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古诗词中意境的传达

合集下载

《声声慢》英译本中意象和意境的评析word精品文档8页

《声声慢》英译本中意象和意境的评析word精品文档8页

《声声慢》英译本中意象和意境的评析一、引言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

从《诗经》到现代诗,源远流长的诗歌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体现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

当今,各主流文化交相辉映,中国文化尤其中国传统文化也要更好的展示给世界。

因此,中国典籍翻译,如古典诗歌的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古典诗歌中,词的地位不可动摇。

宋词,作为词的巅峰代表,对唐诗的继承以及对后来文学创作的影响都不言而喻。

因此,宋词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译者关注的中心。

除了韵律及形式问题外,作为诗词的灵魂的“情”,在翻译中自然要受到格外的重视。

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来说,意象与意境是传达情感的重要因素。

由此,意象和意境在翻译中的传达至关重要。

本文以李清照《声声慢》的英译本为例,探讨诗词翻译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与处理。

二、原作评析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

此词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

突兀的开头,使词人的愁情第一次迸发出来,接着是比较平缓婉曲的借景抒情,以晚风、谈酒、归雁、黄花、梧桐、细雨,抒发种种愁情,到“独自怎生得黑”,感情渐趋强烈,最后一句则是将无边无际的愁情推向高峰,为全词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

对于这样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极度悲愁情感的词,在翻译中传达此种情感是最重要的。

词中意象的连用与编排也很好的表达诗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情感,更是烘托出整体意境。

这首词的英译版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许渊冲,林语堂和朱纯深等的译本。

这些译本体现译者对这首词的情感理解,也反映各自不同的翻译风格。

本文将以朱纯深的译本为例,并与其他译本进行对比,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意象和意境的处理问题。

三、译文评析What a Day To the Tune of ShenshenmanSearching, seeking, endlesslyMassing chrysanthemums, everywhere;Alone, lonely,Yet languid and grief-worn,Moody, gloomy,Who could be out thereI am, at this most unrestful momentBuoyant in gathering mood?Of the day---now warm, then cold.I sit, in solitude, waiting,Wine, two or three cups---thin wine---At the windowsill,How can it holdYet dusk is so far off still!Off the biting gusts at dawn?In a drizzle so lightOverhead, a heart rending line---What a day,South bound wild geese at mornHow can you pack it awayYet old acquaintances of mine.In a single wordDismay?(朱译)这篇译文在语言、音韵,内容等方面尽可能与原文靠近;虽然在诗词的形式上有所改变,但其最大的特点则是对情感的把握与传达。

