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控制变频调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流程图

使用单芯片微控制器设计频率转换速度调节系统的过程,就像踏上了令人兴奋的冒险!我们需要制定系统的要求和规格,比如找出它需要处理的电压和频率范围,以及它应该包装多大的功率和它的控制需要有多精确。
我们必须考虑这个系统将在哪里使用,以及如果有什么令人讨厌的环境或安全问题需要注意。
一旦我们得到了所有排序,它的时间去购物周围最冷。
我们说的是挑选我们梦想的单芯片微控制器,以及电源装置,传感器,以及我们需要让这个系统唱歌的任何东西。
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眼皮子为交易,业绩,并确保一切一起玩好在宏伟的设计。
让最终频率转换速度调控系统的探索开始!
一旦你挑出所有部件,下一步要做的是制定计划如何控制整个系统。
这意味着想出最佳的方法,让一切运转顺利,并写出软件,让它在微小的微控制器上实现。
控制计划需要考虑你希望事情发展的速度,还要注意任何可能搅乱事情的外界因素。
包括安全性能很重要以免任何破损或出错一旦控制计划全部确定,就可以投入操作,并在微控制器上进行测试。
这意味着写代码,让它准备好运行在微控制器上,然后检查以确保它像它应该的那样工作。
整个系统需要经过测试,以确保它符合所有的要求,并做它应该做的事。
这可能需要用不同数量的东西来尝试,移动,确保它的反应是正确的方式当事情改变。
基于单芯片微控制器控制的频率转换速度调节系统的设计过程,需要细致地定义系统要求,明智地选择合适的人,仔细地开发控制算法,并严格测试系统的整体凝聚力。
每一个步骤对于确保该系统满足其业
绩和安全需要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坚持结构化设计过程,工程师可
以构建一个可靠而有效的频率转换速度调节系统,适用于广泛的背景。
基于STM32单片机控制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设计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设计应用单片机控制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设计袁洁仪,仲毅凯,蒋小辉(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机电系,湖北宜昌分析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原理与变频特性后,建立交-直-交变频STM32F103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在利用制原理后,绘制出对应的波表并存储在单片机中。
单片机通过对波表的改变,实现交变频电路;异步电机;SPWM控制技术Inductor Motor Frequency Changer Design Based on STM32 MCU ControlYUAN Jie-yi,ZHONG Yi-kai,JIANG Xiao-hui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The paper analyzes the frequency character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ductor Motor. Build the VariableCircuit to analyze the main circuitas the mainly control unit and make the simulation of Sinusoidal Pulse WidthTelecom Power Technology · 72 ·综上,当变频器输出频率在基频以上时,采用恒压变频调速,使得电机处于恒功率运行;当变频器输出频率在基频以下时,采用恒压频比调速,使得电型单片机作为主体控最高速度达 能够出色完成设计中变频器所需的所有计算,图1 主体控制流程通过外部按键可输入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当变频器正常启动时,采样主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将信号直接反馈到STM 32自带的A/D 转换模块,后对信号进行积分与绝对值变换后得到控制数据[3]。
此时,对比已经在MCU 内部存储的波表输出对应的SPWM 波形,完成实验系统变频调速的目的,而电机的当前转速会通过液晶显示器实时显示。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2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文以三相交流调速系统为基础,进行了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系统设计。
首先,通过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模型的搭建与仿真,得出了异步电动机在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PWM〕技术下调速的结果。
其次,根据所搭建的系统模型,在PROTUSE软件中设计出基于51单片机控制的SPWM变频调速系统,编制相应的软件程序并进行调试和仿真,得出了不同频率下SPWM的调制波形。
