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简析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
其实一座具有悠久文化历史,且极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
作为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网师园东宅西园,有序结合。
把池水作为园林的中心,把园林分成东部的住宅区、南部的宴乐区、中部的环池区、西部的内园殿春簃还有北部的书房区五个分区组成。
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其中中部为主园,名曰“网师小筑”,以全园以水池彩霞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
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
沿池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体。
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
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
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网师园以它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成为“小园极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
西南侧的濯缨水阁和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亭遥遥相对。
这些建筑形体各殊,装修精丽,其倒影又与天光浮云交映于碧波之中,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
再北为集虚斋、五峰书屋和殿春簃等建筑,都是旧日园主读书作画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浅谈网师园造园分析

2.2 借景
网师园是一个无园外之景可借的园子,但借景的手
法依然运用很多。比如从小山丛桂轩到蹈和馆,曲 廊弯弯折折,来来回回,似乎相隔遥远,但是透过 两块湖石的间隙,先让人窥见一斑。一方面,暗示 了蹈和馆东侧院落幽静的意境,增加了旅程的兴致。 另一方面又使小山丛桂轩西南面的L形院落的转折点 成为了一个有景可望的停留点,从而连接起了院子 的两个部分。
七、小结
网师园为古典园林中的小园典范,在叠山理 水、置石造景、空间营造等各方面值得我 们在今后的规划设计方面学水阁”、 “射鸭廊”、“竹外一枝轩”等均低临水面,或 突出于水面石矾之上,反衬水面的开阔;沿岸的 叠石驳岸高低错落,有多处洞穴,象征水广流远; 水面聚而不分,在东南角视野则收拢于微微拱露 的“引静桥”,在西北角止于低矮的石板曲桥, 水在这对角线的两端尽头也蜿蜒成两处浅浅的港 湾,水的不尽之意得到了淋漓表达。同时,从不 同视角观看湖面,建筑、山石、植物在水中形成 高低错落、互相掩映的完美倒影蓝天、白云、清 晰的倒影、平静的水面、优美的景观……狭小的 水面非但不小,反而令人感觉到广阔而深远。
二、 平面图
三、 分析
1.网师园的空间特征: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最重要的特质。 这与私家园林的立园哲学和限制条件有关。从魏 晋以来,园林不仅是居家立身之所,更是士大夫寄 托理想,完善人格的载体。随着明清封建制度的 深化,园林也成为官宦和商贾的追求对象。他们 既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隐逸,又乐于尘世的丰裕 世俗。因此就出现了这一“第二自然”—私家园 林的兴盛。既居于尘又出于尘,既有隐逸清静之趣, 又与城市繁华一墙之隔。这注定了园林既要承载 山林自然的所有特征,又要满足城市的丰裕生活。 因此,园林被称为壶中天地,城市山林。
网师园介绍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南侧,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址, 称“渔隐”;后废。清乾隆时重建;借“鱼隐”的含意,改称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此园以布局紧凑。建 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 园在住宅的西侧;中部凿大池,面积约半亩,池岸西北、东 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沿池布 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但 位置和造型得体。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 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 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濯缨 水阁和池北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 到风来亭遥遥相对。这些建筑形体各殊,装修精丽;其倒影又 与天光浮云交映于碧波之中,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池北岸上 植白皮老松;虬枝遒劲,树干斑斓苍古。再北为看松读画轩、 集虚斋、五峰书屋和殿春簃等建筑,都是旧日园主读书作画之 所,布置疏朗清幽。
网师园由濯缨水阁望竹外一枝轩
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网 师 园 由 曲 廊 至 小 山 丛 桂 轩
网师园小山丛桂侧面花窗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
网 师 园 远 望 看 松 读 书 轩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门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内景
网师园看松读书轩
网师园殿春簃
网师园殿春簃
网师园殿春簃内景
网师园殿春簃窗内石景
网师园殿春簃窗内竹景
网师园殿春簃西书房
网师园冷泉亭
网师园冷泉亭前围墙及树影
网 师 园 殿 春 簃
网 师 园 射 鸭 廊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对景
网师园樵风径望濯缨水阁
网师园藻耀高翔门
网师园万卷堂前院
网 师 园 万 卷 堂
网师园简析

苏 州 网 师 园 赏 析
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是苏州宅园 中以少胜多的造园典范,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谢谢大家!
