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导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教案初中语文

名著导读教案初中语文

名著导读教案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书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提问:你们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看过这本书的同学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阅读体会。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介绍部分。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

2. 布置课后作业:继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关注作品中的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人物和艺术特色,你们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本书中的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事件部分。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作品事件的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件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星照耀中国》的思想内涵。

2. 布置课后作业:继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撰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其对《红星照耀中国》的理解和感悟。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

七年级名著导读教案

七年级名著导读教案

七年级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七年级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精读、略读、做笔记等。

4、通过名著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熟悉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2)如何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感悟,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名著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作品特点,为学生阅读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等,提高阅读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名著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名著的精彩片段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名著介绍1、《朝花夕拾》(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作品内容:这部散文集收录了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 10 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

(3)主题思想:作品既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也有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西游记》(1)作者简介: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作品内容: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3)主题思想:通过奇幻的神话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歌颂了孙悟空等人物敢于反抗、不畏强权的精神。

(三)阅读方法指导1、精读(1)仔细阅读,理解每一个词句的含义。

(2)对精彩的段落和语句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略读(1)快速浏览,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中考语文复习名著导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名著导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2.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评。
3.让学生说说解题方法,教师小结。
学生审题、做题
学生说说解题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题的能力,自主归纳解题方法,突破难点(5分钟)
课堂变式训练
请简单介绍小说《骆驼祥子》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说说读完《名人传》你有哪些阅读感受?
学生审题、做题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归纳,突破难点(10分钟)
近五年达州中考名著阅读题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分值在2-3分,其中2017年.2014年,2013年直接考查名著阅读的填空题,2015年将名著导读与课文结合起来考查,2012年考查名著导读的排序题和和简述题,2016没有考查名著导读。
板书设计
八年级上下册名著导读复习
1、《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能力目标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后,进行有目的的精读。
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能说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立意。
学科素养
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勾画复习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练习巩固法听写法
学习重点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后,进行有目的的精读。
知识梳理
1、自主复习八年级上下册名著导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的名著介绍、精彩片段、并且思考探究思考中的问题。
2、教师勾画书中的重点部分,学生用红笔将重点内容在书上勾画出来。
学生按要求自主复习巩固
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自己归纳知识习惯(20分钟)
典型题目示例
1、真题见课件,真题主要来自近几年的中考题目,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做好
知识梳理

初中名著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名著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名著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名著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通过对初中名著的专题复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名著的内容、主题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名著的理解和评价。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初中常见的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文学鉴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

二、教学重点1.对名著的整体情节和主题进行梳理和理解。

2.分析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形象特点。

3.进行文学鉴赏,包括对名著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介绍名著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名著梳理(15分钟)分组进行名著梳理,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名著进行研读,梳理出名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名著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名著分享,介绍名著的情节梗概、主题和人物形象。

4.名著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名著的文学价值、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

5.名著鉴赏(20分钟)教师选取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进行鉴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名著的艺术之美。

6.名著写作(20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名著,撰写一篇关于该名著的读后感或评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7.总结与反思(10分钟)学生进行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案评价:通过本次名著专题复习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名著的内容、主题和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名著写作的环节,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

初中名著导读专题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专题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专题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名著导读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导读名著,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教学内容:1. 名著导读的意义和目的2. 名著导读的方法与技巧3. 典型名著导读案例分析4. 学生自主导读的指导与评价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名著的了解和阅读经验,激发学生对名著导读的兴趣,介绍名著导读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步:名著导读方法与技巧(15分钟)1. 分享名著导读的常用方法与技巧,如预习、速读、重点标注、摘录、思维导图等。

2. 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这些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导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步:典型名著导读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部经典名著,如《红楼梦》或《西游记》,分析其中的典型导读案例,解读导读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导读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

第四步:学生自主导读的指导与评价(15分钟)1.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导读,如制定阅读计划、记录阅读笔记、参加讨论小组等。

2. 引导学生分享导读心得和体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提供针对学生导读成果的评价标准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导读策略和提高阅读能力。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名著导读,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名著导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导读笔记和讨论记录,评估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针对学生的导读成果进行评价,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名著导读教材和参考书籍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导读笔记和讨论记录的样本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名著导读小组分享会,互相交流心得和体会。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初中阶段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文学价值。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学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

2、难点(1)深入理解名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将名著中的智慧和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名著的经典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画面,《骆驼祥子》中祥子拉车的场景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作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二)名著介绍(10 分钟)1、按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介绍几部必读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西游记》等。

2、简单介绍每部名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这些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阅读方法指导(15 分钟)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1)讲解精读和略读的概念和方法,告诉学生精读要逐字逐句地读,深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内涵;略读则是快速浏览,抓住关键信息,了解大致内容。

(2)举例说明在阅读名著时,哪些部分适合精读,哪些部分适合略读。

比如,对于名著中的精彩描写、深刻的议论等可以精读,而对于一些过渡性的段落或情节可以略读。

2、做读书笔记(1)介绍读书笔记的作用和形式,如摘抄优美词句、写心得体会、概括主要内容等。

(2)展示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3、边读边思考(1)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如人物形象的特点、情节的合理性、作品的主题等。

(2)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

(四)名著赏析(20 分钟)1、选取一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描写,让学生阅读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段描写表现了祥子怎样的性格特点?(2)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祥子的辛苦?(3)从这段描写中,你能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哪些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初中名著导读整理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整理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先驱者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动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1. 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作品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问:《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3.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反馈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拓展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阅读笔记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学习效果: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分析能力、鉴赏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名著阅读初中导读教案

