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朝820年图说地图及其说明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历史详尽地图

中国古代历史详尽地图

夏朝时期地图(前2207~前1766)商朝时期地图(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西周时期地图(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

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三家分晋(前403)战国时期(前475—前221)长平之战(前260年)秦灭六国(前230—前221)秦朝地图(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巨鹿之战(前207年)西汉地图(前206——9)七国之乱(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丝绸之路(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昆阳之战(公元23年,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东汉(25—220)黄巾军起义(184年张角领导)三国(220—280)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赤壁之战(208年)背景战图猇亭之战(彝陵之战)(222年)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228年)魏灭蜀(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西晋地图(265-316)公元265年,魏国大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

定都洛阳。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八王之乱(291—306年)刘渊称帝(308年)五胡十六国(304-439)前秦东晋形势(376年)淝水之战(383年)东晋王朝地图(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中国唐朝元和藩镇割据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唐朝元和藩镇割据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唐朝元和藩镇割据地图及其说明元和方镇图说张书林编辑的唐直属版图部分。

唐自安史乱后形成方镇(道)、州、县三级制。

《旧唐书·地理志》所录肃宗至德、乾元之制,凡三十二节度,七观察,二经略,三防御,共四十四镇。

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贾耽所上《十道录》(时“十道”已成为地理区划,与行政无涉),“凡三十一节度,十一观察,益以防御、经略以守臣称使者共五十”。

宪宗元和二年李吉甫上《元和国计簿》,“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

八年,吉甫又上《元和郡县图志》,“凡四十七镇”。

今传本已残缺,故四十七镇之目不详。

本图以元和十五年为准,核以史传记载,其时除京师京兆府(雍州)外,全国共分四十八镇。

图中画出各镇名称、境界,以及所辖府、州、城,表列如下:(镇与府州皆附以当时常用别称。

)镇名治所领府州城潼关防御史华州同州防御史同州凤翔节度使凤翔府(歧州)陇州泾源节度使泾州原州邴宁节度使邴州宁州、庆州漉坊节度使漉州坊州、丹州、延州朔方节度使(灵武)灵州盐州夏绥节度使夏州绥州、银州、宥州振武节度使单于都护府麟州、胜州、东受降城丰州都防御使天德军车州、中受降城、西受降城以上关内道东都畿都防御使河南府(洛州)(河阳汝州等五城别属河阳三城节度使)陕虢观察使陕州虢州宣武节度使(汴宋)汴州宋州、亳州、颖州义成节度使(郑滑)滑州郑州武宁节度使(徐泗)徐州宿州、泗州、濠州忠武节度使(陈许)许州陈州、殷州、蔡州平卢节度使(淄青)青州淄州、齐州、登州、莱州天平节度使(郓曹)郓州曹州、濮州兖海观察使兖州海州、沂州、密州以上河南道河中节度使河中府(蒲州)绛州、晋州、慈州、隰州河东节度使太原府(并州)汾州、沁州、仪州、岚州、石州、忻州、代州、蔚州、朔州、云州昭义节度使(泽潞)潞州泽州、邢州、泯州、磁州以上河东道河阳三城节度使怀州河南府之河阳、温、济源、河清、汜水五县魏博节度使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成德节度使(恒冀)镇州(恒)冀州、深以上岭南道州、赵州、德州、棣州横海节度使(沧景)沧州景州、德州、棣州义武节度使(易定)定州易州卢龙节度使(幽州)幽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妫州、檀州、平州、营州以上河北道山南东道节度使(襄阳)襄州邓州、复州、郢州、唐州、随州、均州、房州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梁州)洋州、利州、凤州、兴州、文州、集州、壁州、巴州、蓬州、通州、开州、阆州、果州、渠州金商都防御使金州商州荆南节度使江陵府(荆)澧州、朗州、峡州、夔州、忠州、万州、归州以上山南道淮南节度使扬州楚州、滁州、和州、舒州、寿州、庐州、光州以上淮南道浙西观察使润州常州、苏州、杭州、湖州、睦州浙东观察使越州婺州、衢州、温州、处州、台州、明州鄂岳观察使鄂州沔州、岳州、安州、申州、黄州、蕲州江西观察使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抚州宣歙观察使宣州歙州、池州湖南观察使潭州衡州、郴州、永州、连州、道州、邵州福建观察使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黔中观察使黔州涪州、夷州、思州、费州、南州、珍州、溱州播州、辰州、锦州、叙州、溪州、施州、奖州以上江南道彭州、蜀州、汉州、邛州、简州、资州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府(益州嘉州、戎州、雅州、眉州、茂州、黎州、峻州剑南东川节度使梓州剑州、绵州、遂州、渝州、合州、普州、荣州、陵州、沪州、龙州、昌州以上剑南道岭南节度使广州循州、潮州、端州、康州、封州、韶州、春州、新州、雷州、罗州、高州、恩州、潘州、辩州、勤州、泷州、崖州、琼州、振州、儋州、万安州邕管经略使邕州贵州、宾州、澄州、横州、钦州、浔州、峦州、岩州容管经略使容州白州、禺州、牢州、绣州、党州、窦州、廉州、义州、郁林州、平琴州、顺州桂管经略使桂州梧州、贺州、昭州、象州、柳州、严州、融州、龚州、富州、蒙州、思唐州、宜州安南经略使爱州、欢州、陆州、峰州、演州、长州、武峨州、安南都护府(交州)武安州、福禄州、汤州。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各图附详细介绍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各图附详细介绍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各图附详细介绍夏朝,起⽌时间:前2070年-前1600年,都城:阳城、阳翟、⽼丘、斟鄩、西河,都城今址:河南登封、陈留、偃师、安阳等,建⽴者:禹(姒⽂命)商朝,起⽌时间:前1600年-前1046年,都城:亳、西毫、奄、殷,都城今址:河南商丘、偃师、郑州、安阳,建⽴者:汤(⼦天⼄)西周,起⽌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都城:镐京,都城今址:陕西西安,建⽴者:周武王姬发。

东周春秋(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起⽌时间:前770年-前221年,都城:洛⾢,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周平王姬宜⾅。

