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相关概念介绍讲解
著作权法解读

著作权法解读著作权是一种法律概念,旨在保护创作者对其作品的独有权益。
著作权法是为了确保作者在其作品上享有一定的控制和经济收益而存在的。
一、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作品的创作、权利的归属、权利的限制及权利的行使等方面。
其中,创作是指作品具备独创性和表达性的基本要素,只有符合这两个要素的作品才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著作权法适用于各种表现形式的作品,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软件等。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并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取所需的素材。
二、著作权法中的权利与义务著作权法赋予作者一系列权利,包括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作者享有这些权利的同时,也需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保护他人的著作权和合法使用他人的作品等。
三、著作权法中的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侵犯著作权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
常见的侵权行为包括盗版、抄袭、盗用他人的原创作品等。
著作权法对于侵权行为给予了一定的法律保护,如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
根据著作权法,对于著作权的侵犯行为,可以采取民事救济和行政执法两种方式进行维权。
同时,著作权法也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例外规定,如合理使用原则和公共利益等。
四、著作权保护的挑战与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著作权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侵权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如网络传播、在线音乐、电子书籍等。
为了适应这些挑战,著作权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著作权保护相关国际公约和协议,不同国家之间也在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跨国著作权保护的问题。
总结:著作权法作为一项保护创作者权益的法律规定,为创作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和经济利益。
它确保了创作者的作品得到尊重,并鼓励创作者进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著作权保护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法解读

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法解读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中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著作权法作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基石之一,为保护创作者的权益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本文将对著作权法进行详细解读,包括著作权对象、权利范围、权利归属以及权利保护等方面。
一、著作权对象1.文字作品:文字作品包括文学作品、论文、报告、讲演稿等,这些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2.口述作品:口述作品是指作者通过口头形式进行创作,比如演讲稿、口述历史等。
3.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包括绘画作品、雕塑作品、摄影作品等。
4.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指的是歌曲、曲谱、音乐剧等音乐创作。
5.戏剧作品:戏剧作品包括剧本、舞台表演等。
6.电影作品:电影作品是指电影及其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文学、美术、音乐等作品。
7.摄影作品:摄影作品以照片的形式表现创作者的创作观点和个性。
二、权利范围著作权的权利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财产权和人身权。
1.财产权:著作权人享有对其作品的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摄制、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
这些权利通常需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行合理使用和交易。
2.人身权:著作权人享有署名权和修改权。
署名权是指著作权人有权决定是否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公开发表作品,修改权是指著作权人有权对其作品进行修改或阻止他人对其作品的修改。
三、权利归属在著作权法中,著作权一般归属于创作作品的个人或团体。
1.个人著作权:个人著作权是指个人独立创作的作品享有的著作权。
2.团体著作权:团体著作权是指由组织、机构或单位合作完成的作品享有的著作权。
著作权的权利归属可以通过合同、法定规定或依据创作事实来确定。
四、权利保护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著作权法规定了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
1.侵权责任: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如未经许可复制、发行、传播他人著作等。
2.司法救济:著作权侵权纠纷可以通过诉讼等司法途径解决,侵权行为人可能面临赔偿损失、停止侵权等法律追究。
著作权法入门与实践课程

著作权法入门与实践课程一、导言著作权法是保护创作的知识产权的重要法律制度。
对于创作者和版权持有人来说,了解著作权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程将介绍著作权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实践应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著作权法。
二、著作权法概述1. 著作权的定义著作权是指个人在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等领域中所享有的对其作品的独占使用和转让的权利。
2. 著作权产生与保护著作权从创作完成时即产生,无需进行登记或其他手续。
著作权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包括版权登记、侵权追究等。
3. 著作对象与保护范围著作对象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中的各类原创性表达,如文字、音乐、绘画等。
保护范围覆盖了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所涵盖的思想、情感等。
4. 著作权人与权利著作权人是指享有著作权的个人或团体,拥有对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复制权等一系列权利。
三、著作权法主要内容1. 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创新和创造,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2. 著作权法中的关键概念•原创性:要求作品具有独创性和独特性。
•实用性:要求作品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固定表达形式:要求作品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如文字记录、音乐录音等。
3. 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和范围著作权保护对象包括文字、音乐、美术、摄影、电影等各类表达形式。
保护范围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等多个方面。
4. 著作权侵权行为及其追究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他人擅自复制、发行、展示等侵犯著作权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著作权人可以通过起诉、申请保全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著作权实践应用1. 著作权登记与证明著作权登记是一种主动维护权益的方式,可以为著作权提供更强的证据力。
在创作完成后,作者可以向相关机构申请登记,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2. 著作权许可与转让著作权人可以选择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著作权许可给他人使用或转让给他人。
在进行许可或转让时,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签署相关合同。
著作权法讲义

