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之欧阳家百创编

合集下载

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之欧阳体创编

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之欧阳体创编

教学惯例检查制度1为加强教学惯例管理,不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催促教师自觉地执行教学惯例的要求,使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避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特制定教学、惯例管理检查制度:一、成立教学惯例管理检查领导小组:由校长、分担校长、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教学惯例检查领导小组。

在分担校长的领导下,领导小组具体开展实施教学、惯例管理检查工作,做好检查阐发总结工作,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拿出整改办法,责任到人,限期整改。

二、惯例管理检查内容:1、教学检查内容:(1)教学计划落实情况:计划制定切实可行(2)备课:领会课标精神,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能超周备课,有板书设计,注重教学反思。

(3)作业批改情况:作业安插量适当,批改及时、认真、讲究实效,评分客观公正,有激励性评语。

(4)课堂教学:教学办法灵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习过程,体现新课改理念。

(5)教研情况:能积极开展“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写好教学案例。

2、班级管理:班风正,学风浓。

3、环境卫生:整洁干净,无纸屑。

三、检查形式与办法:每学期教学惯例管理按期检查1-2次,检查时做到“五个结合”,即按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结合,查询资料与召开座谈会相结合,问卷调查与领导检查相结合,互查与自查相结合,单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

四、具体要求:1、教导处、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二次按期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2、教研组长平时应加对任课教师学案编写、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及听课情况的检查,并及时总结汇报教导处。

学校教学惯例检查制度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成长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管理更是深化教育变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包管。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教学工作,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标准化管理,特制定《教学惯例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之欧阳索引创编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之欧阳索引创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欧阳家百(2021.03.07)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为主要载体,决定在我校小学生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为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通过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一是坚持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学校评价与家庭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与“三个快乐”办学理念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评价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评价内容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共六个方面,并且按三个层次(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进行评价。

三、评价过程与方法《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每学期填写一次,学年末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学期的评价结果应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并接受学生及家长的质询和申诉。

班主任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书面结果进行妥善保管,以便学生在转学、升学等过程中随学生流动而流动。

评价具体过程和方法为:(一)宣传与准备1、评价宣传学校每学期均应将评价各要素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提前以各种形式告知学生,少先队大队部要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要求,大力宣传评价要素,并结合评价要素修改、完善和进一步健全学校和班级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长效工作机制。

创建卫生单位方案之欧阳育创编

创建卫生单位方案之欧阳育创编

迴溪完小创建卫生单位实施方案为加快实现“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的民族教育梦,经研究决定,在我学校开展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活动,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江华瑶族自治县2014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意见》的总体要求,对照《关于全县中小学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实施方案》,积极发动、严密组织、扎实创建、严格督查、及时整改、追求实效,努力推动本校校园整洁再上新的台阶,为实现“美丽校园,幸福师生”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通过创建卫生先进单位的活动,增强师生员工卫生意识,培养师生员工卫生习惯,促使我校共同提升校园整洁度。

三、组织领导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伍梦玲副组长:杨晓军成员:教导室、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工作职责:组长、副组长负责监督与各方面指导,成员负责各方面的卫生检查与落实。

四、具体措施(一)教学区1.各班每天按时打扫教室与环境区卫生,分为早、中各一次。

周一和周五各进行一次大扫除。

2.要求各班成立每天值日生检查小组,对教室卫生及环境区卫生进行随时的检查与监督。

3.学生会成立校园课间检查与监督小组,主要检查监督各班环境区与乱丢垃圾的现象。

检查结果纳入周文明班级评比。

4.学生会每天在响早自习玲后、中午午休玲后,集合对校园、教室全面的卫生检查。

5.学生会主席每周至少两次的对各班的教室卫生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6.行政值日与当天的值日教师早、中,对每个班级的情况进行登记,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二)寝室区1.要求在校寄宿生每天起床以后,把寝室卫生与个人内务按照寄宿生管理要求进行整理。

2.公共区域要求及时打扫。

3.寄宿生管理人员在上早读以后对公共区域卫生与寝室内务的整理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周文明班级评比。

