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语用学中学英语教学实践(3篇)

语用学中学英语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它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而忽视了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

语用学作为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二、语用学的基本概念1. 语用学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它关注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语言行为来实现交际目的。

2. 语用学原则: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原则:(1)合作原则;(2)礼貌原则;(3)预设原则;(4)语境原则。

三、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实践1.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1)引导学生关注语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语境,理解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

例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特定语境下进行交际。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用学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教师应通过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帮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

2.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1)加强语用功能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用能力。

例如,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观点、解决问题。

(2)注重语用失误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语用失误,分析其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例如,在口语交流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不恰当的提问、回答等,教师应及时指出并指导。

3. 优化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语用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语用能力。

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

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能力处于第一位;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语用能力的培养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然而,目前学生的语用能力远不如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与人交往中往往出现各种语用失误,致使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英语教师必须重视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出发,探讨外语教学新方法,希望能对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有所启示。

【关键词】言语行为;英语教学;语用能力一、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它旨在回答语言是怎样被用之以“行”,而不是用之以“指”的问题,体现了“言”则“行”的语言观。

这一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l.austin)首先提出。

其始终贯穿一个思想,即人们说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说话,说话的同时可以实施一个行为。

奥斯汀把他的言语行为理论解释为人们在说话时,同时做了三种不同的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

每个人说话都同时完成三种行为。

例如:(1)i’m thirsty.言内行为是说话人发出声音,表达“渴”这种身体状态,言外行为就是间接地请求听话人给一杯水,而言后行为则是听话人所采取的行动:给说话者倒了一杯水。

美国哲学家塞尔(j.r.searle)是言语行为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正了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不足之处,使其系统化,严密化。

塞尔指出,说话人说出一句话,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这句话的字面意义,称为直接言语行为。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倾向于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说话的意愿,这就是间接言语行为。

我们知道,要真正理解说话人的说话意图,就要从“字面用意”推断出句子的“言外之力”。

语用能力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用能力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表现
说“Hello! ”,对方没有任何回复和反应,他觉得被忽略了, 比较尴尬。英国女外教 S 提到,学生在回复“How are you?” 的时候,反应几乎都是“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有 学生跟她打招呼使用“Where are you going? ”,她觉得这个 显得八卦; 同时, 她还提到有学生会跟她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 ”。 她认为,这个打招呼的表述有点奇怪,但 她不觉得被冒犯。
上就大学生“打招呼”的言语行为表现咨询过高校的两名 And you? ”来回复,没有在初中之后积累更多的英语打招
外籍教师, 他们分别是来自加拿大的男外教 P 和来自英 呼惯例语,如使用“Great! ”或者“Not bad! ”回复。 也没有
作者简介:吴淑珍(1982—),女,海南海口人,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的僵化现象[2]。 刘建达、黄玮莹(2012)调查中国学生不同 性别等三个因素对他们的英语语用水平的影响情况,认
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语用惯例、 会话含义和言语行为这 为三个因素都对语用水平有显著影响[6]。 同样对性别因素
2021 年第 8 期 (总第 1362 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HEILONGJIANG EDUCATION(Theory & Practice)
No.8,2021 Serial No.1362
● 外语教育教学
语用能力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吴淑珍
(三亚学院,海南 海口 572000)
摘 要:语用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在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英语教学改革与

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近些年,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从母语到目标语言(外语)的语用迁移,包括一般性的语用知识和特定的语用知识。

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对语用迁移的关注越来越高。

语言学家认为,语用迁移在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期对外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相关指导。

一、什么是语用迁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用迁移是什么。

语用迁移(pragmatic transfer)是指学习者运用自己母语中掌握的语言信息和语用知识,将之迁移到外语中,以此来更合理地使用和理解外语。

它包括一般性的语用知识,比如母语中关于信息的组织模式和社会文化的知识,也包括某种特定的语用知识,比如特定的语用策略或者母语中特定的文化。

语用迁移可以从源语到目标语发生,也可以从目标语到源语发生。

二、语用迁移对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的影响许多语言学家认为,熟悉地语用知识有助于语言习得,对外语学习者可以起到积极的助听作用。

谁的语言熟悉取决于他的母语文化背景,而语用迁移可以改变他的文化背景,让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尤其是在沟通的情景中。

此外,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也可以有助于他学习外语,让他可以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同时,语用迁移对外语教学也有重要意义。

语用迁移可以帮助外语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学习者,并可以指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用外语,以期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比如,教师可以督促学习者使用母语,以解决他们在学习外语时遇到的难点,或者可以使用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来辅助语言的学习等等。

