了
丰富的基础,同时也造就了玉林市独特的自然风光。
水资源
玉林市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河流、湖泊和水库。
其中,灵渠是玉林市的标志性
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遗产”。
灵渠水系的灌溉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
业生产的发展,为玉林市的经济繁荣贡献了重要力量。
气候条件
玉林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适宜
农作物生长。
这种宜人的气候条件为玉林市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吸引了众
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生物多样性
玉林市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境内各类植被
丰富多样,动物种类繁多。
玉林市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努力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促进生态平衡,保护好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
玉林市的自然资源之丰富,为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一、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
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
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
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637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
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
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
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
2001年总人口4788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32.79%。
二、地理地形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
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1.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
其特征是:(1)盆地大小相杂。
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
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
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第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
广西海洋资源概况

广西海洋资源概况发布时间:2011-11-2 信息来源:广西国土资源厅网站一、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地位(一) 广西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陆地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地区国土总面积20299平方公里,占广西国土总面积的8.5%;人口525.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1.2%。
近年来,随着沿海港口建设迅速发展,南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区内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与完善的,使西南出海大通道已初具雏形。
广西沿海地区位于北部湾北部,处于我国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最西南岸段海域,以英罗港为起点,沿铁山港、北海港、大风江、钦州湾、防城港、珍珠港等沿岸,西对北仑河口,沿海有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三个地级市,构成新月形中枢地带。
广西沿海地区面向东南亚、背靠祖国大西南,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再加上沿海开放、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优势,以及宽松的投资环境,广西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
广西拥有大陆岸线1,595公里(见表1),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51个,岛屿岸线531.20公里,天然优良港口资源丰富。
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1个(见表2),其中可开发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钦州港、铁山港、防城港、珍珠港、北海港等多处。
沿海滩涂面积约150万亩,20米水深以浅海域约800万亩。
沿海滩涂生长有面积占全国40%的红树林,总面积5654平方公里(见表3)。
涠洲岛周围浅海生长有珊瑚礁,这两类重要的热带生态系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滨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28种,主要是石英砂矿、陶土矿、石膏矿、石灰石矿等。
广西南部濒临的北部湾面积12.9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
据调查,北部湾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其中儒艮、中国鲎、文昌鱼、海马、海蛇、牡蛎、青蟹十分著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
美丽广西的简单介绍

美丽广西的简单介绍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第二大特色经济区。
由14个自治州、两个自治县、一个自治市组成,首府是南宁市。