汉诗英译意境传达问题的探讨——《枫桥夜泊》两种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汉诗英译意境传达问题的探讨——《枫桥夜泊》两种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第四句 , 夜半钟声” 仅衬托 出秋夜 的静谧 , “ 不 并且揭示 出霜夜 的萧疏
凄凉。在诗人看来 , 这钟声似乎也带有几分 悲凉 , 钟声传 到我乘坐 的小 船 ,
愁 思 更 浓 。 翻译 这 句 时 , 者 用 了 另 一 类 似 的 修 辞 手 法 — — 转 类 修 辞 , 笔 又
已如上述 , 枫桥夜泊》 《 的意 境是 霜夜愁思。第 一句 为背 景铺垫 , 衬托
出水 乡秋 夜 的 幽寂 清 冷 。 许 渊 冲 先 生 译 为 “ t o st r teco s sek A ne c h rw , ra— mo y t i ef s k ;王 大 镰 先 生 译 为 “ o ’ o ,rw r a df s Ial n t r t sy ” gh o y Mon S wnco s y n ot fll d c r s i
确 定 时 态 、 、 的一 定 形 式 。 从 语 义 内 容 上 说 , 是 由 隐 向 显 , 含 蓄 向 的 确 为 押 韵 找 到 了 切 人 点 。 得 借 鉴 。 然 而 旅 人 躺 在 船 上 , 在 月 落 时 分 , 格 数 则 由 值 且
倘若改 为“ o ih” 更合乎逻辑 , ntns t , i g 同 明露的转化 , 于是 那种 “ 意在言外 ” 的含 蓄美犹如 古诗今 译 , 在英译 中是难 恐怕看不到原诗 形式上 的一致 , 而会 “ 反 因韵害义 ” 时结合下一诗句 , 。 又可 以表示一种转折关系 , 使上下文承接 自然。
【 关键 词 l意境 诗化 古诗 英 译
我们都知道 , 诗歌 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 的结 合比其 它文学样式 更加 和主从复合句 ( 译文二 ) 句法结 构虽有迥 异 , 描写意境 的关键词 没有改 , 但 紧密 , 有些诗歌 甚至把诗的形式 作 为表现意 象 的重要手 段。 因此 , 诗歌 的 变。译文一用“ pedtruh 译 “ sra ho g ” 满”。 显得 生动形 象, 与若 干长元音 和辅 再 霜 “— 翻译必须兼顾内容与形式 , 做到 形神 兼似。 那么 , 何保持 或再 现原诗 的 音连缀一起 , 现 了秋 夜 长长 , 天 漫漫 的意境 。在 第二 篇译 文 中 , a 如 美学价值 , 仅仅以英文散文或无韵诗的形式翻译 中国的古典 诗词显然是 不 mdt 、 w e ” fc g 的切入 , is” “ hn 和“ai ” n 则点明了各个成分之间的时空关系。 够理想的。勿庸置疑 , 汉诗英译 首先 要传达 原诗的 “ 美”, 可 以说是 的 意 也

古诗词意境英译初探

古诗词意境英译初探

古诗词意境英译初探杨晓梅(青岛科技大学)摘要:古诗词的翻译之难人人皆知.尤其是语言之凝练和其意境之深远。

本文从翻译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如何在英译过程中表达古诗词的里层意境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英译古典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占据了其它体裁的文学无可比拟的主导地位。

其艺术成就之辉煌是毫无疑义的。

要让如此璀璨迷人的文学瑰宝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其传神的翻译尤为重要。

但诗歌的翻译之难众人皆知,特别是其语言之美和意境之深远。

本文就诗歌的意境英译技巧做出初步探讨。

一、中国古诗词的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是衡量诗歌艺术成败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

翁显良(1994:47)曾经说过“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色在寓意像”。

其它如音韵、格律不可谓不重要。

不可谓不是特色。

不可不尽力传达。

但如果仅仅做好形式、内容、文字、音韵格律的翻译只能算是合格之作.唯有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准确而丰富地传达出去.才能算是一首成功的译诗。

诗歌的意境是主观和客观和谐统一的产物.通常是以情与景的相互交融的方式出现的。

诗歌的意境可分为表层意境和里层意境。

里层意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题外意.弦外音。

里层意境大致分为象征和曲径通幽。

象征就是比附兴喻。

它的手法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常具有双重意境和双层意蕴。

象征手法是由象征体和本体两部分构成的。

所谓曲径通幽就是旁敲侧击,委婉地衬托或显示本意。

本文主要探讨这两种意境的英译方法。

二、古诗词里层意境的英译1.借助目的语引起同感在古诗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译文重构过程中对接受者的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做出预测.考虑到由于语言变化的差异.原文常规的翻译可能无法引起读者积极的响应和深入的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要做出种种变通。

增加译词或者填补空白给读者以必要的提示.否则。

译文不但不能形成有效的“言内意”.而且译文读者有可能无法理解作品的真意。

以自居易的<常相思>为例:汴水流,泅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汉诗英译过程中意境的传达方式

汉诗英译过程中意境的传达方式

典 故 的运 用在 诗 歌 当 中比 比皆是 ,这 是 诗歌 创作 的一大 特 色 ,同时也 给诗 歌 翻译 者设 置 了一 道 不 小 的障碍 。这些 典 故大 多含 有 深 厚 的文化 内涵 ,如果 采取 直译 加 注 的方 式 未免 显得 拖 沓 。聪 明 的 译 者 已经 意识 到这 一 点 ,他们 在 诗 歌 翻译 中会 采 取 浅 化 意象 的方 式 来 解 开 这 道 难 题 。 如刘 禹锡 的
收 稿 日 期 :0 0 1 — 5 2 1 ~ 2 1
作者 简 介 :  ̄
( 9 1 )男 , 1 8 - , 四川隆 昌人 , 州 交通 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2 0 兰 0 8级 硕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翻译学 。