东周战国(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起⽌时间:前770年-前221年,都城:洛⾢,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周平王姬宜⾅。

秦朝,起⽌时间:前221年-前207年,都城:咸阳,都城今址:陕西咸阳,建⽴者:秦始皇帝嬴政。

西汉,起⽌时间:前202年-公元8年11⽉,都城:长安,都城今址:陕西西安,建⽴者:汉⾼祖刘邦。

东汉,起⽌时间:25年-220年,都城:洛阳,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光武帝刘秀。

三国(魏蜀吴),起⽌时间:220年-280年,魏(220年-266年)都城:洛阳,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魏⽂帝曹丕。

蜀(221年-263年)都城:成都,都城今址:四川成都,建⽴者:昭烈帝刘备。

吴(222年-280年)都城:建业,都城今址:江苏南京,建⽴者:吴⼤帝孙权。

西晋,起⽌时间:266年-316年,都城:洛阳、长安,都城今址: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建⽴者: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起⽌时间:317年-420年,都城:建康,都城今址:江苏南京,建⽴者:晋元帝司马睿。

⼗六国,⼗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段⼤分裂时期。

该时期⾃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成国(成汉)、在中原建⽴汉赵(后称前赵)时起,⾄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

这⼀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北⽅和西南则先后建⽴了⼆⼗多个国家。

唐朝的版图有多大,大到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唐朝的版图有多大,大到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唐朝的版图有多⼤,⼤到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唐朝时的中国版图有多⼤?笔者相信,许多⼈都会“有印象”,毕竟中学历史有,但那是很保守的...我们⽤严格的史实来说话。

⼀、唐代版图概貌关于唐代极盛时期的疆域图,国内较普遍地采⽤下⾯这幅历史地图。

国内较普遍地采⽤的唐朝疆域历史地图我以为,该地图中的⼤唐疆界,唯有东边还说得过去,⽽南、西、北,都是不准确的,可以说是被严重阉割的。

先说说史籍中的唐代⼈⼝和区划。

〖新唐书.地理志〗云:『(唐)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因⼭川形便,分天下为⼗道:⼀⽈关内,⼀⽈河南,三⽈河东,四⽈河北,五⽈⼭南,六⽈陇右,七⽈淮南,⼋⽈江南,九⽈剑南,⼗⽈岭南。

⾄⼗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县⼀千五百五⼗⼀。

......然举唐之盛时,开元、天宝之际,东⾄安东,西⾄安西,南⾄⽇南,北⾄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西过之。

开元⼆⼗⼋年户部帐,凡郡府三百⼆⼗有⼋,县千五百七⼗三,......』上述,指的仅仅是朝廷直属的州县,即⽂化意义上的『内陆』、⾏政意义上的直辖的州县。

在⼆三百年的时间⾥,州县数量,是不断变化的。

⼤致为:州(府)300多个,县1500多个。

唐代⽂献中经常谈到的州县,往往指的是它们。

其实,唐代州县,远不⽌这些。

正如唐⽞宗时期的政书〖唐六典〗所说:『凡天下之州、府三百⼀⼗有五,⽽羁縻之州盖⼋百焉』,还拥有数量庞⼤的『羁縻』州县。

〖新唐书.地理志〗云:『唐兴,初未暇于四夷,⾃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者为都督府,以其⾸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凡府州⼋百五⼗六,号为羁縻云。

』这是说,唐朝还下辖800多个羁縻州。

所谓羁縻州,⼤致类似于当今的『少数民族⾃治州』,⼀般由都护府管辖。

羁縻州的刺史,经朝廷批准后,由当地⾸领世袭。

羁縻州的⼈财物,由都护府管理。

唐朝户部统计的⼈⼝、⽥产的数据,是不包含羁縻州的。

各朝代地图

各朝代地图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

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

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

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上图为:三国时期全图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

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

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上图为:西晋时期全图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

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

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上图为:东晋时期全图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

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一)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

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分裂时期。

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二)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

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

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图为:隋朝时期全图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同意了中国。

但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

在北方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

唐代的行政区域划分-道、州、县

唐代的行政区域划分-道、州、县

唐代的⾏政区域划分-道、州、县唐朝⾏政区划图 669年唐中期15道图 741年唐后期藩镇图 820年唐朝地⽅⾏政区划简表 - ⾖丁⽹唐朝⾏政区划简介618年,改郡为州。

627年,根据⼭河⾛向,分天下为10道。

639年,唐朝有10道、358州、1551县。

713年,升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洛阳府。

中国从此为了府的⾏政区划建制。

府和州同级,但地位⽐州⾼。

733年,改天下为15道。

741年,唐朝有15道、328州(3府319州6都护府)、1573县。

742年,改州为郡。

758年,复改郡为州。

安史之乱期间,唐朝⼤量设置藩镇。

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成为⼀级⾏政区划,⼀个藩镇也称为⼀道。

807年,唐朝有48道、295州府(288州7府)1都护府,1453县。

唐朝详细⾏政区划图 741年741年各道治所京畿道,治西京(⾸都)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关内道,治西京(⾸都)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都畿道,治东都(陪都)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河南道,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河东道,治蒲州(今⼭西省永济市西);河北道,治魏州(今河北省⼤名县东北);⼭南西道,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南东道,治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淮南道,治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江南东道,治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江南西道,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黔中道,治黔州(今重庆市彭⽔苗族⼟家族⾃治县);陇右道,治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剑南道,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岭南道,治⼴州(今⼴东省⼴州市)。

