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古今异义只是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PPT课件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PPT课件
古汉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 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 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
1
一、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这种词属于基
名词:天、地、草、木、山、本词汇。正是 川、人、手、马、牛、羊 由于这些词的
如:一举足为跬,再举足为步。
5
B、词义扩大 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客观事物的
范围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
好:古义指女子貌美。后来泛指一切事物的美好。
《史记·滑稽列传》:“是女子不好。”
江、河:先秦时是专有名词,指长江、黄河,后
来“河”泛指北方水系的河流,“江”泛指南方水 系的河流;再后来,“江”、“河”就混称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 者有矣夫!”
今东北农村俗谚:“六月六,看谷秀。”保留此义。
汤:古义是热水、开水。
《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今江浙方言把洗脸的热水叫“面汤”,把灌贮热
水暖被窝的铜器或瓷器叫“汤婆子”。
17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举例
1、中心 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 指挥机构;②事物的重心 古义:心里。
字:“字”古指“生孩子”,今指文字。
如: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涕:上古指眼泪,不指鼻涕。
如:涕满匡而横流。《史记.淮南衡山王传》
闻:古义是“听到、听见”,今义由听觉义转为嗅觉 义。
3
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牺牲:古义(特别是先秦)指祭祀用的牛羊豕。今义指 “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十年》

文言文古今异义PPT课件

文言文古今异义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D
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己
B、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种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词 义 扩 大 2.词 义 缩 小 3.词 义 转 移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 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 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B
下列各项加线词语不全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国之父兄请曰 之
今寡人将助天灭
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无相见也
不及黄泉,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大方之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吾长见笑于
D、惟君左右之 交游
泽覆三族,延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ppt课件共18页

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ppt课件共18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ppt课件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字解析课件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字解析课件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33.横行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权势做坏事 古义:纵横驰骋 34.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今义: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读kuàijì
古义:会,集会;计,协商。读huìjì
35.婚姻 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鸿门宴》)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儿女亲家 36.活人 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徐光启《甘薯疏序》)
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目的 古义:便,就;利,吉利
4.便宜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 我陪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今义:物品价格低;读piányi 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读biànyí
②方便
5.博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关鸟兽的地方;骗人的骗局;束缚,束缚人的事物 古义:包罗,概括
52.老大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
古义:年龄大
53.烈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54.美人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语言文言文 常见古今异义词解析
.1.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常用作谦词
2.北面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 古义:面朝北(称臣)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之”课件(25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之”课件(25张PPT)

代词
1、代指人、物、事 例: (1)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
(2)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愚公移山》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狼》
动词
1、“到”、“去”、“往”、“到……去”,后面跟表示地点的名词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 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 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 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应用练习
下面句中“之”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妾之美我也,畏我也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 A、C、D三项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 B项“之”字做主调间结构助词,取消 句子独立性,可不译。故答案B
应用练习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1、代词,代指书具
2、代词,代指仲永
3、代词,代指仲永所作的四句诗
4、结构助词“的”
5、代词,代“仲永之通悟”
6、助词,调整音节
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 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 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助词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课件31张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课件31张

58.日与子弟角
<古>年轻人
<今>指弟弟、儿子、侄子等
59.振奋作声
<古>指振动(翅膀)
<今>指(精神)振作奋发
文 文言古今异义
《谏太宗十思疏》60.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61.凡百元首
<古>泛指古代的帝王 <今>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62.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纵情感
41.约为婚姻
<古>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
<今>因果关系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4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指意外的变故
<今>表程度的副词,十分,极
4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现在人家沛公
<今>现代的人,代的人
45.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
<古>想象,揣摩
<今>模仿
文 文言古今异义
《促织》
55.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古>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今>行侠仗义之人
56.操童子业
<古>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儿童
5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古>年轻人
<今>指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古>一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
<今>一天2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文言文实词之古今异义

文言文实词之古今异义

旧事 彼此相连 形体齐备 与外界隔 绝之地
感慨叹息, 意气昂 扬
61.可怜 可怜体无比(《孔》) 可爱 62.结束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 整好装束 束而出(《冯婉贞》) 63.经纶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策划,治 返(《与朱元思书》) 理 64.其次 其次,求脱械居监外 板屋(《狱中杂记》) 第二等 65.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同(《宴子使楚》) 它的果实
• 2、双音词 • 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 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 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原意。古 今同形异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些双音词。例: • (1)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 古义:“地”指土地,“方”指方圆,既不是一 个词,也不是一个短语,“地”连上,“方”属 下,分读。 • 今义:是一个词,指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或指 本地、当地,或指某个区域,或指空间的一部分, 或指部位,连续。
41.谢 多谢后世人(《孔》 劝告 42.寻 未果,寻病终(《桃 不久 花源记》) 43.坐 何坐?坐盗(《宴子 犯……罪 / 使楚》)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44.严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 (《廉》) 45.再 日再食(《送东阳马 两次 生序》
46.走 双兔傍地走(《木兰 跑 诗》) 47.奏 项如奉璧奏秦王 呈献 (《廉》 48.卒 而卒葬之(《游褒禅 最终,终 于 山记》) 49.正 妙尽璇机之正(《张 道理 衡传》) 50.章 黑质而白章(《捕》)花纹
2、词义缩小
•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
• • •
• • 今义:
游》) 古义:这。 今义:只作判断词。 (4)金就砺则利 。(《荀子· 劝学》) 古义: 原泛指一切金属,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词与偏义复词+课件15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词与偏义复词+课件15张

