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姜夔)

合集下载

《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景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这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冷落;“杜郎”三句,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二十四桥”四句,描绘眼前景物,是虚写,是词人想象中的景物,侧重表现扬州今日的荒凉冷落。

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朴清劲的语言表现深沉浓郁的情感,化实为虚,虚实相生,有空灵之美。

这首词以其低回要眇的格调,凄怆悲凉的意境,质朴无华的风格,成为姜词的代表作,在词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扬州慢》不仅展现了扬州的历史变迁,还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姜夔《扬州慢》宋词原文及鉴赏汇总一篇

姜夔《扬州慢》宋词原文及鉴赏汇总一篇

姜夔《扬州慢》宋词原文及鉴赏汇总一篇姜夔《扬州慢》宋词原文及鉴赏 1原文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__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句注释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双调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著名的都会。

⑻竹西:竹西亭,扬州名胜之一,在扬州北门外。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⑼解(jiě)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道上。

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⑾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⒀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⒁杜郎:即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__。

俊赏: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下扬州古诗词

下扬州古诗词

下扬州古诗词
扬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许多文人雅士所称颂和留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下扬州古诗词:
1.《扬州慢》- 姜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泪湿罗巾梦旧游,一夜圆舞一夜愁。

2.《扬州慢》- 杨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登楼》- 李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扬州慢》- 刘禹锡
扬州思悠悠,令人杳难忘。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鹤楼送孟浩然。

5.《泊船瓜洲》- 杜牧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扬州慢》- 温庭筠
扬州路,何日见,往事随风飘。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7.《卜算子》- 刘禹锡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江南好》- 郑板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9.《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王之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姜夔《扬州慢》赏析2

姜夔《扬州慢》赏析2

姜夔《扬州慢》赏析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一生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

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

有《白石道人歌曲》。

这首词的特点,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

1、综观全词,写扬州的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

--“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也非目见;“春风十里”,既不指当时,也不是具体景物,但一组合,显出扬州昔日的繁华。

为下文对比铺垫。

2、写扬州的今日,虽是实写,但只用大笔勾勒。

--善于选择最能表现战后百事萧条的典型事物来淡笔点染,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说“废池乔木”,说“荠麦青青”,说“清角吹寒”,并用“空”字轻轻一点,一幅城市破败,弦管不闻,人烟稀少的图景便宛然在目。

3、这首词里也没有一个字正面抒情。

--“厌言兵”的是“废池乔木(树尤如此,人何以堪?)”,惊叹扬州的是“杜郎(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凄冷无声是“月”(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开无主的是“红药”--用一问,以花的无知称人的有情。

姜夔的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总是写得空灵、疏淡,有时比起慷慨发怒,一泄无余,更能激起读者去进行再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把“予过维扬”的过程写得很有层次,驻、看、闻、想,步步写来,有条不紊。

描写中很注意声色(如清角,荠麦等),动静(如波心,空城等),很见作者功力。

思想内容:叙写金兵入侵对扬州城的严重破坏,抒发悲凉痛惜的思绪。

但诗人怀念的是士大夫的野游生活,作品未曾深入接触平民的疾苦。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

姜夔的诗词《扬州慢

姜夔的诗词《扬州慢

【导语】《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姜夔的代表作。

这⾸词以寄托对扬州昔⽇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河破的哀思。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姜夔的诗词《扬州慢•淮左名都》,欢迎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姜夔 淳熙丙申⾄⽇,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碧,暮⾊渐起,戍⾓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度此曲。

千岩⽼⼈以为有“⿉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尽荠麦青青。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犹厌⾔兵。

渐黄昏,清⾓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今、重到须惊。

纵⾖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四桥仍在,波⼼荡、冷⽉⽆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赏析】 词前⼩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地点、内容、主旨等要素,使读者更能准确地把握词⼈的⼼理情怀。

词分上下两⽚,上⽚写词⼈⽬睹的扬州惨象以及⼼理感受。

前三句点明扬州昔⽇之繁华,以及⾃⼰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句写景,显⽰出⼀派荒凉之象;“⾃胡马”三句,点出⾦兵南侵对扬州及扬州⼈们造成的伤害;“渐黄昏”⼆句,以凄凉呜咽的号⾓声,进⼀步烘托扬州的荒凉景象。

下⽚运⽤典故,进⼀步深化了“⿉离之悲”的主题,抒写⾃⼰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

“杜郎”五句是说,若杜牧重游扬州,也会为扬州的遭遇⽽痛⼼,他纵然以精⼯的词笔写过扬州,如今⾯对此等惨象,怕再也写不出昔⽇的款款深情了吧。

“⼆⼗四桥仍在,波⼼荡、冷⽉⽆声”两句,写扬州的名胜——⼆⼗四桥。

杜牧有“⼆⼗四桥明⽉夜,⽟⼈何处教吹箫”的诗句,说扬州的⼆⼗四桥是⼗分繁华美丽的。

如今呢?⼆⼗四桥仍然还在,只是桥上已经没有往⽇的笙箫歌舞了,只有桥下的寒⽔寂寞地摇荡着⼀⽚昏黄的冷⽉。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可是在⼆⼗四桥的旁边,居然还开着那么多红⾊的芍药花,它们究竟是为谁⽽年年开放呢?末两句其实化⽤了杜甫“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绿”的句意,透露作者对国家的⼀种深沉的悲慨。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

