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姜夔传

合集下载

宋姜夔词暗香全文及注释

宋姜夔词暗香全文及注释

宋姜夔词暗香全文及注释宋代文人宋祁所作的《姜夔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品,特别是其中的一首词《暗香》更是备受人们的推崇。

本文将为您带来《暗香》的全文以及详细的注释,希望能为您提供对这首词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暗香暗香疏影落花时,月照杏花城外水。

独上西楼,十二人亦无个。

婆娑舞袖,管弦声透碧纱窗。

流霞烂彩云归处,相对无言。

解佩声中更有曲,裙移影处已成年。

此地无银三百两,君心只要休揽长鞭。

注释:1. 暗香疏影落花时:形容花香的幽远和独特,如同暗香浮动在疏影中的落花之间。

2. 月照杏花城外水:夜晚的月光映照在城外的水面上,营造出幽静而美丽的景色。

3. 独上西楼,十二人亦无个:词人独自登上西楼,远离人群的喧嚣。

而西楼原本是设有十二房的,但此刻却一个人都没有。

4. 婆娑舞袖,管弦声透碧纱窗:指女子舞袖摇曳的风姿,同时管弦之声从透着碧绿的纱窗中传来。

5. 流霞烂彩云归处,相对无言:形容夕阳西下时天空的云彩如彩带一般绚烂,而作者与景色相对,默默无语。

6. 解佩声中更有曲,裙移影处已成年:佩剑解下的声音中还有音乐的曲调,裙子移动的影子已经显露出妇人的成熟风姿。

7. 此地无银三百两,君心只要休揽长鞭:词人暗指身上的金银财宝已经用尽,但君心只求休息,不再奔波。

《暗香》这首词展示了宋姜夔高超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感情世界。

他巧妙地通过描绘景物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幽深但又充满诗意的境界。

通过细腻的笔墨,词人抓住瞬间的美,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注释部分对于词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人的用意和构思。

同时,注释也提供了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和词人的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暗香》这首词以其细腻、唯美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展示了宋姜夔的才华和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注释,能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和美感。

宋 代 文 学姜夔

宋  代  文  学姜夔

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 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每 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 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 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 和;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有因词意和 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 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这在当时确属 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 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 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 前有美成,后有尧章” “前有美成,后有尧章”。
(2)关于“幽韵冷香”(刘熙载) 关于“幽韵冷香” 刘熙载) 关于 姜白石喜用清、 姜白石喜用清、冷、空、寒、凉、碧 等词语,造成“幽韵冷香”的境界( 等词语,造成“幽韵冷香”的境界(刘 熙载) 霓裳中序第一》 熙载) 如《霓裳中序第一》。
白石用谨严的格律,谐婉的音调、 白石用谨严的格律,谐婉的音调、 清隽劲健的笔致、 清隽劲健的笔致、曲折含蓄融情入景的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创造出清幽高远的意境 。
疏 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 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 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 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 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 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 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疏影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才子词人姜夔简介

才子词人姜夔简介

[键入文字]才子词人姜夔简介姜夔南宋绍兴年间,江西鄱阳出了一位大才子姜夔。

他诗词、散文、书法、音律无所不精,可惜时乖运蹇,身后凄凉。

姜夔,字尧章,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一个破落的官宦之家。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他的父亲叫姜噩,是绍兴十八年进士,起初做过县丞,后来病逝在知县任上。

孤苦无依的姜夔只有去找已经嫁到汉川的姐姐,在姐姐家一直寄住到成年。

在此期间,他曾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上。

虽然姐姐是亲人,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

成年后的姜夔知道不能再寄住在姐姐家,于是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淳熙十二年(1185 年),而立之年的姜夔来到湖州乌丞县。

乌丞县令姓萧,名德藻,字东夫,是与中兴四大诗人齐名的人物。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萧德藻与杨万里在湖南零陵旅舍中结识。

二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遂定交为友。

第二天萧德藻要动身离去,临行前对杨万里说:我们定交有如订婚一样,应各留一诗为证。

从此二人成为诗友。

后来杨万里曾推荐萧德藻做广西提点刑狱。

当时的宰相王淮说:我深知萧东夫的性格,他不喜欢做官。

他只爱乌丞县的风光,自号千岩老人。

我曾请他做杭州太守,他还称病不来,更不必说那么远的广西了。

杨万里对萧德藻的诗十分推崇,曾将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举,称为四诗翁四诗将。

宋人方回说:如果萧不早死,即杨万里犹出其下。

萧德藻作为诗坛名士,对姜夔的才华十分欣赏,与他结为忘年之交,并且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

