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选出品质较好的铜精矿。

试验选择的氧化铜矿石含铜量为0.91%,选矿工艺包括粗磨-粗选-二次磨-中选-精选-部分回收铜浸液等步骤。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选矿工艺大幅提升了品质,选矿率从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铜品位达到23.80%。

关键词: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

一、选矿原理和工艺流程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机械物理和表面化学作用,在矿石表面形成一层带正电的氧化物膜,并利用匝道作用实现氧化铜矿和贫矿物分离。

本试验选择的选矿工艺包括:1. 粗磨-粗选:将矿石通过初级破碎、研磨等工艺,将含铜物质分离出来。

2. 二次磨-中选:在初选后,将结构更加密实的矿石再次进行破碎,将其适当细化。

然后通过中选实现铜和矿细粒子的分离。

中选选择的是机制相同但粒度不同的矿浆。

3. 精选:将经过中选的浮选精矿,进一步提纯铜等金属元素。

4. 部分回收铜浸液: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浸液,提升铜的含量。

二、实验样品和方法1. 材料和设备试验中用到的样矿来自西藏某采掘区。

选矿设备包括球磨机、筛子、浮选机等。

2. 实验方法(1)粗磨:将样矿粗磨至0.074mm以下(2)粗选:粗磨后通过筛子进行筛选。

(3)二次磨:对筛选后的物料再次进行破碎(4)中选:给矿浆加入中选药剂,使用浮选机将铜精矿从悬浮的矿料中分离。

(5)精选:使用浮选机对铜精矿进行精选,进一步提取铜等金属元素。

(6)部分回收铜浸液:使用铜浸液反应棒将回收的铜浸液加入弱硫酸中进行沉淀和浓缩,得到含铜浸液。

三、实验结果1. 矿石品位原料废石片段不属于选矿过程中的矿物部分,而为矿山中的无用石头部分。

试验中样品含铜量为0.91%。

2. 矿石回收率试验中,对同等重量的样品进行选矿处理,矿石回收率由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

3. 铜品位试验中选择的选矿工艺在提纯铜精矿等金属元素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铜品位由原来的0.13%提升至23.80%。

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

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

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金川铜镍矿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其含铜镍物质主要存在于矿石中,并与黄铁矿、辉锑矿、绿泥石等多种矿物伴生。

经过初步破碎、磨矿和浮选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金川铜镍矿矿石含金属较多,但同样也包含大量的低品位矿物,称为贫矿石。

为了提高铜镍的回收率和品位,需要进行贫矿石的选矿处理。

本文将对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进行报告。

一、选矿工艺流程首先,对金川铜镍矿矿石进行一般性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其主要性质和成分,从而制定合适的选矿工艺流程。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矿石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选矿方法和流程。

以金川铜镍矿为例,其选矿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粗选:将原矿经过破碎、磨矿等处理后,采用机械枪选等粗选方法,将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与非硫化矿物(如绿泥石)分离出来,为后续的选矿过程做好准备。

(2)中选:采用浮选法,将含铜镍矿物及其伴生矿物与废物矿物分离出来。

具体流程为:先将矿石粉碎磨细,然后将矿浆加入浮选槽中,与气泡一起升上水面,浮选出含铜镍矿物及其伴生矿物的浮选泡沫,废物矿物沉入底部。

(3)精选:对浮选出的含铜镍矿物及其伴生矿物进行进一步的选矿处理,提高金属含量。

方法一般采用电选法、磁选法或重选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采用重选法进行精选较为常见,通常使用螺旋选矿机、离心筛选机等设备进行操作。

选矿列采用的设备具有高效、能耗低、选效好的优点,能够实现更高的回收率和更好的铜镍品位。

二、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是选矿工艺和选矿产品改进和优化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矿石中的矿物学组成和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矿物的影响,制定不同的选矿流程,最终获得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选矿产品。

对于金川铜镍矿的贫矿石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矿物学分析:对含铜镍矿物及伴生矿物(黄铁矿、辉锑矿、绿泥石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确定各种矿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辽宁思山岭铁矿石阶段磨选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思山岭铁矿石阶段磨选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思山岭铁矿石阶段磨选试验研究报告辽宁思山岭铁矿石阶段磨选试验研究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探究辽宁思山岭铁矿石在不同磨选阶段的磨选条件下的选矿效果,为该矿山的选矿工艺流程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材料和设备1. 原矿料样品:辽宁思山岭铁矿石2. 磨选设备:球磨机、脱泥器、选别机等相关设备。

