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1.1变化率问题教案 (2)

合集下载

变化率问题

变化率问题

当空气容量V从1L增加到2L时,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r 2 r 1 2 1 0.16 dm / L .
可见 0.62>0.16
这就说明: 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变大,气球的平均膨胀率 请用用一句话描述得到的结论 逐渐变小。
思考:一般地,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继续观察平均变化率的代数表达式: 由式子你还会想到什么?
f x 2 f x1 x 2 x1

几何意义
观察函数f(x)的图 象 f(x y
x
2
) f ( x1 )
y f(x2) f(x2)-f(x1)=△y A f(x1) O
x 2 x1
Y=f(x)
平均变化率 表示:
T (℃) C (34, 33.4) B (32, 18.6)
30
20 (注: 3月18日
为第一天)
10 A (1, 3.5)
2
思考
0
2
10
20
30
34
t(天)
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时间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吗? 温度快慢的变化情况怎么刻画?
问题二 气球膨胀率
这是一段吹气球的视频,细细体会气球 的膨胀过程,你有什么发现?随着气球内空 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 怎样从数学角度描述这种现象呢?
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
四.课堂小结
三个实际变 化率问题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代数表示 意义(实际、
几何)
思想方法
平均速度
从特殊到一般
瞬时速度
如何求瞬时速度, 课下你怎么去做?
五、作 业
应用:
求函数 y 率.

1.1.1变化率问题与导数概念

1.1.1变化率问题与导数概念
2004年雅典奥运会
法国《队报》网站的文章称刘翔以不可思议的速度 统治了赛场。这名21岁的中国人跑的几乎比炮弹还 快,赛道上显示的12.94秒的成绩已经打破了12.95 奥运会记录,但经过验证他是以12.91秒平了世界纪 录,他的平均速度达到8.52m/s。
1.1.1 变化率问题
问题1
吹气球
的值为-13.1 .
探1.运动员在某一时刻t0的瞬时速度 究 怎样表示? ?
瞬时速度,即是时间增量趋近于0时某一时刻的速度, 由极限的观点可知:当t 0, 时,
h t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h t0 瞬时速度为: lim t 0 t
2.函数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怎样表示?
观 察 ?
当△t趋近于0时,平均 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趋 势?
我们发现:当△t趋近于0时,即无论t从 小于2的一边,还是从大于2的一边趋近 v 于2时,平均速度 都趋近于一个确定 的值-13.1。
从物理的角度看: 时间间隔| △t |无限变小时,平均速度 v 就无限趋近于t=2时的瞬时速度。 所以:运动员在t=2时的瞬时速度是-13.1m/s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
令△x = x2 – x1 , △ y = f (x2) – f (x1) ,则
y f (x 2 ) f (x1 ) f (x 1 x) f (x 1 ) x x x 2 x1
问题: 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y f (x 2 ) f (x 1 ) x x 2 x1
y 及临近一点B(-1+Δx,-2+Δy), 则 =( x
)
A、3
B、3Δx-(Δx)2 D、3-Δx
C 、 3-(Δx)2