(三)成立行政抽查小组教导室总务室2人为成员,每两人一组对校园环境进行每周两次整体的随机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通报与张贴公示,督促改进。

(四)学校行政人员与教研组长分两组,每周一次对全校办公室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结果进行通报与张贴公示,督促改进。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分类与代码之欧阳家百创编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分类与代码之欧阳家百创编
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
15.04
精神康复专业
32.04
核医学专业
15.05
社区防治专业
32.05
超声诊断专业
15.06
临床心理专业
32.06
心电诊断专业
15.07
司法精神专业
32.07
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专业
15.08
其他
32.08
神经肌肉电图专业
16
传染科
32.09
介入放射学专业
16.01
肠道传染病专业
11
农村改水技术指导科(中心)
02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科(中心)
12
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03
结核病预防控制科(中心)
13
食品卫生科
04
血吸虫预防控制科(中心)
14
环境卫生所
0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中心)
15
职业卫生科
06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中心)
16
放射卫生科
07
地方病控制科(中心)
17
学校卫生科
30.01
临床体液、血液专业
51.05
傣医学
30.02
临床微生物学专业
51.06
其他
30.03
临床生化检验专业
52
中西医结合科
30.04
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
69
其他业务科室
30.05
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
30.06
其他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科室分类与代码(以B开头)
代码
科室名称
代码
科室名称
01
传染病预防控制科(中心)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之欧阳育创编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之欧阳育创编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为了学生健康,广泛对全体师生进行卫生知识、卫生习惯的规范教育,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特制订学校健康管理制度。

1、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

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预防接种工作。

2、各班应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根据季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3、广泛开展形式灵活的健康教育,加强常见病、传染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与了解。

4、加强学生食品卫生的管理,教育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掌握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平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大脑的活动特点,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学校和各班要切实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使学校环境整洁美观,学生人人讲卫生。

7、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每个科任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
坐、立、读、写的姿势及眼保健操的穴位。

8、建立预防疾病应急制度。

发现学生有病及时让学生到卫生室就医,若发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应在十分钟内上报学校主要领导。

卫生室根据病人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9、每周对学校内食堂提供的食品进行检查。

10、应劝告患病学生及时治疗,并在家休息,禁止患有发热等传染病的学生带病来校学习。

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之欧阳法创编

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之欧阳法创编

教育质量包管机制陪伴课程变革的不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包管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办法,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从根本上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变革和成长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正确的质量导向,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1、校内质量包管领导小组教育质量包管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包管小组由校长担负组长,副校长及中层分担领导任组员,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包管实施过程的静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包管的监督、检查、考核、反响、调控。

学校教育质量包管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按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办法,包管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竭提升。

2、质量包管家长委员会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包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按期介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阐发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教导处全面担任校内教育质量包管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

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掌控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

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

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教导。

二、教育质量包管体系涵盖规模在这一教育布景下,学校的教育质量包管体系涵盖的规模固然应该延伸至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

从过程角度看,可分为过程质量和功效质量的包管两个方面;从内容角度看,包含德育管理质量包管、课堂教学质量包管、特色课程质量包管和身心健康包管四个方面。

其中,德育管理包管涵盖两个层面——班主任步队和少先队建设;教学质量包管涵盖两个层面——教研组和基础型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涵盖两个层面——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生身心健康包管涵盖体质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

供应室WS310-第一部分之欧阳家百创编

供应室WS310-第一部分之欧阳家百创编

WORD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欧阳家百(2021.03.07)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16代替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Part1:Managementstandard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部分4.1.2、4.1.5、4.1.7、7.2.1、7.2.6、8.6、10.2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从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操作、监测予以规范的标准,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本部分为WS31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WS310.1—2009。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适用范围中,删除了“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和“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的要求;——增加了关于CSSD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见4.1.5),并提供了资料性附录A;——补充了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的管理要求(见4.1.6);——增加了对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的消毒供应管理要求(见4.1.8);——增加了对建立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专岗负责制、定期进行工作质量分析的要求(见4.3.2);——增加了对工作区域化学物质容许浓度的要求和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收集、暂存、交接区域的建筑要求(见7.2.7、7.3);——增加了对水处理设备和环境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报警器的要求(见8.4、8.6);——增加了最终灭菌包装材料符合YY/T0698的相应要求(见9.8); ——增加了第10章对灭菌蒸汽用水和蒸汽冷凝物质量指标的要求,参照GB8599的要求,提供了资料性附录B。