三、试验方法1. 磨矿工艺流程:(1)粗磨:使用φ1500×2400mm球磨机对原矿进行粗磨,选用100mm的钢球作为磨矿介质,磨矿时间为120分钟,设定磨矿品位为67%,磨矿密度为68%。

(2)一次手选:将粗磨后的矿石送入一次手选机进行分选,选择直径为30-60mm粒径范围内的矿物作为有效矿物品位,设定一次手选的品位为31%,产出初级精矿。

(3)中磨:使用φ1200 × 2400mm球磨机对初级精矿进行中磨,选用25mm的钢球作为磨矿介质,磨矿时间为60分钟,设定磨矿品位为60%,磨矿密度为65%。

(4)二次手选:将中磨后的矿石送入二次手选机进行分选,选择直径为15-30mm粒径范围内的矿物作为有效矿物品位,设定二次手选品位为68.5%,产出中间精矿。

(5)细磨:使用φ900×1800mm球磨机对中间精矿进行细磨,选用12mm的钢球作为磨矿介质,磨矿时间为45分钟,设定磨矿品位为59.5%,磨矿密度为63%。

(6)三次手选:将细磨后的矿石送入三次手选机进行分选,选择直径为5-15mm粒径范围内的矿物作为有效矿物品位,设定三次手选品位为72.5%,产出精矿。

2. 试验参数设置:(1)粗磨磨矿时间:120分钟(2)一次手选品位:31%(3)中磨磨矿时间:60分钟(4)二次手选品位:68.5%(5)细磨磨矿时间:45分钟(6)三次手选品位:72.5%四、试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磨选工艺流程,三次手选产出的精矿品位可达72.5%,经浮选选择后,品位可提高到最终品位的65%,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川会理岔河锡矿区ⅳ号矿体北矿段北部混合样选矿试验报告

四川会理岔河锡矿区ⅳ号矿体北矿段北部混合样选矿试验报告

四川会理岔河锡矿区ⅳ号矿体北矿段北部混合样选矿试验报告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试验目的二、试验矿样及方法1.矿样来源2.矿样性质3.试验方法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试验过程简述2.试验数据及分析四、结论与建议1.试验结论2.存在问题3.改进措施正文:一、引言1.背景介绍四川会理岔河锡矿区是我国重要的锡矿资源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矿石品位逐渐降低,选矿难度越来越大。

为此,对本矿区ⅳ号矿体北矿段北部混合样进行选矿试验研究,以期为现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北矿段北部混合样的选矿工艺及技术指标,探讨合理的选矿流程,提高矿石选矿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试验矿样及方法1.矿样来源本次试验的矿样来源于四川会理岔河锡矿区ⅳ号矿体北矿段,共采集了多个混合样。

矿样经过严格筛选、破碎、研磨等预处理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2.矿样性质矿样呈黑色,主要有用矿物为锡石,伴生有少量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矿石具有较高的氧化程度,氧化矿物主要为锡石、铅锌矿和黄铁矿。

3.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采用重选、浮选、磁选等方法,对矿样进行了一系列的选矿试验。

在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选矿工艺。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试验过程简述根据试验方案,对矿样进行了多次试验,记录了各试验阶段的指标数据。

试验过程中,对各种选矿方法进行了优化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选矿效果。

2.试验数据及分析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了以下试验数据:重选回收率约为60%,浮选回收率约为75%,磁选回收率约为55%。

从试验数据来看,浮选效果最佳。

四、结论与建议1.试验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矿样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锡石,伴生有少量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2)采用浮选方法,可获得较高的选矿回收率;(3)重选和磁选方法也可应用于现场生产,但回收率相对较低。

2.存在问题本次试验存在以下问题:(1)矿样氧化程度较高,对选矿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2)浮选药剂的选择和用量还需进一步优化。

选矿实验报告完整版

选矿实验报告完整版

选矿实验报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选矿试验报告的内容选矿试验报告是选矿试验成果的总结和记录。

试验报告应该数据齐全可靠、问题分析周密、结论符合实际、文字和图表清晰明确、内容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试验室试验报告的内容应比较详细。

半工业试验及工业试验一般都是在试验室试验或前一种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试验报告的内容应结合前面所做的基础试验编写,但着重反映本次试验的情况。