5 ・ 3
可以看 出 ,先 有 “ 意象 ”而后才 能产 生 “ 境 ” “ 意 , 意境 ”可 以说是 由 “ 意象 ”衍 化而 成 的。它 们之 间的 关 系可 以 用一 个 比喻 来形 象地 概 括 :意 境 好 比一座 完整 的建 筑 .而 意 象 就是 构 成这 座建 筑 的砖 石 。 1 是 ,意境 有赖 于意 象的生成 与组 合 ,却 不是意 象的简 单相加 , 《 净沙 ・ [ 4 但 天 秋思 》就是 很好 的证 明 ,全诗 由十二 个 色调 灰 暗 的意象 构 成 ,但 它 的总体 意境 却不 是 这 些 意象 的 简单 累 积 ,而是存 在 于 这 些意 象所 构成 的整 体 画面 中。 朱 光 潜 先 生 曾说 : “ 座 山或 一 个人 如 果 不美 ,仍 不 失其 为 山为 人 ;一 件 艺术 作 品如果 不美 , 一 就 失其 为艺 术作 品 。 嘲 就是 说 ,美 是 一切 艺术最本 质 的特征 ,当然 也 是诗 歌的本 质特 征 。虽 然诗 歌 ”也 同时具 有认 识 功 能 、教 育功 能和 审美 功 能 ,但 只有 审美 功 能才 是最 重 要 的 。离 开 了审 美功 能 ,教 育 功 能和 审 美功 能 既无 从谈 起 也无 法 实现 ;离 开 了审美 功能 ,读 者 就会 对诗 歌 的教育 功 能和认 识 功 能 产 生 审美疲 劳 ,进 而对 诗歌 失去 兴 趣 。其 实 , “ 首 诗的胜 利 ,不仅 是 它所 表 现 的思 想 的胜 利 ,同 一

古诗词英译中意境的处理与研究

古诗词英译中意境的处理与研究

CONTENTSAbstract (1)Introduction (3)Chapter 1 An Overview of Artistic Conception (4)1.1 Studies of Artistic Conception (4)1.2 Features of Artistic Conception (6)1.3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Imagery (7)Chapter 2 Main Difficulties of Manipula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9)2.1 Language Element (9)2.2 Cultural Element (13)Chapter 3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Manipula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17)3.1 Principles of Manipula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17)3.2 Strategies of Manipula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19)Conclusion (31)Notes (33)Bibliography (34)Acknowledgements (35)On Manipul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C-E Poetry Translation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s the essence and treasure of Chinese language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s one of its main attractions and it is vital in poetry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Also, as the soul of poetry, it concretizes poets' subjective emotion and thought which is abstract and hard to grasp, achieving the aesthetic effect of unlimited meaning with limited words. And owing to its abstrac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difficulties in poetry translation. Many scholars from home and abroad such as Witter Bynner, Xu Yuanchong have made some studies on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issues. However, systematic studies on artistic conception manipulation are few. S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artistic conception manipulation in C-E poetry transl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find some useful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and studying some examples with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research method. This thesis firstly gives an overall view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n, some difficulties when manipula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are presented. At last,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manipula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in detail.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we can handl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flexibly in translating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us, the original taste can be well transferred.Key Words: artistic conception; difficulties; principles; strategies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诗《行宫》英译中意境的传达

