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苯丙素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苯丙素类

5 6 7 8
4 3 2 O 1 O
基本骨架:苯骈-吡喃酮 90%以上香豆素7-位有羟基 或醚基
天然药物化学
部分香豆素以邻羟桂皮酸苷的形式存在于生物体 内,酶解后苷元立即内酯化而成香豆素。
COOH O-glc COOH O-glc
HO
HO
HO
O
O
香草木樨苷
UV灯下常显蓝色荧光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
2. 角型
少数为5,6-吡喃骈香豆素,如:
O O
O MeO O O
O
O
别美花椒内酯
dipetalolactone
天然药物化学
(四) 其他香豆素 -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 C3、C4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 OH O 3-苯代香豆素 4-苯代香豆素 3,4-苯骈香豆素 4-羟基香豆素 3-异戊烯基香豆素 二聚体和三聚体
2、酚羟基反应
具酚羟基取代的香豆素类在水溶液中可与三氯化铁试剂
络合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判断游离酚羟基的有无。
天然药物化学
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
呈色反应
3. 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
试剂: Gibb’s——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Emerson——氨基安替匹林和铁氰化钾
条件: 有游离酚羟基,且其对位无取代者——呈阳性 反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1.直线型
C6,C7-吡喃骈香豆素 存在于芸香科植物美洲花椒树皮、 芸香根、柠檬根
O O
6 O 7
解痉作用,还有抗癌和抗菌活性
花椒内酯
天然药物化学
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
第三章苯丙素

有游离酚羟基,且其对位无取代者——呈阳性
香豆素
Gibbs 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性氢缩合
Emerson
蓝色 红色
Gibb’s反应
Emerson反应
4-氨基安替比林
红色
四、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提取 1、溶剂法:以水、甲醇、乙醇为溶剂 2、水蒸气蒸馏法 3、碱溶酸沉法
香豆素的系统提取方法
药材
不同浓度EtOH
Et2O NaOH/H2O萃取
中性成分
Et2O
NaOH/H2O
挥干Et2O 加NaOH/H2O水解
酚性成分
OH-/H2O
加Et2O提出不水解成分
OH-/H2O 加酸中和,加Et2O萃取
Et2O
H2O
Et2O 香豆素类内酯成分
五、香豆素的结构测定
(一)理化检识
1.荧光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365nm)照 射下显荧光,可用于检识。
三、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1. 提取
多用乙醇或丙酮等提取后,再用极 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醚、氯仿等进行 萃取。
2. 分离
色谱法、溶剂萃取法、分级沉淀法、 重结晶法。
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原料
乙醇、丙酮提取、浓缩
醇提物
1.系统溶剂
2.碱溶酸法
(石油醚、乙醚、乙 主要用于酚性、
酸乙酯等)依次萃取, 内酯结构的木脂
(七)联苯类
厚朴酚
OH
OH
两分子苯丙素的两个苯环3-3’直接 连结而成。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形 态:多呈无色晶形
溶解性: 游离——亲脂性,难溶水,溶于苯、
氯仿等。 成苷——水溶性增大。
挥发性:多数不挥发,少数有升华性质。
香豆素
Gibbs 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性氢缩合
Emerson
蓝色 红色
Gibb’s反应
Emerson反应
4-氨基安替比林
红色
四、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提取 1、溶剂法:以水、甲醇、乙醇为溶剂 2、水蒸气蒸馏法 3、碱溶酸沉法
香豆素的系统提取方法
药材
不同浓度EtOH
Et2O NaOH/H2O萃取
中性成分
Et2O
NaOH/H2O
挥干Et2O 加NaOH/H2O水解
酚性成分
OH-/H2O
加Et2O提出不水解成分
OH-/H2O 加酸中和,加Et2O萃取
Et2O
H2O
Et2O 香豆素类内酯成分
五、香豆素的结构测定
(一)理化检识
1.荧光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365nm)照 射下显荧光,可用于检识。
三、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1. 提取
多用乙醇或丙酮等提取后,再用极 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醚、氯仿等进行 萃取。
2. 分离
色谱法、溶剂萃取法、分级沉淀法、 重结晶法。
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原料
乙醇、丙酮提取、浓缩
醇提物
1.系统溶剂
2.碱溶酸法
(石油醚、乙醚、乙 主要用于酚性、
酸乙酯等)依次萃取, 内酯结构的木脂
(七)联苯类
厚朴酚
OH
OH
两分子苯丙素的两个苯环3-3’直接 连结而成。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形 态:多呈无色晶形
溶解性: 游离——亲脂性,难溶水,溶于苯、
氯仿等。 成苷——水溶性增大。