最后,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调速系统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51单片机控制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PWM调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字: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SPWM;MATLAB/SIMULINK;单片机1概述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在19世纪先后诞生,鉴于直流传动具有优越的性能,高性能可调速传动大都采用直流电机,交流调速系统的多种方案虽然早已问世,并已获得实际应用,但其性能却无法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匹敌。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电力电子技术尤其是大功率晶闸管〔可控硅〕变流技术的发展,研制出了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效率高的静止变流装置,实现了采用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交流传动系统,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大范围的平滑调速调节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才使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铁路牵引中的应用得到关键性突破,从而得到极为迅速的发展。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脑控制的出现,更使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得到发展。
中国和谐号动车组使用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作为牵引动力,它要求列车运行安全、快速、稳定,因此对牵引电动机的平滑调速和自动控制非常重要,异步电动机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这一要求。
1.1交流调速系统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基本上可以分为变极对数调速、变频调速、变转差率调速三类。
这从下面的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可以明显看出。
n=(1−s)n s=(1−s)60f1(1)p式中n——电动机的实际转速;n s——电动机的同步转速;s ——转差率,s=n s−n;n sf1——供电频率;p ——极对数。
基于单片机的PWM变频调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PWM变频调速系统设计(只要肯花20财富值下载此文档,我就给你proteus仿真电路图,.hex文件和完整程序下载后加好友并注明百度课程设计文档,我就发文件压缩包,在我的百度云盘里。
)摘要:本文研究了利用at89c51单片机控制PWM信号从而实现对直流伺服电机转速进行控制的方法。
文中对PWM信号的调速原理做了详细的论述。
此外,系统中采用了芯片L298作为直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模块,完成了在主电路中对直流电机的控制。
另外,文中介绍了Proteus的使用,并对该调速系统做了仿真。
鉴于Proteus7.1版本不能直接使用C语言进行仿真,采用了Keil生成了Hex文件,并导入到Protues工程中进行仿真。
最后,文中详细给出了电路图和c语言程序关键词:PWM调速;单片机;直流伺服电机目录第一章概述 (4)1.1 PWM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1.1.1 PWM信号发生与调节模块 (4)1.1.2 PWM信号放大与电机驱动模块 (5)1.1.3 负载模块 (5)1.2 单片机概述 (5)1.2.1 单片机及其发展历程 (5)1.2.2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5)1.3 计算机仿真概述 (6)第二章 PWM调速技术 (7)2.1 PWM的基本原理 (7)2.1.1 PWM信号简介 (7)2.1.2 PWM调速原理 (8)2.2 系统设计方案 (9)2.2.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9)2.2.2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9)第三章 PWM调速系统设计 (10)3.1 系统硬件设计 (10)3.1.1 主电路设计 (10)3.1.2 AT89C51单片机简介 (10)3.1.3 功率放大驱动芯片介绍 (13)3.1.4 伺服电机介绍 (14)3.2 系统软件设计 (16)3.2.1 程序流程图 (16)3.2.2 C语言程序设计 (16)3.3 PWM调速系统仿真 (19)3.3.1 系统仿真电路图 (19)3.3.2 电压输出波形 (19)第四章总结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第一章概述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与MCS-51兼容的at89c51单片机,通过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的方法。
基于单片机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基于单片机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设计1. 系统的硬件设计1.1 系统工作原理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从结构上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
单片机、时钟电路、通讯阿接口、键盘与显示电路、光电耦合、IPM 逆变器、整流模块、转速检测和故障检测、报警电路等组成。
执行部分为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
