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生综合实践课堂教学(3篇)

小学生综合实践课堂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程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动手实践类:如手工制作、绘画、剪纸、泥塑等。

2. 社会实践类:如参观博物馆、访问社区、志愿服务等。

3. 科学探究类:如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物理实验等。

4. 生活技能类:如烹饪、洗衣、整理房间等。

5. 文化传承类:如学习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

2.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问题探究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 成果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作品、实验报告等。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六、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主题: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讲解: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意义和方法。

2. 环保实践:制作环保手工艺品,如环保袋、环保书签等。

小学生综合实践教学案例(3篇)

小学生综合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增强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4. 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准备阶段1. 确定主题:以“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增强校园认同感。

2. 制定计划: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3. 收集资料: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访谈等方式,收集关于校园历史、文化、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二)实施阶段1. 校园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校园的建筑、设施、布局等,感受校园的美丽与和谐。

2. 访谈调查:邀请校园内的老师、保洁员、食堂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

3. 主题班会:以“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为主题,召开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校园故事,表达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4. 手抄报制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校园文化、校园美景、校园活动的手抄报,展示校园的魅力。

5. 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如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总结阶段1. 成果展示:将学生的手抄报、班级活动照片等成果进行展示,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3.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四、案例评价(一)学生评价1. 学生对校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校园认同感。

2. 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共6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共6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共6篇)2.做记录。

师:每位同学记录一下三天自己吃的食物。

同学反馈。

3.对对看。

请家长关怀计算出三天各种食物的总量以及平均值。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计算结果与调查到的日需量标准对比后,有什么发觉。

4.改一改。

师:对于自己的饮食应当做哪些调整?同学发言。

5.填写第71 页的成果单。

第2 课时活动二告辞不良饮食习惯师:小黎刚刚始终喊肚子痛,送到校医那儿才知道,原来是他吃完午餐后就与其他同学不停地打闹引起的。

可见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师:那同学们,你们毕竟都有哪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呢?4.侦察站。

让小组成员相互沟通各自观看和了解到的饮食习惯。

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沟通。

2.问问查查。

师: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呢?师:同学们看,这是采访了校医后做的整理记录。

出示整理后的记录。

同学介绍从书上看到的有关学问。

3.确定宣布传达方案。

小组争辩各自的宣布传达方式。

4.开展宣布传达。

请每个小组上台开展宣布传达活动。

5.填写第75 页的成果单。

第3 课时活动三“健康”购物小超人师:快开班级联欢会了,每个小组都拿出一个食品的选购方案,买的东西要又多又“健康”,费用把握在每组5 人20 元以内,大家赶紧协商协商吧!小组开展活动。

4.比“健康”。

小组开放争辩:买什么食品更“健康”?列出“健康”食品单。

2.比价格。

小组同学对食品单上的食品价格作一个估算,初步选择几种食品。

3.比商店。

利用在家时间,让家长带小组的同学上超市调查购物单上的食品的价格。

4.定方案。

依据调查记录,确定本组的购物方案。

5.填写第79 页的成果单。

教学反思:第六课过年啦教学目的: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宠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比较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培育收集资料的力气,学习如何整理资料、利用资料。

3.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状况,在活动中慢慢了解和把握访谈、比较、观看等争论的基本技能。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小学(3篇)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小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本案例以小学科学课程中“植物生长的秘密”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本案例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植物种子、土壤、水、肥料、温度计、光照计等。

2. 资料准备:植物生长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3. 教学工具:显微镜、放大镜、剪刀、镊子、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植物生长的秘密。

”(二)探究活动1. 观察植物种子(1)教师分发植物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

2. 植物生长实验(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种植盆、种子、土壤、水、肥料等材料。

(2)实验步骤:① 在种植盆中放入适量的土壤,均匀撒上种子。

② 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③ 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3. 分析实验结果(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植物生长的条件。

(2)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如:植物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

(三)拓展活动1. 观察身边的植物(1)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教案案例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教案案例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教案案例课题名称:《探索自然奥秘——走进森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植物和动物种类,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森林生态功能、植物和动物种类。

