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击实试验(苍松参考)

合集下载

T0131—2007土的击实试验

T0131—2007土的击实试验

T0131—2007土的击实试验1 目的的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细粒土。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

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

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大于或等于40mm,并且大于或等于40mm颗粒粒径的质量含量大于5%时,则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或按5.4条进行最大干密度校正。

大尺寸试筒要求其最小尺寸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5倍以上,并且击实试验的分层厚度应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3倍以上。

单位体积击实功能控制在2677.2~2687.0kJ/m3范围内。

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含量大于40%或粒径大于0.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70%(即d30≤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其结果与重型击实试验结果比较,最大干密度取两种试验结果的最大值。

2 仪器设备2.1 标准击实仪(图T 0131-1和图T 0131-2)。

击实试验方法和相应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T 0131-1的规定。

图T0131-1 击实筒(单位:mm)a)小击实筒;b)大击实筒1-套筒;2-击实筒;3-底板;4-垫板表T0131-1 击实试验方法种类试验类别锤底直径(cm)锤质量(kg)落高(cm)试筒尺寸试样尺寸层数每层击数击实功(kJ/m3)最大粒径(mm)内径(cm)高(cm)高度(cm)体积(cm)轻型Ⅰ-1Ⅰ-2552.52.530301015.212.71712.7129972177332759598.2598.22040重型Ⅱ-1Ⅱ-2554.54.545451015.212.71712.71299721775327982687.02677.220402.2 烘箱与干燥器2.3 天平:感量0.01g。

2.4 台秤:称重10kg,感量5g。

2.5 圆孔筛:孔径40mm、20mm和5mm各1个。

2.6 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土的击实试验报告

土的击实试验报告

土的击实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击实试验,探究土壤的击实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黏土、砂土和壤土作为试验材料,以代表不同类型的土壤。

2. 实验方法,首先,将每种土壤样品放入击实试验仪中,然后施加标准冲击数进行击实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每次冲击后土壤的压实度,并绘制击实曲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击实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土壤类型的击实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黏土的击实性能最好,其次是壤土,砂土的击实性能最差。

2. 土壤的击实性能受含水率和颗粒组成的影响较大。

含水率较高时,土壤的击实性能较好;而颗粒组成较为均匀的土壤,其击实性能也较好。

3. 土壤的击实性能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在路基、堤坝等工程中,需要根据土壤的击实特性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击实试验,得出了土壤的击实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这对于土壤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土壤的击实性能,合理设计工程结构,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土壤的击实特性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土壤的击实性能,合理选择土壤材料,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六、参考文献。

1. 《土壤力学基础》。

2. 《土木工程材料学》。

七、致谢。

特别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本次实验也无法顺利完成。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

四、操作步骤 1、取一定量的代表性风干土样,对于轻型击实试验为 20kg,对于重型击
图 6-1 击实仪
1-击实筒;2-护筒;3-导筒; 4-击锤;5-底板
实试验为 50kg。
2、将风干土样碾碎后过 5mm 的筛(轻型击实试验)或过 20mm 的筛(重型击实试验),
将筛下的土样搅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4、将试样 2.5kg(轻型击实试验)或 5.0kg(重型击实试验)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按预 定含水率用喷雾器喷洒所需的加水量,充分搅和并分别装入塑料袋中静置 24h。
5、将击实筒固定在底板上,装好护筒,并在击实筒内壁涂一薄层润滑油,将搅和的试样 2~5kg 分层装入击实筒内。两层接触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 于 6mm。
3、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干密度与含水
率的关系曲线上的峰点的坐标分别为土的最大干密度 d max与最优含水率 wop ,如连不成完整的
曲线时,应进行补点试验(图 6-2)。 4、轻型击实试验中,当试样中粒径大于 5mm 的土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 30%时,
第六章 土的击实试验
一、试验目的 在标准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控制路堤、土坝或填土地基等的 密实度及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二、基本原理
击实仪法是用锤击,使土密度增大,目的是在室内利用击实仪,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 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 的压实特性。
目前国内常用的击实方法有两种: (1)轻型击实:适用于粒径小于 5mm 的细粒土,锤底直径为 51mm,击锤质量为 2.5kg, 落距为 305m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 591.6kJ/m3;分 3 层夯实,每层 25 击。 (2)重型击实:适用于粒径不大于 40mm 的土。击实筒内径为 152mm,筒高 116mm,击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土的击实试验000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小试筒适用一径不大于25毫米的土,大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38毫米的土。

2 仪器设备2.1 标准击实仪(见图16.0.2-1)和图16.0.2-2)。

轻、重型试验方法和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6.0.2的规定。

击实试验方法种类表16.0.2 试验方法类别锤底直径(cm) 锤质量(kg) 落高(cm) 试筒尺寸层数每层击数击实功(kJ/m3) 最大粒径(mm) 内径(cm) 高(cm) 容积(cm3) 轻型 I法 I.1 5 2.5 30 10 12.7 997 3 27 598.2 25 I.2 5 2.5 30 15.2 12 2177 3 59 598.2 38 重型 II法 II.1 5 4.5 45 10 12.7 997 5 27 2687.0 25 II.2 5 4.5 45 15.2 12 2177 3 98 2677.2 38 2.2 烘箱及干燥器。