唐朝各州地名古今对照(741年,郡制地名以742年以准)京畿道辖1府4州今属陕西省京兆府京兆郡西安市华州华阴郡渭南市华县同州冯翊郡渭南市⼤荔县歧州扶凤郡宝鸡市凤翔县邠州新平郡咸阳市彬县关内道辖18州2都护府今属陕西省陇州汧阳郡宝鸡市陇县鄜州洛交郡延安市富县坊州中部郡延安市黄陵县丹州咸宁郡延安市宜川县延州延安郡延安市盐州五原郡榆林市定边县夏州朔⽅郡榆林市靖边县绥州上郡榆林市绥德县银州银川郡榆林市横⼭县党岔镇今属⽢肃省泾州安定郡平凉市泾川县北庆州安化郡庆阳市宁州彭原郡庆阳市宁县会州会宁郡⽩银市靖远县今属宁夏回族⾃治区原州平凉郡固原市灵州灵武郡银川市灵武市今属内蒙古⾃治区宥州宁朔郡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胜州榆林郡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西南丰州九原郡包头市五原县南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云中故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北安北都护府(治所在中受降城)包头市西南都畿道辖1府4州今属河南省河南府河南郡洛阳市汝州临汝郡平顶⼭市汝州市陕州陕郡三门峡市陕县怀州河内郡焦作市沁阳县郑州荥阳郡郑州市河南道辖23州今属河南省滑州灵昌郡安阳市滑县城关镇汴州陈留郡开封市宋州睢阳郡商丘市睢阳区古宋镇许州颍川郡许昌市陈州淮阳郡周⼝市淮阳县豫州汝南郡驻马店市汝南县今属⼭东省濮州濮阳郡荷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曹州济阴郡荷泽市定陶县马集镇郓州东平郡泰安市东平县州城镇济州济阳郡聊城市茌平县曹集镇兖州鲁郡济宁市兖州市齐州临淄郡济南市淄州淄川郡淄博市淄川区青州北海郡潍坊市青州市密州⾼密郡潍坊市诸城市沂州琅邪郡临沂市莱州东莱郡烟台市莱州市登州东牟郡烟台市蓬莱市今属安徽省亳州谯郡亳州市颍州汝阴郡⾩阳市今属江苏省徐州彭城郡徐州市泗州临淮郡淮安市盱眙县海州东海郡连云港市海州区河东道辖1府18州今属⼭西省云州云中郡⼤同市蔚州安边郡⼤同市灵丘县朔州马⾢郡朔州市代州雁门郡忻州市代县忻州定襄郡忻州市岚州楼烦郡吕梁市岚县北⽯州昌化郡吕梁市汾州西河郡吕梁市汾阳市太原府太原郡太原市仪州乐平郡晋中市左权县隰州⼤宁郡临汾市隰县慈州⽂城郡临汾市吉县晋州平阳郡临汾市沁州阳城郡长治市沁源县潞州上党郡长治市泽州⾼平郡晋城市绛州绛郡运城市新绛县蒲州河东郡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今属河南省虢州弘农郡三门峡市灵宝市河北道辖24州1都护府今属河北省妫州妫川郡张家⼝市怀来县狼⼭乡平州北平郡秦皇岛市卢龙县定州博陵郡保定市定州市易州上⾕郡保定市易县莫州⽂安郡沧州市任丘市鄚州镇瀛州河间郡沧州市河间市沧州景城郡沧州市沧县旧州镇冀州信都郡衡⽔市冀州市深州饶阳郡衡⽔市深州市旧州镇恒州常⼭郡⽯家庄市正定县赵州赵郡⽯家庄市赵县邢州钜⿅郡刑台市贝州清河郡刑台市清河县西洺州⼴平郡邯郸市永年县旧永年镇魏州魏郡邯郸市⼤名县东北安东都护府(驻平州)秦皇岛市卢龙县今属北京市、天津市、辽河省幽州范阳郡北京市檀州密云郡北京市密云县蓟州渔阳郡天津市蓟县营州柳城郡辽宁省朝阳市今属河南省卫州汲郡新乡市卫辉市相州邺郡安阳市今属⼭东省博州博平郡聊城市德州平原郡德州市陵县棣州乐安郡滨州市惠民县⾟店镇⼭南东道辖16州今属陕西省商州上洛郡商洛市⾦州汉阴郡安康市今属河南省邓州南阳郡南阳市邓州市唐州淮安郡驻马店市泌阳县今属湖北省均州武当郡⼗堰市丹江⼝市均县镇房州房陵郡⼗堰市房县襄州襄阳郡襄阳市隋州汉东郡随州市归州巴东郡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峡州夷陵郡宜昌市荆州江陵郡荆州市郢州富⽔郡荆门市京⼭县复州竟陵郡仙桃市沔城镇今属重庆市夔州云安郡奉节县万州南浦郡万州区忠州南宾郡忠县⼭南西道辖17州今属陕西省凤州河池郡宝鸡市凤县凤州镇兴州顺政郡汉中市略阳县梁州汉中郡汉中市洋州洋川郡汉中市西乡县今属四川省利州益昌郡⼴元市集州符阳郡巴中市南江县壁州始宁郡巴中市通江县巴州清化郡巴中市阆州阆中郡南充市阆中市蓬州蓬⼭郡南充市仪陇县⼤寅镇果州南充郡南充市通州通川郡达州市渠州潾⼭郡达州市渠县今属重庆市开州盛⼭郡开县涪州涪陵郡涪陵区渝州南平郡重庆市合州巴川郡合川区陇右道辖20州2都护府今属⽢肃省秦州天⽔郡天⽔市武州武都郡陇南市成州同⾕郡陇南市礼县南渭州陇西郡定西市陇西县岷州和政郡定西市岷县河州安昌郡临夏州临夏市洮州临洮郡⽢南州临潭县叠州合川郡⽢南州迭部县宕州怀道郡⽢南州⾈曲县兰州⾦城郡兰州市凉州武威郡武威市⽢州张掖郡张掖市肃州酒泉郡酒泉市沙州敦煌郡酒泉市敦煌市⽠州晋昌郡酒泉市⽠州县东南今属青海省鄯州西平郡海东地区乐都县廓州宁塞郡海南州尖扎县今属新疆维吾尔⾃治区伊州伊吾郡哈密市西州交河郡吐鲁番市庭州⾦满郡昌吉州吉⽊萨尔县庭州镇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昌吉州吉⽊萨尔县庭州镇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镇)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淮南道辖14州今属江苏省扬州⼴陵郡扬州市楚州淮阴郡淮安市淮安区今属安徽省滁州永阳郡滁州市濠州钟离郡滁州市凤阳县和州历阳郡马鞍⼭市和县寿州寿春郡六安市寿县庐州庐江郡合肥市舒州同安郡安庆市潜⼭县今属河南省光州⼷阳郡信阳市潢川县申州义阳郡信阳市今属湖北省蕲州蕲春郡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安州安陆郡孝感市安陆市黄州齐安郡武汉市新洲区沔州汉阳郡武汉市汉阳江南东路辖19州今属江苏省润州丹杨郡镇江市常州晋陵郡常州市苏州吴郡苏州市今属安徽省歙州新安郡黄⼭市歙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吴兴郡湖州市杭州余杭郡杭州市睦州新定郡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镇越州会稽郡绍兴市明州余姚郡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衢州信安郡衢州市括州缙云郡丽⽔市婺州东阳郡⾦华市温州永嘉郡温州市台州临海郡台州市临海市今属福建省福州长乐郡福州市建州建安郡南平市建瓯市泉州清源郡泉州市汀州临汀郡龙岩市长汀市漳州漳浦郡漳州市漳浦县江南西道 