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南宋 姜 夔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展开全文扬州慢南宋·姜夔【序文】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原词】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的冬至日。
维扬:即扬州。
《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后借“维扬”为其别称。
霁:转晴。
荠麦:荠菜和麦子。
弥望:满眼。
戍角:军中号角。
怆然:悲伤的样子。
自度此曲:自己创作了这支《扬州慢》词调。
千岩老人:即南宋名诗人萧德藻,字东夫,工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齐名,在湖南与姜夔相识后,自谓“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
晚年居湖州,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其侄女婿。
“黍离”之悲:《诗经·王风》有《黍离》篇。
首句为“彼黍离离”,写东周大夫过西周旧都凭吊的事。
淮左: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著名的都会。
竹西:扬州旧有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禅智寺旁,为著名风景区。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解鞍:解开马鞍。
少驻,稍作停留。
初程:作者第一次到扬州,因称初程。
程,旅程。
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盛景。
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胡马窥江:此指第二次金兵攻破扬州。
胡马,指金兵。
窥,探视。
当时金兵直攻到长江边的采石,故曰窥江。
清角吹寒:寒风送来了凄清的号角声。
空城:指扬州遭劫后萧条如空。
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景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这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冷落;“杜郎”三句,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二十四桥”四句,描绘眼前景物,是虚写,是词人想象中的景物,侧重表现扬州今日的荒凉冷落。
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朴清劲的语言表现深沉浓郁的情感,化实为虚,虚实相生,有空灵之美。
这首词以其低回要眇的格调,凄怆悲凉的意境,质朴无华的风格,成为姜词的代表作,在词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扬州慢》不仅展现了扬州的历史变迁,还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姜夔《扬州慢》(优质课件)

姜夔《扬州慢》
4
词句赏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 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 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
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姜夔《扬州慢》
12
谢谢欣赏!
姜夔《扬州慢》
13
姜夔《扬州慢》
5
词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 凄凉荒芜的景象。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 霞映两重城。”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 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荠麦青青”,衬托出昔 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
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
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
术全才。
姜夔《扬州慢》
3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
姜夔因路过扬州,到达扬州之时,作者只有二 十几岁,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作者 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 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 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 的哀思。
《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姜夔《扬州慢》
1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 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 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①维扬:今江苏扬州。
②荠麦:荠菜和麦子。
③千岩老人:指淮南东路,宋时在淮扬一带。
④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⑤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繁华景象。
⑥清角:凄清的号角。
⑦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
⑧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
⑨二十四桥:今扬州“二十四桥”。
译文: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
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
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
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
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
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
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
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
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鉴赏:金兵南侵以来,繁华的扬州屡遭兵燹,成为一座空城,淳熙三年,年轻词人初到扬州触景生情,感伤时事,写下此词。
上处前三句叙事,交待写作背景。
早听说过扬州是名城,此次初来。
“过春风”以下六句写乍城中的印象,满目荒凉,“渐黄氏”三句由视觉向听觉,把空城寒之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状物绘景本领实高。
扬州慢含蓄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句子

扬州慢含蓄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句子《扬州慢》中含蓄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句子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句话的意思是,春风吹过的十里扬州路,如今尽是青青的荠麦。
昔日繁华的扬州路如今已经荒芜,只剩下青青的荠麦,含蓄地表达了扬州昔盛今衰的景象.原文: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姜夔【朝代】宋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赏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
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
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
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
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
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扬州慢·姜夔》原文与赏析