古诗《行宫》英译中意境的传达
之《 行宫》 四句 , 诗, 读者 不觉其短 , 文章之妙 也。嘲本文试从 意 ”
失, 变得骄奢淫逸 , 追求起享乐生活 , 极其 宠爱杨玉环 , 朝政每况 愈下。终于导致 了安禄 山于 1 5 年发动 的“ 75 安史 之乱” 唐朝大 , 伤元气 。诗中的“ 玄宗” 是借代 用法 , 意指唐 明皇时代 的美好 时
之意 , 见于言外” 。所谓“ 难写之景” 即是指意境, , 它不可能全都
* 收稿 日期 :O 9 4 S 2O 一O —1 作者简介: 李雪萍 (9 4 ) 女 , 18 - , 甘肃靖远县人 , 甘肃农业大学外语学院, 助教 , 主要从事 翻译理论研究 。
内蒙古农 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虚的景象 , 它需要读者发挥 自己的想像力来获得, 又是在具体 但
的、 已经描绘 出来 的象 的指引下产生 的。《 六一诗话 》 中记载梅
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因此, 英译唐诗时
挖掘出了意象也就抓住了意境 的基调 。《 行宫》 这首诗的主要意
尧臣曾提出诗歌之善者应当做到“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 含不尽 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u dhH M础 o, ml 如啪l  ̄ Sc l 廿 & cm &.
2 0 年第 4 ( 1 卷 09 期 第 1
总第 4 期) 6
Nn 2 0 ( L1 S m No 4 ) 4 0 9 v0 1 u . 6
古 《宫英 中 境 传 诗 行 》译 意 的 达
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 。意境 的基本构成在于
象有 :
“ 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 阳宫, 此时的行宫显得格外空旷冷 清 。“ 宫花……红”行 宫里的花 , : 曾经艳冠群芳 , 是得到了赏识 的。可如今无人欣赏 , 显得寂 寞。“ 白头宫女” 上阳白发人” 即“ 。 这些宫女天宝末年被“ 潜配” 到上 阳宫, 在这冷宫 里一 闭四十多 年 , 了白发宫人。这些宫女没有选择 自已命运 的 自由, 成 只能服

《天净沙.秋思》九种英译文意境的传达共6页文档

《天净沙.秋思》九种英译文意境的传达共6页文档

《天净沙.秋思》九种英译文意境的传达一、意境的定义及表现方式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指出:诗就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Poem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诗在翻译中究竟失去了什么?周方珠先生在其所著《翻译多元论》中指出诗在翻译中失掉了:结构形式;音韵、节奏;意境、风格。

他认为“诗的意境集中体现在其意象性、视觉性和空灵感等特点上,这便是诗的风格。

失去了结构形式,改变了音韵节奏,便无风格可言。

因此,前两点的丧失自然会导致原诗意境的流失和风格的改变。

”[1]39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的意境,则是古诗英译工作者们历来所追求的。

那么,到底何为意境呢?司空图在其《司空表圣文?与极浦书》有言:“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2]我们不妨这样定义意境:于诗人,意境是他通过景的意象和特殊的艺术手段创造一个世界来表情达意;于读者,意境是他们置身于诗人创造的世界中,领略、感知诗人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引发自己心中的情,从而跟诗人产生共鸣。

这样,对于译者来说,他在将古诗译成英语时就有了两个任务:首先,他要以原文读者的身份领略原诗所传达出来的意境,力求与原诗的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振。

其次,他在尽量忠实原诗的基础上,却要将这种无以言表的意境通过另一种文字再现给该语言的读者,让他也能置身其中,接受意象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音、形、意三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诗歌的意境,译者也应当尽力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为译语读者传造一个美的世界,任其去领略去感知。

二、原诗意境的解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朝散曲中的杰作。

这是一首咏写秋天景物的小令,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被时代文人誉为“秋思之祖”,是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

从其诗境美的创意上看,首先,该诗具有诗中有画的视觉美:该诗具有很强的视觉空间感,有近景:枯藤、老树、昏鸦;有中景:小桥、流水、人家;有远景:夕阳西下;有特写景:古道、西风、瘦马;有全景:人在天涯。

翻译美学视角下古诗英译研究

翻译美学视角下古诗英译研究

翻译美学视角下古诗英译研究翻译美学是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标是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美学原则和翻译的美学价值。

