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盖恩斯小说黑人身份的危机与建构

合集下载

浅析非裔美国作家盖恩斯与里德后现代作品中的道德伦理

浅析非裔美国作家盖恩斯与里德后现代作品中的道德伦理
人 和 公 民 的权 利
作 家 已出版 了多部 长 篇 小说 : 凯 瑟琳 ・ 米 尔》 《 《 卡 、 生死 之 恋》 《 ・ 特曼小姐 自传》 《 我父亲家里 》 《 、简 皮 、在 、老人 会》 《 、 临 终一刻》 等。为方便讨论 , 这里仅 以其 前三部作 品为重点 。
法 , 人 同样 也 改 变 对 白 人 的 看 法 , 供 了 极 为 重 要 的 环 境 黑 提
儿子世代 相传 , 绵延 不息 。
《 死之 恋》 , 克纳 的影 子再 次 显现 。该故 事 的背 生 中 福 景是 离 巴约纳 1 至 1 英 里 的一个 种植 园 。这里 , 管 时 间 0 2 尽 已到 了1 4 年 , 9 8 南北 战争 前 的 旧南 方 秩序 和价 值体 系依 然 具有 强大生 命力 。黑 人 囚犯 主人公 马库 斯 ・ 恩 与监 工卡 佩
霹 震
匡 呗哑 m妁
i 蠢
浅 析 非 裔 美 国 作 家 盖 恩 斯 与 里 德 后 现 代 作 品 中 的 道 德 伦 理
滕 学明
( 北京第- '国语学 院 英 语学 院 第一基 础教研室 , - b - ̄ 北京 10 2 ) 0 0 4
摘 要 :美 国 黑 人 文 学研 究 已 渐 渐 成 为 国 内 美 国 文 学研 究 的 重 点 之 一 , 而 众 多 的 研 究 中 , 伦 理 学 视 角批 评 的 较 少 。 然 从
乔恩 之妻路 易斯 ・ 邦邦蔑 视传统 种族 禁忌 , 成为情 人 。但 由
于违 背 旧伦 理 秩序 。 他们 最 终 遭 迫害 致 死 , 为 旧道德 体 成 系 的牺 牲 品。 相 比这两部 作 品 . 作家 的《 ・ 特曼 小姐 的 自传》 简 皮 更为

《灰蒙蒙的天》中颜色意象与黑人命运之间的隐喻关系解读

《灰蒙蒙的天》中颜色意象与黑人命运之间的隐喻关系解读
在不同的文化中 , 同一种颜色所具有 的文化 意义也会有所 不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有色人种( 主要指黑人 ) 都来找他 , 白 而
人都找罗比医生 的原 因。 l 有人说 : 他们 想让你进去 才 ”‘ “
同, 比如 同是 白色 , 在西方文化 中或是神圣 和纯 洁的标志 ( 白 色的婚纱) 或是权 利的 象征 ( 白厅 、 白宫 ) 而在 中国传统 文 , 化 中则表示 反动 落后 ( 白匪、 白脸 ) 或失 败 愚蠢 ( 抑 白痴 ) 。 《 灰蒙蒙的天》 是美 国南方 黑人作 家欧 内斯 特 ・盖恩斯 的短 篇小说 , 在该作品 中出现 了数量颇 多 的颜 色词 , 有些 是直 接 表达出来 的, 有些则 是 间接传达 给读者 的 。细细 读来 , 这并 非只是作者对某类颜色单纯 的个人喜 好 , 是作 者精心布 下 而 的局—— 想通过这些重复 出现 的颜 色词 , 向我们 传达某种 观
点, 而这一切做 得又是那 么不 易察觉 。

会让你进 去。如 果是 白人来 , 么情况 就会 不同了 , 我们 那 但 都不是。 ¨ 白衣天使 , ”l 本应肩负着济世 救人 的使命尽 职尽 责, 本应对所有的病人一视 同仁 , 本应 有“ 时间就是生命 ” 的 意识 , 可是这两位所谓 的“ 白衣天使 ” 一个在明处 , , 一个在 暗 处, 把医院当成了行使 自己权利的地方 , 根据病人 的肤 色 ( 白 色还是黑色 ) 其分 成三 六九 等并 以此 确定 就诊 顺序 和态 将 度, 视生命 如 同儿 戏。他们 在神圣 的 医院 , 着圣洁 的 白大 穿 褂, 行为举 止却 是如此令人 反感 。他 们代表 的是社会 中一些 表 面神圣 , 实则种族歧 视观念根深蒂 固的 白人 。
《 阴沉沉 的天》中, 作者盖恩斯巧妙运用大量不同的颜 色意象 , 象征黑人的歧视待遇和 生存境况 , 此表达作者对 美 借