19州今属安徽省宣州宣城郡宣城市今属湖北省鄂州江夏郡武汉市武昌今属江西省洪州豫章郡南昌市江州浔阳郡九江市饶州鄱阳郡上饶市鄱阳县虔州南康郡赣州市吉州庐陵郡吉安市袁州宜春郡宜春市抚州临川郡抚州市今属湖南省岳州巴陵郡岳阳市澧州澧阳郡常德市津市市朗州武陵郡常德市潭州长沙郡长沙市衡州衡阳郡衡阳市永州零陵郡永州市零陵区道州江华郡永州市道县清塘镇郴州桂阳郡郴州市邵州邵阳郡邵阳市今属⼴东省连州连⼭郡清远市连州市黔中道辖15州今属湖北省施州清化郡恩施州恩施市今属湖南省⾠州卢溪郡怀化市沅陵县锦州卢阳郡怀化市⿇阳苗族⾃治县锦和镇巫州潭阳郡怀化市洪江市业州龙溪郡怀化市芷江侗族⾃治县西溪州灵溪郡湘西州永顺县东今属贵州省夷州义泉郡遵义市凤冈县播州播川郡遵义市珍州夜郎郡遵义市桐梓县夜郎乡思州宁夷郡铜仁地区沿河⼟家族⾃治县费州涪川郡铜仁地区思南县充州平蛮郡铜仁地区⽯阡县今属重庆市黔州黔中郡彭⽔苗族⼟家族⾃治县南州南川郡綦江区溱州溱溪郡綦江区狮溪镇剑南道辖35州今属⽢肃省⽂州阴平郡陇南市⽂县今属四川省扶州同昌郡阿坝州九寨沟县松州交川郡阿坝州松潘县当州江源郡阿坝州⿊⽔县柘州蓬⼭郡阿坝州⿊⽔县南悉州归诚郡阿坝州汶川县西茂州通化郡阿坝州茂县翼州临翼郡阿坝州茂县维城乡静州静川郡阿坝州茂县西北维州维川郡阿坝州理县薛城镇奉州云⼭郡阿坝州理县北恭州恭化郡阿坝州马尔康县巂州越巂郡凉⼭州西昌市龙州江油郡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绵州巴西郡绵阳市梓州梓潼郡绵阳市三台县剑州普安郡⼴元市剑阁县普安镇遂州遂宁郡遂宁市汉州德阳郡德阳市⼴汉市益州蜀郡成都市彭州蒙阳郡成都市彭州市蜀州唐安郡成都市崇州市邛州临邛郡成都市邛崃市雅州卢⼭郡雅安市黎州洪源郡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嘉州犍为郡乐⼭市眉州通义郡眉⼭市陵州仁寿郡眉⼭市仁寿县简州阳安郡资阳市简阳市普州安岳郡资阳市安岳县资州资阳郡内江市资中县荣州和义郡⾃贡市荣县戎州南溪郡宜宾市泸州泸川郡泸州市今属云南省姚州云南郡楚雄州姚安县光禄镇岭南道辖73州1都护府今属⼴东省⼴州南海郡⼴州市韶州始兴郡韶关市循州海丰郡惠州市潮州潮阳郡潮州市封州临封郡肇庆市封开县封川镇康州晋康郡肇庆市德庆县端州⾼要郡肇庆市新州新兴郡云浮市新兴县勤州云浮郡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春州南陵郡阳江市阳春市恩州恩平郡江门市恩平市冈州义宁郡江门市新会区泷州开阳郡茂名市信宜市思贺镇窦州怀德郡茂名市信宜市镇隆镇⾼州⾼凉郡茂名市⾼州市东北潘州南潘郡茂名市⾼州市辩州陵⽔郡茂名市化州市罗州招义郡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镇雷州海康郡湛江市雷州市今属海南省崖州珠崖郡海⼝市美兰区灵⼭镇琼州琼⼭郡海⼝市琼⼭区旧州镇振州延德郡三亚市崖城镇儋州昌化郡儋州市新州镇万安州万安郡陵⽔黎族⾃治县今属⼴西壮族⾃治区环州整平郡河池市环江⽑南族⾃治县宜州龙⽔郡河池市宜州市融州融⽔郡柳州市融⽔苗族⾃治县柳州龙城郡柳州市桂州始安郡桂林市昭州平乐郡桂林市平乐县贺州临贺郡贺州市贺街镇富州开江郡贺州市昭平县梧州苍梧郡梧州市蒙州蒙⼭郡梧州市蒙⼭县夏宜瑶族乡藤州感义郡梧州市藤县义州连城郡梧州市岑溪市东南郁林州郁林郡⽟林市兴业县平琴州平琴郡⽟林市兴业县⼤平⼭镇党州宁仁郡⽟林市⽟州区仁东镇牢州定川郡⽟林市容州普宁郡⽟林市北流县禺州温⽔郡⽟林市北流市东南⽩州南昌郡⽟林市博⽩县贵州怀泽郡贵港市浔州浔江郡贵港市贵平市龚州临江郡贵港市平南县绣州常林郡贵港市桂平市罗播乡严州循德郡来宾市象州象郡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芝州忻城郡来宾市忻城县澄州贺⽔郡南宁市上林县宾州安城郡南宁市宾阳县横州宁浦郡南宁市横县淳州永定郡南宁市横县峦城镇邕州朗宁郡南宁市⽥州横⼭郡百⾊市⽥东县祥周镇钦州宁越郡钦州市久隆镇陆州⽟⼭郡钦州市犀⽜脚镇廉州合浦郡钦州市浦北县旧州村瀼州临潭郡防城港市上思县西南笼州扶南郡崇左市扶绥县⼭州龙池郡⽟林市博⽩县龙潭镇岩州安乐郡贵港市港南区⽊梓镇今属越南峰州承化郡福寿省越池福禄州唐林郡清化省清化市西北武峨州武峨郡太原省太原东北汤州汤泉郡谅⼭省谅⼭东南古州乐古郡谅⼭省谅⼭东北交州交趾郡河内市武安州武曲郡海防市西长州⽂杨郡南定省南定爱州九真郡清化省清化市驩州⽇南郡义安省荣市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交州)河内市各州升府情况:雍州 713年为京兆府洛州 713年为河南府并州 723年为太原府益州 757年为成都府歧州 757年为凤翔府蒲州 760年为河中府荆州 760年为江陵府梁州 784年为兴元府各州更名情况:巫州 692年改为沅州,725年复为巫州,770年为叙州业州 704年置舞州,725年改为鹤州,732年为业州,770年为奖州粤州 668年前后改为宜州南和州 691年改为静州福州 711年泉州改为闽州(武荣州改为泉州),725年改为福州泉州 711年武荣州改为泉州箕州 712年为仪州,883年为辽州始州 713年改为剑州隆州 713年改为阆州豳州 725年改为邠州奉州 758年改为保州豫州 762年改为蔡州括州 779年改为处州淳州 805年改为峦州恒州 820年改为镇州武州 892年改为阶州唐州 906年改为泌州单于都护府 