当我们在翻译美学视角下研究古诗英译时,我们追求的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通过英语语言表现出古诗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和深远的意境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将古诗翻译成英语,不仅是传递文化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美的过程。

在翻译美学视角下研究古诗英译,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古诗的意境。

古诗的意境是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之一,需要通过英语语言的适当表达来传递。

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展现其深远意境。

注重音韵的传递。

古诗的音韵是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也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来传递古诗的音韵美。

尊重原诗的文化背景。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这些都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得到尊重和传递。

译者需要对古诗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准确地将这些信息传达给英语读者。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研究古诗英译,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深入探讨古诗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递给英语读者,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在翻译领域,对原文的审美价值进行正确的理解和传达是极其重要的。

在翻译美学视角下研究民国散文的英译风格,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原文的审美内涵,而且可以探讨译者如何巧妙地用英语再现原文的优美风格。

本文以民国散文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其英译风格。

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散文作为当时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民国散文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翻译这些散文时,如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审美特征,让英语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美感,是译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译古诗词中意境的传达【摘要】将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

如何在这两种大相径庭的文字中架起桥梁,不但翻译文字,更传达意境,是译者面临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翻译;传达Abstract: It’s a good way to develop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y translating Chinese ancient poems into English. How to fill in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totally different cultures i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nslators should solve now.Key Words: ancient poems;artistic conception;translating communication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它不仅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无尽的滋养,同时也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在东西方文化互相学习探索融合的今日世界,短小精悍的诗词及其译品正可以凭着这种优势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试金石。

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不少有才能的翻译家涉猎其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本文也将在这一领域进行粗浅的探索。

唐诗是我国诗歌成就最高的时代。

天才诗人灿若星辰,诗因此也成为这个朝代文学的最重要形式。

后来的朝代虽然也尽力模仿,想要再创出诗的辉煌,终究是笔力不逮。

所以,文学一代不及一代。

具体来说,唐诗按形式可分为乐府,古风,律诗和绝句几种。

较为常见的律诗因格律严密,故此得名。

它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一共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主要有五律七律两种。

绝句的“绝”意思是“截,断”。

它一般仅有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

所以简称为五绝七绝。

下文的探讨将以此类型唐诗为主。

词起源于隋朝,兴盛于宋代。

全名为“曲子词”,现在“曲子”的唱法已经湮没无存,只剩下文辞供人欣赏。

词作为“诗余”,在有宋一代,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能作为诗的补足品存在。

在词中大多表达的多是儿女情长,莺歌燕舞,而少书生意气,家国之念。

当然,这一点在宋朝后期有了巨大转变。

这终于使得宋词成为可以代表宋朝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与唐诗比肩。

词按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等几种。

对于诗词的可译性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汉字与西洋文字的差别显而易见,翻译成英文只能韵味尽失,诗词之所以为诗词的大部分要素将丧失殆尽,不能让英语读者真正领略诗词之美,从而得出结论:诗不可译。

另外一方则认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真正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起到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

虽然在具体的技术问题上,仍有许多细节处有待商榷和改善。

但诗是可以译的。

随着一代代翻译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创造性劳动,越来越多的佳作出现在中外读者面前,许多技术问题在译者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解决。

我认为,在中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们不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也要善于把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去。

借助英语这一强大的传媒,这个愿望是有可能实现的。

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诗词范例来探讨诗词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先来谈谈唐诗宋词的意境问题。

意境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他指出人与世界的接触,因为关系的层次不同,可分为五层境界:“为满足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个特色充分体现在言简意赅的唐诗宋词中。

而在英译诗歌中如何尽可能原样传达出诗词的意境是横亘在译者面前的难题。

中国古诗词的特色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在极其有限的篇幅内,营造出独特而令人难忘的意境。

并从其诞生之时起,就深深的渗入了国人的生活。

试问有几个中国人不知道“春眠不觉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想在英译诗歌中达到对应的效果则绝非易事。

首先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唐诗《枫桥夜泊》为例。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短小的篇幅里却描绘了诸多意象:月、乌鸦、霜、枫叶、渔火、寺庙。

