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合集下载

浅析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浅析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浅析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作者:陈朋朋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5年第02期摘要: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联系紧密,却又不同于语言教学。

本文拟从应用语言学的理论角度讨论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便找出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介于人类语言各种理论描写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一套有关活动或技巧。

从广义上说,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实际运用的语言学分支,除了跟语言教学有关以外还同许多其他活动有关;从狭义上说,应用语言学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教学。

外语教学不同于儿童的母语学习,它是在已经学会母语并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中、小学生中进行的。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孩子的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母语环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宜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并用正确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把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内容用最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用有效的测试和考查手段检查教学活动的成果,这就是应用语言学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应用语言学理论应用语言学同语言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不等同于语言教学。

应用语言学不是某一教学法和学派,它是检验某一教学法是否正确有效的理论根据。

因此,它可为一种新教学法的产生及外语教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国外应用语言学发展的情况应用语言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波兰——俄罗斯语言学家J.N.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于1870年提出来,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20世纪中叶才开始建立并获得发展。

1964年,应用语言学才真正地确立其学术地位,并于当年在法国Nancy召开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成立了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

同年,英国、美国的专家们分别出版了一些应用语言学方面的文章,从此,应用语言学开始蓬勃发展。

应用语言学是语言科学众多分支学科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以外国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侧重将语言学理论、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应用到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是什么?
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1.语言学:研究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等语言核心层面及其与思维、逻辑、认知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语言描写。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是什么
2.外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原理与实践,外语教学环境要素,第二语言习得,双语教学,外语教学大纲设计,外语教材、教学法和语言测试等。

3.语言与文化:研究语言的文化信息载体形式,文学文类和作品,文学文体,跨文化交际等。

1。

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究

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究

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究1.了解真实语言使用环境应用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真实语言使用环境。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入真实语料库,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真实的英语表达方式,了解英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特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应用语言学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应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中引入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适应能力。

3.促进语用能力的培养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语用学,即语言与情景的关系。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语用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这将使学生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交际效果。

2.开展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将学习活动放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英语交际。

模拟商务会议、旅游问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进行沟通,提高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教授语用学知识语用学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语用学的知识,教授学生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规范和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做出合适的礼貌用语、如何使用谚语等。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实际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英语。

结论:应用语言学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通过引入真实语料库、开展情境教学和教授语用学知识等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与其紧密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外语教育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外语教育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外语教育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呢,这其中的学问,可大着呢!尤其是在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中,外语教育不仅仅是教你怎么说“hello”那么简单,背后藏着很多理论和实践的巧妙结合。

你要知道,外语教育的研究方向就像是一个五花八门的大餐,每个研究领域都能带给你不小的惊喜。

有的人可能一开始觉得这事儿很枯燥,但其实只要你有心去了解,真的是有趣极了。

说到外语教育,我们常听到的几个关键词就是“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

嗯,这俩词一听就感觉像是两个站在一起的亲兄弟,但其实它们又各自有各自的独立性。

语言习得,说白了,就是我们是怎么学会一种语言的。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小时候耳朵听得多了,嘴巴也就跟着学会了怎么说话?对吧?这就是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

而应用语言学则是站在“学会”的角度,研究如何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们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避免走弯路,少踩坑。

你可能会问,外语教育研究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呢?好问题!其实这和语言学家们对语言本质的探索分不开。

你想,语言不光是沟通的工具,它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想象一下,如果你学英语只是背单词,照着课本练习发音,那跟只会点火的机器有什么区别?没有文化,没有背景,这语言就变成了一堆符号,空洞得很。

而当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到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本身,还要教学生如何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如何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这么说”而不是“我能不能这么说”。

对于那些参与外语教育研究的学者们来说,外语教育可不只是一门科学,它更是一种艺术。

你能想象到,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还要调动学生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学生能在课堂上开怀大笑,能和老师进行愉快的互动,这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能打动人心。

而这些背后,都离不开外语教育研究中对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不断创新。

比如说,你总不能拿着死板的教材,天天做听写,给学生上课那样枯燥无味吧?你得用点心思,做点创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自然掌握语言。

应用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

应用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

应用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学好外语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教好外语,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能力,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已经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应用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现状。

一、应用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的影响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旨在研究语言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其在社交和文化语境中的运用方式的学科,目的是为实际应用提供服务。