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之欧阳治创编

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之欧阳治创编

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为保障学生能在一个优美、洁净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生活,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根据学校目标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望遵照执行。

一、教室卫生标准1、地面:无痰迹、污迹、纸屑、瓜果皮,不放书籍和其他物品。

2、桌椅:整洁整齐。

桌面、桌脚、椅面、椅脚整洁,不在桌椅内外乱涂乱画乱刻;桌椅横竖排列整齐,书籍及其他学习用品放置整齐有序。

学生离开座位应及时把椅子推入桌肚,桌椅对齐。

桌面书籍放置,初中一二年级,上课(自修)即用的书簿、文具,上午、下午放学和晚自修结束时要确保桌面不放物品。

初三年级,桌面允许整齐地放适量的书籍3、讲台:台面只准摆放教具且摆放整齐,不准放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如报纸和收交的作业本等,提倡摆放合适、适量的盆景,桌面、桌洞和讲台下无纸屑、灰尘,桌洞、抽屉内无杂物堆放。

4、黑板、板槽:课后黑板擦干净,无尘印,槽内无粉尘。

5、墙壁:整洁,无乱涂乱画乱刻,无不协调的张贴物,无脚印、手印、球印等污迹,无污渍、蜘蛛网;如挂钟表,应摆正并及时擦拭。

6、窗户、窗台:每天擦洗,无灰尘,窗台上不放置任何东西,玻璃窗无手指印迹等。

7、前后门:每天擦洗,不涂、写、刻、画、贴,不乱挂东西,无脚印。

学校统一张贴的纸张,如试场安排、封条等,失效后应及时清除干净。

8、电器:插座、开关、风扇、多媒体、纯净水器、空调器应保持清洁。

纯净水器的水槽勤倒、勤洗。

9、卫生用具、卫生用具间:卫生用具应放入卫生用具间,卫生用具间的东西放置整齐,要保持卫生用具间的干燥、整洁。

教室里一般不放纸篓,如果要放,应及时清倒,不能满溢出来。

10、宣传栏、学习栏:张贴应整齐、美观、大方。

11、学生个人卫生,常洗澡、常换洗衣物、常剪指甲、常理发、常洗书包,每天洗脚、洗袜、换鞋。

二、包干区卫生标准1、地面:无果壳、纸屑、烟蒂、痰迹等,无卫生死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欧阳家百(2021.03.07)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章“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工作任务而制定的。

本标准为全国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学样卫生监督部门执行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通过使用本标准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同时完成国家卫生监督统计工作。

本标准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法规、规定以及有关国家标准,并根据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状况而制定。

目前,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及方法国外极少,日本有学校环境卫生标准,但项较少、并且只是单项标准。

本标准是以学校教学建筑、设备、教学环境、学生饮食、饮水以及公共场所传染病管理等多项卫生指标的监督监测进行综合评价,能够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学校卫生保健真实状态和总体达标程度。

本标准的制定将对改善我国学校办学条件及基本卫生状况起到促进作用,并且推动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推动国家各项卫生法规在学校领域内贯彻实施。

本标准是以17个学校卫生监督项目的评价为基础,通过各项的检查、测量及记分,然后进行综合判定,评价结果反映学样整体卫生保健情况。

标准中规定了综合评价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以及综合判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普通小学校各项卫生状况的经常性卫生监督综合评价。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7792-1987 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GB 7793-1987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T 5699-1985 采光测量方法GB/T 5700-1985 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9663~967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J 99-198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其他卫生法规,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和测试。

3.2 综合评价对学校各项卫生状况,按规定的监督项目进行逐项检查,测量及记分,并将其汇总,综合判定,从而作出结论。

4 综合评价方法4.1 评价项目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微小气候、噪声、厕所、生活饮用水、学校食品卫生、传染病管理、图书馆、学生宿舍、洗浴设施、体育馆、旅游场所、招待所、娱乐场所。