图1 基于8051的变频调速系统原理方框图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电机的转速由转速传感器转换成矩形脉冲信号,经光电隔离后进入单片机计数器,由计数器值获得电机的实际转速,与设定转速比较,经Fuzzy-PID 控制器调节后,单片机产生的PWM 波经6N137线性光耦进行电气隔离后作用于逆变模块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实现电机的闭环变频调速。
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逆变模块的三相输出电流、电压信号,经采样保持后进入单片机,完成A/D 转换后,由CPU 进行处理。
逆变模块工作时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信号由整流电路对电源进行全桥整流得到。
基于8051的变频调速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方框图如图1所示。
主要由主电路(整流电路、逆变和逆变驱动电路、检测电路、滤波电路)、光电隔离电路、过压保护电路、8051控制电路和人机接口电路组成。
1.2 主电路的设计主电路为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主开关管采用IGBT,输出100V,50-400Hz 频率可调的交流电压。
由单片机输出两路互补(有一定死区时间)单极性SPWM 波来控制该逆变电源。
对输出SPWM 波的最小脉冲问题进行了处理,采用汇编语言对中断服务子程序进行编程,使得SPWM 波形中最小脉冲的宽度达到了3μs,这个宽度(时间)基本达到实验中所用IGBT 的最小开关周期。
该系统主电路如图2所示,以8051为控制核心,采用交-直-交电压源变频器结构。
图4.5电压型交-直-交变频主电图2 电压型交-直-交变频主电路1.3逆变驱动电路的设计一个理想的IGBT 驱动器应具有以下基本性能:(1)动态驱动能力强,能为IGBT 栅极提供具有陡峭前后沿的驱动脉冲。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

方式传 给单片机 , 经过 内部运 算可以自动判别提 升机 的状态。
量准确度 高、 响应 速度快 、 可靠 性高和使 用寿命长 等优 点。 典
型的光 电式码 盘有T L P 5 0 7 A 和T L P 8 0 0 。
1 . 2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 控制系统 由A T 8 9 C 5 1 、 复位 电路 、 时钟 电路 、 键盘 电
通过 这 种方 式 连接 , 可 以求 出最 后 的输 出电压 O U T V 0 = 一 V R E F * D * / 2 5 6 , 取V R E F 为- 5 V , 则O U T V O = D 木 / 5 1 . 2 , 其中, D 术 为输入
路、 数/ 模转换 电路 、 信号检测 电路和电源 电路等部分组成 。
A C 0 8 3 2 中的数 字量。 单片机不断地执行预定程序, 将数字信号通过D / A 转换, 放 到D 1 . 4信号检测电路 大后传至变 频器 , 再通 过V / F 变换即可通 过变频器 调节动机 的
转速及 频率。 通 过光码测速 系统, 将 电机 的运动状 态以电脉 的
采 用光电式码盘 , 它是一种非接触性 光 电传感器 , 具有测
K 4 用于加速, K 5 用于匀速 , K 6 用于减速 。 P 0 和P 2 口作为地址线, 用 于选择D A C 0 8 3 2 , P O 口作为数据线
采用低 电平有效 , 上拉 电阻保证 了按 键断开时, I / O 口线有确 定 将数 据输入  ̄ U D A C 0 8 3 2 , P I 口用于键 盘输入, P 2 . 7 、 P 3 . O  ̄ l f P 3 . 1 接到7 4 H c 5 9 5 上, 用于锁存待显数 据, P 3 . 2 用于接 收键 盘信息 , P 3 . 4  ̄ i t P 3 . 5 用于计数 从光码盘送入 的脉冲。 此模块 外部中断控制方 式, 只要有键 闭合, 就会 自动 向C P U
单片机对变频器调速系统的控制设计

单片机实现对变频器调速系统的控制设计
break; default: break; } mima+=9*j;////////把键值*权赋给输入密码 break; 第二种: 显示转速数组上内容: for(j=0;j<num1;j++) { Show_Short(36+j*6,26,zs[j],1);/////显示转速数组上内容 } PutString(68,26,"n/min"); 更新数组内容,指针右移:以按下数“3”为例,见程序中注释部分解释 case 2://3 键 delay(700); switch(selectflag)//selectflag 菜单选择标志变量 { case 2: //////////转速菜单设置 if(t1<=num1)//////num1 限制输入数据个数 zs[t1++]=3;///////t1 加 1,指针右移 break; case 3: //////////加速时间菜单设置 if(t2<=num2) /////num2 限制输入数据个数 time1[t2++]=3; ///////t2 加 1,指针右移 break; case 4: //////////停止时间菜单设置 if(t3<=num2) /////num2 限制输入数据个数 time2[t3++]=3; ///////t3 加 1,指针右移 break; default: break; } 退格取消的程序十分简单,只需要把标志键数的变量-1 即可,如第二种方法 中的 t1、t2、t3,取消键程序如下所示: case 14: //E 键 delay(700); PutString_cn(114,39,"取"); PutString_cn(114,52,"消"); switch(selectflag) { case 2:t1--;if(t1<0)t1=0; break; case 3:t2--;if(t2<0)t2=0;
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控制变频调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控制变频调速的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4d1123240c844768eaee1c.png)