知识总结
如何判定一个词是偏义复词?
1.在语境中辨别
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运用要符合句子的语境,因此,是不是偏义复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结合前文语境可知其偏指“入”。
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 通过分析词语在语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加以判断。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 序》),从句中的“勤”分析,与之搭配的应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以判定“作息”偏指 “作”。
语素意义相反 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语素意义相关 我有亲父兄:“父兄”偏指“兄”,兄长。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宪宗立,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素闻其名, 既谒见,群危言激切, 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 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 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 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我蒙
受您的恩德没有过问,(但也)实在是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
靠李广,希望他能在您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
的时候,曾经是否谈到我。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我请求您检查
进贾府》)
古今异义词类型
古拆今合
词语
例句
颜色 屈原颜色憔悴
古义 脸色
今义 物体的颜色
感激 其实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感动奋发 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注意语素、成语、方言中保留的古义
A、有些词的古义虽然在今天并不单独使 用,但作为现代汉语中的语素,它还保留 了古义。
“谢”的“道歉”义,在“谢罪”中仍然 保留。
“去”的“离开”义,在“去世”“去职” 中仍然保留。
B、成语中保留了许多古义。
金城汤池:金,指金属;城,城墙;汤,开水;
池,护城河。意思是象金属铸造的城墙,象开水 翻滚的护城河。形容城防坚固严密,不易攻破。
指哥哥和弟弟。
如: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 章上》
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
亲。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之地。(《六国论》)
D、词义强化(词义由轻而重)
诛:本义是谴责、责备。后来强化为“杀戮”。
如:“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史记·廉蔺列传》
C、词义缩小
丈夫:古义除指配偶中的男方,还可指“成年
男子”和“刚生下的男孩子”,后来专指配偶中 的男方。
“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勾践灭 吴》)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 说赵太后》)触龙是大臣,甚至也可称“丈夫”。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 豚。” (《勾践灭吴》)
有区别。这类词数量多。是学习的难点,也是 重点。
A、轻微转移 劝:古义是从积极方面的鼓励、劝勉,今义是劝说、
劝止。
如:《荀子》“劝学”,是鼓励学习。
《鞌之战》:“赦之,以劝事君者。”是赦免逢丑父鼓 励对君尽忠。
步:古今均指脚跨出去的距离,但今指一只脚向前挪
动的距离,与“跬”同,古言“步”等于今天两步。
F、词义色彩的变化
卑鄙:本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是中性词。
今义表示言行恶劣,不道德,变为贬义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侵:古义是指一种进攻方式,是中性词。今义
指非正义的军事行动,是贬义词。
《左传·庄29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轻曰袭。” (《春秋》和《左传》作者立场是尊鲁的,
狱:古义指诉讼、诉讼案件,今义指“监狱” 如: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烈士:古指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或有志于建功立业的 人,是活着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是 死去的人。 如: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 子·秋水》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厦门行》
3.微殊 这类词古今义之间既有联系,又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走(跑)马观花、感激涕(泪)零(落)、不虞 (意料)之誉、无声无臭(气味)、延颈企踵 (脚后跟)、狼奔豕突(急速向前冲)、口诛 (谴责、声讨)笔伐。
C、方言中保留古义。
秀:本义指谷物吐穗开花。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 者有矣夫!” 今东北农村俗谚:“六月六,看谷秀。”保留此义。
但在记载鲁国对别国用兵时,常用“侵”,这很说明问 题。)
爪牙:本是禽兽寻找食物、保卫自己的工具,
借喻而为武臣、猛将。现在是贬义词。
如: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
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 《资治通鉴》
谤:上古是个中性词,指一般的批评、议论,
并不一定含恶意。后来有了“诽谤”义,由中 性词变为贬义词。
处分:古义是“处置、安排”,今义是
“处罚、惩罚”。 如: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 )
E、词义弱化(词义由重而轻) 怨:古义“怨恨”。今义为“埋怨”。
《汉书·朱买臣传》:“买臣深怨,常欲死之。”
憾:古义指怨恨,后来表遗憾,词义由重而轻。
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左 传·宣二年》
动骂、词学:、出问、、入变、、起牧、坐、笑、意的义历在史长过时程间中
基本没有发生
形容词:大、小、长、短、 变化,才保证
轻、重、方、圆、白、黑
了汉语的继承
数词:一、二、三、四
性和稳定性。
2.迥异(词义转移)
行李:古义是“出使的人”,今“行李”指出门时携
带的东西。
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左传.僖公年》
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今义只指家
庭中有婚姻关系的族外亲属。
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
购:[古义]①动词。悬赏。 ②动词。购买。
[今义]购买。
如: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兄弟:古义兼指姐妹。今义缩小,只用于男,
字:“字”古指“生孩子”,今指文字。
如: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涕:上古指眼泪,不指鼻涕。
如:涕满匡而横流。《史记.淮南衡山王传》
闻:古义是“听到、听见”,今义由听觉义转为嗅觉 义。
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牺牲:古义(特别是先秦)指祭祀用的牛羊豕。今义指 “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十年》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 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 异义词。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 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 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
一、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这种词属于基
名词:天、地、草、木、山、本词汇。正是 川、人、手、马、牛、羊 由于这些词的
如:一举足为跬,再举足为步。
B、词义扩大 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客观事物的
范围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
好:古义指女子貌美。后来泛指一切事物的美好。
《史记·滑稽列传》:“是女子不好。”
江、河:先秦时是专有名词,指长江、黄河,后
来“河”泛指北方水系的河流,“江”泛指南方水 系的河流;再后来,“江”、“河”就混称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齐策》
二、辨析古今词义异同的方法
1.注意词语间的对应关系
穷:“穷”古义指困窘、不得志,没有出路,
它与“达”是一对反义词。现代汉语中与“富” 是一对反义词,而古代“富”与“贫”是一对 反义词。 《论语.学而》:“贫而乐,富而好礼。” 《孟子.尽心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善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