次年冬天,萧德藻调官湖州,姜夔携妻随行。

途经杭州时,萧德藻将姜夔介绍给了杨万里。

杨万里对姜夔的诗词大为赞叹,称他为文无所不工,也和他结为忘年之交。

之后杨万里还专门写信,把姜夔推荐给范成大。

范成大读了姜夔的诗1。

第七章 姜夔与南宋后期词人

第七章  姜夔与南宋后期词人

·

《 丑 奴 儿 书辛 博弃 山疾 道 中 壁 》
五、张炎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 乐笑翁,临安(今杭州)人。张俊六世孙, 宋亡,落拓而终。他的词尤以咏物词名重当 时,其作词圣“清空”之说,词有《山中白 云》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
解连环
孤雁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 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 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 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 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 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 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 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 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 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 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其人:多才多艺、职业文人 其词:恋情冷化、咏物虚化 (重寄托) 幽韵冷香;清冷刚健

冷魂别薄明燕
千暗后情又燕
山逐书知向轻
,郎辞,华盈 冥行,春胥,

冥远别初见莺

归。时早。莺 去淮针被夜娇

无南线相长软
人皓,思争,
管月离染得分
。。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 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 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 《暗香》《疏影》。
六、蒋捷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 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 进士。宋亡后,遁迹不仕。卷《四库总目提要》称 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 周济《介荐斋论词杂著》云:“竹山薄有才情,未 窥雅操。”冯煦《蒿庵论词》亦云:“其全集中, 实多有可议者。”刘熙载《艺概》卷四则云:“蒋 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 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刘文彦为五言长 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

姜夔

姜夔
在饶州所辖的德兴县。绍兴三十年进士,以新喻丞擢知湖北汉阳县。因生计和应试之便,举家迁鄱阳县入籍。鄱阳是赣东北的门户,扼水陆交通的要冲,物产富饶,商贾云集。宋室南迁后,人口激增,钜子显达,来往此间,更日见其繁荣。夔出生于书宦门第,幼年随父受教,擅长诗词,熟谙音乐;复得父辈文墨交往的感染,城市歌舞的熏陶,为其爱好和学识的长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为妻。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终其身为布衣;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藉此谋取生计。自青年时期起,他就广为交游,往反羁滞于江淮湖杭之间;结识了当时宿儒名士如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丰富了学识,提高了诗词和音乐的创作水平。词至南宋已发展到高峰,词家辈出,取材广泛,笔调不一,斑烂缤纷。但一般词人所作,多依传统词格填制;有的已拗口,不易歌唱。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每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有因词意和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如平韵《满江红》。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前有美成,后有尧章”。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有《白石诗集》传世。清代诗人朱彝尊在《重锓裘司直诗集序》中论江西诗派时说:“继萧东夫(即萧德藻)起者,姜尧章其尤也。”他的词曲更为后世所推崇。姜夔和吴文英等成为南宋前期词家婉约派主要代表,上继“花间”(《花间集》),强调音乐性,被认为是词家的正宗。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响。”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姜夔词

