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摩托车swot分析

合集下载

哈雷-戴维森市场营销分析(ppt文档)

哈雷-戴维森市场营销分析(ppt文档)

号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 雷公司因生产大量的军用 摩托车而声名大振,一战 以后哈雷又回到民用摩托 车辆的生产中。到了1920 年,哈雷公司已经是世界 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 她的销售机构遍布世界67 个国家和地区,这时候哈 雷就推出了与车相关的服 饰、服装,为哈雷爱好者 生产非常实用的哈雷行头。
他们用一亿美元来改进哈雷公司的设备和 生产程序,并采用了统计管理和员工参与 计划来提高质量。并且它与英国的劳斯莱 斯、瑞士的爱彼手表、意大利的法拉利一 样,坚持手工工艺制造、限量生产,所有 出厂的整车都是提前很长时间预定的,并 且为了体现哈雷骑手的个性,每俩被预定 的哈雷都是根据每一位哈雷爱好者而量身 定做的,并有大量的配件可供改装,所以 世界上完全一样的两辆哈雷是找不到的。
精品、限量、经典、个性
这就是哈雷对其产品的定位
price:哈雷公司将自己的客户定位在年龄
在35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家庭收入中 上,其中女性比例为1/10左右。所以哈雷 售价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比轿车还贵。一 般流行的哈雷车的售价在15000——20000
万美圆之间,五、六十年代的哈雷经典车
型ROAD KING的身价为25000美圆,三、 四十年代的老车型现在仍然可以卖到 30000——40000美圆以上。所以哈雷车手 在现在已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了
截止1989年,HOG已经 拥有90000会员,而到了 1993哈雷90周年庆典时, 哈雷HOG注册会员已经达 到200000人,这一年的 哈雷90周年庆典活动参 加人数达到10万人,会 员来自世界18个国家和 地区,150多家媒体跟踪 报道,这时的哈雷已经不
再是一种普通的摩托车了,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 已经深入人心。
了1906年,他们在朱诺大街建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哈雷摩托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哈雷摩托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哈雷摩托案例分析:哈雷摩托车最初的哈雷摩托车是在1903年在一间小木屋里造出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方对哈雷摩托车的大量采购,到1918年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厂商。

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哈雷却受到了来自日本企业的强烈挑战。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摩托车厂商逐渐成为摩托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日本厂商打入世界摩托车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地开发出小型摩托车市场,而其根源在于抓住了人们文化观念的转变。

在这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摩托车仅仅是用于军事用途和摩托车比赛。

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文化观念开始转变,摩托车由单纯军事用途和参与竞赛转变为一种大众性的交通工具。

美国摩托车向民用化扩散的初期,形成了一个由收入较为充裕、爱好刺激、倾向男子汉形象的年轻人组成的飙车族,这为哈雷创造了市场。

事实上,哈雷公司在一段时间内也以自己的产品受到飙车族的亲睐而引以为豪。

美国和欧洲的摩托车厂商根本看不起研究开发小排气量摩托车的日本人,称他们是“小黄种人”。

可谁也没有料到,10年后,就是这些“小黄种人”将英国人首先赶出了摩托车市场,然后又与哈雷公司展开了较量。

带头叫板的是本田公司。

本田是日本最大的摩托车出口厂商,1959年开始把市场目标转向美国。

本田在美国市场上开展了以“你在本田车上遇见最文雅的人”为主题的促销活动,将骑小型车的现象与骑大型车的形象区分开来,吸引了另一个亚文化群,即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收入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妇女等顾客来购买他们的小型摩托车。

然而哈雷公司和西欧的厂商从一开始却忽视了日本厂商的挑战,哈雷对此甚至表示欢迎。

哈雷认为,随着驾驶技术的提高,轻型摩托车购买者很快会转向购买大型车。

但是实际情况与哈雷等大型车厂商估计的正好相反,1955年~1970年,哈雷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由70%跌到了5%,到1984年,日本的本田、雅马哈、川崎和五十铃四家厂商已控制了美国市场的95%。

【论文】哈雷摩托营销策略分析

【论文】哈雷摩托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迅猛,随之出现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交通高峰期的大城市主要干道成了缓慢移动的停车场。

