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讲座

合集下载

雷达战术教案

雷达战术教案

雷达战术教案教案标题:雷达战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雷达战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雷达战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雷达战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a. 雷达的概念和作用b. 雷达的工作原理和信号处理过程c. 雷达战术的基本概念和目标2. 雷达战术的应用领域a. 军事领域的雷达战术应用b. 民用领域的雷达战术应用c. 雷达战术在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 雷达战术的案例分析a. 军事领域的雷达战术案例b. 民用领域的雷达战术案例c. 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雷达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雷达战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和信号处理过程,以及雷达战术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3. 应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雷达战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雷达战术案例,讨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5. 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强调雷达战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雷达战术在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提供相关资源和阅读材料。

7. 练习与评价:布置与雷达战术相关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雷达战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雷达战术案例分析资料,用于学生讨论和分析。

3.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巩固学生对雷达战术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对雷达战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军事专家进行讲座,介绍雷达战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领域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雷达战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激光雷达新基建教学设计

激光雷达新基建教学设计

激光雷达新基建教学设计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的感知装置,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光来测量目标物体与激光雷达的距离、角度和速度等参数。

在当前新基建的浪潮下,激光雷达作为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学生的科学教育和技术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激光雷达的原理、应用及相关技术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光雷达的原理激光雷达是通过将激光束发射到目标物体上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光来测量目标物体与激光雷达之间的距离、角度和速度等参数的装置。

它利用光波的传播速度极快的特点,可以实时地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激光雷达的原理主要包括激光发射和接收、测量目标物体与激光雷达之间的时间延迟、利用光的散射效应进行测量等。

二、激光雷达的应用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无人驾驶领域,激光雷达可以实时地感知周围环境,并通过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从而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等功能。

在智能交通领域,激光雷达可以用于交通流量监测、车辆识别和道路安全等方面。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激光雷达可以用于机器人导航、物体检测和位置定位等方面。

三、激光雷达相关技术的教学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光雷达的原理: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介绍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包括激光发射和接收、时间延迟测量和散射效应等。

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直观地展示激光雷达的原理和测量过程。

2. 激光雷达的应用:以无人驾驶、智能交通和工业自动化等应用为例,介绍激光雷达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技术需求。

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激光雷达应用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3. 激光雷达的实践操作:通过搭建激光雷达实验平台,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调试激光雷达设备,学习激光雷达的配置和参数设置。

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如利用激光雷达进行室内导航或障碍物识别等,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InSAR 系列讲座1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新技术_InSAR介绍

InSAR 系列讲座1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新技术_InSAR介绍
图 1 SAR 数据获取系统构成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94
单天线重复轨道干涉系统 。如图 1 “地面部分”所 示 , 机载/ 星载雷达系统基于侧视成像几何获取初 数据 , 然后须经计算机集焦 (focusing) 和滤波处理 以形成 SAR 影像 , 也就是说 , 合成孔径的概念是通
随后的技术扩展结果是差分雷达干涉 , 用以探 测地 球 表 面 的 微 小 形 变 。1989 年 , NASA/ J PL 的 Gabriel 等首次提出卫星差分雷达干涉的观点并发表 了对 California 某地区地面垂直位移观测的实验结 果 ; 1993 年 , 法国 CNES 的 Massonnet 等基于卫星差 分雷达干涉成功地测量了 1992 年 California Landers 地震引起的显著地表位移 。这些早期的研究结果 , 极大地鼓舞与推动了 InSAR 技术的快速向前发展 。 近年来 , 国际上众多学者在 InSAR 的硬件系统优
Abstract : As a new and promising technology of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 InSAR) is currently under rapidly developing stage. In order to make numerous surveyors comprehend InSAR , a tutorial with six sepa2 rate parts will be prepared and shown in the journal. As the first part of the tutorial , the paper will in general introduce the developing history , technological backgrounds , system compon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InSAR. Key words : InSAR ; developing history ; system components , applications

