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合集下载

食源性疾病及监测要求、报告流程

食源性疾病及监测要求、报告流程
3
食源性疾病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 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 中毒性等疾病,包括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指食用了有毒有害 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 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 出现的急性、亚急性 疾病
两个问题
食源性疾病 =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 拉肚子?
4
国 内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典 型 案 例
5
2008: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30万婴幼儿泌尿 系结石(亚慢性)
化学因素
亚硝酸盐、瘦 肉精、铅、镉
6
食品中 的致病 因素
寄生虫
肝吸虫 管圆线虫
天然毒性
毒蘑菇、河豚 鱼、黄曲霉毒 素
食源性疾病 >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 拉肚子
➢ 微生物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 食源性疾病是多因多载体多结局的疾病
8
➢WHO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漏报率为95%以上 ➢食物中毒报告数仅为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
18
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表 食源性疾病监测
路径:OA——公用文档——文档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 ——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表》
网络直报:感染管理科专人负责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http://111.203本概念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要求 三、食源性疾病报告流程
冰山一角” ➢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号”:没有及早发现预警
风险
10
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基本概念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要求 三、食源性疾病报告流程
监测目的:
➢ 早期发现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
➢ 掌握食源性疾病的趋势和负担 ➢ 归因分析高危食品和高危因素 ➢ 评估干预控制策略和效果
13
医疗机构的职责
1.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和标本的采集 2.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3.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 4.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5.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引言: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或饮水传播的疾病,其发生与传播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本文将以2023年的视角,探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监测体系的建立1.1 分级监测系统建立层级化的监测体系,包括国家级、地区级和基层级监测机构,分工明确、有序协作,实现快速响应、及时监测、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目标。

1.2 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动监测体系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分析、物联网、自动化设备等,实现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高效、准确、迅速响应。

1.3 加强监测方法研究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方法研究,发展更为敏感、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完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和监测效能。

二、报告体系的完善2.1 食源性疾病报告制度的建立建立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制度,明确各级监测机构、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责任和流程,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

2.2 加强疫情信息共享建立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各级监测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对接,方便疫情数据的准确预警、及时通报和有效处置。

2.3 增强报告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对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报告的主动性和及时性。

采取奖惩措施,鼓励各相关机构和个人积极主动报告,同时对违反报告制度的行为进行惩处,减少疫情漏报和谎报的风险。

三、管理制度的加强3.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3.2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3.3 强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建立全面、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时识别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和危害,加强风险管控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介绍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介绍
营养与食 品安全所
建立,并
正式投入 使用。
兵团参与
上报数据
背景
背景
http://111.203.7.147:8080/syxjbbf/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推荐 Windows 7 屏幕分辨率要求:1280×800像素以上 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及 以上版本 浏览器: Microsoft IE8.0及以上版本(推荐 IE10.0)、Google浏览器(推荐)
结案报告录入
结案报告录入
系统升级内容
首发时间,末发时间
结案报告录入
系统升级内容
生物标本、环境标本检测信息修改
系统升级内容
样品检测信息修改:
结案报告录入
系统升级内容
增加包装类型
结案报告录入
系统升级内容
提交和保存按钮
提醒:录入时常点击“保存”

系统升级内容
报告信息列表
报告信息审核
退回报告查询
先报首次报告,再报结案报告;也可直接 录入结案报告 先删结案报告,再删首次报告
结案报告时限:调查完毕后一周内上报
首次报告无需审核,只审核结案报告
软件公司技术支持 QQ:2624175616
邓万霞 2015-3-16
目录
1、系统升级背景
2、系统登陆
3、系统介绍 4、系统升级内容
5、注意事项
背景
2010
在原中国 疾病预防
31+1
全国共计 31个省、 直辖市或 自治区和 新疆建设
3000
监测点 3268个
5000
累积上 报事件 5000余 起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登录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登录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登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是指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系统。

本文将介绍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登录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用户需要访问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官方网站,输入正确的网址并进入系统登录页面。

在登录页面,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确保账号信息的准确性。

在输入完毕后,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系统。

进入系统后,用户需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得将用户名和密码透露给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用户还需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不得进行违法操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用户可以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查询、监测报告的填写和提交等操作。