【教案】变化率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教案】变化率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5.1.1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求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过程,体会求切线斜率的一般方法.2. 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概念及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概念◆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1:阅读课本第62~64页,回答下列问题:(1)本节将要探究哪类问题?(2)本节探究的起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在本节课中回答相应问题.(1)本节课主要学习变化率问题: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问题.(2)总结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和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平均变化率是个核心概念,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般曲线的切线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圆的切线的定义方式不同,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曲线的切线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将得以提升.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读本,让学生明晰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初步搭建学习内容的框架.问题2:什么叫直线与圆相切?师生活动:学生回顾并回答.预设的答案: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对于一般的曲线C,如何定义它的切线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直线与圆相切,引出问题,进入新课.【探究新知】知识点1: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 我们以抛物线f (x )=x 2为例进行研究.问题3:如何定义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尝试回答,教师讲解.与研究瞬时速度类似,为了研究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我们通常在点0(11)P ,的附近任取一点2()P x x ,,考察抛物线2()f x x =的割线0P P 的变化情况.如图,当点P 无限趋近于点0P 时,割线0P P 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0PT 称为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 知识点2: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斜率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0PT 的斜率与割线0P P 的斜率有内在联系.记1x x ∆=-,则点P 的坐标是2(1Δ(1Δ))x x ++,.于是,割线0P P 的斜率2()(1)(1Δ)1Δ21(1Δ)1f x f x k x x x -+-===+-+-.我们可以用割线0P P 的斜率k 近似地表示切线0PT 的斜率0k ,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缩短横坐标间隔||x ∆来提高近似表示的精确度,得到如下表格.0x ∆< 0x ∆>x ∆ Δ2k x =+ x ∆ Δ2k x =+ 0.01-1.990.012.010.001-1.9990.0012.0010.0001- 1.9999 0.0001 2.0001 0.00001- 1.99999 0.00001 2.00001 0.000001-1.9999990.0000012.000001…… ……当x ∆1时,割线0P P 的斜率k 都无限趋近于2.事实上,由(1Δ)(1)Δ2Δf x f k x x+-==+可以直接看出,当x ∆无限趋近于0时,Δ2x +无限趋近于2.我们把2叫做“当x ∆无限趋近于0时,(1Δ)(1)Δf x f k x +-=的极限”,记为Δ0(1Δ)(1)lim 2Δx f x f x→+-=.从几何图形上看,当横坐标间隔||x ∆无限变小时,点P 无限趋近于点0P ,于是割线0P P 无限趋近于点0P 处的切线0PT .这时,割线0P P 的斜率k 无限趋近于点0P 处的切线0PT 的斜率0k .因此,切线0PT 的斜率02k =.【巩固练习】例1 已知函数1y x x=-,求该函数在点x =1处的切线斜率.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11(1)(1)11y x x ∆=+∆---+∆111x x =+∆-+∆1xx x ∆=∆++∆111y x x ∆=+∆+∆,∴斜率k =001lim lim(1)1121x x y x x∆→∆→∆=+=+=∆+∆.设计意图:通过求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和切线斜率的理解,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方法总结:求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斜率 (1)计算00()()f x x f x y x x+∆-∆=∆∆, (2)计算0limx yx∆→∆∆,该值即为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斜率.例2已知函数f (x )=3x 2+5,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方程.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因为f (x )=3x 2+5,所以Δy = f (x 0+Δx )-f (x 0)=3(x 0+Δx )2+5-(3x 02+5) =3 x 02+6 x 0Δx +3(Δx )2+5-3 x 02-5=6 x 0Δx +3(Δx )2. 所以063yx x x∆=+∆∆, 所以0000limlim(6)6x x yx x x x ∆→∆→∆=+∆=∆,所以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斜率为6 x 0,所以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方程为000()6()y f x x x x -=-, 即200635y x x x =-+. 方法总结:求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方程(1)计算00()()f x x f x y x x+∆-∆=∆∆, (2)计算0limx y x ∆→∆∆,即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斜率为0lim x yk x∆→∆=∆.(3)写出切线方程00()()y f x k x x -=-.设计意图:通过求曲线上某点处切线的方程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的理解,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练习:教科书P 64 练习1、2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课堂总结】1.板书设计:5.1.1变化率问题新知探究巩固练习 知识点1: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 例1 知识点2: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斜率例22.总结概括:(1)什么叫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 (2)如何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斜率. 师生活动:学生总结,老师适当补充.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3.课堂作业:教科书P 70 习题5.1 2、4、7【目标检测设计】1.在曲线2y x =上取一点(1)1,及附近一点()11x y +∆+∆,,则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A.12x x∆++∆ B.2 C .2x ∆+ D.12x x+∆-∆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及切线斜率的求解. 2.已知曲线11y x =-上两点112222A B x y ⎛⎫⎛⎫-+∆-+∆ ⎪ ⎪⎝⎭⎝⎭,,,,当1x ∆=时,割线AB 的斜率为_______. 3.求曲线24y x =在x =2处的切线的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的求法.参考答案:1. B 设2()f x x =,则2000(1)(1)(1)1limlim lim(2)2x x x f x f x x x x∆→∆→∆→+∆-+∆-==∆+=∆∆.故选B.2.16-设1()1f x x =-,则1111(2)(2)1122222(2)x f x f x x x -∆⎛⎫⎛⎫+∆-=---=-= ⎪ ⎪+∆+∆+∆⎝⎭⎝⎭, 则(2)(2)12(2)2(2)xf x f x xx x ∆-+∆--+∆==∆∆+∆, 当1x ∆=时,割线AB 的斜率112(21)6k -==-⨯+.3.解:∵2222()4(2)2(24)4x xy x x -∆-∆∆=-=+∆+∆,24(2)y x x x ∆-∆-=∆+∆ ∴20044limlim 1(2)4x x y x x x ∆→∆→∆-∆--===-∆+∆,∴曲线24y x=在x =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 ∴曲线24y x=在x =2处的切线的方程为y -1=-1(x -2),即y =-x +3.。