三、对外语教师和学习者的启示从上文可以知道,语用迁移对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外语教师和学习者都可以从语用迁移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外语教师应该理解和尊重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教授外语,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学习者母语文化背景引入外语学习过程,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语用失误原因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用失误原因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选 片 的商 务英 语 教 材 的 内 容 最好 能够 涉及 经 贸 、 额 、 J 金 商 业 文化 、 务谈 判 、 游 、 律 等 各 个 相 关 领 域 , 商 旅 法 使学 习者 接触 到 目的语 社 会 中 相 关领 域 的 不 同话 题 .对 目的语 社 会 的价 值
观 、 德 观有 更 广 泛 的 认 识 道 在 英 汉 两 种语 言中 , 很 多 词 具 备 不 同 的 文 化 内涵 . 用 有 使 不甚 , 会造 成 表 达 不 得 体 。举 一 个 典 型 的例 子 , 龙 ” 中西 就 “ 在
析 来帮 助 英 语 的 教 与 学 , 跨 文 化 交流 达 到 更 好 的 效果 。 使 跨 文 化 语 用 失误 的 定 义 及 分类


语 言 和文 化 是 不 可 分割 的 。 言 是 文 化 的 载 体 之一 , 映 语 反 着各 个 国 家和 地 区独 特 的文 化 ,同 时 文 化 也 影 响 着 语 青 的使 用 语 用 失 误 , 主要 是 人 们 在 使 用 语 言 过 程 中 出于 某 种 原 因 , 其 巾很 大 一 部 分 是 冈为 文化 筹 异 而 导 致 的 交 流 不 顺 畅 或 者 产 , 误 会 .甚 至 发 生 冲突 ,从 而 达 不 到 理 应 达 到 的 好 的 交 际效 七 果 。 别 是 在今 天 的 叶 围英 语 教 育 f , 统 式 的 以语 法 规 则 教 特 l { 传 1
方 文 化 中 的不 同 意 义 龙 存 中 国是 神 圣 的 图 腾 , 表 尊 贵 和威 . 代 严 , 多 巾 国商 品都 以这 个 字 给 自 己 的品 牌 命 名 ; 在西 方 文 很 而 化 中, 龙足 长着 翅 膀 、 着 火 的 怪 兽 , 表 着 危 险 和邪 恶 因此 喷 代 在 教 学 时 ,教 师有 必要 也很 重要 将 这 方 面词 汇 和现 象 告 知 学

试析常见英语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试析常见英语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使听话人误解 了说话人在特 定条件下的话语意义 和所指范围而导致的 .如在调查 问卷 中的 4 2题 ;
成语用失误 ,影响 了跨文化交 际的成功。
针 对 这 一 现 象 ,我 国 许 多 学 者 进 行 了 深 入 的
探讨研 究。何 自然先 生在 ‘ 语用学概 论'一书中
引用托马斯 的观 点将英语语用 失误划 分为语用一
达方 式都被视 为语用 失误 。
wo r.d“ i h u .在这一特地 功能 的语境 ry" .Lf tec p" t
中“ n n 的话语 意义为 a Ha go ” .
第 二层 面 的语 用一 言失误 是听话人 误解 了 语 说话人话语 中 “ 言外之 力 ,或说话人话语 中的 “ 言外之力 ”没有表达 清楚 .这两方面 的失误都 与语言本身有关 。从调 查结果可 以看 出,大学 生
收稿 日期:2 1 —0 — 6 01 5 1
2 0
作者倚介 : 凌冰 (95 ) 女, 16一 , 籍贯:辽宁本 溪 , 士,副教授。工作单位 :东北财经 大学国 硕 际商学院。
第4 期
凌 冰: 试析常见英语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际过 程 中 ,首 先要 注 意 双 方 对 。 貌 、 。 义 礼 含
对等 ,认为英语词汇在文 化 内涵、外延上完全
等 同于汉语 。2 误将汉语 使用习惯带入相应的跨 ) 文化交际 中。3 缺乏必 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而直 )
际效 果。英语作为 一种 语言是社会文 化的反映 , 它在 形式上有一定 的规律性 、稳 定性 ,另一方面 又 有可变性 。因此 ,即使相 同的语 言形式在不 同
英语国家文化及 习俗 的不够 了解 ,在用英语进行 交际过程 中,总是 倾 向于保持本 族语者 的文化规 约,用 自己的思维 习惯来理解 目的语所传达 的信 息,因此易于产 生语用失误 。在 日常教学 中,我

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同时也是最有效的交际工具。

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又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语用能力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所具备的言语交际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和恰当程度等方面。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这些都与语用能力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语用能力与语言学习紧密相连,二者共同构成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

一、自主性原则第二语言习得必须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它不同于第一语言的习得,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性和独立性。

语言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它需要学习者主观的积极参与。

英国语言教育家雷斯特说过:“没有真正的理解就没有真正的语言习得”。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完全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没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因此,外语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外语学习就如同一场探险之旅,不仅需要有合理的计划,还需要有适当的预期。