2.3 天平:感量0.01g。

2.4 台秤:称量10千克,感量5克。

2.5 圆孔筛:孔径38毫米、25毫米、19毫米和5毫米各1个。

2.6 拌和工具:400毫米*600毫米、深70毫米的金属盘、土铲。

2.7 其它: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平直尺等。

试料用量表16.0.3 使用方法类别试筒内径(cm) 最大粒径(mm) 试料用量(kg) 干土法试样重复使用 a 10 5 3 10 25 4.5 15.2 38 6.5 干土法,试样不重复使用 b 10 至25 至少5个试样,每个3个 15.2 至38 至少5个试样,每个6 湿土法,试样不重复使用 c 10 至25 至少5个试样,每个3 15.2 至38 至少5个试样,每个6 3 试样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各方法可按表16.0.3准备试料。

3.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摄氏度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

定第五章--土的击实试验

定第五章--土的击实试验

第五章击实试验第一节击实试验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1. 土的压实性工程中,用于填筑路堤等的填料均处于松散的三相状态,在以机械方法施加击实功能的条件下,可以压实增加密度,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较小的压缩性和很小的透水性。

土的这种通过碾压施以一定压实功能,密度增加的特性称为土的压实性。

在用粘性土作为填筑材 表示填土的密实性。

料时,常用干密度d2. 击实试验为了获得最理想的压实效果,需要充分了解土的压实特性,其中,影响压实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含水率和施加的压实功能。

为此,在工程实践中常常在模拟现场施工条件(包括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下,找出压实密度与填土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压实填土的最佳密度(既最大干密度)和相应的最优含水率。

击实试验就是为了这种目而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具,得到土的最大干密度与击实方法(包括土的含水率和击实功能等)的关系,据以在现场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压实填土达到设计的密实度标准。

所以击实试验是填土工程如路堤、土坝、机场跑道及房屋填土地基设计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试验项目。

工程经验表明,欲将填土压实,必须使其含水率降低在饱和状态以下,即要求土体处于三相介质的非饱和状态。

土在瞬时冲击荷载重复作用下,颗粒重新排列,其固相密度增加,气相体积减少;当锤击力作用于土样时,首先产生压缩变形,当锤击力消失后,土又出现了回弹现象。

因此,土的击实过程,即不是固结过程,也不同于一般压缩过程而是一个土颗粒和粒组在不排水条件下的重新组构过程。

用击实试验模拟现场土的压实,这是一种半经验方法。

由于土的现场填筑辗压和室内击实试验具有不同的工作条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求得的,因此很多国家以及一个国家的不同部门就可能有其自用的击实试验方法及仪器。

图5.1击实仪国内常用的击实试验仪器如图5.1,主 1—击实筒;2—护筒;要包括击实筒和击锤两部分,仪器型号和试 3—导筒;4—击锥;5—底板 验方法不同,其尺寸参数各异。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

T0131—2007土的击实试验1目的的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细粒土。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

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

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大于或等于40mm,并且大于或等于40mm颗粒粒径的质量含量大于5%时,则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或按5.4条进行最大干密度校正。

大尺寸试筒要求其最小尺寸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5倍以上,并且击实试验的分层厚度应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3倍以上。

单位体积击实功能控制在2677.2~2687.0kJ/m3范围内。

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含量大于40%或粒径大于0.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70%(即d30≤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其结果与重型击实试验结果比较,最大干密度取两种试验结果的最大值。

2仪器设备2.1标准击实仪,击实试验方法和相应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T0131-1的规定。

2.2烘箱及干燥器2.3天平:感量0.01g。

2.4台秤:称重10kg,感量5g。

2.5圆孔筛:孔径40mm、20mm和5mm各1个。

2.6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2.7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平直尺等。

3试样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

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

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率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

对于高含水率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除大于40mm的粗石子即可。

保持天然含水率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

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率按2%~3%递减。

4试验步骤4.1根据工程要求,按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

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率高低),按规定选用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土的标准击实试验报告

土的标准击实试验报告

土的标准击实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土的标准击实试验
试验目的:通过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土壤的击实度和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试验方法:
1. 准备试样:从待测土壤中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将其空气干燥,经过标准筛网筛过后,选取粒径小于20mm的颗粒作为
试样。

2. 打击试验:将试样放置在标准击实试验仪器的试模内,依次进行多次均匀的打击。

3. 记录数据:在每一次打击后,测量试模内试样的强度和沉降程度,记录下实际击实次数和击实度数据。

试验结果:
1. 强度试验结果:根据击实试验的记载数据,计算出每一次打击试样后的强度值。

通常以试样的最大打击次数和最大强度为观察指标。

2. 沉降程度试验结果:记录试样在每一次打击后的沉降程度数据,通常以沉降深度和沉降比为观察指标。

试验结论:
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得出的结果,可以分析土壤的击实性和工程性质。

