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实验中学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速读文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学习在速读课文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速读文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图片、资料,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国有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勇气,但是,现在许多人提出要敬畏自然,到底哪个观点正确呢?今天我们学习《敬畏自然》,详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速读文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4、培养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思想。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1、展示作者名片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学案)文本导读名师引领【学习纪要】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基于对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考和这一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在学习中从下面几点设定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树立环保意识。

这一目标主要是从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认识自然的伟大,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学习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这一目标是从语文学习方面,学习文体知识,训练学生筛选信息能力概括分析能力。

【文体感悟】作者:严春友,男,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

197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跟随杨寿堪先生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

写作背景: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在演变成一场巨大利益链条下的疯狂资源掠夺。

这样掠夺式开采资源,似乎已经成为人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种常态。

最近媒体的一些报道可以作证:沿海地区违规批海、占海行为不断增多、非法填海圈地现象的严重性不断凸显;一些地方借保护之名,将国有文物交给商家经营,盘活文物资源频频触碰“红线”;还有一些地方,旅游等资源的开发,地区和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各自为政,出现了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等现象……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为了持续生存,人类应该可持续地开发和消耗自然给我们留下的仅有的“库存”。

【提纲挈领】文章主旨本文就人们十分关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了,而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之《敬畏自然》 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之《敬畏自然》 课件 新人教版
2019/2/8
1
看看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
2019/2/8
《敬畏自然》教学ppt
2
看看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
2019/2/8
《敬畏自然》教学ppt
3
看看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
2019/2/8
《敬畏自然》教学ppt
4
看看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
2019/2/8
《敬畏自然》教学ppt
5
人与自然之
图为不久前遭海啸袭击后的泰国普吉岛
2019/2/8 《敬畏自然》教学ppt 14
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比: 鲜明的效果 拟人: 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反问 : 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2019/2/8
《敬畏自然》教学ppt
15
体验反思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 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019/2/8
《敬畏自然》教学ppt
9
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 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019/2/8
《敬畏自然》教学ppt
10
2.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 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 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 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 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教学ppt
19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敬畏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二.教材分析《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

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三.教学重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五.教学准备做好预习准备,可根据课本上的“预习提示”的要求,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思考。

六.课时安排二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赏图片,谈看法,导入新课1.问题:大自然神奇无比,人类也卓有成就。

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自由谈。

3.让我们一起走进《敬畏自然》一课,与文章、与作者对话,倾听作者睿智的谈论。

(二)认识作者严春友,男,1959年5月生于山东省莒县。

分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

主要论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

(三)预习检测①蓬蒿(péng hāo):指野草。

②狼藉(jí):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③咫尺(zhǐ):形容距离很近。

④相形见绌(chù):与别物相比,显得远远不如。

⑤美味佳肴(yáo):指味道鲜美的食品(四)整体感悟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怎样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探究导航:(1)“敬畏”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敬重、畏惧(2)“敬重自然”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明确: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敬畏自然》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敬畏自然》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敬畏自然》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情节。

2. 分析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3. 思考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敬畏自然》的文本材料。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图片或图表。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课文《敬畏自然》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情节。

3. 分析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4. 思考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4.2 教学活动1.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和情感。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3. 分享观点: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的看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思考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与词,培养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2、自主阅读捕捉体现作者观点与见解的关键句,试着归纳段意,理请作者思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3、品味语言的文学性,领悟作者的深层含意,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归纳、概括,能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理请文章结构。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探究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巧妙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学习作者要有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请文章思路,领悟作者思想;品味议论性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与教师导读相结合;合作、探究、点拨结合。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理请行文思路,理解作品主旨]一、讨论入课1、小组讨论你知道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体现了什么?你认为人类与自然关系?应如何相处?2、猜读标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问题?(敬畏的含义;为什么要敬畏;怎样敬畏?等)二、自主默读整体感知1、画出生词、好的成语注意根据上下文推断其含义。

2、勾画出体现作者思想观点的关键句,把握主要内容及主旨。

3、读后课堂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4、标题的含义是什么?三、再读课文理请思路1、联系标题猜读问题明确本文重点是什么?为什么人类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2、边读边归纳各自然段的大意,试着划分结构层次。