谢谢欣赏!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4
词句赏析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 《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 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 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
姜夔因路过扬州,到达扬州之时,作者只有二 十几岁,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作者 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 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 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 的哀思。
词句赏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作者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词句赏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姜夔《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 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 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句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 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 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 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 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 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姜夔 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姜夔 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扬州慢宋·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⑴淳熙丙辛日: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这一年为丙申年。

⑵维扬:扬州的别名。

《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因此借维扬指扬州。

扬州慢⑶霁:天气转晴。

⑷荠麦弥望:满眼都是野麦。

⑸戍角:军营中的号角。

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此时已成边境,驻有军队。

⑹自度:自己创作。

⑺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的号。

⑻《黍离》:《诗经·王风》中诗:彼沗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东周大夫经西周镐京故宫,悼念周室衰微而作。

⑼淮左名都:淮南东路的名城⑽竹西:指竹西亭。

⑾初程:初次到扬州。

⑿春风十里:指扬州昔日繁华的街道。

【作者简介】: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

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

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

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

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

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朗读节奏划分】:姜夔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
【教学重、难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设想】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

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曰,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曰山河残破的哀思。

三、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

鄱阳(今波阳县)人。

南宋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

是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

他的书法也为当时人所称道。

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

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

终其身为布衣;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

自青年时期起广为交游,往反羁滞于江淮湖杭之间;结识了当时宿儒名士如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

他每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前有美成,后有尧章”。

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有《白石诗集》传世。

他的词曲更为后世所推崇。

词集《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和吴文英等成为南宋前期词家婉约派主要代表,强调音乐性,被认为是词家的正宗。

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白石创制的词调《扬州慢》,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补充:理解“狂”“狷”和“乡愿”词意。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为三等:狂,狷,乡愿。

孟子在《尽心下》中也把人分成三个等级:中道者为上,狂狷者次之,而“阉然媚于世”的乡愿者,则属最劣之等级了。

何谓“狂狷”?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狂者,就是有进取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人。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到了乡愿中。

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这和他的生平是分不开的。

姜夔一生从未入仕。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

姜夔从小就过着一种漂泊天涯的生活,这种生活遭际就使得姜夔年纪轻轻的就有一种冷感愁怀,而他的词作也就大都为一些离情别绪之作。

四、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词作。

2、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五、具体研习
(一)研习序言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3、提问: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明确:怆然和感慨。

提问:诗人因何而悲而感呢?在序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之情。

(二)研习内容
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
1.进入扬州城,作者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一座城?用最简练语言概括
空城
2、作者用哪些景来写“空城”的?
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红药听到:号角声清角吹寒(以声写静)清角吹寒,给人凄凉感觉,渲染了气氛在各个景物前加修饰词,能体现景物的特点,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明确:杂乱的荞麦清寒的江水孤独的二十四桥
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凄清的号角
3、我们看一幅荠麦青青的图画,营造了扬州怎样的景象?
凄凉,荒芜
4、扬州城自古就是如此吗?以前的扬州是怎样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
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都出自杜牧的诗句。

题扬州禅智寺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以前的繁华的扬州城我们概括为:春城。

一春城,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春城是作者联想的,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虚写
·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实写
·实写作者又调动了多个感官?有哪些?
视觉听觉
一虚一实,虚实结合,这是作者写作的特点。

5、品味语言。

(1)提问:如何理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

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就是每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只会越深越浓。

追问:这种情景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
是由胡马造成的,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权者的控诉。

(2)提问:“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明确:
“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

“清”修饰“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

“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

“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

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

上片意思概括为:述所见所闻,扬州残破景象。

我们下面解读词的下片: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杜郎俊赏在词中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豆蔻,青楼体现昔日扬州何种景象?昨日繁华
3、今日扬州作者又见到何景?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4、景色什么特点?今日凄清写景运用什么方法?虚实结合
5、品味语言
(1)提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好在哪里?
明确:
解答此题一定要联系杜牧的原诗。

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

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

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那颗本就破碎的心。

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

用“无声”来写“月”,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

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2)提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难生”好在哪里?
明确:
词人在这里荡开一笔,写二十四桥边的芍药。

设想来年春天红药蓬勃生长出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而绽放。

这种情景就更让人伤感。

诗中用物来表达情感的有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还有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6、我们来概括下片内容
下片内容概括为:怀昔感今的情怀
(三)请同学概括整首词的内容
通过扬州今夕对比,表达作者感慨今昔的《黍离》之悲。

核心板书:昔日繁华---今日凄清
淮左名都---废池乔木
(四)学生再自由朗读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