4.2 监督评价项目抽样4.2.1 抽样方法在学校监督评价中,凡在学校教室中监督监测项目,即: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微小气候、噪声七项,应根据被监督学校教室设置状况进行抽样。

4.2.2 抽样原则及数量抽取有代表性的教室作为样本,按学校教室的不同结构、层次、朝向、单侧采光、双侧采光的不同类型确定监测教室样本数,一般不少于6间教室。

4.3 监督评价记分类与记分4.3.1 记分表学校卫生监督评价记分详见附录A、附录B。

4.3.2 监督评价记分a)累积计分——将评价项目各档分值,分别乘以方框(□)中的数,然后累加得积分,积分除以样本数,得数为该项目得分。

b)划记计分——在项目各档分值的括弧()中划记,评价为“是”划“√”号,为“否”划“×”号,然后将划“√”号分值累加,得数为该项目得分。

4.4 综合评价判室标准4.4.1 学校基本卫生状况监督合格标准(见表1)。

经监督综合评价后,凡是学校实际得分达到标准总分的60%及以上者,判为合格学校。

各分项实际得分达到相应标准分的60%及以上者,判为分项合格。

a)大、中专、技工学校总分为125分,实际得分75分及以上者,判为合格学校。

b)中、小学校总分为150分,实际得分9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学样。

表1 学样基本卫生状况监督合格标准4.4.2 学校公共场所监督合格标准(见表2)a)经评价后,凡是实际得分达到标准分的60%及以上者,判定为合格。

表2 学校公共场所监督判定合格标准b)评价各项时以实际监督数为单位。

4.4.3 综合评价不合格学校的判定标准。

凡经综合评价的学校,实际得分未达到标准总分的620%者,判为不合格学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使实际得分达到标准总分的60%以上亦判为不合格学校。

a)因校方责任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

b)因校方责任发生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

c)校内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

d)学校组织学生劳动、体育等因责任事故使学生致残及死亡事故。

e)凡是发现学校有超学额班级并超过GB J 99中规定的班学额数(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中师、幼师每班40人)的学校。

5 单一项目评分方法5.1 教室人均面积(10分)5.1.1 评价标准普通教室人均面积应符合GB J 99的规定。

大学现未规定标准,暂不进行评价。

5.1.2 评价指标按中学、小学人均面积达到标准程度,将评分标准分为三等,见该评价记分表。

5.1.3 评价方法a)在抽样教室中测量教室面积及学生人数,分别计算各教室的人均面积。

b)计算公式:按式(1)计算。

式中:S1——人均面积;S2——被测教室面积;α——该教室学生人数。

5.1.4 主分方法a)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b)按评分表中中学、小学人均面积的三等标准,将被评价的教室数填入相应的方框内,求得乘积,然后累加得积分后,再除以教室样本数,得数为此项目得分。

5.2 课桌椅(15分)5.2.1 评价标准按照GB 7792的规定,判定课桌椅分配情况。

5.2.2 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实际达到的百分率,分为80%、40%、40%以下三等,以及教室内在座学生是否做到每人一席。

5.2.3 使用器材学生身高及课桌椅型号测量尺:该尺根据GB 7792的规定,按课桌和课椅的高度(mm),标有相应的号数,测量时可直接读出被测桌椅号,同时也可测量学生身高(cm)。

5.2.4 评价方法a)在抽样教室中,测量教室内在座学生身高及相应课椅高度,被测课桌椅号数在使用者身高范围内,则分配符合。

(评价时用表3)b)计算公式:按式(2)计算。

式中:M——课桌或课椅分配符合率,%;c——课桌与课椅号与就座学生身高相符合的人数;b——被测学生人数。

表3 学生身高与课桌椅分配符合评价表5.2.5 记分方法a) 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b)按评分表中课桌椅分配相符合率的标准,以及是否每人一席,将被评价的教室数填入相应的方框内,求得乘积,然后累加得积分后,再除以教室样本数,得数为此项目得分。