(二)对人的效力:国籍原则,地域原则,互惠原则。 (三)时间效力:从1991年6月1日起生效。保护按该 法计算未过保护期的作品。该法施行前的侵权行为和 违约行为按当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处理。
思考题
1、简述著作权及其与专利权的区别。
2、如何理解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编 著作权法
包括著作权的概念、主体、客体、内容、 利用与限制,法律保护等主要内容。
第一章 著作权法概述
重点难点:掌握著作权的概念及其相关的概 念。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
一、著作权的概念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著作权的定义
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 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 总称。
演绎作品的主体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 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 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美术作品的主体
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 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 所有人享有。
匿名作品的权利主体
著作权法规定,对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 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 份确定后,由作者或者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
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
(1)权利属性不同 (2)法律要求的保护条件不同 (3)权利的取得方式不同 (4)两者的交叉和抵触
第二节 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和适用范围
一、基本原则
(一)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原则;
(二)协调作者与国家、集体和社会公众利益原则 ;
(三)符合著作权国际保护基本准则原则 。
二、适用范围或效力范围
著作权法概述课件

著作权法的未来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著作权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著作权法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变化。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推动全球 文化交流和传播。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 、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 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 。
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 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 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 的。
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 、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 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01
02
03
纷。
仲裁解决
当事人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 裁解决纠纷。
诉讼解决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解决纠纷。
05
著作权法的实施及意义
著作权法的实施
著作权法是保护和鼓励创新的法 律,它规定了作者对其创作的作
品的专有权和相关权益。
实施著作权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 施,包括建立著作权行政管理机 构、完善著作权法律制度、加强
在法定许可范围内,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其作品,但需要支付相应的费 用,例如为了教学、新闻报道等目的而使用他人作品。
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可以对著作权进行限制,例如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 个人隐私等。
04
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及法 律责任
著作权侵权行为
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的。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 作品的。
中国著作权法的发展
清末民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并逐步形 成了《大清著作权律》等法律规范。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等法律规范。
著作权法与版权保护

著作权法与版权保护著作权法是指保护创作性作品的法律体系,旨在确保作者对其作品的权益和使用权。
它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法律工具,对于编程领域的创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著作权法的基本概念和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编程领域中合理运用著作权法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著作权法的基本概念著作权法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各种原创作品的权益。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原创作品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其中编程作品也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内的作品。
著作权法赋予了作者对其作品的独占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展览权和改编权等。
二、版权保护的重要性版权保护对于编程领域的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版权保护可以确保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编程作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合理的版权保护,其他人可能会非法复制、传播或篡改作品,严重侵犯了创作者的权益。
其次,版权保护有助于激发编程创作者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在拥有合法的版权保护之下,编程创作者才会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创作更加优秀的作品。
这种创作动力将推动整个编程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版权保护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有合法著作权的编程作品之下,消费者才能享受到合法的、优质的、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
这将推动整个编程市场的规范化和良性竞争。
三、如何保护编程作品的版权1. 登记版权要保护自己的编程作品版权,首先可以进行著作权登记。
著作权登记可以为作品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护。
在著作权登记之后,如果他人侵犯了你的版权,你就可以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2. 使用版权声明在编程作品中添加版权声明也是一种保护版权的有效方式。
版权声明中可以清楚地表明该作品受到著作权保护,未经授权不得复制、传播或修改。
这可以起到提醒他人的作用,增加侵权者的法律风险意识。
3. 签订保密协议对于一些商业价值较高的编程作品,可以通过与用户或合作伙伴签订保密协议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版权。
保密协议可以限制对作品的访问和使用,并在违约时进行法律追责。
2024版著作权法的概述

