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制备
土壤样品的制备方法及其注意要点

土壤样品的制备方法及其注意要点1.引言土壤样品的制备是土壤科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后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正确的土壤样品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土壤中的有用信息,并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
本文将介绍土壤样品制备的方法及其注意要点。
2.采样工具准备2.1土壤钻土壤钻是土壤采样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钻取土壤样品的连续样品柱。
在使用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土壤钻头规格,钻孔深度应根据需求而定,同时要注意对土壤钻进行充分清洁和消毒,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2.2采样容器采样容器应具备防漏、防污染的特性,一般采用无重金属的塑料容器。
在使用过程中,应将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并确保完全干燥,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3采样工具消毒为避免外界因素对土壤样品的干扰,采样工具在采样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有效杀死细菌和病原体。
3.采样方法3.1采样点位选择采样点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样品的代表性,应该尽可能确保采样点位的分布均匀。
在选取采样点时,要考虑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植被覆盖等因素,并避免选择易受干扰的区域,如道路旁、施肥区和污染源附近。
3.2采样深度确定采样深度的确定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土壤采样应在土壤表层(0-20cm)进行,以获得植物生长和养分状况的综合反映。
若需分析土壤剖面的特定层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采样深度。
3.3采样方法采样过程应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土壤,以防污染。
采样时,可以使用土壤钻或土壤铲等工具,将土壤样品采集至采样容器中,并同时记录下采样点的坐标和采样深度,以便后续分析和数据处理。
3.4采样现场记录在采样现场,应详细记录下采样点位的相关信息,包括采样日期、采样深度、采样坐标、土壤类型等,以确保后续实验研究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4.样品处理4.1样品干燥采样后的土壤样品应迅速进行干燥处理,以避免样品受到微生物的影响和水分的损失。
常用的样品干燥方法包括自然晾干、室内通风干燥和低温干燥等,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验需求而定。
土壤样品制备流程

土壤样品制备流程1.样品采集: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采集点位,避免受到人为干扰和异物污染。
使用消毒的工具采集土壤样品,并避免污染。
2.样品保存: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干净的采样袋中,并加密封,避免水分的损失。
在样品采集后的24小时内进行样品处理。
3.样品初步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塑料袋中,去除大颗粒物质。
用手轻轻弄碎土块,去除可见的异物,并过筛筛网。
将过筛后的土壤样品放入干燥的容器中。
4.样品干燥:将初步处理后的土壤样品放入干燥箱中,在低温下(约40°C)加热干燥。
干燥土壤样品至恒定重量,直到质量不再变化,即表示样品已干燥。
此过程中需严格把握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干燥导致样品损失。
5.样品打碎: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取出,用研钵和研针将其打碎成粉末状。
打碎的过程需注意避免湿气的接触。
6.样品混匀:将打碎后的土壤样品分为若干等重的部分,进行混匀处理。
可采用手工翻转、颠砂、研针搅拌等方法,使土壤样品的成分均匀分布。
7.样品分包:将混匀后的土壤样品按照需求分装。
可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分装不同容量的样品,并密封保存。
8.样品标识:对分装后的土壤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的编号、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
确保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9.样品保存:对处理好的土壤样品进行密封保存,在避光、通风、干燥的条件下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对样品保存温度和时间有不同的要求,需根据实验的需要进行合理的保存。