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涉及如何教授语言技能、如何促进语言学习的记忆与掌握、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掌握语言与文化知识。

首先,应用语言学的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教授语言技能。

对于每一种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等,应用语言学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的教学。

(引代码例子)其次,应用语言学的成果可以帮助教师促进学习者的记忆与掌握。

比如,一些语音、语法和语义规律的研究,使得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应用语言学的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语言交流是基于语境和背景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和设计适合的语境,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技巧。

二、应用语言学在某些领域的应用除了对于外语教学的普遍启示之外,应用语言学在某些领域也得到了直接的应用。

1. 多语种的课堂多语种的课堂环境是应用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一种应用。

在多语种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授课一种外语,还要考虑到学生母语和文化差异的因素,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语言对比及编档理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对比学习。

2. 语料库的利用语料库是应用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教师可以通读大量语料库,获得语言的实际应用情况,比如最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句型的使用频率等,从而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背景,选取最合适的语言材料,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

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究

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究

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究
一、应用语言学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应用语言学将语言视为一种社会现象,探讨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视角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应用语言学中的语言接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语言现象。

而语用学的相关知识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表达中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帮助他们学习英语。

而应用语言学中的语法、词汇、语音等知识点则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例如,语音学中的发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发音,语法学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句子结构和用法。

综上所述,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是密切相关的。

应用语言学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大学英语教学也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反馈机制。

两者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彼此的进步,还可以提高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创新思路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创新思路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创新思路
应用语言学是指将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语言应用中,旨在解决语言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语言应用的质量。

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外语。

在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方面,可以有以下创新思路:
1. 探索基于社交媒体的外语教学模式。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考虑将其纳入外语教学中,尝试以社交媒体为平台,搭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加强外语教学中的互动性与学习效果。

2. 运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外语教学。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外语教育系统,帮助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引入情境教学法。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知识。

4. 推广“影视外语教学法”。

“影视外语教学法”是指将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作为外语教学的媒介,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分析剧情、学习台词以及在课堂上演练对话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外语的理解与应用。

5. 加强学术研究力度。

在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领域,继续加强学术研究力度,不断探索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方法,为外语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和方法参考。

试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论

试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论

试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论作者:贾娜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04期【摘要】应用语言学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门学科,其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机器翻译、信息传递等。

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成程度的加深,外语教学已经成为全球必要的教学科目之一,以外语为载体,传播本国的文化,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论【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94-02引言:外语教学是以某种语言作为载体,实险与载体的融合,加入多种文化背景,理解文化,从而扩大语言文化的传播范围,推动其向前发展,增加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应用语言学没有准确的定义,它在其他学科中均有体现,而教学论是把规律变化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教学体系的一部分。

1.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论的关系应用语言学和教学论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应用语言学家会用技术分析语言结构,以语言表达能力为主,看使用者是否可以熟练运用语言,并且偶尔会判断某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

但教学论只是对于某种语种来说,涵盖的内容单一。

这是两者的区别。

两者的联系是都包含母语。

世界上数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以及语言结构,结构中包含主语、述语和修饰,会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时态和语气助词。

对于成年人来说,母语会成为学习外语的障碍,同时也会桥梁。

学习障碍是指人们已经形成固定的表达模式,会把这种表达模式带到外语学习中,却不符合外语的表达方式,出现中国式的外语句子,而学习桥梁则可以快速理解外语的语法,以及外语的结构,逐渐形成语言体系,为之后的外语训练打下基础。

2.语言技能水平的提高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

而应用语言学可以为语言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其他单一语种的教学,提高语言技能。

2.1创设语境教学人员用应用语言学或是教学论教学时,会使用直接教学法,或是功能交际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语境,让学生在这个语境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通过模仿其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形成外语的语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y cat, who believes that I’m a fool, enjoys tormenting me.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Applied Linguistics and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001。

2、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19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续编)(10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10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外语教学法丛书(20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剑桥英语教师丛书(20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二、交际能力与交际英语教学ChomskyCompetence / performanceAccording to Hyme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a competence “when to speak, when not, and as to what to talk about with whom, when, where, in what manner.”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that aspect of our competence that enables us to convey and interpret messages and to negotiate meanings interpersonally within specific contexts.1、交际能力的四个参数(1)可能性程度(degree of possibiblity): 指某一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东西(如个人在特定语言社团中关于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知识);(2)可行性(feasibility)程度: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语言容量(如个人的记忆和认知);(3)合适性(appropriateness)程度:指交际中言语行为的得体表达(如对交际背景、目的、常规、参加者等因素的合理考虑);(4)出现性(performance)程度:指交际中言语行为是否可行(如在可能、可行、和合适的情况下是否可做)。