_高中数学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

_高中数学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

ΔΔst=29+31+Δt-3Δ2t-29-31-32=3Δt-12,
∴物体在 t=1 处的瞬时变化率为lim Δt→0
ΔΔst =Δlitm→0
(3Δt-12)
=-12(m/s),
即物体在 t=1 时的瞬时速度为-12 m/s.
3.求函数f(x)在某点处的导数
• 例题3 若函数y=x2+ax在x=2处的导数为8,求a的值.
8分
10 分 12 分
规律方法
利用导数定义求导数的三步曲:
(1)求函数的增量 Δy=f(x0+Δx)-f(x0); (2)求平均变化率ΔΔxy=fx0+ΔΔxx-fx0;
(3)取极限,得导数 f′(x0)=Δlixm→0
Δy Δx.
简记为:一差,二比,三趋近. 特别提醒:取极限前,要注意化简ΔΔyx,保证使 Δx→0 时,分母
不为 0.
• 3.已知函数y=2x2+4x,(1)求函数在x=3处的导数. • (2)若函数在x0处的导数是12,求x0的值. 解析: (1)Δy=2(3+Δx)2+4(3+Δx)-(2×32+4×3) =12Δx+2(Δx)2+4Δx =2(Δx)2+16Δx, ∴ΔΔyx=2Δx2Δ+x 16Δx=2Δx+16. ∴y′|x=3=Δlixm→0 ΔΔyx=Δlixm→0 (2Δx+16)=16.
=Δx+1+ΔxΔx,
ΔΔyx=Δx+Δ1x+ΔxΔx=1+1+1Δx,
∴ lim Δx→0
ΔΔyx=Δlixm→0
1+1+1Δx=2,
从而 y′|x=1=2.
典例导航
1.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 例题1 求函数y=f(x)=3x2+2在区间[x0,x0+Δx]上的平均 变化率,并求当x0=2,Δx=0.1时平均变化率的值.

1.1.1变化率问题学案

1.1.1变化率问题学案

1.1.1变化率问题学案【学习目标】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会求已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学习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变化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探究和体验平均变化率的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1. 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体会逼近的思想和用逼近的思想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习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自学点拨】一.阅读章引言,并思考章引言写了几层意思? 二、问题提出问题1气球膨胀率问题: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___________.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___________.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___________.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___________.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___________.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___________. 问题2 高台跳水问题: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怎样的函数关系?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___________.)如何计算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并分别计算0≤t ≤0.5,1≤t ≤2,1.8≤t ≤2,2≤t ≤2.2,时间段里的平均速度.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v 在5.00≤≤t 这段时间里,___________.; 在21≤≤t 这段时间里,___________.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0()4965(h h =,所以___________., 虽然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1)计算和思考,展开讨论;(2)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初步修正到最终的结论上.(3)得到结论是:①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它并不能反映某一刻的运动状态. ②需要寻找一个量,能更精细地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二)平均变化率概念: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 1212)()(x x x f x f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2.若设12x x x -=∆, )()(12x f x f f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替x 2,同样)()(12x f x f y f -=∆=∆)3. 则平均变化率为=∆∆=∆∆xf xy ___________.思考:观察函数f (x )的图象 平均变化率=∆∆xf 1212)()(x x x f x f --表示什么?(1) 一起讨论、分析,得出结果;(2)计算平均变化率的步骤:①求自变量的增量x=x 2-x 1;②求函数的增量Δf=f(x 2)-f(x 1)化率f x∆=∆注意:①Δ与x 相乘; ②x 2= x 1+Δx ; ③Δf=Δy=y 2-y 1;三.典例分析例1.已知函数f (x )=x x +-2的图象上的一点)2,1(--A 及临近一点)2,1(y x B ∆+-∆+-,则=∆∆xy .解:例2. 求2x y =在0x 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1.1.1平均变化率