在查询食品安全信息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输入相关的食品名称或生产企业,系统将会及时给出相关的监测报告和安全信息。

而在填写监测报告时,用户需要按照系统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在完成后进行提交,以便系统及时进行监测和分析。

此外,在使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时,用户还需关注系统的通知和公告,及时了解系统的更新和维护情况,以便保障系统的正常使用。

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总之,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在登录和使用系统时,需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遵守操作规范,并及时了解系统的更新和维护情况。

相信随着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食品安全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要求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要求

食源性疾病监测要求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目的对医疗机构发现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和分析,为发现食源性聚集性病例和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持。

(二)监测主体本区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含社会办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三)监测内容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要求,医疗机构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食源性疾病确诊病例和食源性聚集性病例进行监测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与体征、饮食暴露史、诊断结论等。

(四)监测结果报告1医疗机构应当在病例诊断后2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病例监测信息。

开展生物标本中致病因子检验且结果为阳性的,应当在检验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补录检验结果和疾病名称。

医疗机构发现食源性聚集性病例的,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向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发现重要食品安全隐患、可能构成需启动应急预案的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在核实后2个小时内向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在每个工作日审核、汇总分析辖区内病例信息,完成上报工作。

发现食源性聚集性病例时,应当及时进行核实,经核实认为可能与食品生产经营有关的,应在核实结束后24小时内向区卫生健康委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发现重要食品安全隐患、可能构成需启动应急预案的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在核实后2个小时内向区卫生健康委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目的对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进行收集和归因分析,掌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技术依据。

(二)监测主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监测内容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确认后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流程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流程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流程一、引言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病原体或毒素所引起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建立健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流程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报告意识。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流程1. 病例识别食源性疾病的早期识别是监测报告流程的关键一步。

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的个案或事件,应立即进行识别。

疑似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等通过食物摄入病原体或毒素所引起的疾病。

2. 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医疗机构一旦识别出疑似食源性疾病个案或事件,应立即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和处置。

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报告系统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完成食源性疾病事件处置完毕后一周内,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完成事件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暴露食物等信息。

4. 省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省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如有需要,省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对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和核实。

5.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监测分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每日登录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查看各地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通过监测分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定期发布全国食源性疾病分析报告,并向卫生部提交。

6. 信息反馈和利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应充分利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及时反馈信息,提高报告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数据的利用,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科学研究,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论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流程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食源性疾病监测及报告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及报告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及报告制度食源性疾病是一种通过食物摄入引起的疾病,它会给社会公众的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确保人们在食用食物时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护,各国纷纷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及报告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及时监测食物中的病原菌和有害物质,并追踪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从而有效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一、监测体系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由多个级别的监测网络组成,包括国家级、区域级和基层级。

国家级监测中心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国范围的监测工作,区域级监测中心则负责监测和数据收集,基层级监测站点则负责采集样品和检测工作。

这样的监测体系可以实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疫情。

二、监测方法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监测样品的采集、实验室检测以及数据分析。

监测样品的采集应该注意食品的种类和来源,确保对潜在风险食品进行全面覆盖。

同时,采样过程中要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检测是监测工作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样品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菌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判定食品是否安全。

最后,数据分析是监测结果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归纳,可以发现食源性疾病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报告机制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机制是广泛传播监测数据的重要手段,将监测结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公开。

一方面,监测机构应该定期发布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向公众通报食品安全情况和风险点,提醒消费者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监测机构还应该与公共卫生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及时报告食源性疾病的疫情,共同制定应对策略并公布给公众。

此外,监测结果还应该提供给食品企业作为提升自身食品安全管理的参考。

四、挑战与完善虽然食源性疾病监测及报告制度在食品安全保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监测的科技手段需要不断更新,以便更好地检测并追踪新型的病原菌和有害物质。