2、交际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1) 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包括语音、词法、句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它所涉及和注重的是正确理解和表达话段(utterance)的字面意义所需要的知识;(2)社交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涉及的是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这种规则指在人际交际中合适理解和使用话语的方式;(3) 语言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的交际策略,这种能力主要用来补救交际中因缺乏应有的能力等所导致的交际中断;(4)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考虑的是话语规则和在话语中组织句子和话段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能力与语法能力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指在超句平面上组织句子(话段)以及考虑句际关系的能力,而后者指句平面上谴词造句的能力。

3、培养交际能力的三个平面语言教学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方法:(1)结构---- 分析(structural-analytic)方法:Focus on language (formal features)a. structural control;b. material simplified structurally;c. mainly structural practice(2)功能---- 分析(functional-analytic)方法: Focus on language (discourse features)a. discourse control;b. material simplified functionally;c. mainly discourse practice(3)非分析或经历(non-analytic or experiential)法:Focus on the use of languagea. situational or topical control;b. authentic language;c. free practice三、Krashen和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习得与学知的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subconsciousprocess … The result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cquired competence, is also subconscious. Other ways of describing acquisition include implicit learning, informal learning, and natural learning. In non-technical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picking-up”a language. 习得就是下意识的、非正式的、自然的、甚至是“拾遗”似的学习过程。

Language learning: We will use the term “learning” to refer to conscious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 knowing the rules, being aware of them, and being able to talk about them. In non-technical terms, learning is “knowing about”a language, known to most people as “grammar”, or “rules”. Some synonyms include formal knowledge of a language, or explicit learning. 学知是指有意识地、正式地、明确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即“语法”。

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

但并不排斥学知的作用。

(2)语法检测the Monitor Hypothesis(3)自然习得顺序the Natural OrderHypothesis(4)输入语the Input HypothesisThe input hypothesis runs counter to our usual pedagogical approach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s Hatch has pointed out, our assumption has been that we first learn structures, then practice using them in communication, and this is how fluency develops. The input hypothesis says the opposite. It says we acquire by “going for meaning”first, and as a result, we acquire structure!”“…humans acquire language in only one way ----- by understanding message, or by receiving ‘comprehensible input’”Comprehensible input是指稍微高出学生现有水平的大量反复出现的输入语。

例如,将学生的现有的外语水平定为i, 那么,教学中应提供的输入语应具有i+1的水平,而不应该停留在原水平上。

具体内容概括为四点。

a. 输入语与习得联系紧密,而与学知无关。

b. 人们习得语言是靠理解含有稍微超出他们现有水平的实际语言,而且这种实际语言一定要易懂并含有i+1的语言结构。

c. 如果交流的目的达到了,而且输入语量多而又易懂,那么i+1的结构也就自然地学会了。

d. (语言)再生能力不是直接教会的,而是逐渐地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形成的。

(5)心理障碍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影响学生习得语言的几个心理因素:a.动力。

学生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目的明确则动力大,反之,则收效甚微。

b.自信心。

那些比较自信,自我感觉良的学生在学习中进展较快。

c.顾虑。

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顾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语。

Summary:a.Acquisi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earning.b.In order to acquire, two conditions are necessary. The first is comprehensible (or even better, comprehended) input containing i+1, structures a bit beyond the acquirer’s current level, and second, a low or weak affective filter to allow the input “in”.四、语境研究与外语教学(1) John’s book另一种语境概念---- 动态语境(dynamic context)Context is dynamic, not a static concept: itis to be understood as the continually changing surroundings.A dynamic context is an environment that is in steady development, prompted by the continuous interaction of the people engaged in language use.(2) Jacob: Do you know the way back to the dining hall? We can go in my car.…Mark: Oh, I thought you did n’t know the way to the campus.Jacob: I thought you didn’t know.Clearly, Mark takes Jacob’s utterance not as a ‘real”question, but as a “pre-request”for information.与语境有关的几种理论:(1)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与“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