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变化率教案

合集下载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导数概念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变化率。

3. 训练学生运用极限思想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引入变化率的概念,解释平均变化率的含义。

2. 平均变化率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平均变化率。

3. 平均变化率与导数的关系:阐述导数的几何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导数与平均变化率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导数与平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图形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变化率的概念。

2. 讲解平均变化率:给出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解释其几何意义。

3. 演示计算平均变化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过程。

4. 分析导数与平均变化率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导数与平均变化率的联系。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说明: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内容上,重点讲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导数与平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直观展示概念和计算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其他例子,运用平均变化率解释。

2. 探讨平均变化率在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一、教学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经历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平均变化率是刻画变量变化快慢程度的一种数学模型;✧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感受数学模型在刻画客观世界的作用,进一步领会变量数学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概念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关注“谁在学?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感受概念情境1GDP “猛增”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856美元,2020年约为3500美元.)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十六大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2002年我国人均GDP 首次超过1000美元,达到1100美元,在短短的4年内于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

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标志着我国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问题1 如何从数学角度刻画2002年至2006年这4年我国人均GDP “猛增”?情境2 房价“暴涨”南京龙江小区近十来年的房价变化如下图所示:问题2 如何从数学角度刻画房价“暴涨”?情境3 股指“跳水”2007年9月25日沪市A 股走势图问题3 如何从数学角度刻画股指“跳水”?情境4 气温“陡升”现有某市2004年3月和4月某天日最高气温记载如下列图表所示:问题4 : 如何从数学角度刻画气温“陡升”? ✧ 建立模型,形成概念问题5 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函数值变化的快慢程度? 思考1 你能给出函数f (x )在区间[x 1,x 2]上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吗?定义 函数f (x )在区间[x 1,x 2]上平均变化率为2121()()--f x f x x x 。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教案说明: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公式;3. 应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内容: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定义,强调函数的输入输出关系;2. 引入“变化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是什么;3. 提问:如何描述函数在某一段区间内的变化情况?二、平均变化率的定义1. 给出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函数在区间[a, b]上的平均变化率定义为(f(b) f(a)) /(b a);2. 解释平均变化率的含义:平均变化率表示函数在区间[a, b]上的平均变化速度;3. 强调平均变化率是对函数变化情况的宏观描述。

三、平均变化率的计算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函数在某一段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2. 给出计算公式:函数在区间[a, b]上的平均变化率= (f(b) f(a)) / (b a);3.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具体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四、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物价变化的分析等;3.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某商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五、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2. 强调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课后思考更多与平均变化率相关的问题,拓展思维。

教学评价:本教案通过导入、讲解、应用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举例和练习等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六、案例分析1. 提出案例:分析某商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2.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分析;3. 演示如何根据商品价格的变化数据计算平均变化率;4. 解释平均变化率在分析商品价格变化中的作用。

平均变化率教案6份

平均变化率教案6份

所示: 观察图象,回答问题: 问题 1 从 A 到 B 的位移是多少?从 B 到 C 的位移是多少? 问题 2 从 A 到 B 这一段与从 B 到 C 这一段, 你感觉哪一段的位移变化得较快? 二、建构数学
yC yB 的同时必须
考察 xC xB . (3)曲线上 BC 之
1. 一般地, 函数 f x 在区间 x1 , x2 上的平均变 间的一段几乎成了
问题(3)
问题
你在解本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
例4
已知函数 f ( x) x 2 , 分别计算在下列区间 问题(4)
例4中
上的平均变化率: ① [1,3] ② [1,2] ③ [1,1.1] ④ [1,1.001 ] 课后练习:
1. 下 列 四 个 函 数 :
八个区间的变化导 ⑤ [0.9,1] ⑥ [0.99,1] ⑦ [0.999,1] ⑧ [0.99991] , 致平均变化率有怎 样的变化?这种变 化的实际意义和数 学意义分别是什 么?
如何
解释例 1 中从出生 到第 3 个月, 婴儿体 重平均变化率为 1 在不同的区间 上平均变化率可能 不同.
图所示, 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 3 个月以及第 6 ( kg / 月)? 个月到第 12 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
W/kg 11 8.6 6.5 3.5 3 6 9 12
问题(2)
本题中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利用平均变化率来刻画变量变化得快与慢.教学难点:
对平均变化率概念的本质的理解;对生活现象作出数学解释.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 法国《队报》网站的文章称刘翔以不可思 议的速度统治了赛场.这名 21 岁的中国人跑的 几乎比炮弹还快, 赛道上显示的 12.94 秒的成绩 已经打破了 12.95 秒的奥运会纪录, 但经过验证 他是以 12.91 秒的成绩追平了世界纪录, 他的平 均速度达到了 8.52m/s. 案例中,从 B 到 C 某人走路的第 1 秒到第 34 秒的位移时间图象如 位移“陡增” ,这是 图 我们从图象中的直 观感觉, 那么如何量 化陡峭程度呢? (1)由点 B 上升到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和意义;2. 学会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3. 能够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1.1 引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1.2 解释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含义1.3 举例说明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应用第二章: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计算2.1 引入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方法2.2 讲解如何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2.3 给出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例题第三章: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3.1 引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3.2 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3.3 给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的证明第四章: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4.1 引入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2 讲解如何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4.3 给出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第五章:巩固练习5.1 给出巩固练习的题目5.2 讲解巩固练习的解法5.3 给出巩固练习的答案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教材或教案;3. 练习题。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理解程度。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2. 举例说明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应用。