10.清洗和消毒:所有接触样品的器皿和工具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以上是土壤样品制备流程的主要步骤,具体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验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土壤样品制备和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方法

土壤样品制备和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方法一、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制备野外采回来的样品,经登记编号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一风干、磨细、过筛、保存等,才能用于各项分析。
1.样品的风干取回的样品除了某些项目(如自然含水量、硝态氮、镂态氮、亚铁等)的速测。
需用新鲜土样测定外,一般项目都用风干样品进行分析。
因潮湿的样品易发霉变质,不能长期保存。
样品的风干可挂于通风橱中或是干净的木盘上摊开,压好标签进行风干。
风干时应保持通风良好,无氨气、尘埃、酸蒸汽或其它化学气体的污染,应经常翻动样品以加速干燥,并用手捏碎土块土团,使其直径在ICIn以下,否则干后不易研磨。
另外,捏碎土块可及时剔除其中的动植物残体,避免日后碾碎混入土样中,而增加有机质等含量,并注意除去动、植物残体或新生体等物。
一般3~5天即可风干。
潮湿季节可适当延长。
2.样品的制备风干后的样品还需经过磨细,使其通过一定的筛孔。
因不同分析项目要求不同,而且称量样品很少或样品分解较困难,因此,必须经过磨细等处理。
将风干样用木棒碾碎,使其全部通过2mm筛孔。
凡经研磨都不能通过者,记为石砾须遗弃。
必要时应称重,计算石砾含量。
凡是通过2mm筛孔的样品,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IOOg o贮于广口瓶中备用。
剩下的样品继续磨细,至全部通过In1nI孔筛,同上法取平均500g,贮于广口瓶中供一般化学分析,其余样品再研钵中磨细,使其全部通过0.25mm孔筛(使用研钵时不应敲击,以免损坏研体)。
通过O.25mm孔筛的土样,再用四分法选出200g,其中IOog进行精选,在放大镜下剔除草根与植物残体及其半分解产物,把精选的和未精选的分别装入广口瓶中,前者供腐殖质及全氨分析用,后者供矿质全量分析用。
3.样品的保存供生产和科研工作分析用的土样,通常要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样品应放在磨砂广口瓶中,在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有酸碱气体等影响的环境中保存。
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编号、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集人和过筛孔径等。
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

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土壤样品制备的方法,以便后续对土壤进行分析检测。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器材:-挖土器:用于采集土壤样品;-土壤筛网:用于筛选土壤颗粒;-干燥箱:用于将土壤样品干燥;-研钵和研杵:用于将土壤样品研磨;-玻璃瓶:用于存放土壤样品。
2.试剂:-无水硫酸钠(Na2SO4):用于去除土壤中的碳酸盐;-无水硫酸钠(Na2SO4):用于去除土壤中的碳酸盐;-氢氧化钠(NaOH):用于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氯仿(CHCl3):用于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硫酸二甲酯(DMSO):用于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溶解剂(如甲醇、硝酸等):用于溶解或稀释提取后的土壤样品。
三、实验步骤1.采集土壤样品:选择采样点,并用挖土器在地面上挖取土壤样品。
应采集多个地点的样品,以获得更全面的土壤情况。
2.筛选土壤样品: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土壤筛网中,用筛分技术将土壤颗粒按照粒径大小进行筛选。
可将较大的杂质和植物残渣去除,使土壤颗粒更加均匀。
3.土壤样品干燥:将筛选后的土壤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使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将土壤样品完全干燥。
土壤的含水量会对后续的土壤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保证样品的完全干燥。
4.土壤样品研磨:使用研钵和研杵将干燥的土壤样品研磨成细粉。
研磨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样品受到氧化或污染。
研磨后的土壤样品可保存于玻璃瓶中。
5.去除碳酸盐:取一部分研磨后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带动土壤中的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完全后,用溶解剂洗涤土壤样品,去除残留的无水硫酸钠。
6.去除有机物质:在碳酸盐去除的基础上,用适量氢氧化钠和氯仿混合液洗涤土壤样品,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溶于氯仿层。
待有机物质和水相分层后,将氯仿层采集。