欧内斯特-盖恩斯《简-皮特曼小姐自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欧内斯特-盖恩斯《简-皮特曼小姐自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欧内斯特-盖恩斯《简-皮特曼小姐自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欧内斯特-盖恩斯《简-皮特曼小姐自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盖恩斯是美国黑人小说家,1933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奥斯卡附近的一个种植园里,父亲是种植园里的工人,他本人从9岁起当童工,砍一天甘蔗挣5角钱,直到15岁才随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盖恩斯是美国黑人小说家,1933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奥斯卡附近的一个种植园里,父亲是种植园里的工人,他本人从9岁起当童工,砍一天甘蔗挣5角钱,直到15岁才随父母迁居加州,16岁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被纽约一家出版公司退了回来。

黑人文学小说对黑人身份的探寻及其意义

黑人文学小说对黑人身份的探寻及其意义

黑人文学小说对黑人身份的探寻及其意义一、黑人文学中对黑人身份探寻的渊源:自非洲人被贩卖到美国为奴, 在美国的黑人奴隶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团体进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国黑人。

美国黑人原非来自同一地域、同一种民族文化, 除了肤色相同之外, 别无多少相同之处。

然而,美国历史上一贯存在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和种族偏见迫使他们在潜意识上逐渐萌发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民族认同感, 在客观上加强了美国黑人的民族意识。

不过,这种认同感是以被压迫被奴役的体会为基础的。

事实上, 美国黑人不仅在政治和经济地位处于美国社会的最底层,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被迫失去了他们的传统文化。

与传统的非洲部落文化的断裂, 以及与美国主流文化的隔阂使得美国黑人民族在文化生活上形成了一个暂时的真空状态。

美国黑人这种在文化上的“失语”, 被学术界称之为“文化休克”。

并且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 在这样“一个新兴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定义自我, 寻找自我是一个长期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

其次, 美国历史较短, 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

再者, 两次世界大战的卷入带来了美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 美国文学中写得比较多的主题就是寻找自我——探索人的本质, 人的价值, 人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黑人文学中较为著名的对于黑人身份探寻的小说:托尼·莫里森是位享誉世界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她以自己所经历的特殊生活为背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一般的语言描写美国非裔族群的生活,塑造了一个个黑人男人和女人的生动形象。

她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成功地记载了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黑人男青年奶娃寻根、寻求自我与自由的历程。

她所创作的创作《宠儿》着力表现了黑人被践踏的人格与被戕害折磨的心灵。

作者深刻描述了黑人主体意识的建构,探索了作为自我意识怎样从觉醒到重塑,鼓励黑人从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弘扬黑人的传统美德以实现黑人心灵世界重构的伟大目标。