随之加快了消费者对摩托车的需求,其省油、轻便、快捷的特点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而摩托车在满足了人们交通出行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之出现了大量的摩托玩家。

本文以美国“哈雷戴维森”摩托企业的百年发展之路和其成功的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先对我国摩托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哈雷摩托在美国和中国的营销策略,找出“哈雷戴维森”摩托企业成功的关键,及哈雷摩托在中国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我国摩托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的是有一天我们的自主摩托品牌也能被全世界所熟知,成为摩托玩家口中称赞的对象。

关键词:哈雷戴维森,摩托,营销策略A BSTRACTChina’s current ur banization develops rapidly, which create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raffic jam, parking-difficulty. During the rushing hour in big cities, the major roads have become a slow-moving parking lot. Because of this reason, the consumers’ requirements of motorcycl es have been accelerated quickly. It’s fuel, light and fast, and in the condition of having meted peoples’ travel requirements, the motor attracts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to be a motor-driver.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U.S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s century development road and its successful marketing strategy.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motor industry and researche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Harley-Davidson motor at U.S and China where we could find out its key to success. It also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y during its marketing process in China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to China’s motorcycl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is, hoping that one day, our self-owned motorcycle brand could be known all around the world.Key word: Harley-Davidson, Motorcycle, Marketing strate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 I II 第一章绪论 . (1)1.1本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2)1.3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2)第二章“哈雷戴维森”摩托的现状分析 (4)2.1我国摩托车发展现状 (4)2.2“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的历史 (5)2.3“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的发展现状 (6)第三章“哈雷戴维森”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8)3.1 “哈雷戴维森”进入中国市场 (8)3.2市场定位以及目标市场 (9)3.3 产品 (14)3.3.1主营产品 (14)3.3.2外围产品 (17)3.3.3无形产品 (18)3.4价格 (19)3.5 渠道 (21)3.6促销手段 (21)第四章哈雷戴维森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的问题分析 (23)4.1哈雷戴维森在中国市场价格策略的问题分析 (23)4.2哈雷戴维森在中国市场促销手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24)第五章结论 (26)参考文献 (27)附录:调查表 (29)致谢 (30)声明 (31)第一章绪论1.1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当今,交通拥堵在我国尤其大城市普遍存在,交通高峰期的大城市的主要道路成了缓慢移动的停车场。

哈雷-戴维森市场营销分析

哈雷-戴维森市场营销分析

哈雷文化一直代表着奔放洒脱,彰现个性、 张扬自我和崇尚自由,很多人将它视作是 对美国传统牛仔文化的继承。毫不夸张的 说,哈雷文化从一个侧面记录了美国整整 一个世纪从工业到科技、文化雄踞世界的 历史。从生活方式、价值去向、精神信仰 方面全面融入哈雷文化之中,成为一个真 正的哈雷人一直是绝大多数哈雷拥有者们 最大的梦想。可以说哈雷的公司文化是全 球公司文化中最成功的一个
他们用一亿美元来改进哈雷公司的设备和 生产程序,并采用了统计管理和员工参与 计划来提高质量。并且它与英国的劳斯莱 斯、瑞士的爱彼手表、意大利的法拉利一 样,坚持手工工艺制造、限量生产,所有 出厂的整车都是提前很长时间预定的,并 且为了体现哈雷骑手的个性,每俩被预定 的哈雷都是根据每一位哈雷爱好者而量身 定做的,并有大量的配件可供改装,所以 世界上完全一样的两辆哈雷是找不到的。
哈雷公司如何改变市场营销策略
4P分析—— 4P分析—— products:在公司被AMF收购之后的一段时 products:在公司被AMF收购之后的一段时 间里,AMF公司只重产量,而不注重产品质 间里,AMF公司只重产量,而不注重产品质 量的做法使哈雷的信誉受到了严重破坏, 销量不升反降。当比尔斯联合13 销量不升反降。当比尔斯联合13位高级主 13位高级主 管将哈雷公司从AMF赎回之后,公司就一直 管将哈雷公司从AMF赎回之后,公司就一直 坚持质量第一的信念,可以说,在工业化 批量生产追求规模效应的今天,哈雷公司 仍然坚持手工工艺和限量生产是公司对产 品质量的要求是苛刻的体现。
号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 雷公司因生产大量的军用 摩托车而声名大振,一战 以后哈雷又回到民用摩托 车辆的生产中。到了1920 车辆的生产中。到了1920 年,哈雷公司已经是世界 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 她的销售机构遍布世界67 她的销售机构遍布世界67 个国家和地区,这时候哈 雷就推出了与车相关的服 饰、服装,为哈雷爱好者 生产非常实用的哈雷行头。