7.提取有机污染物:将有机相移至硫酸二甲酯中,并摇匀,以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可多次萃取,以提高提取效果。
8.样品保存:将提取后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的溶解剂(如甲醇、硝酸等),摇匀混合,并存放于玻璃瓶中。
6土壤样品的制备

6土壤样品的制备在进行土壤分析和评价时,土壤样品的制备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土壤样品制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土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土壤样品制备的一般流程及方法。
一、采样所收集的土壤应当具有代表性,应当采集足量、完整且均匀分布的样品。
将土壤分区,采收同一区的土壤,避免混杂。
对于某些特殊的土壤,如有机质土壤、粘土土壤、重金属土壤等特殊类型,需要根据取样要求更加细致。
采样完后,要将土质、颜色、气味、湿度、杂物、根系分别记录,以能更加精确利用样品。
二、清理和筛分将采集纯净的土壤样品放入大型的过筛器中,并借助筛分工具除去杂质、树枝、叶子等,只留下干净的土壤。
采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筛子,可以改变筛分过程中的颗粒度。
将筛分后的土壤放入编号的密封袋中,依照不同的分析项目及方法确定样品量。
三、干燥和研磨通过干燥及研磨实现土壤样品的处理。
将混凝土壤样品分布在烤箱中进行干燥,确保其干燥且体积缩小。
干燥后的土壤会较为硬且坚韧,易于进行研磨,可用马勺、滚动器和研钵等研磨工具进行处理。
研磨后的样品应留取足够的代表性样本即可,以便于进一步分析。
四、样品储存土壤样品的储存极为重要,储存环境中应保持通风、干燥、无污染,避免氧化、发霉、嗅觉等状况出现。
大多数土壤样品储存在经过多次清洗的标准玻璃瓶中,强烈不推荐使用塑料袋等容器储存土壤样品。
总结:采样、清理和筛分、干燥和研磨及样品储存是常用的土壤样品制备流程。
它关系到样品的代表性、杂质的去除和分析准确性的提高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土壤分析和评价前,务必要认真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农民朋友如果想了解自己所耕种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施肥方案,可以自己采集土壤样品送到相关部门测定。
采集土壤样品时,一般每20亩(最多不能超过50亩)取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集中在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一个典型地块上进行,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在采样地块中心位置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1)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2)采样点的数目:应根据地块面积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定,面积大、土壤复杂应多设点,反之应少些。
原则是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样品取15~20个采样点。
(3)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蔬菜地要在整地起垄前采集;果园要以树干为原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但一定要注意避开施肥沟。
(4)采样深度:采样点确定后,将表土刮去,用取土铲或筒钻采集土样。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一般在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
(5)采样方法:每个取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6)样品量:用于推荐施肥的采样地块为0.5千克,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采样地块为2千克以上,且需长期保存备用。
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将样品捏碎并混匀,铺成正方形或圆形,画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分别把对角的两份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实验原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实验原理1. 引言说到土壤,大家可能会想起田间地头的泥巴,或者是那种爱在花园里翻土的乐趣。
可是,土壤可不止是个脏东西,它可是个宝藏!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能了解到土壤的成分、质量,甚至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实验原理,轻松又幽默,让你听了之后不觉得无聊。
2. 土壤样品的采集2.1 采集的准备首先,咱们得做好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首先,得穿上耐脏的衣服和一双结实的鞋子,毕竟在土里打滚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然后,准备好采样工具,像铲子、锹子、采样瓶等等,少了哪样都不行。