845年改为安北都护府(原安北都护府784年废)安北都护府 663年燕然都护府改为瀚海都护府,669年为安北都护府,757年改为镇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 756年改为镇西都护府,767年复为安西都护府安南都护府 757年改为镇南都护府,760年复为安南都护府741以后增置各州古今地名对照霸州静戎郡(742年置)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西北麟州新秦郡(742年置)陕西省榆林市神⽊县北临州狄道郡(744年置)⽢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真州昭德郡(746年置)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西北演州演⽔郡(643年废,764年复置)越南荣市保宁都护府(749年置)四川省阿坝州境内升州江宁郡(757年置,761年废,887年复置)南京市信州(758年置)江西省上饶市昌州(759年置)重庆市荣昌县池州(765年置)安徽省池州市磁州(765年置)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乾州(768年置,后废)四川省茂县西涿州(769年置)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澶州(772年置)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顺州(773年置)⼴西⽟林市陆川县思唐州(初为羁麽州,780年为正州)⼴西贵港市平南县景州(787年置)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交河镇蔺州(806年置)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宿州(809年置)安徽省宿州市孟州(843年置)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宪州(889年置)⼭西省太原市娄烦县祁州(892年置)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乾州(895年置)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唐朝详细⾏政区划图 741年唐朝详细⾏政区划图 820年唐朝⾏政区划(道州列表)道州列表北⽅各道京畿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京城京城[9] ——————雍州京兆府京城20华州兴德府[10] 郑县4同州冯翊郡冯翊县8商州上洛郡上洛县6岐州凤翔府雍县9邠州新平郡新平县4关内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京城陇州汧阳郡汧源县3泾州保定郡安定县5原州平凉郡平⾼县2渭州——襄武县1武州[11] ——萧关县1甯州彭原郡定安县5庆州顺化郡安化县10鄜州洛交郡洛交县5坊州中部郡中部县4丹州咸宁郡义川县4延州延安郡肤施县10灵州灵武郡回乐县4威州[11] ——鸣沙县2会州会宁郡会宁县2盐州五原郡五原县2夏州朔⽅郡朔⽅县3绥州上郡上县5银州银川郡儒林县4宥州宁朔郡延恩县2麟州新秦郡新秦县3胜州榆林郡榆林县2丰州九原郡九原县2单于⼤都护府云中都护府——1安北⼤都护府燕然都护府——2镇北⼤都护府————2河南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汴州陕州陕郡陕县6虢州弘农郡弘农县6滑州灵昌郡⽩马县7郑州荥阳郡管城县7颍州汝阴郡汝阴县4许州颍川郡长社县9陈州淮阳郡宛丘县6蔡州[12] 汝南郡汝阳县10汴州陈留郡浚仪县6宋州睢阳郡宋城10亳州谯郡谯县7徐州彭城郡彭城县7泗州临淮郡临淮县4濠州钟离郡钟离县3宿州——符离县4郓州东平郡须昌县9齐州济南郡历城县6曹州济阴郡济阴县6濮州濮阳郡鄄城县5青州北海郡益都县7淄州淄川郡淄川县4登州东牟郡蓬莱县4莱州东莱郡掖县4棣州乐安郡厌次县5兖州鲁郡瑕丘县10海州东海郡朐⼭县4沂州琅邪郡临沂县5密州⾼密郡诸城县4河东道治所州府别称县数县数蒲州蒲州河中府13 晋州平阳郡临汾县8绛州绛郡正平县7慈州⽂城郡吉昌县5隰州⼤宁郡隰川县6并州太原府[13] 晋阳县13汾州西河郡西河县[14] 5沁州阳城郡沁源县3辽州乐平郡辽⼭县3岚州楼烦郡宜芳县4宪州[15] ——楼烦县3⽯州昌化郡离⽯县5忻州定襄郡秀容县2代州雁门郡雁门县5云州云中郡云中县1朔州马⾢郡善阳县2蔚州兴唐郡灵丘县3武州——⽂德县1新州——永兴县4潞州上党郡上党县10泽州⾼平郡晋城县6河北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魏州孟州[16] ——河阳县5怀州河内郡河内县5魏州魏郡贵乡县14博州博平郡聊城县6相州邺郡安阳县6卫州汲郡汲县5贝州清河郡清河县8澶州[17] ——顿丘县4邢州钜⿅郡龙冈县8洺州⼴平郡永年县6惠州[18] ——滏阳4镇州[19] 常⼭郡[20] 真定县11冀州信都郡信都县9深州饶阳郡陆泽县7赵州赵郡平棘县8沧州景城郡清池县7景州[21] ——⼸⾼县4德州平原郡安德县6定州博陵郡安喜县10易州上⾕郡易县6幽州范阳郡蓟县9涿州——范阳县5瀛洲河间郡河间县5莫州⽂安郡莫县6平州北平郡卢龙县3妫州妫川郡怀戎县1檀州密云郡密云县2蓟州渔阳郡渔阳县3营州柳城郡柳城县1安东都护府——————⼭南东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襄州荆州江陵府[22] 江陵县8峡州夷陵郡夷陵县4归州巴东郡秭归县3夔州云安郡奉节县4澧州澧阳郡澧阳县4朗州武陵郡武陵县2忠州南宾郡临江县5涪州涪陵郡涪陵县5万州南浦郡南浦县3襄州襄阳郡襄阳县7泌州[23] 