1.1.1平均变化率

1.1.1 平均变化率【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2. 能求出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重点难点】重点: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难点: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假设下图是一座山的剖面示意图,并在上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 是出发点,H 是山顶.爬山路线用函数y =f (x )表示.自变量x 表示某旅游者的水平位置,函数值y =f (x )表示此时旅游者所在的高度.设点A 的坐标为(x 0,y 0),点B 的坐标为(x 1,y 1).问题1:若旅游者从A 点爬到B 点,则自变量x 和函数值y 的改变量Δx ,Δy 分别是多少?问题2:如何用Δx 和Δy 来刻画山路的陡峭程度?问题3:试想Δy Δx =y 1-y 0x 1-x 0的几何意义是什么?问题4:从A 到B ,从A 到C ,两者的Δy Δx 相同吗?ΔyΔx 的值与山路的陡峭程度有什么关系?二、新知自解1.一般地,函数f (x )在区间[x 1,x 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2.平均变化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数量化”,或者说,曲线陡峭程度是平均变化率的“视觉化”. 归纳总结:在函数平均变化率的定义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函数在[x 1,x 2]上有意义;(2)在式子f x 2 -f x 1 x 2-x 1中,x 2-x 1>0,而f (x 2)-f (x 1)的值可正、可负、可为0.(3)在平均变化率中,当x 1取定值后,x 2取不同的数值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不一定相同;同样的,当x 2取定值后,x 1取不同的数值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也不一定相同.三、问题探究1、求函数在某区间的平均变化率【例1】(1)求函数f (x )=3x 2+2在区间[2,2.1]上的平均变化率;(2)求函数g (x )=3x -2在区间[-2,-1]上的平均变化率.【规律总结】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步骤为: 第一步:求自变量的改变量x 2-x 1;第二步:求函数值的改变量f (x 2)-f (x 1);第三步:求平均变化率f x 2 -f x 1x 2-x 1.【对点练1】(1)函数g (x )=-3x 在[2,4]上的平均变化率是________.(2)如图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则:①函数f (x )在区间[-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 ②函数f (x )在区间[0,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2.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变化率【例2】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 =t +1(位移单位:m ;时间单位:s ),求物体在t =1 s 到t =(1+Δt )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规律总结】平均变化率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常见的有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加速度、膨胀率、经济效益等.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对点练2】(3)圆的半径r从0.1变化到0.3时,圆的面积S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4)在F1赛车中,赛车位移(单位:m)与比赛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S=10t+5t2,则赛车在[20,20.1]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函数平均变化率的应用【例3】甲、乙两人走过的路程s1(t),s2(t)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比较两人的速度哪个大?【规律总结】平均变化率的绝对值反映函数在给定区间上变化的快慢,平均变化率的绝对值越大,函数在区间上的变化率越快;平均变化率的绝对值越小,函数在区间上的变化率越慢.【对点练3】(5)汽车行驶的路程s和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时间段[t0,t1],[t1,t2],[t2,t3]上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6)A、B两机关开展节能活动,活动开始后,两机关每天的用电情况如图所示,其中W1(t)、W2(t)分别表示A、B两机关的用电量与时间第t天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两机关节能效果一样好;②A机关比B机关节能效果好;③A机关在[0,t0]上的用电平均变化率比B机关在[0,t0]上的用电平均变化率大;④A机关与B机关自节能以来用电量总是一样大.四、课堂小结1.求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应注意的问题(1)平均变化率的公式中,分子是区间两端点间的函数值的差,分母是区间两端点间的自变量的差.(2)平均变化率公式中,分子、分母中被减数同时为右端点,减数同为左端点. 2.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1)平均变化率f x 2 -f x 1 x 2-x 1表示点(x 1,f (x 1)),(x 2,f (x 2))连线的斜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数量化”.(2)平均变化率的大小类似函数的单调性,可说明函数图象的陡峭程度.五、课堂跟踪练习1.函数f (x )=x 2-1在区间[1,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2.函数f (x )=2x +4在区间[a ,b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3.某人服药后,人吸收药物的情况可以用血液中药物的浓度c (单位:mg/mL)来表示,它是时间t (单位:min)的函数,表示为c =c (t ),下表给出了c (t )的一些函数值:4.如图所示物体甲、乙在时间0到t1范围内路程的变化情况,则在0到t 0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________乙的平均速度,在t 0到t 1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________乙的平均速度(填“等于”、“大于”或“小于”).5.函数y =x 3+2在区间[1,a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1,则a =________. 6.已知函数f (x )=2x 2+1.求函数f (x )在区间[2,2.01]上的平均变化率.7.求函数y =sin x 在0到π6之间和π3到π2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变化率问题(教学课件)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修第二册)

变化率问题(教学课件)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修第二册)