美国黑人文学中的身份建构

美国黑人文学中的身份建构

美国黑人文学中的身份建构第23卷第3期(2011年3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JOURNAL0FUNIVERSITIESINSHANXIVO1.23No.3(Mar.2011)美国黑人文学中的身份建构樊(中北大学,山西鹏太原030051)[摘要]寻求和建构黑人群体的文化身份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议题和历史使命.在其发展历程中,美国黑人文学通过"重返历史"和"流散美学"这两种主要途径,表达了自身群体的政治诉求与情感呼声,建构了黑人群体共同的文化身份,开拓了黑人种族的文化,历史和群体传统,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美国文学的内涵.[关键词]美国;黑人文学;身份建构[中图分类号]Gl】2;I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285(2011)03—0l17—03 美国黑人文学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和流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作家和优秀作品,文学成就突出.美国黑人文学从诞生之日起,黑人群体的身份寻求和身份建构就成其重要议题之一.黑人作家积极寻求自身群体政治与情感诉求的表达,表现了黑人被奴役,被迫害的处境,以及为自己的解放而勇于斗争的精神,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美国文学的内涵.一,身份和身份建构二战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移民潮涌动和后殖民统治带来的影响,身份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语境中文化研究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谈论身份的迫切心态是当代政治后现代困境的病症",身份只有在出现了危机时才会成为论题,渴望寻求自身独立文化地位的美国黑人文学自然也将身份作为其重要论题."身份建构"指"一系列自我定义和对自我建构不断修正的过程",是指弱势群体为获得主体地位, 摆脱话语霸权,话语误现和他者化而进行的带有政治性和操演行的身份塑(重)造.在"身份建构"中,身份的确立是一个行为主体得到与之相对应的"他者"的认可和认同的过程,行为者在互动中所形成的结构决定了身份的确认,但身份的建立反过来又影响着建构的进程.从身份和身份建构理论角度来分析解构美国黑人文学,将有助于我们剖析美国黑人作家群体在以"文化差异"为特征的后现代,后殖民社会中,为自身群体策略性建构非裔美国人身份所做的努力和探索,从而进一步深刻理解美国黑人文学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文学价值,并能够从其创作实践中汲取有益经验和启示.二,美国黑人文学中身份建构的途径(一)重返历史——非洲主体自身的身份言说在移居地社会中,少数族裔群体往往通过对民俗传统的尊重传承和对社区历史的阐释传播来确立相近的血缘关系,寻求整个族裔的共同归属感.在人数和文化上均处于弱势和非主流的少数族裔群体,对主流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并不是消极和被动的,在民族文化被逐渐消解的过程中,他们也积极地通过对本群体传统习俗和历史源流的传播和阐释来保持族裔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塑造构建群体共同的文化身份.作为美国黑人文学发声主体的非洲裔黑人,由于其长期遭受奴隶制统治和其他社会历史原因,群体的心声与诉求被压抑和禁锢,失去了正面传达意愿或直接向统治者发表抗议的权利.所幸的是,世代相传的非洲文化基因深深扎根于美国黑人的血液中,在历史演进中,非洲文化传统以自身特有的方式被传承并延续下来.受制于外部条件而无权直接发声的非洲家园,通过家族传说,姓名继承以及民族艺术等一系列方式来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与外界产生碰撞交流.(二)流散美学——客体影响下的身份言说如果说重返历史是非洲主体积极寻求建构自身文化身份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欧洲白人文化在场和美洲新世界在场,作为审视非洲主体的他者,以其$中北大学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资助课题《美国黑人文学中的身份建构》(项目编号:2009Y009)的研究成果之一.[收稿日期]2010—12—09[作者简介]樊鹏(1980一),男,湖北荆州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硕士. ll7第23卷第3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2011年3月政治经济优势和意识形态控制,也都从另一个角度影响着黑人身份的自身建构.这一切对他者来说,构成一种具有少数族裔民族特色的"流散美学".英文中的"流散(diaspora)"通常是大写的,特指犹太人离开古巴勒斯坦到其他国家定居的迁移. 因此,"流散"常包含着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痛苦.历史上,无数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国为奴开始了族裔散居,徘徊于美洲新世界在场和欧洲白人文化在场之下的"身份缺失"的空间.置身于这两种强大的客体在场的复杂环境中,黑人群体文化身份的建构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来自客体的回应和影响必定投射到身份建构的整个过程并使其更加复杂化和矛盾化.黑人作家在自身的历史叙事中,一开始把种族文化和移居地文化置于对立面的位置,强调持守传承非洲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而"客体在场"的强大影响又迫使黑人用白人文化价值标准去审视和建构自身的文化身份,黑人文学开始逐渐抛弃对移居地文化的潜在敌意,而是在种族文化和移居地文化这两种文化的旅行互动中建立起一种流散的视野,从而克服离乡失根的忧愁.三,美国黑人文学中的身份寻求与建构(一)早期美国黑人写作中的发言诉求17世纪初,一批又一批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为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这造成了长久以来美国黑人写作的缺席.1773年,黑人女诗人菲莉丝?惠特莉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有力地回击了黑人不能进行文学创作的种族偏见.l9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废奴运动,其问产生了废奴文学.黑人作者不顾奴隶主的反对和法律的禁止,开始要求自我叙述的权利.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黑人奴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平自述》,哈里特?雅各布斯的《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等作品的涌现,深刻地揭露蓄奴制的罪恶并强有力的传达了黑人群体的呼声.早期美国黑人文学表现了黑人劳动者的质朴淳厚,感情的深沉,战斗中的刚毅和受迫害受奴役的生活,不少作品既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又有一定的艺术性.黑人文学的出现使美国文学具有更广泛的民族内容和更深刻的民主精神.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黑人文学通常带有明显的作者标签,其文学的最初类型采用了自传的形式.l18由于他们的作品是展示给不相信黑人具有写作才能的美国大众看的,他们不仅作为美国黑人生活现状的见证者,而且作为反驳种族诽谤的先驱,开始思考自身的身份问题,积极寻求自身的发声渠道,渴求大众能够聆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二)哈莱姆文艺复兴中的身份寻求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黑人作家群体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 史称哈莱姆文艺复兴.