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的鉴定意义(课堂PPT)

合集下载

瘢痕2PPT

瘢痕2PPT

LOGO
感谢您的关注
Thank you
瘢痕的定义
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 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它 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从 广义上说,没有瘢痕组织也就没有创伤 的愈合。但瘢痕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 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诸如外形的破坏 及功能活动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 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尤其是烧伤、烫 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瘢痕。
12
LOGO 二、瘢痕的分类及诊断
(二)萎缩性瘢痕
是一种不稳定的瘢痕,易发 生溃疡癌变。见于较大面积 的三度烧伤,特别是深及脂 肪层的创面。外观多平坦, 与四周皮面相齐或稍低。瘢 痕组织薄,表面平滑光亮, 色素减退呈苍白或色素沉着 呈暗褐色,质地柔软,局部 血液循环差,易受外力作用 而破溃。
13
LOGO 二、瘢痕的分类及诊断
LOGO 三、瘢痕的转归
(二)外在因素
1.伤口与手术切口:手术切口与伤口平行张力小;手术切口垂直于皮肤表面瘢 痕最细;皮肤对合严密瘢痕小 2.感染:感染后易发生瘢痕 3.异物:刺激组织增生导致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4.创面血肿:影响伤口愈合 5.损伤深度:损伤真皮深层愈合后产生瘢痕 6.创面修复时间 7.创面修复方法:创面大时需植皮 8.慢性刺激
4.综合疗法 早期体育疗法、功能锻炼疗法、物流疗法等 5.激光治疗
LOGO 四、瘢痕的预防和治疗
瘢痕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手段) 2、手术治疗(注意手术时机选择)
1)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 ①发生挛缩,造成畸形影响功能②影响外观③感觉异常有疼痛瘙痒等④ 发生溃疡有癌变趋势⑤出现心理障碍影响心理健康 在瘢痕增生的高峰期行手术操作,有诱发瘢痕增生的可能,因此应选择 瘢痕稳定期进行手术。一般认为半年甚至1年后手术治疗比较合适, 但 对于某些严重影响功能部位的病变,如:眼睑外翻、口角歪斜、颏颈粘 连、爪形手、关节挛缩等则宜及早手术

增生性瘢痕培训演示ppt课件

增生性瘢痕培训演示ppt课件

真皮层变化
真皮层内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胶 原纤维束增粗、排列紊乱。同时, 血管增生、扩张,导致瘢痕组织呈 现红色或紫色。
炎症反应
在增生性瘢痕中,常有不同程度的 炎症反应存在,表现为炎性细胞浸 润和血管扩张。
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表现
外观异常
增生性瘢痕通常高于皮肤表面, 颜色发红或紫色,质地坚硬且弹
性差。
教育患者正确认识增生性瘢痕
向患者解释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并接 受自己的病情。
提供心理支持
增生性瘢痕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因此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面对生活。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瘢痕部位的清洁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 锻炼和饮食调整,促进身体的康复。
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瘙痒、疼痛或灼热 感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
随着瘢痕的成熟而逐渐减轻。
功能影响
增生性瘢痕如果位于关节等活动 部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 能。此外,位于面部的增生性瘢 痕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交
往造成负面影响。
03 增生性瘢痕的诊 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增生性瘢痕通常表现为突出于皮肤表 面的红色或紫色斑块,质地较硬,可 伴有瘙痒或疼痛。其形状和大小因个 体差异和损伤程度而异。
05 增生性瘢痕的并 发症与风险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感染
增生性瘢痕由于表面不平整,容易藏污纳垢,引发感染。处理方 法包括定期清洁瘢痕表面,使用抗生素药膏等。
疼痛
瘢痕增生可能引发疼痛,尤其在活动或触碰时。治疗方法包括使用 止痛药、物理治疗等。
瘙痒
瘢痕增生常伴随瘙痒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使用 止痒药膏、保持皮肤湿润等。