接下来,最好提前了解一下你要去的地方,别到时候发现那里是个污染严重的地方,那就得不偿失了。
2.2 采集的步骤好了,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采集了。
通常,我们会选择土壤表层,也就是那一层最“肥”的地方,毕竟这里的养分最丰富。
不过,别一味贪图表层的好处,底层也不能放过,毕竟“冰山一角”嘛。
一般来说,采集土壤时,要把采样点四周的土壤刮掉,确保取到的是干净的样品。
把土壤放进采样瓶,记得标注好位置和时间,这样后续分析时才不会搞混。
3. 土壤样品的制备3.1 样品的处理拿到土壤样品后,接下来的步骤同样重要。
首先,要把采集到的土壤晒干,干燥的土壤便于后续分析。
听说晒土壤的时间越久,土壤的养分就越容易被分析出来,不过晒太久也可能导致某些营养成分的流失,所以这里就要掌握个度。
干燥后,把土壤粉碎,直到颗粒变得均匀细腻,像磨面粉一样,别让它们有“家族聚会”的感觉。
3.2 样品的保存最后,处理好的土壤样品要妥善保存。
你可不能随便一放了事,保存不当就会“变质”,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一般来说,最好把土壤放在密封的瓶子里,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切记防潮防湿,毕竟“湿气重了,坏事就来”!4. 总结好啦,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特性。
说到底,土壤不仅仅是植物的家,它还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故事。
土壤样品制备管理制度

土壤样品制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土壤样品制备的管理工作,保障土壤样品质量,提高土壤样品制备工作效率,特编制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土壤样品进行制备的各个环节,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样品保存等。
三、土壤样品制备的基本原则1. 样品采集要准确、规范,避免外来物质对土壤样品的影响。
2. 样品制备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避免操作失误造成误差。
3. 样品保存要注意密封、干燥,避免污染和变质。
四、土壤样品制备的具体要求1. 样品采集1.1 样品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土壤样品采集标准。
1.2 样品采集前应仔细查看采样点,确定采样深度和数量。
1.3 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防止样品污染。
1.4 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品放入密封袋中,并标注采样点、时间等信息。
2. 样品处理2.1 样品处理应按照规范方法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2 样品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保持操作台面干净。
2.3 样品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品保存或送检。
3. 样品保存3.1 样品保存应选择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3.2 样品保存容器应选择密封性好的袋子或瓶子,避免外界物质对样品的影响。
3.3 样品保存期限应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过期的样品应及时处理。
五、土壤样品制备的管理1. 建立土壤样品制备档案,记录土壤样品的来源、处理过程、保存情况等信息。
2. 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土壤样品制备的认识和技能。
3.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操作不当者进行责任追究。
4. 定期检查土壤样品制备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相关部门批准。
本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土壤样品制备及保存方法
一、制样室要求制样室应设在向阳(但严防阳光直射样品)、通风、整洁、无扬尘、无易挥发化学物质的房间。
为便于晾样,面积最好不小于10平方米。
二、制样所需的工具与容器晾样用白色搪瓷盘;敲样用木棰、压样用木棒;磨样用样品研磨机、玛瑙研磨机或玛瑙研钵、白色搪瓷研钵;过筛用尼龙筛,规格为20-100目;装样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或特制牛皮纸袋(装样量不低于200克);装样用牛角勺;样品标签。
三、制样程序1、土样接交:采样人将样品送交管理人员后,样品管理人应进行样品登记,然后填写制样通知单交制样人员,制样人员按下列步骤制样。
2、湿样晾干:在晾干室将湿样放置晾样盘中,摊成2厘米厚的薄层,并间断地用木棰敲碎、翻拌、拣出碎石,砂砾及植物残体等杂质。
3、一个样品准备四个装样瓶(或样品袋),把装样瓶洗净晾干,填好样品标签并贴好(20目二瓶,60目一瓶,100目一瓶),标签均一式二份,瓶外贴一份,瓶内装一份。
4、样品缩分:将晾干敲碎的样品反复混合均匀,然后铺成一圆形,过圆心画十字线将圆分为四等分,取对角线二份(另二份弃去),照此方法继续缩分,最终留500克左右制样。
5、样品粗磨:将风干样于白色搪瓷盘中用木棰、木棒再次压碎样品,全部过20目尼龙筛。