广西是最重点发展经济全域旅游,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主要发展旅游业、农业、工业和信息等经济体系,是一个多语言交融、多民族融合、多文化交流的地域,被誉为“天下第一艺谷” 。
二、特色资源广西孕育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技艺发达,中华泼斑画、木雕、剪纸、瓷器和浮雕陶瓷等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犹如一家之宝。
而较早研发的芦苇编结工艺术“浿歌”正成为新的百姓艺术经济;广西还拥有濒临绝迹的廉江闹剧,犹如“中国歌剧之父”。
三、旅游文化广西气候宜人,温暖湿润,十分适宜旅游。
景色秀丽,有群山环绕,河流灿烂,林木葱翠,水乡田园、丛林森林、园林园艺、湿地、滨海海岸等森林资源丰富,天然生态环境优良,能够提供人们安稳放松的休闲体验;渝水河、宝峰湖、婆罗洲、玉林、百色、海口等特色景点因地质地貌、生物资源如数家珍,吸引着国际旅客。
四、经济广西地处南部,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低。
近几年,政府加大力度推进了经济的发展,重点发展农业、旅游业和制造业等产业,努力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给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援助和帮助,全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财富之省。
五、历史悠久广西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广西壮语是许多古老东亚部落的源头,古代“中国南方文明”是从这里蔓延出去的。
广西西部山地不断发现有丰富的古代遗迹,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以及宋元时期的石窟寺和十二个地方的古壮族楼宇风貌,均见证着广西的历史沧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生物资源概况
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多样复杂,滋生和蕴藏着种类众多、组成复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森林类群多样,伴随而生的东洋界、东南亚大陆热带、亚热带树栖特有动物灵长类、鸡形目难种类、有蹄类哺乳动物、食肉类猛兽、两栖爬行类动物等,以及珍稀植物,种类多,分布广。
此外,北部也出现有不少古北界的种类动植物。
因此,种质资源相当丰富。
(一)植物资源
广西植物资源丰富,已知有289科、1,670多属、6,000多种。
其中,乔木、亚乔木有120科、480多属、1,800多种。
国家公布濒危保护植物389种,广西占有113种。
其中:一级保护植物全国8种,广西有3种;二级保护植物全国有143种,广西有47种:三级保护植物全国有222种,广西有63种。
仅中国才有的珍稀植物资源,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的银杉属古老植物,最早发现于广西。
还有龙州舰木玉,资源冷杉、那坡擎天树、猫儿山华南铁杉、十万大山华南坡垒、广西桫锣、金花茶等。
有经济价值的昆虫资源产物有紫胶、五倍子、蜂蜜、白腊虫、虫茶等。
野生经济植物和特种用途的树木、灌木、草本等各类繁多,从林中采割流出液体和从树叶、种籽加工提炼的有松脂、安息香、栲胶、橡胶、茴香油、肉桂油、白兰花油、茶油、柠橡油、棒油、山苍子油等,还有用菌丝培植大量香菇、木耳等。
广西主要的珍稀植物有43种,分属22科、36属,大致分四类:孑遗稀有树种4种;珍稀用材树种20种;珍稀经济树种7种;珍稀观赏树种12种。
从地理分布上看:主要在桂西南高温多湿的热区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季雨林中,分布于桂南、桂西南的北热带、南亚热带的十万大山、大容山、六韶山、六万大山、大明山,以及中亚热带的大瑶山、九万大山、元宝山等山地,还有在桂北龙胜花坪林区、兴安、资源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等。
广西主要珍贵树种有银杉、桫椤、擎天树、马尾松、冷杉、短叶黄杉、福建柏、油杉、铁杉(南方铁杉、长苞铁杉)、穗花杉、长叶竹柏、砚木、金丝李、格木、紫荆木、狭叶坡、观尖木、香籽楠、楠木广西青梅、大叶木兰、大叶木莲、华南栲、青钩栲、苏木、见血封喉、凹叶厚朴、蝴蝶果、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肥牛树、金花茶、叉叶苏铁(云南苏铁)、鹅掌揪、水松、白豆松、蓖子三尖杉、海南粗榧、海南五叶松、翠柏、鸡毛松、从叶红豆、八宝树等。
(二)动物资源
根据调查和文献记载,已知广西有鸟类530种和亚种,隶属于19目、56科,占全国1.186种的44.7%;兽类113种,隶属10目、32种,占全国450种的25.1%;两栖类152种,隶属3目、11科,占全国320种的47.5%。
其中:鳖类有20种,占全国24种的83.3%;晰蜴类39种,占全国117种的33.3%;蛇类93种,占全国173种的53.7%。
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两级,广西属于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4种,二级保护有119种,还有大量经济药用、观赏动物。
灵长类。
广西灵长类动物(主要是猴类)相当丰富,全国有18个品种,广西就占
10种,分布遍及全区,主要以桂西南为多。
主要品种有白头叶猴、黑叶猴、懒猴、长臂猴、猕猴、熊猴、鼯尾猴、红面猴、四川短尾猴、树鼯等。
其中猕猴(恒河猴)又称广西猴,广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白头叶猴为广西独有。
野生兽类。
有120多种,广泛分布全区。
野生食肉目。
主要品种有大灵猫、大斑灵猫、缟灵猫、棕猫、椰子猫、红颊蒙、食蟹蒙、黄鼬、青鼬、山灌、水獭、华南虎、金钱豹、黑熊、豺等。
啮齿目。
有巨松鼠、麦氏花鼠、白班鼯鼠、猪尾鼠、拟袋鼠、白腹巨鼠、箭鼠、中华竹鼠、银鼠等。
翼手目。
有果蝠、蛸尾蝠、黄蝠、狐蝠等。
偶蹄目。
有野猪、赤鹿、小鹿(黄猄)、鬣羚(苏门羚)、林麝、梅花鹿、青羊等。
鸟类。
广西鸟类丰富,分布全区各地。
共有400多种,约占全国的34%,常见的鸟类有原鸡、冠班犀鸟、长尾阔嘴鸟、红头咬鹃、棕腹橙鸭、夜蜂虎、棕三趾鸠、金猴拟啄、花鸪、竹鸡、斑鸠、珠项斑鸠等。
两栖类。
有61种,主要有大鲵、肥螈、细痣庞螈、中国瘰螈、鱼螈、中国树蛙、獭皮蛙、华南西蛙、华南雨蛙、斑腿树蛙、细花狭口蛙、大树蛙、花姬蛙、大头蛙、竹叶蛙、大蟾蜍、宽头大角蟾、小角蟾、隐耳蟾蜍、中华大蟾蜍、淡尾角蟾、黑眶蟾蜍、强婚刺铃蟾等。
爬行类。
有126种,主要有胸龟、大头平胸龟、山瑞、鳖、金钱龟、海龟、棱皮龟、玳瑁、丽龟、龟;蛇类,北部湾有青环海蛇、小头海蛇、环纹海蛇、溴灰海蛇、平颜海蛇、海蝰;陆地常见的有大蟒蛇、眼镜王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尖易蛇、菜花烙铁蛇、蝰蛇、烙铁头、竹叶青等;晰蝎类,常见有飞蜥、变化树蜥、丽棘蜥、巨蜥、蛤蚧、瑶山鳄蜥等。
其中,蛤蚧是广西有名的药用动物,占全国的80%。
著名的瑶山鳄蜥为广西独有,是中国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