其次,在数据公开和共享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及报告系统--张弛

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及报告系统--张弛

审核之前可主动退回。??
2、关于协同检测结果上报 检测单位和协同检测单位提交检测结果没有主次关系,待数据全部 提交后,上级单位才可以进行审核。在审核之前检测结果录入单位 可以撤回上报,并进行修改。 3、关于数据审核: 审核通过后可不进行上报,停留在本级,继续上报则上报给上级。
六、数据流程变化
4、关于数据退回:
第四部分
一、未来发展方向
本系统未来方向及讨论提纲
完善数据接口推送,本系统提供端口接入说明。 增加统计报表功能,待监测报告格式成熟后,可导出既定格式的文字和
图表。
嵌入关联性分析功能,更加及时、智能的识别散发聚集性病例,提高准 确性,减少人力浪费。 数据统计功能放至各级用户。 监测预警功能入放至区县级疾控用户。 完善食品分类,特别是餐饮食品分类。(基于溯源的食品分类方式,而 不是简单为了数据统计) 输入食品名称后进行自动联想分类,自动分类与人工复核的方式结合。
同 步 授 权
一、操作环境变化
1、兼容主流版本的浏览器,包括 IE、360、火狐等。
2、去除U盾登录,改为密码&验证码登录模式。
二、界面及整体功能
1、增加了批量管理和操作功能。 2、各部分增加了数据导出功能。 3、各数据列数均可进行排序及智能搜索。 4、修正了每页显示数量。 5、各界面采用标签方式进行展示和切换 6、增加了界面路径
8、检验结果填报:自动编号、菌株复核单位、无病例信息的检验结果。
9、数据管理: 10、监测预警:逻辑运算符、完善预警规则设置。 11、更新行政区划:
只能填到时。
6、病例检查信息--初步诊断栏:只有“急性胃肠炎”和“感染性腹泻”诊断可 选,无“腹泻”诊断(临床有此诊断),必须选择“其它”并手写。 7、病例信息上报和检验结果填写仍不在同一页面,上报过程繁琐费时。 建议仍是分开进行,两者的时效性以及填报单位不同。现在是分开填写,合并 展示。 8、信息表中,第五部分暴露信息,既然是食源性疾病调查,是否应该与进食了 某食品有关,表中有否这一项,如果填否了,就没有可疑食品这一说,能否解 决一下这个问题? 已经去掉了“是否”这一项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认展示当年病例信息,如要查询往年病例请选择监测年份后进行搜索 ZJ057162-2018-00002增亮加粗表示该病例当前被上级单位退回
病例信息填报
定型包装食品必须填写食品品牌,如该食品属于子品牌请尽量填写到子品牌 牛奶/奶粉相关食品必须填写食品品牌,如为散装食品请填写食品产家名称
每月数据汇总登记
3.2 病例信息召回
病 例 信 息 召 回
上级单位已审核或上报给其它单位时本单位可进行申请召回操作(退回数据除外) 申请召回后需由病例当前所在的单位进行审批,批准后病例退回到召回单位 召回方法:在列表页面中点击病例编号进入病例详情页,在页面最底部找到申请召回按钮,点击进 行召回操作
3.3 病例信息召回
2.1 病例信息上报
病 例 信 息 上 报
点击病例编号或查看病例详情 点击上报将病例信息上报给审核单位
:修改过的病例
:查看病例详情
批量上报:选择需要上报的病例,点击列表右上侧的上报
3.1 病例信息撤回
病 例 信 息 撤 回
上级单位未审核时本单位可进行撤回操作(退回跟召回数据除外) 撤回方法:在列表页面中点击病例编号进入病例详情页,在页面最底部找到撤回到本级按钮,点击 进行撤回操作
标本信息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不需要填写 选择标本类型与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标本编号 采样日期必须晚于就诊时间
1.6 新建病例信息
填 报 信 息
填写完所有内容后,点击保存后管理或保存后继续填报,如保存失败则根据页面提示进行修改 保存后管理:保存成功后返回病例信息上报页面 保存后继续填报:保存成功后重新加载当前页面,继续填写下一病例
6.检测单位可删除处于本级的标本
7.进入数据填报》检验结果录入》录入检验结果删除标本
如何删除标本
进入 数据管理 》检验结果管理
如何删除标本
进入 病例详细页 删除标本信息
如何删除标本
进入 检验结果录入页面 删除标本信息
查看往年病例
05 查看往年病例
1.进入数据管理管理
2.选择监测年份,点击搜索
一直处于加载状态
02 页面一直处于加载状态
1.检查网络状态,确保网络正常
2.检查浏览器,如使用浏览器使用兼容模式请切换成极速模式,IE浏览器使用IE10及以