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于有机玻璃板上混匀。
6、样品细磨:取粗磨样品100克,用磨样机或研钵磨至全部过60目尼龙筛;再取粗磨样品100克,用磨样机或研钵磨至全部过100目尼龙筛。
7、样品分装:将过20目、60目和100目样品分别装入相应的样品瓶中(各100克),作为检测样品,剩余的约200克过20目筛样品装入另一个样品瓶中,作为自备库存样备用。
过20目筛(孔径0.9毫米)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土壤代换量、土壤速测养分含量、元素有效性含量分析;过60目筛(孔径0.25毫米)样品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等分析;过100目(孔径0.149毫米)土样,用于土壤重金属和元素全量分析。
8、样品制完后,检查所有样品编号、标签、粒径、标签填写等无误,将库存样和检测样一并交样品保管人,双方签字认可。
若样品需外送检测,则将检测样送检测单位,库存样自己保存。
四、制样注意事项晾样时不得将样品铺放在报纸等不洁净的纸张上;样品不得在阳光下直接暴晒;因时间关系需烘干样品时,需在45℃以下温度烘烤;不得在晾样前缩分样品;制样中,采样时的土壤样品标签与土壤样品始终放在一起,严禁混错;每个样品经风干、磨碎、分装
后送到实验室的整个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与盛样容器的编号必须始终一致,以免搞错;制样所用工具每制备一份样品后擦洗一次,严防交叉污染。
五、样品保存制备土样需专人保管,检测时领用;制备土样按不同编号、不同粒径分类存放于样品库,保存半年至一年。
库存样至少保存一年才可弃去;土壤样品库经常保持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无污染;要定期检查样品,防止潮湿、霉变、鼠害及土壤标签脱落等。
土壤样品采集后,在进行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的测定之前,必须对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制备。
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规范操作是保证分析结果如实反映客观实际的前提条件。
因为分析数据能不能代表样品总体,关键在于最终所用的少量称样的代表性。
如果样品制备不规范,那么任何精密的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对采回的土样,首先应刮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植物残根,昆虫尸体和砖头石块等)和新生体(如铁锰结核和石灰结核等),之后尽快将其风干。
具体做法是:将土样平铺在晾土架或木板上让其自然风干,为防止污染,木板上应衬垫干净的白纸,尤其是供微量元素分析用的土样,严禁用旧报纸衬垫。
干燥过程可以在低于40℃并有空气环流的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利用鼓风干燥箱,但需注意干燥箱内不同部位温度的差异。
当土样达到半干状态时,须及时将大土块捏碎,以免干后结成硬块,不易压碎,这点对于粘性土壤尤为重要。
风干样品的操作应在通风的室内进行,应严禁暴晒,并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对样品的污染。
将风干的土样平铺在平整的木板或塑料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压碎(供微量元素分析用的土样,宜采用塑料板、棒碾压)。
对未通过筛子的土粒,必须重新压碎过筛孔为止;过筛后的土样应进一步混匀
供化学分析用的土样,又因分析项目不同而对土样细度有不同的要求,细度要根据分析项目的要求而定,例如测定土壤pH值、交换性能以及有效性养分等项目,一般须用通过10号筛的土样,如果磨得过细,容易破坏土壤矿物晶粒,使分析结果偏高。
同时要注意,分析这些项目时,磨土的作用主要是使团粒或结粒分散成单粒,但不能破坏单个的矿物晶粒。
因此,碾压土样只能用木棍或塑料棍,而不能用金属锤敲打,否则矿物胶粒破碎后,暴露出新的表面,可能不合理地增加有效性养分的浸出。
土壤矿质成分的全量分析及有机质、全氮等分析的结果,不受样品磨细的影响。
为了使样品容易分解或熔化,需要将样品磨得更细一些,因而要将已通过10号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磨细并使之全部通过100号筛或60号筛。
应当注意的是分取样品时,必须将通过10号筛的全部土样用四分法或多点法分取,而不能在其中随意挖取一部分进行磨细;否则,将降低取出土样的代表性。
此外,还要注意碾磨工具的选择,细碾时不宜用瓷碾钵,它可能使硅、铁、铝等全量分析的结果偏高,玛瑙碾钵则较为理想。
如果全量分析采用酸溶法,尤其是当有精密仪器(例如,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或等离子光谱仪等)配合进行分析时经常采用微量法,则称样量更少,对土样细度的要求更高,一般要求土样通过200号筛,否则不仅称样误差加大,而且熔化时间也加长。
供微量金属元素测定的土样,要用尼龙过筛,不能用金属丝的网筛,以免污染样品。
对于这种要求
极细土样的碾磨过筛,更需注意必须使原样品全部通过筛孔,绝不允许将难以磨细的粗粒部分弃去,否则将造成样品组成的改变而失去原有的代表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我们应严格按《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从而保证检测样品具有良好代表性,为土壤环境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04年度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