市场营销 哈雷

市场营销 哈雷

Threat
SWOT分析
价格区间:3~30万 (相较于一般家用汽车都 要更贵)
价格分析
哈雷摩托的定价之路1
在五、六十年代,哈雷摩托车的加大厚重车轮、加长且流行的造型、又高 又帅的摩托车龙头,再加上轰隆轰隆的驾驶声,不仅风靡了很多爱车的摩 托车族,更成为美国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对象。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价廉物美的日本摩托车充斥美国市场, 日本的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四家公司美国市场上大量出售外形酷似 哈雷,但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的摩托车。本摩托车对美国的 出口持续增长,造成哈雷-戴维森公司巨额亏损,濒于破产。1969年, 为寻找财源,公司把控股权卖给了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当时公司的资产 总值为4000万美元,不到现今资本总额的1%)。但是,公司的财务 状况并未从此好转。
渠道分析
在目前中国来看,买哈雷的消费者,实际上买的不仅仅是摩托 车,更是一种哈雷营造的品牌精神,这也是哈雷的精髓所在。
促销分析
1.植入性电影广告 好莱坞大片无疑给哈雷戴维森做了一个极为成功的广告,它使得全球观 众都对哈雷摩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数人从好莱坞电影中的酷帅认识哈 雷,关注哈雷,从而迷恋哈雷,参加雷友会,购买哈雷机车。
促销分析
谢谢观看
价格分析
定价策略
撇脂定价(定价较高) 原因分析: 1.消费者定位高端,价格不敏感 2.同类产品竞争对手较少 3.品牌文化已经确立
价格分析
哈雷于1995年于香港开设了授权经销店。2005年4月成立上海 办事处,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并于2010年7月9日,成立哈雷戴 维森中国子公司。目前指定授权经销商网点分布在中国7大城 市:北京、上海、青岛、厦门、温州、大连和成都,并将在广 州增加新的经销商网点。 目前哈雷摩托在中国主要采取实体专卖店的形式,并配有专业 人员全方位服务。在中国的销售网点集中在大城市。

哈雷摩托车的市场定位

哈雷摩托车的市场定位

哈雷摩托车的市场定位1980年,哈雷公司重型摩托车市场拥有量萎缩到30%,而且,公司面临财政崩溃局面。

于是,1981年,该企业的一群经理人举债买下了股权,这是转折点的标志——而且,这还是新战略和多维复兴计划的起点。

首先,他们激烈的批评产品质量问题,因为这导致了顾客的流失。

他们用1亿美元贷款改进哈雷公司的设备和生产程序。

他们还采取了统计管理和员工参与计划来提高质量。

他们研究出配备新型双V形引擎且可靠性更强的摩托车。

同时,通过增强管理来减少组织机构,降低经理薪金和特殊待遇,与越来越少的客户发展密切关系和联系,以便将成本牢牢控制住。

他们还进一步照搬日本企业的正点生产方法来缩减库存支出。

哈雷公司还强化与其商行在分销系统和交货上等的关系。

例如,与经销商一起使其展示厅和服务设施现代化,改进销售训练方法。

当上述所有变化发生效果时,哈雷公司销售量迅速提高。

到1987年,大型摩托车的市场份额比例达到45%。

事实上,哈雷公司强大到可以提前一年请求政府降低保护关税。

为了与顾客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哈雷公司的经理们创立了“哈雷车主组织(H.O.G)”。