选矿工艺流程试验报告的主要内容通常有:(1)前言。

包括试验任务的来源、目的和要求、试验确定的工艺和达到的结果。

(2)矿样的采集制备与代表性的评价。

(3)原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包括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成分和百分含量;研究矿石的结构与构造,根据结构、构造确定矿石的自然类型及工艺类型;矿物粒度统计分析、有用矿物解离度分析;研究各矿物嵌布状态、颗粒形态与其它矿物的嵌连关系等。

(4)选矿试验。

包括探索试验、工艺方案的选择对比、药剂种类与用量条件试验、矿浆调整条件试验、开路与闭路流程试验。

(5)精矿产品(包括某些中间产品)的分析检查结果。

(6)尾矿产品的分析结果。

(7)技术经济分析。

(8)结论:试验结果的评述、推荐意见、存在问题和建议。

(9)有关附件。

篇二:选矿试验报告选矿试验报告** 研究院2 0** 年 *月一前言受**公司委托对某铜铅锌硫化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以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为原有铅锌选矿厂增建回收铜系列提供技改参考依据。

1.1试验内容要求进行较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试验,包括药剂种类及药剂用量条件试验。

并进行“优先浮铜”和“铜铅混浮再分离”两大工艺流程的对比试验,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工艺流程和选矿指标。

1.2试验研究结果该矿原矿品位:铜**%,铅**%,锌**%。

选矿试验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占**%的条件下,使用**捕收剂优先浮铜,低碱(ph=*)以下用**浮铅、**浮锌,试验获得的指标:铜精矿产率**%、铜品位**%、铜回收率**%;铅精矿产率**%、铅品位**%、铅回收率**%;锌精矿产率**%、锌品位**%、锌回收率**%,试验指标理想。

化学选矿实验报告

化学选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摘要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化学选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化学药剂对矿石进行分离和提纯。

3. 通过实验,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摘要:本实验以某金属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选矿方法,利用化学药剂对矿石进行分离和提纯。

实验过程中,观察了矿石的溶解、沉淀、过滤等过程,分析了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 烧杯- 烧瓶- 玻璃棒- 滤纸- 漏斗- 量筒- 滴定管- 铁架台- 酸式滴定瓶- 碱式滴定瓶2. 实验药品:- 某金属矿石- 硫酸-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氯化钠- 硝酸银- 硫酸铜-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氯化钠溶液三、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某金属矿石,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硫酸,搅拌溶解。

3. 观察溶解过程,记录溶解时间。

4.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中性。

5. 观察沉淀现象,记录沉淀量。

6. 用滤纸过滤沉淀,收集滤液。

7. 将沉淀用适量的水洗涤,去除杂质。

8. 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搅拌溶解。

9. 观察溶解过程,记录溶解时间。

10.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现象,记录沉淀量。

11. 用滤纸过滤沉淀,收集滤液。

12. 将沉淀用适量的水洗涤,去除杂质。

13. 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现象,记录沉淀量。

14. 将沉淀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15. 将滤液用滴定管滴定,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四、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1. 矿石溶解过程:矿石逐渐溶解,溶液颜色变深。

2. 沉淀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3. 沉淀量:第一次沉淀量为5g,第二次沉淀量为3g。

4. 滴定结果:金属离子含量为0.5g。

五、实验结果分析1. 矿石中的金属离子在硫酸的作用下溶解,生成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金属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印尼某砂铁矿选矿实验报告

印尼某砂铁矿选矿实验报告
4.
对从海滨砂a中回收铁精矿进行了全流程试验。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全流程试验的选别工艺参数确定为:粗选磁场强度为:1200Gs;粗精矿磨矿粒度为-0.045mm为96%,粗精矿精选磁场强度为:1130Gs。所得全流程试验结果见图4-5及表4-5。
表4-5全流程试验结果(化学分析)
磁选
制度
产品
产率%
品位/%
表4-6标准样及待测样磨矿动力学表
矿样
粒度
(%)
磨矿时间(min)
4
7
10
15
19
24
标准样
攀枝花钒
钛磁铁矿
-200目
-400目
18.2
8.6
29.5
15.1
41.7
21.1
67.9
33.3
95.1
60.13
99.8
90.21
矿样
粒度(%)
9
12
15
18
待测样
海滨砂粗精矿
—200目
—400目
98.12
(2)采取一段磁选-粗精矿磨矿-二段磁选精选的选别流程,对海滨砂BL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选别制度为一段磁选磁场强度1200Gs; 粗精矿磨矿粒度-0.045mm为96%;粗精矿精选磁场强度为1130Gs。采用CRIMM—φ400—300型圆筒磁选机进行分选,可以获得TFe60.69%、回收率68.68%,V2O50.44%、回收率62.4%,TiO29.00%、回收率66.70%的铁精矿,其中的有害杂质仅P较高,达到了0.15%。此种精矿用于炼铁时,可回收其中的钒,但需采取特殊的冶炼制度,最好供给有使用此类精矿经验的厂家。此外,从海滨砂BL中回收的铁精矿粒度细,-0.045mm粒级达到了97.73%,在用于炼铁进行造块处理时,采用球团法较为适宜。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概述为了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石的品位和回收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进行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是指根据地质特征、矿石性质及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在矿产资源勘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原矿进行选矿实验,确定选矿工艺、设备及生产规模,制定合理的选矿方案,对选矿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