防灾科技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单片机控制变频调速的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层次专升本学号答辩人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 (1) (2) (2) (3) (3) (3) (4)IPM模块 (4)IPM内部结构图 (5)89C51主控制模块 (7)主要特性 (7)管脚说明 (8)振荡器特性 (9)SPWM波发生模块 (9)SA4828的引脚功能 (10)SA4828内部结构 (11)SA4828初始化编程 (13)其他模块简介 (15)串口通信 (15)A/D模数转换模块 (16) (18) (20)参考文献 (21)单片机控制变频调速的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专用集成电路SA4828设计电机变频调速的方法。
系统主要包括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主电路采用IPM智能功率模块作为电机的控制。
控制电路由MCS-51系列的8051单片机最小系统和SA4828 三相SPWM 产生器及少量的扩展外围芯片构成,充分发挥其控制电路简单、控制方式灵活、输出波形优点多的特点,结合相应的软件,实现电机的调速要求。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SA4828的特性介绍及变频系统的主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速度检测、调速系统及软件编程设计方法。
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了变频调速的全数字化控制,实时性好,可靠性高。
关键词:单片机;SA4828;变频调速;SPWM;电动机对于可调速电力驱动系统,该项目通常基于电机电流分为两种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
它们最大的区别主要在于交流调速系统从直流电机电流流向设备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交流调速系统系统逐渐具有动态速度范围,范围广,速度高精度稳定,响应速度快,可逆运行而在四象限方面表现良好,速度性能可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
许多传统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由工业设备驱动的交流驱动系统驱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成本。
随着应用频率控制频率的增加,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人们不仅对VVVF系统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的智能系统需要更高的响应能力更多、更高,以满足生产需要,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综合实践论文姓名:武德军学号:10140233系部:电子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电气1034题目:单片机控制变频调速的设计指导教师:韩亮前言最近几年,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涌现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性能的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灵活的运行方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论文首先论述了变频调速的基础技术,简述了它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今后在这方面应做的工作;其次对系统的主电路、控制电路、电气控制电路以及实现控制的软、硬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对调速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
在此基础上,调速系统主电路采用了交-直-交型电路形式,并采用IGBT作为主电路的功率开关器件;根据SPWM波形的生成原理,从硬件和软件上探讨了基于MA818,用于IGBT控制的数字化PWM波形产生器的实现方法;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选择了转速负反馈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和稳定度;最后完成了相应的电气控制电路。
经相关的实验及仿真波形分析,表明该系统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