Step 2:讲解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方法(15分钟)1. 讲解如何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2. 给出计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例题。

Step 3: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15分钟)1. 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2. 给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性质的证明。

Step 4: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讲解如何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2. 给出应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1. 给出巩固练习的题目;2. 讲解巩固练习的解法;3. 给出巩固练习的答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培养学生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2.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计算3.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几何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如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引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讲解如何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案例分析: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掌握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并解答拓展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一、概念解释
1、平均变化率:平均变化率是衡量物价、成本和收入水平上涨的标准,它用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是否稳定。

2、计算公式:平均变化率=(末期价格-初期价格)/ 末期价格
二、具体教学内容
1、讲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首先要清楚地讲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特别是物价、成本和收入水平上涨的标准;
2、计算实例分析:然后我们向学生们提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查找资料,模拟这些问题,然后用公式计算出平均变化率;
3、优点和缺点:针对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讨论其优点和缺点。

例如它可以用来衡量价格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可以帮助人们观察物价的发展史等;
4、总结评价:最后,我们可以总结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以自身的经验和认识来评价平均变化率这一金融概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们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熟练掌握计算公式,对它的优点和缺点有清楚的认识,并能运用在实际的应用中。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3、了解它的优点和缺点;
4、掌握实用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要让学生们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对平均变化率做出合理的推断;
2、开放式教学法: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入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们自主研究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平均变化率这一金融概念的认知,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作出选择,进行交流、讨论,使他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个概念。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

《平均变化率》教案及教案说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应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变化率的定义2. 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3. 平均变化率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平均变化率的图形,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展示相关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互相学习。

5. 练习与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平均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说明: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平均变化率的图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练习与应用环节,注重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掌握平均变化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均变化率定义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平均变化率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选修2—2
1.1.1 平均变化率(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2 1.1.1 平均变化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
描述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会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

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的归纳得出;求函数在某个区间的平均变化率。

难点:从实际例子归纳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得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探究、讨论,逐步理解如何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四、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分析归纳,建立概念
例题讲解,尝试应用回顾反思,感悟升华
五、教学过程(具体如下表)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备注
创设情景、问题一:速率问题
汽车在启动后的0--10秒内,行驶了
200米,那么它行驶的平均速率是多少?
问题二:高台跳水
播放郭晶晶跳水视频,让学生看高台
跳水情形,然后提出问题: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给出运动员相对于水
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
位:s)存在函数关系h(t)=
-4.9t2+6.5t+10.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物
理量来描述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快
慢情况?(平均速度),然后给出平均速度
的实质:
平均速度实质就是
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的
位移对于时间的平均变
化率,在物理上叫平均
速度,又把这个问题引
导平均变化率上。

使平
均变化率再次体现变化
的快慢.
让学生操作验证:
计算:5.0
0≤
≤t和2
1≤
≤t的平均速度v
在5.0
0≤
≤t这段时间里,
)
/
(
05
.4
5.0
)0(
)5.0(
s
m
h
h
v=
-
-
=;
在2
1≤
≤t这段时间里,
)
/
(2.8
1
2
)1(
)2(
s
m
h
h
v-
=
-
-
=
然后比较快慢,体现可以用平均速度描述
运动的快慢。

给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得到结果。

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回
答问题,最终引导学生意
识到平均速度就是平均变
化率,所描述的运动的快
慢就是变化的快慢。

利用学生很熟悉
的物理问题并从
简单的背景出发,
有利于学生利用
原有的知识解决
我们所设置的问
题,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

,让学生
意识到可以用变
化率体现事物变
化的快慢情况。

平均速度的
变化学生们
能感同身
受,对这个
问题的研究
能使他们有
很好的接受
感,从而进
一步激发他
们强烈的求
知欲。

h
t
o
问题三:气球膨胀率
3
4π=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