挥发性:多数不挥发,少数有升华性质。
第三章苯丙素类

二 、 生 源 途 征
HO
COO H
COOH HO NH 2
C O OH HO
OH OH
酪 酪六
对 二 六 对对 六 还 原 酸 葡 六 化 (C 3 单 邻邻 邻 )
shikim ic acid 六 化 (PhO H 邻 邻)
CH 2 O-glu HO HO 还 原 OH 咖 咖六 六 六化
CH 2 O H HO HO HO
UV光谱 3、UV光谱
利用诊断试剂确定OH 利用诊断试剂确定OH 中性sol: 中性sol:苯丙酸与其酯或苷类难以区分 sol NaAc → 紫移 ; NaOEt → 红移
碱性sol: 碱性sol: 酚酸与其酯类有明显的差别 sol
OH
例1:丹参素甲结构的确证: 丹参素甲结构的确证:
HO
CH2
CH COOH OH
蛇床子内酯
抗菌
Furocoumarins呋喃香豆素 (二) Furocoumarins呋喃香豆素
香豆素母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者。 香豆素母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者。成环 有时还伴随着失去3 后,有时还伴随着失去3个C。 线 型 linear coumarin ( 6 , 7— 呋 喃 香 豆 素 型 ) : 呋喃环与香豆素母核在6 位并合,三个环成一直线; 呋喃环与香豆素母核在6,7位并合,三个环成一直线; 角型angular coumarin( 呋喃香豆素): 角型angular coumarin(7,8—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 呋喃环与香豆素母核在7 位并合,三个环成一折角线。 呋喃环与香豆素母核在7,8位并合,三个环成一折角线。
CH2OH OH OH O O
OMe 仙仙眼萘 萘
苯丙素(香豆素)

(二)紫外光谱 无含氧官能团取代的香豆素,在 274nm(苯环)和311nm (α-吡喃酮 环)处有吸收。 7-位如有羟基、甲氧基或β-D葡萄糖 取代,则在217nm,315~330nm处有 强吸收峰,而在240,255nm处出现 弱峰。5,7-及7,8-二氧取代香豆素 UV与7-氧取代相似。
此外,加入诊断试剂(如乙酸钠),
也可改变紫外吸收峰位。 如有邻二酚羟基,加入三氯化铝可 使最大吸收红移。
(三)红外光谱 α-吡喃酮羰基 —1750~1700cm-1 羰基如与取代基形成分子内氢键 — 1680~1660cm-1 芳环双键 — 1645~1625cm-1 呋喃环双键 — 1639~1613cm-1
注意以下几点: 1.碱液水解开环时,要注意碱液的浓度和 加热时间,否则将引起降解反应而使香 豆素破坏,或者使香豆素开环而不能合 环。 2.对酸碱敏感的香豆素用此法可能得到次 生产物。
乙醚萃取液 NaHCO3水溶液萃取 碱水层 乙醚层 稀冷的NaOH进行萃取 乙醚层 回收乙醚并用 NaOH水或醇溶 液进行水解
四、香豆素的波谱学特性 (一)荧光性质 香豆素在可见光下为无色或浅黄色结晶, 在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C7位导入羟基 后荧光增强,羟基醚化后或导入非羟基 取代基可减弱荧光。 7-羟基香豆素加碱 可使荧光转为绿色,一般香豆素遇碱荧 光都增强。7-羟基香豆素在C8位导入羟 基,荧光消失。呋喃香豆素荧光较弱, 多烷氧基取代呈黄绿色或褐色荧光。
R 5
H 4
C-5有基团取代,H-4 -0.3 ppm,在δ7.9-8.2之间
O
O
H 3' H 2' O O
呋喃香豆素如果呋喃
O 环上没有取代
H-2’,H-2’’ δ7.34-7.80
第三章苯丙素类

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第三章苯丙素类
20
二、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常呈淡黄色或无色, 且有香味。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常呈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
? 苷元与苷
(三)内酯的性质
第三章苯丙素类
21
❖ 2.溶解性:
❖ 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乙醚。 ❖ 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
第三章苯丙素类
22
三、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香豆素一般可用甲醇、乙醇或水从植物中提取,再用 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依次萃取,分成 极性不同的部位, 然后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进一步分 离,得到单体化合物。
5
OH
OH
OH
COOH O
O
Chlorogenic acid 绿原酸
金银花,抗菌利胆 第三章苯丙素类
OH OH
6
OH HO OH
COOH O CO CH CH
OH OH
绿原酸
绿原酸(chlorogenicacid):绿原酸是3-咖啡酰奎宁酸, 存在于很多中药如茵陈、金银花中,是其抗菌、利胆的有效
5 6
7 8
4 3
2
1
O
O
COOH OH
顺邻 羟 基 桂皮 酸
5
4
6
3
2
7
OO
8
1
香豆素
香豆素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部分香豆素在生物体内
以邻羟基桂皮酸苷的形式存在,酶解后苷元邻羟基桂皮酸立
第三章苯丙素

CH3
H3C H3C O O O
花椒内酯
(2)角型(7,8吡喃骈香豆素): 角型( 吡喃骈香豆素):
O CH 3 H 3C
O
O
邪蒿内酯
4.其他香豆素: 4.其他香豆素: 其他香豆素 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C3, 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C3, C4位常有苯基 羟基,异戊烯基等的取代. 位常有苯基, C4位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的取代.