哈莱姆文艺复兴极大地提升了黑人文学艺术的水平,十年问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诗人和小说家,促进了黑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黑人民族的自尊心.这场运动的领导者兰斯顿?休斯,他在《黑人谈河流》中,表达了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为自己种族文明以及尊严而骄傲的感情.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黑人的苦难和斗争,但却激起了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唤起了他们争取自由的热望,增强了他们为美好未来而斗争的信心.w?E?B?杜波依斯在其小说巨着《黑色的火焰》三部曲中,反映了内战后南方广大黑人的悲惨命运和贫困生活,深刻揭露了美国社会中骇人听闻的种族歧视情况,概括了近百年来美国黑人遭受迫害和进行英勇反抗的悲壮历史,揭示了在全人类进步事业的历史潮流冲击下,黑人民族逐渐觉醒的过程.这一时期,伴随着黑人群体觉醒和民族自尊心的提高,一些黑人青年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并要求在文学艺术中塑造"新黑人"形象——一个不同于逆来顺受的汤姆叔叔型的,有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新形象.同时,黑人作家在报刊上广泛开展了"是艺术还是宣传"的讨论, 大多数作家都认为必须加强黑人文艺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三)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时期的"坏黑鬼"和"看不见的人"1937年至1960年这段时间被称为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益高涨的黑人民族运动和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使黑人的生活和社会地位有了较大的改善,黑人有了新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精神上进入了成熟期,对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作出了重新估价."坏黑鬼"是理查德?赖特在其长篇小说《土生子》中创作出的一个着名黑人形象.作家把对美国社会制度的控诉,艺术地包含在一个描写黑人青年犯罪的故事里.理查德?赖特通过对主人公别格?第23卷第3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2011年3月托马斯——一个白人眼中的"坏黑鬼"——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挖掘了黑人生活处境形成的深层社会原因,揭露出美国大城市的黑暗面,向社会提出控诉和抗议.《土生子》向全国表明,美国如此对待黑人群众造成了黑人的怨恨,无助感,暴力和革命的可能性.《土生子》堪称黑人文学的里程碑,使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开始取得地位,受到评论界的重视并在大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坏黑鬼"的形象深入人心."看不见的人"这一形象符号则是拉尔夫?艾里森在其唯一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中提出来的,被西方评论家奉为"当代人的典型".作家通过主人公在荒诞,敌对的环境里失去并寻找自我的故事,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探索了人的自我异化和社会异化问题.拉尔夫?艾里森是位以独特风格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作家,他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寻求和探讨超越了种族和艺术手法的层面,而是力图在文化冲突中确立人真正的"存在".所以,《看不见的人》被认为是"最有预见性的现代经典".(四)黑人文艺运动以来集体身份的寻求与重估1964年,作为美国黑色权利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黑人文艺运动爆发.黑人文学艺术家意图改变黑人在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反映出20世纪60年代黑人的新精神.由于黑人作家心目中的读者主要是黑人,因此他们更加刻意开拓种族的文化,历史和群体传统.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就其质和量而言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美国黑人小说的聚焦点从政治抗议到对个体和群体生活内省式描写的转变,小说的形式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加灵活.在当代美国黑人文学中,传统的艺术手法逐渐被弃置,多样性,非线性,开放性,口语性取而代之.艾里森的"对世界持更广博的看法"的创作思想已成为主流,不少黑人作家都背离了"抗议小说"的传统和写实主义的手法,走上了艾里森开创的超越社会现实主义的道路,其中涌现了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伊什梅尔?里德的《巫神》和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就其艺术和主题探索而言,极大地提升了黑人文学的艺术水平和社会影响.这个时期的黑人小说逐渐远离一致的和被一致化的黑人群落的同一感觉,摆脱了黑人形象的积极/消极二分法,而是以一种更加多元的体验和感受,注入更多的主动性去构建任一个体的身份意识.个性特征得以强调和突出,这使得黑人在深度认可自身群体共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自身个体独有的声音表达和情感诉求.黑人作家开始从种族,性别,文化以及性的多种角度来探讨种族问题,黑人身份的建构更加复杂和多元化.这一时期黑人女作家的异军突起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成为引人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这在黑人与白人的对立与融合中加入了男性和女性两性之间的对立与融合,引发人们更多地去关注黑人女性的成长和身份建构.[参考文献][1]王娘娘.托妮?莫里森宠儿爵士乐天堂三部曲中的身份建构[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2]罗虹,张静.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J].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3]陈姗.托尼?莫里森创作中非裔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J].哈尔滨学院,2009(3).[4]李玉娜.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认证与危机[D].山东师范大学, 2006.[5]张立新.文化的扭曲——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黑人形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罗钢,刘向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Identity——buildinginAfricanAmericanLiteratureFanPeng(NorthUniversityofChina,Taiyuan030051,China)119。