名著阅读初中导读教案

名著阅读初中导读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3.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准备《红星照耀中国》原著,提前阅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体会。

二、了解作品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红星照耀中国》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2. 学生讨论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

三、分析作品特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如真实性、客观性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真实性、客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掌握名著阅读方法1. 教师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如泛读、精读、比较阅读等。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交流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一、感受长征精神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中的感悟,讨论长征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二、培养爱国情怀1. 教师引导学生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汲取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提出自己对《红星照耀中国》的疑问,进行课堂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名著导读复习专题
“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有相应的读书笔记。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图书和报刊。

为了强化名著阅读,各地市已将名著阅读列入中考考查的范围,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复习“名著阅读”已势在必行。

教学目标:
1、指导阅读名著并掌握重点的方法和策略。

2、分析近年来永州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命题形式。

3、针对性的解题指导。

4、模拟性的实战演练。

5、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爱经典作品的情感。

复习课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看看你对名著的内容到底了解多少?
多媒体展示题目
人物情节
鲁提辖败走华容道
关羽智取生辰纲
曹操拳打镇关西
晁盖大闹天宫
武松景阳岗打虎
孙悟空过五关斩六将
二、我们的六本语文教材规定的名著有多少?
三、中考真题:
1、(永州市2016年考题)请你从下列两组人物形象中选取一组,至少写出一组人物形象的两个相同点。

(6分)
(1)张飞——李逵 (2)鲁滨孙——格列佛我选择组。

人物形象的共同点有:
2、(永州市2011年考题)学校要求把经典作品中自己喜爱的人物介绍给大家,请你从以下几个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准备相关资料。

(5分)
尼摩船长保尔武松祥子
我选择的人物是:。

他出自于(填作者)写的
作品名,与他相关的一个情节是:。

3、(永州市2013考题)
为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决定举办“名著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选文(甲)出自(填作者)写的(填作品名)。

选文(乙)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主人公是,请写出主人公的一个故事。

(5分)
(甲)“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

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
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

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晨光,到此意志与信阳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乙)海浪在他脚下拍打着零乱的石堆,从遥远的土耳其刮来的干燥海风吹拂着他的脸。

港湾的海岸呈不规则的弓形,一条钢骨水泥筑成的防波堤挡住了海浪。

蜿蜒起伏的山脉延伸至海滨突然中断。

城郊一幢瞳白色小屋排列在山峰之中,伸展到很远的地方。

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

扫下枯黄的枫叶的秋风缓缓地落在已很久无人清理、杂草丛生的小径上。

四、名著阅读考试命题趋势:
(一)、题型
近年中考语文在名著导读试题设计上题型基本成型,大致有一下几种:
1、填空题
2、表述题
3、选择题
4、连线题
5、表格题
(二)、命题范围
1、文学常识积累题
2、主要人物性格题
3、人物情节关联题
4、故事情节评点题
5、感悟品味创新题
6、简评推荐赏析题
五、例题解析:
(一)、文学常识积累题
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如:“星期五”是( 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联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复习技巧
1、注重平时的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

2、分类法,按古代现代外国三类整理。

3、网络法,如作家——篇名——名句,形成网络。

4、表格法,即对某一大类列表对照。

(二)、主要人物性格题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

不仅要了解人物的个性,而且要根据外号写出人物的姓名。

有时答案均具有开放性,可自行选取,有时会有附加说明,要学生注意避开课文。

如:《水浒传》中的108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除课文外)你熟悉的故事。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的特征。

(三)、人物情节关联题
这类题要求围绕一个主要人物,弄清相关的主要情节,着重考查考生对名著的情节的把握能力和人物性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能力。

如:写出鲁智深救林冲的故事名称:( 大闹野猪林)
又如:说说《骆驼祥子》中祥子有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参考答案(示例)A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

B老婆难产死了。

C大病几场,原来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四)、故事情节评点题:
这类题要求对作品或部分章节描写的故事用简要语言概括之,有的借人物对话,要求指出这是讲什么故事,或借一段评述,要求指出所评的是什么人。

这种题属于故事情节评点题。

如:《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

请各用一句话分别举出三个人物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

例:鲁智深本是军官,他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结果被逼上梁山落草。

武松为打抱不平和抱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谋反。

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在高俅父子一再陷害、追杀之下,他奋起反抗,上了梁山。

(五)、感悟品位创新题
这类题或要求就作品最感兴趣的情节、人物谈点感受,或要求就全书所表现的思想倾向谈点认识。

创新题型(与仿句、对联等结合)
1、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读《格列佛游记》,我们能了解到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解析:本题首先要回忆起名著中的人物与其主要情节以及作品主题或者对你的启示,再者把握好例句句型特点,最后完成句子)
(六)、简评推荐赏析型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慧。

请从下面所列的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人物形象或者故事情节,从提高修养或者丰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的阅读收获。

《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类考题解答有难也有易,难在谈的感受必须针对所选名著中某个具体具体部分,并要有独到的见解;易在题目具有一定开放性,考生可自主选择自己精读过的名著和自己熟悉的情节、人物去谈。

解答这类题时,可从中选择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名著,和自己认为较容易的方面进行评点,同时应力求语言简练概括。

示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又很幽默。

在“三打白骨精”中,深入妖精洞内打死白骨精,救出了师傅等人。

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正义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

示例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又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鲁智深在潘家酒楼听到金氏父女的遭遇后,便找上门寻借口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还一边骂他“诈死”,一边不慌不忙地离开。

鲁智深那种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义举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大力提倡的。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身残志坚,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时候曾一度陷入精神危机,在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后,又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

保尔那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钢铁般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六、当堂检测:抢答
七、课堂小结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