根据试验数据,确定土壤的击实度并进行分类,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试验数据,评估土壤的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注意事项:
1. 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正常运行和试样的选取,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单次试验的数据和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土壤的全部特性,需多次试验并综合分析。

3. 涉及到土壤工程性质的决策,需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和其他相关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1 依据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2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细粒土。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

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

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大于或等于40mm,并且大于或等于40mm颗粒粒径的质量含量大于5%时,则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或按5.4条进行最大密度校正。

大尺寸试筒要求其最小尺寸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5倍以上,并且击实试验的分层厚度应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3倍以上。

单位体积击实功能控制在2677.2~2687.0kJ/m3范围内。

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含量大于40%或粒径大于0.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70%(即d30≤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其结果与重型击实试验结果比较,最大干密度取两种试验结果的最大值。

3 仪器设备3.1 标准击实仪。

击实试验方法和相应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击实试验方法种类试验方法类别锤底直径(cm)锤质量(Kg)落高(cm)试筒尺寸试样尺寸层数每层击数内径高(cm)高度(cm)体积(cm3)(cm)轻型I-1I-2552.52.530301015.212.71712.7129972177332759重型Ⅱ-1Ⅱ-2554.54.545451015.212.71712.71299721775327983.2 烘箱及干燥器。

3.3 天平:感量0.01g。

3.4 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3.5 圆孔筛:孔径40mm、20mm和5mm各1个。

3.6 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3.7 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平直尺等。

4 试样4.1 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

各方法可按表2准备试料。

表2 试料用量使用方法类别试筒内径(cm)最大粒径(mm)试料用量(kg)干土法,试b1020至少5个试样,每样不重复使用15.240个3至少5个试样,每个6湿土法,试样不重复使用c1015.22040至少5个试样,每个3至少5个试样,每个64.2 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击实试验
1.试验目的
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施工控制填土密度提供设计依据。

2.试验方法与原理
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两种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轻型击实试验。

试验原理: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先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的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小,能使土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Wop(或称最佳含水率),其相应的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

3.试验仪器
1000ml量筒1个,轻型击实仪(含击实筒、击锤和护筒等),刮刀1个,五组那个含水率的土样若干,称量300g天平(感量0.01g),称量10kg台秤(感量1g),标准筛1套。

4.实验步骤
1)制备具有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实验室提供);
2)取代表性土样拌匀后分三次装入击实仪金属圆筒内进行击实。

每两层之间的接触面应在击实前凿毛;
3)每层土样击25次;
4)击实完成后称取击实筒与试样的总重量;注意记录筒自重和筒的容积;
5)从试样中心处取2块一定量的土料,测定含水量。

5.试验记录
土的击实试验记录表
试验地点:实验日期:
试验者:——————————————————————————————————土样类别:细粒粘土每层击数:25次
试验次数 1 2 3 4 5
干密度筒


g
1
)
/ 2122



g
2
)
/ 3730 3750 3792 3822 3855
重湿
土重g
3
)
2)-
1)
1608 1628 1670 1700 1733

高H mm
4
)
/ 127

内径D mm
5
)
/ 100

体积V cm
3
6
)
/ 996.95
密度g/
cm
3
7
)
3)/
6)
1.613 1.633 1.675 1.705 1.738
干密度g/
cm
3
8
)
7)
/1+0
.01w
1.451 1.448 1.451 1.460 1.468
含水率盒

/ / / 852 257 434 289 66 722 47 550 453 224 盒

湿



g
1
)
/
22.
027
20.
206
17.
163
21.
166
22.
697
20.
78
23.
348
23.
911
22.
975
24.
134






g
2
)
/
20.
704
19.
043
16.
257
19.
815
20.
989
19.
182
21.
302
21.
745
20.
924
21.
828



g
3
)
/
8.8
16
8.6
48
8.9
52
9.4
86
10.
091
8.7
19
9.2
45
8.6
51
9.6
95
9.3
54 水


g
4
)
1)-
2)
1.3
23
1.1
63
0.9
06
1.3
51
1.7
08
1.5
98
2.0
46
2.1
66
2.0
51
2.3
06 干g 52)-11.10.7.310.10.10.12.13.11.12.
土质量 ) 3) 888 395 05 329 898 463 057 094 229 474 含
水率 %
6) 4)/5) 11.13 11.19 12.40 13.08 15.67 15.27 16.97 16.54 18.27 18.
49
平均
含水率
% / / 11.16 12.74 15.47 16.76 18.38
6. 成果整理及分析
分析本次试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是每两层之间的接触面应在击实前凿毛,我在试验过程中做第一组土样击实试验时差点忘记凿毛,若不进行凿毛,则完成击实后的土样将会有分层情况,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2)完成击实后取土样时务必细心,切不可将土样盒的盒子与盒盖弄混导致质量误差。

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1.445
1.4501.4551.4601.4651.4700.00
5.00
10.00
15.00
20.0025.00
30.00
35.00
含水率
干密度
系列1系列2
本次试验未达到试验目的。

原因可能是由于击实筒在击实后底部部分土脱落引起质量上的误差导致其密度偏小。

本次试验中未能得到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