瘢痕与瘢痕疙瘩ppt课件

瘢痕与瘢痕疙瘩ppt课件
• 病理表现:表皮仅几层上皮细胞,称瘢痕表皮。深 层以胶原纤维增厚为主,无弹力纤维、毛囊、真皮 乳头及腺体等结构。早期细胞和血管成分比较多, 胶原纤维排列没有顺序;晚期细胞和血管成分比较 少,胶原纤维平行规则排列。
学习交流PPT
5
瘢痕的分类
• (二)增生性瘢痕
• 增生性瘢痕表皮仍为几层上皮细胞,时可见角化或 细胞增生,无皮钉。真皮层为增厚的胶原纤维,排 列不规则,伴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浸润和粘多糖沉 积。在增生性瘢痕下面可见正常状态下的胶原纤维 与皮下组织隔开。
学习交流PPT
12
瘢痕的分类
• (四)凹陷性瘢痕
• 凹陷性瘢痕表面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皮肤。它可分为 两种情况:分为表浅凹陷瘢痕与深部凹陷瘢痕。前 者多无症状和功能障或深部组织创 伤愈合所致。
学习交流PPT
13
瘢痕的分类
• (五)萎缩性瘢痕
学习交流PPT
10
瘢痕的分类
• (二)条索状瘢痕或挛缩性瘢痕
• 条索状瘢痕或挛缩性瘢痕大多平整,呈条索状,少 数表现不平或愈合不齐呈台阶状,多无功能障碍但 当瘢痕跨越关节时可致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形成增 生性瘢痕。常见于创伤或外科手术。造成外形缺损, 还可引起功能障碍。
学习交流PPT
11
瘢痕的分类
学习交流PPT
2
瘢痕的定义
• 一、瘢痕的定义
• 瘢痕是各种创伤后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 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瘢痕是人体创伤后伤口 愈合的一种必然结果,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 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 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又称为结 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表 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 块。

瘢痕疙瘩诊断与治疗PPT

瘢痕疙瘩诊断与治疗PPT
和深度
鉴别诊断
皮肤病:如湿疹、皮炎、银屑病等 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皮肤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 皮肤创伤:如烧伤、烫伤、外伤等
瘢痕疙瘩的治疗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抑制瘢痕增 生,减轻瘙痒和疼痛
抗组胺药:减轻瘙痒和疼 痛
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 合成,减轻瘢痕增生
透明质酸酶:促进瘢痕软 化和吸收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照射, 促进瘢痕软化和吸收
手术治疗:切除瘢痕疙瘩, 进行皮肤移植或皮瓣修复
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照射瘢痕疙瘩,使其软化、消退
冷冻治疗:通过冷冻技术,使瘢痕疙瘩组织坏死、脱落
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照射瘢痕疙瘩,使其萎缩、消退 压力治疗:通过压力衣、压力垫等,对瘢痕疙瘩施加压力,使其软化、消 退
瘢痕疙瘩治疗的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的选择
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注射、激 光治疗、放射治疗等
手术治疗:如瘢痕切除、瘢痕 松解、瘢痕整形等
联合治疗:如手术联合非手术 治疗,以提高疗效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瘢痕 类型、部位、年龄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瘢痕疙瘩,如摩擦、挤压等 保持瘢痕疙瘩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观察瘢痕疙瘩的变化 遵医嘱使用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避免自行处理
随访的重要性
监测瘢痕疙瘩的恢复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 方案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 果
预防瘢痕复发的措施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避免过度摩擦和刺激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护肤品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瘢痕增生情况
THANK YOU
汇报人:
瘢痕疙瘩治疗的预后与随访