上版本
如何删除病例
03 如何删除病例
1.进入数据管理 》病例信息管理
2.找到列表中的病例信息,点击病例编号进入病例详情页面
3.移动到页面底部,点击删除按钮 4.国家可删除处于本级病例 5.省级可删除本级未上报过国家级的病例 6.医院可删除处于本级的病例
01 列 表 管 理
上报:逐级上报 退回:直接退回到医院 修改:数据当前所处单位可修改 每月数据汇总上报流程中只包括上报/退回简单流程
每月数据汇总管理
02 汇 总 详 情
查看详情:可点击列表中的“ ”跟“【详情】”按钮查看数据详情情况
第二部分
常见问题解决
无法登录系统
01 无法登录系统
1.系统无法访问时请检查本地网络状态,如果网络正常检查是否将系统加入了黑名单 2.检查网址是否正确(http://111.203.7.140) 3.检查用户名密码是否正确 4.更换浏览器尝试登录系统 5.如忘记密码请联系区疾控中心或技术支持让其进行初始化密码操作
病例上报审核失败
09 病例所处单位不是本单位
对病例信息上报或审核时,提示病例所处单位不是本单位属于网
络延迟导致页面没有被刷新,请重新刷新页面
第三部分
医疗机构职责安排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监测单位: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 院、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各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
病例
3 审核病例信息
4 召撤回病例信息
1.1 新建病例信息
病 例 基 本 信 息
“*”部分为必填内容 保存失败时,鼠标移动到图标上可查看提示信息
1.2 新建病例信息
病 例 检 查 信 息
主要症状与体征必须填写至少一项 初步诊断必须填写至少一项 如就诊前使用抗生素选择“是”并输入抗生素名称
1.3 新建病例信息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网址
http://111.203.7.140
目 录 Content
01 系统流程介绍 02 常见问题解决
0 031
医疗机构职责安排Biblioteka 第一部分系统流程介绍
流程介绍
01
PART 01
第一部分 病例填报流程介绍
新建病例信息
1
病例信息管理
5
2 上报病例信息
如何删除病例
进入 数据管理 》病例信息管理
如何删除病例
进入 病例详细页 删除病例信息
如何删除标本
04 如何删除标本
1.进入数据管理》检验结果管理
2.找到列表中的病例信息,点击标本编号进入标本详情页面
3.移动到页面底部,点击删除按钮 4.国家可删除处于本级标本 5.省级可删除本级未上报过国家级的标本
01
填 表 信 息
必填内容:监测单位,汇总月份,填表人 监测医院每月只能填写一份汇总报告,无法重复填写 填报医院:病原学监测医院(南昌市第三医院),其他医院和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不需要填报
每月数据汇总登记
02 汇总信息
必填内容:医院上报时必 须填写全部汇总项目
未填写项目系统默认为0
每月数据汇总管理
暴 露 食 品 信 息
暴露信息是必填项,是疑似/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判断依据 输入食品名称与食品品牌时系统会根据输入的内容进行模糊匹配 系统会根据食品名称对食品类别及加工或包装方式进行自动分类 填写完整后点击“保存”
1.4 新建病例信息
食品名称模糊匹配
食品品牌模糊匹配
1.5 新建病例信息
标 本 信 息
病 例 信 息 召 回
上级单位已审核或上报给其它单位时本单位可进行申请召回操作(退回数据除外) 申请召回后需由病例当前所在的单位进行审批,批准后病例退回到召回单位 召回方法:在列表页面中点击病例编号进入病例详情页,在页面最底部点击申请召回按钮,填写召 回理由后进行召回操作
5.1 病例信息管理
病 例 信 息 召 管 理
查看往年病例
进入 数据管理 选择监测年份后点击搜索
暴露信息无法保存
06 暴露信息无法保存
1.确保点击暴露信息中的保存按钮
2.将浏览器模式切换成极速模式
不同月份病例分布
07 不同月份病例数量分布 选择就诊时间后再次进行统计
无法生成病例编号
08 无法生成病例编号
1.医院已设置病例编码规则
2.是否选择了就诊时间 3.重新选择就诊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