美国黑人缺失历史的再现:《简·皮特曼小姐的自传》

美国黑人缺失历史的再现:《简·皮特曼小姐的自传》

吉米和内德是社区中的年轻一代的代表, 内德由于宣传和帮 “人 ” 助种植园的努力逃跑, 兴办学校通过教育去唤醒黑人 的意 “要做 识而被 3k 党谋杀。在被谋杀的当天,他还在对孩子们说 ⑷ 美国人, 但首先要成为人 ……” 这充分表现了年轻一代对自由 “这一个 ” 他在老一代的严 平等的渴望。吉米被黑人社区成为是 格教育下, 也具有了将黑人争取权利的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 。在 最后一次游行时, 他知道自己会被暗杀, 可他不逃避, 他知道黑人 争取权利运动的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 为了黑人权利的实现, 他 愿意付出。 盖恩斯继承了传统黑人文学的优秀传统, 同时加上他的高度 独特见解及不可比拟的叙述技巧, 这些促成了这部小说的 敏感, “我从来没 成功。正如美国著名作家乔西 · 格林菲尔德所说的 愤 有读过哪本小说能够像这部小说一样能让人同时感受到智慧, 怒, 想象, 痛苦。我想不起在南方小说中有其他任何值得纪念的
参考文献:
[ 1] 李庆学. 南方黑人文化的记录者 . 译林杂志. 2007 年第 4 期. [ 2 ] Cabi,Zell. Black Thought. Ambers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1989. ( 张小丽( 1986 —) , 陕西宝鸡人,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9 级硕士研究生)
ple “we done seen babies” ( 14 ) 以及双重否定“nobody said nothing ⑶ ( 17 ) ” 此外还有黑人歌曲, 他们运用简单的词汇重复去表达内 心强烈的感受。在第一部分当种植园的他们得知将要获得自由 “we free ” 。 但是 时, 为了表达他们的激动, 他们唱的歌的歌词只 读者能够体会得到他们的强烈感情 。 通过对简单词汇 10 次重复, 用黑人英语去叙述黑人故事, 除了让小说更可信之外, 还具有极 强的艺术感染力。 为了很好的表现主题, 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 内 德的火石, 皮特曼的黑种马,以及河流。 火石在文中代表着希 望, 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 内德也没有将火石丢掉, 不仅仅是因为 还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对自由平等的希望, 那是妈妈留给她的, 只要有希望在, 那么现在经历的或是将要经历的一切艰难困苦困 难都会变得微不足道。黑种马代表的是一种不可能战胜的东西, 试图去战胜它的任何努力是徒劳的, 而且在你试图征服它的过程 还会带给你灾难。河流代表的是自然, 社会秩序, 白人没有能力 在此, 作者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白人不 去阻止每年的河流泛滥, 能控制自然, 同样, 白人也无法控制黑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 一部小说的成功, 除表达技巧之外, 人物刻画也不可或缺。 传统小说中黑人的形象大体上都是温顺逆来顺受的, 而这部小说 他们不甘于被压迫, 一直在不懈 中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 的争取反抗。主人公简就是这样一位有毅力的女性 。 在她十岁 布朗下士给她取名为简后, 她坚持别人称呼她为简 。 在主人 时, “我宁愿去死 ” , 强烈要求她把名字改回去时, 她毫不犹豫的说 在 她毅然北上, 想去寻找那位给她新名字的将军 。 获得自由之后, 正是这种执着坚持, 让她日后成为黑人社区的领导并在黑人争取 权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简的丈夫, 皮特曼, 也让人印象深 刻。他为了从事自己喜欢的驯马师工作, 借钱还债带着简离开了 种植园, 他明知道驯马师工作的危险, 但还是从事了这项工作, 因 为他说只有在驯马时, 他才觉得自己不受别人控制, 有控制其它 事物的权利。

黑人生存的文化困境表征——以最蓝的眼睛 的库助文体学分析为例

黑人生存的文化困境表征——以最蓝的眼睛 的库助文体学分析为例

收稿日期: 2020 -03 -2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 美国媒体涉藏舆论的隐性话语蒙蔽机制研究: 历时语料视角”
(20YJC740090) ꎻ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项目 “ 跨学科视野下的基于女性主义音乐研究的 ‘ 雌雄同体
观’ 研究” (3072020CF1207)
王丽丽 1 ꎬ 郭思文 2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ꎬ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ꎻ 2 北京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ꎬ 北京 100081)
摘 要: 文章借助软件 WordSmith 和 AntConc 提取并分析了小说 « 最蓝的眼睛» 中 “ blue” 和 “ eye” 两个词的出
现频次、 类链接和具体搭配词项ꎮ 结果发现ꎬ 黑人生存的文化困境表现为黑人生存体验的困惑、 黑人价值观念的异化
第 36 卷第 5 期
学报
2021 年 5 月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No 5 Vol 36
May ꎬ 2021
DOI:10 16069 / j cnki 51 -1610 / g4 2021 05 004
黑人生存的文化困境表征
———以 « 最蓝的眼睛» 的库助文体学分析为例
和黑人身份建构的危机三个方面ꎮ 针对文学文本的语义韵分析ꎬ 从微观角度揭示文本语言特点ꎬ 有助于弥合语言学与
文学研究的鸿沟ꎬ 为文学分析提供客观、 准确的量化数据支持ꎮ
关键词: 文化困境ꎻ “ blue” ꎻ “ eye” ꎻ 库助文体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8666 (2021) 05 - 0019 - 06