难点:实地考察时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解决策略:重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实地考察时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森林的秘密》书籍、多媒体设备、植物和动物标本等。

教具和设备:相机、笔记本、望远镜、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森林的生态功能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森林的了解。

二、新授(30分钟)1. 多媒体教学,展示森林的生态功能、植物和动物种类。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各自小组负责的植物和动物。

三、实地考察(4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考察点。

2. 学生在考察过程中,使用相机、笔记本等工具记录所见所闻。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成果展示(15分钟)1. 学生分享考察成果,展示植物和动物标本、照片等。

2. 学生讨论考察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板书设计:一、导入1. 森林的生态功能2. 植物和动物种类二、新授1. 森林的生态功能2. 植物和动物种类三、实地考察1. 考察点选择2. 观察和记录方法四、成果展示1. 植物和动物标本2. 照片五、总结1.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 学生感受和收获课后反思:评估标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改进措施:1.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森林有一定的了解。

2. 增加实地考察的次数,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自然。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步骤6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步骤6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步骤6例1. 种植小菜园教学步骤:1. 准备土壤、种子和工具。

2. 将土壤倒入花盆或花坛中,并平整。

3. 在土壤中根据种植要求埋入种子。

4. 每天给予足够的水和阳光。

5. 定期除草并施肥。

6.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

7. 及时收获和品尝自己种植的蔬菜。

2. 制作纸风车教学步骤:1. 准备彩纸、铁丝和剪刀。

2. 将彩纸剪成正方形。

3. 在正方形中心剪一个小洞,然后剪8条朝中心的线,但不要剪到底。

4. 将每个角向中心折叠,并用铁丝固定住。

5. 在一根长铁丝上穿过纸风车的中心洞,并固定在木棍上。

6. 在有风的日子里观察纸风车的旋转情况。

3. 制作果汁教学步骤:1. 准备新鲜的水果和果汁机。

2. 洗净水果并去皮去核。

3. 将水果切块并放入果汁机中。

4. 启动果汁机,将水果榨成果汁。

5. 将果汁倒入杯子中,品尝自制的果汁。

6. 清洗果汁机和杯子。

4. 制作手工艺品教学步骤:1. 准备颜色纸、剪刀、胶水和装饰材料。

2. 根据想要制作的手工艺品的形状剪裁颜色纸。

3. 将剪裁好的颜色纸用胶水粘贴在一起。

4. 使用装饰材料装饰手工艺品并固定。

5. 在手工艺品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6. 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并分享制作过程。

5. 进行户外运动教学步骤:1.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户外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跳绳等。

2. 准备所需运动器材和场地。

3. 安排学生参与运动活动并指导其正确的运动姿势。

4. 监督学生的运动状态,关注安全方面的问题。

5. 奖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优异表现。

6. 结束运动后,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6. 做饭教学步骤:1. 选择简单易学的菜品,如炒鸡蛋、煮面等。

2. 准备所需食材和厨具。

3. 教授学生切菜和炒菜的基本技巧。

4. 指导学生根据菜谱进行操作,掌握做菜的步骤和顺序。

5. 监督学生的烹饪过程,关注安全和卫生方面的问题。

6. 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并分享经验和感受。

以上是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步骤的6个例子,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篇)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篇)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篇)综合实践课教案篇一一、研究目的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3.便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反之,学生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学习劲头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应缓慢。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一旦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和数字问题能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就会迸发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的得到强化。

二、学生分析:我们班学生由中年级进入高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动脑不够灵活,思维比较怠慢,但大多数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只是,缺乏目的性、科学性、方法性。

总体来看,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还处于雏形,老师们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三、活动要求:1.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5篇)范文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5篇)范文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5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第1篇:主题:饮食与健康实施学校:吉林省吉林市实验区龙潭双语实验小学学生年级:四年级指导教师:季星一、活动主题的提出儿童的饮食问题一向是所有家长倍受困扰和关注的问题。