∴抛物线f ( x) x2+2x在点P(1,3)处的切线方程为
y 3 4( x 1),即4x y 1 0.
例3 求抛物线f(x)=2x2-1在x=1处的切线方程.
解1:由已知得,当x 1时,f (1) 1.
取点P(1,1),在点P附近任宋取老一点Q(1 x, f (1 x)),则
内并非静止,因此,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在这一时间段的运动状态.
为了精确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需要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 我们把物体在 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
探究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 你能利用这种关系求运动员在t=1
s时的瞬时速度吗?
0.001 0.0001 0.00001 0.000001
∆x <0
∆x >0
k x 宋师2 老数
∆x
1.99学精
0.01
k x 2
2.01
1.999品工 宋老师0.001 宋老师1.数99学99作精室品工作数室学精0.0001
2.001 2.0001
1.99999 1.999999
品工0作.00001 室 0.000001
2.00001 2.000001
通过观察可得,当∆x无限趋近于0,即无论x从小于1的一边,还是从大 于1的一边无限趋近于1时,割线P0P的斜率k近都无限趋近于2.
切线的斜率:
事实上,由 k f (1 x) f (1) x 2 可以发现,当∆x在无限趋近于0时,
x x 2无限趋近于2,我们把2叫宋做老“当△x无限趋近于0时,k
y
P•
师数 学精
4
T
品工 宋老师
限趋我近们于发一现个,确当定点宋的P老无位师限置数趋,学作近这精室于个品点工确作数品室P定0室学工时位精作,置割的线直P线0P无 P0T称为抛物线f(x)=x2在点P0(1, 1)处的切线.

1.1.2瞬时变化率-导数(二)学案

1.1.2瞬时变化率-导数(二)学案

1.1.2瞬时变化率-导数(二)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定义,掌握如何由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逼近” 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过程。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理解△x 无限趋近于0的含义;(2)运用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定义求解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

二、教学过程 (1)引入在高台跳水运动中,如果我们知道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关系()105.69.42++-=t t t h ,那么我们就会计算任意一段的平均速度v ,通过平均速度v 来描述其运动状态,但用平均速度不一定能反映运动员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那么如何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呢?问题:2秒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关于这些数据,下面的判断对吗?2.当t ∆趋近于0时,即无论t 从小于2的一边,还是t 从大于2的一边趋近于2时,平均速度都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13.1s m /。

3. 靠近-13.1且比-13.1大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是某一段[]2,2t ∆+上的平均速度; 4. 靠近-13.1且比-13.1小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是某一段[]t ∆+2,2上的平均速度; 5. -13.1表示在2秒附近,运动员的速度大约是-13.1s m /。

分析:2=t 秒时有一个确定的速度,2秒附近的任何一段上的平均速度都不等于瞬时速度,所以比-13.1大的数作为2秒的瞬时速度不合理,比-13.1小的数作为2秒的瞬时速度也不合理,因此,运动员在2秒时的瞬时速度是-13.1s m /。

(2)新课讲解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称为平均速度。

(2) 位移的平均变化率:t t s t t s ∆-∆+)()(00(3)瞬时速度:当t ∆无限趋近于0时,t t s t t s ∆-∆+)()(00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0t t =时的瞬时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
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
3
4)(r r V π=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16.01
2)
1()2(L dm r r ≈--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1
212)
()(V V V r V r --
问题2 高台跳水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
h
t
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v 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
5.0)
0()5.0(s m h h v =--=;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
2)
1()2(s m h h v -=--=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
65
0≤
≤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
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0()49
65
(
h h =,
所以)/(0049
65)0()4965
(
m s h h v =--=
, 虽然运动员在49
65
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
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二)平均变化率概念:
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
1
212)
()(x x x f x f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
的平均变化率
2.若设12x x x -=∆, )()(12x f x f f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替x 2,同样)()(12x f x f y f -=∆=∆)
3. 则平均变化率为
=
∆∆=∆∆x
f
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思考:观察函数f (x )的图象 平均变化率
=
∆∆x
f
1212)()(x x x f x f --表示什么?
直线AB 的斜率
三.典例分析
例1.已知函数f (x )=x x +-2的图象上的一点)2,1(--A 及临近一点
)2,1(y x B ∆+-∆+-,则
=∆∆x
y
. 解:)1()1(22x x y ∆+-+∆+--=∆+-,
∴x x
x x x y ∆-=∆-∆+-+∆+--=∆∆32)1()1(2 例2. 求2
x y =在0x 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x
x 2
O
y
y =f (x )
f (x 1)
f (x 2)
△x =
△y =f (x 2)-f (
x ) x
解:2
02
0)(x x x y -∆+=∆,所以x
x x x x y ∆-∆+=∆∆2
20)( x x x
x x x x x ∆+=∆-∆+∆+=02
0202022
所以2x y =在0x 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x x ∆+02 四.课堂练习
1.质点运动规律为32+=t s ,则在时间)3,3(t ∆+中相应的平均速度为 . 2.物体按照s (t )=3t 2+t +4的规律作直线运动,求在4s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3.过曲线y =f (x )=x 3上两点P (1,1)和Q (1+Δx ,1+Δy )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Δx =0.1时割线的斜率. 五.回顾总结
1.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六.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