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周公诫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诫子书练习题(附答案)

第 1 页诫子书练习题(附答案)练基础】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夫君子之行 ( ) (2) 俭以养德 () (3) 非宁静无以致远 ( ) (4) 淫慢则不能励精 ( ) (5) 险躁则不能治性 ( )(6) 多不接世 ()(2) 用、凭借、依靠 (3) 实现远 (5) 陶冶性情 (6) 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 翻译下列句子(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答案: (1)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 上获得成就。
(3) 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答案: (1) 品德高尚的人 大目标 (4) 懈怠、懒惰3.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 君子/ 之行B. 静/ 以修身,俭 /以养德C. 夫/ 学须静也,才 / 须学也D. 年/ 与时驰,意 /与日去【解析】选 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 /驰,意与日 / 去4.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这两句话是: , 。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答案: (1)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3) 险躁则不能治性5. 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 (1) ~ (3) 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诫子书 ( )② 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③ 年与时驰 ( )④ 非志无以成学 ( )答案:①告诫 ②振奋,振作 ③消失,逝去 ④立志(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 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 到那时 )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阅读与答案

《诫子书》阅读与答案《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之德,在于沉着修身,节俭修身。
如果他不放下名利,他就不能展示他的远大抱负,如果他不安静,他就不能有远见卓识。
学习一定要安静,可以从学习中来,不学习就不能扩展能力,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过度的享受不能培养你的精神,易怒不能培养你的性情。
岁月和时间一起逝去,意志和时间一起消失,像枯枝落叶一样枯萎,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怎么能及时守护这座破败的房子,在他年老时哀悼过去?【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作者讨论了哪些方面?这些方面是如何讨论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复: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复: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④ 如果你没有远大的理想,你就不能表明你没有远大的理想。
2.作者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取得了进步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是遥远的。
1.中国人历来崇尚礼仪重视家教。
本文是-------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表现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无限的期望。
2.解释课文中下列标点词的含义a.静以.修身b,年与.时驰c.险躁则.不能治性d、绅士之旅3与“节俭以支持道德”中的“to”相同的意思是(.)A.穆欣欣到4在这篇文章中,这两句话的意思与韩愈的“勤劳能干,玩乐不足,思想成功,后续破坏”是相同的。
七年语文期末复习:《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

七年期末复习文言文:《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期末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为了助力孩子们自主复习,近期将陆续给大家奉上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预祝期末取得好成绩!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向来都是初中语文的-个难点,也是每次考试必考的一部分。
分值一般在10分左右。
在加强对课内重点文言文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多选些与课内文言文内容和主题相关的文章朗读;二是有针对性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在考试中得高分和提升阅读能力。
【文学这点事】1.关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复习时要重点理解内容,把握主旨,领会情感。
字、词、句以课文注释为主。
2.关于《周公诫子》:是中国著名的古训,作者是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该文选自《韩诗外传》,主要内容是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考试这点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参考答案】(甲)周公诫子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诫⼦书对⽐阅读训练含答案【注】①权:指孙权。
③涂:通“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④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⑤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称。
(⼄)诫⼦书夫君⼦之⾏①,静以修⾝,俭以养德,⾮澹泊②⽆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仔细阅读《诫⼦书》⼀⽂,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意是什么?(2分)答: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耶!B、⼠别三⽇,即更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扳仲永环谒于⾢⼈。
3.翻译下列句⼦。
(2分)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
译⽂:4.读了以上两篇短⽂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个⽅⾯谈谈⾃⼰的认识。
(2分)答:(三)【甲】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传.不习乎:(2)曲肱.⽽枕之:(3)夫君⼦之⾏.:(4)意与⽇去.:2.翻译⽂中画线句⼦。
(1)(2)3.诸葛亮提出的“君⼦之⾏”应包括哪⼏点?4.两⽂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都⾮常重视什么?甲⽂主要运⽤了什么修辞格?⼄⽂主要运⽤了什么修辞格?(四)(甲)周公诫⼦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往矣,⼦⽆以鲁国骄⼠。
吾,⽂王之⼦,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相天⼦,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1)fú(2)yín(3)suì2.(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3)使广博,增长(4)放纵(5)疾行,指迅速逝去(6)岁月3.A(解析:夫/君子之行)4.(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诸葛亮集诸葛亮孔明政治家军事家孔明借东风、空城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7.(1)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2)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我深受教育,再也没做过不诚实的事。
8.(1)达到(2)修养(3)随同(4)于是9.(1)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0.D1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12.(1)吃(2)往往,总是(3)供应(4)说别人的坏话13.B1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③刻苦自励且心忧天下。
15.二岁而孤家贫无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16.揭示主题17.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读书,有时候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周公诫子阅读答案

周公诫子阅读答案【篇一:2013中考备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周公诫子》、《诫子书》】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①行:操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20.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2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答案:20.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 21.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 2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23.(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注释)①恭:肃敬,谦逊有礼.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卑:低下。
④畏:同"威",威严。
⑤哲:明智,聪明.⑥由:奉行,遵从.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
【答案】
5.(1)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6.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如“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贵:地位显要。
”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周公诫子》一文的观点是“子勿以鲁国骄士”,也就是要儿子做到礼贤下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点睛】
译文
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慎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