成长的艰难——美国非洲裔作家成长小说中儿童成长的现实

成长的艰难——美国非洲裔作家成长小说中儿童成长的现实

家庭 生 活仍有 一定 的影 响 。不 稳定 的工作 和 收人是
导致 家庭 解体 的重要 原 因 。
斯 ・ 克 的小 说 《 沃 紫颜 色 》 , 丽 和 她 的 弟 弟 、 里 西 妹 妹 也没有 父 亲 ( 然 他们 有 个 继 父 , 他 强 奸 了西 虽 但 丽, 使她 先后 生下 两个 孩 子 ) 。在 这 些小 说 里 , 亲 父
有 很大 的不稳 定性 , 在奴 隶制下 , 黑人 家庭 往往 缺乏 在 法律 制约下 的婚 姻 观 , 人 奴隶 的婚 姻 有很 大 的 黑 随意性 。在黑 人家庭 中 , 黑人男 性也 可 以随意卖 掉 ,
竟然被生父强奸并产下一名死婴 ; 秀拉》 , 《 里 秀拉 的母 亲和舅 舅是被 秀拉 的姥 姥 一 人 养 大 的 , 秀拉 而 本人也不知道 自己的父亲是谁 ; 所罗 门之歌》 《 中,
第2 2卷
第 1 期






V0 J 2 No. l2 1
21 02年 1 月
J OURN AL OF CHAN GCHUN UN VE I Y I RS T
Jn 02 a .2 1
成 长 的 艰 难
美 国非洲 裔 作 家成 长 小说 中儿 童成 长 的现 实
不 幸 的童年 ; 拉尔 夫 ・ 里森 3岁 时丧父 , 埃 母亲靠 给
人 当佣人 把他 养 大 ; 利 克 斯 ・ 艾 哈利 从 小 是 由祖 母 养 大 ; 内斯 特 ・ 欧 盖恩斯 从小 失去 父亲 , 南母 亲和姨 母 养大 。作 为这些 作 家 的共 同点 , 活 中父 亲 角色 生
都 不完整 : 最蓝 的眼睛 》 , 科拉 虽 然有 父 母 , 《 里 佩 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内斯特·盖恩斯小说黑人身份的危机与建构摘要欧内斯特·盖恩斯是美国南方最负盛名的黑人小说家,本文以男性气概理论为视角,探讨盖恩斯小说中黑人男性气概的总基调,并通过女性叙事打破男权文化的怪圈,将“双重身份”的超越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实践性多元的建构策略,使小说在男性叙事方面充满了张力和效度,更为真实、更有时代气息。

关键词:黑人小说家建构策略男权文化女性叙事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由于历史的原因,黑人男性一直被白人种族主义者丑化,欧内斯特·盖恩斯创作的小说通过黑人男性气概为切入点,以正面形象呈现在世界上其他族类的面前,成为黑人男性形象塑造的叙事主体,使黑人男性生存的多维空间得到真实再现,并对黑人个体成长有着深刻启示意义。

一小说中黑人男性气概的总体风格1 盖恩斯对黑人男性气概的理解男性气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由于政治、文化和性别等立场的不同,对它的界定也会有所不同。

如在中国的文化中,我们常听到的“男子汉气概”是一种形容,而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男性气概是从社会学领域引入的一个概念,它更强调一种“勇气”和“德性”,是几乎贯通于欧内斯特·盖恩斯所有小说的核心主题,突出的是一种精神品质。

在盖恩斯的男性视野中,黑人男性气概一个准确的界定首先表现的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品质,与男性凭生理的优势所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有很大差别,《三个男人》中主人公普鲁科特·刘易斯所言:“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相貌和性交都不能使之成为男人,杀人也不能…因为动物也能互相残杀”。

又如,作者在长篇小说《在父亲家中》,利用小说中的菲利普对男性气概告白:“……我有臂膀,却不能伸出去抱你们一下。

只有真正的男人才能做到这些,……我没有责任心,没有去保护你们和你们的妈妈。

”这让读者从侧面理解到具有男性气概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勇于承担责任。

从历史上看,经历过奴隶时代历史创伤的黑人中,那些具有男性气概的黑人男性都称得上是敢做敢为的血性男儿,具有作为堂堂男子汉的所有素质,他们使黑人重新振作起来,是黑人男性气概的典范。

