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合集下载

语用学中学英语教学实践(3篇)

语用学中学英语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它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而忽视了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

语用学作为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二、语用学的基本概念1. 语用学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它关注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语言行为来实现交际目的。

2. 语用学原则: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原则:(1)合作原则;(2)礼貌原则;(3)预设原则;(4)语境原则。

三、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实践1.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1)引导学生关注语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语境,理解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

例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特定语境下进行交际。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用学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教师应通过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帮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

2.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1)加强语用功能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用能力。

例如,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观点、解决问题。

(2)注重语用失误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语用失误,分析其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例如,在口语交流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不恰当的提问、回答等,教师应及时指出并指导。

3. 优化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语用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语用能力。

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语用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接着阐述了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重点讨论了语用学理论在口语教学和书面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并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用。

总结了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解析,读者将深入了解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启发。

【关键词】语用学理论, 英语教学, 口语教学, 书面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应用意义, 发展展望1. 引言1.1 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使用规律和交际功能。

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将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社会交际的载体。

通过运用语用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语用学理论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将语用学理论融入英语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以及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将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2. 正文2.1 语用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语用学理论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规则和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掌握语用学理论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语用学理论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即语言不仅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在交际中展示说话者的意图和态度。

通过学习语用学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意义,避免产生交际误解。

探析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运用。

在介绍了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概述了其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分别探析了语用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口语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不同教学环节的分析,揭示了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用学理论,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语用学理论、英语教学、词汇、口语、写作、阅读、听力、作用、发展。

1. 引言1.1 介绍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沟通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单词和语法的教学,更要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而语用学正是研究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技巧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语用学理论,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情境因素,进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用学理论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语用学理论的应用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生在语言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为教师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1.2 概述探析语用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交际中使用的学科,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用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言语行为准则、语用逻辑学等。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还包含行为意图和社会意义。

会话分析则研究交际中话语的结构和组织。

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着重于描述语言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使用,以及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和意义。

语用学的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语用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语言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建立社会关系等。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

其次,语用学的理论指出,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受到语境、文化和个人背景的影响。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了解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语言策略意识。

此外,语用学的理论还提示我们,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人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来进行选择和调整语言策略。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言策略。

总之,语用学的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使外语教学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语用学的理论,外语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环境。

浅析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国家来说,英语教学以及学习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语用能力作为英语学习中的核心能力之一,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浅析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语用能力概述: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社会语境中的使用规则。

而语用能力即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学习者在交际中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包括使用场合、对话方式、语气、姿态等,以达到交际要求。

二、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1. 提供真实情境: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图片、小故事等方式,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能够感知并模仿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对话场景。

比如教授餐厅用语时,可以以餐厅为背景,模拟点菜、问询等对话场景。

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2. 教授常用交际策略:交际策略是进行有效交流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常用的交际策略,帮助学生在交际中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教导学生如何用简单的措辞请求对方,如“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等。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培养学生对于他人发言的适当回应。

3. 提供真实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真实材料,如真实对话录音,新闻讲座等,并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语用表达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通过接触真实材料,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4. 创设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模仿真实情境下的语言交际表达。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角色卡片、情境卡片,让学生在特定角色和情境下进行对话。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语用能力的应用,提高他们在交际中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语用学在英语教学运用论文

语用学在英语教学运用论文

浅析语用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重要分支,通过二语习得中的文化迁移现象可以看出,语用学的运用对于外语教学有着特有的效果。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研究对象着手,并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提出克服二语习得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语用学文化负迁移二语习得语用学是随着语言学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个重要分支,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对外语学习有什么重要的指导意义呢?要回答第三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回答前两个问题。

让我们从以下虚拟的例子入手:“好你吗?”具有汉语语感的人对这一句子的直接反应是:不符合汉语语法,符合汉语语法的句子应该是:“你好吗?”这是语言学中句法学的传统研究对象。

再看一个虚拟的例子:“强壮的桌子迈着虚弱的步伐温柔地向前狂奔。

”这句子读起来挺顺的,我们的感觉是语法没问题,但它究竟表达什么意思呢? 既然“强壮”,怎么会“虚弱”呢? 既然“温柔”,怎么还会“狂奔”呢? 简直是一派胡言乱语嘛。

一个句子的语言文字本身的固有意义是语言学中形式语义学的传统研究对象。

再下来是一个语言学界经常引用的例子:“it is cold in here . ”“这里头冷”,听起来语法没问题,其字面意义也一清二楚,即“某一地点气温比较低”。

但是,“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了这句句子”。

(何兆熊,1989 :13) 就不是传统的句法学和语义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说话人很可能是为了请听话人做点什么,比如关上门窗,打开暖气,借件衣服御寒等。

”(同上,1989 :14) 换句话说,这里要研究的不是句子本身的意义, 而是研究“语言在使用中的意义” ,“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归根结底是“说话人的意义”,也可简称为“话语意义”。

(何自然,1997 :122) 这就是语用学(pragmatics) 的研究对象。

以上只是对语言学中三个重要分支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粗略划分。

外语教学中的语用学研究

外语教学中的语用学研究

外语教学中的语用学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外语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完成外语教育的任务,教育者需要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语言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使用方式。

因此,语用学的研究具备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外语教学来说也非常必要。

一、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目的是了解语言在不同的语境和交际情境下的使用方式。

它关注的范围不是语言规则本身,而是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方式,旨在揭示语言行为的规律和语言变异的原因。

二、语用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中,语法规则的熟练运用是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内容。

但是,语法规则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可能会失效,因此有必要引入语用学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语的真实使用情况,并提高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

1.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方式语言在不同的语境和交际情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这些使用方式包括语言的含义、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语言交际的效果。