淮安郡泌阳县7隋州汉东郡隋县4邓州南阳郡穰县6均州武当郡武当县3房州房陵郡房陵县4复州竟陵郡沔阳县3郢州富⽔郡京⼭县3⾦州汉阴郡西城县6⼭南西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梁州梁州兴元府[24] 南郑县5洋州洋川郡西乡县4利州益昌郡绵⾕县6凤州河池郡梁泉县3兴州顺政郡顺政县2成州同⾕郡上禄县3⽂州阴平郡曲⽔县1扶州同昌郡同昌县4集州符阳郡难江县3壁州始宁郡诺⽔县5巴州清化郡化城县9蓬州蓬⼭郡⼤寅县7通州通川郡通川县9开州盛⼭郡盛⼭县3阆州阆中郡阆中县9果州南充郡南充县5渠州潾⼭郡[25] 流江县3陇右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鄯州秦州天⽔郡成纪县[26] 6河州安昌郡枹罕县3渭州陇西郡襄武县4鄯州西平郡湟⽔县3兰州⾦城郡⾦城县2临州狄道郡[27] 狄道县2阶州[28] 武都郡将利县3洮州[29] 临洮郡临潭县1岷州和政郡溢乐县3廓州宁塞郡⼴威县[30] 3叠州合川郡合川县2宕州怀道郡怀道县2凉州武威郡姑臧县5沙州敦煌郡敦煌县2⽠州晋昌郡晋昌县2⽢州张掖郡张掖县2肃州酒泉郡酒泉县3伊州伊吾郡伊吾县3西州交河郡前庭县[31] 5庭州北庭⼤都护府⾦满县4安西⼤都护府————[32] ——南⽅各道淮南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扬州扬州⼴陵郡江都县7楚州淮阴郡⼭阳县4滁州永阳郡清流县3和州历阳郡历阳县3寿州寿春郡寿春县5庐州庐江郡合肥县5舒州同安郡怀宁县5光州⼷阳郡定城县5蕲州蕲春郡蕲春县4安州安陆郡安陆县6黄州齐安郡黄冈县3申州义阳郡义阳县3江南东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越州润州丹杨郡丹徒县4升州江宁郡上元县[33] 4常州晋陵郡晋陵县5苏州吴郡吴县7湖州吴兴郡乌程县5杭州馀杭郡钱塘县8睦州新定郡建德县6越州会稽清源郡晋江县4汀州临汀郡长汀县3漳州漳浦郡漳浦县3江南西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洪州宣州宣城郡宣城县8歙州新安郡歙县6池州[39] ——秋浦县4洪州豫章郡豫章县7江州浔阳郡浔阳县3鄂州江夏郡江夏县7岳州巴陵郡巴陵县5饶州鄱阳郡鄱阳县4虔州南康郡赣县7吉州庐陵郡庐陵县5袁州宜春郡宜春县3信州[40] ——⼷阳县4抚州临川郡临川县4潭州长沙郡长沙县6衡州衡阳郡衡阳县6永州零陵郡零陵县4道州江华郡营道县5郴州桂阳郡郴县8邵州邵阳郡邵阳县2黔中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黔州黔州黔中郡彭⽔县6⾠州卢溪郡沅陵县5锦州卢阳郡卢阳县5施州清化郡清江县2叙州[41] 潭阳郡龙标县3奖州龙溪郡夜郎县[42] 3夷州义泉郡绥阳县5播州播川郡遵义县3思州宁夷郡务川县3费州涪川郡涪川县4南州南川郡南川县2溪州灵溪郡⼤乡县2溱州溱溪郡荣懿县5剑南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益州益州成都府[43] 蜀县10彭州蒙阳郡九陇县4蜀州唐安郡晋原县4汉州德阳郡雒县5嘉州犍为郡龙游县8眉州通义郡通义县5邛州临邛郡临邛县7简州阳安郡阳安县3资州资阳郡盘⽯县8巂州越巂郡越巂县9雅州卢⼭郡严道县5黎州洪源郡汉源县3茂州通化郡汶⼭县4翼州临翼郡卫⼭县[44] 3维州维川郡薛城县3戎州南溪郡僰道县5姚州云南郡姚城县3松州交川郡嘉诚县4当州江源郡通轨县3悉州归诚郡左封县2静州静川郡悉唐县3柘州蓬⼭郡柘县2恭州恭化郡和集县[45] 3保州[46] 天保郡[47] 定廉县4真州昭德郡真符县4霸州静戎郡——4⼲州————2梓州梓潼郡郪县9遂州遂宁郡⽅义县5绵州巴西郡巴西县8剑州普安郡普安县8合州巴中郡⽯镜县6龙州应灵郡江油县2普州安岳郡安岳县6渝州南平郡巴县5陵州仁寿郡仁寿县5荣州和义郡旭川县6昌州——昌元县4泸州泸川郡泸川县5保宁都护府——————岭南道治所州府别称州治所县数⼴州⼴州南海郡南海县10冈州新会郡新会县3韶州始兴郡曲江县6循州海丰郡[48] 归善县6潮州潮阳郡海阳县3康州晋康郡端溪县4泷州开阳郡泷⽔县4端州⾼要郡⾼要县2新州新兴郡新兴县2封州临封郡封川县2潘州南潘郡茂名县3春州南陵郡阳春县2勤州云浮郡富林县2罗州招义郡⽯城县4辩州陵⽔郡⽯龙县2⾼州⾼凉郡良德县3恩州恩平郡齐安县3雷州海康郡海康县3崖州珠崖郡舍城县3琼州琼⼭郡琼⼭县5振州延德郡宁远县5儋州昌化郡义伦县5万安州万安郡陵⽔县4邕州朗宁郡宣化县7澄州贺⽔郡上林县4宾州岭⽅郡岭⽅县3横州宁浦郡宁浦县3浔州浔江郡桂平县3峦州[49] 永定郡永定县3钦州宁越郡钦江县5贵州[50] 怀泽郡[51] 郁林县4龚州临江郡平南县5象州象郡[52] 武化县3藤州感义郡镡津县4岩州常乐郡常乐县4宜州龙⽔郡龙⽔县4瀼州临潭郡瀼江县4笼州扶南郡武勤县7⽥州横⼭郡横⼭县5环州整平郡正平县8桂州始安郡始安县11梧州苍梧郡苍梧县3贺州临贺郡临贺县6连州连⼭郡桂阳县3柳州龙城郡马平县5富州开江郡龙平县3昭州平乐郡平乐县3蒙州蒙⼭郡⽴⼭县3严州循德郡来宾县3融州融⽔郡融⽔县2思唐州[53] 武郎郡武郎县2古州乐兴郡乐兴县3容州普宁郡北流县6牢州定川郡南流县3⽩州南昌郡博⽩县4顺州顺义郡——4绣州常林郡常林县3郁林州郁林郡⽯南县4党州宁仁郡善劳县8窦州怀德郡信义县4禺州温⽔郡峨⽯县4廉州合浦郡合浦县4义州连城郡龙城县3交州安南中都护府[54] 宋平县[55] 8陆州⽟⼭郡乌雷县3峰州承化郡新昌县5爱州九真郡九真县6驩州⽇南郡九德县4长州⽂杨郡⽂阳县4福禄州唐林郡安远县3汤州汤泉郡汤泉县3芝州忻城郡忻城县7武峨州武峨郡武峨县7演州龙池郡[56] 忠义县7武安州武曲郡武安县2 南扶州怀德郡怀德县5唐朝疆域辽阔,初期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级⾏政区划,下领县,实⾏州县两级制。