第一章交流变频技术 (5)1.1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5)1.2变频调速技术的优点和发展方向 (5)1.3相关技术分析 (8)1.4本章小结 (9)第二章系统方案 (11)2.1 系统主电路方案的确定 (11)2.2 系统控制电路方案的确定 (13)2.3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14)2.4本设计所要完成工作 (15)2.5本章小结 (15)第三章系统主电路设计 (16)3.1 主电路工作原理 (16)3.2 系统主电路参数设计与选择 (18)3.3 本章小结 (21)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 (22)4.1 触发控制电路框图 (22)4.2 SPWM生成原理 (22)4.3 MA818结构及工作原理 (24)4.4 单片机89e28rd2特性 (25)4.5 驱动电路EXB841介绍 (26)4.6 A/D转换 (27)4.7本章小结 (28)第五章软件设计 (29)5.1 数字PID控制 (29)5.2数字滤波技术 (33)5.3模数转换方式........................................ .. (36)5.4 MA818编程......... .. (37)5.5.本章小结 (39)第六章结论 (40)参考文献 (41)结束语 (42)附录 (43)第一章交流变频技术1.1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范围的工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厂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工厂里的生产线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变速的电机传动装置,用于大功率传送带、机械手、桥式吊车、钢材扎制生产线以及塑料和合成纤维生产线等。
50年代以前,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使用直流电机传动,交流电机由于其固有的以同步或几乎同步于电源的频率运行,所以难以真正的调节或平滑的改变速度。
然而,直流传动存在的诸如运行中产生火花、对环境要求叫高、电刷易于磨损、维护麻烦等等的自身结构上的问题促使人们不断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来说,交流传动与相当的直流传动相比通常有价格方面的优势,而且具有较少维护、较小的电机尺寸和更高的可靠性。
然而对这些传动系统可利用的控制灵活性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它们的应用主要局限在风机、泵和压风机等应用方面,其速度只需要粗略调节而对暂态响应和低速特性没有严格要求。
用于机床、高速电梯、测功器、矿井提升机等的传动装置,有更加复杂的要求,而且必须提供允许调节多个变量的灵活性,例如速度、位置、加速度和转矩等。
这样的高性能应用,一般在速度闭环下要求高速段保持高于0.5%的调速精度和至少20:1的宽调速范围,以及高于50rad/s的快速暂态响应。
以前,这样的传动装置几乎全部是直流电机的应用领域,并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配置各种结构的AC-DC变换器。
然而,采用适当控制的感应电动机传动在高性能应用上已胜过直流传动,并且交流传动更加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外围设备的传动、机床和电动工具、机器人和自动装置的传动、电动汽车和电器火车传动等等。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交流调速电气传动已上升为电气调速的主流,正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取代传统的直流调速传动。
其中变频调速是交流电机调速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一支。
它以其优异的调速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电效果及其它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成为现代调速传动的主流。
在冶金、交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制药、造纸、家用电器、电力牵引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变频调速传动系统无论在性能、装置体积、设备维护还是在节能乃至环保等方面也都体现了巨大的优势。
交流传动得以飞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的发展2、控制理论的发展3、PWM 技术的发展4、微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发展我国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由试验到实用,由辅助系统到生产装置,由考虑节能到全面改善工艺水平,由开环手动控制到闭环自动控制,由低压中小容量到高压大容量的过程。
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变频调速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并给予重点扶持,并将推广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作为风机、水泵节能技改专项的重点投资方向。
国家成立了风机水泵节能中心,开展信息咨询和培训。
在国家经贸委小“九五”资源节能综合利用工作纲要中,变频调速己被列入重点组织实施的10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示范工程之一。
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范围已发展到新阶段。
在石油、石化、机械、冶金等行业都得到了大量使用和整套装置系统使用,取得了节能、增产的显著效果。
变频调速技术己成为节约能源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实践的结果证明,节电率一般在10%~30%,有的高达40%,更重要的是生产中一些技术难点也得到解决。
1.2 变频调速技术的优点和发展方向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降压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饶线转子异步电机串级调速,变极对数调速和变压变频调速。
