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月活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秋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最早可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的殷商时代。
据传,殷商时期的帝王妻子嫦娥在一个月圆之夜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子。
为了纪念嫦娥仙子,人们开始在每年中秋月圆之夜举行祭月活动。
这也是中秋节的最早起源。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中秋节逐渐与农业生产和丰收的传统联系在一起。
农耕社会的人们通过庆祝中秋节,祈求丰收和幸福团圆。
中秋节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通过亲友团聚,共同欢庆这一节日。
中秋节因此也被称为团圆节。
二、中秋节的习俗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它是一种圆形糕点,代表着团圆。
传统的月饼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和五仁等。
人们在这一天会品尝月饼,以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和祝福。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和茶水,一家人或亲友们一同赏月。
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人们希望通过赏月来祈福。
3. 点灯笼点灯笼也是中秋节时的一种习俗。
人们将纸灯笼挂在房屋门前或树上,用烛光照亮夜空。
灯笼具有象征光明和希望的意义,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4.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传说。
人们讲述着嫦娥仙子的故事,通过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她。
这包括听讲座、参观展览和观看嫦娥奔月的舞蹈表演等。
5. 赛月饼在一些地方,还有赛月饼的活动。
人们通过制作不同形状的月饼并比赛,以展示他们的烹饪技艺和创意。
三、结语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它不仅代表着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在中秋佳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和美好的祝福吧!。
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

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始于唐朝,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共度这个喜庆的节日。
中秋节既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又有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
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信仰太阳和月亮,视其为神明。
为了祈求丰收和家庭的团圆幸福,人们便开始举办庆祝活动。
“月中秋,饼中圆”,中秋节的由来就与月饼有关。
二、传统的中秋节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中秋之夜,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皓月。
家人团聚在庭院或阳台上,点亮灯笼,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美食。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它象征着团圆。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作为亲情和友情的象征。
3. 建秋堆:中秋节最有趣的习俗之一是建秋堆。
人们用芦苇叶和五色塑料纸,搭建精美的秋堆,形状各异、寓意丰富,以表达人民对生活的祈愿。
4.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项传统习俗是点灯笼。
人们用红纸、五彩丝线和蜡烛制作各式各样的小灯笼,将其挂在门口或院子里,用来照亮迷途的人们。
5.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喜欢在这天赏桂花。
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也象征着幸福和繁荣。
6. 猜灯谜: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大家可以猜谜儿,增加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中秋节的节庆活动1. 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个活动起源于南方的民间传说,人们仿照救活屈原的故事,在赛月饼的同时划龙舟,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和敬意。
2. 中秋晚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许多城市会举办精彩的中秋晚会,表演丰富多样的文艺节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3. 亲友聚会: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共度佳节。
大家坐在一起品尝美食,分享喜悦,增进感情。
四、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作为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它不仅可以加强家庭的联系,也可以让人们忙碌的生活稍事停歇。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中秋节的故事传说中秋节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祭月、观潮等。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既然这样,那你知道哪些中秋节的知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及故事传说,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月下独酌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您浏览的《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正文如下: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篇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
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
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篇2今天,陶俣翎的外公——吴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课“月满中秋”。
吴教授先跟我们说了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让我听得非常陶醉、入迷,让我觉得好像是真的一样。
接着,吴教授说了中秋节的习俗,比如:观潮、吃田螺、吃月饼、饮桂花酒、燃灯、吃芋头,还一个个给我们解说了,为什么要做这些。
听完讲座,我回到教室,洗好手准备吃月饼,不,没过多久,月饼就做好了,老师切成片后,拿到教室分给我们,分完了还剩下一点,老师给了几个同学,我们眼馋了,一窝蜂地拥在一起抢,可还是有人没抢到,但我们已经满足了。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篇3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一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动。
中秋季节正逢秋粮收获,古人答谢神灵护佑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时令。
后来祭月便渐渐为赏月所代替,节庆持续下来,并被给予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化过程中,不乏诸多漂亮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闻使中秋节充溢浪漫色调。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宴饮赏月颇为盛行。
当时的中秋节仅停留在贵族赏月与玩月阶段,没在民间流行。
宋代以后,中秋节始盛行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很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烧斗香”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15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5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二: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
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聚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聚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来历及文化习俗(优秀7篇)

中秋节的来历及文化习俗(优秀7篇)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7篇中秋节的来历及文化习俗,希望在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一中秋由来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中秋的习俗赏月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赏桂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花香,再饮上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
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农历中秋节拜月的寓意篇二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1. 来历一: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
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
这一天最初是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中秋节。
2. 来历二: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后,得到了一个成仙的药。
他的妻子嫦娥在八月十五这天吃了仙药,然后飞到了月亮。
后羿对嫦娥深感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摆上嫦娥最爱的食物。
3. 来历三:与祭祀土地神有关。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成与土地神息息相关,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基于上述内容和之前的结构,我为你重新撰写了一篇文章:---中秋节:古老传说与现代庆祝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圆节或团圆节,是华人社区中的重要传统节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明亮的满月高悬在夜空,家家户户都会团聚一堂,庆祝这个古老的节日。
但你知道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吗?又有哪些传统的庆祝方式呢?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月神崇拜。
在那个时候,月亮被认为可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人们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月神的庇佑。
但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传说与中秋节的起源有关:1. 祭月传统:古代的帝王会在这一天祭拜月神,祈求国泰民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习俗也被普通百姓所采纳,并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2. 嫦娥奔月: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中秋传说。
嫦娥吃下仙药后,飞到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她的丈夫后羿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摆上香案,祭拜嫦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 祭祀土地神:在农耕社会,人们会在中秋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
中秋节的风俗1. 赏月:在中秋之夜,人们会走出家门,仰望那轮明亮的满月,表达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它的圆形代表了团圆和完整。
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有哪些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有哪些1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二、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
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有哪些2习俗一赏月中秋节习俗赏月最早起源于周代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习俗二吃月饼中秋节习俗吃月饼最早起源于宋代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至少在宋代就有了。
苏东坡有诗可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饼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做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
中秋节的由来。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
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知识: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答案是: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的英文是?
答案是:the Moon Festival 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才有的?
答案是: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元代末年;另一说为,明朝洪武初年。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
答案是:描写中秋节的诗句非常多,最著名的是:
《静夜思》
作者是【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另有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千古绝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当我读到此句,不知不觉就与之共鸣。
内心深处,思绪涌动,思念之情由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