岩白菜素
6.双香豆素: 6.双香豆素: 双香豆素 是香豆素的二聚体和三聚体 是香豆素的二聚体和三聚体. 二聚体和三聚体.
O H O H
O
O
O
O
紫苜蓿酚
HO O
O
O
HO
O
O O
O
Wikstrosin(瑞香科) Wikstrosin(瑞香科) 瑞香科
二,香豆素性质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游离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形状, 游离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形状,有一定的熔 大多有香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 点,大多有香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 蒸出,具升华性.香豆素苷无挥发性,也不能升华. 蒸出,具升华性.香豆素苷无挥发性,也不能升华. 溶解性: 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 ---不溶于冷水 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易溶于 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 ---溶于水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 乙醚. 乙醚. 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 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
三,香豆素的分离方法 (一)提取 一 药 材 不同浓度EtOH 不同浓度 醇提液 回收溶剂,加水 回收溶剂, 水溶液 有机溶剂萃取 石油醚 苯 乙醚 乙酸乙酯
H3C H3C O O O
花椒内酯
(2)角型(7,8吡喃骈香豆素): 角型( 吡喃骈香豆素):
O CH 3 H 3C
O
O
邪蒿内酯
4.其他香豆素: 4.其他香豆素: 其他香豆素 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C3, 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C3, C4位常有苯基 羟基,异戊烯基等的取代. 位常有苯基, C4位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的取代.
岩白菜素
6.双香豆素: 6.双香豆素: 双香豆素 是香豆素的二聚体和三聚体 是香豆素的二聚体和三聚体. 二聚体和三聚体.
O H O H
O
O
O
O
紫苜蓿酚
HO O
O
O
HO
O
O O
O
Wikstrosin(瑞香科) Wikstrosin(瑞香科) 瑞香科
二,香豆素性质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游离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形状, 游离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形状,有一定的熔 大多有香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 点,大多有香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 蒸出,具升华性.香豆素苷无挥发性,也不能升华. 蒸出,具升华性.香豆素苷无挥发性,也不能升华. 溶解性: 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 ---不溶于冷水 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易溶于 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 ---溶于水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 乙醚. 乙醚. 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 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
三,香豆素的分离方法 (一)提取 一 药 材 不同浓度EtOH 不同浓度 醇提液 回收溶剂,加水 回收溶剂, 水溶液 有机溶剂萃取 石油醚 苯 乙醚 乙酸乙酯
天然药物化学第3章苯丙素类

随着人们对苯丙素类天然药物的深入 研究,其开发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 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进展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苯丙素类天然药 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 新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在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方面,也取 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苯丙素类天然药 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 持。
烯醇式丙酮酸提供碳架,形成苯丙氨酸。
02
苯丙氨酸的合成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由谷氨酸脱氢酶催化 谷氨酸脱氢,生成酮戊二酸,再经过转氨酶的催化,生成苯丙
氨酸。
03
苯丙氨酸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由ATP提供能量。
苯丙素类的生物合成过程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由苯丙氨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的,首先由苯丙氨酸转氨酶将苯丙氨酸转化为 酪氨酸,然后酪氨酸经过羟化、氧化、环化等反应,生成多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物理性质
苯丙素类化合物多为固体,具 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多数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鲜艳 的颜色,如黄酮类化合物多为 黄色或橙色。