而由电机学可知,交流异步电机的转速公式如下:公式(1-1)其中:n 是异步电动机转速,p 是异步电动机的极对数,s 是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f 是供电电源的频率。
(1) 改变极对数作几挡的有级调速,该种电机通用性差,并且结构复杂、)1(60s p f n -=价格高、维护性差。
(2)改变电动机,即在转子上串电阻,因饶线式电机的结构限制,通常为有级调速。
(3)当极对数不变时,电动机转子转速n与定子电源频率f成正比。
因此通过连续改变定子电压供电频率f就能平滑、无级地调节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这种调速方法称为变频调速。
改变供电电源频率也称变频调速,这种方法能实现无级调速,并且能适用于各种异步电动机的调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能适用我国现在普遍应用的鼠笼式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需要。
变频调速的优点:①调速范围宽,可以使普通异步电动机实现无级调速:②启动电流小,而启动转矩大;③启动平滑,消除机械的冲击力,保护机械设备;④对电机具有保护功能,降低电机的维修费用:⑤具有显著的节电效果:⑥通过调节电压和频率的关系方便地实现恒转矩或者恒功率调速:目前,变频调速己经成为异步电动机最主要的调速方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一些新的交流电机调速理论(如: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IGBT、IPM、PIC)以及高效的处理器(如:DSP)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电气传动领域,并向更高性能、更大容量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强弱电混合、机电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其发展的趋势大致为:1、主控一体化将功率芯片和控制电路集成在一饮芯片上使逆变功率和控制电路达到一体化,智能化和高性能化的HV IC(高耐压IC)SOC(System on Chip)的概念已被用户接受,随着功率做大,此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2、小型化紧凑型变流器要求功率和控制元件具有高的集成度,功率器件发热的改善和冷却技术的发展己成为重要原因。
ABB公司将小型变频器定型为Comp-ACTM,他向全球发布的全新概念是,小功率变频器应当像接触器、软起动器等电器元件一样使用简牢,安装方便,安全可靠。
3、低电磁噪音设计变频器要求在抗干扰和抑制高次谐波方面符合EMC国际标准,主要做法是在变频器输入侧加交流电抗器或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改善输入电流波形降低电网谐波以及逆变桥采取电流过零的开关技术。
而控制电源用的开关电源将推崇半谐振方式,这种开关控制方式在30~50MHZ。
时的噪声可降低15——20dB。
4、数字控制以高速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数字控制模板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各控制算法。
5、网络化新型通用变频器可提供多种兼容的通信接口,支持多种不同的通信协议,内装RS485接口,可由个人计算机向通用变频器输入运行命令和设定功能码数据等,通过选件可与现场总线:Profibus-DP、Interbus-S、Device Net、Modbus Plus、CC-Link、LONNORKS、Ethernet、CAN Open、T-LINK等通讯。
如西门子、三菱、普传、台安、东洋等品牌的通用变频器,均可通过各自可提供的选件支持上述几种或全部类型的现场总线。
1.3 相关技术分析1.3.1 PWM技术PWM技术是变频调速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开通与关断,把直流电压变成电压脉冲序列,并通过控制电压脉冲宽度和周期以达到变压的目的或者控制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列的周期以达到变压变频目的的一种控制技术。
目前PW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气传动、不间断电源、有源滤波器等中。
已经不限于逆变技术,也覆盖了整流技术。
如在整流电路中,采用自关断器件进行PWM控制,可使电网侧的输入电流接近正弦波,并且功率因数达到1,可望彻底解决对电网的污染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PWM整流器和PWM逆变器组成的电压型变频器(也称双PWM变流器)无须增加任何附加电路,就可以允许能量双向传送,实现四象限运行。
至于PWM控制技术又有许多中,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
但从控制思想上分,它有以下四类:(1)等脉宽PWM法它是为克服PAM方式中逆变器部分只能输出频率可调的方波电压而不能调压的缺点而发展来的,该法是从是PWM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其缺点是输出电压中除基波外,还含有较大的谐波分量。
(2)SPWM法它是为克服(1)法的缺点而发展来的,该法是从电动机供电电源角度出发,着眼于如何产生一个可调频调压的三相对称正弦波电源。
(3)磁链追踪型PWM法它是从电动机角度出发,着眼点是如何使电动机获得圆磁场。
它是以三相对称正弦波电压供电时交流电机的理想磁链为基准,用逆变器不同开关模式所产生的实际磁链矢量来追踪基准磁链圆,由追踪的结果决定出逆变器的开关模式,以形成PWM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