有的儿童偏食、厌食、身体瘦弱;有的儿童暴饮暴食、挑食、身体过胖些都引起家长们的忧虑。

于是家长用各种手段去控制儿童饮食, 却从不曾想怎样才能引起儿童从对自身的关注, 帮忙他们构成自我保健意识。

同时, 饮食又是儿童每一天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料, 离他们自身很近, 但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就说明了在我国, 饮食保健的意识还很淡漠。

综上所述, 我想, 如果引导学生自我去调查研究饮食与健康的问题, 不仅仅能够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 同时又能让学生带动家长, 构成饮食保健的初步理念, 使活动课程真正起到实际的作用。

所以, 我在初步设计了本课的活动体系后, 又找来一些学生商谈, 以征求他们的意见, 学生对此兴致很浓。

于是, 师生共同确定了饮食与健康的主题研究活动。

二、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一)学生经过调研活动,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饮食的营养结构, 明白膳食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构成初步的保健意识, 养成均衡而又科学的进食习惯。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多媒体手段收集、处理信息的本事, 同时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本事, 并以资料为依据构成具有初步理论价值的小论文。

(三)学习配置一些合理有营养的食谱, 并能依据食谱制作美味的菜肴, 培养劳动技能技巧。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一)启发引导、提出主题以某天的课程作为与学生攀谈的开始:教师发现我们班有许多同学越来越胖, 还有一部分同学越来越瘦, 想过其中的原因吗?(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我的见解:董佳楠:有的同学总是喜欢吃小食品、吃零食, 对身体有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6975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Cas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一、活动背景分析
宝华山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占地面积115公顷。

是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蕴含着
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地带性森林植被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浓郁的森林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知的维管束植物共有124科352属529种,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洲植物种子数的1/4,其中不乏珍稀宝贵的树种,素有宁镇山脉植物园之称。

宝华山森林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2%。

山中有千年古树近百株。

宝华山中绿瑰宝,身为宝华人,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家乡宝华山自然风光的迤逦,了解我们家乡丰富的物种,尤其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镇山之宝——宝华玉兰”,让孩子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探究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最终成为创造家乡美的主人。

家乡有这样的美景有这样丰富的植物资源,我们应引以为豪,我们要让家乡这样的美景为更多的人知晓,激发孩子心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时长
使用年级:高年级
第一阶段:2周左右
第二阶段:1节课左右
第三阶段:一个月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了解我们宝华上中的植物,欣赏让学生感受宝华山的林麓之美,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2、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能力目标: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并借助有关资料丰富对宝华植物的了解。

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会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4、学会制作叶脉书签,为家乡的风景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最为小导游想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介绍我们的宝华山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体验时间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宝华为我们的骄傲,向人们介绍我们的宝华山,欣赏宝华山的美景,宣传宝华。

激发孩子心中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活动调查的相关表格,
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去我们的宝华山寻找我们自然保护区内的珍贵之物,认识它们,观察它们。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在课题确定之后,我们将用2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调查有多少学生了解自己家乡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然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走进宝华山,亲近宝华山,,在自然保护区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植物,认识植物以宝华山上的物种为材料,让学生观察、访问,查找资料,认识、了解宝华山中的珍贵物种。

学生分组,从宝华山回来后形成一系列的调查表格,如有关家乡植物资源的情况调查,去查找文人墨客对宝华山风景的赞美的诗篇,如当你了解了我们宝山里那些植物你的心情、感受如何等等,自己可以翻阅相关书籍,可以上网搜索,可以向别人请教等等,自主搜集资料。

同时将采集回来的植物树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的辨认,认识树叶的形状,制作成树叶贴花,做成叶脉书签等,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在校内外展开了广发地资料搜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我还对孩子进行理论基本
的培训,1、用搜索站点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打印,怎么制作表格等。

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一个月左右把资料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互相交流,表扬资料搜集好的学生,同时也给其他做到不足的同学一个学习范例,补充自己整理搜集的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下面以1节课的过程勾勒为例。