三、景观小
2、冷泉亭
半冷 亭泉 。亭 在 涵 碧 泉 旁 , 是 倚 墙 而 筑 的 方 形
三、景观小
3、月到风来亭
命名源于韩愈的名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亭虽小,亭中镜子有大世界。
三、景观小
4、窗景
三、景观小
5、平石桥与引静桥
石桥虽小却联系两岸,营造空间变换的感觉,
三、景观小
6、云岗
——苏州网师园命名由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中 东 全 网 为部 部 园 园为 为 由 师 林主 建 三 风体 筑 部 园 景水 住 分 平 。景 宅 构 ,区成面 西,:图
网师园是苏州众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 以小见大是其明显的筑园特色,今天我们将沿此主题对网师园进行赏析。
一、面积小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原名“渔隐”,取自隐士高洁 之意。 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重建, 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 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
曾有人这样解释道: “予曾泛舟五湖之滨,见彼为网师者,终其身出没于风涛。 倾侧中而不知止,徒志在得鱼而已矣,乃如故三闾大夫之所。 遇者,又何其超然致远也。”
但黄 位石 置假 和山 造“ 型云 得岗 体” 体 量 不 大 ,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
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
十全街南侧。
多路公车(204,501,511,47)可达,与苏州饭店、南园饭店等饭店相距仅几十米。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
网师园面积仅8亩多,是一座中型府宅园林,全园可分作三大部分:东部是宅院区,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
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网师园采用的是典型的东宅西园的格局。
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
东南代表尊贵的位置A区是礼仪区,大门—轿厅—万卷堂—拮秀楼。
西南B区是宴乐区,最初就是乾隆时宋元宗为奉母宴乐而建的。
包括灌缨水阁,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和现字画商店等。
西北部C区是四个书房:殿春籍,看松读画轩,集虚斋和五峰书屋。
东北D区是居住区,包括集虚斋,五峰书屋,万卷堂,拮秀楼的二层及梯云室和现公园办公楼等。
中部为围绕主水面的中心景观区。
这些区域围绕着以水体为主的院子布置。
因此,网师园最基本的布局还是很规整的合院式。
建筑:水边建筑运用以下处理手法(1)临水小体量建筑濯樱水阁是低临水面,或突出于水面石矶上,亲水尺度,并衬托出水面宽阔。
(2)稍大体量建筑的退后与水面相隔,如小山丛桂轩北侧“云冈”假山阻隔轩中望向水面的视线,既满足功能又引入假山这一造景元素,使水面四周景色又添一个层次。
此外二层建筑与一层建筑相称,前景与背景关系拉远空间,使立面层次丰富分明,整个景区精致而富于变化。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介绍网师园课件

学习交流P”PT 、“度香艇”、“无喧庐凡名花奇卉
8
无不览胜于园中。”
濯缨水阁
“濯缨水阁”为榭的代表,乃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句意而得名。建筑坐南朝北,基部用石梁柱架空,水流
阁下,宛若浮于水上。屋顶单檐卷棚歇山式,戗角起翘,势若飞动。
室内两旁配和合窗,图案精美。南墙中辟矩形砖细窗宕,巧借园内天
人民政府
学习交流PPT
10
空间布局
园内分东、 中、西三部份。东部为住宅;中部是主园:西部是内园。 整个布局以封闭为主,外型整齐均衡 。
学习交流PPT
11
B A
C D
典型的东宅西园的格局。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
1.东南代表尊贵的位置A区是礼仪区,大门—轿厅—万卷堂—拮秀楼。
2.西南B区是宴乐区,最初就是乾隆时宋元宗为奉母宴乐而建的。包括灌缨
学习交流PPT
4
“网师”,就是渔父、钓叟,又与“渔
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是以
渔钓精神立意的水园。所谓渔钓精神,
并非去追随那位高唱《沧浪歌》、
“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王逸《楚辞章句》)的渔父,而是藉滉
漾夺目的山光水色,寄寓林泉烟霞之志
,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宋郭熙、郭
思《林泉高致·山水训》)以悦耳目,
水阁,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和现字画商店等。
学习交流PPT
12
B C
A D
3.中部为围绕主水面的中心景观区。
4.西北部C区是四个书房:殿春籍,看松读画轩,集虚斋和五峰书屋。
5.东北D区是居住区,包括集虚斋,五峰书屋,万卷堂,拮秀楼的二层及梯云室和现公
园办公楼等。
这些区域围绕着以水体为主的院子布置(内向)。因此,网师园最基本的布局还是很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地处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
现为市内友谊路南侧。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是一座“文人园林”。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网师园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网师园的历史沿革网师园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号“渔隐”。