中国历史一目了然--各朝代高清电子地图

中国历史一目了然--各朝代高清电子地图

中国历史一目了然--各朝代高清电子地图【先点击哪个朝代的牌名,就出现那个朝代的地图,再点右上角最左边的青色的箭头是翻页;两个红色箭头是放大镜、缩小镜】这个中国历史地图Flash版,可以看到我国历代疆土变迁,重要城池、地区的划分及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等。

这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详尽的了解之外,是否也由此联想出一份感慨呢?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文明的、繁荣富强的!现行中国政区简称:○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台行政区划网中国行政区地图贵港市中国年代表:盘古氏、三王五帝……?夏:约公元前2100----1600年约500年商:约公元前1600----1028年约550年以上周:约公元前1027----256年共772年西周公元前1027----771年共257年东周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春秋公元前770----256年共295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221 庚辰秦灭齐,统一全国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公元元年,为西汉平帝时期)新莽公元9----25年共 15 年东汉公元25----220年共 196 年三国:公元220----280年共 60 年魏公元220----265年共 46 年蜀公元221----263年共 43 年吴公元222----280年共 59 年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西晋公元265----317年共 53 年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宋公元420----479年共 60 年齐公元479----502年共 24 年粱公元502----557年共 56 年陈公元557----589年共 33 年后梁公元555----587年共 33 年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东魏公元534----550年共 17 年西魏公元535----556年共 22 年北齐公元550----577年共 28 年北周公元557----581年共 25 年隋:公元581----618年共 37 年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武周公元684----705年共 21 年五代:公元907----960年共 54 年后梁公元907----923年共 17 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共 14 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共 11 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共 4 年后周公元951----960年共 10 年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契丹公元907----947年共 41 年辽公元947----1211年共265年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 88 年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蒙古.元公元1206----1368年共163年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 66 年元:公元1271----1368年共 98 年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洪武公元1368----1399年共31年建文公元1399----1403年共 4 年永乐公元1403----1425年共22年洪熙公元1425----1426年共 1 年宣德公元1426----1436年共10年正统公元1436----1450年共14年景泰公元1450----1457年共 7 年天顺公元1457----1465年共 8 年成化公元1465----1488年共23年弘治公元1488----1506年共18年正德公元1506----1522年共16年嘉靖公元1522----1567年共45年隆庆公元1567----1573年共 6 年万历公元1573----1620年共48年泰昌公元1620----1621年共 1 年天启公元1621----1628年共 7 年崇祯公元1628----1644年共17年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顺治公元1644----1662年共18年康熙公元1662----1723年共61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共13年乾隆公元1736----1796年共60年嘉庆公元1796----1821年共25年道光公元1821----1851年共30年咸丰公元1851----1862年共11年同治公元1862----1875年共13年光绪公元1875----1908年共34年宣统公元1908----1911年共 3 年中华民国公元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本文源自网络阿东:/894778685 秦西汉三国西晋前秦/东晋周/齐/陈隋唐辽/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地图(点击即可)

中国历史地图(点击即可)

中国历史地图(点击即可)商朝地图商朝:(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王朝由部落首领汤建立。

一开始定都毫(今河地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汉朝地图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

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六月定都长安。

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

25年,参加反抗王莽政权的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南北朝地图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亦是北方少数民族融于我中华文明的一次历史时期。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

刘裕取代东晋后,建立宋政权。

当时,先后有很多政权建立。

隋朝地图隋朝(581年-618年)公元589年,隋灭最后一个南北朝时期的陈国。

中国重新获得统一。

隋帝王次序: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

隋朝短命,炀帝杨广暴政,后被唐朝取而代之。

唐朝地图唐朝(618年-907年),唐王李渊太原起兵,反抗隋炀帝暴政。

灭隋后,唐中期武后后改国号为周,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则天皇帝。

后经中宗李显二次继位,复唐国号。

宋朝地图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宋朝为两段,前朝北宋,定都京(今河南开封)。

后经靖康之耻,为金国所灭,迁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金朝地图金朝(1115年-1234年),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由金太祖完颜旻建于1115年。