因此,了解语言的使用方式对于学生有效地进行外语交流至关重要。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极运用语用学的知识可以通过交流理解更多的口头表达方式,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语表达能力。

通过正常的口头表达,可以更容易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有效展开。

3. 促进学生高效的跨文化交流融入语用学的知识,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容易理解对方所说的话,从而实现跨语言交流中成功传达信息的重要目的。

三、语用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英语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中的语用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语用学作为一门应用语言学,可以深入理解英语使用中的文化和习俗,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英语使用场景。

1. 规范表述顺序在英语交流中,表述顺序同样十分重要。

英语玉树开头一般要位置明确,关键词表述明确,废词较少,追求精炼简洁的表述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必须学习的。

浅析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功能。

它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启示。

首先,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规则,并能够更好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用学研究发现,语法规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际的功能,它是用来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语法规则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语用学研究发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它还受到语言使用者所在文化的影响。

学习者通过了解语言使用者所在文化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最后,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用学研究发现,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思想,还可以用来构建人际关系。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总之,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启示,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规则、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语用学与外语教学1.语用学相关定义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

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虽然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

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

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

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2.语用失误一般认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托马斯1983:91;何自然一1997: 205;钱冠连1997:223;张巨文 2000)。

语用失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语用学学者多研究狭义的语用失误,即语言使用的可接受性(accep tability),而不是语法正确与否(grammaticality)。

本文将主要从语用失误的认识方面来探悉语用失误的原因。

2.1 与语境不一致Leech(1983: 13)认为语境“就是被认为是交际双方互相明白的内容和各自了解的情况,对于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有很大的作用。

”笔者这里所指的语境,不光指上下文或话语发生的环境,还包括文化和科学知识,常识,或者说是交际双方的精神、社交和物质三个世界。

笔者将从认知方面的思维模式差异、联想差异、文化观差异、语用规则差异等几点探讨认知对语用失误的影响。

2.1.1 思维模式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是整体性的,演绎性的。

而西方人的思维则是分析性、归纳性的。

连淑能((2002)就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列出了一点,毫无疑问,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将会产生不同的话语策略和交际风格,从而引起语用失误。

2.1.2 联想差异。

外国人听中国人说“望子成龙”时,经常感到疑惑不解,因为西方人认为“龙”(dragon)是非常可怕的,而中国人则认为龙是神圣的,是权力的象征。

在非言语交际中也存在同样的间题,如同性之间适当的身体接触,中国人会联想到友谊,而西方人则会想到情爱。

2.1.3 文化差异。

来自不同背景的话语双方通常会按自己的文化观来评判对方的行为,那么话语双方就极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语用失误。

如中国人用“老”称呼他人来表示一种尊敬和友好,“老张”可能只有三十或四十岁,而“张老”则可能是一个七八十岁受人尊敬的长者。

而在西方文化中,女士年龄是个人隐私,称呼中有“老”,方会被人理解成岁数大。

2.1.4 语用规则的差异。

语用规则包括社交语用和语用语言规则。

如对于礼貌,中西就有不同的语用规则。

中国人对于别人的赞美表示谦虚是出于礼貌原则,而外国人对于别人的赞美表示接受和感谢也同样出于礼貌原则。

例:Foreigner: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Really quite fluent.Chinese: No, no.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让外国人略感吃惊的原因是由于语用规则的差异造成的。

2.2 不恰当的语言输入不怡当的语言摘入可能来自于教师、教科书和其它一些阅读材料。

例:Foreign English teacher: Have you加fished your ho mework?Chinese student: Yes, l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按照Leech的观点,上下文中完整的回答违背了语用学的经济原则。

中国学生的回答听起来显得不耐烦,它的言外之意与“It's none of your busin ess!”等同。

3.语用学与外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师,不可能脱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孤立地传播语言知识,而应把文化知识溶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中。

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很好地结合语言教学,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促进语言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此,我国的外语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3.1 师资培养方面的改革提高外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整体素质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首先,外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语言教学不仅仅是教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应对语言形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进行语用分析。

其次,外语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既要学习与外语教学相关的语言学、语用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把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科研,以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语言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那么,大可摒弃传统的以教授语言为目的的语法翻译法,采取语境教学法、语篇分析法或交际语用教学法,以构建一个语言环境使得教、学、用三结合。

教师可以把以语言为目的的阅读课或基础课改为在老师指导下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或研究的各种实践课,如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精读、泛读相结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扩大词汇量;或以语用为主要目的的模拟国际会议、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法庭等;抑或是以任务为核心的研究实践课,每项任务都包括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帮助同伴、写研究报告等活动,听说读写译都用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给他们以语用的体验和成功的体验,做到扩充知识与培养语用能力并举。

3.3 外语评估体系的改革我国目前的大规模外语测试基本上采用结构主义的构想,题型设计吸收了美国托福考试的框架,这种重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的测试模式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符合现代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

因此,新的外语测试模式应特别重视考察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把握住一致性原则(所测试的行为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一致)和有用性原则(信度、交度、真实性、交互性、可操作性)。

总之,无论是师资培训、教学方法,还是教材编排和选用以及外语测试手段方法的改革都应使整个外语教学形成一个以语用知识的教学为核心、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依归的有机的语言教学系统工程。

语用学揭示的问题都是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

本文里只是提及语用学在外语教学中某些方面的运用,而要把语用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充分结合,还需要对语用学进行更多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1]Bachman L.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 [M].Oxford: OUP 1990[2]Leech, D.H. Principle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3]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Failureb[J] 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87[8]金定元.语用学—研究语境的学科[A].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2[9]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2000[11]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作者简介:孙艳(1978—)女,江苏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来源:《湘潮》(下半月)2008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