著作权定义及保护对象著作权定义保护对象著作权法立法宗旨与原则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国内外著作权法发展历程国内发展历程国外发展历程国外著作权法历史悠久,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对著作权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国家030201著作权主体类型及权利范围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影视作品著作权客体分类及保护标准特殊类型作品保护规定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内容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这些权利与作者的人身紧密相连,一般不能转让和继承。
著作财产权主要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
这些权利可以让作者通过其作品获得经济利益。
合理使用制度及其适用条件合理使用制度允许在特定条件下,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对作品进行使用的制度。
适用条件通常包括使用作品的目的和性质、被使用作品的性质、使用作品的程度、对被使用作品的影响等因素。
一般来说,合理使用应限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而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等情形。
法定许可制度及其适用情形法定许可制度适用情形发行侵权复制品未经许可复制未经许可表演未经许可改编未经许可展览常见侵权行为类型及表现形式侵权行为认定标准和程序实质性相似+接触被控侵权作品与权利人的作品在表达形式上实质性相似,且被告有接触权利人作品的可能性。
专业机构鉴定在涉及复杂、专业性强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以确定被控侵权作品是否与权利人的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
专家证人制度当事人可以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以帮助法官对技术问题进行理解和判断。
法律责任承担方式及救济途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救济途径著作权合同类型和必备条款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01著作权转让合同02委托创作合同03合同履行过程中注意事项审查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及资信情况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登记制度及其意义和作用登记制度著作权登记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享有的著作权向国家著作权主管部门进行登记,以获得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制度。
著作权法基础知识简介