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

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

元朝地图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1279年统一全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

明朝地图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唐朝820年图说地图及其说明
张书林编辑
唐时期图说(820)
唐自安史之乱(755一763)后内地裂为方镇数十,陇右与剑南西山地入吐蕃,自天宝年间起大漠南北回纥取代突厥,南诏叛唐统一云南,形势大非初盛唐时之比。

宪宗元和时削平叛镇,号称中兴,本图以元和十五年(820)为准,藉以反映中唐时期疆域政区概貌。

隋开皇置总管府以统数州军戎,大业罢。

唐武德初复置,七年改都督府。

贞观十三年(639)凡都督府四十一,分统天下州县,唯近畿九州不属都督府。

景云二年(711)曾使都督兼纠察州县之任,逾月即以权重不便而罢。

开元十七年(729)有大都督府五,中都督府十五,下都督府二十。

景云二年始有以边州都督充节度使者,至开元遂有缘边八节度。

旋增为十。

又渐以节度使兼度支、营田、采访等使,遂综一道军民财赋事权。

安史乱起,内地各处继起效尤,都督之权重持节者皆称节度使,主兵事而不授节者称防御使,经略使或团练使。

大者领十余州,小者二三州,各为一道,亦称一镇。

乾元元年(758)罢开元以来之十五道采访使,改置各镇观察处置使。

此后或以节度兼观察,或以观察兼防御、经略,安史以前采访使道与都督府两种不同区划,至是乃合而为一。

名为一道而已非仅监察区域,名为一镇而已非仅军政区域,实际已成为统辖数州的高一级行政区划。

隋初以来的州县二级行政区划制,乃变而为道(镇)、州、县三级制。

图中于诸镇所治州治旁加注XX节(度使)、或XX观(察使)、或XX经(略使)、或XX都(防御使),并画出各镇间界线。

缘边羁縻府州已大量撤废或内徙。

关内道突厥回纥州限于碛南,多数侨治灵、夏州境内;灵、夏、庆州境内又有党项、吐谷浑州。

河北道除侨在幽州境内者外,惟存辽东高丽降户州。

剑南道西境多没入吐蕃,南境多没入南诏,惟雅、黎、峻、戎、沪州所领犹有存者。

黔中道及岭南桂、邕、安南三管所领则基本沿袭如旧,间有增设。

奚、契丹岁有酋豪入长安参与朝会,然外附回鹘,故不授官爵。

室韦部落中设有都督通朝献,但室韦分部至二十有余,此都督未必能统辖全境。

唐朝境外,其时渤海最为海东盛国,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地东至海,北黑水秣貉,南新罗,西接契丹及唐之辽东。

图中画出其五京十五府治所。

都上京龙泉府,故址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

西京鸭绿府濒鸭绿江南岸,由此取水道对唐通朝贡。

渤海之北为黑水秣貉,通朝献;又东北为思慕、莫曳皆、郡利、窟说等部,皆不能自通。

回纥本铁勒十五部之一,臣属突厥。

天宝初起而攻灭突厥,尽得突厥故地,建牙于乌德犍山(杭爱山)温昆河(鄂尔浑河)之间。

东极室韦,西逾金山,南控大漠。

贞元四年(788)改称回鹃。

又于吐蕃陷北庭后逐走之而有其地。

回鹘之西则为葛逻禄,本回纥属部,安史乱后转盛,脱离回鹘独立,代突骑施有碎叶川(吹河)伊丽河(伊犁河)至多逻斯水(额尔齐斯河)之地。

开成五年(840)回鹘为黠嘎斯所破,部族分支西迁。

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入侵唐土,至安史之乱结束之年,即广德元年(763),已尽取陇右道河陇间诸州及关内道之陇右原、会等州,剑南道之西山诸州及大渡河南之峻州。

是年冬,陷长安十二日后退出。

此后十余年又西取河西凉、甘、肃、瓜、沙、伊等州。

贞元六年(790)陷北庭,西州、安西相继陷落,四镇弃守,自焉耆以西至葱岭小勃律皆为所役属。

元和末除峻州已为唐收复,北庭已入回鹘外,基本上仍占有贞元以来极大版图。

次年为长庆元年,唐蕃会盟于长安西郊,此后双方停止攻战。

至会昌中(842—846)其国内乱,大中初(848—851)唐边镇克复陇右秦原等三州七关,沙州人张义潮逐吐蕃守将以瓜、沙、伊、西等十一州归唐,疆界始变。

南诏本乌蛮六诏之一蒙舍诏(今云南巍山),于六诏为最南,故称南诏。

初唐置羁縻蒙舍州隶姚州都督府,开元中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封云南王。

不久就向东扩张占领爨区,天宝九载(750)起兵反唐攻陷姚州,旋即臣附吐蕃连兵,于天宝十载至十三载屡次大败唐兵,将唐朝势力逐出云南。

安史乱起又北取峻州南部地,接着向周边蛮僚部落大事开拓,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东至今滇黔界上乌蒙乌撒部,南抵红河上游,筑拓东城于今昆明市以控制东南部,成为唐土西南一大国。

贞元十年(794)又转而连唐反吐蕃,夺取了神川都督地(今剑川。

鹤庆、丽江、中甸一带)和昆明城(今盐源)。

又南征茫蛮、黑齿等部族,拓土南与女王国(今泰国南奔一带)接壤。

开元时都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大历十四年(779)徙都阳苴咩城(今大理)。

唐时期图(三)说唐自安史之乱(755一763)后内地裂为方镇数十,陇右与剑南西山地入吐蕃,自天宝年间起大漠南北回纥取代突厥,南诏叛唐统一云南,形势大非初盛唐时之比。

宪宗元和时削平叛镇,号称中兴,本图以元和十五年(820)为准,藉以反映中唐时期疆域政区概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