课件-讲座10-雷达、卫星测雨

课件-讲座10-雷达、卫星测雨

2 测站、雷达、卫星 各自的产品
2 测站、雷达、卫星 各自的产品
2 测站、雷达、卫星 各自的产品
小结 站点、雷达、卫星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互不可替代
3 雷达测雨 雷达的分类
凡是不具有多普勒性能的雷达称为非相干雷达或常 规气象雷达,具有多普勒性能的雷达称为相干雷达 或多普勒雷达。 主要的气象雷达有: 测云雷达。是用来探测未形成降水的云层高度、厚 度以及云内物理特性的雷达。其常用的波长为1.25 厘米或0.86厘米。工作原理和测雨雷达相同,主要 用来探测云顶、云底的高度。如空中出现多层云时, 还能测出各层的高度。由于云粒子比降水粒子小, 测云雷达的工作波长较短。测云雷达只能探测云比 较少的高层云和中层云。对于含水量较大的低层云, 如积雨云、冰雹等,测云雷达的波束难以穿透,因而 只能用测雨雷达探测。
福建292041雷达测雨雷达测量的局限性不同位置不同波长的雷达探测结果可能不同302041雷达测雨雷达的局限性遮蔽物312041雷达测雨雷达的局限性雷达位置差异322041雷达测雨雷达的局限性雷达位置差异雷达电磁波在降水和大气中的衰减情况不同探测的回波形态和强度也可能不同332041雷达测雨雷达资料的产品线342041雷达测雨雷达资料的获取和使用ftp功能352041雷达测雨雷达资料的获取和使用中国气象局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有代码用于读取能够自由实现雷达产品显示和二次处理功能362041小结但不是万能的372041卫星测雨星载测雨雷达产品经过近50年的发展基于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各类卫星传感器的降水反演算法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
6 基于雷达的临近预报技术
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主要以雷达资料为基础,在这 方面,交叉相关外推和回波特征追踪识别外推是比较成 熟的技术,已经用于许多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中,其缺 陷是预报时效较短,准确率也不是很高。

雷达基础教案

雷达基础教案

雷达基础教案教案标题:雷达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雷达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学习雷达信号的特性和处理方法。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雷达的概念,介绍雷达在现代科技和军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雷达的基本原理,并与学生分享一些雷达的实际应用案例。

知识讲解:3. 介绍雷达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天线和信号处理系统等。

4. 解释雷达的工作原理,包括发射器发射电磁波,天线接收回波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分析和处理信号。

5. 讲解雷达信号的特性,如频率、波长、功率和调制方式等。

实践活动:6. 进行雷达信号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雷达设备,观察信号的传播和接收过程。

7.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参数对信号传播和接收的影响。

巩固练习:8. 提供一些雷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拓展延伸:10.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讲座或分享,深入了解雷达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1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雷达相关的课题,进行小型科研项目。

总结回顾:1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雷达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案评估:14. 设计一份针对雷达基础知识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雷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5.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雷达设备和实验器材- 雷达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练习题和测验题- 讲座或分享的嘉宾备注:教案中的步骤和活动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现代雷达讲座心得体会

现代雷达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现代雷达技术的讲座,聆听了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雷达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在讲座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让我对雷达技术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雷达技术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从模拟雷达到数字雷达,再到现代雷达的漫长发展历程。

现代雷达技术已经从单一的军事领域扩展到民用、航空航天、气象预报等多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现代雷达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

我了解到,现代雷达主要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两大类。

脉冲雷达具有较好的距离分辨率,适用于军事侦察和目标定位;而连续波雷达则具有较好的方位分辨率,适用于气象预报和导航。

讲座中,专家还重点讲解了现代雷达的关键技术,如信号处理、天线设计、数据处理等。

这些技术对于提高雷达的性能和精度至关重要。

其中,信号处理技术是雷达技术的核心,包括信号的调制、解调、滤波、压缩等环节。

天线设计则直接影响到雷达的探测距离和方向性。

数据处理技术则负责对雷达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雷达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军事领域,雷达技术可以用于侦察、预警、导弹制导等;在民用领域,雷达技术可以用于交通监控、气象预报、航空航天等。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下,雷达技术在疫情防控和物资调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讲座还让我认识到,雷达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例如,相控阵雷达、毫米波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雷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讲座的最后,专家还分享了一些关于雷达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我认为,未来雷达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高性能化:雷达技术将朝着更高性能、更高精度、更远距离的方向发展。

2. 集成化:雷达系统将与其他传感器、数据处理技术等集成,形成更加智能化的系统。

3. 绿色环保:雷达技术将朝着低功耗、低辐射、环保的方向发展。

14-固态雷达发射机技术1[1]

14-固态雷达发射机技术1[1]