本报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某金矿选矿依据的可行性研究,对选矿项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一套完善的选矿方案,以期能够为该矿产项目的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1.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的背景该金矿矿产资源丰富,金品位较高。

然而,由于矿石中含有较多的有益元素和杂质,制约了金的提取率。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金矿,提高金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需要进行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

2.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从金矿的开采到最终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矿石选矿、矿石浸出、金提取等多个环节。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是对整个选矿生产过程的全面评估,是确保金矿开发能够高效、经济、环保地进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才能找出最适合该金矿的选矿工艺和设备,制定最合理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为后续生产提供可行性保障。

三、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 地质勘查和矿石性质分析对金矿的地质背景、矿石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获得矿石的组成、结构及品位等信息。

2. 选矿实验和工艺研究通过对金矿的选矿实验和工艺研究,确定适合该金矿的选矿工艺和设备,制定合理的选矿方案。

3. 生产工艺和设备分析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分析,制定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安全、节能。

4. 技术经济分析进行选矿工艺和设备的投资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和金价走势,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5. 环境影响评价对选矿工艺和设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矿试验报告的内容选矿试验报告是选矿试验成果的总结和记录。

试验报告应该数据齐全可靠、问题分析周密、结论符合实际、文字和图表清晰明确、内容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试验室试验报告的内容应比较详细。

半工业试验及工业试验一般都是在试验室试验或前一种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试验报告的内容应结合前面所做的基础试验编写,但着重反映本次试验的情况。

选矿工艺流程试验报告的主要内容通常有:(1)前言。

包括试验任务的来源、目的和要求、试验确定的工艺和达到的结果。

(2)矿样的采集制备与代表性的评价。

(3)原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包括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成分和百分含量;研究矿石的结构与构造,根据结构、构造确定矿石的自然类型及工艺类型;矿物粒度统计分析、有用矿物解离度分析;研究各矿物嵌布状态、颗粒形态与其它矿物的嵌连关系等。

(4)选矿试验。

包括探索试验、工艺方案的选择对比、药剂种类与用量条件试验、矿浆调整条件试验、开路与闭路流程试验。

(5)精矿产品(包括某些中间产品)的分析检查结果。

(6)尾矿产品的分析结果。

(7)技术经济分析。

(8)结论:试验结果的评述、推荐意见、存在问题和建议。

(9)有关附件。

篇二:选矿试验报告选矿试验报告** 研究院2 0** 年 *月一前言受**公司委托对某铜铅锌硫化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以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为原有铅锌选矿厂增建回收铜系列提供技改参考依据。

1.1试验内容要求进行较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试验,包括药剂种类及药剂用量条件试验。

并进行“优先浮铜”和“铜铅混浮再分离”两大工艺流程的对比试验,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工艺流程和选矿指标。

1.2试验研究结果该矿原矿品位:铜**%,铅**%,锌**%。

选矿试验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0.074mm占**%的条件下,使用**捕收剂优先浮铜,低碱(ph=*)以下用**浮铅、**浮锌,试验获得的指标:铜精矿产率**%、铜品位**%、铜回收率**%;铅精矿产率**%、铅品位**%、铅回收率**%;锌精矿产率**%、锌品位**%、锌回收率**%,试验指标理想。

选矿废水经检测,全面达到国标gb8979—1996二类企业排放标准。

该铜铅锌矿的浮选采用本试验推荐的药剂制度,不会发生废水超标的问题。

二试样的采集和加工试样由委托方采集并送至我院,试样重约**kg。

为制备试验矿样,对送来的矿样进行了加工。

加工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试样加工流程图三试样性质研究3.1试样化学分析试样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3.1。