第一节课,以交流资料,了解植物为主
一、创设情境,赏一赏
1、展示家乡宝华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2、把你拍摄的照片与大家分享。

二、自主合作,说一说
1、、说说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种群
(1)、物华天宝——宝华山自然保护区
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把宝华山辟为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7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已载入《中国百科年鉴》。

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使珍贵的植物资源得到了十分妥善的保护。

因为植被保护得好,加之隆昌寺被36座山峰所包围,在山的任何一面都看不见寺庙的影踪,只能远远地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

宝华山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据初步统计,仅维管束植物就有124科、352属、529种,其中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州种子植物种数的1/4。

其中,宝华玉兰、糯米椴、三页漆、紫檀、南京椴为特有树种,宝华玉兰为特有树种,是三百万年
前的新生代。

有刚竹、水竹、苦竹、短穗竹等野生品种,称之“竹海”。

地带性植被中,落叶成份为:青冈栎、苦槠、冬青、紫楠等,毛竹、油桐等栽培历史悠久。

(2)、资料链接
(198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XX年后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现为“国家4a级森林公园”。

(3)、说说你在自然保护区内的见闻
了解植物的习性
(4)、重点认识我们的“宝华玉兰”。

a、讲解宝华玉兰的发现过程。

1932年,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郑万钧来宝华山考察时发现了它,并定名为宝华玉兰。

b、栽培种植情况
此树种至1980年全县只剩母树26棵,濒临灭绝。

近年来,在人工精心捉种、培育下,已有苗木数万棵。

如今,宝华玉兰已走出宝华山,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城镇安家落户。

宝华玉兰是宝华山镇山之宝,落叶小乔木,每年早春二月,于春寒料峭中先开花,后发叶。

花朵多而大,形状如莲。

花瓣白色,莹若冰雪,基部紫红色,花香浓郁。

叶为悬胆形,树皮灰白色。

花谢结籽,满树翠叶,至冬落尽。

其籽艳如红玛瑙,被紧裹于长条形灰色外皮花房室内。

宝华玉兰木材大都通直细致,是良好用材;其花还可制香精和作药用、食用。

c、美文欣赏
多么勇敢的宝华玉兰呀,为了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不畏早春二月的料峭寒风,等不及长叶,便绽开一树鲜花;
多么美丽的宝华玉兰呀,如莲的花朵,洁白的花瓣、微紫的基部,艳红的花丝,淡淡的幽香;
多么谦虚的宝华玉兰呀,待到春光明媚时,身披绿装,含笑不语甘心扶持烂漫的山花;
多么朴实的宝华玉兰呀,到秋天结出一串串葡萄般的鲜红种子,耀眼夺目,为秋色增添了光彩。

d、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个“玉兰”精神的人,你能说说吗?
课外可以延伸对植物知识的探究活动,如研究植物的叶子等。

第三阶段:
利用节假日开展假日小队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我们宝华山上丰富的珍贵的植物资源,宣传我们宝华山的优美风光,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同学们登山研究植物的活动图片及采集的树叶等资料与大家交流
2、有诗为证:交流搜集来的赞美宝华山风景的诗歌等
3、做树叶贴画
4、制作叶脉书签(事先在家做好),和大家交流
5、创意设计导游词
六、活动评析
综合实践过程的重点要突出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在活动前的准备上应花大功夫。

我们的学生尽管生活在宝华山脚下,但对宝华山的了解仅限于感性的认识中,在活动准备之中,带领学生研究每一种植物特性,指导学生设计好表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总资料,指导学生做树叶贴画,做叶脉书签。

在教学中,我利用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现在风景之美。

让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心得,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我们宝华山上的珍惜物种——宝华玉兰,同学们分组合作展示自己的才能,赞美自己的宝华山,然后走向街头走向社区,让跟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宝华山。

通过活动,同学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见识,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在应试教育中,我们过分地强调学校的教育功能,一方面长期将学生囿于一个狭小的空间,与社会、与生活脱离,另一方面又抱怨学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能力,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申请了一个机会,开辟了一片天地,使他们能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