整体营造出秋日里冷寂凄清的氛围。

诗人在这样孤寂的环境里独自滞留在异乡,情何以堪。

而此时传来了古寺钟声,让凄清的夜变得更加凄清。

诗人辗转客船难以成眠的情境尽在不言之中。

寒山寺初建于梁代,唐初诗人寒山和尚曾住于此,因此得名。

本诗的意境由于有了这座古寺的钟声,而显得更加丰富,给人古雅庄严之感。

诗的神韵得到完美体现,创造除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而寒山寺也因为此诗闻名世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首诗刻画意境的成功。

在译作中,译者用一连串的名词词组,来对应原作中富有诗意的一连串意象。

“月落”译成setting moon——落月,“乌啼”译成a cawing crow——啼鸦,“霜满天”译成the frost filled sky——真正的霜满天,很是确切。

第二句的翻译也较贴切,“对愁眠”译成troubled sleep——睡眠有困难。

“寒山”译成Cold Mountain,基本贴合原句。

和原作一样,译作也列举了一系列名词词组,简略描绘出一幅清幽冷寂的风景画。

最后一句里的wanderer很好地点出了天涯羁旅,客途秋恨的感觉,实在是点睛之笔。

请看译作:Mooring at night by Maple BridgeThe setting moon, a cawing crow, the frost filled sky;River maples, fishermen’s flares, and troubled sleep.From the Cold Mountain Temple, outside Suzhou,The tolling of the midnight bell reaches the wanderer’s boat.再以杜甫名诗《春望》为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春日里城池败落荒芜的景象,饱含感叹;后面四句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离愁别絮溢于笔端。

全诗沉郁顿挫,真挚感人。

“破”与“在”的触目惊心,“春”与“深”的巨大反差,连花鸟都为时事所感,伤心落泪。

“家书抵万金”因为写出了人们迫切需求家人消息的心情而成为千古名句。

由于原作的高度概括和精炼,译作不可避免地需要扩大篇幅才能包含所有内容,然后才是传达意境的问题。

在译作中,译者用fallen来翻译“破”,基本传达原意;而the land endures可以算是神来之笔。

译成“忍受”,可以说是译出了原诗的言外之意。

“家书抵万金”没有拘泥于原句,而是译成worth a fortune in gold。

完全按字面来翻译的译者只能是拙劣的译者罢了。

整篇译作在基本遵循原作的同时,对原作未竟之意进行了大胆的伸发,反而使这首诗更容易被西方读者所接受。

传情达意,译者功不可没。

请看译作:Spring PerspectiveThe nation has fallen, the land endures:Spring trees and grasses flourish in the town.Troubled by the times-flowers bring tears;Dreading parting-birds startle the soul.With turmoil of battle three months on end,A letter from home is worth a fortune in gold.Scratching these white locks makes them even thinner;As it is, they can barely hold a pin.下面以宋词为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这首词描述的是重阳节里女词人孤寂难捱,度日如年的心情。

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满纸没有一个字直抒相思之情,离别之苦,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就会发现词人对羁旅在外夫婿的思念之情满溢纸间。

最后的一句“人比黄花瘦”,用本来常常形容人的“瘦”字用在黄花,即菊花上,真是别有新意。

在译作中,译者基本按原意翻译全诗,在涉及文化因素的地方,采取了直接译出,不给西方读者造成阅读上的障碍。

而一些有关意境部分的翻译,可以看出译者的功力。

如“暗香”译成“darkened fragrance”。

至于最为人称道的黄花瘦,则按字面直译,看似冷冷清清,实则大有原作意味。

请看译作:Zui Hua YinLight mists, thick clouds, and the long day is sad. Winter-daphne incense smoke spouts from metal animals. ’Tis Double Ninth Day again, whenThe midnight chill first invadedThe green muslin summer bed.By the east fenceHolding a cup of wine after dusk fell,A darkened fragrance filled my sleeve bell.Do not say one is not thrilled:With the door-curtains flapping in the west wind,One is thinner than the yellow flowers.再举一例小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