表3.1 试样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成分含量(%)cupbznsasfeag 注: ag单位为g/t。

从表3.1结果看:原矿铜品位**%、铅品位**%、锌品位**%、银品位**g/t,具有回收价值,原矿含砷**%较低。

3.2试样铅物相分析试样铅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2。

表3.2 试样铅物相分析结果从表3.2结果看:原矿硫化铅占有率**%,氧化铅占有率**%,铅氧化率较高,将严重影响铅回收率的提高。

四选矿试验研究4.1 磨矿细度曲线磨矿细度试验在实验室型***锥形球磨机中进行,每次磨样**g,磨矿浓度为**%。

通过改变磨矿时间,并筛分测定-200目占有率,然后绘制磨矿细度曲线。

磨矿细度测定结果见表4.1,磨矿曲线见图4.1。

表4.1 磨矿细度测定结果图4.1 磨矿曲线图根据选厂现行为一段磨矿,试验选择磨矿细度-0.074mm(-200目)含量**%,为一段磨矿最常用的细度,其磨矿时间为*分钟。

4.2铜浮选试验4.2.1浮铜方案的确定对于铜铅锌硫化矿,铜浮选常用工艺有优先浮铜和铜铅混合浮选再分离流程。

试验对两大工艺进行了对比。

**研究院开发的**用于铜铅锌硫化矿的优先浮铜,在选厂生产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本试验引用其成果应用于该矿的优先浮铜。

试验按图4.2进行,试验结果见表4.2。

铜铅混合浮选再分离方案,尽可能不使用对废水污染严重的氰化钠法和重铬酸盐法,参照目前生产实践较佳工艺,经探索试验确定较合理药剂制度,进行了开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4.3,试验结果见表4.2。

药剂:g/t 时间:分钟硫酸锌**×篇三:云南实验室选矿实验报告云南省xxx磷矿实验室选矿试验报告2010年1月—2010年3月承担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委托单位:xxx公司项目负责人:吴艳妮试验人员:陈南华吴艳妮李艳报告编写:吴艳妮总工程师:夏学惠提交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提交时间:2010年3月目录第1章前言 (1)1.1 项目来源 (1)1.2 目的任务 (1)1.3 技术路线及指标 (1)1.4 完成情况 (1)第2章矿石性质 (3)2.1 矿石类型及其特征 (3)2.2 矿石的结构与构造 (3)2.3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2.4 原矿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4)第3章选矿试验 (8)3.1 矿样的采取与制备 (8)3.2 试验主要设备及药剂 (8)3.3 条件试验 (9)3.4 开路流程试验 (13)3.5 闭路流程试验 (16)3.6 硫酸部分替代磷酸探索性试验 (20)第4章产品分析 (21)4.1 精矿多项分析 (21)4.2 精矿、尾矿粒度分析 (21)4.3 精矿、尾矿沉降试验 (22)4.4 精矿、尾矿比重测定 (23)4.5 尾矿水水质分析 (23)第5章精矿选矿成本估算 (24)第6章结语 ......................................... 25 附件一:《云南省xxx磷矿岩矿鉴定报告》附件二: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心实验室《检测报告》第1章前言1.1 项目来源受xxx公司委托,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承担了云南省xxx磷矿实验室选矿试验研究任务。

1.2 目的任务试验目的:确定合理的联合工艺流程,进行实验室闭路试验,获得各种技术参数条件,为连续扩大试验提供依据,并达到作为小型选矿厂初步设计的依据。

试验内容:确定该类型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有用组分含量,为选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行浮选试验研究和其他选矿试验研究,确定选矿技术方案和工艺条件;对所获得的工艺路线进行经济评价分析;提供小型选矿厂设计所需其它物理参数。

合同要求:当原矿品位p2o5为27%左右时,达到磷精矿品位p2o5≥30%,其中mgo≤1.0%,磷回收率大于85%。

试验矿样:由甲方提供有代表性的矿样200公斤。

1.3 技术路线及指标本试验采用反浮选工艺流程,磨矿细度-200目含量占66.4%,用磷酸作为反浮选抑制剂,试验指标为原矿p2o5品位27.07%,精矿p2o5品位32.91%(碱溶为34.46%), mgo含量0.92%,磷回收率92.88%;用硫酸作为反浮选抑制剂,试验指标为原矿p2o5品位27.34%,精矿p2o5品位32.23%, mgo含量1.17%,磷回收率94.65%。