瘢痕治疗PPT课件

瘢痕治疗PPT课件

02
瘢痕非手术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外用药物
硅酮制剂、糖皮质激素、 中药提取物等,可改善瘢 痕外观,减轻症状。
注射药物
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等, 可软化瘢痕,缓解症状。
口服药物
积雪苷片、曲尼司特等, 可抑制瘢痕增生,减轻症 状。
压力治疗
原理
通过持续压力使瘢痕内血管管腔变窄,血流减少,造成瘢痕组织缺氧,使成纤维细胞变性 、坏死,胶原纤维合成减少,同时使胶原酶释放增加,胶原纤维降解增加,从而达到治疗 目的。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瘢痕的临床表现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疼痛 、瘙痒、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此外,瘢痕的外观也 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
诊断方法
瘢痕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史。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 细的体格检查,了解瘢痕的部位、大小、形态、质地等信息 。同时,还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 其他潜在疾病。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信任,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尊重,从而提高他们对治疗建 议的接受程度。
提供详细的治疗计划
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治疗目标、方法、时间表和预期效 果,以便患者了解并遵循治疗建议。
定期随访与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了解治疗进展和患者需求,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以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清洁和消毒
保持治疗区域清洁干燥,定期使用 碘伏、酒精等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消 毒,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机会。
抗生素应用
根据病情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感染。
出血及血肿处理
压迫止血
对于少量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 止血,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进行

瘢痕培训演示ppt课件

瘢痕培训演示ppt课件
瘢痕分类与评估
根据瘢痕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可将其分为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等 类型。同时,针对瘢痕的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瘢痕评分量表等 。
治疗方法与效果
现有的瘢痕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但各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因个 体差异而异,且存在复发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瘢 痕问题。
04
瘢痕的并发症及处理
感染
感染原因
瘢痕部位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引发感染。
感染症状
红肿、疼痛、流脓等。
处理方法
保持瘢痕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原因
01
瘢痕组织异常增生所致。
瘢痕疙瘩症状
02
瘢痕部位出现高出皮肤的肿块,质地较硬,可伴有瘙痒或疼痛
03
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健康的关注不断提高,瘢痕治疗市场需求不断
增长。对瘢痕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创造
社会经济效益。
感谢观看
THANKS
02
瘢痕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外用药物
硅酮制剂、糖皮质激素等 ,可改善瘢痕硬度、减轻 瘙痒症状等。
注射药物
如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 松等,可抑制瘢痕增生、 减轻炎症。
口服药物
如积雪苷片、曲尼司特等 ,可促进瘢痕软化、抑制 瘢痕增生。
物理治疗
压力治疗
通过穿戴弹力衣、弹力套 等方式,对瘢痕部位施加 一定的压力,以改善瘢痕 外观和功能。

处理方法
03
可采用手术切除、激光、冷冻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需根

瘢痕ppt课件

瘢痕ppt课件

的基础上,还有以下特点:
1.肉芽组织形成显著
2.创口向心性缩聚显著(成肌纤维细胞)
3.上皮再生明显
14
三、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
损伤修复的病理学类型
① 再生性修复或完全性修复
② 瘢痕性修复又称纤维性修复或不完全性修复
15
16
(一)一期愈合
美容外科的任务 就是尽量争取 一期愈合
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缝合对合严密 整齐伤口。 24h炎症反应
28
左肩部瘢痕疙瘩
左耳瘢痕疙瘩
29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
两者统称为病理性瘢痕 相同点:基本病理形式均以胶原纤维在真皮大量沉积为 组织特征 不同点: ①:增生病变局限于病损——增生性瘢痕 增生病变超出病损区——瘢痕疙瘩 ②:两者除了“量”的区别,还有“质”的区别 瘢痕疙瘩可以归入皮肤良性肿瘤的范畴
六、瘢痕的预防
●预防病理性瘢痕、机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一)瘢痕形成前预防
五无+两适宜
(二)瘢痕形成期预防
非手术治疗(P68)加压疗法、药物疗法、放射疗 法、功能康复综合疗法
42
谢谢~
43
48h上皮组织生发层细胞增殖、移行覆盖
72h~96h,毛细血管长入,成纤维细胞移行并产生大 量胶原沉积于创口 2~3W完全愈合,线状瘢痕
17
(二)二期愈合 见于创伤范围大、组织缺损多、创缘不整或难以整齐、 污染及感染的伤口。 以肉芽填充的方式达到修复——瘢痕形成
“三多一少”:血管多、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多,胶原少。
皮肤创伤愈合过程即是瘢痕的形成过程; (一)可直接闭合的创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1. 炎症期:伤后早期