姜夔词
姜夔词
一、姜夔生平及其伤痕心理
1、 “如鸿孤飞”的生活经历
(自幼丧父、随姊寄居、寄人篱下的清客生活)
——构成姜夔有关身世的伤痕心理 2、 “深于情,伤于情”的情感经历
(“合肥情事”、小红之恋、婚事的晚境凄凉)
——构成姜夔有关恋情的伤痕心理 3、 “国势日非”、 “国运日淡” ——构成姜夔有关时世的伤痕心理
四、姜夔词的词法
1、化质实为虚笔,讲究韵味的捕捉, 追求整体的格趣,扬弃形似而专求神味, 达到“无迹可求”的清空境界。 2、嫁接柔与刚、婉约与豪放的两种风 格,以健笔写柔情。
3、章法追求“陡健”,善于“提空”。 如凌空提问,将往事一笔带过,而在问句 以下着力描写今日尽吊古伤今之情, “无穷哀感,都在虚处”。
三、姜夔词的风格取向
姜夔词向以“清空骚雅”著称,前者 偏重外在写法,后者偏重内在蕴涵。 所谓“清空”,就是用笔灵动,虚处 落墨,不着实处,重视烘托陪衬。 所谓“骚雅”,就是有比兴寄托,含 蓄蕴藉,余韵悠长。
1、“清空”的风格取向
姜夔词追求“冷韵”,表现出多不直 写、实写,而以虚笔映衬、暗示,以一种 特殊的心理氛围来“隐现”,从而造成一 种格调奇高的清空意境。
4、句法和字法方面,善于“自铸新语” (不同于苏、周、辛的点化诗句);善于 炼字,善用去声字,善用虚字,两句之中 有伸缩、吞吐、进退的关系,造成转折、 跌宕之美。
五、姜夔词的语言艺术
1、姜词一方面继承了周邦彦词炼字琢句的 技巧,一方面又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趋 向雅化和刚化。姜词以江西诗派的瘦硬之笔救周 邦彦一派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救苏辛 词派粗犷的流弊,语言清刚醇雅,峭拔凝练。善 于用典,灵活多变,常能变熟为生,化俗为雅, 转实为虚。善于用虚字,转折有力,吞吐有致, 流走自如而又传神入微。 2、姜词着力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 写意传神,于顿宕中显神韵,于空灵中见充实, 于清癯中寓丰腴。造语铸辞冷峻、峭拔而又空灵, 无迹可寻。

南宋词人姜夔的诗

南宋词人姜夔的诗

南宋词人姜夔的诗宋代诗人姜夔,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扬州慢·淮左名都 - 宋代·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惜红衣·吴兴荷花 - 宋代·姜夔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

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次石湖书扇韵 - 宋代·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疏影·苔枝缀玉 - 宋代·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第十章 姜夔

第十章  姜夔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第一节姜夔一、格律派/骚雅派/姜派:此派是南宋词两大流派之一。

以姜夔为代表,其余重要词人还有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与张炎等。

词作内容以男女之情、写景咏物为主,艺术上矫正南宋后期词坛学苏辛者流于粗豪,学柳秦者流于鄙俗的弊病,讲究章法、章律、追求完美蕴藉的意趣、注重音韵格律的严整和辞藻的雕琢。

二、生平简介(p145)(p89)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

屡考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浪迹江湖(青年时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往来于官宦之家,但耿介清高。

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与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都有交往,且得他们的推重。

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

存词87首,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三、词作内容1.爱情词。

(1)不写男女欢会的缠绵、快乐,多写别后的魂牵梦绕,刻骨相思。

(2)用冷色调处理炽热的柔情,将恋情雅化,既深情绵邈,又意境高远。

冷色调:词中使用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来衬托离情别绪。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p146)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怀念合肥恋人,无艳遇时的旖旎风情,只有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忆恋。

把离别相思的心绪通过素白的月光,传遍整个大自然,使千山都带上了一股寒意。

2. 咏物词。

特点:将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既形神兼备,又寄托遥深,意蕴丰富。

《齐天乐·蟋蟀》:“凄凄更闻私语”、“哀音似诉”、“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一声声更苦”。

全词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同时将这份愁扩大到写思妇、游子,不幸的帝王后妃,所有失意者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伤心无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词人姜夔传
寄人篱下,落魄一生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少随父宦游,曾居湖北汉阳。

父亲去世后,依姊居于汉川。

淳熙三年(1176),22 岁的姜夔到扬州、合肥一带客游,飘泊多年,未得知遇。

有诗云:“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是他这一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

淳熙十三年(1186),他游长沙,结识诗人萧德藻,萧氏十分赏识他的文才,将侄女嫁给他,并携之同寓湖州(今属浙江)。

因居所近苕溪弁山白石洞天,友人潘柽便赠其“白石道人”称号。

这期间,由于萧德藻的介绍,姜夔先后与杨万里、范成大相识,诗词酬唱,成为知交。

又常往来于皖、苏、浙各地,与张俊之后人张鉴、张镃和尤袤等名流交游。

其时之文人雅士如楼钥、叶适等,皆爱其文才,与之往来。

①庆元三年(1197),姜夔向朝廷进《大乐议》,论雅乐,为朝中乐官所忌,未被采纳。

五年,他又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得到“免解”的优待,但参加礼部考试,又未第。

他一生未仕,以布衣终老。

啸傲于江南湖山之间,自标高致,凭藉才学,靠友人资助为生,过着典型的江湖游士生活。

他好学、好客,为人洒脱不羁,“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

图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栋,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①。