苯丙素类化合物大多具有特殊 的气味和味道,如香豆素类化 合物具有香豆素的特殊气味。
化学性质
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的 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 成、氧化等反应。
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的 羰基可以发生还原、 成酯等反应。
合成。
在苯丙素类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 制,当某一中间产物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相应的酶活
性,从而调节整个合成过程的速率。
除了负反馈调节机制外,还存在着正反馈调节机制, 当某一中间产物浓度过低时,会促进相应酶的合成和
活性,从而加速整个合成过程。
05
苯丙素类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抗炎作用
01
苯丙素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酶和细胞因 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进展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苯丙素类天然药 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 新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在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方面,也取 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苯丙素类天然药 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 持。
烯醇式丙酮酸提供碳架,形成苯丙氨酸。
02
苯丙氨酸的合成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由谷氨酸脱氢酶催化 谷氨酸脱氢,生成酮戊二酸,再经过转氨酶的催化,生成苯丙
氨酸。
03
苯丙氨酸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由ATP提供能量。
苯丙素类的生物合成过程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由苯丙氨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的,首先由苯丙氨酸转氨酶将苯丙氨酸转化为 酪氨酸,然后酪氨酸经过羟化、氧化、环化等反应,生成多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物理性质
苯丙素类化合物多为固体,具 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多数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鲜艳 的颜色,如黄酮类化合物多为 黄色或橙色。
苯丙素类化合物大多具有特殊 的气味和味道,如香豆素类化 合物具有香豆素的特殊气味。
化学性质
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的 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 成、氧化等反应。
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的 羰基可以发生还原、 成酯等反应。
合成。
在苯丙素类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 制,当某一中间产物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相应的酶活
性,从而调节整个合成过程的速率。
除了负反馈调节机制外,还存在着正反馈调节机制, 当某一中间产物浓度过低时,会促进相应酶的合成和
活性,从而加速整个合成过程。
05
苯丙素类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抗炎作用
01
苯丙素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酶和细胞因 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天然产物化学第3章 苯丙素类

– H-4: 低场位移
• 4a-C电子云密度↑→极化 C3,4-双键
OH
+ - +
-
OO
• 5,7-二OH取代
– H-6: d, J=2 Hz – H-8: brd, J=2 Hz
• 6,7-二OH取代
– H-5: s – H-8: brs (H-4, 8-远程偶
合)
H HO
HO
OO
H
OH取代
• 组成木脂素的单位
– 桂皮酸 (cinnamic acid) – 桂皮醛 (cinnamaldehyde) – 桂皮醇 (cinnamyl alcohol) – 丙烯苯 (propenyl benzene) – 烯丙苯 (allyl benzene)
9'
8'
98
β
7'
3
2 1 7α
2'
1' 6'
4
脱氨
COOH
COOH
H
HO
NH2
L-Tyrosine L-酪氨酸
脱氨
HO
COOH
苯丙酸类 偶合
HO
OO
umbelliferone 伞形花内酯
香豆素类
HO
O HO
H
OH
matairesinol 罗汉松脂素
木脂素类
cinnamic acid 桂皮酸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合成途径
葡萄糖代谢
COOH
莽草酸
HO
• 木质素:苯丙素的多聚体
3 3'
分类
• 大多采用俗名
– 例:罗汉松脂素
• 系统命名
– C8构型
– 含氧官能团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OH
O OH
O
C
C H
CH2
丹参素丙
OH
OH
O
丹参素乙
HO
OH OH
本章内容
概述
第一节 苯丙酸类
第二节 香豆素类
第三节 木脂素类
黄香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 豆科,草木犀属;又名零陵香豆 (tonka bean)
Coumarou Coumarin
一、香豆素的基本母核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第三章
苯丙素
(Phenylpropanoids )
[基本要求]
掌握苯丙素、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类型,骨架 形成方式。
熟悉香豆素的理化性质和检识反应,熟悉典型的 化合物