瘢痕指南PPT演示课件

瘢痕指南PPT演示课件
20
亚洲人瘢痕防治指南
1、对所有瘢痕:硅凝胶产品一线治疗方法。 2、对于增生性瘢痕,硅凝膏和硅凝胶贴在预 防增生性瘢痕方面效果一样,但前者使用更加方 便,利于患者坚持使用。多次的低频脉冲染料激 光可以减轻增生性瘢痕的色素沉着。
3、对于瘢痕疙瘩,单独的瘢痕内激素注射可 以有效的缓解亚洲患者瘢痕疙瘩的症状;手术切 除联合瘢痕内激素注射或其他辅助手段对瘢痕疙 瘩的治疗是有效而安全的;对于瘢痕疙瘩复发率 较高的部位(如前胸、肩胛区和阴阜),需要更 高剂量的放射治疗和自我护理。放疗的致癌率微 乎其微。
射激素或者5-FU;点阵或脉冲激光是二线治疗,还可合用使用压力治疗; 如果治疗12个月无效,则考虑手术切除并使用硅胶。若发生瘢痕挛缩影 响功能,必须用手术缓解张力。Z成形、S成形、W成形是减少张力的好 办法。
对严重病例,手术切除必须配合注射激素、皮下缝合,以及术后每月注
射激素。也可使用5-FU、激素局部注射。 广泛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硅胶产品是第一线治疗措施,也可使用压力治
洋葱提取物
注意防晒,避免色素沉着
6
Scar management
7
Scar management
未成熟、发红的增生性瘢痕:预防措施-硅胶、低过敏胶布、洋葱提取物
等。超过一月无效则转到线性瘢痕治疗,使用PDL 脉冲染料激光 每月一 次 2-3月,若反应不佳则改用点阵激光
线性增生性瘢痕:硅胶产品是第一线治疗措施,当效果不佳时可使用注
进行瘢痕松解手术,应用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修复后进 行瘢痕预防。
2、伴有瘢痕挛缩的线状增生性瘢痕:完全切除后缝 合,术后需长期随访,并进行瘢痕预防;如增生性瘢痕复 发,需要再次手术并联合放射治疗或瘢痕内激素注射;如 再复发则不手术,只进行保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瘢痕疙瘩:瘢痕增殖,明显高出周围皮
面,并向周围组织扩展,边 缘明显隆起,质地通常较硬 或坚硬。外观与增殖性瘢痕 相似,但增殖性瘢痕不向邻 近健康组织生长。
4
4.萎缩性瘢痕:组织很薄,表面平坦、局 部供血差,与深部组织黏 连紧密,质硬而不活动。
5.凹陷性瘢痕:低于正常皮肤表面,瘢痕 基底部常与肌肉、神经、 骨膜黏连。
在损伤后最初一个月内,疤痕收缩幅度 较大,基本上每7天要收缩1%-2%,这 与该时间段处于炎症期愈合阶段,损伤 软组织的肿胀程度消退很快有关,30天 以后至90天,收缩幅度逐渐变慢,在60 天左右的时间里,缩短长度仅在1%左右, 相对比较稳定,伤疤痕处于修复期,超 过90天以后,特别是在180天至270天之 间,就更加稳定,这时伤疤痕基本塑形 成熟。
5
6
7
瘢痕肉眼观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8
瘢痕的法医学检查
在观察瘢痕时,应当着重检查瘢痕的位 置、性质、质地、形状、边缘、颜色改 变、走向、瘢痕周围的划痕及其周围组 织的改变等。
9
瘢痕的质地包括:柔软、较硬、坚硬等。 瘢痕的形状包括:规则的、不规则的、线 条状、块状等。 瘢痕的边缘包括:整齐的、不整齐的等。 瘢痕的颜色改变包括:色素沉着的、色素 减退的、颜色改变不明显的等。
20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如果在损伤 后30天内对伤疤痕进行鉴定,误差很大, 也不符合我国损伤程度鉴定的总则精神, 在伤后180天以内进行鉴定也有较大的误 差,鉴定的最佳时期应为伤后180天至 270天之间,这样既考虑到临床的科学性, 也符合司法的规定。
21
4.根据瘢痕长度推算创口长度,当推算 值处于临界值时,易引起争议。
16