这样,学习才会变成乐趣,学习才会成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些都为外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英语语用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获取的信息有80%来源于非语言的渠道,即课堂以外的语境,所以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与外国人交流。

教师作为课堂上重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比如,在第一次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姓名时,教师可以先举一个示范,接着把自己的姓名介绍给大家,再请学生补充完整,如果学生反映不好,教师可以加以启发,但绝不可以嘲笑,因为这是一种礼貌的做法。

语言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更应当努力创设英语交际的情景,鼓励学生勇敢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用学中交际能力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语用学中交际能力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二 、 用能 力与交 际能力 语
语用能 力首先 容易使人 把 它与交 际 能力 ( o m - cm u nct ecm eec ) 生 联 系 。H m s 1 7 ) 为 交 i i o p t e 发 av n y e(92 认
际 能力 由四部分组 成 : 形式 上的可能性 , 实施手段上 的
导 作用不可 低估 。本文 以阅读 理解 为 例 , 讨语 用 学 探
理论 对这一 基本技 能的教学 的指导 意义。


语 用学
语用学 是研究 某一语 言的使用者 如何利用句子 而
达 到成功 的交际 的一 门语 言学科 。语 用学是结合具 体 的语 言情景 研究特 定的话语 意义 。
是影 响阅读水平 的 主要 原 入大学 学习时虽 有
了一定的词汇基 础 , 但多 数学生词 汇量不 足 , 还没 有达 到熟 练运用词 的程度 。因此 , 阅读过 程 中, [ 在 不得 不 停止连 贯 的阅读 活动 , 注意 力放 在对 某 个单 词 的猜 将
过, 大学 阶段 主要 是对语法 的灵活运 用 , 但是 不少学 生
对语法 的基本概 念模糊 不 清 , 阅读 中遇 到 长 句或 难 在
句 时理 不清句子 中各层 次 间 的语法 关 系 , 以至造 成 理 解上 的偏差 。教 师语 音 、 汇和语法 的训练 , 词 扩大词 汇
量 , 实语法基 础 , 夯 加强词 汇教学 , 确处理 生词 。 正
识, 可以进 一步划分 为两大类 能力 , 一是组 织能力和 语 用 能力 。前 者 由语 法能力 和篇章能力 组成后者 由施 为
能力 和社交语 言能 力 组成 。具 体来 说 , 为能力 是 交 施
际者 在话语 表达过 程中结合 特定语境传 递和理解施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 语用学和语言教学之间存在一种自然的内在联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不是词汇和语法问题,而是语言使用问题,其根源又在于学生缺少英语思维习惯和能力。语用对比法中的英语思维方式的对比、语篇分析和词块学习是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用对比英语教学英语思维模式语篇分析词块学习英语思维能力 1.语用学和外语教学 要了解语用学与外语教学之间存在的自然的内在的联系,首先应该简要回顾一下它产生的背景。美国语言学家Lado(1957)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跨文化语用对比的最初构想。到了70年代,语言学家们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逐步认识到,对比分析不能只考虑语言本身的问题,更要考虑语言使用的问题,比如第一语言(母语)和第二语言(外语)在词语的语体使用、概念的表达方式以及形式与功能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有什么相似和相异之处。Sajavaara(1981)指出对比分析不仅与语言因素有关,而且还与交际方式相关。Riley(1981)就如何开展语用对比提出了几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比较两种语言在具有代表性的交往中所产生的话语结构。

2.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语用问题 我们在此结合一些语言实例,来分析当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例:A:Thank you for taking me home. B:Never mind. 由于误用英语的正确表达法,致使所用英语不合乎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按汉语的语义和结构套英语。B送A回家,A表示感谢。可B在回答时却用了“Never mind.”,他想表达的是“没关系”、“不用谢”之类的话,英语应是“It’s my pleasure ”“It doesn’t matter”“It’s nothing”等。B显然是用错了表达式,导致语言 — 语用的失误。其实,“Never mind.”常用于对方表示道歉,自己不予介意的场合,是安慰对方的话。

中国学生在实际交际中,时常犯与以上各例类似的错误。如在别人不慎踩了自已的脚,用“I’m terribly sorry”等来表示歉意的时候,便想当然地用“It doesn’t matter”来代替“That’sall right” ;在请求别人帮忙时,常常用“I have something to ask you for help”或“Bother you to do…?”等按汉语的语义和结构组织出来的英语,而不习惯用“Could you do me a favour?” “Do you mind …?”等正确的英语表达法。

所以,英语学习中最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词汇 和语法的问题,而是语言使用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呢?就是帮助学习者通过长期不间断的语言的输入、吸收和积累,掌握并记住成百上千个常用习惯法,并逐步培养讲英语时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3.对比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在结构和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归根结底,这是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一个人要把英语学好,除了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以及反映这种思维习惯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规则。无论是汉语的语言结构和使用规则,还是英语的语言结构和使用规则,都是本民族人民长期形成的思维习惯的反映和体现。所以,培养英语思维才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但怎样才能培养英语思维呢?