了解香豆素的波谱特征;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生物 活性。
重点:结构分类,内酯的性质,检识方法,骨架 形成方式
顺邻羟桂皮酸 (不易游离存在)
溶于水
H+
不环合
COO
O
反邻羟桂皮酸 (安定状态)
用碱液提取时要注意碱的浓度,并避免长时间加热,以致结构破坏。
(三)内酯性质
1.特殊结构的香豆素
如C8位取代基的适当位置上有>C=O、>C=C<、环氧等结 构者,可与水解新生成的酚羟基起缔合、加成等作用,可阻 碍内酯的恢复。
本章内容
概述
第一节 苯丙酸类
第二节 香豆素类
第三节 木脂素类
1 概述
定义: 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
主要包括:
—— 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酯、香豆素、
木脂素等。 苯丙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COOH
苯丙素类生物合成
莽草酸
HO
OH
OH
HO
COOH
NH
2 苯丙氨酸 HO
OO
别美花椒内酯
O
O
OO
dipetalolactone
(四)其它香豆素类 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还包括二
聚体和三聚体。C3、C4上常有取代基:苯基、羟 基、异戊烯基等。
OMe
MeO
MeO
MeO
O
O
O
O
黄檀内酯
rutaculin
MeO
O
O
O
O
OMe
OMe
kotamin(二聚体)
HO
OO
OCH3
黄 曲 霉 素 B2
OO
O
O
OO 黄 曲 霉 素 G1
OO 黄 曲 霉 素 G2
O
OO
花椒内酯 (细胞毒作用)
R1O OR2
O
OO
OR2 OR1 顺凯尔内酯(普遍具有冠 脉扩张作用, 活性必需 结构:OR1,OR2为顺式)
O
OO
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
(有显著的Ca2+ 拮抗作
用, 对心血管疾病治
(线型和角型) (四)其它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
O OCH3
HO
O
O
H3CO
OO
(二)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
环合成呋喃环,前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异戊烯基6位取代
HO
OO
伞形花内酯
异戊烯基8位取代
HO HO
例:
OMe
MeO
OO O
1. OH 2. H +
OMe
MeO
COOH O
H O
异当归内酯
3-异戊烯酰4,6-二甲氧基 顺邻羟桂皮酸
OM e
OM e
M eO
① OH O O ② H+ M e O
O
COOH O
OH
sibiricin
(三)内酯性质
碱水解反应的易→难
>
OO
MeO
>
OO
HO
OO
一般香豆素
7-甲氧基香豆素
O
O
环
OO
合
的
形
成
OO
过
程
补骨脂内酯
OO
线型:补骨脂内酯型
6,7-呋喃骈香豆素型
HO
OO
O HO
OO
白芷内酯 O
OO
角型:异补骨脂内酯型 7,8-呋喃骈香豆素型
(三)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香豆素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 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这一 类天然产物并不多见。
香豆素是具有苯骈-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环上常有-OH、OCH3、异戊烯基等取代基。
5
4
6
4a
3
7
2
8a O O
8
香豆素分布广泛,伞形科和芸香科 黄曲霉素
二、香豆素的分类
(一) 简单香豆素类 (二)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 (三)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吡喃香豆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异戊烯基6位取代
HO
OO
伞形花内酯
异戊烯基8位取代
HO
OO
HO
O
4' 3'
2' O 1'
OO
OO
花椒内酯
线型: 6,7-吡喃骈香豆素型
环
合
HO
OO
的
形
成
过
O
OO
程
OH
1'
邪蒿内酯 O
OO
2'
4'
3'
角型:7,8-吡喃骈香豆素型
少数为5,6-吡喃骈香豆素,如:
O
MeO
伞形花内酯 (umbelliferon)
gluO
HO
OO
七叶内酯甙(esculin) (中药秦皮中提取 具抗菌、治痢疾)
CH3O
OO CH3O
OO
蛇床子内酯
从无花果中获得(具有明
(杀虫、治湿疹) 显的实验性抗癌活性)
OO
12
O
3
8
54
O O 7 6 OCH3
黄 曲 霉 素 B1
OO
O
O
OO O
OO
疗有潜在意义)
OH OH O
OH
H3CO
OO
蟛蜞菊内酯
O
(止血作用)
O
OO
OH
Calanolide A(具有抗爱滋 病毒作用,已上I期临床)
三、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状态——
完好的结晶,无色或淡黄色; 大多具有香气; 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出)和 升华性 UV下显蓝色荧光 成苷——呈粉末状,大多无香味、无挥发性、不能 升华。
咖啡酸 阿魏酸 异阿魏酸
R1 R2
H
H
OH H
OH OH
OH OCH3
OCH3 OH
富含苯丙酸类化合物的中草药
茵陈
苎麻
金银花
菜蓟
马尾树
过山蕨
HO HO
H CH2 C COOH
OH
丹参素甲
HO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HO
OH
OH HO
HOOC O
CO
OH
HOOC O
O
H CH2 C
(二)溶解性 游离——
可溶于沸水,不溶或难溶冷水 可 溶 MeOH、EtOH、CHCl3 、 苯 和 乙 醚 等 溶 剂。 因含Ar-OH故可溶于碱水中。 成苷—— 溶于水、OH-/H2O、MeOH、EtOH等。 难溶苯、乙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三)内酯性质
OO
不溶于水
-
-
OH
OH
+ H
O- COO- 长时间加热
COOH
桂皮酸
HO
OO
伞形花内酯
4
香豆素类
COOH NH
2 酪氨酸
COOH
对羟基桂皮酸
9 8 1
9' 8'
1'
4'
木脂素类
本章内容
概述
第一节 苯丙酸类
第二节 香豆素类
第三节 木脂素类
基本结构——芳香环和丙烯酸 多具有C6-C3结构的苯丙酸类。
常见的苯丙酸类:
R1 R2
COOH
桂皮酸 对羟基桂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