3、小组交流、补充。

教师适当点拨。

4、教师抽查个别学生的整理情况。

5、针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谈文章结构特点,渗透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四、课堂小结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多作者观点的理解。

2、归纳文章内容与中心。

五、布置作业1、查找资料,为书中的说法“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补充具体的事理使其更加充实。

2、目标阅读题。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解决学生疑难;体会文章语言特点;延伸拓展]一、交流、检查作业同学们找东南亚大海啸,死亡约16万人;唐山大地震惨绝人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页,共47页。
一 读一读字音
kūn
鲲鹏
yàn
斥鴳
部分来自(lái zì) 《点拨》
hāo
zhǐ
蓬蒿(pénghāo)
咫尺
chù 相形见绌
c创hu伤āng c创hu造àng
语境记忆法:语境记音法:遇困难(kùn nɑn),不退缩,抚平创(chuāng)伤 ,继续创(chuàng)造辉煌。
第八页,共47页。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重难点小结
部分(bù fen)来自《 点拨》
(xiǎojié) 这一部分作者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写出在人类在
大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不值得自傲。作者从四个方面进
行了对比: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杰说,航天事业的空间,
在淡宇宙中还是(hái shi)非常狭小的;第二,人类的认
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
第六页,共47页。
议论性散文(sǎnwén)
来自(lái zì)《 点拨》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 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 (liánxiǎng)的空间。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而不是议论文。但是, 它和一般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 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 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议论性散文还有两点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运用文学语 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带有 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bù fen)来自《 点拨》
美味(měiwèi)肴佳yáo( ) 呐nà( )喊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敬畏自然》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敬畏自然》课件(新人教版

自不量力: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做力不
鲲鹏 不过尔尔
高深莫测
不值一提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敬”—— “尊敬”、“敬重”、“恭敬”。是各种推崇 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 珍惜和依恋之情。 “畏”—— “怕”“畏惧”之意。
一直以来,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几千 年的灿烂文明和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而 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 己的文明与智慧为屹立世界的重要筹码。 而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断膨胀人类 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更忘乎所以地 藐视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 这篇《敬畏自然》可能会使人类被欲望 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 ——严春友
感知 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应该“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 自然段。
与文本对话——深入探究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 自己”?试试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大自然创造了 一切。人仅有 的智慧是大自 然赋予的 大自然创造了 人类有感情会 思维的大脑
大自然使人体众 多细胞分工合理 并且相互协调
大自然创造 了人体难以 形容的美
三、宇 者 对 话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
了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 的狂想。
论历史: 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 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论关系:人类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论智慧: 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人类的智慧是水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谁也不能断言那些那些 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a在大宇宙中间,航天科技非常狭小。
b人类的认识史,人类认识幼稚得很。
c大自然宝藏,矿坑挖掘是自掘陷阱。
d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类大人物不过尔尔。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a大自然创 造了一切人仅有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
b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
c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
(三)阅读课文,讨论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明确: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梳理文章结构
第 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二、感知求疑
(一)检查预习,掌握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鹏斥安鸟(yan)蓬蒿(hao)咫尺(zhi)
狼藉(ji)相形见绌(chu)美味佳肴(ya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2.请试着整理作者的说理思路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本文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富有文学色彩,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洒脱峻丽,读来爽心悦目。
四、拓展延伸
1.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如: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
3.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d大自然创造了 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3、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表明观点,得出结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
4、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
明确: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探究内化
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讨论明确: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讨论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11、《敬畏自然》
教师个性化批注
11、《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
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
教后反思: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不过尔尔:不过这样。
(二)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
1、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知识
2、理解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文体
敬: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畏惧之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畏惧”,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第二部分:(2—10)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层:(2—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不过尔尔。
第二层:(5—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三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第三部分:(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
三、探究内化
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
过程)。议论性的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拟人手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成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相对的两个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 观点。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思 维能力。
教学方法
速读、自主、合作、教师讲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一、激趣导入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拓展延伸
1、为什么说“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之所以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一、激趣导入
听写词语: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精巧绝 伦美味佳肴
二、整体感知
(一)品味语 言,体会句中哲理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 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讨论明确:掉入 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你应当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的作用: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