《扬州慢·姜夔》原文与赏析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唯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的词,多是抒写个人的身世之感,而感慨国事之作甚少。
《扬州慢》则是他集子中一首难得的篇章,通过描写扬州劫后的衰败惨象,揭露了女真贵族统治者的暴行,抒发了伤时忧国的情感。
词的上片十一句,分四层慨叹扬州的破败之状。
首韵三句从自己的行踪入题:长途远行路过扬州。
因为扬州是繁华昌盛的历史名城,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自然要解鞍暂停,下马观赏。
这里连用“名都”、“佳处”,不是为赞美,而是为映衬,借历史映衬现实,是欲抑先扬的曲笔。
接着,次韵二句,笔锋一转,从历史转到现实,勾出的现实画面,不是“名都”的繁华,“佳处”的秀丽,而是萧条的惨象:十里长街,一片凄凉。
作者此次过扬州是在冬天,句中“春风”不是实指,而是借杜牧的诗句象征过去的繁华,令人易于联想到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盛况。
“尽荠麦青青”句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意近似,其中一个“尽”字,囊括一切,概览无余,极写荒芜的程度,令人伤心惨目。
为什么过去盛极一时的名都扬州,现在却如此荒凉?于是三韵三句揭示原因:女真贵族军事集团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和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次猖狂南犯,两淮之地尽失,扬州遭受极大破坏。
虽然战祸已过,但是兵火留下的残破景象,久久不能消除。
据史书记载,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江淮东路的农田,荒芜的还有四十万亩以上。
“犹厌言兵”句意味深长:既表现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又表示了对投降集团屈膝媚敌、断送河山的强烈谴责;也表明了对女真贵族军事集团的切齿痛恨。
姜夔 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扬州慢宋·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主题:
在朝阳下俯冲 迎着西风开火 空中的尖刀 以一当十
家国天下、保家卫国、 责任使命、勇敢无畏、 平凡与不凡
疆土的坚盾 巡天卫国
山河已无恙 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
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
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黍离之悲
姜夔借表达“黍离之悲”,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 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再次朗读感受作者的黍离之悲。
总结归纳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华情景。 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 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 衰的感伤。抒发“黍离之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 残破极其沉痛的心情。
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素材积累
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海
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王海上将,中 国精神之象征,与号称“世界王牌” 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 架。
王海: 你美国的是一个人,我们中国人也 是一个人。而且我们那个时候是毛泽 东思想培育成长起来的,老子不怕死。
王海颁奖辞
“冷月无声”采用拟人, “二十四桥仍 在”,而从前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 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 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 伤怀呢?
赏析: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采用拟人,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昔 日,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又 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 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表现出劫后扬州 人民的淒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 怀。
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 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
写作背景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 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 亮又大举南下,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 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时隔十五年之后,词人经过扬州时仍然是满目 疮痍、“荠麦青青”。词人追怀丧乱,感慨今昔, 写下了这篇名作,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彰显家国情怀
任务三 赏析句子
任务设计 朗读《扬州慢》,哪句给你印象最深,请 理解赏析。
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化用杜牧 “舂风 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 句,今昔对比,昔日扬州繁华富 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 是青青的野生荞麦,突出萧条荒 凉景象。
赏析: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
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杜牧心中的扬州是繁华热闹的,作者心
中又是怎样的?用哪些词句表现的? 作者心中扬州依然是繁华热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桥边红药”
4、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下十五年之后,作者眼中 扬州是怎样一幅景象?
采用拟人,将废池、乔木人格化, 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 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 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 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 如此,何况于人!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 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赏析: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化用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萧”句,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 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 无声无息,冷绝凄绝。
空城
6、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 么感受?为什么?
“惊”
因“空”而“惊”,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 令人心痛! 此情此景, 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 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 痛。采用对比,抒发“黍离之悲”。
7、造成昔盛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原因是战争。 古代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曹操悲吟“白骨 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杜甫哀叹"边廷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胡马窥江”.
其中就有杜牧。
2、没有扬州,杜牧的诗名或许会褪色不少;而没 繁 杜 有杜牧,扬州的文化大概也会为此暗淡许多。找 华 牧
出词中化用杜牧的诗句,概括杜牧心中扬州的特 绮 的
点。 “过春风十里”化用《赠别》“娉娉褭褭十三馀,
பைடு நூலகம்
丽
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 热
扬 州
不如。“
闹
“二十四桥仍在”化用《寄扬州韩绰判官》“青
扬州 慢 姜夔
走进作者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屡试不中,布衣终生, 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
词多为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 意之作,但也有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异变之感慨 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姜夔喜欢自创新曲,《扬州慢》即其自度曲之。
题目解说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 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赏析: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采用拟人,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昔日, 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又有谁 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 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 的淒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家主国题归情纳怀
这首词写词人自己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 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 华,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残破的哀思,表 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
2、读小序,思考小序交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代内容:交代了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地点(维
扬,即扬州),季节(夜雪初霁),景色(荠麦弥望)以及 城中场景。
作用: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奠定全词的感情基 调。“《黍离》之悲也。” 概括主题,感慨今昔, 表达沉痛之情。
相关链接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 《黍离》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
②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 如“算而今/重到须惊”、“年年知/为谁生”等
③有的句子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 而后面的 字连读,且第一个字比为去声。称“一字逗”,要 读出提示语气。
如“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 的“尽”;“自胡窥江去后”的“自”;“纵豆蔻 词工”的“纵”;“念桥边红药”的“念”等。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等,眼见是一幅破 败荒凉的景象。
采用的表现手法?
采用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 心中(昔)和眼前的(今)、虚(昔)实 (今)结合,昔日的名都与今日空城,形成鲜 明的对比,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沉痛之 情,抒发“黍离之悲”。
5、上阙中那一个词最能概括此时扬州的特点?
民间歌谣。诗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 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表达自 己的忧伤和今昔之感。
任务二 赏析对比 感受“黍离之悲”
任务设计 1、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扬州 2、找出词中化用杜牧的词句,概括杜牧心中扬州的特点。 3、作者心中扬州又是怎样的?用哪些词句表现的? 4、作者眼中扬州是怎样一幅景象?采用表现手法?上阙 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此时扬州的特点? 6、下阕中,词人想象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 么?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 年。
扬州是个歌舞繁华的地方,中晚唐的时候,这里贡献了 天下三分之一的赋税;又是文人集萃的胜地,文章锦绣的擅 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一语道尽了扬 州的魅力和韵味;“人生只合扬州死”也道出了人们向往扬 州风月,希望尝试那种“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快意 人生的美好想法。牵动了多少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学习过程
任务一 诵读诗歌 解读小序
任务设计 1、诵读诗歌 2、小序交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诵读诗歌,注意 ①要字正句顺,把握感情基调、语气、语速、节奏。
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词的感情基调,你 找到这句了吗?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 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