著作权法基础知识简介著作权法是保护作品创作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它规定了作品的创作、使用、转让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在现代社会中,著作权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它不仅保护了作品创作者的利益,也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著作权法的基础知识进行简要介绍。
一、著作权的定义和保护对象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作品是指以文字、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美术、摄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方式表现的智力创造,包括文学、艺术、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作品。
二、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包括两个方面的权利: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作者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人身权是指作者对作品署名、修改、保护作品完整性等权利。
三、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著作权的取得是自作品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的,无需进行登记或其他手续。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根据不同类型的作品有所不同,一般为作者终身加70年。
对于合作作品、匿名作品、众多作者作品等特殊情况,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可能有所变化。
四、著作权的限制和例外著作权并非绝对的权利,它受到一定的限制和例外。
著作权法规定了一些合理使用的情况,如个人学习、研究、评论、新闻报道等,可以在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作品。
此外,著作权法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例外,如公共利益、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等。
五、著作权的保护和维权著作权的保护主要通过法律手段实现。
著作权人可以通过著作权登记、著作权合同、著作权侵权诉讼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著作权侵权的情况下,著作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六、著作权的国际保护著作权是国际上普遍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
各国通过签署国际公约和双边协议等方式,建立了著作权的国际保护体系。
在国际上,著作权的保护主要通过国际版权组织(WIPO)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机构来推动和协调。
七、著作权法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著作权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五、衍生著作及編輯著作
衍生著作(§ 6): 指就原著作改作之創作,且著作權法以獨立之著作加 以保護。 所謂「改作」,係指以翻譯、編曲、改寫、拍攝影片 或其他方法就原著作另為創作。 (§ 3第1項第11款) 著作人對於自己的著作,享有改作權。改作別人的著 作,須徵得著作財產權人的同意,否則就侵害改作權 。 例:把武俠小說拍成電影,被利用的武俠小說,為原 著作;拍出來的電影,為衍生著作,有獨立之著 作權。
四、著作權人之權利(續)
著作財產權包括下列十一種權利: 重製權( § 22) 公開口述權( § 23) 公開播送權( § 24) 公開上映權( § 25) 公開演出權( § 26) 公開傳輸權( § 26之1) 公開展示權( § 27) 改作權( § 28) 編輯權( § 28) 專屬散布權( § 28之1) 出租權( § 29)
5
我國智慧財產權法體系簡介
著作權法─保護精神創作
促進文化發展 商標法──保障產業標示 專利法──保護產業成果 鼓勵技術創新
6
認識智慧財產權相關符號
─著作權(Copyright) ─商標(TradeMark),指已進行申請 程序,但尚未經核准註冊之商標。 ─已註冊(Registered)之商標。
17
「合理使用」之界定
著作權之合理使用,通見係指:
「著作權人以外之人,對於著作權 人依法享有之專有權利,縱使未經 著作權人同意或授權,仍得在合理 的範圍內,以合理方法,自由、無 償加以利用之主張。」
19
合理使用之判斷標準
著作權法第65條: 著作之利用是否屬於合理使用,應審酌一切情 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為判斷之基準: 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 非營利教育目的。 二、著作之性質。 三、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 四、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 響。
著作財產權: 賦予著作人財產上的權利,使他獲得實 質上的經濟利益,促使作者繼續從事創 作活動,精進創作的質與量,豐富文化 內容。 著作財產權得全部或部分讓與他人或與 他人共有。(§ 36)又著作財產權人若授 權他人利用著作,其授權不因著作財產 權人嗣後將其著作財產權讓與或再為授 權而受影響 。(§ 37) 13
著作權法相關概念介紹
─從檢察官專業分工談起
報告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 主任檢察官 莊俊仁
1
壹、檢察官之角色定位
偵查主體 公訴人 裁判監督者 公益代表人 法律職掌
偵查 公訴
訴訟要求
辦案態度 辦理時效 處理結果
2
執行
辦案團隊編組分工圖
檢察長
襄閱 主任檢察官
公訴組
偵查組
機打重緝檢智婦 動擊大毒肅慧幼 組民刑專黑財保 生案組金產護 犯組 組權組 組 罪 組
檢察事務官
3
落實協同辦 警察 辦案
調查 機關
4
貳、智慧財產與智慧財產權
所謂智慧財產,係指人類基於思想進行創作活 動而產生的精神上、智慧上的無形產物,例如 音樂(如詞曲之創作)、書籍(如小說、學術 論文之創作)、畫作(如國畫、油畫、漫畫之 創作)、網站設計(如雅虎入口網站之設計) 、電腦軟體(如微軟OFFICE XP套裝軟體)、 發明專利、商標(如IBM、Microsoft)等。而 國家以立法方式保護這些人類精神智慧產物, 賦與創作人得專屬享有之權利,就叫做「智慧 財產權」。
11
四、著作權人之權利
著作人格權: 用以保護著作人的名譽、聲望及其人格 利益,因為此種權利和著作人的人格無 法分離,故不可以讓與或繼承( § 21)。 著作人格權包括下列三種權利: 公開發表權( § 15) 姓名表示權( § 16) 禁止不當修改權( § 17)
12
四、著作權人之權利(續)
16
六、著作權法不保護「概念」
依著作權法取得之著作權,其保護僅及 於該著作之表達,而不及於其所表達之 思想、程序、製程、系統、操作方法、 概念、原理、發現(§ 10之1)。換言之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概念、思想的「具 體表達形式」,至於存在腦海中之概念 或思想,別人無法感知它的存在,不受 著作權法的保護。
9
二、著作權法之立法目的(§1)
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 調和社會公共利益
促進國家文化發展
10
三、著作權法之保護客體
語文著作 音樂著作 戲劇舞蹈著作 美術著作 攝影著作
圖形著作 視聽著作 錄音著作 建築著作 電腦程式著作(以上 皆規定於§ 5) 表演(§ 7之1)
20
合理使用之判斷標準(續)
對於合理使用之認定,大致上可以依循如下原 則加以判斷: 一、使用數量愈多,愈不利於認定構成合理使 用。 二、程度上愈屬重大的利用,愈不易構成合理 使用。 三、對於整個著作(entire work)的利用行為 ,原則上不得構成合理使用。 (以上參考智慧財產局網站)
21
合理使用之立法體例
15
五、衍生著作及編輯著作(續)
編輯著作(§ 7) 指就資料的選擇及編排具有創作性的著作,其 中選擇及編排的客體包括受著作權法保護與不 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資料。因此,「選擇」與 「編排」這兩種行為就是編輯著作的創作行為。 如果只是用最普通、最常見的方式編排,就沒 有創作性可言,例如按姓名筆劃或按字母順序 編排,當然不能成立編輯著作。 例:考試用書常發生侵害編輯著作之情事。
7
參、著作權法幾個重要概念
一、著作權之定義 二、著作權法之立法目的 三、著作權法之保護客體 四、著作權人之權利 五、衍生著作及編輯著作 六、著作權法不保護「概念」 七、著作權法之合理使用
8
一、著作權之定義
所謂「著作」,指人類在文學、科學、藝術或 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 3第1項第1款);為了 保障這些著作創作者的權益,由國家制定法律 予以保護,法律所規定的這些權利,就叫做 「著作權」 ( § 3第1項第2款) 。 依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 享有著作權。換言之,著作權是在著作完成的 時候立即發生的權利,著作人享有著作權,不 須要經由任何程序,也不必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