另外,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 评定》标准中,也存在单一规定损伤瘢 痕面积或长度的漏洞, 有的仅规定了瘢 痕绝对面积值,有的虽既规定了瘢痕面 积值又规定了瘢痕长度值,但仍缺乏片 状与条形瘢痕之间的折算关系。 致使在同时存在达不到标准的损伤面积 与长度的情况下,却不能进行面积与长 度累加。
17
25
谢谢各位!
26
如1例交通事故伤致面部片状瘢痕4 cm2 和条形瘢痕8cm,根据4.10.2.o条 “面部 瘢痕形成,面积6cm2以上,或面部线条 状瘢痕10cm以上”,两类瘢痕均不构成 伤残。 文献介绍的方法:瘢痕面积/0.5=瘢痕长 度;瘢痕长度×0.5=瘢痕面积 上述案例中,瘢痕累计长度为16cm,瘢 痕面积累计为8cm2,均达到十级伤残。
瘢痕的临床法医学鉴定
赵敏
1
瘢痕的类型
根据瘢痕的形态及形成过程的不同,可将 瘢痕分为: 1.浅表性瘢痕:也称为扁平瘢痕,局部平
坦,质地一般较为柔软,与 深部组织无紧密粘连,通 常不引起周围器官功能障 碍。
2
2.增殖性瘢痕:也称为增生性瘢痕,瘢痕局 部增殖,高出周围皮面,质 地较硬。外观呈肉红色或紫 红色,与皮下组织粘连不紧。
12
法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瘢痕长度及面积测量方法的规范 • 瘢痕长度的测量方法很多,其中分规测
量法、比例照相固定法是较好的方法。 • 同比曲线测量法常适用于不规则创口的
测量,用粗细硬度合适的金属软线,同 比弯曲成与创口一致的形状,并使金属 丝的曲率与创缘的曲率完全吻合,然后 将其拉直测量。
13
14
• 比例照相测量法,在创口旁放上比 例尺,垂直位照相,照片能真实反 映创口的长度,是不可缺少的测量 手段。
15
2.瘢痕长度与面积的折算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仅具 体规定了面部瘢痕长度和面积大小的 绝对值,但是,对躯干和肢体损伤和 瘢痕面积只有占体表总面积百分比的 相对面积值,而无具体的绝对面积值 条款。
23
在实际检案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学术上尚有争议的研究成果。如 果不可避免,则应尽量参考比较 权威的著作的意见。
24
5.对于首诊记录,我们应该重视而不是迷
信。 临床医生对于外伤病人的观察和处理, 与法医鉴定侧重的焦点不同。医生对伤 口大小通常是大概估计而极少用标尺测 量,更无拍照,所以与实际有误差,法 医学鉴定不能仅依靠手术记录草率作出 判定。
根据现实观察及统计研究,新鲜伤口 与瘢痕长度差距的客观事实是明显 的。
22
• 文献报道,锐器创瘢长度的收缩率约为 12.4%,钝器创瘢长度的收缩率约为 15.9%。
• 3个月后面部瘢痕收缩率最大,可达15.4%; 头皮瘢痕收缩率最小,为10.1%;躯干和 四肢瘢痕收缩率16.1%。
18
3.瘢痕鉴定时限的掌握
一个瘢痕要达到完全机化,即稳定下来, 短则数月,长达数年。由于法医鉴定实 践属于司法活动范围,按照《刑法》和 《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要受到诉 讼时间限定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地或长 时间地等瘢痕完全机化后进行鉴定。在 何时进行鉴定既不违反司法程序,瘢痕 又相对稳定呢?
19
10
线条状瘢痕的走向除描述其与体表解剖 位置的关系以外,还应当观察其与皮纹 的关系。可能影响邻近器官功能的瘢痕, 也应当予以必要的检查。
11
对上述检查结果中的阳性内容和重要的 阴性内容都应当准确地记录。对于不规 则的线条状瘢痕,不宜采用分段测量再 行相加的方法。该方法可能因测量次数 的增加而增加误差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