(3)微波功率晶体管S参数表征法
(4)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准则
•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组成和特征
(1)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类型
集中式 分布式 行馈
(2)固态发射机功率合成技术
2
Ⅰ.概述
(1)发射技术
把低频50周或400周交流能量(少数直流电能—蓄 电池)转换成高频几十兆赫至几十千赫射频能量经馈线天 线系统向空中发射。
5
Ⅱ.固态发射技术基础
(1)微波功率晶体管
Si双极晶体管: 频率:几兆赫到4GHz—短波,VHF,UHF(P波 段),L波段,S波段
增益:十几—(6~7)dB
MOSFET LDMOS: 同上
GaAsFET
频率: 4GHz-40GHz
增益: 8-4dB
固态毫米波器件IMPATT,GUNN
IMPATT:Impact Avalanch Transit Diode
3)宽带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宽带含义大于30% a. 采用共基极电路
b.低频端用双调谐电路,3dB带宽为 2 倍。 c.多级放大器用参差调谐,两级参差增加 2 倍。
d.选择优质输入调谐电容,并尽可能紧接管子输入端并要求寄生电 感非常小,损耗小。
e.采用衰减频率特性有一定斜率的输入匹配网络。 f.采用内匹配晶体管。 g.选用甲类工作状态。
波比
8
微波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阻抗匹配设计法和S参数设计法是从各个不 同方面来描述放大器设计过程。
阻抗匹配: 前提电路稳定工作,原理上输入、输出电路共轭匹配, 放大器输出功率最大。发挥晶体管最大潜力,所需数据少, 不能预测稳定性,没明确Gp,Pout表达式。
S参数法: 从电路稳定性出发,得出放大器的插入功率增益和输出功 率,满足集电极(漏极)效率,输入共轭匹配,输出由