1.4 完成情况矿样于2010年1月22日运抵我院,重量为400㎏。

试验研究于2010年2月完成,精矿产品质量合格,试验指标达到了合同要求。

第2章矿石性质2.1 矿石类型及其特征2.1.1 矿石的自然类型云南省xxxxxx磷矿属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为白云质条带状磷块岩和块状磷块岩。

2.1.2 矿石的工业类型根据矿石的化学组分特征,工业类型为钙镁质磷矿石。

2.2 矿石的结构与构造2.2.1 矿石的结构泥晶结构:由磷酸盐胶体沉积形成的一种质地均一结构,其矿物组成主要是泥晶磷灰石,集合体形态呈凝胶状,碎屑状,偏光显微镜下显均质性或弱非均质性。

砂屑结构:由泥晶磷灰石组成的磷质砂屑呈次棱角状或次圆状,粒径在0.1~0.2mm之间,被微晶白云石胶结。

鲕粒结构:磷质鲕粒呈同心圆状,鲕粒核心为磷质内碎屑或白云岩碎屑,鲕粒直径一般在0.2~0.6㎜。

2.2.2 矿石的构造条带状构造:灰黑色磷质条带与灰白色白云岩纹层呈相间分布,构成条带状构造。

块状构造:由泥晶磷灰石组成的磷质砂屑颗粒大小分布均匀,被白云质和磷质胶结,构成块状磷块岩。

2.3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①泥晶磷灰石(胶磷矿):单偏光镜下呈深灰色,正交偏光下显弱非均质性。

通常为隐晶质集合体,由泥晶磷灰石组成的集合体颗粒以次棱角状砂屑为主,其次还有磷质鲕粒、磷质团粒、磷质团块、磷质篇四:金属矿选矿试验报告范本1. 前言永平厂街矿区和水泄矿区统称为永平铜矿。

属于北澜沧江--无量山--营盘山区域低温动力热变质带的铜矿床。

其中厂街矿区探明铜储量38.8kt,平均含铜品位1.38%;为小型富铜矿床?1?。

2011年01月30日,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永平云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云腾矿业公司)合法取得《永平县厂街地区铜矿项目》的矿业权和探矿权(探矿证号:t53120080902015971,勘探面积:14.33km)。

2011年12月20日,永平县发展和改革局下发永发改?2011?76号文件,批准云腾矿业公司在永平县厂街乡义路村三家村新建厂街铜矿铜选厂,建设规模为日处理铜矿原矿300t。

为了给选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依据,云腾矿业公司组织相关的选、冶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永平厂街弥勒山铜矿原矿的选矿试验研究,提出了选矿工艺技术方案,确定了破碎、磨矿及浮选作业的操作条件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将含铜品位1.18%的弥勒山铜矿原矿破碎、细磨至80%-200目,经小型粗选、扫选、精选闭路选矿工艺试验,可获得铜品位为21.84%,产率为4.88%,铜回收率为90.34%的铜精矿。

2 2.永平厂街弥勒山铜矿成分与性质2.1 铜矿原矿试样本次试验的矿样,取自永平厂街弥勒山铜矿地宝洞采场采出的硫化铜矿堆上的的原矿,样品重量约为20kg。

矿石为浅灰色致密块状,断面上有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不规则粒状聚集或嵌布。

样品经粗破、细碎至-2mm缩分后,分别取样化验分析,进行选矿试验。

由于弥勒山铜矿矿体的矿石类型相同,因此,矿石样品具有真实可靠的代表性。

2.2 铜矿样品的主要成分及特性 2.2.1 铜矿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弥勒山铜矿的主要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弥勒山铜矿主要成分分析结果(%)2.2.2 铜物相分析结果弥勒山铜矿铜物相分离结果见表2. 表2弥勒山铜矿铜物相分析结果2.2.3 物理参数测定结果弥勒山铜矿物理参数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弥勒山铜矿物理参数测定结果 2.2.4矿石性质用于选矿试验的米勒山铜矿为砂质单一硫化矿,原矿含铜品位1.18%,含砷较高0.57%,金和银的含量均低于工业边界品味。

硫化矿中的铜矿物主要是黄铜矿(cufes2),并有砷黝铜矿(4cu2s〃as2s3)及少量辉铜矿(cu2s)和铜蓝(cus),伴生矿物有黄铁矿(fes2)、毒砂(feass)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