42 岁时,他移家临安西湖之滨,依张鉴而居。

张鉴、张镃兄弟谢世后,他旅食于浙东、嘉兴、金陵间,晚年生活极为贫困。

约于嘉定十四年(1221),因中风卒于西湖。

贫不能殡,靠吴潜等人资助,落葬于钱塘门外的西马塍。

南宋婉约派词宗
姜夔早年以诗才知名。

最初他学江西诗派,虔诚地师法黄庭坚,至“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的地步。

后来,他意识到“作者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②,于是跨出江西诗派,转学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并以晚唐诗风来改造江西诗派,力求创出自己的风格。

他的诗,除了讲究句法、措辞以外,还追求“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③的境界,力求天机自得。

因此,他的诗大多清峻峭拔,韵味无穷。

代表姜夔在中国文学史上最高成就的,是他的词作,在南宋词坛上,他与辛弃疾、吴文英鼎立而三,是“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

姜词在讲究格律、音节谐美,炼字琢句、用典咏物等方面都与周邦彦一脉相承,但其婉约缠绵的词风中融进了江西诗风清劲瘦硬的优点,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①陈郁:《藏一话腴》甲集卷下。

②《白石道人诗集·自叙》。

③《白石道人诗说》。

姜词现存84 首,几乎皆为精思力作。

其中记游、感遇、伤乱、怀旧、送别等题材占了大多数。

从中可以看到一个贫困疲惫的流落者所抒发的凄婉低沉之情,也可以看到襟怀洒落的名士在名山胜迹中的超脱。

有难以排遣的爱情回忆,也有哀感动人的挚友离情,更有对国事日非的感慨与悲伤。

尤为著名的是《暗香》、《疏影》二首,或慨叹自己身世飘零之恨和伤离念远之情,或抒发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关心,皆借梅花托意,意境深远,被人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姜夔在晚年,受辛弃疾的影响,也写过一些较为雄健的作品,但其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可能像辛词那样奏出使人振奋的时代强音,更多的是触目凄凉情调与无可奈何的感怀叹息。

他的词结构完整,音律和谐,技巧精湛,比兴深婉,能以多种手法显出神韵,具有“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空”风格。

姜夔不仅工于诗词,还精通音乐,在乐理上自成一家。

他在庆元三年所进的《大乐议》及《琴瑟考古图》中,论列古今乐制问题,指出当时宫廷音乐存在诸多不谐和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多项建议,如确立音高的统一度量,作为乐器之准;大乐应恢复古乐十二宫,勿杂胡部;登歌应与奏乐相合等等。

这些建议,见解独到,惜遭人妒忌,未被采纳。

越两年,他又
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终于得到了承认。

他创制了不少新的词调,称为“自度曲”。

又记录了一些旧曲,并为之配上歌词,有的还注明指法。

其中《扬州慢》、《杏花无影》等十七首均自注工尺旁谱,均保存在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

这十七首配有工尺旁谱的词是800 年前传承下来的唯一的宋代词和乐谱的合集,为研究宋代诗词音乐和记谱法的珍贵资料,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姜夔还精赏鉴,擅翰墨。

宋人说他书法得魏晋古法,运气遒劲,波澜老成。

其论书之作《续书谱》,多为实际经验的甘苦之谈,历来为学书者所重。

姜夔不满唐人平正划一的书风,追求魏晋书法潇洒飘逸的情趣。

他把字的气韵归结到人的神情上去,认为书法的美感基于人的品格修养与创作时的客观条件,将“人品高,师法古”列为追求书法神韵气格的首要条件①。

他理想的书法,应具有疏散恬淡,自由放逸,超尘绝俗的美感。

在用笔与结体上,他也反对唐人的千篇一律与刻意求工,力求灵活变化,反映了他尚真求变的论书宗旨和自然洒脱的审美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