美国各地的H.O.G俱乐部遍地开花。

哈雷公司主办《哈雷》杂志与H.O.G会员沟通,并在全美倡导周末联谊会,同时,常常参照ZZ TOP一类的集团方法,举办免费音乐会。

为了保持与顾客的密切关系,哈雷的额经理们在联谊会上和摩托车骑手们交流,征求意见和建议。

哈雷的营销调查报告显示,一般的哈雷摩托车拥有者为38岁,家庭收入为53000美元。

其中,60%已婚,大约有30%拥有大学学历,大多数为男性。

哈雷摩托车的大多数人从事高收入工作,如医生、律师等。

事实上,这一层次的哈雷用户被称为Rubbies——即富裕城市摩托车主的简称。

他们认为,哈雷公司和H.O.G的周末活动是他们表达个性和逃避一周压力的途径。

为了强化这种亲和态度,哈雷公司的广告宣传不仅关注产品自身,也关注整个哈雷摩托车人的生活方式。

案例集合

案例集合

哈雷案例分析一、二十世纪初,哈雷·戴维森迅速发展的原因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方对摩托车的大量采购;哈雷·戴维森独特的产品形象吸引了飙车族;警方的采购。

二、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哈雷衰落的原因外部原因(1)经营环境的变化:石油危机的暴发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且美国首当其冲。

(2)日本竞争者进入美国市场,而哈雷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麻痹大意;在进入美国市场时没设置一定的壁垒;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后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内部原因1.哈雷·戴维森公司的营销观念是典型的产品观念,对自己的产品沾沾自喜,而没考虑到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2.在新的细分市场出现的时候,哈雷没有及时发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日本人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

3.产品质量差、耗油量大4.管理不善、生产成本高5.公司决策一再失误三、日本摩托车迅速占领美国市场的原因外部环境因素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暴发,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使他们开始寻找高质低价的产品;一部分汽车消费者转向耗油低的摩托车;新的顾客群体的产生:受过良好教育、高收入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女性消费者开始加入到摩托车的消费队伍中,市场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部因素营销方面:市场导向的营销观念;有效的营销战略规划;有效的营销策略。

生产方面:成本控制、库存管理、柔性生产、恰及时生产等等,为日本企业建立起成本优势,为其低价渗透策略奠定了基础。

研发方面:不惜在研发方面作大量的投入,为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全球战略:即可以回避风险,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利用各地资源,还可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溢价,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四、日本摩托车进入美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以及原因通过总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进行市场渗透。

日本摩托车刚进入美国市场时,其选择的目标顾客群体的价格敏感性高;日本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确保了这种竞争战略的成功。

哈雷营销方案

哈雷营销方案

哈雷营销方案一、引言哈雷摩托车是一款具有独特风格和强大性能的摩托车品牌,深受摩托车爱好者们的喜爱。

为了进一步提升哈雷摩托车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销售额,制定一套有效的营销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哈雷营销方案,旨在帮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摩托车市场中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二、目标市场分析哈雷摩托车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摩托车爱好者、个人消费者和摩托车俱乐部。

他们在选择摩托车时注重独特的外观和卓越的性能,同时也重视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

此外,哈雷摩托车还受到中高收入群体的青睐。

通过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行为,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三、品牌推广策略1.提升品牌知名度–在主要城市中设置品牌形象展示中心,展示各款哈雷摩托车的特色和性能,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

–与著名的摩托车俱乐部合作,举办品牌活动和巡回展览,增加品牌曝光率。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关哈雷摩托车的精彩图片和故事,吸引更多摩托车爱好者关注和分享。

2.扩大销售渠道–在核心城市中开设品牌专卖店,提供全系列的哈雷摩托车及配件,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买和售后服务。

–与线上摩托车销售平台合作,提供给消费者更便捷的购车途径,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3.建立品牌形象–设计独特的品牌标志和口号,以增强品牌辨识度和记忆度。

–在主要城市的公交车站、地铁站等交通节点投放广告,以塑造品牌的高端形象。

–与知名摄影师合作,制作具有艺术价值的品牌形象宣传片和照片展,展示哈雷摩托车的独特魅力和品质。

四、价格战略哈雷摩托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品牌优势,在市场上建立了高端品牌形象。

因此,在制定价格战略时,应坚持高品质的定位,保持相对高价位。

该策略不仅可以维护品牌形象,还能够更好地回笼成本和提高利润。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可以定期推出限时促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购车优惠。