5.3 黑板(10分)5.3.1 评价标准应符合GB J 99中有关规定。

5.3.2 评价指标黑板尺寸、表面状况和黑板面反射系数。

5.3.3 评价方法a) 在抽样教室中进行黑板评价。

b) 用测量尺,测量黑板高度与宽度。

c) 反射系数的测量:黑板垂直分成四等份,取三条等分线的中点为测定点,以三个测定点的平均反射系数为代表值。

5.3.4 记分方法采用累积分方法计分。

5.4 教室采光(10分)5.4.1 评价标准应符合GB 7793,采光测量方法,按GB 5699的规定。

5.4.2 评价指标教室朝向、采光方向、采光系数、后墙壁反射系数,玻地面积比。

5.4.3 使用器材照度计(指式或数字式)5.4.4 评价方法a) 在抽样教室中进行教室采光评价。

b) 测量方法。

室内照度测量:选择教室内光线最差的课桌面测量照度,数为室内照度值。

室外照度测量: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避免直射阳光,在测量室内照度前后各测一次室外照度,取两次测得数的平均值作为室外照度值。

采光系数计算公式见式(3):式中:X1——采光系数,%;e——室内照度;d——室外照度。

墙壁反射系数测量:选择不受光直接照射的被测墙面,可选择教室后墙作为测量点,将墙壁分为左、中、右,取3个测点,选左、右墙壁,离其相邻墙面相接处10-20cm处为测点,然后求出平均反射系数,作为代表值。

①入射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接收器感光面朝上,置于被测表面某一位置,读取入射照度值。

②反射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接收器感光面对准同一被测表面的原来位置,逐渐平移离开,待照度稳定后,读取反射照度值。

③反射系数计算公式见式(4)式中:X2——反射系数,%;f——反射照度;h——入射照度。

玻地面积比测量:测量教室采光窗玻璃总面积及教室地板面积。

玻地比计算:计算教室玻璃总面积为1,求出与地板面积的比例,以1比多少来表示。

测量时间:选择10时至14时。

5.4.5 记分方法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

5.5 教室照明(15分)5.5.1 评价标准应符合GB 7793中的规定。

5.5.2 评价指标课桌面平均照度、灯桌距、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黑板灯管。

5.5.3 使用器材照度计(指针式或数字式)。

5.5.4 评价方法a) 在抽样教室中进行教室照明评价。

b) 测量方法按GB 5700的规定进行测量。

5.5.5 记分方法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

5.6 教室微小气候(10分)5.6.1 评价标准应符合GB J 99中的规定。

5.6.2 评价指标教室二氧化碳浓度及室内温度。

5.6.3 使用器材便携式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器,普通温度计或湿球温度计。

5.6.4 评价方法a) 在抽样教室中进行教室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测量。

b) 测量方法二氧化碳浓度测量:选择教室中央为测量点,将仪器的取样器探头置于距地面 1.0m高,打开泵开关,被测环境气体抽入仪器内,显示器能直接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值。

温度测量:在二氧化碳测量点进行温度测量,温度计直接显示温度值。

测定时间:为每年冬季,一般在当年11月至下一年1月,10时和14时各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代表值。

5.6.5 评分方法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

5.7 噪声(10分)5.7.1 评价标准应符合GBJ 99的规定。

5.7.2 评价指标噪声dB(A),两排教室相对边长距,教室不受音乐室干扰。

5.7.3 使用器材普通声级计5.7.4 评价方法a)噪声测量点:测定教室内噪声,把测定点选在教室最后一排学生座位靠近窗口的走道间,距离窗1.0m,距地面1.2m。

b)测定方法外来声源噪声测量:在开窗的条件下测定的数值。

背景噪声(或本底噪声)测量:学生全部在教室入坐,限制活动产生的噪声,在闭窗的条件下测定的数值,或者在空教室中测定的数值。

c)噪声修正方法每5秒读一个瞬时值,每个测定点每次记录3个以上数值,当被测噪声的声级大于背景噪声(本底噪声)10分贝时,本底噪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当两者声级之差,大于3分贝而小于10分贝时,可以从测得的噪声源声级减去修正值,如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