在黑人解放斗争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黑人男性的英雄人物,不甘心忍受白人的欺压而进行反击,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不断地改写着黑人历史,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不断挑战着世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这有助于黑人男性对自身有个正确估价,向世人证明白人优越、黑人低劣神话的谬误,使黑人们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无论客观压力有多大,黑人要想改善生存的外部环境就要抗争,黑人是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的,这为他们走出困境照亮了道路。

在盖恩斯的小说中,作家采取了一种真诚和坦率的态度,他认为男性气概首先表现的是一种勇气,即便经历了地狱般的生活也能渡过难关,并在小说中充分表明了他对有男性气概的人的尊重,认为对于生活在种族歧视的阴霆之下的黑人,男人生来就不会被打败的,而随时会被白人种族主义暴徒迫害的黑人男人可以被毁灭,但不会被击败,这种男性气概更多表现为对死亡的超越。

如在他的小说《老人集合》中,马苏为捍卫正义和人格尊严面对死亡毫不退缩,这让白人警官麦普斯非常尊重:“马苏是个男子汉……马苏从来都不会临阵脱逃的”。

实际上,盖恩斯作品中的主人公,男子汉基本上都是那种唤醒黑人们的反抗意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它所强调的内核是一种精神,不是那种为了自身安危而妥协的人,在所面临的凌辱和种族暴力面前要不失尊严,具有坚定不移、毫不退缩的品质。

2 在种族歧视下对黑人男性气概的建构盖恩斯小说创作中的黑人男性气概是在白人主流文化下,涉及黑人自身的问题、内部问题,在作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种族歧视非常自然地贯穿于他所有小说的主题,也由此表明黑人男性气概建构对此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他的短篇小说《天空是灰色的》中,作家表现了种族歧视使黑人生存境况不容乐观,也反映了人类种族意识没有因为飞速的科技发展而得到应有的改善:“我们在科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然而白人和黑人却不能在一起生活……”。

在法律方面,美国宪法虽然规定人人平等,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被曲解和篡改,白人为了自己利益往往对宪法进行曲解,法律成了庇护白人压迫黑人的工具。

如在盖恩斯小说《在父亲家中》中,作家描述了罗伯特的妹妹被白人强奸后:“按照法律……认为黑人女孩子一般都是主动勾引强奸她们的人。

”而在《在父亲家中》,白人切奈尔家族因为有了法律的袒护,认为黑人只不过是一些动物,对黑人更加为所欲为、有恃无恐。

在这种情况下黑人男性很难伸张男性气概,种族歧视就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成为黑人男性气概建构的一个重大障碍。

白人种族主义者为了维护其种族优越论,使黑人在美国白人文化中不断被“丑化”,卑鄙地利用各种手段对黑人,黑人被帖上了低劣种族的标签,使白人非人道的种族歧视制度具有合法性。

在白人的文化中,黑人不具备基本的人性,在这种情况下,黑人男性始终是被打压与诋毁的首要对象,因此,盖恩斯黑人男性气概建构是对其回击的有力武器,能树立起一种新时代黑人形象,让黑人男性抛却心灵的创伤与焦虑,从而体现出黑人文化价值观的男性气概,同时也说明了这是黑人救赎与解放的必经之途。

作家认为男性气概对于黑人获取自由、赢得解放非常重要。

正如《简·皮特曼小姐的自传》中描述的那样,黑人们不想“接受现状”,把“重压下的勇气”定为黑人男性气概总基调,因为他们不想“等着别人替他们去改变现状”,“一个男子汉必须得做点什么”,小说蕴含了盖恩斯对黑人男性气概的理解,其浓墨重彩地强调了“重压下的勇气”,更多符合人性和时代特点的主体要素,带着深刻的问题或危机意识,有利于黑人主体性的提升,使黑人男性气概的建构具有历史性、现实性。

二盖恩斯书写的女性与黑人男性气概在盖恩斯小说中,黑人男性气概的建构中一直存在着黑人女性的参与,他对黑人女性形象塑造表现了平等的两性观,是对传统女性的性别歧视的男性气概的批判和颠覆,向我们证明了他对父权制黑人男性气概模式的批判。

1 盖恩斯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塑造盖恩斯认为黑人女性解放离不开男性的觉悟与参与,因此,黑人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里描述得非常成功,她们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她们对黑人必将获得解放具有坚定信念。