3.1通过英汉思维方式的对比分析,讲授英汉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从理论上认识英语汉语差异的根源。

美国语言学学者卡普兰(Robert Kaplan)(1966)对在美国的使用不同母语的留学生用英语写的短文或段落进行了系列的分析,指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他认为,中国人思维方式是曲线式(indirection)的,类似一种涡轮线(gyre)。作者围绕主题绕着圈子,从不同的不切主题的观点来说明主题,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谈及主题。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其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linear),作者先是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然后围绕主题展开描述或论述。并且,英汉思维方式分别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汉语中的象形文字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中的语法就是逻辑思维的结果。

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中国人思维上整体优先,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法,偏好综合;而英美人偏好分析。例如时间表示法:中国人的顺序是年-月-日-时-分-秒,而英国人是秒—分-时-日-月-年。

中国人注重“统一”,即求同思维;英美人注重对立,即求异思维:在句法中,英语明确区分主语和谓语,句子中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当一句话中有谓语而无主语时,那么一定要补上主语“it”。如“下雨了”,“现在九点了”,在汉语里,可不需要主语,但英语必须说“It rained”,“It is 9 o’clock now”。汉语中,主谓语可以省略,使人感觉到“天与人融为一体”,因此,中国人比较强调对立面的和谐与相互渗透,即对立中的统一,在异中求同。而西方人比较强调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即统一中的对立,在同中求异。特别是美国人,把工作与娱乐,好与坏,和平与战争,对与错,成功与失败,人与自然,原因与结果分得很清。

3.2通过语篇分析,传授英语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了篇章模式的构建,从而形成了英语思维模式。韩金 龙(2000),秦秀白(2000)认为,思维模式即“描述语篇修辞结构的语篇修辞模式。” Hartwell and Bentley(1982)认为重要的英语思维模式有4种,它们分别是列举型,对比型,问题回答或问题解决型和原因结果型。并且,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结构图式和语篇指示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利用一切机会讲授英语思维方式。比如,背景知识介绍,篇章结构分析,衔接手段分析,修辞手法分析,典故的诠释等,但最重要的是篇章模式的总结和传授。国内英汉对比修辞的研究者,如Coe﹠胡曙中(1989),曾利沙(1994),林大津(1994)都指出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和向中国学生传授英语思维模式知识对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性。Coe﹠胡曙中尤其强调中国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知识的获得有必要依靠教学途经。Hartwell and Bentley(1982)还主张用语篇结构图来帮助传授英语思维模式。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实践,逐步了解和掌握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3.3通过词块学习培养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什么是词块?概括地说,词块就是讲本族语的人经常使用并预先制作的、具有可识别结构和明确意义的、并可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抽象的词语组合(Pu Jianzhong 2000:165)。词块的形式可以是词组、短语或句子。比如:adapt to changes; cause sb. a lot of trouble; could not believe one’s eye’s等。

应用语言学研究表明,说本族语的人在日常口语和笔语交际中,大量使用“预制的短语”(prefabricated)。Pawley和Syder(1983:191)指出:“流畅而符合习惯地支配一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掌握大量的约定俗成并已词汇化的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所谓“词汇化的句干”,就是指语法形式和词汇内容或大部分固定的短语、分句或更长的语言单位,与本文说的“词块”,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根据语言学家调查,一个英语为母语的成年人,他知道并记住的完整的短语或句子,有成千上万个,至于不很完整词组,更是不计其数。

Nattinger和DeCarrico在论述语言习得时说过:“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共同模式是,学习者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他们在某种可预测的社会环境中,大量使用未分解的词块。换句话说,他们大量使用预制的语言”。许多早期研究者认为,这些清晰的预制板块被看作是随后产生的创造性的规则形成过程的基础。”

由此可见词块学习在培养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增强词块意识和词块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在学习课文或其它语言材料过程中,不能满足于记忆单词和阅读理解,更应该在学习和掌握常用词块上花大工夫下大力气。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把语言对比和语言使用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就一定能够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Kaplan, Robert B., Cultural Thought of Pattern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96,(16):1-20.

[2] Coe﹠胡曙中:《英汉对比修辞初探》[J],外国语,1989 (2):40-53。 [3] 吴敏之,《英语思维模式及其知识传授的几个问题》[J],四川外语学院报2003,(7):151-154.

[4] 王鲜杰,《思维与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25-26. [5] 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11-18.

[6]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95—143页.

[7] 陆效用,《试论对比语用学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其实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