雷达原理与系统 ppt课件

雷达原理与系统 ppt课件
雷达原理与系统
2014年2月
2020/11/24
1
主要内容
1、绪论
2、雷达发射机
3、雷达接收机
4、雷达终端显示器与录取设备
5、雷达作用距离
6、目标距离的测量
7、目标角度的测量
8、目标速度的测量
2020/11/24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2020/11/24
5
1、绪论
1.1 雷达的任务 1.2 雷达的基本组成 1.3 雷达的工作频率 1.4 雷达的应用和发展 1.5 电子战和军用雷达的发展
2020/11/24
6
1.1 雷达的任务
1.1.1 雷达的任务
利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相关性,完成以下任务
1、发现目标,确定目标在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航迹等 R,,,Vr
特种雷达:具有特定功能的雷达:如:雷达高度表/雷达引信
按照装载平台: 星载雷达,弹载雷达,机载雷达,舰载雷达,车载雷达,背负雷达 按照技术体制:收发关系和位置 单基地/双多基地,非协同探测(PCL),MIMO
天线技术 单波束/多波束,机械/电/混合扫描,
发射/接收机技术 相参/非相参收发,捷变频,频率分集,
2、识别目标,确定目标性质(F/E,目标类型,目标形状/散射特性等)
1.1.2 探测与定位的坐标系
球坐标系 以雷达自身为原点 R,,,Vr 正北为方位0,仰角以水平面为0 柱坐标系 以雷达自身为原点 D,,H,Vr 正北同上,以海面/地平面高度为0
近似(忽略曲率)转换关系: D R co,H sR sin
W
G 发射天线增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捷而精确地转换波束的能力,使雷达同时完成多种功 能,跟踪多批目标,并引导导弹飞向它们,通过自动目 标选择,完成全部半球空域搜索,并跟踪。这种雷达还 可以通信。
常用概念和术语 • 相控阵雷达
常用概念和术语
•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和其他雷达的主要区别是目 标属性不同。气象目标分布在空中占 据大量雷达观察空间。为了估计降雨 量,降雨类型,空气流动,湍流和飞 切变等参数必须对目标信号特征进行 定量测量。
雷达用途
• 通过现代先进雷达系统探测,不但能告诉我们 目标在哪里,而且还能告诉我们所观测的是个 具有什么样特征的目标。因此,现代雷达较为 确切的定义可以这样说:
雷达是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无线电探测、 定位、测轨和识别的一种遥远感知设备(传感 器)”。
雷达发展史
• 1666年,Isaac Newton 爵士在用棱镜做实验时 发现,可以利用折射现象,通过棱镜把一束白 光分解为赤、橙、黄、绿、青、兰、紫 七色光。 并可用棱镜进一步分离这些颜色的光,也可以
雷达用途
• 特征测量雷达:
现代雷达不仅能测定目标的尺度参数,而且通过对雷达 回波的幅度(amplitude)与相位(phase)的精确测量、分析和 处理,还能得到被观测目标的其它各种特征参量,如目标的 雷达散射截面(RCS)、角闪烁(glint)特征、复极化 (polarization)散射矩阵、目标散射中心(scattering center)分 布图、目标自然谐振频率(natural resonance frequency)等。 后一类参量反映了被观测目标本身所固有雷达散射特 征,通称为雷达目标特征信号(signature)
常用概念和术语
• 动目标显示雷达 MTI(搜索雷达) MTI雷达的用途是抑制来自建筑物,山,树等 地杂波和湖,海等海杂波以及雨,雪等气象干 扰,或固定和慢移动的无用目标信号,并能检 测和显示出飞机之类的运动目标的信号。
• 脉冲多普勒雷达PD 在脉冲雷达PRF(脉冲重复频率)足够高时, 距离产生模糊,信号处理采用相参(多普勒) 处理来提高目标检测能力。主要应用在强杂波 背景下检测多目标的系统。(多普勒效应,由 于目标的移动,反射回波会出现频移现象)
• 雷达视频显示
A型显示器:
以回波距离X幅度显示 目标,目前只在测试 信号时使用
B型显示器:
以方位X距离显示目标, 在飞机上和防火雷达 常用。
常用概念和术语
• 雷达视频显示
C型显示器:
以方位角X俯仰角显示目 标信息,常用于飞机上 显示目标信息
PPI显示器:
以极坐标形式显示目标, 中心为雷达,以北或船 头为方位0度。
雷达发展史
• 1886年,Heinrich Hertz 进一步 扩展了James Clerk Maxwell 的 光学电磁理论(electromagnetic theory of light)。Hertz通过实验 证明了电可以以电磁波的形式发 射,并且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同时还具有一些其它性质。这直 接导致后来无线通讯、电视、雷 达等的发明。
常用概念和术语
• 合成孔径雷达(SAR)几何关系
常用概念和术语
• 相控阵雷达
早期的雷达就是采用多个独立的辐射器组成的天线阵列, 雷达性能取决于各个辐射器。随着雷达采用较短波长的 发射频率,阵列天线也变为了简单的天线(如抛物面天 线)。在现代雷达应用中,随着电控移相器和开关的出 现人们再次使用阵列天线。通过控制多个阵列单元的相 位来调制孔径激励,从而产生电扫描波束。
常用概念和术语
• 脉冲多普勒雷达PD的主要应用
常用概念和术语
• 脉冲压缩雷达 1)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和脉冲重复频率成正比。 2)雷达的作用距离和脉冲宽度成正比。 要保持高脉冲发射频率,又保持宽脉冲是一个矛盾。脉 冲压缩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脉冲压缩包括发射宽编码脉冲和处理接收回波以获得窄 脉冲。这样脉压雷达既保持了窄脉冲的距离分辨率,又 能获得宽脉冲的作用距离。采用脉冲压缩有很多优点。
雷达原理讲座
2012年3月
内容提要
• 雷达用途 • 雷达发展史 • 从认识电磁波开始 •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 常用概念和术语
雷达用途
• Radar =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 测距雷达:
早期的雷达将所探测的目标对象看作为一个 “点”,雷达的功能是测定该“点目标”的三维 位置坐标、速度与加速度等参数。