如《爱与尘》中的玛格丽特大妈、《刑前一课》中的艾玛小姐等等,她们在促进黑人男性的成长、黑人男性气概与男性身份建构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如《爱与尘》中的玛格丽特大妈,有着“天生的智慧、长期忍受苦难的能力和爱心”,是马库斯和露易丝之间跨种族的爱情发展的见证人,她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成为黑人社区存续下去的精神支柱。

在小说《凯瑟琳·卡米尔》中,作家将这些黑人女性描述成:“她们像大树,像岩石,像大海……永远不会轻言放弃”,她们无比的韧性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让她们在漫漫黑夜中依然坚韧地做着努力,在黑人男性成长中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在《在父亲家中》中的阿尔玛,具有黑人身上宝贵的品质,在菲利普出现精神危机时,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耐性,竭力提醒处于彷徨、迷惘状态下的菲利普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因此,在盖恩斯小说中,黑人女性的形象帮助读者了解男性气概的认知与理解。

2 黑人男性气概建构中的女性参与男性气概也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盖恩斯的小说建构的是多元男性气概,这是因为女性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男性气概建构,是和谐的两性伦理的建构。

如在盖恩斯创作的《天空是灰色的》中,小主人公詹姆斯的母亲奥克特维亚为显示男性气概极力克制表达情感的欲望,小说里对她的形象描述是:穿着黑色的大衣和黑色的帽子,板着面孔,她根据父权制男性气概的标准,训导幼小的詹姆斯,认为情感的表达是“没出息的表现,是软弱的行为”,她秉承了海明威式的所谓“硬汉子”精神,培养孩子在严酷的环境下顽强的生存能力。

又如,在《简·皮特曼小姐的自传》中,作家塑造了一个十足的男子汉形象乔·皮特曼,作为典型黑人男性的代表,他勇敢顽强,工作勤谨,为了自己的尊严和理想,敢于付出。

为了自由他不惜放弃金钱,他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是男性气概,而敢于放弃的精神则正是作家意图要表达的男性气概。

而对乔的男性气概中的这些优秀品质,简对此保持一种理性态度。

她不停地为他担心:“每次他离家出走时,我都认为那是我在他生前见到的最后一面了。

”不管外人看起来乔驯马显得多么荣光,简对于乔的男性气概一直持辨证的态度,她在小说中对于男性气概建构的参与,其实是在解构和颠覆着这种男性气概,这很自然地表达了女性的出于一种生命的本能,是希望乔能平安地活下去和她共度余生。

3 黑人男性气概所表现的“双重意识”黑人身份危机的最经典的总结与表征是杜波依斯提出的“双重意识”:“黑人被看作是……带着面纱和先见之明降生在美国社会……随时都会感觉到在他黑色的躯体里存在着同为美国人和黑人的两重性……”对待这个富有张力与矛盾的难题,盖恩斯在他的小说中秉承黑人优秀文化,认为他们完全应该享有美国公民所享有的一切利。

在盖恩斯的小说中,黑人男性身份建构与其男性气概建构是一致的,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从根本上讲是荒谬的,白人也是这个地球上的过客,黑人应认同自身价值,具有种族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黑人在与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博弈中走出这种身份危机。

如在《简·皮特曼小姐的自传》中,作家借奈德通过对人类与地球之间关系的分析:“这片土地是你们的……他们的汗水和鲜血浇灌过这个土地”,表明黑人同样是这个国度的主人,白人没有权利剥夺与侵犯其他种族的权益。

“黑人则用他们的臂膀耕耘了那片土地。

而白人带来工具和枪炮”,这也是对美国白人种族霸权主义思想的抨击,把黑人等有色种族当成了外来者和边缘人,违反了人类的正义与人道主义精神。

不是每个黑人都意识到黑人传统文化身份建构意义,对于黑人男性气概的建构而言,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影响下,年轻一代的黑人渐渐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淡忘,构成了当代黑人男性文化身份的危机。

盖恩斯就描写了这样的黑人形象,如在小说在《凯瑟琳·卡米尔》中,为了个人的出人头地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杰克逊疏离了南方黑人传统文化,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让他走向自闭、孤独、无助甚至绝望,无法获得身心健康成长和主体身份的建构。

因此,盖恩斯对黑人传统文化保持清醒的认识,指明它对广大黑人的文化身份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黑人“取得黑人社会内部的团结和力量”,这也是使黑人立足于当代美国社会的力量,同时表明了作家在黑人的文化身份上“做黑人”的态度。

三结语欧内斯特·盖恩斯深刻地意识到,黑人男性的男性气概由于历史的创伤与现实的困境,所具有的矛盾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给他们的男性身份带来了焦虑和危机。

因此他的写作把“重压下的勇气”定为黑人男性气概的总基调,并通过对种族歧视的描写,认为黑人女性对黑人男性气概的认识,将成为解放黑人身份的危机的救赎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