五、促销策略1.举办品牌活动和赛事–定期举办哈雷摩托车俱乐部聚会和品牌体验活动,提供给消费者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增强品牌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雷摩托车swot分析
一.哈雷摩托车的优势:
1、技术优势
在哈雷的发展历程中,哈雷摩托车始终坚持“产品创造市场,品牌创造效益,技术创造机会”的经营理念,不断研发新产品,追求技术领先。

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构建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由市场信息系统、研究开发系统、制造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组成,贯穿研发、生产、配套、品质控制、销售等各个部门在其中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摩托车行业获取竞争优势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品牌优势
厚重的历史积淀了哈雷摩托车独特的品牌和文化。

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哈雷摩托车不仅见证了中国现代摩托车工业的发展,而且一度引领和带动着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壮大。

二.哈雷摩托车的劣势:
l、市场定位不明确
哈雷摩托车从一开始就把农村市场定位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并在农村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系统,实现了摩托车行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

然而,仅在农村摩托车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并不能支撑起领导者的形象。

2、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哈雷摩托车的产品结构不完善,新品种车数量少,缺乏一种能赢得领导者形象的顶级产品,导致其市场单一,企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3、企业经营机制老化,市场适应力差
哈雷摩托车沉淀、积累了太多的传统,日益僵化的管理体制,落后的观念和低下的效率使企业的运行效率低下,适应市场的能力差。

1、广阔的农村市场
就目前而言,我国摩托车社会保有量近9,000万辆,千人占有率仅90辆,远远低于其他较发达国家和地区。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摩托车市场需求量大,摩托车更新和升级换代的潜在需求量相当可观,而在2008年的经融危机中,中国为了尽早走出经融危机,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而摩托车正好也在这规划之中,这是摩托车行业很好的一个机会。

并且国家支持国内品牌3下乡,并且带有补助,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3下乡的品牌这几年在乡下都得到热捧!
2、品牌优势
2007年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年度摩托车行业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列的113家摩托车生产企业中,居然有近30家企业的产销量增长率接近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如此可想,现在正是摩托车品牌的一个寒冬期,谁能坚持进行改革谁就能走到最后。

而与此相反,如大长江、五羊一本田、建设、嘉陵等优势企业的产销仍保持稳定的增长幅度,特别是像大冶、鑫源、望江等“二线品牌”更是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内产量前十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由2000年的48.2%上升到了2007年的66.5%,行业裂变的趋势明显。

3、国家的税收政策
2009年增值税实施转型,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企业税负就有一定的减轻。

说白了就是将中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

如果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则意味着这部分税金可以在税前抵扣。

该政镱实施后,企业税收负担自然就减轻,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

4、摩托车行业门槛提高
2008年7月1日,新的排放标准国Ⅲ开始实施。

2009年7月1日,国Ⅲ的实施范围将从新上目录的车型扩大到所有在售车型。

国Ⅲ不仅是一个排放标准,更是一个技术标准。

新国标的实行,不仅预示着市场将进一步向具有技术基础和制造实力的优势企业集中,而且也将加快摩托车行业整合重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

1、替代品的出现
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快的发展,摩托车行业的许多替代产品给摩托车带来了威胁。

市场上不规范的燃油助力车和电动自行车对摩托车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和冲击。

其中,燃油助力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其功能实际上相当于电动摩托车。

燃油助力车和电动自行车因不用上机动车牌照、无车辆购置附加费、价格低、骑行方便、使用成本较低等因素,不仅在城镇和平原地区拥有较大市场需求,而且在一些对交通总量实行适度控制的城市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同时,新型小汽车的出现,国家对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解禁,使一些摩托车的潜在消费群体转向购买小排量经济型汽车,摩托车的潜在市场被小排量经济型汽车“吞并”,传统摩托车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萎缩。

2、竞争者的威胁
目前,全国有独立产品的摩托车生产企业100多家。

从品牌上来看,目前一线主流品牌主要有:合资品牌大长江、新大洲本田、五羊本田等。

本土品牌包括钱江、宗申以及隆鑫等;二线品牌主要包括三铃、豪进、天马等:三线品牌包括以贴牌生产和拼装为经营方式的中小食业。

3、供应商体系弱
摩托车行业从一开始生产摩托车时就非常重视供应商体系的建设,在行业内创造性地采用协作生产模式,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构建了国内一流的供应商平台。

近年来,随着摩托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压力增大,在议价方面的能力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