清乾隆年间(1765年前后),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筑园其地,有楼、阁、台、亭等,号称12景,取名“网师小筑”。
乾隆末年(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买下此园,添筑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蹈和馆、月到风来亭、云冈、竹外一枝轩、集虚斋等建筑,遂成现在布局的基础,仍沿用“网师”旧名,由于园主瞿姓,故又称“瞿园”,亦称“蘧园”。
同治年间,网师园为江苏按察使李鸿裔所有,更园名为“苏邻小筑”。
李鸿裔死后,嗣子少眉继有其园,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增建撷秀楼。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园归清光绪朝将军达桂。
辛亥革命后,东北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民国6年(1917年),赠于其师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又称“张家花园”,筑琳瑯馆、道古轩、殿春簃、箩月亭诸胜。
抗日战争前,国画大师张大千和张善孖借寓网师园内,同时居住园中的还有近代金石书画家叶恭绰等人,张氏昆仲的画室大风堂,就是现在的殿春簃。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介绍网师园

濯缨水阁
循着名为樵风径的爬山廊 ,向西而后北折,来到“濯缨 水阁” 。阁前凿—泓碧池,周 围缀以山石、花木、古树,倒 映在水中,景园十分精致、幽 深。水池约400平米见方,集 中置于园的中心位置。池岸的 叠石层层低下,源头、水尾隐 藏于峰回路转之处、水榭花墙 之间。四周建筑布置得疏密有 致,高低得宜。当游人在幽闭 的山石丛林中 作了一番山重水 复、柳暗花明的体验后,游历 至此,不禁感到豁然开朗,不 仅平添了花光水影的悠悠诗韵 ,而且还拓展了景物的画外空 间。
李鸿裔父子
同治初年,园归咸丰举人李鸿裔, 因园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 “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 封 掉了水门,填池西侧筑墙,形成了殿春 簃小院。光绪二十二年,李子李少眉填 池东侧增建揽秀楼。经过两次填池造楼 之后网师园的格局已经基本与现在的网 师园相同了。其中主要厅堂有一下几个 :万卷堂、撷秀楼、轿厅、濯缨水阁、 小山丛桂轩、竹外一枝轩、月到风来亭 、蹈和馆、集虚斋、云岗、殿春簃、五 峰书屋、看松读画轩
网师园
成员:
简
造
介 变
园 手 法
迁空
间
布
局
网 师 园
网师园
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 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 变更,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 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 成了这一古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 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 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通过山池的遮 挡,使主体建筑不会一览无余 ,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 是一种“欲扬先抑”的设计手 法。网师园中“云岗”起的就 是这个作用。山池也能够增强 景深,丰富建筑之间的景观层 次,因此,网师园虽“地只数 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旷如 奥如,殆兼得之矣”。在网师 园中部这个最大的院落里,山 池的巧妙组合,使得建筑虽近 在咫尺,感觉却是远在天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师园是苏州众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 以小见大是其明显的筑园特色。
网师园的特点
一、面积小 二、布局精致小巧 三、景观小
一、面积小
网师园的占地约半公顷,不及拙政园的 六分之一,世界遗产园林中面积最小、苏 州园林小中之最。
二、布局精致小巧
因其占地有限,故设计时布局紧凑。建筑、小品 与外景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交相辉映,方显整 体不赘余,不局促。
石桥虽小却联系两岸,营造空间变换的感觉,
5、云岗
和体 黄 造量 石 型不 假 得大 山 体, “ 但云 位岗 置”
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展现无限 的内容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网师园以小见大的 主题贯穿全园,使得网师园以少胜多,在众多园林 中出类拔萃典型,这是我们应去挖掘的一个范例。 希望通过今天我们对网师园的不全面的赏析,让大 家对网师园也产生研究的兴趣,我们一起思考学习。
谢谢大家!
苏 州 网 师 园 赏 析
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是苏州宅园 中以少胜多的造园典范,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部中 东 全 网 为部 部 园 园为 为 由 师 林主 建 三 风体 筑 部 园 景水 住 分 平 。景 宅 构 ,区成面 西,:图
1、待潮
人潮游 思水人 绪涌不 引入禁 向,会 波然问 澜而此 壮待处 阔潮小 的亭 的在 方涵 形碧 半泉 亭旁 。 , 是 倚
3、月到风来亭
命名源于韩愈的名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亭虽小,亭中镜子有大世界。
4、平石桥与引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