常用概念和术语
• 高频超视距雷达(OTH)
工作在高频(HF)频段(3-30MHz)的雷达能够探测到视距以外直至数 千海里远的区域。利用天波传播可以实现远程探测,跨海的地波传 播用于短程但仍然是超视距的探测。 超视距雷达感兴趣的目标为飞机,导弹和舰船。所使用的波长与海 洋重力波具有相同数量级。它能够提供浪高方向谱信息,并可推断 表面风和洋流信息。所用波长和传播途径的性质使得空间分辨率比 更高频率的雷达要粗。但多普勒分辨力要精。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 发射机波形形成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 目标回波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 接收目标回波RF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 求积混频器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正交 下变 频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 接收机接收的中频和视频信号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 I/Q通道变形情况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 雷达发射接收波形总结
• 1927年Hans E. Hollmann对Huelsmeyer的装 置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部厘米波段 的发射-接收机,它便是“微波”(Microwave) 通讯系统的“祖宗”。Hollmann等3人完善了 该系统,使得该系统可以探测到8km远的轮船 和30km远在500m高空飞行的飞机。以后,上 述系统分别形成了舰载(Seetakt) 和地基 (Freya)两个系列的雷达
常用概念和术语
• 3D雷达 雷达的一般指示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要指示目标的高度 要求采用窄波束垂直扫描目标。 采用单波束圆锥扫描目标,精度非常好,但一个时间只 能扫描一个目标。其典型应用是跟踪雷达,它要求搜索 雷达提供初始的方位和距离。 通过在方位上旋转天线的同时,使用电机控制,在俯仰 上扫描窄波束,就构成了相对便宜的3D雷达。 相控阵天线,能够产生变仰角波束,从而实现3D测量。 根据如何在俯仰上扫描窄波束,形成多种不同的雷达。
连续波 (CW) 发射机
f0 f0
混频器
振荡器
fi fi
( f0, f0-fi ) 边带 滤波器
f0+fi,
( f0+fi )
接收机 混频器
中频 放大器
指示器
fi
二次 检波器
fd
多普勒 放大器
Thank you!
• 1887年,Hertz 在从事无线电研 究过程中,还意外发现了光电效 应(photoelectric effect ).
• 1889年,他实验演示了无线电波 碰到物体时会产生反射。
雷达发展史
• 1904年4月30日,德国的Christian Huelsmeyer申请了一项名为 “telemobiloscope” 的专利。这是一个利用电 波来探测远处金属物体的发射机-接收机系统。 Telemobiloscope 设计用来防止轮船之间的碰 撞,但该系统最初没有考虑测距功能。
雷达发展史
从第一台雷达到现在100年来的时间,多种雷达被发明: • 搜索雷达, • 多普勒雷达 • 制导雷达 • 脉冲压缩雷达 • 合成孔径雷达(SAR) • 测高和3D雷达 • 相控阵雷达 • 电子反干扰雷达—警戒跟踪雷达 • 天基雷达 • 气象雷达 • 超视距雷达 • (雷达的基本原理是没有变的)
气象雷达和其他雷达的相似之处也是 采用脉冲和脉冲多普勒系统。
应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和显示技术, 多普勒雷达气象学发展迅速。多部多 普勒雷达可获得三维风场。彩色显示 和固态发射机的多普勒雷达可供商用 飞机商用。
常用概念和船和卫星: 1)典型的SBR是近程轨道交会雷 达。 2)包括绘图,散射仪,测高及地 下勘探的资源探测雷达。SAR是绘 图雷达的典型应用。 3)大型相控阵监测雷达,多功能 防御,空中交通管制和其他任务。
常用概念和术语
• 合成孔径雷达(SAR) 机载地形测绘雷达,要提高方位分辨率。
用脉压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距离分辨率。
采用合成孔径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方位分辨率。
SAR是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产生一个等效的长天线,实 际天线是很小的。合成孔径雷达用一个辐射单元,天线 沿一直线依次在若干个位置平移,且在每个位置发射一 个信号,接收相应位置的雷达回波信号并存储起来,存 储时必须保持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从而模拟一个大的阵 列天线进行运算,可获得长天线孔径效应。所以称为合 成孔径。
把这七色光再次合成为白色光。
• 1855年,James Clerk Maxwell 在研究色盲时, 提出了”三基色原理”( “trichromatic process” ),这是现代彩色摄影的基础。
• 1865年, James Clerk Maxwell 推导了主宰电磁波现 象的麦克斯韦尔方程( “Maxwell‘s Equations”)。 他从数学上指出,振荡的电荷产生电磁场,且该电 磁场以光速传播。他同时推测,可见光只是电磁能 量所具有的频谱的很小一部分。
常用概念和术语
• 高频超视距雷达(OTH)
常用概念和术语
• 双基地雷达
双基地雷达采用两个相距甚远 的基地,其中一个放置发射机 另一个放置接收机。目标检测 和单基地雷达类似。目标定位 更复杂,它要求解发射机-目标接收机三角形。需要信号传播 总时,发射机位置等信息。双 基地雷达常采用连续波。
如果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 基地并且每个基地的目标数据 在一个中心站进行数据融合。 则这种系统称为多基地雷达。
雷达组成及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